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圈大小代表什么
光圈的大小iso曝光度代表什么

光圈的大小iso曝光度代表什么2011-4-17 01:332011-4-17 08:53最佳答案楼上的兄弟说的对,光圈越大,进量越多,光圈越小进光越少,(f/3.5是大光圈,f22是小光圈)光圈的数值越小光圈就越大,数值越大光圈就越小!希望能帮到你兄弟!再送你个相机的关键词:ISO与图片质量ISO是一个曝光率极高的词,我们在超市买饼干的时候就可能会看见包装袋上写:本公司已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
这个ISO是国际标准组织的缩写,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rganization。
国际标准组织制定饼干管理标准,也制订胶卷的生产标准,所以货架上的胶卷有ISO100,200和400的几种,这就是感光速度不同的胶卷。
ISO感光度是CCD(或胶卷)对光线的敏感程度。
如果用ISO100的胶卷,相机2秒可以正确曝光的话,同样光线条件下用ISO200的胶卷只需要1秒即可,用ISO400则只要0.5秒。
在数码时代,数码相机的主菜单里都有ISO选择,100,200,400或者800,这和胶卷上的一样。
看机型不同,低的到ISO50,最高有到25600的,数字越大越敏感(感光度越高)。
午餐和爱情都流行快餐,什么事都要快点搞,按道理我们应该喜欢高感光度。
但世界上没有免费午餐,高ISO虽然速度快但图像颗粒粗,经不起精细放大出图。
所以风光摄影要用相机的最低感光度才可得到精细的画面。
高ISO一般在万不得已的时候才用。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万不得已的时候很多,所以高ISO图片质量是数码相机最重要的指标之一。
在弱光场合比如昏暗的室内,午夜的街头,ISO100时即使光圈开到最大,快门速度也需1/4秒甚至更慢才能正确曝光,这时不用三脚架是无法把相机端稳的,手一晃照片就糊;就算用三脚架,被摄者一转头照片同样会糊。
闪光灯可以救急,但闪灯会破坏现场气氛,人会脸色不自然,而且相机内的小闪光灯有效距离不会超过四米,稍远的人物和景物就无法照亮了。
光圈景深焦距的关系

光圈景深焦距的关系光圈、景深和焦距是摄影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之间息息相关,互相影响。
下面将详细介绍它们之间的关系。
一、光圈是什么?光圈是指镜头的光阑大小,决定了相机进光的数量。
光圈大小可以通过F值来表示,F值越小,光圈越大,相机进光越多,拍摄出来的照片会比较亮;F值越大,光圈越小,相机进光相对较少,拍摄出来的照片比较暗。
常见的F值有1.4、2、2.8、4、5.6等。
二、景深是什么?景深指镜头前后可以得到清晰的焦点范围。
景深分为浅景深和深景深两种。
浅景深是指只有主体清晰,背景模糊,非常有立体感。
深景深是指画面中前后都清晰,没有明显的层次感。
景深的大小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光圈大小、照相机与被摄物体的距离、被摄物体与背景的距离、焦距等。
三、焦距是什么?焦距是指镜头的焦点距离,可以通过镜头的缩放来调节。
焦距分为长焦和短焦两种。
长焦镜头一般具有200mm以上的焦距,短焦镜头则一般低于50mm。
使用长焦镜头可以拍摄远处的物体,而使用短焦镜头则可以拍摄近距离的物体。
四、光圈、景深和焦距的关系1. 光圈与景深的关系光圈的大小对景深有明显的影响,光圈越大,景深就越浅;光圈越小,景深就越深。
2. 焦距与景深的关系焦距对景深也有影响,焦距越短,景深越深,焦距越长,景深越浅。
3. 光圈与曝光的关系光圈的大小决定了进入相机的光线的多少,从而影响曝光。
光圈越大,曝光量越多;光圈越小,曝光量越少。
4. 焦距与画面的视角关系焦距的不同会影响画面的视角,短焦距的拍摄角度较宽,可以捕捉更多的场景,长焦距则会使画面较为局限,但可放大物体。
总之,光圈、景深和焦距是摄影中不可或缺的概念,只有将它们合理地运用,才能拍摄出更加出色的照片。
光圈是怎么得来的原理

光圈是怎么得来的原理光圈是摄影中十分重要的概念,它的大小直接影响到照片的曝光、景深和光线透过镜头的量。
光圈的原理可以简单地解释为相机镜头的开口大小。
光圈越大,光线透过镜头的量就越多,曝光就会增加,景深就会变浅。
相反,光圈越小,光线透过镜头的量就越少,曝光就会减少,景深就会增加。
光圈大小由一个参数表示,称为光圈值(Aperture Value),通常用字母"F"加上一个数字表示,如F2.8。
光圈值越小,光圈越大,光线透过的量就越多。
光圈值的序列是以√2为基数逐级增大的,如F1.4、F2.0、F2.8、F4.0、F5.6、F8.0等。
每相邻两个光圈值之间的光线透过量的倍数称为一个光圈等级(F-stop)。
光圈大小的控制是由相机镜头的光圈机构完成的。
光圈机构包括一系列的可调节的叶片,通过调整这些叶片的打开程度来控制光线透过的量。
当光圈值较小时,叶片会打开较多,光线透过的量就增大。
当光圈值较大时,叶片会关闭较多,光线透过的量就减少。
光圈机构的设计精度和叶片的质量决定了光圈调整的精确度。
光圈的大小对照片的曝光有着直接的影响。
曝光是指感光材料(如胶片或数字传感器)受到的光线的量。
光线透过的多少决定了感光材料上的影像的明暗程度。
较大的光圈能够让更多的光线进入镜头,增加了感光材料上的光线数量,使照片曝光增加,看起来更亮。
相反,较小的光圈则能够减少镜头进入方向的光线,使照片曝光减小,看起来更暗。
因此,通过调整光圈大小,可以控制照片的曝光水平。
除了曝光,光圈的大小也影响到照片的景深。
景深是指摄影中被视为清晰的距离范围。
光圈越大,景深就越浅;光圈越小,景深就越深。
这是因为光圈越大,相机镜头的焦点越集中,只有很小的范围内的物体才能够保持清晰;光圈越小,相机镜头的焦点扩散,更多的物体可以保持清晰。
因此,通过调整光圈大小,可以控制照片的景深,达到特定的拍摄效果。
在摄影中,光圈一般与快门速度和ISO感光度一起来平衡曝光。
相机的光圈和快门有什么作用

相机的光圈和快门有什么作用相机的光圈和快门是两个十分重要的参数,它们直接影响着摄影作品的效果和质量。
在摄影过程中,光圈和快门的选择是摄影师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下面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相机的光圈和快门的作用。
首先,让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光圈。
光圈是指相机镜头中的一个孔,通过调节光圈的大小,可以控制进入相机的光线的量。
光圈的大小通常用f值来表示,如f1.4、f2.8、f4等。
光圈越大,表示相机的光线进入量越大;光圈越小,表示相机的光线进入量越小。
那么光圈的大小对于摄影有什么作用呢?第一,光圈的大小影响图像的景深。
景深指的是图像中清晰的距离范围,即前景和背景的清晰程度。
光圈越大,景深越浅,只有被摄体非常清晰,而背景模糊不清;光圈越小,景深越大,前景和背景都能保持相对清晰。
在人像摄影中,适当的使用大光圈可以突出被摄体,使其与背景产生更强烈的对比,营造出梦幻般的效果;而在风景摄影中,选择小光圈能够保证整个画面的清晰度。
第二,光圈的大小影响照片的亮度。
光圈越大,相机接收到的光线越多,照片的亮度就会增加;光圈越小,相机接收到的光线越少,照片的亮度就会降低。
在拍摄光线不足的环境下,可以选择大光圈来增加照片的亮度;在高亮度环境下,可以选择小光圈来降低照片的亮度。
第三,光圈的大小影响图像的散景效果。
散景效果是指背景物体在图像中呈现为模糊状态的效果。
使用大光圈可以产生浓郁的散景效果,使得背景呈现出模糊的、柔和的效果;使用小光圈则能够使得整个画面保持清晰。
接下来,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快门。
快门是相机中的一个机械装置,通过控制快门的开合时间来控制进入相机的光线的持续时间。
快门的开合时间通常以秒为单位,比如1/1000秒、1/250秒、1/60秒等。
那么快门的开合时间对于摄影有什么作用呢?第一,快门的开合时间影响照片的曝光度。
如果快门的开合时间较长,相机接收到的光线的时间就会较长,曝光度就会增加;如果快门的开合时间较短,相机接收到的光线的时间就会较短,曝光度就会减少。
光圈(F值)

光圈与景深
将相机的光圈开大就可以加快快门速度,在昏暗的室内光线下很好用。大光圈可以让你,不用三脚架也能拍出稳定的照片。其次使用越小的光圈口径,景物前后清楚的范围也就越深,这也是景深的定义之一。
拍摄时使用大的光圈,照片结果显示出相当浅的景深,前景是清楚的,而后面的景物则是模糊失焦。假如,使用小光圈拍摄,会拍摄出不同感觉的照片,以小光圈拍摄的结果,镜头对焦在中间,可以看到深长的景深,前景和后景都足以让所有的人都看得清楚。
光圈和快门是控制摄影时光线量的两大工具光圈指得是镜头中间开孔的大小,控制着胶卷或CCD曝光时光线的亮度。光圈其实就是依据人的眼睛瞳孔架构来设计调整光线多寡,端得是一圈薄且重叠的金属叶片组成,叶片开口构成一圆圈,放大或关小可以控制入光量。
f光圈的单位
光圈的大小是由它的光圈值(f- number)来定义。大凡所有的镜头都有这个光圈级数,在相机的规格表中,厂商通常会提供两个光圈数值(见附图红框部分)。这两个数据,一前一后表白的是相机镜头的最大光圈的值,两组数据一组是指在『广角端』时光圈,例如F2.6,另一组则是在望远程时,例如:左图的规格表中之数字相机是3X光学变焦,那在3X光学变焦端时,最大光圈就不是F2.6,而是F4.7。这个数字也同样说明,这部相机在变焦的过程中,最大光圈变化的范围。
许多摄影爱好者,偏好光圈景深来调整自己照片的调性。这种以光圈大小定义拍摄主体,也就是俗称的『A』光圈先决模式。简单的说,就是设定光圈例如f/5.6,半按快门由机身取得曝光快门值之后拍照。在这种情况下,要比纯手动去调整,以致于误了光圈和快门速度,导致,曝光过度(照片全白,没有层次),或曝光不足,导致照片全黑,损失暗部细节,要强得多。虽然,光圈越小,光线越集中,越容易清晰成像景深。不过,光圈过小时,会出现衍射,反而模糊(例如:自制的针孔照相机,如果孔太小,则什么也看不清楚)。
光圈知识点总结

光圈知识点总结光圈是照相机镜头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之一,它决定了镜头的进光量以及景深的表现。
在摄影中,掌握光圈的知识对于拍摄出理想的照片至关重要。
下面就是光圈的相关知识点总结。
一、光圈的定义光圈是指透过镜头进入相机内的光线的尺寸大小。
它通过控制镜头两极之间隔离的大小,来调整进入镜头的光线量,决定了相机所输入画面的明暗程度。
光圈的大小通常用镜头的F值来表示,F值越小,光圈越大,进光量越大,反之则光圈越小,进光量越小。
二、光圈的作用1. 控制景深:光圈大小直接影响着景深的表现。
大光圈可以产生浅景深,使得主体清晰而背景模糊;小光圈则可以产生深景深,使得主体和背景均保持清晰。
2. 调节曝光量:光圈的大小可以通过控制进光量来调节曝光量,从而影响照片的明暗程度。
较大的光圈可以让更多光线进入相机,使得照片明亮,而较小的光圈则会让较少的光线进入相机,使得照片变暗。
3. 控制景深虚化效果:通过调整光圈大小,可以控制景深的变化,在拍摄人物、花卉等照片时,可以产生虚化效果,使得主体更加突出。
4. 影响镜头的光学性能:光圈大小也会影响镜头的光学性能,通常在较大光圈下,镜头会表现出较好的成像效果,而在较小光圈下,可能会出现一些光学问题。
三、光圈的表示方法在相机镜头上,光圈大小通常以F值表示,F值越小,光圈越大。
常见的光圈值有1.4、2、2.8、4、5.6、8、11、16、22等。
在相机上了解光圈值的调整情况,可以使用光圈环进行调整。
四、光圈与快门的关系光圈和快门是构成相机曝光的两个重要因素,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
在确定了合适的光圈大小之后,可以通过调整快门速度来控制曝光量,从而达到理想的曝光效果。
如果因为光线不足,选择较大的光圈仍然不能达到理想的曝光效果,就可以通过延长快门速度来增加曝光量。
五、光圈和景深的关系光圈的大小直接决定了景深的表现。
大光圈可以产生浅景深,使得主体清晰而背景模糊,适合用于强调主体的情况;而小光圈可以产生深景深,使得主体和背景均保持清晰,适合用于需要呈现整体场景的情况。
大光圈和小光圈是什么意思

大光圈和小光圈是什么意思大光圈和小光圈是摄影领域中的概念,用来描述镜头的光圈大小。
不同光圈大小会直接影响到摄影作品的拍摄效果。
正确理解和运用光圈大小,对于摄影爱好者和专业摄影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所谓光圈,是指摄像机或照相机镜头的光圈孔径的大小。
在镜头内部有一个及近如同“眼瞳”一般的装置,它的功能是调整光线的出入量。
光圈的大小是由光圈叶片的张合情况决定的。
光圈又分成大光圈和小光圈两种,它们分别有不同的特点和用途。
首先我们来说说大光圈。
大光圈指的是较大的光圈孔径,光圈的数值较小。
拍摄时使用大光圈可以使得主体在背景的虚化效果更明显,这样可以突出主体,给人一种焦点集中的感觉。
当拍摄人物肖像时使用大光圈可以凸显人物的脸部特征,同时让背景虚化,使得画面更加柔和,突出人物。
而在夜间拍摄时,大光圈可以大大增加进光量,提高拍摄的亮度,保证画面细节的清晰度。
大光圈虽然有很多优点,但也有一些局限性,比如景深较浅,需要准确的对焦,否则可能会导致部分画面模糊。
接下来,我们说说小光圈。
小光圈指的是较小的光圈孔径,光圈的数值较大。
拍摄时使用小光圈可以获得较大的景深,使得前后景物都能够清晰呈现在画面中。
这对于风景摄影或者需要表现场景全貌的摄影作品非常有用。
小光圈可以使得画面细节更加清晰,同时能够更好地呈现色彩的饱满度和层次感。
此外,小光圈还可以提高镜头的分辨力,减少光线散射,避免出现类似光晕、紫边等画面现象。
然而,使用小光圈也会带来一些问题,比如相对较长的快门速度,需要使用三脚架来避免拍摄时的抖动。
总而言之,大光圈和小光圈在摄影中都有着各自独特的应用场景和效果。
大光圈适用于人物肖像、夜间拍摄等需要突出主题和虚化背景的情况。
小光圈则适用于风景摄影、需要大景深的作品等。
摄影师需要根据实际拍摄需求,合理选取光圈大小,以达到理想的影像效果。
光圈数值越小光圈越大吗

光圈数值越小光圈越大吗
以摄像头为例,光圈数值越小光圈越大。
成像的亮度,取决于输入光
线的镜头口径。
镜头口径(镜头通光的直径大小)大的,通过光量大,成像
明亮。
光圈是一个用来控制光线透过镜头,进入机身内感光面的光量的装置,它通常是在镜头内。
表达光圈大小我们是用f值。
对于已经制造好的镜头,我们不可能随意改变镜头的直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在镜头内部加入多边
形或者圆型,并且面积可变的孔状光栅来达到控制镜头通光量,这个装置
就叫做光圈。
简单来说,我们把相机镜头前由多片金属叶片互叠组成的可
变孔径的光栅叫做光圈。
光圈英文名称为Aperture,用来控制透过镜头进入机身内感光面的
光量,是镜头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指标参数,通常在镜头内。
它的大小决定
着通过镜头进入感光元件的光线的多少。
表达光圈大小我们是用F值,其中,F=镜头的焦距/镜头的有效口径的直径。
高端数码相机除了提供全自
动(Auto)模式,通常还会有光圈优先(Aperture Priority)、快门优
先(Shutter Priority)两种选项,让你在某些场合可以先决定某光圈值
或某快门值,然后分别搭配适合的快门或光圈,以呈现画面不同的景深
(锐利度)或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圈大小代表什么?光圈越大,进量越多,光圈越小进光越少,(f/3.5是大光圈,f22是小光圈)光圈的数值越小光圈就越大,数值越大光圈就越小。
ISO与图片质量ISO是一个曝光率极高的词,我们在超市买饼干的时候就可能会看见包装袋上写:本公司已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
这个ISO是国际标准组织的缩写,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rganization。
国际标准组织制定饼干管理标准,也制订胶卷的生产标准,所以货架上的胶卷有ISO100,200和400的几种,这就是感光速度不同的胶卷。
ISO感光度是CCD(或胶卷)对光线的敏感程度。
如果用ISO100的胶卷,相机2秒可以正确曝光的话,同样光线条件下用ISO200的胶卷只需要1秒即可,用ISO400则只要0.5秒。
在数码时代,数码相机的主菜单里都有ISO选择,100,200,400或者800,这和胶卷上的一样。
看机型不同,低的到ISO50,最高有到25600的,数字越大越敏感(感光度越高)。
午餐和爱情都流行快餐,什么事都要快点搞,按道理我们应该喜欢高感光度。
但世界上没有免费午餐,高ISO虽然速度快但图像颗粒粗,经不起精细放大出图。
所以风光摄影要用相机的最低感光度才可得到精细的画面。
高ISO一般在万不得已的时候才用。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万不得已的时候很多,所以高ISO图片质量是数码相机最重要的指标之一。
在弱光场合比如昏暗的室内,午夜的街头,ISO100时即使光圈开到最大,快门速度也需1/4秒甚至更慢才能正确曝光,这时不用三脚架是无法把相机端稳的,手一晃照片就糊;就算用三脚架,被摄者一转头照片同样会糊。
闪光灯可以救急,但闪灯会破坏现场气氛,人会脸色不自然,而且相机内的小闪光灯有效距离不会超过四米,稍远的人物和景物就无法照亮了。
更何况有些地方是不准使用闪光灯的,如博物馆剧院。
我们没有办法只有提高数码相机感光度到ISO800甚至1600。
同样是1000万像素的小数码DC和数码单反DSLR,如果都设置在最低感光度来拍摄(例如ISO100或80),假设镜头的素质相同,它们所拍的图片分辨率和图片质量差距不是太大。
但如果ISO提高到400来拍摄,图片质量的差别就明显了,DSLR 拍出来的图像依然干净,和ISO100时所拍差别不大,而DC的图片质量则下降明显,噪点很大,颜色失真,细节丢失。
如果继续提高到ISO800,小数码 DC的图片质量就只能用惨不忍睹四个字来形容了,而数码单反的图片质量虽有下降但依然可以接受。
如果进一步提高到ISO1600,大部分数码单反的图片质量也下降得厉害,但依然能满足10寸照片的放大需求,而此时小数码DC的图片质量之差,您需要一颗勇敢的心才敢看。
在像素相等的情况下,CCD面积越大,高ISO的成像质量越好。
也就是说:在CCD面积一定的情况下,里面增加更多的像素反而会造成图像质量的下降。
所以现在的数码相机不应该在1000万像素以上再简单增加几百万像素,而应该在提高CCD质量上下功夫。
降低高感光度(高ISO)噪音水平以及增大曝光宽容度才是当务之急。
800万像素已经足够旅游摄影之需,我们在选择数码相机时就不该只看像素高低,而应该注意相机CCD的大小。
现在是2008年,解像度已经足够,该是重点关心图像质量的时候了。
快门在摄影术最初发明的那些年,拍张照片曝光时间一般都需要好几分钟,大部分照相机是不需要快门的,开始曝光的时候把镜头盖取下,然后看表,五分钟后盖上,照片完成。
后来,胶片的感光速度越来越快(ISO越来越高),曝光时间变为一分钟,几秒钟,1/10秒甚至几百分之一秒,这时候用手取镜头盖就不够快了。
我们需要一个能准确控制曝光时间的东西,这个东西就是快门。
快门有机械快门,电子快门,以及电子机械联合快门等很多种类。
定义:快门就是相机里控制曝光时间的装置。
这里顺便介绍一下安全快门速度。
在使用135相机拍摄的时候有一个手持相机拍摄的安全速度原则:安全速度是焦距的倒数,如果使用35mm镜头,快门速度不得低于1/35秒,使用200mm镜头时速度不得低于1/200秒,否则图片就可能糊了。
光圈上一篇说过,所有相机都基于小孔成像原理:拿一个密封箱子,在任何一面钻个小圆孔,然后把有孔的这面对着窗外,窗外的景象比如一棵树什么的,就会在圆孔对面的箱内壁生成此树的倒影。
假如我们在内壁涂上感光材料(装上胶卷或CCD),这个有孔的箱子就是一台完整的照相机了。
这就是针孔相机。
既然一台照相机可以不需要镜头,为什么现在的相机前面不是一个小圆孔而是几块玻璃呢?而且这几块玻璃(镜头)还卖得那么贵!这是因为小孔要成像的话,孔必须很小,这也是针孔相机名称的来历。
如果孔开得和门一样大,这个孔就成不了像。
所以我们没有小门成像一说。
孔小进光量就小,所以玩针孔摄影非常锻炼人的耐心,一张照片曝光几分钟到几个小时都常见。
而且,由于光的衍射干扰,针孔相机拍的图片都不够清晰,如雾里看花一般。
没有人原意花几个小时去拍一张模模糊糊的照片,我们要想办法加大进光量。
有什么办法能够把这个小孔开大而又能生成清晰的图像呢?人们马上就想到了凸镜的聚光功能。
把玻璃凸镜装到大孔上,问题不就解决了?确实如此。
相机镜头就是这样诞生的。
今天数码相机的各种镜头都是几块凹凸镜的排列组合,然后外面用塑料或铁皮一包。
有了镜头,小孔成像的这个孔–也就是下文中的光圈–就不再是针孔了,它变成了洞。
进光量问题解决。
但有时候问题又来了:我们并不是任何时候都需要大洞。
比如夏日沙滩上烈日当头,四处白花花一片,为了分清到底是人肉还是白沙,我们需要眯着眼睛仔细观察。
镜头是照相机的眼睛,这时候相机也需要眯起眼睛。
很显然,为了应付不同的光线强度,我们还需要给镜头装上能够调节这个洞的大小的装置,以便在强光时缩小为针孔,弱光时开成大洞。
这个装置就是光圈。
光圈英文名称为Aperture。
一组凹凸镜再加上光圈就诞生了完整的镜头。
定义:光圈就是镜头里调节进光孔大小的装置。
常见的光圈值如下: F1, F1.4, F2, F2.8, F4, F5.6, F8,F11, F16, F22, F32, F44, F64。
每两挡相邻光圈值之间进光量相差一倍。
例如光圈从F4调整到F2.8,进光量便多一倍;从F2.8到F2又多一倍。
也许您已经看出来了,光圈值和光圈实际大小是相反的,进光量最大时光圈为F1,最小时为F64。
对135相机来说大多数镜头的最小光圈为F22。
既然光圈可大可小,那多大的时候镜头的成像质量最好?根据上图,最小光圈F22时光圈跟针孔差不多,数码相机成了针孔相机,前面说过针孔成像好不了;光圈最大的时候小孔又变成了大门,成像也差。
所以,根据中华民族传统的中庸之道,请牢记:镜头在中等光圈的时候成像最好(图片最清晰)。
如果是135数码单反,中等光圈为F8或F11。
小数码DC要看具体机型,如果可选光圈值在F2.5到F8之间,中间的F4.6为最佳光圈。
假如光阴似水,镜头的光圈就是水龙头,它控制着水流(进光量)的大小。
对于镜头我们当然是希望它的光圈越大越好,这就如同家里的水龙头,虽然平时我们刷牙洗脸从不把它开最大,但万一有一天家中失火,我们会立即把龙头拧到最大,并且痛恨当初为什么没有装一个大点的水龙头。
一个镜头最大光圈时成像并不好,平时我们一般少用最大光圈;但在特殊弱光又不准使用三脚架的情况下,比如深夜的街头纪实抓拍,我们一定会毫不犹豫地使用最大光圈,并且后悔当初为什么没买一支大光圈镜头。
但大光圈镜头的价钱很贵,重量惊人。
比如Canon70-200mm有两个版本,光圈为F4的售价人民币五千元,重700克;光圈为F2.8的那一款售价八千多元,重达1500克。
这是因为光圈大一级,镜片就大很多,加工难度大。
是否值得为大一级光圈多付出一倍的钱和负重的汗水,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
曝光为了讲清曝光这个词,我们还是回到小孔成像。
假设一个黑乎乎的密闭房间,一面墙壁上开了个小圆窗户,窗对面的内壁上安上感光材料(白沥青,大型胶卷或CCD)。
这就是一台大型房式照相机。
在没有打开小窗之前,房间里是黑乎乎的。
我们打开小窗,光线从小孔而入,射到对面墙壁的胶卷上,产生光化反应(或光电反应,如果是CCD),照片就诞生了。
此过程就叫做曝光。
要得正确曝光的图片,必须精确决定曝光量。
所谓曝光量就是让多少光进入这个密闭房间里。
如果进光量太大,照片就会白花花一片,晚上变成了白天。
如果进光量太小,照片就会黑乎乎的,白人变成黑人。
幸好我们有了光圈和快门两样工具可以一起来控制曝光量。
曝光就是光圈和快门的组合。
可以这样认为:光圈(值)大小其实就是那个小圆窗户开多大,快门(速度)就是窗户打开多久。
假设窗户只打开1/4,时间为4秒钟可以正确曝光的话,很显然,窗户打开一半,时间2秒钟也能让底片正确曝光,因为1/4*4=1/2*2=1,进光量都是一样多。
同样的,如果窗户全开,曝光时间就只需要1秒了。
假若一个镜头光圈全开为F4,用摄影行话来说,光圈F4快门速度1秒为正确曝光值,那F5.6和2秒以及F8和4秒也同样能得到准确曝光的图片。
重要结论:一张正确曝光的图片可以有N种不同的光圈和快门速度组合。
总结以上几个名词解释,有三个因素能影响一张图片是否正确曝光:光圈,快门速度,ISO。
其中光圈和速度联合决定进光量,ISO 决定CCD的感光速度。
如果进光量不够,我们可以开大光圈或者降低快门速度,还是不够的话就提高ISO。
大光圈的缺点是解像度不如中等光圈,快门速度降低则图片可能会糊,提高ISO后图片质量也会下降。
没有完美的方案,如何取舍要灵活决定。
焦距光线经过透镜就会聚成一点(焦点),镜头的焦距就是从镜片(或镜片组)的中心到底片(CCD)的距离,单位是毫米(mm)。
对全幅135数码单反相机以及我们以前常用的135胶卷相机(使用超市里的盒装胶卷)来说,焦距50mm的镜头称为“标准镜头”,简称标头,拍出来的照片类似肉眼平视的感觉(视角为45°左右)。
严格的定义是:标准镜头就是焦距等于底片(或CCD)对角线长度的镜头。
单张135底片是24x36mm,根据勾股定理计算,其对角线长度为43mm,所以135画幅的标头应该是43mm。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把焦距为40-60mm 的都称为标头。
早期的单反相机是与50mm镜头捆绑销售的,这也许是称其为“标准镜头”的原因吧。
广角镜头(焦距小于35mm)能够让照相机“看得更宽阔”,因为它视角大;长焦镜头(焦距大于70mm)能让照相机“看得更远”,但视角窄。
长焦镜头也称远摄镜头或望远镜头。
从焦距的定义就可以推断出,广角镜头都身材矮小,长焦镜头都高大威猛。
以后我们只要一看到那些又粗又长的大家伙,不用说那都是长焦头。
焦距固定的镜头即定焦镜头。
1960年以前,变焦基本靠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