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潜水位采煤沉陷地生态治理关键技术及应用-自然资源部
高潜水位煤矿区生态补偿标准评估框架与测算:以东滩煤矿为例

高潜水位煤矿区生态补偿标准评估框架与测算:以东滩煤矿为例程琳琳;杨丽铃;刘昙昙【摘要】煤矿区生态补偿是实现煤炭开采外部不经济性内部化的有效手段.制定科学的、合理的生态补偿标准是实施生态补偿机制的关键.本文通过分析高潜水位矿区煤炭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针对煤炭开采造成的生态破坏损失和环境污染损失,综合运用恢复成本法和价值损失法,从目标层、约束层、准则层和指标层四个层次构建高潜水位矿区煤炭开采生态补偿标准评估框架,补偿标准为各项指标层的价值量之和.在此基础上,以山东省东滩煤矿为例,结合东滩煤矿特点筛选关键评估指标,计算2014年东滩煤矿生态补偿标准为16497.02万元,占该年煤炭销售收入的2.75%.该方法为征收高潜水位煤矿区生态补偿费用提供参考.【期刊名称】《中国矿业》【年(卷),期】2019(028)004【总页数】6页(P87-92)【关键词】高潜水位矿区;煤炭开采;生态补偿标准;评估框架;东滩煤矿【作者】程琳琳;杨丽铃;刘昙昙【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 ,北京100083;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 ,北京100083;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 ,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370 引言煤炭是我国重要的矿产资源,煤矿开采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近年来,我国政府十分重视生态补偿机制建设工作,各地区都在积极开展建立和健全生态补偿机制的实践。
生态补偿标准的测算是开展生态补偿实践的基础和依据。
补偿标准具有空间差异性,地形、地貌、气候等自然条件,区域差异等都是影响补偿标准的主要因素[1]。
因此,研究煤矿区生态补偿标准不能照搬已有研究成果,应当结合自身生态环境破坏情况进行测算。
我国现有关于煤炭开采生态补偿标准的研究,更多集中于对山西省和西部地区的应用研究。
王金南等[2]根据相关部门的数据,估算山西省煤炭开采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经济损失值,以及煤矿区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恢复的投资需求;党晋华等[3]应用环境价值评价法,建立山西省煤炭开采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损失实物量和价值量核算体系,并对其经济损失量进行测算;宋晓强[4]运用生态服务价值评估法和经济损失评估法,对陕西省煤炭、石油、天然气开采水土保持补偿标准进行测算;顾刚等[5]综合运用价值损失法和恢复成本法,核算了十年间重庆市松藻矿区煤炭开采造成的生态环境与居民累计价值损失值;时乐乐等[6]运用使用者成本法、市场价值法和恢复费用法对新疆省煤炭开采造成的使用者成本和生态环境成本进行测算,并探讨了外部成本的补偿程度。
高潜水位采煤沉陷地复垦治理对策研究

高潜水位采煤沉陷地复垦治理对策研究杨光华;胡振琪;赵艳玲;杨耀淇;余洋【期刊名称】《煤炭工程》【年(卷),期】2014(046)006【摘要】介绍了高潜水位采煤沉陷地煤粮复合、耕地损毁及复垦治理情况,指出了现有政策条件下采煤沉陷耕地报损核减制度缺失、征收补偿标准不合理、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土地流转政策缺乏以及多重税费企业负担重是该区复垦治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创新性提出了建立高潜水位采煤沉陷耕地报损核减政策及相关配套政策是从根本上解决政府、企业和失地农民最大困难的治本之策,并从增强土地保护意识、提升开采和复垦技术水平、加大复垦治理政策和资金支持角度提出了建议.【总页数】5页(P91-95)【作者】杨光华;胡振琪;赵艳玲;杨耀淇;余洋【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研究所,北京100083;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研究所,北京100083;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研究所,北京100083;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研究所,北京100083;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研究所,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D88【相关文献】1.高潜水位采煤沉陷区复垦与湿地生态保护--以徐州九里高潜水位采煤沉陷区治理为例 [J], 渠俊峰;李钢;张绍良2.晋东南高潜水位采煤沉陷区治理模式 [J], 段丽军;张建萍;曹金亮;樊燕;郑丽媛;杨浩;3.高潜水位煤矿区采煤沉陷湿地及其生态治理 [J], 刘吉祥4.晋东南高潜水位采煤沉陷区治理模式 [J], 段丽军; 张建萍; 曹金亮; 樊燕; 郑丽媛; 杨浩5.高潜水位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模式分析 [J], 李世龙; 冯银炉; 邱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淮南采煤沉陷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关键技术

淮南采煤沉陷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关键技术徐翀;陆垂裕;陆春辉;秦大庸;孙青言;李慧;王明娜【摘要】平原煤炭开采造成的大规模地面沉陷和沉陷洼地积水是淮南煤矿开采区主要的环境地质灾害问题,严重影响区域社会生产与生活.另一方面,淮河中游本段地势低平,气候多变,不少年份洪涝旱灾并存,而区域内水资源调蓄工程不足,迫切需要改善.将沉陷积水洼地改造建设为具有综合功能的蓄洪与水源工程,是一个具创新意义和现实意义的采煤沉陷区治理思路,可趋利避害,为提高区域防洪、除涝和水资源保障的能力服务.本文基于淮南采煤沉陷区蓄洪除涝与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需求,构建了较为系统的技术研究框架,以期为支撑实际的沉陷区治理与综合利用提供技术研究思路.【期刊名称】《中国水能及电气化》【年(卷),期】2013(000)008【总页数】6页(P52-57)【关键词】煤炭开采;地表沉陷;蓄洪除涝;水资源利用【作者】徐翀;陆垂裕;陆春辉;秦大庸;孙青言;李慧;王明娜【作者单位】煤矿生态保护国家工程实验室,安徽淮南232001;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8;煤矿生态保护国家工程实验室,安徽淮南232001;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8;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8;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8;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213.2淮南煤炭为发展强劲的华东地区国民经济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能源,但煤层开采形成的采空区破坏了开采区周围岩体原始应力平衡,造成大规模地面沉陷[1]。
由于本地潜水埋深较浅,沉陷洼地大面积积水,不仅减少了可用土地资源,对地面设施、交通、生态环境和当地居民生活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2]。
采煤沉陷区恢复治理初步探讨

采煤沉陷区恢复治理初步探讨摘要:随着煤田近年来的大规模开采,导致形成大面积采煤沉陷区,破坏了草原原有植被和生态环境,损毁了部分草原,污染了环境,带来一系列环境和社会问题。
因此积极探索采煤沉陷地治理模式,尽快使被破坏的矿山地质环境得到治理恢复,土地得到利用,努力实现矿区社会经济生态可持续性发展。
关键词:采煤沉陷区;治理技术;研究引言煤炭资源开发在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同时,也给矿区周边带来一系列社会和环境问题。
采煤造成的沉陷严重影响了当地人民的生活和生产,制约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
做好采煤沉陷区治理,成为国家十分关注、地方政府、企业三方高度重视的工作。
伊敏河东矿区投入大量资金对沉陷区进行了治理,并对周边环境进行了绿化,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矿山简介内蒙古蒙东能源有限公司敏东一矿(以下简称“敏东一矿”)井田位于伊敏河东矿区的东南部,隶属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管辖。
井田东西平均长约9.50km,南北平均宽约5.17km,面积49.0468km2。
地理坐标:东经119°52′36″--120°01′13″,北纬48°42′56″--48°47′11″。
矿区面积49.0468平方公里,开采标高由603米至-550米标高,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500万吨/年,开拓方式为立井开拓,采煤工艺为综采或综采放顶煤。
敏东一矿矿区南距伊敏河镇约 30km,北距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约 70km。
海拉尔至伊敏煤电公司的国有铁路及二级公路从矿区西侧通过,另外,在矿区范围内有多条牧区公路可通行汽车,交通条件便利,为煤炭外运及其它物资运输提供了方便条件。
2存在的困难恢复治理现阶段存在以下5个方面困难:(1)长期居住于沉陷区个别牧民对采煤沉陷区的治理工作不理解;(2)部分采煤沉陷区的“钉子户”不配合综合治理工作而导致的综合治理工作无法开展;(3)气候异常,呼伦贝尔草原自1999年以来,年降水量偏低,春季干旱多风,夏季持续高温,水分蒸发量增加,干旱程度加重,超载过牧仍然存在,沙化土地得不到及时治理,造成沙化面积逐年扩展,流沙危害日益严重。
地面沉降的监测技术及治理措施

地面沉降的监测技术及治理措施摘要:地面沉降是城市中常见的地质灾害,在人类建设活动及自然环境的共同作用下,地壳表层土体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沉降现象,导致不同地区地面的高度有所下降,形成了难以逆转的地质问题。
通常情况下,地面沉降的共有表现为持续时间较长,发展比较缓慢,区域影响较大,产生的原因复杂和治理问题多等,沉降的长期存在对城市建设、交通运输、资源调度、经济发展和居住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本文主要分析地面沉降的监测技术及治理措施。
关键词:地面沉降;监测技术;沉降预测;治理措施引言目前,很多学者开展了一系列的地面沉降分析工作,地面沉降的治理工作也有了一定成效,但未能有效控制其继续恶化的趋势,面对如此严峻的沉降问题,日后的研究工作开展仍十分困难。
随着地面沉降问题的日益严重,为防止地面沉降导致巨额损失,有必要对此展开深入研究。
1、地面沉降监测技术分析因地面沉降监测范围有所差异,监测技术包括大范围监测技术和小范围监测技术。
大范围监测技术通常包括全球定位系统(GPS)、合成孔径干涉雷达(InSAR)、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以及水准测量等。
GPS监测技术是利用人造卫星对一个指定的测量地点进行三边测量定位,根据测量定位获得的地面高程数据实现地面沉降监测。
InSAR监测技术是沉降监测的先进技术,通过对固定点测得干涉图像和波形信号,模拟出测量点的三维模型特征,然后比较SAR图像的相位差获得干涉条纹,进而得出测量点高程数据的变化,达到沉降监测目的。
多年以来,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已成为国际区域光纤通信成果中新型的研究方法,通过使用先进的光时域反射仪(OTDR),把光纤当作传感元件,发挥其在传输过程中的介质特性,研究光纤在各个区域的温度和应变分布规律,完善沉降监测方法。
小范围监测技术包括常见的水准测量、基岩标及分层标等方法。
其中,水准测量也被称作几何水准测量,该方法是通过水准尺和水准仪2种仪器来测量地面上不同点之间的高差关系,保证在某个区域内沉降监测能得到满足要求的监测精度。
淮南采煤沉陷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关键技术

要 :平原煤炭 开采造成 的大规模地 面沉陷和 沉陷洼地 积水是 淮南煤矿 开采 区主要 的环境 地质 灾害 问题,严
重影 响区域社 会生产与生活。另一方 面,淮河 中游本 段地势低 平 ,气候 多变 ,不 少年份 洪涝旱 灾并存 ,而 区域 内水 资源调 蓄工程 不足 ,迫切 需要改善 。将沉 陷积 水洼地 改造建设 为具 有综合功 能 的蓄 洪与水 源工程 ,是 一个 具创新 意义和现 实意义 的采煤沉 陷区治理 思路 ,可趋利避害 ,为提高 区域 防洪 、除涝和水 资源保 障的能力服 务。 本 文基于 淮南采煤沉 陷区蓄 洪除涝 与水资 源开发利用 的研 究需求 ,构建 了较 为系统的技 术研 究框 架 ,以期为支 撑实际的沉陷 区治理与综合 利用提供 技术研 究思路 。 关键词 :煤炭 开采 ;地表沉 陷;蓄洪 除涝 ;水资源利用
徐 舯 ,陆垂 裕 ,陆春辉 ,秦大庸 ,孙青 言 ,李 慧 ,王 明娜
模拟 与调 控 国家 重点 实验 室 ,北 京
摘
( 1 .煤矿 生 态保护 国家 工程 实验 室 ,安 徽 淮 南 2 3 2 0 0 1 ;2 .中国水 利水 电科 学研 究 院流域水 循 环
1 0 0 0 3 8 )
X U C h o n g , L U C h u i . y u , L U C h u n — h u i , Q I N D a — y o n g , S U N Q i n g . y a n ,
L I Hu i ,W ANG Mi n g — n a
( 1 .C o a l Mi n e E c o l o g i c a l P r o t e c t i o n N a t i o n a l E n g i ee n r i n g L a b o r a t o r y , H u a i n a n 2 3 2 0 0 1 , C h i n a ; 2 .D r a i n a g e B a s i n W a t e r C y c l e S i m u l a t i o n a n d T u n i n g S t a t e K e y ab L o r a t o r y o f C h i n a W a t e r C o n s e r v a n c y a n d H y d r o p o w e r R e s e a r c h , B e i j i n g 1 0 0 0 3 8 ,C h i n a )
采煤塌陷及对周边环境影响

摘要:简要分析采煤塌陷区的形成机理、我国采煤引起的地面塌陷问题,以及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展开了采煤塌陷区对区域土壤、区域水域、区域大气,以及地表生物和非生物的影响,进行了系统深入地分析,并介绍采煤塌陷区土地复垦的方法分析。
关键词:采煤塌陷区区域影响土地复垦引言:我国是世界第一煤炭生产和消费国, 煤炭占全国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的70% 。
我国煤炭主要是井工开采, 导致地表大面积的塌陷,同时也对周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我国煤炭开采塌陷土地累计已达110@ 104 hm2, 造成的经济损失累计已超过500 亿元。
按矿区人口计算, 人均采空塌陷面积为1. 86 hm2。
如果采煤塌陷土地以0. 2~ 0. 3 hm2/ 104 t 估算, 全国每年新增塌陷地面积约为( 2. 7~ 4. 1) @ 104 hm2。
随着我国煤炭工业的持续发展及煤炭产量的逐步增长, 煤矿塌陷区的面积还会继续增加。
本文将针对采煤引起的地面塌陷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及土地复垦方法进行分析.一、采煤塌陷区的形成当地下煤层被采出之后,采空区的顶板岩层在自身的重力和其上覆岩层的压力作用下,产生向下的弯曲和移动。
当顶板岩层内部所形成的拉张应力超过该层岩层抗拉强度极限时,直接顶板发生破碎和断裂并相继冒落,接着上覆岩层相继向下弯曲、移动进而发生断裂和离层。
随着采煤工作而向前推进,受到采动影响的岩层也不断扩大。
当煤层开采扩大到一定程度时,在地表就会形成一个比采空区大得多的近似椭圆形的塌陷盆地,从而影响了区域生态安全。
二、采煤塌陷对区域环境的影响分析2.1、采煤塌陷对区域土壤的影响分析2.1.1、塌陷对土地侵蚀的影响开采塌陷形成了下沉盆地,下沉盆地使地表倾斜、坡度改变。
坡度越大则径流量越大,冲刷量也越大,引起水土流失和土地侵蚀也越严重,所以根据地面倾斜程度估算侵蚀程度是恰当的。
2.1.2、沉陷对土壤质量的影响土壤水分及其强度是对土壤生产力影响的重要因素。
高潜水位平原矿区土地复垦及生态恢复措施探讨

( 1 ) 对 地表 破 坏 情 况 进行 监 测 , 包 括破 坏 范 围 、 程度 、 时 间等 多个 因子 的监 测 , 建 立 地 表 破坏 程 度 与 地表 变形 移 动 特 征参 数 、 采 煤 工 艺 参 数 之 间 的 相 关 关系 , 以减缓 地表土 地 破坏 为原 则 , 及 时 调整 采 煤 工 艺参 数 。
第 3期 2 0 1 3年 6月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1 — 3 5 8 X . 2 0 1 3 . 0 3 . 0 8
矿 山 测 量
MI NE SURVEYI NG
No . 3
J u n . 2 0 1 3
高潜 水 位 平 原 矿 区土 地 复 垦 及 生 态 恢 复 措 施 探讨
李思清
( 淮 南矿 业 集 团资 源环 境 管理部 , 安徽 淮 南 2 3 2 0 0 1 ) 摘要: 文 中通 过 对我 国东部 高潜水 位平 原矿 区开采损 毁 现状 及 特 殊 区域 生 态环境 的分 析 , 提 出 了基
点 的位 移 、 高差 以求 得观 测点 的平 面坐 标 和 高程 , 并 将 不 同时期 所 测 得 的平 面 坐 标 及 高 程 加 以 比较 , 得
出监 测 区位移 和沉 降情 况 的资 料 。通 过监 视 区 的连 续 及 非连续 变 形 , 得 出地 表 在 采 煤 期 间 在某 时 刻 的 瞬 时变形值 , 从 而 计 算 绝 对 位 移值 、 沉降值 ; 平 均位
于预 防控 制措 施 及 治理措 施相 结合 的煤矿 土地 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垦及 生 态恢 复 治 理措 施 。这 些措 施 不仅 对 发展 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9 一、项目名称 高潜水位采煤沉陷地生态治理关键技术及应用
二、提名意见 该项目创建了保护原有土源与环境的沉陷地边采边复技术,构建了井上下联动单元的时空响应机制,研发了复垦时机优选方法与采复时序耦合的“分层剥离、交错回填”土壤重构工艺。创立了环保生态型黄河泥沙充填复垦沉陷地技术,研制了一套管道输沙系统,首次提出了在充填泥沙中夹土壤的夹层式土壤重构原理及交替式多层多次充填工艺,高质量土地恢复率可达90%以上。研发了水系动态重构技术及湿地主动构建技术。研发了“星-空-地-井”立体融合的沉陷土地损毁监测技术,解决了InSAR沉陷监测时失干涉的难题,构建了耕地损毁边界计算模型,研发了土壤裂缝探测技术,实现了采煤沉陷的大范围动态监测。 该项目经在安徽、山东等6 省(市)50 多个地区的推广应用,生态治理沉陷地10余万亩,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引领了土地复垦事业发展。 该项目获得自主知识产权38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28项。发表代表性论文283篇,其中SCI/EI检索97篇。相关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 提名该项目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三、项目简介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煤炭是我国最主要能源,但其开采已造成2000万亩的采煤沉陷地,使耕地荒芜、环境恶化、失地农民增加,直接威胁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及人民福祉。因此,采煤沉陷地的生态治理是我国亟待解决的问题。万物土中生,土地是“绿水青山”的根本。高潜水位矿区80%以上为高标准粮田,人口密度大,地下矿产开采之后地面极易积水,导致耕地绝产、农田生态系统严重受损、人地矛盾激增,其耕地保护与恢复是世界性难题。采复一体、生态修复、全过程监控是国际采煤沉陷地治理的前沿趋势,但我国采煤沉陷地治理仍存在如下技术瓶颈: 1)高潜水位煤矿区土地沉陷深、多次沉陷、损毁时间长,原有技术大都是沉陷稳定后治理,难以实现边开采边治理;2)现有的充填技术大都采用矿山固体废弃物为充填材料,存在污染的风险,环保生态型、高质量的充填复垦技术突破难;3)沉陷积水区域的封闭性和非连续性以及陆地生态系统转变为水陆两相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导致沉陷区生态系统修复难;4)采煤沉陷地损毁信息具有多类型、多时空维度、显性隐性共存等特征,单一监测技术无法满足需求,尤其是大量级形变的开采沉陷监测、典型隐伏损毁信息获取难。 该项目在国家科技支撑、部委项目、自然基金等支持下,历经近十余年科技攻关,取得了如下创新性成果:1)创建了采煤沉陷地边采边复技术,基于开采沉陷预计理论和格网分析原理,构建了井上下联动单元的时空响应机制,研发了复垦时机优选方法和与采复时序耦合的“分层剥离、交错回填”土壤重构工艺,解决了无外来土源情况下土地与环境保护难题。2)创立了环保生态型黄河泥沙充填复垦沉陷地技术,研制了一套管道输沙系统;首次提出了在充填泥沙中夹土壤的夹层式土壤重构原理及交替式多层多次充填工艺,高质量耕地恢复率可达90%以上。3)研发了水系动态重构技术及湿地主动构建技术,构建了采煤沉陷区生命共同体格局。4)研发了“星-空-地-井”立体融合的沉陷地监测监控技术,突出井下采矿信息的先导作用,解决了InSAR沉陷监测时失干涉的难题,构建了耕地损毁边界计算模型,研发了土壤裂缝探测技术,实现了采煤沉陷的大范围动态监测,满足生态治理要求。 成果经鉴定,认为:边采边复技术“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井工煤矿沉陷区保土增地复垦、水系重构…等关键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黄河泥沙充填复垦采煤沉陷地技术“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强化排水技术和交替多层多次充填复垦技术工艺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美国著名采矿与复垦专家Yoginder. P. Chugh教授发表学术论文,特别指出“边采边复技术是采煤沉陷区复垦的先进技术,在世界上也是一种领先的技术。 支撑材料:获得自主知识产权38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28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发表代表性论文283篇,其中SCI/EI检索97篇,他引次数3354次。颁布国土资源行业标准8部。 成果在安徽、山东等8省(市)50多个地区应用,生态治理沉陷地10余万亩,引领和带动了我国土地复垦事业发展。 四、客观评价 (1)技术鉴定 1)高潜水位煤层群沉陷地边采边复关键技术及应用 2016年12月26日,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组织鉴定委员会对成果鉴定认为:“开发了复垦范围与布局、复垦时机、复垦工艺的保土增地型边采边复技术”;“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井工煤矿沉陷区保土增地复垦、水系重构…等关键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2)黄河泥沙充填复垦采煤沉陷地关键技术 2016年12月26日,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组织鉴定委员会对成果鉴定认为:“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强化排水技术和交替多层多次充填复垦技术工艺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3)基于“3S”的煤矿区资源开发优化理论与关键技术 2010年12月25日,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组织鉴定委员会对成果鉴定认为:“创新性的将现代空间信息技术与传统的资源环境监测方法有机的结合起来,研发了专门用于煤矿区三维空间信息采集、处理与分析、等的信息系统,有效的集成了高光谱遥感、InSAR、GPS等多种技术的天地一体化监测”,“该成果在利用“3S”技术支持煤炭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开采方面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4)兖州矿区塌陷土地及复垦的时空演变与治理对策 2009年12月29日,山东省科技厅组织鉴定委员会对成果鉴定认为:“建立了耕地损害边界的定量模型”;“提出了塌陷地信息快速提取方法”;“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 国内外学术评价 1)美国采矿与复垦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Mining and Reclamation,ASMR)在《Reclamation Matter》(2009(3):21~22)杂志中评价认为:“胡振琪及研究团队在解决矿区环境问题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并介绍了其在井工煤矿区环境影响评价诊断方法、土壤重构方法、沉陷地复垦新技术、……、基于探地雷达的复垦土地质量检测技术等七个方面的成就。由于这些方面的“卓越贡献”,特授予胡振琪2009年度“美国采矿与复垦学会土地复垦科技贡献奖”。 2)美国采矿与复垦学会(ASMR)秘书长、美国采煤沉陷地复垦首席专家、伊利诺伊大学Robert G. Darmody教授,2011年发表了关于中国煤矿复垦的学术论文,介绍了胡振琪在复垦方面的学术影响及团队在采煤沉陷地复垦方面研究成果,并在2011年的美国北达科达州召开的国际复垦年会上做专题报告进行介绍与推广(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Meeting- American Society of Mining and Reclamation, page 153-165. Lexington, June 11 - 16, 2011. Published by ASMR)。 3)美国国家矿山土地复垦研究中心中西部分中心原主任、南伊利诺伊大学采矿工程系著名的采矿与复垦专家Yoginder. P. Chugh教授,2017发表了题为“中国采煤沉陷边采边复技术(Concurrent mining and reclamation for underground coal mining subsidence in China)”学术论文,介绍了胡振琪团队的研究成果,并认为“边采边复技术是采煤沉陷区复垦的先进技术,在世界上也是一种领先的技术(It is an advanced technology in subsidence land reclamation, and a leading technology in the world)”。 4)中国工程院院士韩德馨认为:“归纳总结出的矿区复垦农田景观生态重建的规划、控制及评价的一般适用标准和体系,对于推动我国相关领域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5)论文“试论井工煤矿区边采边复技术”入选2014年度顶尖学术论文“领跑者5000”。 (3)国内外重要科技奖励 该项目共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具体获奖名称、时间、等级、授奖单位等见表1所示。 表1 该项目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情况 获奖项目名称 获奖时间 等级 授奖单位 煤矿区地表环境损伤多尺度立体监测关键技术及应用 2016 一等 测绘地理信息学会 采煤区损毁土地复垦与监管关键技术及应用 2015 一等 国土资源部 煤矿损毁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技术及其应用 2010 二等 国土资源部 高潜水位采煤塌陷地动态预复垦技术研究 2009 二等 国土资源部 (4)其他评价 中国煤炭报2016年12月7日总第5184期“ 特别关注”栏目报道了“黄河泥沙来充填,采煤沉陷区变良田”,并获2016年度煤炭行业十大科技新闻。 五、推广应用情况 本技术自2005年至今共在山东、安徽、河南、河北等6省(市)50多个区域得到应用,共计复垦治理沉陷地10余万亩。由于损毁土地变废为宝的价值提升和复垦土地上的直接产出,可实现经济效益达37.57亿元。该项目典型应用证明见表2所示。 表2该项目技术典型应用证明
应用单位名称 应用技术 应用的起止时间 应用单位联系人/电话 应用情况
济宁市土地综合整治中心 整体应用 2005-2016 蔡德水/13805377531 生态治理及监测耕地15000亩
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边采边复、水系重构、监测等技术 2008-2016 陈永春 /0554-7625400
生态治理及监测面积18000
亩
山东龙美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边采边复技术,监测与管理技术 2010-2017 王昊/13465012345 生态治理及监测面积10000亩,
安徽省皖北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边采边复、监测等技术 2005-2014 陈卓求 /0557-3982238
生态治理面积13235亩,监测
面积15000亩
临沂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引黄充填复垦技术 2012-2015
武善元
/13516300108 充填复垦耕地800亩
齐河县国土资源局 黄河泥沙充填复垦技术 2014-2017
李永民 /13853442167 充填复垦沉陷地1000亩,“应
用于淤背工程”、“低洼地改造工程”10000亩 六、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不超过10件) 知识产权类别 知识产权具体名称 国家 (地区) 授权号 授权日期 证书编号 权利人 发明人 发明专利有效状态
发明专利 一种基于方格网法的地面动态沉陷预测与复垦方法 中国 ZL201510012722.3 2016.08.17. 2188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