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发展史
火箭的发展历史

火箭飞天记:从古代梦想到现代奇迹自古以来,人类就对天空充满了无限的好奇与向往。
那些关于飞天的神话传说,像嫦娥奔月、夸父逐日,都是我们祖先对浩瀚星空的浪漫想象。
而火箭,这个能将梦想照进现实的神奇玩意儿,它的发展历程,简直就是一部人类探索宇宙的壮丽史诗。
最早的时候,人们可能还没想到火箭能飞得那么高、那么远。
在中国宋代,聪明的古人就发明了“火箭”,不过那时候的火箭可不是用来探索太空的,而是战场上的一种武器,里面装满火药,点燃后能飞向敌人,算是古代战争中的“高科技”了。
时间快进到近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火箭开始展现出它真正的航天潜力。
俄国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提出了著名的火箭公式,为现代火箭技术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他说:“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可能永远生活在摇篮里。
”这句话激励着无数科学家和工程师投身于火箭技术的研发中。
进入20世纪,火箭技术迎来了飞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德国的V-2火箭成为了二战期间令人瞩目的武器,虽然它的初衷并非和平,但客观上推动了火箭技术的进步。
战后,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在太空竞赛中展开了激烈角逐,火箭技术因此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标志着人类正式进入了太空时代。
紧接着,美国的“阿波罗11号”飞船在1969年成功登月,宇航员阿姆斯特朗踏上月球的那一刻,不仅实现了人类千百年来的登月梦想,也标志着火箭技术达到了新的高峰。
如今,火箭已经不仅仅是探索太空的工具,更是人类开展太空科研、资源开采、商业航天等领域的重要载体。
从商业航天公司的崛起,到国际空间站的长期运营,再到火星探测任务的接连成功,火箭技术的发展正引领着人类走向更加广阔的宇宙深处。
回望火箭的发展历程,从古代的梦想,到现代的奇迹,每一步都凝聚着人类的智慧与勇气。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火箭技术还将继续突破极限,带领我们探索更多未知的宇宙奥秘。
火箭发展史(共8张PPT)

• 古代火箭
神 火 飞 鸦
火 龙 出 水
现代火箭
美国科学家戈达 德成功发射第一 枚液体燃料火箭, 它只飞行了2.5 秒钟,上升高度 只有12米. (1926年)
5秒钟,上升高度只有12米. 世界上第一个航天运载火箭
长
世界上第一个航天运载火箭
征 美国科学家戈达德成功发射第一枚液体燃料火箭,它只飞行了2.
世界上第一个航天运载火箭
世界上第一个航天运载火箭
5秒钟,上升高度只有12米. 世界上第一个航天运载火箭 美国运载火箭“大力神”
1
号 美国运载火箭“大力神”
5秒钟,上升高度只有12米. 美国科学家戈达德成功发射第一枚液体燃料火箭,它只飞行了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美国运载火箭“大力神”
美国科学家戈达德成功发射第一枚液体燃料火箭,它只飞行了2.
5秒钟,上升高度只有12米.
长 征 2 号
长
征 3 世界上第一个航天运载火箭
美国科学家戈达德成功发射第一枚液体燃料火箭,它只飞行了2. 5秒钟,上升高度只有12米.
号 美国科学家戈达德成功发射第一枚液体燃料火箭,它只飞行了2.
世界上第一个航天运载火箭 世界上第一个航天运载火箭 美国科学家戈达德成功发射第一枚液体燃料火箭,它只飞行了2. 美国运载火箭“大力神” 美国科学家戈达德成功发射第一枚液体燃料火箭,它只飞行了2. 5秒钟,上升高度只有12米. 美国科学家戈达德成功发射第一枚液体燃料火箭,它只飞行了2. 世界上第一个航天运载火箭 世界上第一个航天运载火箭 美国运载火箭“大力神” 美国科学家戈达德成功发射第一枚液体燃料火箭,它只飞行了2.
长 征 4 号
世界上第一个航 天运载火箭
中国火箭发展史简要介绍

中国火箭发展史简要介绍
中国火箭发展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
在那个时期,中国政府决定投入大量资金和资源,发展本国的航天技术。
以下是中国火箭发展的简要介绍:
1. 早期阶段(1950年代-1960年代):在这个阶段,中国致力于自主研制导弹技术。
1956年,中国成功研制出第一枚导弹,并在随后的几年中不断改进和发展。
这为后来的火箭技术奠定了基础。
2. 东风导弹系列(1970年代-1980年代):中国在1970年代开始研制东风导弹系列,包括东风-1、东风-2和东风-3导弹。
这些导弹具有中程和远程的打击能力,标志着中国导弹技术的重要进展。
3. 长征运载火箭(1980年代至今):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是中国航天事业的支柱。
从1980年代开始研制的长征系列火箭,已经发展到了现在的长征五号系列。
这些火箭不仅用于将卫星送入太空,还包括了载人航天任务。
4. 月球探测任务(2000年代至今):中国在21世纪初开始了月球探测任务。
2007年,中国成功发射了嫦娥一号卫星,并在2013年和2019年分别成功发射了嫦娥三号和嫦娥四号卫星。
这些任务使中国成为继美国和苏联之后第三个成功将探测器送入月球表面的国家。
5. 未来发展:中国在火箭技术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并计划进一步发展其航天事业。
未来的目标包括研制更强大和先进的火箭,以支持更复杂的任务,包括载人深空探测和建立空间站等。
需要注意的是,中国的火箭发展史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涉及许多科学家、工程师和政府的努力。
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自主研发和发展本国的航天技术,达到了一系列重要的里程碑。
中国火箭的发展简史

中国火箭的发展简史火箭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很早的时候,但在中国这个国家,火箭技术发展历史还是比较短的。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就开始致力于探索火箭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到现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火箭技术强国之一。
下面将介绍中国火箭的发展简史。
一、中国最早的火箭技术中国最早的火箭技术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年左右。
当时,商鞅所在的秦国已经开始研制火龙,这是一种需要人力助推的火箭武器,可以发射出射程较远的箭矢。
此后几千年,中国在火箭技术方面进行了多次尝试,但几乎没有对火箭技术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发展。
二、中国火箭技术开始萌芽1956年,中国开始在北戴河海滨的科研场地对火箭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
期间中国科学家对国外火箭技术的知识进行了收集、分析,才得以开展了一系列的试验。
1957年10月4日,苏联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这激发了中国进行火箭技术的发展。
三、中国第一颗卫星试验成功30年代中国科学家就开始尝试发展火箭技术,然而由于各种条件限制都没有得以实现。
到了1958年,中国进行了第一次原子弹试验。
1960年,中国成立了航天委员会。
中国航天事业开始逐步发展,进行一系列的火箭技术研究,诸如“元宵4号”“东风2号”等。
1970年4月24日,中国实现了人造卫星的第一次试验,发射了“东方红1号”卫星。
也创造了世界上第三个实现自行发射卫星的国家记录,并成为第一个中华民族发射的人造卫星。
四、中国火箭技术的飞速发展1971年,中国在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以后,开始在进一步发展了继续发展火箭技术。
1980年代,中国开始计划针对商业市场进行卫星发射。
1985年,中国发射了第二颗卫星“实践一号”,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1999年11月20日,中国成功将第1颗载人宇宙飞船“神舟一号”发射到轨道。
2003年,中国第二次成功地将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发射到轨道,首次实现了中国人的载人航天梦。
中国火箭的发展简史

中国火箭的发展简史1956年,中国自力更生地开始进行火箭试验。
1958年5月,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枚火箭,东风-1号火箭,标志着中国成为继苏联、美国和英国之后,第四个掌握火箭技术的国家。
随着火箭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国逐渐由模仿和研究他国技术转向自主研发和创新。
在1960年代,中国引进苏联RD-101液体火箭发动机,并利用它改进自己的火箭技术。
在1964年,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继苏联、美国之后第三个拥有卫星发射能力的国家。
1966年至1976年间,中国的火箭发展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干扰,许多科研人员被迫停止研究工作。
直到1970年代中期,随着国家的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火箭技术的研究工作才逐渐恢复。
1970年代,中国开始研发“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其中,“长征一号”为一种液体燃料火箭,“长征二号”和“长征三号”为两种液体燃料火箭。
在1970年代末期,“长征二号”成功将中国第一个实用的通信卫星发射升空,为中国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80年代,“长征三号”得到了进一步升级,并发射了中国第一颗气象卫星和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
同时,“长征一号”也进行了改进,将进一步提高运载能力。
此外,在该时期,中国还成功研制出了固体运载火箭“长征四号”,并开始涉足商业卫星发射市场。
进入21世纪,中国火箭技术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2003年,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位中国航天员杨利伟,成为继苏联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拥有载人航天能力的国家。
此后,中国陆续发射多批航天员进入太空,开展了大规模的空间实验及应用研究。
2024年,中国成功发射了“长征五号”运载火箭,这是一种全新的、在世界上占据重要地位的超大型液体运载火箭,以及目前承担中国重要任务的火箭。
2024年,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个实验性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并进行了多次载人和无人控制飞行任务。
至今,中国的火箭技术日益成熟和发展。
中国已经建立了完整的火箭发射体系,实现了多种型号的火箭技术和航天器发展,涵盖了液体火箭、固体火箭、运载火箭和人造卫星等领域。
火箭的历史发展过程

火箭的历史发展过程现代火箭起源现代火箭诞生自罗伯特•高达德将超音速的喷嘴装上液态燃料火箭引擎燃烧室。
这种喷嘴将燃烧室中的热气体转成较冷的超音速喷射气体,使推进力增加超过二倍,且大幅地增加了效率。
而在此之前,早期的火箭因为热能随气体排放被浪费了,使得效率很低下。
1926年3月16日,罗伯特•高达德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奥本镇发射了世界第一枚液态燃料火箭。
19世纪20年代,美国,奥地利,英国,捷克,斯洛伐克,法国,意大利,德国及俄国相继出现研究火箭的组织,20年代中期,德国科学家开始试验能到达高空及长距离的液体火箭。
1932年,魏玛防卫军(1935年后改称德意志国防军)开始对火箭技术感兴趣,当时有强烈抱负理想的年轻火箭科学家冯布劳恩与二位前火箭学会的成员加入了军队,发展纳粹德国用于二次大战的长程武器,尤其是后来声名大噪的V2火箭的前身A系列火箭。
1943年开始,V2火箭开始制造。
V2火箭拥有350公里的作战距离以及搭载1000公斤阿玛图炸药的弹头,此运载器与现代火箭只有极少数不同:包括涡轮泵,惯性导引装置及其它许多特性。
虽然无法栏截它们,但V2火箭仍无法准确描准军事目标。
运载火箭诞生运载火箭是由多级火箭组成的航天运载工具。
通常,运载火箭将人造地球卫星、载人飞船、空间站、空间探测器等有效载荷送入预定轨道。
任务完成后,运载火箭往往被抛弃重新坠落地面。
自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用“SS-6”洲际导弹改装成运载火箭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近地轨道,从此运载火箭作为航天运载工具正式登上历史舞台以来。
前苏联“东方号”系列是世界上第一个航天运载火箭系列,包括“卫星号”、“月球号”、“东方号”、“上升号”、“闪电号”、“联盟号”、“进步号”等型号,后四种火箭又构成“联盟号”子系列火箭。
自1957年苏联首次利用运载火箭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至20世纪80年代,世界各国已研制成功20多种大、中、小型运载火箭。
比较著名的有苏联的“东方号”系列运载火箭、美国的“大力神”系列运载火箭、日本的“H”系列运载火箭等。
火箭家族发展史

火箭家族发展史在航天探索的历史长河中,火箭一直是最为核心的工具。
从最早的火箭雏形,到现代的巨型火箭,火箭家族的发展历程可谓波澜壮阔。
本文将带您领略火箭家族的发展史,了解这个科技奇迹的诞生、成长与革新。
一、火箭的起源与早期发展火箭技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的火药发明。
在古代,火箭只是简单的爆炸物,用于战争或庆祝活动。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意识到火箭的潜在价值,并开始研究如何将其用于更有效的目的。
19世纪中叶,英国发明家罗伯特·哈金斯·戈达德研制出了世界上的第一枚液体燃料火箭。
这标志着火箭技术正式进入现代科学的范畴。
二、火箭家族的初步形成进入20世纪后,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火箭技术也迎来了快速进步。
德国科学家维尔纳·冯·布劳恩在二战期间主持研发了V-2火箭,这是世界上第一种进入实用阶段的弹道导弹。
V-2火箭的发射为现代火箭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战后,美国和苏联分别继承了德国的火箭技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深入研究。
三、现代火箭技术的发展随着冷战时期的到来,美苏两国在太空领域的竞争愈演愈烈。
为了实现载人航天飞行和探索太空的目标,两国纷纷推出了一系列先进的火箭。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推出了“土星五号”巨型火箭,成功将阿波罗系列飞船送上月球。
与此同时,苏联则推出了“能源”号火箭,成功完成了载人航天飞行的壮举。
四、商业航天与新型火箭随着商业航天市场的兴起,许多私营企业开始涉足火箭制造领域。
这些企业凭借创新思维和技术实力,推出了许多新型火箭。
SpaceX公司的猎鹰系列火箭、蓝色起源公司的新谢泼德火箭等都是商业航天领域的杰出代表。
这些新型火箭不仅具备更强的运载能力,还大大降低了航天发射的成本,为人类探索太空开辟了新的道路。
五、未来展望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火箭家族将继续壮大。
未来,我们将看到更多新型火箭的出现,它们将拥有更高的可靠性、更强的运载能力以及更低的成本。
我国火箭简史

我国火箭简史火箭技术在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它不仅是古代战争中的重要武器,也是现代航天事业的基石。
本文将介绍我国火箭发展的简史,包括重要的里程碑和突破性的成就。
1. 古代火箭:利用火药威力火箭技术最早可追溯到中国古代。
根据史书记载,公元前9世纪,中国已经开始使用火箭作为攻击敌人的武器。
这些古代火箭通常是以竹管为基础,内装火药和发射装置。
当火药爆炸时,产生的气体会在竹管内形成高压,从而将火箭推出。
在古代火箭的发展中,最著名的是火药发明家韩国元的贡献。
他在公元9世纪初发明了火药,在火药的基础上改良了火箭。
这使得中国古代的火箭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当时的战术和战略产生了深远影响。
2. 现代火箭:创造航天奇迹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中国在20世纪开始了现代火箭的研究和发展。
以下是我国现代火箭发展的一些重要里程碑:2.1 北京电机学院的奠基1946年,中国第一所航空航天高等学府——北京电机学院(现为北航)成立。
这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迈向现代化的重要一步。
学院成立后,开设了航空与火箭专业,培养了大批航空航天人才,为我国火箭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2 长征火箭的诞生1956年,中国成功研制出第一枚液体燃料火箭——长征一号。
这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独立自主火箭发射能力的国家。
长征一号的成功发射为我国航天事业的起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2.3 人造地球卫星的辉煌1970年,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这是中国航天史上的重大突破,使中国成为继苏联和美国之后,第三个能够独立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
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不仅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进入一个新的时代,也为我国未来的航天目标奠定了基础。
2.4 神舟飞船的辉煌时刻2003年,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
这是中国航天事业的里程碑事件,使中国成为第三个能够将宇航员送入空间的国家。
神舟飞船的成功发射不仅展示了中国航天技术的进步,也为中国未来航天事业的发展打开了大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冲出地 球!!!
地球
远古时期,人类就想挣脱地球, 到太空去遨游,去领略宇宙的壮 丽恢宏。于是,流传着扣人心弦、 绚丽多彩的飞行神话传说。这些 神话传说不仅丰富了古代人类社 会文化,更引发了人类对飞行的 探索。
• 现代人都知道,火箭是人类冲出地球进入 太空的工具,可谓是人类登空的“天梯”, 而火箭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最早发明的。 火箭这个名 称出现在 三国时期, 即公元 220年。三国 时期的 魏国第一次在射出的箭上装上火把。公元 682年,我国药学家和炼丹师孙思邈在《丹 经》一书中,第一个提出了配置火药的方 法。自火药问世后,各类火箭纷纷出现。
世界上第一个航天运载火箭系列
“东方号”系列火箭 是世界上第一个航天 运载火箭系列,包括 “卫星号”、“月球 号”、“东方号”、 “上升号”、“闪电 号”、“联盟号”、 “进步号”等型号, 后四种火箭又构成 “联盟号”子系列火 箭。
“质子号”系列运载火箭
“质子号”系列运载火箭 是前苏联专为航天任务设 计的大型运载器。在“能 源号”重型火箭投入使用 以前,该型号是前苏联运 载能力最大的运载火箭。 “质子号”系列共有三种 型号:二级型、三级型和 四级型。
4.载人宇宙飞船
1961年4月12日,苏联航天员加加林乘坐东方号 载人宇宙飞船升空,成为世界航天第一人,开创了载 人肮天的新纪元。此举不仅使加加林名扬四海,宇宙 飞船也因此蜚声全球。从那时起至今,人类已发射了 大量多种宇宙长船。 载人宇宙飞船是一种天地往返运输器,也是载人航 天器中最小的一种。每艘飞船只能使用一次,在太空 一般可单独飞行数天到十余天,它也能作为往返于地 面与太空站、地面与月球及地面与行星之间的"渡船", 还可与空间站或其他航天器对接后联合飞行。
德国火箭专家,现代航 天学奠基人之一。1894年6月 25日生于罗马尼亚赫尔曼施 塔特。于1938年在维也纳工 程军院从事火箭研究,后又 在德累斯顿大学研制液体火 箭的燃料泵,但他的主要兴 趣在固体火箭方面。1940年 加入德国籍,1941年到佩内 明德研究中心参与V-2火箭的 研制工作。他的贡献主要在 理论方面,他的经典著作 《飞往星际空间的火箭》于 1923年出版。1929年经过修 改和充实改名《通向航天之 路》。
第一位踏上月球的宇航员:阿姆斯特朗
1969年7月16日,阿姆斯特朗 同小奥尔德林、科林斯一起乘 “阿波罗11号”飞船飞向月球。 4天后于美国东部夏令时下午4 时18分,由他手控操纵“鹰” 号登月舱在宁静 海西南缘附近 的平坦地带着陆。7月20日美国 东部夏令时下午10时56分,阿 姆斯特朗从“鹰”号登月舱走 下来,踏上积满尘土的月球表 面,并说“对一个人来说,这 只是小小的一步,但对全人类 来说,这却是巨大的飞跃”。
5.航天飞机和宇宙空间站
航天飞机是可以重复使用的、往返于地球表面和近 地轨道之间运送人员和货物的飞行器。它在轨道上运 行时,可在机载有效载荷和乘员的配合下完成多种任 务。航天飞机通常设计成火箭推进的飞机,返回地面 时能像滑翔飞机或飞机那样下滑和着陆。航天飞机为 人类自由进出太空提供了很好的工具,是航天史上的 一个重要里程碑 。到目前为止,世界上真正投入使用 的航天飞机只有美国航天飞机一种。 空间站是一种在近地轨道长时间运行,可供多名 航天员在其中生活工作和巡访的载人航天器。到目前 为止,全世界已发射了9个空间站。前苏联礼炮号空间 站 ,美国天空实验室,前苏联和平号空间站。
• 现代导弹是在现代火箭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二战前的德 国,在火箭技术上处于
• 领先地位。 1933年,德国火箭专家多恩伯 格和布劳恩一起领导的火箭研制组着手研制两种火箭, 一种是外形酷似飞机的飞航式火箭;另一种是飞行轨迹 为抛物线型的弹道式火箭。1937年冬季,进行火箭的 飞行试验。点火命令下达后,当火箭缓缓离开发射架升 到几百米高空时,火箭发动机突然熄火,很快就坠入大 海。试验失败。但是,失败并没有让布劳恩等人丧失信 心,经过艰苦的努力,终于在1942年10月13日成功地 把改进后的A-4火箭送上蓝天。A-4火箭后被命名为V-2 导弹。
阿波罗载人登月工程
阿波罗载人登月工程是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在二十 世纪六七十年代组织实施的载人登月工程,或称“阿波罗计划”。 阿波罗计划采用月球轨道交会法,用强大的土星5号运载火箭把 50吨重的航天器送入月球轨道。航天器本身装有较小的火箭发 动机,当它接近月球时,能使航天器减速进入绕月轨道。而且, 航天器的一部分——装有火箭发动机的登月舱能脱离航天器,载 着宇航员登上月球,并返回绕月轨道与阿波罗航天器结合。工程 开始于1961年5月,至1972年12月第6次登月成功结 束,历时约11年,耗资255亿美元。在工程高峰时期,参加 工程的有2万家企业、200多所大学和80多个科研机构,总 人数超过30万人。
第一颗人造卫星
前苏联于1957年 10月4日发射的 “伴侣一号”人造地 球卫星,是世界上第 一颗在地球轨道运行 的人造卫星。
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
1970年4月24日21时35分, 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 红”1号发射升空,21时48分进 入预定轨道,21时50分传回了 《东方红》乐曲,卫星运行轨道 的近地点高度439km、远地点 高度 2384km、轨道平面与地 球赤道平面的夹角68.5°、绕 地球一圈114min、卫星质量 173kg、用20.009MHz的频率 向全世界播送《东方红》乐曲, 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 我国进入了太空时代。
“火箭之父”——齐奥尔科夫斯基
出生于俄罗斯的齐奥尔科夫斯基 1883年在《自由空间》论文中便提 出了宇宙飞船的运动必须利用喷气 推进原理,并画出了飞船的草图。 1896年齐奥尔科夫斯基开始系统地 研究喷气飞行器的运动原理,并画 出了星际火箭的示意图。1903年, 他发表了《利用喷气工具研究宇宙 空间》的论文,深入论证了喷气工 具用于星际航行的可行性,从而推 导出发射火箭运动必须遵循的“齐 奥尔科夫斯基公式” 。十月革命后, 齐奥尔科夫斯基提出了燃气涡轮发 动机的新方案,及飞行器在行星表 面着陆的理论,1929年提出了多级 火箭 构造设想。
1957年10月,苏联成功地发射了人类历史 上第一颗人造卫星--“伴侣一号”,开辟了人类 的空间时代。1958年1月,美国发射了第一颗 人造卫星“探险者一号”,1960年8月,美国 成功发射并回收了第一颗军用卫星“发现者13 号”,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通过太空对地面 观测的卫星,也是第一颗投入实际使用的军用 卫星。人类共向太空发射了将近6000颗人造卫 星,目前在轨的由300多颗。人造卫星是人类 在获取、传输和加工信息资源的广度和深度方 面产生了质的飞跃,为人类带来了巨大的财富。
导弹之父-冯.布劳恩 及V-2火箭
生于1912年,德国贵族后裔。受德国科学家赫尔曼.奥博特影响,专注于火箭制造。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主持V—2工程, 1942年10月3日,V—2试验成功,年底定型 投产,共制造了6000枚V—2,其中4300枚用于袭击英国和荷兰。V—2在工程技术上 实现了宇航先驱的技术设想,对现代大型火箭的发展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成为航天 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冯· 布劳恩作为“头脑财富”来到美国。1956年,任美国陆 军导弹局发展处处长。他先后研制成“红石”,“丘比特”,“潘兴式”导弹。其中 “丘比特”C型火箭,是美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的关键保障。 1970年,布劳 恩任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主管计划的副局长,并兼任马歇尔航天中心主任。在两年 任期内,布劳恩完成了航天飞机的初步设计,及今后10年的研究规划。1977年6月16 日与世长辞。
• 中国是火箭的故乡,华夏祖先为人类征服 太空做出了重大贡献。尽管我国当时的火 箭技术还 很原始,但是,中 国古代火 箭的基本原理枣反 作用推进 原理,却成了近代 火箭技术的基础。中国古代火箭是现代火 箭和导弹的鼻祖,中国是世界火箭的发源 地。
• 人类漫长的战争历史早已证明,战争与科学技术有不解之 缘。人类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往往最先用于战争。战争的 需求强烈刺激着 科学技术的 发展,科学技术 成果反过 来又推动战争的 进程。翻 开战争史册不难 发现,几 乎每一种新式武 器的出现 都会使这部血火 交融的战 争故事高潮迭起, 扣人心弦。 第二次世界大战 期间,第 一次出现的导弹 武器就成 为世界战争史上 又一次 凸现的洪峰。
美国航天飞机发展史
• • • • • 第一架航天飞机: 哥伦比亚号· 第二架航天飞机: 挑 战 者 号· 第三架航天飞机:发 现 号 第四架航天飞机:亚特兰蒂斯号 第五架航天飞机:奋 进 号
“火箭实验创始者”--罗伯特· 戈达德
1909年开始进行火箭 动力学方面的理论研究, 三年后点燃了一枚放在真 空玻璃容器内的固体燃料 火箭,证明火箭在真空中 能够工作。他从1920年开 始研究液体火箭,1926年 3月16日在马萨诸塞州沃 德农场成功发射了世界上 第一枚液体 火箭。
航天之路的先驱——赫尔曼· 奥伯特
• 火箭是以热气流高速向 后喷出,利用产生的反 作用力向前运动的喷气 推进装置。它自身携带 燃烧剂与氧化剂,不依 赖空气中的氧助燃,既 可在大气中,又可在外 层空间飞行。现代火箭 可作为快速远距离运输 工具,可以用来发射卫 星和投送武器战斗部 (弹头)。
3. 人造地球卫星
人造卫星的概念始于1870年。人造地球卫星是 指发射到绕地球轨道上作短期或长期运行的人造航天 器。其运动服从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其轨道一般是 以地心为焦点的椭圆,特殊情况下是以地心为中心的 圆。它离地面的高度根据用度而定,从几百公里到几 万公里不等,一般不低于200公里。人造卫星是发 射数量最多的一种航天器,占全部航天器的90%左 右,在科学、军事和国民经济各个方面都获得了极其 广泛的应用。1999年联合国第三次外空会议的与 会国一致建议,将每年的10月4日至10日作为 “世界空间周”。
太空旅行的第一人:尤里· 加加林
“东方”号宇宙飞船于1961 年4月12日莫斯科时间上午9时 零7分发射,在最大高度为301 公里的轨道上绕地球一周,历 时1小时48分钟,于上午10时 55分降落在原苏联境内。这次 飞行之后,加加林的名字在全 球家喻户晓。加加林也因此荣 获列宁勋章并被授予“苏联英 雄”和“苏联宇航员”称号。 1968年3月27日,在一次例 行训练飞行中,因一架双座喷 气式飞机坠毁而罹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