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会师

合集下载

井冈山的历史事件介绍_井冈山的历史事件背景

井冈山的历史事件介绍_井冈山的历史事件背景

井冈山的历史事件介绍_井冈山的历史事件背景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成功创建指明了中国革命前进的方向,为各地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设起了重要的示范作用,今天店铺给大家整理了井冈山的历史事件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井冈山井冈山市,江西省直管市,吉安市代管县级市,地处江西省西南部,地处赣湘两省交界的罗霄山脉中段,古有“郴衡湘赣之交,千里罗霄之腹”之称。

井冈山市位于北纬26.34°,东经114.10°之间,东邻泰和县,北接永新县,南临遂川县,西接湖南省茶陵县、炎陵县。

1950年设立井冈山特别区,1959年成立省辖井冈山管理局,1981年撤局设县,1984年撤县设市,2000年5月,原井冈山市与原宁冈县合并组建新的井冈山市。

2005年7月,成立井冈山管理局。

[1]截至2013年,井冈山市辖21个乡镇场、街道办事处、106个村民委员会。

有人口16.3万人,国土面积1297.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5.26万亩,林地168万亩。

[1]境内的井冈山风景区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国文明风景旅游区,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红色旅游景区,中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世界遗产预备名录。

井冈山会师井冈山会师是指1928年4月28日(三月初九),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与朱德、陈毅领导的湘南起义和贺龙领导的南昌起义部分部队在井冈山的胜利会师,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史上的重要历史事件。

1928年5月4日,井冈山会师联欢。

在宁冈砻市东边的草坪上,由朱德、陈毅等同志率领的南昌起义后保存下来的部队和湘南农军,同毛泽东同志领导的秋收起义的部队,召开会师大会,建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党代表、朱德同志为军长、陈毅同志为政治部主任、王尔琢同志为参谋长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根据中共湘南特委决定,两军会师后,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

高一历史必修1_图画说明:井冈山会师

高一历史必修1_图画说明:井冈山会师

图画说明:井冈山会师
本图为油画,反映南昌起义部队和湘南暴动的农民军,在朱德、陈毅率领下,于1928年4月底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宁冈县砻市,同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时的情形。

毛泽东(左)和朱德(中)亲切握手,右边的是陈毅。

两军会师后,5月4日,统一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全军一万多人。

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王尔琢任参谋长,陈毅任政治部主任。

6月,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是中国革命第一支基干力量。

1/ 1。

井冈山会师的历史事件介绍

井冈山会师的历史事件介绍

井冈山会师的历史事件介绍井冈山会师是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与朱德、陈毅领导的部分南昌起义部队在井冈山的胜利会师,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井冈山会师的历史事件介绍,希望能帮到你。

井冈山会师的简介一九二七年,毛泽东同志领导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开始了工农武装割据,武装反抗国命党反动派的道路。

井冈山会师简介要从南昌起义开始说起,一九二八年二月,新城战斗胜利,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初步建成。

毛泽东派人去寻找南昌起义失败之后的军队,而同时,南昌起义失败之后,朱德等人仍然拼死反抗、坚持作斗争,在听说毛泽东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之后,经人联系,对井冈山简介之后,几经周折,两个武装力量终于联系了。

一九二八年四月,在毛泽东同志领导的工农革命军的掩护之下,朱德等人南昌起义的剩余部队成功转移到井冈山,与毛泽东同志秋收起义的部队会合。

一九二八年五月四日,根据上级指示,毛泽东与朱德的两支队伍重组改编成了一支队伍,也就是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

井冈山会师简介就是在一九二八年,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与朱德领导的南昌起义部队在井冈山会师重组成工农革命军第四军。

形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毛泽东此时做了许多相关报告,鼓舞了士气,最终中国共产党成了燎原之势。

重组后的中国革命军是当时中国共产党力量最为强劲的队伍,井冈山会师之后,毛泽东与朱德的名字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为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吹响了前奏。

井冈山会师的意义井冈山会师的意义在于大大地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嚣张气焰,保存了一大批坚定的红军政治干部和军事干部,聚集了湘赣边界武装力量的精华,壮大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武装力量,坚定了边界党和群众建立和发展罗霄山脉中段政权的信心和决心,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极其深远的伟大意义。

井冈山会师的意义是壮大了武装力量,毛泽东、朱德领导的井冈山会师汇集了湘赣边界革命的武装力量,井冈山业已成为中国革命武装力量的汇合点、中国革命的立足点和中国胜利的出发点。

【初中历史】初中历史知识点:井冈山会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初中历史】初中历史知识点:井冈山会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初中历史】初中历史知识点:井冈山会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井冈山会师:井冈山会师是指1928年4月28日(三月初九),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与朱德、陈毅领导的湘南起义和贺龙领导的南昌起义部分部队在井冈山的胜利会师,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史上的重要历史事件。

根据中共湘南特委决定,两军会师后,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

会师确保了革命的星星火种,乃至后来形成燎原之势。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背景: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人开始意识到掌握武装对于中国革命的重要性。

经历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的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必须放弃攻打大城市,走中国自己的革命道路。

在文家市决策中决定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在三湾改编中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权。

1927年秋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8年胜利会师。

2、过程:(1)1927年10月,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建立了革命根据地。

(2)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余部和湘南农民武装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在井冈山会师,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

(3)毛泽东总结井冈山斗争的经验,写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三篇文章,理论上说明了中国革命采取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

还提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三者结合起来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它是把马克思普遍真理通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典范,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3、历史意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与中国具体的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光辉典范,从此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理论,从理论上处理好了武装革命,根据地建设以及土地革命三者之间的关系,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指明了革命的道路和方向,从而摆脱了长期以来对苏联革命道路的迷信,开始走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井冈山会师95周年手抄报内容

井冈山会师95周年手抄报内容

井冈山会师95周年手抄报内容
井冈山会师95周年手抄报内容
背景介绍
•井冈山会师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
•1927年底,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和朱德率领的起义部队在井冈山相遇
•会师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事斗争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战略意义
•井冈山会师是建立了中国红色革命根据地的重要奠基之一
•会师后,毛泽东确定了“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是夺取政权的两个基本点”的主张
•在井冈山期间,毛泽东初步探索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策略
军事成就
•井冈山会师后,红军得到大量扩充和巩固
•红军在井冈山一带开展了一系列战斗,保卫根据地
•井冈山成为红军的重要军事根据地,有效牵制了国民党军队
经济建设
•井冈山会师后,毛泽东在这一带实行了一系列农村经济建设措施•毛泽东提倡农村人民群众的自力更生和互助合作
•在井冈山根据地的努力下,当地农民收入得到明显提高
社会影响
•井冈山会师加强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会师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开始建立自己的军队
•对于当时的中国政治局势和中国共产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井冈山会师的启示
•革命意志和斗争精神是革命胜利的关键
•建立农村根据地是革命发展的基础
•在艰苦条件下进行长期斗争,不屈不挠才能获得胜利
结论
井冈山会师95周年是对中国革命历史的重要回顾和纪念。

井冈山会师的胜利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事斗争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为中国革命的发展和胜利奠定了基础。

这一伟大的事件启示我们,在任何困难和苦难面前,只有坚定的革命意志和顽强的斗争精神,才能战胜一切困难,取得最终的胜利。

井冈山会师读后感

井冈山会师读后感

井冈山会师读后感哎呀,说到井冈山会师,那真是一段让人热血沸腾的历史啊!咱们得用咱老百姓的话,来聊聊这段故事,让它听起来既接地气,又让人心潮澎湃。

想当年,那时候的中国,那叫一个乱啊,军阀割据,民不聊生。

就在这风雨飘摇的时候,咱们共产党挺身而出,说要闹革命,打土豪,分田地,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这话一出,那可是应者云集,但要想干大事,单靠一股子热血是不够的,还得有队伍,有战略,有兄弟。

于是,就有了那么两支队伍,一支是毛主席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他们经历了三湾改编,队伍虽然不大,但个个都是精兵强将,心里头装着老百姓,眼里头有火光。

另一支呢,是朱德、陈毅他们率领的南昌起义余部,在失败中不放弃,转战千里,找到了新的希望。

这两支队伍,就像是两股来自不同方向的溪流,最终汇聚在了井冈山这片红色的土地上。

那一刻,真是应了那句老话:“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大家伙儿一见如故,就像是久别重逢的亲人,那股子亲切劲儿,别提了!会师之后,那场面,简直是热闹非凡。

战士们围坐一起,分享着各自的战斗经历,有的讲着怎么跟敌人斗智斗勇,有的说着怎么在艰苦环境下坚持信念。

那些故事,听起来惊心动魄,又让人心生敬佩。

大家伙儿还一块儿唱歌,唱的是革命歌曲,那歌声啊,响彻云霄,充满了力量和希望。

在井冈山上,他们不仅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还开展了土地革命,让老百姓真正尝到了翻身的甜头。

那些日子,虽然艰苦,但大家伙儿心里头都乐滋滋的,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是在为了一个伟大的目标而奋斗。

最让我感动的是那些革命先烈们的精神。

他们面对敌人的围剿,毫不退缩;面对生活的困难,乐观向上。

他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这种精神,就像是一座灯塔,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

如今,当我们再次提起井冈山会师,不仅仅是在回忆一段历史,更是在传承一种精神。

那种为了信仰而奋斗的精神,那种为了人民而牺牲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铭记。

所以,朋友们,让我们带着这份精神,继续前行吧!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都要保持那份初心和热情,为了我们的梦想和目标而努力奋斗。

绿军长征十大历史事件的故事

绿军长征十大历史事件的故事

绿军长征十大历史事件的故事1. 井冈山会师(1927年):中国(以下简称中共)领导的红军主力从湖南赣南井冈山出发,与中共湖南省委领导的一支红军在井冈山会师,共同成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2. 江西苏区的建立(1928年-1934年):红军主力从井冈山出发,建立了以瑞金为中心的江西苏区,成为的武装力量的根据地和革命运动的策源地。

3. 中共中央苏区的建立(1931年-1934年):经过长征和游击战争,红军主力在1931年到达中央苏区(现在的西北地区),建立了中共中央苏区,成为中国的中心机构所在地。

4. 渡过大渡河(1935年):红军主力在长征途中,成功渡过了长江的支流大渡河,这次渡河战役是长征中的重要决战之一。

5. 红一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的汇合(1935年):红军主力的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在湖南省会合,形成了由刘伯承、彭德怀和朱德、陈毅领导的两个健在的军事力量。

6. 红军会师(1936年):红军主力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在陕西省丹凤县会师,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红军主力。

7. 秋收起义(1933年):在湖南省的南部,湘鄂西苏区中的工农红军发动了秋收起义,在国民党统治区内引发了广泛的农民暴动和武装斗争。

8. 胜利出川(1935年):红军主力在长征期间经过了四川边境的山区,成功地摆脱了敌军的追击,进入四川境内。

9. 面临盘踞(1935年):红军主力在长征的中途,面临了国民党蒋介石军队的包围困歼,形势非常严峻。

10. 胜利抵达陕北(1935年):红军主力在长征途中,在艰苦的环境下,终于抵达了陕西北部的陕北地区,成功完成了长征的历程。

以上是绿军长征十大历史事件的故事梗概,这些事件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军在艰苦的长征中取得了重要的胜利和进展。

井冈山会师 小剧本

井冈山会师  小剧本

井冈山会师小剧本角色:毛泽东:中国共产党领导人。

朱德: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重要领导人。

陈毅:重要领导人物。

红军战士若干。

第一幕:决定会师时间:1928年地点:各自行军途中毛泽东带领的队伍在井冈山艰苦奋战,同时,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部队和湘南起义农军向井冈山转移。

毛泽东(对着众人):我们要积极联络朱德、陈毅同志的队伍,共同开创革命新局面。

第二幕:艰难行军时间:白天地点:山路上朱德、陈毅的队伍艰难前行,战士们虽然疲惫但眼神坚定。

朱德:同志们,加快步伐,我们即将与毛泽东同志会师,那将是革命的新起点。

陈毅:大家坚持住,为了革命的胜利。

第三幕:消息传来时间:中午地点:井冈山根据地红军战士匆匆跑来向毛泽东报告。

战士:报告毛委员,朱德、陈毅同志的队伍距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毛泽东(兴奋):好,做好迎接准备。

第四幕:会师时刻时间:下午地点:井冈山某地毛泽东带领队伍在路口等候,远远地看到朱德、陈毅的队伍走来。

毛泽东和朱德加快脚步,走向对方,紧紧握手。

毛泽东:朱老总,久盼你们到来啊。

朱德:毛委员,我们终于会师了。

陈毅也走上前来,三人相视而笑。

第五幕:欢庆会师时间:傍晚地点:井冈山根据地战士们欢呼雀跃,载歌载舞。

战士们:会师了!会师了!毛泽东(对全体战士):同志们,从现在起,我们的力量更加强大,让我们携手为了革命的胜利奋勇向前。

全体战士:为了革命的胜利奋勇向前!第六幕:展望未来时间:夜晚地点:井冈山一处高地毛泽东、朱德、陈毅站在高处,望着远方。

毛泽东:有了这次会师,我们一定能让革命的火焰在中华大地熊熊燃烧。

朱德:我们共同为了人民的解放而战斗。

陈毅:革命必将胜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中国工农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
4.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 5.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地点是在……? 6.红军长征开始和结束的时间?
三、红军长征
1 2
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长征的 胜利有何意义? 说一说红军长征的主要路线。
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我党历史 3 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长征中的相关数据:
红军长征途中,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 遭遇战,路上一共368天,有15整天用在打 大决战上,有235天用在白天行军上,18天 用于夜行军。长征路上,红军只休息了44天, 平均走182.5公里才休整一次,日平均行军 37公里。路上共爬过18条山脉,其中5条终 年积雪,渡过24条河流,经过11个省,占领 过大小62个城市,突破了10个地方军阀的封 锁包围,通过6个不同的少数民族地区。红 一方面军从瑞金出发到达陕北,平均每行进 一公里,就有三、四个红军战士献出生命。
整 体 感 知 请同学们浏览一下本课课文,这 一课将主要学习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八一南昌起义
井冈山会师
红军长征
一.八一南昌起义
1.背景: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国民党反动派对革
命党人的血腥屠杀。
2.时间、地点: 1927年8月1日 南昌 3.领导人:周、贺、叶、朱、刘等
4.结果: 起义胜利后,部队撤离南昌, 在转战中失败。
永恒的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就是一往无前、所向无敌的 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长征精神就是万众一心、团结拼搏的 革命集体主义精神。 长征精神就是战天斗地、不怕牺牲的 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长征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 强不息的精神体现。
课后冲浪
1.八一建军节是为了纪念历史上的哪一次起义?
2. 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
5.意义: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 国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二、井冈山会师
1.秋收起义: 2.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 农村革命根据地 3.井冈山会师:1928年4月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是 4.意义:
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革命道 路的开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