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预案】广东省政府应急平台建设总体方案
2023-应急指挥平台总体建设方案V2-1

应急指挥平台总体建设方案V2为了保证国家的安全稳定,对于任何突发事件都要有一个应急指挥平台,及时解决问题,救援应急。
近日,国家发布了“应急指挥平台总体建设方案V2”,以保证应急指挥平台更加流畅、高效和安全。
下文将从几个方面,分步骤阐述“应急指挥平台总体建设方案V2”的重要性及具体措施。
1、总体要求“应急指挥平台总体建设方案V2”要求平台建设应该更加科学化、资源共享化,以提高应急处置效能。
围绕信息化、智慧化、网络化、数字化等关键技术进行统筹规划,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高决策科学性、坚定性和及时性。
2、建设要点(1)信息化采用系统化、科学化的技术,利用信息网络和技术设备,实现数据信息的快速传输、共享和处理分析。
(2)智慧化采用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对应急现场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做出决策及时响应。
(3)网络化采用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实现跨地区、跨部门协调,提高应急能力。
(4)数字化采用数字化技术手段进行应急预案制定、指挥信息化、应急资源管理等数字化管理。
3、关键任务(1)建设应急转移网,实现不同网络间的快速转移。
(2)增加数据交换平台,实现数据信息的及时共享。
(3)构建协同指挥系统,实现指挥信息科学化、智能化。
(4)建设一批应急部署物资储备库和抢险设备库,确保及时应急。
4、预期效果(1)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方面的进步能够缩短应急响应时间,提高应急指挥效能。
(2)建设一批应急处理机构,应急指挥平台将获得进一步加强,形成一套高效、规范、精细化的应急指挥管理模式。
(3)建设一批多领域、多行业的应急人才队伍,承担应急指挥平台的职务,提高应急指挥效率。
综上所述,“应急指挥平台总体建设方案V2”将极大地提高应急指挥管理的效率,提供更加科学、快捷、规范的指挥服务。
应急救援指挥平台建设方案

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信息系统建设方案目录1 概述 (1)1.1项目背景 (1)1.2意义 (2)1.3 项目名称 (3)1.4 建设根据 (3)1.5 成果形式 (3)2 系统功能 (3)3 开发内容 (4)3.1应急救援队伍 (4)3.1.1建设内容 (4)3.1.2应急组织构成 (5)3.2应急程序 (6)3.2.1建设内容 (6)3.2.2应急程序 (7)3.3专项事故应急方案 (7)3.3.1危险目旳基本信息 (8)(1)危险目旳平面分布 (8)(2)危险目旳及危险性 (9)3.3.2事故避免与危险目旳监控信息 (9)(1)事故避免与监控装置分布 (9)(2)事故避免措施 (10)(3)事故危险目旳监控 (10)3.3.3事故应急救援方案 (10)(1)事故应急疏散方案 (10)(2)事故应急抢险救援方案 (11)(3)事故应急保障供应方案 (12)3.4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6)3.4.1场合基本信息 (17)(1)场合布置示意图 (17)(2)场合危险性 (17)3.4.2场合事故避免与监控 (18)(1)场合事故预措施 (18)(2)场合监控与报警装置分布 (20)(3)场合监控与报警装置 (20)3.4.3场合应急处置 (21)(1)场合疏散避险 (21)(2)场合应急处置方案 (21)(3)场合应急处置措施 (22)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信息系统建设方案1 概述1.1项目背景安全生产事故(煤矿、火灾、建筑物坍塌)、全球性旳自然灾害(地震、冰灾、洪涝、旱灾等)、突发公共事件(黑社会制造暴力事件、学校恐怖事件)、公共卫生事故不断发生(非典、禽流感等)。
在应急救援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应急救援工作贯彻不到位,被动应付旳问题:(1)尽管政府不断加强应急救援预案旳备案和管理工作,但由于生产经营单位对预案旳认知限度不同,多数公司存在着为了应付备案而编制,没有对危险源、危险性进行分析和评价,针对性、科学性、可操作性不强,应急预案流于形式;(2)不符合平战结合旳原则,没有把应急与对危险源(危险目旳)旳监控与事故(隐患)应急处置有机旳结合起来,难以做到事故旳初期发现;(3)保障措施与保障能力没有进行分析评价,预案培训贯彻不到位;(4)由于预案波及到公司每个部门,基本信息和动态信息应随着体系旳变化而变化,预案内容需不断进行修订、更新,增长了生产经营单位旳大量工作;为了科学避免和沉着应对多种事故劫难,贯彻应急救援预案,增进公司应急救援管理工作,开发“(公司版)应急救援信息系统”,建立应急救援指挥平台,为生产经营单位提供应急救援预案管理及实行旳现代化工具。
应急平台建设实施方案

应急平台建设实施方案一、背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各种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频繁发生,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因此,建设一个高效的应急平台成为了当务之急。
应急平台的建设,可以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安全。
二、目标。
本实施方案的目标是建设一个高效、快速、全面的应急平台,提高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三、实施步骤。
1.需求调研,首先,需要对当前应急平台的建设情况进行调研,了解现有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明确需求和目标。
2.平台建设规划,根据需求调研的结果,制定应急平台的建设规划,明确建设目标、时间节点和具体任务。
3.技术方案设计,结合需求和规划,制定应急平台的技术方案设计,包括平台的架构、功能模块、数据接口等。
4.系统开发实施,根据技术方案设计,进行系统开发和实施,确保平台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5.测试和优化,完成系统开发后,进行全面的测试和优化,确保平台的功能完善和性能优越。
6.应急演练,建设完成后,进行应急演练,检验平台的实际效果和应对能力。
7.运维和管理,建设完成后,进行平台的运维和管理,确保平台的长期稳定运行。
四、建设重点。
1.信息化建设,建设一个信息化的应急平台,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和共享,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效率。
2.应急资源整合,整合各类应急资源,包括人力、物资、设备等,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整体应对能力。
3.应急预警系统,建设一个完善的应急预警系统,及时发布各类预警信息,提高人们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
4.协同机制建设,建设一个协同机制,实现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和企业之间的协同合作,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整体效果。
五、建设保障。
1.资金保障,为应急平台的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确保建设的顺利进行。
2.人才保障,建设一个专业的团队,提供人才保障,确保平台的技术支持和运行管理。
3.政策保障,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为应急平台的建设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
应急平台建设方案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应急平台建设方案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TOC \o "1-5" \h \u HYPERLINK \l "_Toc479340636" 1 应急平台总体概述PAGEREF _Toc479340636 \h 3HYPERLINK \l "_Toc479340637" 2. 总体需求 PAGEREF_Toc479340637 \h 4HYPERLINK \l "_Toc479340638" 3. 应急指挥平台建设思路 PAGEREF _Toc479340638 \h 4HYPERLINK \l "_Toc479340639" 4. 系统总体设计 PAGEREF_Toc479340639 \h 5HYPERLINK \l "_Toc479340640" 4.1 设计原则 PAGEREF_Toc479340640 \h 5HYPERLINK \l "_Toc479340641" 4. 2系统组成与功能 PAGEREF _Toc479340641 \h 6HYPERLINK \l "_Toc479340642" 5. 系统概要设计 PAGEREF_Toc479340642 \h 9HYPERLINK \l "_Toc479340643" 5.1 应急指挥中心建设 PAGEREF _Toc479340643 \h 9HYPERLINK \l "_Toc479340644" 5.1.1指挥中心设计布局 PAGEREF _Toc479340644 \h 9HYPERLINK \l "_Toc479340645" 5.1.2功能与组成 PAGEREF_Toc479340645 \h 10HYPERLINK \l "_Toc479340646" 5.1.3 视频图像系统 PAGEREF _Toc479340646 \h 11HYPERLINK \l "_Toc479340647" 5.1.3.1 大屏幕显示系统 PAGEREF _Toc479340647 \h 11_Toc479340648 \h 14HYPERLINK \l "_Toc479340649" 5.1.4 有线语音调度与通讯系统PAGEREF _Toc479340649 \h 15HYPERLINK \l "_Toc479340650" 5.1.4.1 有线调度系统 PAGEREF _Toc479340650 \h 15HYPERLINK \l "_Toc479340651" 5.1.4.2 IP电话 PAGEREF_Toc479340651 \h 20HYPERLINK \l "_Toc479340652" 5.1.4.3 数字录音系统 PAGEREF _Toc479340652 \h 20HYPERLINK \l "_Toc479340653" 5.1.4.4 多路传真系统 PAGEREF _Toc479340653 \h 22HYPERLINK \l "_Toc479340654" 5.1.4.5 综合值班席系统 PAGEREF _Toc479340654 \h 23HYPERLINK \l "_Toc479340655" 5.1.5 会议系统 PAGEREF_Toc479340655 \h 24HYPERLINK \l "_Toc479340656" 5.1.5.1 IP视频会议的应用PAGEREF _Toc479340656 \h 24HYPERLINK \l "_Toc479340657" 5.1.5.2 IP视频会议的技术要求和实施 PAGEREF _Toc479340657 \h 25HYPERLINK \l "_Toc479340658" 5.1.5.3 电话会议系统 PAGEREF _Toc479340658 \h 27HYPERLINK \l "_Toc479340659" 5.1.5.4 会议内容服务 PAGEREF _Toc479340659 \h 29HYPERLINK \l "_Toc479340660" 5.1.6 数字会议系统 PAGEREF _Toc479340660 \h 32_Toc479340661 \h 34HYPERLINK \l "_Toc479340662" 5.1.6.2 会议发言扩音系统PAGEREF _Toc479340662 \h 38HYPERLINK \l "_Toc479340663" 5.1.6.3 会议监控系统 PAGEREF _Toc479340663 \h 41HYPERLINK \l "_Toc479340664" 5.1.7集中控制系统 PAGEREF_Toc479340664 \h 42HYPERLINK \l "_Toc479340665" 5.1.7.1 集中控制软件 PAGEREF _Toc479340665 \h 43HYPERLINK \l "_Toc479340666" 5.1.7.2 应急指挥集控系统PAGEREF _Toc479340666 \h 45HYPERLINK \l "_Toc479340667" 5.1.8 综合支撑系统 PAGEREF _Toc479340667 \h 47HYPERLINK \l "_Toc479340668" 5.1.8.1 不间断电源系统 PAGEREF _Toc479340668 \h 47HYPERLINK \l "_Toc479340669" 5.2 移动应急平台建设 PAGEREF _Toc479340669 \h 49HYPERLINK \l "_Toc479340670" 5.2.1 移动应急平台建设内容PAGEREF _Toc479340670 \h 50HYPERLINK \l "_Toc479340671" 5.2.2移动应急平台功能和组成PAGEREF _Toc479340671 \h 50HYPERLINK \l "_Toc479340672" 5.2.3 移动应急平台设计 PAGEREF _Toc479340672 \h 52HYPERLINK \l "_Toc479340673" 5.2.4移动应急平台功能场景设计PAGEREF _Toc479340673 \h 52HYPERLINK \l "_Toc479340674" 5.2.4.1城市应急场景 PAGEREF _Toc479340674 \h 53HYPERLINK \l "_Toc479340675" 5.2.4.2偏远地区应急场景 PAGEREF _Toc479340675 \h 55HYPERLINK \l "_Toc479340676" 5.2.4.3车辆行进中场景 PAGEREF _Toc479340676 \h 57HYPERLINK \l "_Toc479340677" 5.2.4.4备用省级应急指挥中心场景 PAGEREF _Toc479340677 \h 59HYPERLINK \l "_Toc479340678" 5.2.5移动平台功能介绍 PAGEREF _Toc479340678 \h 61HYPERLINK \l "_Toc479340679" 5.2.5.1卫星通讯 PAGEREF_Toc479340679 \h 61HYPERLINK \l "_Toc479340680" 5.2.5.2视频会议系统 PAGEREF _Toc479340680 \h 76HYPERLINK \l "_Toc479340681" 5.2.5.3音视频控制系统设计PAGEREF _Toc479340681 \h 79HYPERLINK \l "_Toc479340682" 5.2.5.4视频采集系统 PAGEREF _Toc479340682 \h 85HYPERLINK \l "_Toc479340683" 5.2.5.5综合应用系统 PAGEREF _Toc479340683 \h 86HYPERLINK \l "_Toc479340684" 6. 环境要求 PAGEREF_Toc479340684 \h 86HYPERLINK \l "_Toc479340685" 6.1 对应急指挥装修灯光要求PAGEREF _Toc479340685 \h 86HYPERLINK \l "_Toc479340686" 6.2 对建声的要求和建议 PAGEREF _Toc479340686 \h 88HYPERLINK \l "_Toc479340687" 6.2.1 混响时间 PAGEREF_Toc479340687 \h 88HYPERLINK \l "_Toc479340688" 6.2.2 背景噪声 PAGEREF_Toc479340688 \h 91HYPERLINK \l "_Toc479340689" 6.2.3 隔声、隔振要求 PAGEREF _Toc479340689 \h 91HYPERLINK \l "_Toc479340690" 6.2.4 供电要求 PAGEREF_Toc479340690 \h 921 应急平台总体概述该省位于我国的北部,肩负着全省XX个市局XXX多个县局的工作部署及其决策下达等任务。
2023-应急事件处理平台总体建设方案-1

应急事件处理平台总体建设方案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应急事件频繁发生,灾害造成了无法估量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因此,建立应急事件处理平台成为必要的举措。
本文将从总体建设方案的步骤出发,探讨应急事件处理平台的建设。
第一步:需求分析与规划在建立应急事件处理平台之前,我们需要先明确我们的需求和目标,进而规划实施方案。
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目标群体:应急事件处理平台主要服务于哪些群体?2.功能需求:平台需要具备哪些功能?3.数据需求:平台需要哪些数据来支持应急事件处理?4.应急预案协调机制:平台如何与应急预案协调机制相结合,协同应对应急事件?在这个步骤中,我们需要对需求进行细致的分析,为后续步骤提供指导。
第二步:平台架构设计平台架构设计是建立应急事件处理平台的关键步骤。
平台的架构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设计:1.网络架构:平台需要联网,如何达到稳定的访问速度并保证数据安全?2.硬件架构:平台需要配置哪些硬件设备,以达到最佳性能表现?3.软件架构:使用哪些软件平台来构建应急事件处理平台?4.安全架构:平台应该怎样确保数据的隐私性、完整性和可用性?在这个步骤中,我们需要为平台选择合适的架构来保证平台实施的效果。
第三步:平台开发与实施平台开发与实施是一个漫长而繁琐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我们需要完成以下工作:1.程序开发:开发者需要根据需求和架构设计,编写应急事件处理平台的程序代码。
2.系统测试:对系统进行充分的测试,以确保系统各项功能的正常运行。
3.上线部署:将系统上线部署,并确保其稳定运行。
当系统上线运行后,需要不断进行维护和更新,以保证系统一直处于最佳状态。
总体而言,应急事件处理平台的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
在建立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需求分析,明确目标和规划,其后需要根据设计方案进行平台架构搭建,并进行开发和实施。
在系统上线运行后,更需要及时进行维护和更新,以保证平台长期稳定运行,最终实现应急事件的及时处理及减少信息不对称。
2023-应急指挥平台省级总体建设方案V2-1

应急指挥平台省级总体建设方案V2应急指挥平台省级总体建设方案V2是一项重要的规划,旨在更好地应对各种紧急事件和突发情况。
该方案由多部门共同制定,经过反复研究与探讨,最终确定,并将于近期开始执行。
下面将从多个步骤来阐述应急指挥平台省级总体建设方案V2的内容。
第一步:优化应急指挥系统架构首先,针对原有系统的局限性和不足,对现有的应急指挥系统进行了优化升级。
特别是在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和展示等方面进行了改进,以提高整个应急指挥系统的响应速度和效率。
同时,整合现有资料和资源,不断完善和加强危机处置预案,以提高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
第二步:加强信息采集和处理其次,在信息采集和处理方面,将借助现代化技术手段,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等,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信息采集和处理工作。
通过建立完善的数据采集、传输和处理体系,实现对突发事件的及时了解和把握,为应急指挥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撑。
第三步:升级技术设施和硬件设备再次,对应急指挥系统所依赖的技术设施和硬件设备进行了全面升级和完善。
在保障信息安全和数据可靠性的前提下,将在硬件设施和设备技术上进行深入改进和优化。
如引进更先进的通讯和网络技术,更快速、可靠和安全地为应急指挥提供相关服务。
第四步:提高综合应急指挥指挥能力最后,针对应急指挥人员的培训和管理,也进行了全面加强和完善。
特别是在应急处置的逻辑思维和实战能力培养上,加强了培训力度,不断提高综合应急指挥的指挥能力和水平。
总之,应急指挥平台省级总体建设方案V2的实施,将会进一步强化我国应对突发事件和危机事件的能力,为实现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作出应有贡献。
可以预见,在未来的时间里,相关工作将会持续进行和深化,不断推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科技进步。
应急平台建设方案

应急平台建设方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应急管理在各行各业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应急平台的建设成为现代化、科学化应急管理的必然需求。
本文将提出一种应急平台建设方案,旨在提高应急响应能力和决策效率,保障公共安全。
二、背景目前,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建立了自己的应急平台,以实现信息共享、快速响应和高效决策的目标。
但在我国尚存在以下问题:各相关部门信息孤岛,信息共享不畅;决策过程缺乏科学化和标准化;资源调配不及时、效率低下等。
因此,建设一套完善的应急平台对于我国应急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三、应急平台建设的目标1. 提高信息共享能力:通过建设应急平台,实现各相关部门信息的共享和互通,减少信息孤岛现象,提高应急响应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2. 加强决策支持能力:建立科学化、标准化的决策支持系统,提供多维度、全面化的数据分析和模拟,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
3. 提高资源调配效率:通过应急平台,实现对资源的快速调配和统一管控,最大程度地减少资源的浪费和重复使用。
4. 加强协同作战能力:构建多部门、跨领域的应急响应体系,实现各单位之间的协同作战,提高应急响应效能。
四、应急平台建设的关键技术与功能1. 数据集成与共享:通过建设数据交换标准与接口,实现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集成和交换,确保各相关部门的信息共享。
2. 数据挖掘与分析:采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各类信息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提供决策支持和预警预测。
3. 信息展示与共享:建设直观清晰的信息展示界面,实现信息的共享与传播,提高公众的应急意识和参与度。
4. 资源调度与管理:建立统一的资源数据库,实时记录各类资源的状态和位置,便于快速调度和管理。
5. 协同作战与指挥:通过建设统一的指挥平台,实现对各相关部门的协同作战和指挥调度。
五、应急平台建设的实施步骤1. 定义需求:明确应急平台的建设目标和功能,并与相关部门进行充分沟通,了解各部门的需求和限制。
2. 平台架构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结果,设计应急平台的总体架构,确定数据交换接口和信息展示界面。
应急平台建设方案

应急平台建设方案1. 引言应急管理是保障公共安全的重要领域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应急管理日益重要。
应急平台作为应急管理的核心和基础设施,具有协调、指挥和信息交流的重要功能。
本文档旨在介绍一个完整的应急平台建设方案,以提升应急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2. 目标与背景2.1 目标本方案的目标是建设一个具有高效协调、指挥和信息交流功能的应急平台,以提高应急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2.2 背景当前,我国应急管理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应急响应和指挥不够协调,信息传递不及时等。
因此,建设一套完整的应急平台具有重要意义。
3. 功能需求应急平台应具备以下功能需求:3.1 信息采集和传输•支持多种信息源的接入,包括传感器、监控设备、社交媒体等;•实现信息的采集、聚合和分发,确保信息能够及时准确地传递到需要的地方;•支持多种数据格式的解析和处理。
3.2 协调与指挥•支持应急指挥人员的实时定位和追踪;•提供多种指挥方式,包括语音、图像和视频等;•支持指挥人员的权限管理和工作任务分配。
3.3 信息展示与分析•提供直观的信息展示界面,包括地图、图形和表格等形式;•实时分析和处理信息,提供决策支持;•可以对历史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总结经验教训。
4. 技术方案应急平台的技术方案如下:4.1 架构设计应急平台采用分布式架构,包括前台展示端、后台处理端和数据库。
前台展示端通过Web界面提供信息展示和用户操作功能,后台处理端负责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分发,数据库用于存储信息和历史数据。
4.2 技术选型•前台展示端使用HTML、CSS和JavaScript等Web技术进行开发,以实现跨平台和跨设备访问;•后台处理端采用Java或Python等编程语言,使用消息队列、数据库和网络通信技术实现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分发;•数据库采用高性能且可扩展的分布式数据库,以满足大量数据的存储和访问需求。
4.3 系统需求•后台服务器要求具备高并发处理能力和可靠性;•前台展示端要求支持多种操作系统和浏览器;•数据库要求具备高性能和可扩展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商室),延伸到移动应急平台
8.1.4 图像接入系统
上下联通,接收、上传
– 整合各地市、部门视频图像系统 – 移动应急平台图像 – 上传到国务院
通信、预警能力、决策能力)。
4、业务需求
组织体系 运行机制 业务流程
4.1 组织体系
文件依据: 《广东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粤府[2006]16号)
省政府:广东省应急管理工作的最高行政领导机构。 省应急委:广东省应急领导机构,下设7个应急指挥
机构 省政府办公厅:办事机构,下设省政府应急管理办公
广东省:
– 《广东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粤府[2006]16号) – 《关于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粤府[2007]71号) – 《广东省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十一五”规划》(粤
府[2007]××号)
2、国内外现状
发达国家: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 国内:
– 国务院应急平台2006年启动建设,基本建成技术 原型;
室(省政府应急办、2007年5月挂牌)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本行政区域应急管理行政领导机
构
4.2 运行机制
三阶段:事前、事中、事后 预警级别:Ⅰ(特别严重)Ⅱ(严重)Ⅲ
(较严重)Ⅳ(一般) 监测防控:部门汇总上报 应急保障:资源的管理、配置和保障计划 应急处置:信息报告、先期处置、应急响应、
主要依托: 省党政内网 省电子政务外网 实现: 以省政府平台为枢纽,地市和部门平台
为节点 上下贯通、左右衔接、互联互通、信息
共享、互有侧重、互为支撑、安全畅通
8、平台组成
基础支撑平台 综合应用系统 数据库系统 安全保障系统 应急指挥场所 移动应急平台 应急平台标准规范
基于外网建设 数字视频信号,H.263/H.264协议 图像存储、回放 我厅需提供高速公路路段及收费广场、桥梁、
客运站场、重要港口码头等监控图像
8.2 综合应用系统
平台的核心和灵魂,提供业务管理和智能决策能力: 综合业务管理系统 风险隐患监测防控系统 预测预警系统 智能辅助方案系统 指挥调度系统 应急保障系统 应急评估系统 模拟演练系统
并上报——信息归档
5、平台概述
技术:以公共安全科技为核心、信息技术为 支撑、软硬件结合。
功能:具备日常管理、风险分析、监测监控、 预测预警、动态决策、综合协调、应急联动、 总结评估功能。
机制: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协调有序、反 应灵敏、运转高效、保障有力。
作用: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 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最大限度减 少、避免损失。
6、平台目标
上下联通:国务院(上)、部门与地市(下) 7×24小时值守,同时处理两起事件。 符合省应急办信息接报需求与流程。 预测预警、模拟仿真、综合研判,海量信息
检索,数据整合与叠加综合。 指令下达、召开会议、接入现场信号、视频
会商、向国务院平台提供数据和资料。
7、平台环境பைடு நூலகம்
8.1 基础支撑平台
为平台正常运行提供基础保障: 通信系统 计算机网络系统 图像接入系统 视频会议系统 主机存储系统 数据共享与交换系统
8.1.1 通信系统
有线通信系统
– 普通电话 – IP电话
无线通信系统
– 卫星通信(网络备份、特殊地区):拟租用4Mbps。 – 移动通信 – 数字集群:计划将公安模拟集群改造成数字集群 – 微波通信
图像接入系统
– 8个单位,主要集中在公安系统(省公安厅接入 4096道路监控图像,规划全省78万个点)
监测监控系统
– 主要为水利、地震、气象部门所建
3、广东现状
主要问题:
– 地区、单位发展不平衡; – 缺乏信息资源共享机制; – 缺乏统一标准规范; – 应急资源有待完善(数据库、应用系统、
数字录音系统:2套,内外网各一。 多路传真系统:1套,依托电信网 通信调度:2套,内外网各一;各方式语音互通;同
时召开>2组电话会议
8.1.2 计算机网络
党政内网:三横一纵 电子政务外网:三环
局域网改造后:双链路、热插拔、双机热备 网络管理:故障、配置、性能、安全
8.1.3 视频会议
指挥协调、应急结束 恢复与重建:善后处置、调查与评估、恢复
重建
4.3 业务流程
省级部门流程: 信息接报:信息接报——领导批示——信息
报告(省政府) 综合研判:信息汇总——部门专业预测方案
制作——方案推演 指挥协调:执行任务——任务反馈——应急
结束 恢复重建:事后评估——恢复重建——总结
– 三分之一单位具备卫星通信、基于移动通信的无 线视频/数据采集终端、移动车/船
– 公安系统:21地市350M模拟集群网 – 广电部门:微波网络基本覆盖全省 – 气象、海事部门:多路传真系统
计算机网络:
– 党政内网 – 电子政务外网
3、广东现状
视频会议系统:
– 部分单位建成,10个单位可覆盖21地市 – 产品不一、承载网络各异
– 省级平台处于起步阶段,以硬件为主(解决应急 通信和指挥);
– 深圳等城市建立联动系统。深圳03年建成覆盖车 站、机场、码头、医院等重点部位的应急指挥系 统,04年各部门、各区系统与市系统联网。
– 缺陷:依靠“人与人”交互与决策,缺乏模型支 持,重硬件轻软件。
3、广东现状
通信系统(标准规范不统一、难于互联互 通):
广东省政府应急平台建设总 体方案征求意见稿介绍
2007年10月16日
1、建设背景
全国应急预案体系总纲:
– 《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决定》 (国发[2005]11号)
–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发 [2006]24号)
– 《“十一五”期间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 (国办发[2006]1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