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习题集 第九章

第九章肾脏的排泄机能学习要求掌握:1、肾小球滤过:滤过膜及通透性;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2、肾小管与集合管重吸收功能:重吸收方式(主动、被动)及Na+、Cl-、H2O、HCO-、葡萄糖重吸收。
溶质浓度、肾小球滤过率对肾小管与集合管重吸收功能影响。
3、肾泌尿功能的调节:抗利尿激素、醛固酮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的调节。
熟悉:1、肾血液供应特点、肾血流调节。
2、分泌与排泄机能:H+、NH3、K+的分泌。
3、髓质渗透梯度形成的机制和浓缩尿与稀释尿的形成。
了解:1、肾的功能、结构特点。
2、运动对肾脏机能的影响。
尿量、运动性蛋白尿和运动性血尿。
内容精要肾是体内最重要的排泄器官,通过尿的生成和排出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①排除大部分代谢终产物及异物。
每天尿量小于400ml,将有部分代谢终产物在体内积聚。
每天尿量在100~400ml,称少尿,少于100ml,称无尿。
②调节细胞外液量和渗透压;③保留体液中的Na+、K+、HCO-3、Cl-等重要电解质,排出H+,维持酸碱平衡。
肾还具有内分泌功能,产生肾素、促红细胞生成素、羟化的维生素D3等生物活性物质。
第一节肾脏的结构和血液循环特点一、肾的基本结构1、肾单位:由肾小体与肾小管组成:(1)肾小体分布于肾皮质,包括肾小球(毛细血管球)和肾小囊;(2)肾小管可分近球小管(包括近曲小管、髓袢降支粗段)、髓袢细段(分为降支细段和升支细段)、远球小管(包括髓袢升支粗段和远曲小管)三部分。
远曲小管汇入集合管。
集合管接受多个肾单位运来的液体。
2、皮质肾单位和近髓肾单位:皮质肾单位位于外、中皮质层,约占总数的85%~90%,肾小球较小,髓袢和球后直小血管短,入球与出球小动脉口径之比约2:1。
皮质肾单位位于内皮质层,约占总数的10%~15%,肾小球较大,髓袢和球后直小血管长,入球与出球小动脉口径之比约1:1,与尿液浓缩、稀释有关。
3、近球小体由颗粒细胞、系膜细胞和致密斑组成。
颗粒细胞分泌肾素,致密斑感受小管液中Na+含量的变化,调节肾素的释放。
肾小球滤过率的影响因素

肾小球滤过率的影响因素肾小球滤过率是我们肾脏功能的一个指标,其实,不只只是肾小球滤过率这一个指标,这些都反映出我们肾脏的健康程度,指标一旦超标就意味着我们的身体某些地方出现了问题,所以大家一定要重视起来这些事情,接下来我们就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关于肾小球滤过率的影响因素。
组成有效滤过压的三个因素中任一因素发生变化,都能影响有效滤过压,从而改变肾小球滤过率。
1、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的改变实验证明,动脉血压在10.7~24.0kPa(80~180mmHg)范围内变动时,肾血流量存在自身调节能保持相对稳定,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无明显变化。
关于自身调节的机制,多数人认为,动脉血压升高时,入球动脉管壁的平滑肌受牵张刺激而收缩,血流阻力增大,使肾小球毛细血管的血流量不致增多,血压不致升高,因而有效滤过压和肾小球滤过率无明显变化;当动脉血压降低时,入球动脉管壁舒张,血流阻力减小,使肾小球毛细血管的血流量不致减少,血压不致下降,因而有效滤过压和肾小球滤过率也无明显变化。
这说明机体对肾小球滤过功能的调节,是通过肾血流量自身调节实现的,以保证机体在生理状态下泌尿功能的正常进行。
但如果动脉血压下降到10.7kPa(80mmHg)以下时(如大失血),超出了肾血流量自身调节范围,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将相应下降,使有效滤过压降低,肾小球滤过率减少而引起少尿,当动脉血压降至5.3~6.7kPa (40~50mmHg)时,可导致无尿。
高血压病晚期,因入球动脉发生器质性病变而狭窄时,亦可使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明显降低,引起肾小球滤过率减少而导致少尿,甚至无尿。
2、血浆胶体渗透压的改变人体血浆胶体渗透压在正常情况下不会出现明显波动。
只有在血浆蛋白浓度降低时,才引起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从而使肾小球有效滤过压和滤过率增大,尿量增多。
例如静脉输入大量生理盐水引起尿量增多的主要原因,就是血浆蛋白被稀释,血浆蛋白浓度降低、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所致。
上面的这些内容就是关于肾小球滤过率的影响因素的介绍了,在实际的生活中我们虽然不会在体检的时候做光宇肾小球滤过率的检查,但是如果大家感觉自己的肾脏有些问题的话就需要去医院进行检查,这样才能尽早的确诊,然后进行治疗。
使肾小球滤过增加的因素

使肾小球滤过增加的因素
以下是使肾小球滤过增加的一些因素:
1. 血压升高:高血压可以增加肾小球的压力,从而增加滤过率。
2. 血容量增加:血容量的增加会导致血液流经肾小球的速度增加,进而增加滤过率。
3. 血浆蛋白浓度降低:血浆中蛋白质的浓度降低可以降低肾小球的胶体渗透压,从而增加滤过率。
4. 肾动脉扩张:肾动脉扩张可以增加肾小球的血流量,进而增加滤过率。
5. 肾小球血流量增加:肾小球血流量的增加可以增加滤过率。
6. 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增加: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增加可以增加滤过率。
需要注意的是,肾小球滤过的增加不一定总是有益的,有时候过高的滤过率会导致肾脏负担过重,甚至引起肾脏损伤。
因此,保持适度的肾小球滤过率对于肾脏的健康非常重要。
影响肾小球滤过率形成和影响因素表考试题目

影响肾小球滤过率形成和影响因素表考试题目1.【多选题】以下属于尿生成的基本过程的有:A.血浆在肾小球毛细血管处的过滤,形成超滤液B.超滤液在流经肾小管和集合管的过程中经过选择性重吸收C.肾小管的分泌,形成尿液D.集合管的分泌,形成尿液2.【多选题】导致肾小球滤过率增多是因素是:A.血浆胶体渗透压减低B.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减低C.囊内压减低D.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3.【多选题】大量饮清水引起尿量增多主要原因是:A.晶体渗透压升高B.胶体渗透压升高C.抗利尿激素下降D.晶体渗透压下降4.【多选题】醛固酮的主要作用是:A.使血钠增高,血钾降低B.使血钠、血钾均降低C.使血钠、血容量均增高D.使血钠降低,血钾升高5.【多选题】以下影响尿生成因素中,描述正确的是:A.静脉滴入大量生理盐水,尿量增加B.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尿量增加C.静脉注射20%葡萄糖液,尿量增加D.糖尿病人尿量增多6.【多选题】交感神经兴奋时少尿的主要原因包括:A.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降低B.肾小动脉收缩,肾血流量减少C.醛固酮分泌增多D.ADH分泌增多1.【答案】ABCD。
解析:(1)该题考查生理学-尿的生成和排出的知识点。
(2)尿液的生成包括两个过程: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集合管的重吸收和分泌。
血浆在肾小球毛细血管处的过滤,形成超滤液属于第一个过程(A对);超滤液在流经肾小管和集合管的过程中经过选择性重吸收、肾小管的分泌形成尿液、集合管的分泌形成尿液均属于第二个过程(B、C、D对)。
故本题选ABCD。
2.【答案】AC。
解析:(1)该题考查生理学-尿的生成和排出的知识点。
(2)影响肾小球滤过率的因素有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囊内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血浆流量、滤过系数等,与晶体渗透压无关(D错)。
其中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可使肾小球滤过率增加(A 对)。
囊内压降低可增加肾小球滤过率(C对)。
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降低,可导致肾小球滤过率降低(B错)。
故本题选AC。
天津医科大学生理学第八章泌尿讲课文档

第四十四页,共95页。
2. 髓 袢
● 髓袢重吸收20%的NaCl和15%的水。 ● 主要吸收部位——髓袢升支粗段
Na+:2Cl- : K+同向转运模式 ● 髓袢各段对水的通透性不同,与尿液的浓缩和稀释机制有关(后 述)
第四十五页,共95页。
❖ 降支细段:Na+不易通透, H2O高通透,小管液渗透压
2.分泌与排泄机能:H+、NH3、K+的分泌。
3.逆流倍增与逆流交换。
了解:1.髓质渗透梯度形成的机制。 2.浓缩尿与稀释尿的形成。 3.膀胱与尿道的神经支配、排尿反射。
第三页,共95页。
概述
● 尿的生成与排出由肾脏完成 肾小球滤过
包括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
肾脏通过泌尿过程实现排泄功能
自身调解维持相对稳定;应急状态下通过神经体液调节。
第三十七页,共95页。
第三节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转运功能
一、肾小管和集合管中物质转运的方式 ● 肾小球滤过生成的滤过液 进入肾小管后称为小管液 ● 小管液中99%的水、100%的G及不同量的钠、尿素等被重 吸收;肌酐、尿酸、钾等被分泌入小管腔。
第三十八页,共95页。
应肾皮质,5%供应外髓,1%内髓。
第二十五页,共95页。
(一)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
在没有外来神经支配的情况下,肾血流量在动脉血压一定的变 动范围(80~180mmHg)内能保持恒定。 ● 自身调节的机制: * 肌源学说:牵张感受器 * 管-球反馈:指小管液流量变化影响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 的现象。
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 ( -)
血浆胶压+肾小囊内压
●滤过平衡
指有效滤过压为零时滤过停止的状态
肾功能gfr

肾功能gfr
肾功能是指肾脏对尿液的生成和排泄功能的评估。
其中一个常用的指标是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GFR)。
GFR是指单位时间内肾小球滤过的血浆容积,是评估肾小球
滤过功能的最重要指标之一。
GFR的正常范围是90-120毫升/分钟/1.73平方米,具体数值还受到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等因素的影响。
当GFR降至
60毫升/分钟/1.73平方米以下时,提示肾小球滤过功能出现异常。
肾小球滤过率的降低可能是肾脏出现问题的表现,最常见的原因是慢性肾病。
导致降低GFR的因素包括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血管疾病、急性肾损伤等。
此外,一些药物、血管阻塞、感染等也可能影响肾小球滤过率。
当GFR降低时,病人可能会出现水肿、高血压、贫血、尿液
异常等症状。
因此,定期检测GFR可以帮助早期发现肾脏功
能异常,及时采取相应治疗。
常用的GFR测定方法包括血清
肌酐清除率测定、血清肌酐浓度测定、尿肌酐清除率测定等。
总之,肾小球滤过率是评估肾脏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正常GFR值应该在90-120毫升/分钟/1.73平方米的范围内。
定期检测GFR可以帮助及早发现肾功能异常,便于进行治疗干预。
肾小球滤过功能 ppt课件

2019/8/21
7
2019/8/21
8
2、电学屏障:
作用:对带不同电荷的物质进行选择性通透。 主要限制刚能通过滤过膜孔道的带负电荷的大分 子物质滤过。如分子量为69000,有效半径为 3.5nm的血浆蛋白.
2019/8/21
9
(二)滤过的动力—有效滤过压
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 压+组织液静水压)
有效滤过压 = 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 – (囊内压+血浆胶体渗透压)
肾小球毛细血管压是液体滤出的动力;
2019/8/21
10
与肾小球滤过功能有关的几个重要概念
1、肾小球滤过率(GFR)
肾小球滤过率是指每分钟
概念: 单AB 一一位个个时肾肾单脏间位生内生成成的两的原原肾尿尿量生量 成的原尿量。
C 两肾生成的原尿量
一、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肾小球滤过的概念:
是指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水分和小 分子溶质透过肾小球滤过膜而进入肾小囊腔形成肾小球 滤液(即原尿)的过程。
原尿就是血浆的超滤液
2019/8/21
1
微穿刺实验证明,原尿就是血浆的超滤液。
原尿
血浆
超滤液
2019/8/21
2
2019/8/21
3
血浆、原尿和终尿的主要成分比较(g/L)
成份 水
血浆 900
原尿 980
终尿 960
终尿浓缩倍 数
1.1
蛋白质
80
0.3
0
葡萄糖
1
1
0
钠
3.3
3.3
3.5
1.1
钾
0.2
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出球端 有效滤过压 =6.0 –(4.67+1.33) = 0kPa(0mmHg) ≤0无滤液生成
(三)肾小球滤过功能的度量指标
1.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
单位时间内两肾生成的超滤液量。
2.滤过分数(glomerular filtration fraction GFF)
球血浆流量(RPF)时血浆胶体渗透压(COP)上升的 斜率。 曲线A: RPF↓→ COP↑速快 曲线C: RPF↑→ COP↑速慢 曲线B:≈正常RPF时COP↑速度
结论: RPF快→COP↑速慢→滤过平衡位置近出球A端 →GFR↑;反之则GFR↓。
概念:GFR与每分钟肾血浆流量的百分比。
(四)影响滤过的因素
1.滤过膜 机械屏障作用↓→血尿
⑴通透性 静电屏障作用↓→蛋白尿
正常时肾小球都活动滤过面积=1.5m2
⑵面积
滤过面积↓→GFR↓→尿量↓
2.有效滤过压
2.有效滤过压
肾小球
血浆胶体
Cap.血压 – 渗透压 – 囊内压 =
有效 滤过压 → GFR → 尿量
一、概述
尿的生成过程:
1.肾小球的滤 过作用
2.肾小管和集 合管的重吸收作 用
3.肾小管和集 合管的分泌作用
二、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滤过的实验证据:
肾小囊微穿刺 抽取液体分析发现, 除蛋白质外,所含的 成分及其浓度与血浆 基本一致,而且渗透 压和pH值也与血浆近 似。
原尿 = 血 浆的 超滤液。
(一)滤过屏障——滤过膜
1.组成
水分子
外层
阳离子
中层
内层
葡萄糖
小分子阴 离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滤过率个(蛋白尿)
滤过膜面积4
②有效滤过压
肾小球Cap血压}
滤过率4 (少尿) 滤过率4 (大失血)
血浆胶体渗透压4 滤过率个(快速大量输液
)
囊内压个
③肾血浆流量4
二高职护理学专业
滤过率4 (结石、肿瘤) 滤过率4 (中毒性休克)
生理学
毛 a -5.3细iΒιβλιοθήκη 血 n -4.0管s
慢,EFP下降速度减 殳
)
s s
. 2
7
-
慢,滤过平衡出现推 a
迟,有效毛细血管滤
i 1 3d
胶体渗透压
血s
Plasma colloid 压 a
osmotic pressure i
d
■2.7 -1.3
一
过 的 长 度 f, 肾 小 球 0 I Capsular
«
n
」
a
图-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胶体渗透压EO 和囊内压
o
对肾小球滤过率的影响
;高职护理学专业
、"生理学
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3.肾血浆流量
67
■6.7
有效滤过压
静脉大量输液时,血 Effective 血 a L 3 - filtration /
胶渗压上升的速度减 压 i 6
pressure^^
宙n 4 0-
s
可a
殳
l d
2.7-
p
血s a
管i
d
胶体渗透压 血
Plasma colloid osmotic pressure
压
X J C
B
-
-
-4.0 -2.7 -1.3
)
o
o m
13十-参确'
一
Capsular
d
pressure
B
0
o
毛细血管长度 Length 」
of glomerular capillary
滤过面积尿量&
•通透性『静电屏障作用,T蛋白尿
W高职护理学专业
I机械屏障作用血尿
导生理学
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3.肾血浆流量
由图可见:
滤过平衡的位置决 定着毛细血III 管滤过 的长度。
6.7-1
-6.7
有效滤过压
5.3-
Effective filtration
毛
a i
细
n s
-5.3
(
血
E n
压 s 4.0-
p
pressure
d E
滤过f。
o
毛细血管长度 Length
o 」
o
of glomerular capillary
e
-
m
n 」
e
图-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胶体渗透压u 和囊内压
对肾小球滤过率的影响
;高职护理学专业
生理学
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影响因素
①滤过膜
滤过率的变化
滤过膜的孔径个
滤过率个(血尿)
滤过膜带负电荷4
肾的排泄功能一 —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QOO 王兴红 生理教研室
深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滤过的三要素:
1.结构基础--滤过膜及通透性 2.滤过动力--有效滤过压 3.物质基础--肾血浆流量
W高职护理学专业
ip生理学
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1.有效滤过压
二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
1)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 如:大失血等T交感N、NETT入球小动脉收缩
2)血浆胶体渗透压 如:快速大 量输液T稀释胶渗压
3)囊内压 如: 结石、肿瘤
高职护理学专业
ip生理学
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高职护理学专业
..0—
s
生理学
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2.滤过膜
r正常时肾小球的滤过面积二l・5m2
•面积< 急性肾炎T毛细血管腔狭窄或阻塞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