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材梳理(复习)

合集下载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复习全总结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复习全总结
(动词使动,使……漂浮) (动词使动,使……灭亡)
(动词作名词,败逃的人)
复习 韩 愈
一、注音:
句读( 老聃( 近谀( 郯子(
) 或不d焉òu( )
) 蟠(dān )
) 贻(
)

) 须臾( )
tán
经传(fǒu )
苌p弘á(n
)
冉(
)

怡(
)

zhuàn cháng rǎn yí
二、找出通假字并解释 传道受业解惑 或师焉,或不焉
三、解释红色字
1、 席卷天下 包举宇内 囊括四海
2、赢粮而景从 3、云集响应 4、内立法度,外连衡 5、南取百越之地
(并吞) (名词作状语,像影子一样) (名词作状语,像云一样)
(名词作状语,对外) (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南)
6、履至尊而制六合 7、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8、序八州而朝同列 9、会盟而谋弱秦 (以弱天下之民) 10、以愚黔首 11、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12、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弱国入朝
天下非小弱也 弱
西举巴蜀
举国欢庆

杀人如不能举
名词 名词
策略 鞭子
形容词的使动 削弱
形容词
弱小
形容词作动词 变弱
动词 形容词 形容词
攻取 全 尽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 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会盟而谋弱秦 吞二周而亡诸侯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子而思报父母之仇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名词,老师 动词,学习 意动用法,以……为师 动词,从师 名词,有专门技艺的人 名词,军队
其皆出于此乎 拜送书于庭 学于余(耻学于师) 于其身也 师不必贤于弟子 不拘于时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复习 全总结 PPT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复习 全总结 PPT
4.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5.申之以孝悌之义
6.树之以桑
状语后置
7.则无望民之多于领国也
复 习


一.通假字: 1.輮以为轮 “輮”通“煣”,以火烘木,使其 2.虽有槁暴 弯“曲有。”通“又”。 “暴”通 3.则知明而行“无曝过”,矣晒“干知”通“智”, 智慧。 4.君子生非异也 “生”通“性”,天赋,资 二.古今异义词:质。 1.蚓无爪牙之利
荸荠bíqí 絮絮xù • 呜咽yè 驯xùn熟 桌帏wéi 讪讪shàn • 敛liǎn 怔怔zhēng zhēng • |咀嚼jǔ jué 赏鉴 渣滓zhā zǐ 瞥piē 拗niù不过
蹙cù缩 诡秘 门槛kǎn 窈yǎo陷 惴惴zhuì zhuì 歆享xīn xiǎng 牲醴shēng lǐ 蹒跚pán shān
古义:爪子和牙齿; 今义:帮凶、走狗。
2.金就砺则利
古义:金属制品,此代指金属制的刀剑等; 今义:黄金。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义:检查; 今义:探究并领会。
三.词类活用情况 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輮,使动用法,使弯曲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3、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上,向上;下,向下。名词作状语。
4、非利足也∕非能水也
足,名词作动词,用脚走;水,名词作动词,游泳
四.一词多义: 1.之: A.锲而舍之:代词,代朽木。 B.筋骨之强: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C.青,取之于蓝 :代词,代青 D.蚓无爪牙之利 : 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E.不如须臾之所学也:结构助词,的 F.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结构助词,的 G.使之然也 :代词,木 H.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
8、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复习课件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复习课件PPT

杜甫诗三首
• 1、 文学常识 • 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也称杜工部,唐代伟大的现实
主义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圣”。他的诗显示了唐朝由盛转 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诗风沉郁顿挫,语言极其精 练。代表作:“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兵车行》《登 高》《客至》《咏怀古迹》《旅夜书怀》《阁夜》《登岳阳楼》 等。 • 2、关于作品:《杜甫诗三首》都是作者流寓夔州时所作,都作 于秋天,都是律诗。其中《秋兴八首(其一)》和《登高》直 接写到了秋景秋思,融入了羁旅的愁思,家国的忧伤,身世的 感慨,沉郁厚重。 • 《咏怀古迹(其三)》的主旨虽写昭君的“怨恨”,但一开始 并未直接写,而是从咏江山之奇绝引出咏佳人之奇美,入题。 接着写昭君的悲剧及其根源,为点明“怨恨”做铺垫,最后才 明确点出昭君之“怨”,将感情推向高潮。这三首诗诗人突破 了早期创作中较多写实的风格,不拘泥于现实生活本身,融优 美的音律、奇妙的构思、精练的诗句、华丽的色彩、深远的意 象于一体,升华思想情感,追求艺术美感,空灵洒脱,汪洋恣 肆,仪态万方。
• 3、近体诗知识
• (1)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而言的一种诗体,也称今诗。 指唐代形成的格律诗体, 其句数、字数、平仄、对仗、用 韵等都有严格的规定,主要有律诗和绝句。
• (2)律诗 ①诗句字数整齐。分为五言和七言(简称五律、 七律)。②规定诗句数量。一般每首八句(十句以上者称 为排律或长律)。③中间两联必须对仗。每两句成一联, 八句律诗计四联,依次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末 联)。其中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又,每联 中上句称出句,下句称对句。④有严格的声律要求。第二、 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韵, 一韵到底。每句中用字平仄相间,上下句中的平仄相对, 有“仄起”与“平起”两式。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总复习完美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总复习完美版

《林黛玉进贾府》
1、重点字词:
阜盛fù:(人家)兴盛;阜,多。 厮:小厮, 未成年男仆。/ 厮认,互相认识。 纳罕hǎn:感到 奇怪。 绾wǎn着:把长条物盘绕成结。 匙箸 chí zhù:匙子筷子。/ 匙,钥匙。 憨hān顽: 天真顽皮;憨,朴实天真。 纨袴wánkù:纨 绔,富家子穿细绸裤,借指富家子。 瞋chēn视:怒 时瞪眼看。 草莽:杂草;这里指没有才学。 颦pí n:皱眉。 杜撰zhuàn:虚构、编造的。
必修三复习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一、第一单元:中外小说
㈠《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为该书 序幕之一,通过林黛玉的所见所闻,对贾府这个封 建大家族做了具体的介绍,人物刻画、环境描写都 体现了中国古代小说的艺术特色。 ㈡《祝福》是鲁迅的代表作,关注的是一位下层 农村妇女祥林嫂创伤累累而又麻木愚钝的心灵世界, 一以贯之地体现了鲁迅关注农民命运、反对封建压 迫的主题,代表了中国现代小说的艺术成就。 ㈢《老人与海》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作家海 明威的代表作,成功塑造了一位“硬汉”形象。作 品中充满象征意味的故事,简洁洗练的文风,生动 的心理描写,充分表现了海明威炉火纯青的叙事艺 术。
2、文学常识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 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线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 《祝福》是鲁迅的小说代表作之一,是鲁迅小说集 《彷徨》的第一篇。小说从一个启蒙知识分子“我” 的视角,以倒叙的手法,追述了底层妇女祥林嫂悲剧 的一生,通过祥林嫂的艺术形象深刻地反映了旧社会 在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摧残下劳动妇女的悲惨命运, 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旧 中国黑暗的社会现实。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复习全总结共55页文档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复习全总结共55页文档


29、在一切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 的状态 中,哪 里没有 法律, 那里就 没有自 由。— —洛克

30、风俗可以造就法律,也可以废除 法律。 ——塞·约翰逊
谢谢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复习全总结

26、我们像鹰一样,生来就是自由的 ,但是 为了生 存,我 们不得 不为自 己编织 一个笼 子,然 后把自法律如果不讲道理,即使延续时 间再长 ,也还 是没有 制约力 的。— —爱·科 克

28、好法律是由坏风俗创造出来的。 ——马 克罗维 乌斯

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人教版)全5册文化常识梳理汇总

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人教版)全5册文化常识梳理汇总
高中语文必修【人教版】
(1—5)文化常识梳理
• 【必修一】
• 1.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等爵位。爵位分为公、侯、伯、 子、男。春秋初期,周天子分封天下,一般就是功劳大的,分得 土地多,爵位就高,就可以分封为公爵,就是晋文公、秦穆公、 齐桓公等。总体就是分封的土地多,人口多,相应名号也就高了。 • 2.子:古代对男子尊称。 • 3.寡人:寡德之人,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 • 4.执事:办事的官员,可用作对对方的敬称。 • 5.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 【必修四】 • 11.皇天后土:皇天,古代指天,天帝。后土,古代指地,土神。天地或天 地神灵的总称。指天地。旧时迷信天地能主持公道,主宰万物。亦作“后土 皇天”。 • 12.三辅:三辅:西汉时本指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后指这三位官员 (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管辖的地区(辖境相当今陕西中部地 区)。 汉代在京城继续沿袭秦制的京畿制度。 • 陵邑制度:始于汉高祖,从长陵开始在陵墓旁修建陵城,入住迁入的富户; 其目的是扩大都城人口规模,打击六国旧贵族的势力,削弱诸侯王的势力; 是西汉丧葬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西汉统治者的一项强干弱支的重要措 施,对西汉政治、经济和文化都有较大的影响。 • 13.太学: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大学,夏、商、周,大学的称谓各有不同, 五帝时期的大学名为成均, 在夏为东序,在商为右学,周代的大学名为上 庠,在洛邑王城西郊。汉武帝时,采纳董仲舒“天人三策”,“愿陛下兴太 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于京师长安设立太学。
• 【必修三】
• 1.敕造,奉皇帝之命建造。敕,本来是通用于长官对下属、长辈 对晚辈的用语,南北朝以后作为皇帝发布诏令的专称。 • 2.监生,国子监生员的简称,指明清两代在国子监(我国封建时 代的中央最高学府)读书的人。清代乾隆以后,国子监只存空名, 地主豪绅可以凭祖先“功业”或捐钱取得监生资格。 • 3.理学,又称“道学”,是宋代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等人 阐释儒家学说而形成的思想体系。它认为“理”是宇宙的本体, 把“三纲五常”等封建伦理道德说成是“天理”,提出“存天理, 灭人欲”的主张。 • 4.白帝城:古城名,在今重庆奉节东白帝山上。东汉初年公孙述 所筑,公孙述自号白帝,故名城为“白帝城”。 • 5.青冢,指王昭君的墓。传说冢上草色常青,故名“青冢”。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复习提纲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复习提纲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复习提纲
一、背景介绍
- 本部分简要介绍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材的背景和目标。

二、教材结构概述
- 本部分对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材的章节结构和内容进行概括。

三、重点知识点总结
- 本部分列举教材中的重点知识点和关键概念,并进行简要总结说明。

四、重点作品分析
- 本部分对教材中重点选取的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和解读,包括文学背景、作者介绍、作品主题、情节梗概等。

五、核心思考题目
- 本部分提出一些核心思考题目,旨在帮助学生深入思考和理解教材内容。

六、复建议和技巧
- 本部分给出一些复建议和技巧,包括阅读方法、记忆技巧等,以帮助学生提高研究效果。

七、复计划安排
- 本部分提供一份复计划安排,包括每个章节的复时间、重点
内容以及复方法。

八、参考资料推荐
- 本部分推荐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参考资料,方便学生深入
研究和扩展知识。

以上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复习提纲》的基本框架,根据
实际情况可以加入更多内容和细节。

希望对你的文档写作有所帮助!。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材梳理分解共91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材梳理分解共91页

谢谢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人民应该为法律而战斗,就像为 了城墙 而战斗 一样。 ——赫 拉克利 特 17、人类对于不公正的行为加以指责 ,并非 因为他 们愿意 做出这 种行为 ,而是 惟恐自 己会成 为这种 行为的 牺牲者 。—— 柏拉图 18、制定法律法令,就是为了不让强 者做什 么事都 横行霸 道。— —奥维 德 19、法律是社会的习惯和思想的结晶 。—— 托·伍·威尔逊 20、人们嘴上挂着的法律,其真实含 义是财 富。— —爱献 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