盲肠后位腹膜外阑尾炎的诊断与治疗体会
盲肠后腹膜外阑尾炎14例

盲肠后腹膜外阑尾炎14例
钟平
【期刊名称】《四川医学》
【年(卷),期】2001(022)007
【摘要】@@ 我院1989~1999年共收治14例盲肠后腹膜外阑尾炎患者,其诊治体会,报告如下.rn1 临床资料rn1.1 一般资料:本组14例,男9例,女5例,年龄17~58岁.住院时间8~24天,平均13天.入院后至手术时间为1~50小时.单纯性阑尾炎2例,化脓性阑尾炎10例,坏疽性阑尾炎2例.其中坏疽性阑尾炎合并右输尿管炎1例,合并右输尿管结石1例.
【总页数】1页(P672-672)
【作者】钟平
【作者单位】华蓥市永兴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56.8
【相关文献】
1.盲肠后腹膜外位阑尾炎25例诊治分析 [J], 陈世正
2.盲肠异位伴腹膜外阑尾炎致腰部脓肿形成一例报道 [J], 董满库;付自臣;崔彦
3.盲肠后位腹膜外阑尾炎的诊断与治疗体会 [J], 兰孝忠;周特
4.盲肠后腹膜外位阑尾炎25例诊治分析 [J], 陈世正
5.盲肠后腹膜外阑尾炎67例 [J], 赵新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急性阑尾炎的临床治疗

急性阑尾炎的临床治疗急性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病,居各种急腹症的首位。
转移性右下腹痛及阑尾点压痛、反跳痛为其常见临床表现,但是急性阑尾炎的病情变化多端,其临床表现为持续伴阵发性加剧的右下腹痛、恶心、呕吐,多数病人白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计数增高。
右下腹阑尾区(麦氏点)压痛,则是该病重要体征。
一、急性阑尾炎主要临床表现为1.1腹痛典型的急性阑尾炎初期有中上腹或脐周疼痛,数小时后腹痛转移并固定于右下腹。
当炎症波及浆膜层和壁腹膜时,疼痛即固定于右下腹,原中上腹或脐周痛即减轻或消失。
因此,无典型的转移性右下腹疼痛史并不能除外急性阑尾炎。
单纯性阑尾炎常呈阵发性或持续性胀痛和钝痛,持续性剧痛往往提示为化脓性或坏疽性阑尾炎。
持续剧痛波及中下腹或两侧下腹,常为阑尾坏疽穿孔的征象。
1.2胃肠道症状单纯性阑尾炎的胃肠道症状并不突出。
在早期可能由于反射性胃痉挛而有恶心、呕吐。
盆腔位阑尾炎或阑尾坏疽穿孔可有排便次数增多。
1.3发热一般只有低热,无寒战,化脓性阑尾炎一般亦不超过38℃。
高热多见于阑尾坏疽、穿孔或已并发腹膜炎。
1.4压痛和反跳痛腹部压痛是壁腹膜受炎症刺激的表现。
阑尾压痛点通常位于麦氏点,即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
在肥胖或盲肠后位阑尾炎的患者,压痛可能较轻,但有明显的反跳痛。
1.5腹肌紧张阑尾化脓即有此体征,坏疽穿孔并发腹膜炎时腹肌紧张尤为显著。
但老年或肥胖患者腹肌较弱,须同时检查对侧腹肌进行对比。
1.6皮肤感觉过敏在早期,尤其在阑尾腔有梗阻时,可出现右下腹皮肤感觉过敏现象,但如阑尾坏疽穿孔则在此三角区的皮肤感觉过敏现象即消失。
二、对阑尾炎进行医疗诊断急性阑尾炎患者取仰卧位时,用右手压迫左下腹,再用左手挤压近侧结肠,结肠内气体可传至盲肠和阑尾,引起右下腹疼痛为阳性。
取左侧卧位,使右大腿后伸,引起右下腹疼痛者为阳性。
说明阑尾位于腰大肌前方、盲肠后位或腹膜后位。
患者取仰卧位,使右髋和右大腿屈曲,然后被动向内旋转,引起右下腹疼痛者为阳性。
阑尾炎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临床表现(3)
全身表现
多数病人早期仅有乏力、低热。 炎症加重可有全身中毒症状,如寒战、
高热、脉快、烦躁不安或反应迟钝等。 阑尾穿孔引起弥漫性腹膜炎时,可有心、
肺、肾等器官功能不全的表现。 若发生化脓性门静脉炎还可引起轻度黄
疸。(罕见)
临床表现(4)
体征
右下腹压痛:是急性阑尾炎的重要体征。压痛 点通常位于麦氏点,亦可随阑尾位置变异而改 变。但始终表现为一个固定位置的压痛。有些 病人在发病早期腹痛尚未转移至右下腹时,即 可出现右下腹固定压痛。压痛的程度与炎症程 度相关,若阑尾炎症扩散,压痛范围亦随之扩 大,但压痛点仍以阑尾所在部位最明显。
附图:闭孔内肌试验
闭孔内肌试验:病人仰卧位,使右髋和大腿屈 曲,然后被动向内旋转,引起右下腹疼痛者为 阳性。提示阑尾靠近闭孔内肌。
附图:直肠指检
直肠指检:在直肠右前方有触痛为阳性,提示阑尾位 置低,其尖端指向盆腔。当炎症向盆腔扩散时,在直 肠前壁和两侧壁有明显触痛或包块。
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可见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白细胞比例增 高。
鉴别诊断(2)
(阑尾)内侧组
克隆恩(Crohn)病 美克尔憩室炎 肠系膜淋巴结炎 肠伤寒穿孔
鉴别诊断(3)
(阑尾)下方组
右输卵管妊娠破裂(宫外孕) 右侧卵巢卵泡或黄体破裂 右侧卵巢囊肿蒂扭转 急性输卵管炎
鉴别诊断(4)
后侧组
右侧中段输尿管结石
外侧组
右侧髂窝脓肿
其他
阑尾肿瘤 阑尾嗜酸性肉芽肿
治疗原则
据估计,每一千个居民中每年将有一人会发生急 性阑尾炎。一般综合医院统计,急性阑尾炎的住 院病人约占同期腹部外科住院总数的0.1~15%, 仍是外科急腹症的首位。急性阑尾炎可发生在任 何年龄,从出生的新生儿到80~90 岁的高龄均可 发病,但以青少年为多见,尤其是20 至30 岁年龄 组为高峰,约占总数的40%。性别方面,一般男 性发病较女性为高,男:女=2~3:1。有统计表 明,在青春期以前两性发病率相等,成年后男性 发病率有所下降。阑尾炎发病与职业、地区和季 节无关。
临床经验--一例阑尾炎的感悟

• 诊断:症状,血象,病史有时都不具有单独诊断的意义,得综合起来看,b超还是十
分必要的,如果能打到肿涨的阑尾,无
• 疑对于诊断意义很大,有些时候还能提示其它的问题。有例女患者,右下腹压痛明显,
但是,腹部突起疼痛时间很短而b超提示盆腔积液较多,探察切口进去发现球部穿孔。 女性的经期也是非常重要的信息。现在PID(盆腔炎性疾病)淋菌性腹膜炎越来越多, 有时和阑尾炎也不好鉴别,所以女性病人的性生活史也越来越重要。实在难以鉴别诊 断的,有手术指证者,最好还是小探察切口。
阑尾炎的诊断方法与检查

阑尾炎的诊断方法与检查阑尾炎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急腹症,多由阑尾管腔阻塞、细菌入侵、阑尾先天畸形等原因引起。
及时准确的诊断对于治疗方案的选择和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阑尾炎的诊断方法与检查。
一、症状与体征1、腹痛这是阑尾炎最常见的症状,典型的表现是转移性右下腹痛。
疼痛通常始于上腹部或脐周,经过数小时至一天左右,疼痛逐渐转移并固定于右下腹。
这种转移性腹痛的特点对于诊断阑尾炎具有重要意义。
2、胃肠道症状患者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胃肠道症状。
但这些症状往往在腹痛之后出现,且程度相对较轻。
3、全身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可能会出现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
如果炎症严重,还可能出现寒战、高热等表现。
4、体征(1)右下腹压痛这是阑尾炎最常见的体征。
按压右下腹麦氏点(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 1/3 交界处)时,患者会感到明显的疼痛。
(2)反跳痛当医生在压痛部位迅速抬手时,患者会感到疼痛加剧,称为反跳痛。
(3)腹肌紧张如果阑尾炎症较重,波及壁层腹膜,可能会导致腹肌紧张。
(4)肠鸣音减弱由于炎症刺激,肠道蠕动减弱,肠鸣音可能会减少或消失。
二、实验室检查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通常提示存在炎症。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疾病早期,白细胞计数可能尚未升高。
2、尿常规主要用于排除泌尿系统疾病。
如果尿液中没有红细胞和白细胞,有助于排除右侧输尿管结石等疾病。
三、影像学检查1、腹部 B 超可以发现肿大的阑尾、阑尾周围的积液以及是否存在阑尾穿孔等情况。
对于肥胖、肠胀气等患者,B 超检查可能会受到一定限制。
2、腹部 CT能更清晰地显示阑尾的形态、位置、周围组织的炎症情况以及是否存在并发症。
但 CT 检查费用相对较高,且存在一定的辐射。
3、磁共振成像(MRI)对于孕妇等特殊人群,MRI 是一种较为安全的检查方法,可以提供阑尾及周围组织的详细信息。
四、特殊检查1、结肠充气试验患者仰卧位,用右手压迫左下腹,再用左手挤压近侧结肠,结肠内气体可传至盲肠和阑尾,引起右下腹疼痛者为阳性。
盲肠炎的诊断与治疗

盲肠炎的诊断与治疗
……
大概5个世纪前,右下腹部疼痛意谓着死亡的来临,直到16世纪人们才确认这种痛为盲肠炎。
许多家长常对孩子说,吃完饭不要乱蹦乱跳,不然会得盲肠炎的。
事实上这种说法也不见得正确,因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什么好方法预防盲肠炎产生。
盲肠炎发病的原因是阻塞而导致发炎,有65%是由于黏膜下淋巴的滤泡增生过盛而导致阻塞发炎,小孩均属此型。
另外35%是由于粪便滞留在盲肠,此型大都发生于老人,其他还有异物阻塞和黏膜肿瘤所引起。
右下腹疼痛被诊断为阑尾炎的误诊率很高,即使教学医院的误诊率标准也在50%以上,因此病史很重要,将疼痛的时间与过程正确地告诉医生可帮助诊断。
正常阑尾炎的症状为胃部先痛一两个小时后,再下转至脐部周围不适,接着往右下腹部痛。
在治疗方面,多采取切除手术,但是这种治疗过程伤口感染率也非常高,即使阑尾没破,并发症也高达70%,因此在4小时内确定诊断并接受手术治疗,可避免许多并发症。
也有许多患者,开刀后,觉得特别不适,主要的原因是手术的部位是切开腹斜肌,伤口会比其他部位的手术不适,这点应该特别注意。
阑尾炎是很少发生在婴儿身上,但随着年龄的成长,其发生率逐渐增高,但到30岁以后又逐渐会降低。
如果说能排除所有的鉴别诊断,在24小时内接受正确的治疗,阑尾炎并不是一种可怕的疾病。
阑尾炎的治疗体会

参考 文献
但是 整个腹腔 镜切除术都是在腹腔环境 内进行 的 , 这对进行 镜
下缝合操作 的医生提出 了更高 的技术要求 , 目前该手术 的治疗 时间比开腹手术 长很多 , 原 因就在于此 。只有随着技术 的不 断
【 1 】 李秋萍 , 李光仪 , 黄浩 , 等. 腹 腔镜 与开腹 子宫肌 瘤剜 出术 对 比研
症。
肿瘤有关 , 医护人员要注意手术中及 时止 血和适时补血 。 3 _ 3 根据患者病 情选 择合理 的手术方式 腹腔镜子宫 肌瘤术之所 以 手术前要 详细 评估 患者病情 , 根据 肿瘤部位 , 大小 、 数量 , 选 择最佳 的治 疗方 案, 提高手术成功率 , 减少术后复发情况和不 良反应 出现 。 手术 前仔 细检查备用 医疗器械 , 调整好心理状态 。 手术过 程中, 密切 注意 患者体征变化 , 必要时转开腹手术完成肿瘤切除1 4 1 。 我院接
意田 。患者手术后 出现 的排气 现象 早 , 住 院时间也 比对照组短。
诊 的患者 中, 就有 2例患者手术过 程 中大量 出血 , 继续腹 腔镜
切除术可能会使输尿 管严重 受损 , 所 以果断 中转 开腹 切除术降 低手术风 险。通过 以上分析我们可 以看到 , 腹腔镜切 除术并不
能完全代替开腹切 除术 进行 子宫肌瘤的切除治疗 , 应该详 细评
究[ J ] . 中国微创外科 杂志 , 2 0 0 9 , 2 5 ( 4) : 2 2 8 — 2 2 9 .
进步, 医疗器械 的精 密化程度 更高 , 主刀 医师 的操作 技术不 断
熟练 , 腹腔镜切除术 的时间才能缩短。 3 . 2 开腹子 宫肌瘤切 除术 开腹切除术 之所 以有更加 广
腹膜后阑尾炎的治疗体会

出现 尿 路 刺 激 征 , 侧 肾 区扣 痛 。实验 室 检 查 有 镜 下 血 尿 , 右 表 现 类 似 尿 石 症 , 伴 有 小 肠 及 膀 胱 麻 痹 的 表 现 , 右 下 腹 麦 并 但 氏 点 均 有 固 定 压 痛 , 有 形 成 包 块 者 , 部 分 患 者 采 用 右 下 未 大 腹斜切 口, 部分 患者采用腹直肌 外缘切 口。 少
组 与 麻 醉 组 并 用 者 , 况 与 封 闭 组 相 近 , 者 无 明显 差 异 。 情 二
22 全 身反应 . 见表 1 。
表 1
全 身 综 合 炎 患 者 中 约 占 5 , 阑 尾 异 位 中 是
比较多见的一 种。 据 阑尾炎与后腹膜 的关系 , 两 种形式 ; 根 分
一
种 为 完 全 腹 膜 后 , 一 种 为 部 分 腹 膜 后 。 其 临 床 表 现 较 为 另
复杂 , 征常 与症状 不相 符合 , 术前 多难 以确 定 , 而 , 体 且 因 术
中正确处理尤 为重要 。 1 临床 资 料 我 院 普 外 科 自 1 9 年 7月 ~2 0 97 0 0年 7月 共 收 治 阑 尾 炎
3 讨 论
的 根 本 见 不 到 阑 尾 ; 的 仅 能 见 到 部 分 阑尾 根 部 , 常 难 于 有 且 确 定是 否 为 阑 尾 。根 据 作 者 的 体 会 , 以下 几 点 提 示 后 位 阑 尾 的 存 在 :1 沿 结 肠 带 交 汇 处 , 不 到 阑 尾 , 仅 见 部 分 阑尾 ; () 找 或
心 率 加 速 , 常 用 以 治 疗 心 动 过 缓 。 阿托 品能 对 抗 迷 走 神 经 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盲肠后位腹膜外阑尾炎的诊断与治疗体会【摘要】盲肠后住腹膜外阑尾炎是阑尾炎中少见的一种类型,因阑尾的位置特殊,阑尾急性炎症时临床体征不典型,易误诊,手术显露及切除有一定的难度,术后并发症多。
需要及时正确的诊断与恰当的手术治疗。
治疗应采取尽早手术的原则。
手术切口一般选择右侧经腹直肌旁直切口,切口不宜过小,必要时切开侧后腹膜,以保证阑尾病变部位显露充分。
手术的关键是先处理阑尾跟部,行逆行切除阑尾术。
【关键词】盲肠后位腹膜外阑尾炎;诊断;治疗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病,居各种急腹症之首位”。
其病情变化多端,因炎症轻重不同、阑尾部位不同,所以诊断与治疗的难易程度也不尽相同。
阑尾的位置并非都在麦氏点,根据统计盲肠后位阑尾占24%,在盲肠后位中仅少数为壁层腹膜外阑尾,盲肠后位腹膜外阑尾炎发生率为4.1%。
此特殊位置阑尾急性炎症时临床体征轻,易误诊,手术显露及切除有一定难度,术后并发症多。
笔者在2010年2月至2013年5月的临床工作中,共收治并实施阑尾切除术的患者186例,其中29例确诊为盲肠后位腹膜外位阑尾炎,并获得较好的治疗结果。
诊治体会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盲肠后位腹膜外阑尾炎病例数29例,男性22例,女性7例,年龄范围在15~67岁,平均年龄31岁,起病距手术时间在6~72 h之间,平均36 h。
其中伴有腰背部及侧腰疼痛者共19例,4例伴镜下血尿者。
1.2临床表现
以腹痛为主。
出现转移性右下腹痛者25例,单纯性右下腹痛者4例,其中伴右腰部疼痛者l9例,伴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性症状者22例,伴尿频、尿急、尿痛症状者4例,右下腹轻微压痛,深压痛明显者25例,腰大肌试验阳性者l9例。
体温一般在37.5-39.2℃之间,其中12例超过38.5℃。
1.3实验室检查
盲肠后位阑尾大多数血象变化明显。
血常规中自细胞均有增高。
其中自细胞超过15×109/L、中性粒细胞超过0.85者l8例,尿常规见红细胞者4例。
1.4手术治疗和相关情况
麦氏切I:Z l19例,其中术中延长切口12例l腹直肌切口1O例。
术中见阑尾全埋人腹膜1l例,部分埋入18例。
其中坏疽性阑尾炎8例,化脓性阑尾炎2O例,单纯性阑尾炎1例。
后腹膜切开5例,打开侧腹膜6例,回盲部局限性切开后腹膜18例,腹腔引流2O例,
28例腹腔留注24万u庆大霉素,污染切1 21行碘伏消毒。
结果除2例切口延期愈合,其余切I:1均一期愈合,术中未出现邻近器官损伤,平均住院8 d,均痊愈出院。
2讨论
盲肠后位阑尾炎属于异位急性阑尾炎,该病不易诊断,常误诊为异位所在部位的器官炎性疾病,如肝下或高位急性阑尾炎常被误诊为急性胆囊炎,在女性盆腔深处的急性阑尾炎被误诊为盆腔器官炎性疾病等,异位于左下腹时,除已知中肠有不旋转畸形或伴有右位心,一般于术前很难确诊,因此对位于右下腹以外的疼痛和固定压痛者,必须仔细询问病史作全面体格检查,要想到异位阑尾炎的可能。
阑尾可见于6个部位:①回肠前位,②盆腔位;③盲肠后位④盲肠下位;⑤盲肠外侧位;⑥回肠后位。
阑尾位于盲肠后方的腹膜外,这是由于在盲肠伸长下降过程中阑尾转向盲肠后腹膜外所致。
盲肠后位阑尾炎症以刺激后腹膜为主,因此疼痛多为定位不准,可出现侧腹痛或腰痛,典型的转移性右下腹痛则少见。
本组病例炎症全身反应明显,体温不同程度升高,是由于炎症在腹膜后,不能被大网膜包裹易于扩散所致。
从病史上看除出现转移性右下腹疼痛具有急性阑尾炎病史外,常伴侧腰部疼痛,腹膜后感染如果波及到肾、输尿管等可出现血尿,部分伴尿路刺激症状。
一般麦氏点或略偏上有深压痛,前腹膜壁检查只有轻微压痛,腰大肌试验阳性,是由于炎症主要位于腹膜后间隙,前腹膜未受到刺激或受轻度刺激。
右侧下腰部出现叩击痛,本
组19例患者出现腰部叩击痛,与右肾区叩击痛有区别。
特别是伴有血尿者,常需与右肾及输尿管结石相鉴别。
故术前血常规、尿常规、右下腹及肾输尿管B超声检查可协助诊断。
早期诊断是减少术中损伤和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术中探查此类型阑尾炎,腹腔内炎性反应轻,但阑尾局部及局部壁腹膜炎性反应明显,局部常伴有水肿及粘连。
给手术带来一定困难,故此类手术切口不宜过小,且位置应相对麦氏切口略偏上。
采用右腹直肌旁直切口较适宜。
麻醉宜选用连续硬膜外麻或气管插管全麻。
在沿结肠带找阑尾时,可发现该类型阑尾回盲部较固定,不能提出腹腔,部分为盲肠间位器官与侧后腹壁固定,需切开后壁腹膜,在后壁层腹膜外找到阑尾。
因阑尾尖端向上,常仅见到阑尾根部,故需逆行切除阑尾。
对炎性反应重、如充血及水肿明显、剥离阑尾时出血多者,可采用阑尾浆肌层剥离法,剥除阑尾,减少出血并避免损伤输尿管。
做荷包包埋不满意则行贯穿缝扎后用邻近组织如阑尾系膜、脂肪垂覆盖,局部炎症重者或渗出多者应放置胶管引流。
术后常规抗炎补液治疗。
放置引流者于24~48 h,视病情及引流情况拔除引流管。
患者经手术治愈后,应注意:①禁止饮酒,忌食生、冷、辛辣食品。
少食油炸及不易消化食物。
②避免暴饮暴食,做到少食多餐。
③防止过度疲劳。
因为过劳会使人体抗病能力下降而以致病情突然加重。
④适量饮水。
既可以中和胃酸,减轻胃液对溃疡面的刺激,同时还可补充因腹泻造成的身体轻度脱水。
⑤慎用药物,特别是一些解热镇痛药和消炎药,对胃肠刺激较大,严重时还会引起消化道
出血甚至穿孔,最好不用或少用。
⑥调节进食结构,多吃素、少吃荤;多吃软、少吃硬。
少食辛辣油腻的,多食蔬菜水果.适当补充营养,加强身体锻炼。
⑦不要剧烈的运动,以免引起复发或转为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
盲肠后位腹膜外阑尾炎是阑尾炎中少见的一种类型,症状和体征不典型,容易导致误诊,所以临床医师要加以重视。
治疗应采取尽早手术的原则,麻醉宜选用连续硬膜外麻或气管插管全麻。
术中见阑尾距前腹壁较远,做麦氏切口行阑尾切除操作较困难,达不到直视下操作,常需延长切口至7-10 cm。
手术费时较长,有可能引起误伤通过实践表明,切口选右侧经腹直肌旁直切I=I,切口不宜过小。
尽量先处理阑尾根部,行逆行切除术,处理残端,做荷包包埋不满意者行贯穿缝扎后用邻近组织如阑尾系膜、脂肪垂覆盖,处理阑尾时,对炎性反应重,粘连、水肿明显、剥离阑尾时出血多者,可采用阑尾浆肌层剥离法剥除阑尾,减少出血并避免损伤输尿管术后回盲部放置腹腔引流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