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光圈和小光圈是什么意思

大光圈和小光圈是什么意思
大光圈和小光圈是什么意思

大光圈和小光圈是什么意思

最近在自学摄影技巧,有些教材里说的大光圈小光圈到底是什么意思?是指光圈数值的大小吗?

光圈越大,进量越多,光圈越小进光越少,(f/

3.5是大光圈,f22是小光圈)光圈的数值越小光圈就越大,数值越大光圈就越小希望能帮到你兄弟!再送你个相机的关键词:

ISO与图片质量ISO是一个曝光率极高的词,我们在超市买饼干的时候就可能会看见包装袋上

写:

本公司已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这个ISO是国际标准组织的缩写,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rganization。国际标准组织制定饼干管理标准,也制

订胶卷的生产标准,所以货架上的胶卷有ISO100,200和400的几种,这就是

感光速度不同的胶卷。ISO感光度是CCD(或胶卷)对光线的敏感程度。如果

用ISO100的胶卷,相机2秒可以正确曝光的话,同样光线条件下用ISO200的

胶卷只需要1秒即可,用ISO400则只要

0.5秒。在数码时代,数码相机的主菜

单里都有ISO选择,100,200,400或者800,这和胶卷上的一样。

看机型不

同,低的到ISO50,最高有到25600的,数字越大越敏感(感光度越高)。

午餐和爱情都流行快餐,什么事都要快点搞,按道理我们应该喜欢高感光度。但世界上没有免费午餐,高ISO虽然速度快但图像颗粒粗,经不起精细放大出图。所以风光摄影要用相机的最低感光度才可得到精细的画面。高ISO一般在万不得已的时候才用。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万不得已的时候很多,所以高ISO图片质量是数码相机最

重要的指标之一。在弱光场合比如昏暗的室内,午夜的街头,ISO100时即使光圈开到最大,快门速度也需秒甚至更慢才能正确曝光,这时不用三脚架是无法把相机端稳的,手一晃照片就糊;就算用三脚架,被摄者一转头照片同样会糊。闪光灯可以救急,但闪灯会破坏现场气氛,人会脸色不自然,而且相机内的小闪光灯有效距离不会超过四米,稍远的人物和景物就无法照亮了。

更何况有些地方是不准使用闪光灯的,如博物馆剧院。我们没有办法只有提高数码相机感光度到ISO800甚至1600。同样是1000万像素的小数码DC和数码单反DSLR,如果都设置在最低感光度来拍摄(例如ISO100或80),假设镜头的素质相同,它们所拍的图片分辨率和图片质量差距不是太大。但如果ISO 提高到400来拍摄,图片质量的差别就明显了,DSLR拍出来的图像依然干净,和ISO100时所拍差别不大,而DC的图片质量则下降明显,噪点很大,颜色失真,细节丢失。如果继续提高到ISO800,小数码DC的图片质量就只能用惨不忍睹四个字来形容了,而数码单反的图片质量虽有下降但依然可以接受。如果进一步提高到ISO1600,大部分数码单反的图片质量也下降得厉害,但依然能满足10寸照片的放大需求,而此时小数码DC的图片质量之差,您需要一颗勇敢的心才敢看。在像素相等的情况下,CCD面积越大,高ISO的成像质量越好。也就是说:

在CCD面积一定的情况下,里面增加更多的像素反而会造成图像质量的下降。所以现在的数码相机不应该在1000万像素以上再简单增加几百万像素,而应该在提高CCD质量上下功夫。降低高感光度(高ISO)噪音水平以及增大曝光宽容

度才是当务之急。800万像素已经足够旅游摄影之需,我们在选择数码相机时就不该只看像素高低,而应该注意相机CCD的大小。

现在是2008年,解像度已经足够,该是重点关心图像质量的时候了。快门在摄影术最初发明的那些年,拍张照片曝光时间一般都需要好几分钟,大部分照相机是不需要快门的,开始曝光的时候把镜头盖取下,然后看表,五分钟后盖上,照片完成。后来,胶片的感光速度越来越快(ISO越来越高),曝光时间变为一分钟,几秒钟,秒甚至几百分之一秒,这时候用手取镜头盖就不够快了。我们需要一个能准确控制曝光时间的东西,这个东西就是快门。快门有机械快门,电子快门,以及电子机械联合快门等很多种类。定义:

快门就是相机里控制曝光时间的装置。

这里顺便介绍一下安全快门速度。在使用135相机拍摄的时候有一个手持相机

拍摄的安全速度原则:

安全速度是焦距的倒数,如果使用35mm镜头,快门速

度不得低于秒,使用200mm镜头时速度不得低于0秒,否则图片就

可能糊了。

光圈

上一篇说过,所有相机都基于小孔成像原理:

拿一个xx箱子,在任何一面钻个

小圆孔,然后把有孔的这面对着窗外,窗外的景象比如一棵树什么的,就会在圆

孔对面的箱内壁生成此树的倒影。假如我们在内壁涂上感光材料(装上胶卷或

CCD),这个有孔的箱子就是一台完整的照相机了。这就是针孔相机。

既然一台照相机可以不需要镜头,为什么现在的相机前面不是一个小圆孔而是几

块玻璃呢?而且这几块玻璃(镜头)还卖得那么贵!这是因为小孔要成像的话,

孔必须很小,这也是针孔相机名称的来历。如果孔开得和门一样大,这个孔就成

不了像。所以我们没有小门成像一说。孔小进光量就小,所以玩针孔摄影非常锻

炼人的耐心,一张照片曝光几分钟到几个小时都常见。而且,由于光的衍射干扰,

针孔相机拍的图片都不够清晰,如雾里看花一般。

没有人原意花几个小时去拍一张模模糊糊的照片,我们要想办法加大进光量。有

什么办法能够把这个小孔开大而又能生成清晰的图像呢?人们马上就想到了凸

镜的聚光功能。把玻璃凸镜装到大孔上,问题不就解决了?确实如此。相机镜头就是这样诞生的。今天数码相机的各种镜头都是几块凹凸镜

的排列组合,然后外面用塑料或铁皮一包。有了镜头,小孔成像的这个孔–也

就是下文中的光圈–就不再是针孔了,它变成了洞。进光量问题解决。但有时候问题又来了:

我们并不是任何时候都需要大洞。比如

夏日沙滩上烈日当头,四处白花花一片,为了分清到底是人肉还是白沙,我们需

要眯着眼睛仔细观察。镜头是照相机的眼睛,这时候相机也需要眯起眼睛。很显

然,为了应付不同的光线强度,我们还需要给镜头装上能够调节这个洞的大小的

装置,以便在强光时缩小为针孔,弱光时开成大洞。这个装置就是光圈。光圈英

文名称为Aperture。一组凹凸镜再加上光圈就诞生了完整的镜头。

定义:

光圈就是镜头里调节进光xx大小的装置。

常见的光圈值如下:

F1,

F1.4,F2,

F2.8,F4,

F5.6,F8,F11,F16,

F22,F32,F44,F64。每两挡相邻光圈值之间进光量相差一倍。

例如光圈

从F4调整到

F2.8,进光量便多一倍;从

F2.8到F2又多一倍。

也许您已经看出

来了,光圈值和光圈实际大小是相反的,进光量最大时光圈为F1,最小时为F64。

对135相机来说大多数镜头的最小光圈为F22。

既然光圈可大可小,那多大的时候镜头的成像质量最好?根据上图,最小光圈

F22时光圈跟针孔差不多,数码相机成了针孔相机,前面说过针孔成像好不了;

光圈最大的时候小孔又变成了大门,成像也差。所以,根据中华民族传统的中庸

之道,请牢记:

镜头在中等光圈的时候成像最好(图片最清晰)。

如果是135数码单反,中等光圈为F8或F11。小数码DC要看具体机型,如果

可选光圈值在

F2.5到F8之间,中间的

F4.6为最佳光圈。

假如光阴似水,镜头的光圈就是水龙头,它控制着水流(进光量)的大小。对于

镜头我们当然是希望它的光圈越大越好,这就如同家里的水龙头,虽然平时我们

刷牙洗脸从不把它开最大,但万一有一天家中失火,我们会立即把龙头拧到最大,

并且痛恨当初为什么没有装一个大点的水龙头。一个镜头最大光圈时成像并不

好,平时我们一般少用最大光圈;但在特殊弱光又不准使用三脚架的情况下,比

如深夜的街头纪实抓拍,我们一定会毫不犹豫地使用最大光圈,并且后悔当初为

什么没买一支大光圈镜头。

但大光圈镜头的价钱很贵,重量惊人。比如Canon70-200mm有两个版本,光

圈为F4的售价人民币五千元,重700克;光圈为

F2.8的那一款售价八千多元,

重达1500克。这是因为光圈大一级,镜片就大很多,加工难度大。

是否值得为

大一级光圈多付出一倍的钱和负重的汗水,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

曝光

为了讲清曝光这个词,我们还是回到小孔成像。假设一个黑乎乎的密闭房间,一

面墙壁上开了个小圆窗户,窗对面的内壁上安上感光材料(白沥青,大型胶卷或

CCD)。这就是一台大型房式照相机。在没有打开小窗之前,房间里是黑乎乎

的。

我们打开小窗,光线从小孔而入,射到对面墙壁的胶卷上,产生光化反应(或光

电反应,如果是CCD),照片就诞生了。此过程就叫做曝光。要得正确曝光的

图片,必须精确决定曝光量。所谓曝光量就是让多少光进入这个密闭房间里。如

果进光量太大,照片就会白花花一片,晚上变成了白天。如果进光量太小,照片

就会黑乎乎的,白人变成黑人。

幸好我们有了光圈和快门两样工具可以一起来控制曝光量。曝光就是光圈和快门

的组合。可以这样认为:

光圈(值)大小其实就是那个小圆窗户开多大,快门(速

度)就是窗户打开多久。假设窗户只打开,时间为4秒钟可以正确曝光的话,

很显然,窗户打开一半,时间2秒钟也能让底片正确曝光,因为*4=*2=1,

进光量都是一样多。同样的,如果窗户全开,曝光时间就只需要1秒了。

假若一个镜头光圈全开为F4,用摄影行话来说,光圈F4快门速度1秒为正确

曝光值,那

F5.6和2秒以及F8和4秒也同样能得到准确曝光的图片。

重要结论:

一张正确曝光的图片可以有N种不同的光圈和快门速度组合。

总结以上几个名词解释,有三个因素能影响一张图片是否正确曝光:

光圈,快门

速度,ISO。其中光圈和速度联合决定进光量,ISO决定CCD的感光速度。如

果进光量不够,我们可以开大光圈或者降低快门速度,还是不够的话就提高ISO。

大光圈的缺点是解像度不如中等光圈,快门速度降低则图片可能会糊,提高ISO

后图片质量也会下降。没有完美的方案,如何取舍要灵活决定。

焦距

光线经过透镜就会聚成一点(焦点),镜头的焦距就是从镜片(或镜片组)的中

心到底片(CCD)的距离,单位是毫米(mm)。对全幅135数码单反相机以及我

们以前常用的135胶卷相机(使用超市里的盒装胶卷)来说,焦距50mm 的镜

头称为“标准镜头”,简称标头,拍出来的照片类似肉眼平视的感觉(视角为45°

左右)。

严格的定义是:

标准镜头就是焦距等于底片(或CCD)对角线长度的镜头。单

张135底片是24x36mm,根据勾股定理计算,其对角线长度为43mm,所以

135画幅的标头应该是43mm。在实际应用中我们把焦距为40-60mm的都称为

标头。早期的单反相机是与50mm镜头捆绑销售的,这也许是称其为“标准镜头”

的原因吧。

广角镜头(焦距小于35mm)能够让照相机“看得更宽阔”,因为它视角大;长焦

镜头(焦距大于70mm)能让照相机“看得更远”,但视角窄。长焦镜头也称远摄

镜头或望远镜头。从焦距的定义就可以推断出,广角镜头都身材矮小,长焦镜头

都高大威猛。以后我们只要一看到那些又粗又长的大家伙,不用说那都是长焦头。

焦距固定的镜头即定焦镜头。1960年以前,变焦基本靠走。1965年之后,焦距

可以调节的变焦镜头开始大量上市。变焦镜头的优势是明显的,改变焦距不用再

走路,只需转动镜头筒。但变焦需要一套复杂的光学系统(其内部结构大多超过

十片镜片),这给变焦镜头带来了两个问题:1,体积和重量大;2,成像往往都

不如最好的定焦镜头成像清晰。

光学变焦与数码变焦

我们经常看到数码相机广告上写XX倍光学变焦。这里的变焦倍数=最大焦距值

/最小焦距值。一个28-280mm变焦镜头的光学变焦倍数就是

280mm/28mm,

即10倍。光学变焦英文名称为Optical Zoom,它依靠镜片的位移来实现焦距的

改变。光学变焦倍数越大,里面的镜片就越多,镜头体积相应较大,画质相对较

低,光圈相对较小。

光学变焦并不是越大越好。一般来说,只要愿意花大价钱认真设计精心制作,以

目前的技术水平,光学变焦比在4倍以内的镜头其光学素质才有可能接近或者达

到定焦头的平均水准,比如佳能Canon70-200mm

F2.8IS镜头(市价两千美元,重1.5公斤)。超过4倍变焦的镜头其光学素质基本不可能达到定焦头的水平。

1995年以来市场上陆续出现了10倍以上的大变焦镜头,光学变焦越大当然越方

便,但成像也会相应下降。2007年底上市的Panasonic松下FZ18数码相机其

光学变焦为28-504mm,达到了不可思议的18倍,但实测这款相机的镜头边缘

解像度相当差,看来18倍已经接近光学变焦目前的技术极限了。

关于数码变焦我只有三个字:

骗人的。数码变焦只是电子放大,软件稍作改动就

可以从一倍到一万倍变焦任君自取。只有光学变焦才是真正的变焦,数码变焦是

厂家用来欺骗外行消费者的。

xx与光圈优先

通俗地说,景深就是照片焦点前后延伸出来的“可接受清晰区域”。相对于光圈和

快门,景深比较难理解,因为它是一个基于主观判断的概念。清晰还是不清晰并

没有绝对客观的标准。

还是打比方吧:

一张合影,如果对焦准确,一排人的脸部都很清晰,但人群前面

的鲜花和人群后面的建筑物就比较模糊。这张照片的清晰区域只限于人群,我们

就称此照片景深较浅(小)。如果用F22最小光圈来拍合影,除了人物清晰,

人群前的鲜花和后面的建筑物也比较清晰,照片的清晰区域很广,我们就说此照

片xx很大。

风光摄影一般需要大景深,因为我们希望景物的前前后后都清楚。

人像摄影一般

需要小景深,我们只希望美女的脸部清楚,此美女四周的树枝和丑男最好都模糊,

这样才能够突出主体。景深直接关系到图片能否吸引人。

景深是由三个因素决定的:1,光圈大小;2,焦距长短;3,被摄物体的远近。

所以在相机上并不能直接调整景深,只有景深预览按钮,小数码DC和有些入门

级单反连景深预览按钮也没有,一切要靠估计。好在掌握了几个原则后,估计景

深并不难。这三个原则是:

1.光圈越大,xx越小;

2.焦距越长,xx越小;

3.离被摄物体越近,xx越小。

光圈越大景深越小指的是实际光圈大小。第三节我们说过,光圈值和光圈实际大

小是相反的。对135相机来说大多数镜头的最小光圈为F22,这时候景深最大

(如果焦距和拍摄远近不变),在

F2.8的时候景深最小(如果此镜头最大光圈是F2.8)。

焦距越长景深越小这个好理解,广角镜头景深大,长焦镜头小。

实际上17mm

的超广角镜头如果使用F8以下的中小光圈,随便你朝何处对焦,拍的照片前前

后后景物都清晰。相反,200mm或更长的镜头景深很小,一定要仔细小心对焦,

如果可能最好在三角架上拍摄,这些望远镜头本来视角就小,很难端稳,稍不留

神焦点就跑到九霄云外去了。

离被摄物体越近,景深越小。如果你凑得足够近拍小狗的脸,有时候鼻尖清楚眼

睛却模糊,这种景深就非常小了。所以在很近距离拍摄的时候要特别小心对焦,

例如用微距镜头拍花花草草时。

既然景深这么重要,我们一定要摸清上述三个因素对景深的影响,在不同的焦距

段用不同的光圈各拍几张,马上回放看看,熟悉图片的景深变化。

最后要做到烂

熟于心,不用相机的景深预览按钮,只要一看焦距和光圈就知道图片的景深。

到这里我们终于可以回头再谈谈光圈了,它是摄影里最重要的一个词。光圈有三

个作用:

1.控制进光量,这直接影响到图片是否能正确曝光,是拍摄成功与否的关键;

2.控制景深,光圈越小,景深越大。虽然焦距和拍摄远近都影响景深,但焦距

和被摄物远近的改变同时也会影响构图,如果构图确定,我们能控制景深的武器

就只剩下光圈了;

3.光圈影响图片的清晰度,任何一个镜头都是在中等光圈的时候成像最好(图

4.片最清晰),在最大光圈和最小光圈的时候解像度差。

所以光圈这个家伙对照片的影响真是太大了,牵一发而动全身。

前面我们说过,

一张正确曝光的照片可以有好几种不同的光圈和快门速度的组合,如何选择就要

看你的拍摄意图了,如果你要最小景深,那就设置

F2.8最大光圈;如果你要最

大景深,那就直接设置F22最小光圈;如果你要解像度最高,那就设置F8中等

光圈。

由此我们引出摄影最重要的一个概念:

光圈优先。光圈优先就是手动定义光圈的

大小,相机会根据这个光圈值确定能正确曝光的快门速度。光圈优先的英文是

Aperture Priority,相机主转盘上大写的A或者Av就代表光圈优先拍摄模式。

光圈的作用(很详细)

光圈的作用 光圈是一个用来控制光线透过镜头,进入机身内感光面的光量的装置,它通常是在镜头内。表达光圈大小我们是用f值。对于已经制造好的镜头,我们不可能随意改变镜头的直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在镜头内部加入多边形或者圆型,并且面积可变的孔状光栅来达到控制镜头通光量,这个装置就叫做光圈。 光圈是镜头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指标参数,通常在镜头内。它的大小决定着通过镜头进入感光元件的光线的多少。表达光圈大小我们是用F值,其中,F=镜头的焦距/镜头的有效口径的直径。 光圈F值=镜头的焦距/镜头光圈的直径 从以上的公式可知要达到相同的光圈f值,长焦距镜头的口径要比短焦距镜头的口径大。完整的光圈值系列如下:f1.0,f1.4,f2.0,f2.8,f4.0,f5.6,f8.0,f11,f16,f22,f32,f44,f64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光圈f 值越小,通光孔径越大(如右图所示),在同一单位时间内的进光量便越多,而且上一级的进光量刚好是下一级的两倍,例如光圈从F8调整到5.6 ,进光量便多一倍,我们也说光圈开大了一级。F5.6的通光量是F8的两倍。同理,F2是F8光通量的16倍,从F8调整到F2,光圈开大了四级。对于消费型数码相机而

言,光圈f 值常常介于f2.8 - f11。此外许多数码相机在调整光圈时,可以做1/3 级的调整。 F后面的数值越小,光圈越大。光圈的作用在于决定镜头的进光量,光圈越大,进光量越多;反之,则越小。简单的说就是,在快门不变的情况下,光圈越大,进光量越多,画面比较亮;光圈越小,画面比较暗. 光圈优先: 由我们先自行决定光圈f值后,相机测光系统依当时光线的情形,自动选择适当的快门速度(可为精确无段式的快门速度)以配合。设有曝光模式转盘的数码相机,通常都会在转盘上刻上“ A ”代表光圈先决模式。光圈先决模式适合于重视景深效果的摄影。 光圈与景深: 光圈不是只有负责控制光线进入相机时的强弱,它还掌握着另外一个重要的关键“景深”。所谓的景深,指的就是拍摄主体前后的清晰程度。景深越浅,背景就会越模糊,而主体就会被突显出来。景深越深,则背景与主体都会变的清晰。 控制景深大小的因素有三个: 1.光圈: 光圈越大,景深越浅。光圈越小,景深越深。例如光圈F4 的景

光圈值

什么是光圈——从零开始学摄影 前言: 最近有人问我一些问题,但我发现很多都涉及到最基础的摄影知识,所以从今日开设一个系列,也就是标题上写的从零开始学摄影。在这里我要讲解最最基础,但又最最重要的概念,图文并茂,而且尽量锻炼自己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解释清楚这些东西。现在很多家庭都开始购买自己的单反相机,但很多人又不太会使用,又苦于没有太多学习的渠道,于是我在这里尽我的力量做一些分享,希望你少走一些弯路。 【最重要的概念】:我自己总结摄影的基础知识里最最重要的3个概念就是:光圈、快门、ISO(感光度)。 可以毫不夸张的讲,你只要彻底理解清楚这3个概念后,那么你就完全可以用单反来拍照了,而且一来就可以直接用单反的全手动模式,这个时候你反而会发现全手动M模式是最最简单的模式,反而其他的档位会显得复杂起来。 好了,正式进入这期间的主题,光圈的学习。

(85 1.2的大光圈镜头,非常明亮) < 一>什么是光圈? 光圈其实是镜头里面的一个装置,它控制着快门按下时孔径的大小。上图是我一只快要挂掉的镜头:50mm 1.8。我这只镜头光圈正好出了问题,我又懒得去修,这正好可以拍下它光圈没有收回去的样子,你可以从图中清晰的看到它的孔。这是光圈2.8的时候的样子,光圈的叶片能够根据不同

的光圈大小来调节孔径的大小。大光圈的时候孔径就很大,小光圈的时候孔径就很小,这个很简单,拿起你手中的相机看着镜头拍张照片,你就能看到里面的光圈了,如果把曝光时间设置长点,就能看得更清楚了,你还可以试验不同的光圈值看看拍照时候镜头里的孔径有什么变化 < 二>光圈的数值 光圈的大小和它的数值是呈倒数关系,也就是数值越大的时候反而是光圈越小,F1.2是大光圈,F11反而是小的光圈。 从大到小:f1.2 f1.4 f1.6 f1.8 f2.0 f2.8 f3.2 f4.0…… f22 < 三>光圈的作用 1、控制进光量。 很显然,大的光圈就表明孔径更大,那么单位时间进来的光线也就更多,这就比你家的窗户,如果窗户越大,那么你家的采光也就越好,而光圈就相当你家的窗帘,你可以拉上一部分让房间暗一点。 调整光圈能够调整曝光(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这是光圈最普遍的作用,比如光线不好的地方拍照,就尽量

什么时候用大光圈和小光圈

摄影实战必备什么时候用大光圈和小光圈 大光圈和小光圈在理论上很容易理解,但新手在实战或是不同的场景下应用时往往手忙脚乱,不知道用上大还是小光圈最好,如果你也有这个问题,那么希望这篇教学能够帮到你吧! 先了解什么是小光圈和大光圈 左边的为大光圈(f/1.4);右边的为小光圈(f/16)。 光圈就像一扇窗,在同一时间内(即是快门开放时间),这扇窗越大,能吸收的光线越多,这样相片便会变光亮,道理很容易明白。 而在相机上,大光圈是指把光圈调到数字小的位置,象是f/1.4、f/2.8、f/4等等,数字越小,光圈越大;而数字越大,光圈便越小,即是窗会变小,能吸入的光线不多,数字和光圈大小是刚好相反的,各位定必要留意! 明白光圈是什么和怎样调较后,让我们看看使用不同大小光圈的效果吧! 使用小光圈的效果

小光圈(f/14)可以令太阳光芒更突出,而且保持前后景于景深范围内。 如果用上「小光圈」(像f/11、f/16、f/22等),会造成以下的效果: 1、减少光线进入,让你可以放慢快门,捕捉时间,例子有拍摄流水、车轨、星轨、光影涂鸦等; 2、让光点变成散射状,即是光芒; 3、景深变深,对焦主体以外的背景或前景不容易变模糊,可以保持清晰。 利用三脚架拍摄夜景时一般会用上f/8-11的小光圈,令景物保持于景深范围,而这数

值很多时也是镜头成像最佳的光圈。 一般来说,在拍摄风景、有三脚架辅助的夜景、光芒,想保持前后景清晰,或是于阳光普照/光源充足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用上小光圈。 使用大光圈的效果 而大光圈(像f/1.4、f/1.8、f/2.8等等),会造成以下的效果: 于光线不足的环境下手持拍摄,大光圈加高ISO可以令相片保持清晰。 1、于同一快门时间下,大光圈可以让更多光线进入相机,从而令曝光增加,相片变亮; 2、凝固时间:因为进入的光线增加,快门可以变更快,令飞快移动的物件可以「凝固」下来;

光圈和快门配合表

光圈与快门的组合表 在摄影过程中,相机的光圈值和快门速度设置相当重要。光圈值主要用来控制光线穿过孔的大小,而快门速度则是控制光线投射到胶卷上的时间。只有将二者都设置得恰到好处,才能达到最令人满意的曝光效果。遗憾的是许多摄影者在这方面都因为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而变得苦恼不堪。其实原因非常简单:他们总是使用完全不同的方法来设置光圈值和快门速度,结果当然就不能让人满意了。 还是让我们一起先来看看如何选择合适的光圈值。选择不同的光圈值,允许光线穿过镜头的孔径就会有所不同。孔径越大,穿过的光线就越多,反之则越少。当你将光圈值设置为最大时,光圈值的度量值F的数值为最小。而当你逐渐关闭镜头或缩小光圈值时,对应的数值就会越来越大。而这恰恰会让很多人感到无所适从,为什么孔径越大,数值越小;数值越小,孔径反而越大呢?其实F值的大小并不是全部光圈值的大小,只是部分而已。比如f-8的光圈值实际上要比8大一些。其实只要接受这个观点,这一现象还是比较容易记忆的:数值越大,孔径越小;数值越小,孔径越大。 光圈和快门的最佳组合 关于快门速度的控制和选择,说得通俗一点,快门就相当于遮挡在胶卷前面的一张帘子,根据门帘打开的大小来决定投射到胶卷上的光线强弱,将这个大小控制用时间来控制就是所谓的快门速度。快门速度和光圈F值一样只能表示部分参数,15的意思是1/15秒,而30则表示1/30秒,要比1/15秒快出一倍;相应的,60代表1/60秒。在较慢的快门速度下,第一帘幕数值表示快门的打开速度,而第二帘幕使之则表示快门的关闭速度。但在较快的速度下(如1/125秒或更高)两个帘幕一起移动,只让一道狭小的光线从胶卷的一端投射到另一端。快门速度越快,允许光线进入的裂缝就越窄,投射到胶卷上的光线就越少。在有些相机上,快门帘幕为垂直移动设计,不过原理也是一样的。 同一快门速度下,光圈F5.6时拍摄的图像 可能有很多读者会有这样一个疑问:“既然我们可以单独使用光圈或快门速度来控制投射到胶卷上的光线,为什么我们在每次拍摄时都要考虑到两方面的情况呢?”其实答案也很简单,对于一个希望能拍摄出更高质量图象的摄影师而言,不会仅仅满足于合适的曝光,还希望能够拍摄出更高效果的图象。需要指出的是,光圈和快门总是一起工作的,两者总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在不改变外部光线的条件下,镜头所捕捉到的光线强度谁也无法改变,

光圈大小及适用的不同环境

Part 1 Canon 相机的典型光圈值【主要内容:图标】 光圈变化带来的景深变化和照片的表现关系密切。如果使用F1.4拍摄,除了被摄体合焦的一部分之外,其他部分都会被虚化,因此适用于拍摄人像特写这样重视感觉表达的作品。相反,如果把光圈收缩到F16或者F22,则更适合需要整个画面都清晰的风光摄影。此外,光圈值不同,镜头分辨力也会发生变化,这是由镜头的设计特性决定的。如果能够理解光圈值给图像表现带来的变化,就能够根据被摄体选择恰当的光圈值。下面是常用“典型光圈值”的介绍。建议大家记住这些主要光圈值的特点,有意识地灵活运用。

1、使用F1.4并选择好合焦位置抓拍印象深刻的瞬间 使用最大光圈灵活运用EF 50mm f/1.4 USM 的虚化 在镜头焦距不变的情况下,最大光圈越大(最小光圈值越小),景深就变得越小。图例使用摄。针对右眼的睫毛对焦,利用了强烈的虚化效果,让人印象深刻。的室内也能以较高快门速度拍摄。正如图例柔和的室内光线中抓拍让人印象深刻瞬间的恰当光圈值。拍摄数据EOS 60D / EF 50mm f/1.4 USM / 自动曝光( 对何处合焦是照片的重要要素。如图例所示,即使构图不变,对前景的花朵对焦和对后景的人物对焦所表现出的内容完全不同。焦,可以使用对焦锁定功能,先让被摄体合焦,钮的状态调整构图,下快门按钮完成拍摄。

2、使用F2.8和曝光补偿拍出背景柔和的明快人像 利用EF 70-200mm f/2.8L IS II USM 的 柔和虚化突显出人物的笑颜 出。所以要将光圈开大,并让背景尽可能简单。图例使用70-200mm f/2.8L IS II USM 样能够让背景柔和虚化,不能让模特的脸部过暗,得明亮,那么整张照片给人的印象就会加分。拍摄数据EOS 60D / EF 70-200mm f/2.8L IS II USM 动曝光(日光拍摄的进阶要点 使用曝光补偿可以微调图像亮度 变亮度拍摄好自动包围曝光量,相机就能分别拍摄标准曝光、据驱动模式不同,既可以按下分别拍摄,从“拍摄偿还可以使用多功能控制钮更改基准曝光

光圈的大小iso曝光度代表什么

光圈的大小iso曝光度代表什么 2011-4-17 01:332011-4-17 08:53 最佳答案 楼上的兄弟说的对,光圈越大,进量越多,光圈越小进光越少,(f/ 3.5是大光圈,f22是小光圈)光圈的数值越小光圈就越大,数值越大光圈就越小!希望能帮到你兄弟!再送你个相机的关键词: ISO与图片质量 ISO是一个曝光率极高的词,我们在超市买饼干的时候就可能会看见包装袋上写: 本公司已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这个ISO是国际标准组织的缩写,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rganization。国际标准组织制定饼干管理标准,也制订胶卷的生产标准,所以货架上的胶卷有ISO100,200和400的几种,这就是感光速度不同的胶卷。ISO感光度是CCD(或胶卷)对光线的敏感程度。如果用ISO100的胶卷,相机2秒可以正确曝光的话,同样光线条件下用ISO200的胶卷只需要1秒即可,用ISO400则只要 0.5秒。在数码时代,数码相机的主菜单里都有ISO选择,100,200,400或者800,这和胶卷上的一样。看机型不同,低的到ISO50,最高有到25600的,数字越大越敏感(感光度越高)。 午餐和爱情都流行快餐,什么事都要快点搞,按道理我们应该喜欢高感光度。但世界上没有免费午餐,高ISO虽然速度快但图像颗粒粗,经不起精细放大出图。 所以风光摄影要用相机的最低感光度才可得到精细的画面。高ISO一般在万不得已的时候才用。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万不得已的时候很多,所以高ISO图片质量是数码相机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在弱光场合比如昏暗的室内,午夜的街头,ISO100时即使光圈开到最大,快门速度也需1/4秒甚至更慢才能正确曝光,这时不用三脚

大光圈和小光圈是什么意思

大光圈和小光圈是什么意思 最近在自学摄影技巧,有些教材里说的大光圈小光圈到底是什么意思?是指光圈数值的大小吗? 光圈越大,进量越多,光圈越小进光越少,(f/ 3.5是大光圈,f22是小光圈)光圈的数值越小光圈就越大,数值越大光圈就越小希望能帮到你兄弟!再送你个相机的关键词: ISO与图片质量ISO是一个曝光率极高的词,我们在超市买饼干的时候就可能会看见包装袋上 写: 本公司已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这个ISO是国际标准组织的缩写,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rganization。国际标准组织制定饼干管理标准,也制 订胶卷的生产标准,所以货架上的胶卷有ISO100,200和400的几种,这就是 感光速度不同的胶卷。ISO感光度是CCD(或胶卷)对光线的敏感程度。如果 用ISO100的胶卷,相机2秒可以正确曝光的话,同样光线条件下用ISO200的 胶卷只需要1秒即可,用ISO400则只要 0.5秒。在数码时代,数码相机的主菜 单里都有ISO选择,100,200,400或者800,这和胶卷上的一样。 看机型不 同,低的到ISO50,最高有到25600的,数字越大越敏感(感光度越高)。

午餐和爱情都流行快餐,什么事都要快点搞,按道理我们应该喜欢高感光度。但世界上没有免费午餐,高ISO虽然速度快但图像颗粒粗,经不起精细放大出图。所以风光摄影要用相机的最低感光度才可得到精细的画面。高ISO一般在万不得已的时候才用。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万不得已的时候很多,所以高ISO图片质量是数码相机最 重要的指标之一。在弱光场合比如昏暗的室内,午夜的街头,ISO100时即使光圈开到最大,快门速度也需秒甚至更慢才能正确曝光,这时不用三脚架是无法把相机端稳的,手一晃照片就糊;就算用三脚架,被摄者一转头照片同样会糊。闪光灯可以救急,但闪灯会破坏现场气氛,人会脸色不自然,而且相机内的小闪光灯有效距离不会超过四米,稍远的人物和景物就无法照亮了。 更何况有些地方是不准使用闪光灯的,如博物馆剧院。我们没有办法只有提高数码相机感光度到ISO800甚至1600。同样是1000万像素的小数码DC和数码单反DSLR,如果都设置在最低感光度来拍摄(例如ISO100或80),假设镜头的素质相同,它们所拍的图片分辨率和图片质量差距不是太大。但如果ISO 提高到400来拍摄,图片质量的差别就明显了,DSLR拍出来的图像依然干净,和ISO100时所拍差别不大,而DC的图片质量则下降明显,噪点很大,颜色失真,细节丢失。如果继续提高到ISO800,小数码DC的图片质量就只能用惨不忍睹四个字来形容了,而数码单反的图片质量虽有下降但依然可以接受。如果进一步提高到ISO1600,大部分数码单反的图片质量也下降得厉害,但依然能满足10寸照片的放大需求,而此时小数码DC的图片质量之差,您需要一颗勇敢的心才敢看。在像素相等的情况下,CCD面积越大,高ISO的成像质量越好。也就是说: 在CCD面积一定的情况下,里面增加更多的像素反而会造成图像质量的下降。所以现在的数码相机不应该在1000万像素以上再简单增加几百万像素,而应该在提高CCD质量上下功夫。降低高感光度(高ISO)噪音水平以及增大曝光宽容 度才是当务之急。800万像素已经足够旅游摄影之需,我们在选择数码相机时就不该只看像素高低,而应该注意相机CCD的大小。

光圈值

光圈值 先打一个比方: 在一间黑屋子里,只有屋顶有一个透光的小孔。 房间里有多亮,取决于这小孔有多大。如果小孔很小,房间里就会很暗。孔越大,房间里就会越亮。在房间里看书,书上的光线亮度与离小孔的距离有关。近一些则亮一些,远了就暗。 照相机成像,是用透镜在底片(或CMOS、CCD光电感光元件)形成影像。 影像的大小和影像离镜头的距离,取决于焦距。 影像的亮度,则取决于透镜的透光孔直径与焦距的比例。 如果透镜透光孔的直径不变,焦距越长,成像离镜片越远,影像越大,底片影像的亮度越低。(黑屋里面离小孔远的地方暗一些) 如果透镜的焦距不变,透光孔直径越大(面积越大),底片上影像的亮度越高。(黑屋顶上小孔大一些则亮堂一些) 如果透镜的焦距与透光孔的直径的倍数保持不变,则影像的亮度相同。(黑屋里孔小就凑近些,孔大就离远一些,亮度可保持不变) 假设镜头的焦距为50mm 。如果这个镜头是一个圆形的凸透镜镜片,它的中央透光部分的圆孔直径是25mm,那么,这光圈值F就等于2(即F=50 ÷25).。 若焦距50mm不变,但中央部分透光孔的直径减小一半,变为12.5mm,那光圈值变为F=(50 ÷12.5)=4 由于焦距没有改变,成像的大小也就没有变化。 但F=4的时候透光的圆孔的面积减小到了原来F-2的时候的1/4(面积与直径是平方关系),因此透过镜片形成影像的光线的量也减少到了原来的1/4,底片上影像的亮度只有原来的1/4 。 若要保持曝光总量不变,曝光时间就需要延长到原来的4倍。 所以,光圈的档位设计是相邻的两档的数值相差1.4倍(2的平方根1.414的近似值)。 标准的光圈值序列是: 1 --1.4 --2.0 --2.8 --4.0 --5.6 --8.0 --11 --16 --2 2 --32 数值越大,表示透光孔尺寸越小(相对于焦距而言)。 前面1.4是很大的光圈,后面16就是很小的光圈了。 相邻的两档之间,透光孔直径相差根号2倍,透光孔的面积相差一倍,底片上形成的影像的亮度相差一倍,维持相同曝光量所需要的时间相差一倍。 光圈越大,进量越多,光圈越小进光越少,(f/3.5是大光圈,f22是小光圈)光圈的数值越小光圈就越大,数值越大光圈就越小!希望能帮到你兄弟!再送你个相机的关键词: ISO与图片质量 ISO是一个曝光率极高的词,我们在超市买饼干的时候就可能会看见包装袋上写:本公司已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这个ISO是国际标准组织的缩写,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rganization。国际标准组织制定饼干管理标准,也制订胶卷的生产标准,所以货架上的胶卷有ISO100,200和400的几种,这就是感光速度不同的胶卷。ISO感光度是CCD(或胶卷)对光线的敏感程度。如果用ISO100的胶卷,相机2秒可以正确曝光的话,同样光线条件下用ISO200的胶卷只需要1秒即可,用ISO400则只要0.5秒。在数码时代,数码相机的主菜单里都有ISO选择,100,200,400或者800,这和胶

光圈越大越好范文

光圈越大越好范文 光圈是一个用来控制光线透过镜头,进入机身光圈是一个用来控制光线透过镜头,进入机身内感光面的光量的装置,它通常是在镜头内。表达光圈大小我们是用f值。与实际大小成反比,F值越小,光圈口径越大。光圈的相对口径也可以称为焦强,即镜头允许光线进入的能力,指镜头上的光孔,光孔越大,光就进来的越多,所需曝光时间就越短,因相机抖动对清晰度的影响就越小,即使在光线较弱时,光控大的镜头也能拍摄(如f1.2、1.4 、2.、2.8等)如果使用光孔较小的镜头就很难拍摄了。「光圈」就像一扇窗,在同一时间内(即是「快门」开放时间),这扇窗越大,能吸收的光线越多,这样相片便会变光亮,道理很容易明白。 但所谓镜头,并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因为镜头有不同的用途,不同用途的镜头之间,无法比较。 大光圈的好处有两个。一是进光量大,快门可以更快。二是大光圈有浅景深效果(背景虚化)。 但是从照片的清晰度,也就是锐度,分辨力方面来说,大光圈往往出片比较软,所以为了追求清晰,锐度,往往涉及一个概念就是最佳光圈。最佳光圈往往是这个镜头最大光圈缩小两档或者最小光圈放大两档。 像素越多,理论上得到的信息量越大,要说更清晰,我只能说理论上可以这么理解。

但是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需要考虑。同等面积的感光元件(cmos/d)像素越多,也就越密集,每个像素得到的光就越少。所以感光能力就越差。光线差的时候,就容易出现噪点,更加影响清晰度。这就是为什么现在的高端机都是为保感光度,宁愿降低像素的原因! 所以,对于镜头的光圈,请记住三点: 1、在任何时候都开最大光圈,是不正确的。 2、在任何时候都盲目追求理论上的最佳光圈,是不明智的。 3、只有最接近最佳光圈值、同时还能保证不产生抖动的那个点,才是你的最佳光圈值。这个点,只有您自己亲自体验,才能找得到。光圈是衡量镜头性能的重要标准。我们往往会用一个镜头的最大光圈来表示这支镜头的强悍程度,最大光圈值越大,则这支镜头越强。结果不少朋友在拍摄时,也习惯性的将光圈开到最大,认为这样能充分发挥镜头的性能。其实不是这样的。 每支镜头都有一个最佳光圈值。虽然每支镜头的最佳光圈值都不一样,但基本可以肯定的是,最大光圈值可不一定是效果最佳的那个值。这里还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我们常说的最佳光圈值,是单指光学素质而言。 从这个角度来讲,参数中的最佳光圈值,是实验室的结果。而对于你而言,想知道哪个光圈值是最佳,唯一的办法是对同一物体多拍几张来感受,找到那个既能保证不抖动、又能产生最锐画质的点。 而在相机上,「大光圈」是指把光圈调到「数字小」的位置,象是f/1.4、f/2.8、f/4等等,数字越小,光圈越大;而数字越大,

光圈大小代表什么

光圈大小代表什么? 光圈越大,进量越多,光圈越小进光越少,(f/3.5是大光圈,f22是小光圈)光圈的数值越小光圈就越大,数值越大光圈就越小。ISO与图片质量 ISO是一个曝光率极高的词,我们在超市买饼干的时候就可能会看见包装袋上写:本公司已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这个ISO是国际标准组织的缩写,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rganization。国际标准组织制定饼干管理标准,也制订胶卷的生产标准,所以货架上的胶卷有ISO100,200和400的几种,这就是感光速度不同的胶卷。ISO感光度是CCD(或胶卷)对光线的敏感程度。如果用ISO100的胶卷,相机2秒可以正确曝光的话,同样光线条件下用ISO200的胶卷只需要1秒即可,用ISO400则只要0.5秒。在数码时代,数码相机的主菜单里都有ISO选择,100,200,400或者800,这和胶卷上的一样。看机型不同,低的到ISO50,最高有到25600的,数字越大越敏感(感光度越高)。 午餐和爱情都流行快餐,什么事都要快点搞,按道理我们应该喜欢高感光度。但世界上没有免费午餐,高ISO虽然速度快但图像颗粒粗,经不起精细放大出图。所以风光摄影要用相机的最低感光度才可得到精细的画面。高ISO一般在万不得已的时候才用。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万不得已的时候很多,所以高ISO图片质量是数码相机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在弱光场合比如昏暗的室内,午夜的街头,

ISO100时即使光圈开到最大,快门速度也需1/4秒甚至更慢才能正确曝光,这时不用三脚架是无法把相机端稳的,手一晃照片就糊;就算用三脚架,被摄者一转头照片同样会糊。闪光灯可以救急,但闪灯会破坏现场气氛,人会脸色不自然,而且相机内的小闪光灯有效距离不会超过四米,稍远的人物和景物就无法照亮了。更何况有些地方是不准使用闪光灯的,如博物馆剧院。我们没有办法只有提高数码相机感光度到ISO800甚至1600。同样是1000万像素的小数码DC和数码单反DSLR,如果都设置在最低感光度来拍摄(例如ISO100或80),假设镜头的素质相同,它们所拍的图片分辨率和图片质量差距不是太大。但如果ISO提高到400来拍摄,图片质量的差别就明显了,DSLR 拍出来的图像依然干净,和ISO100时所拍差别不大,而DC的图片质量则下降明显,噪点很大,颜色失真,细节丢失。如果继续提高到ISO800,小数码 DC的图片质量就只能用惨不忍睹四个字来形容了,而数码单反的图片质量虽有下降但依然可以接受。如果进一步提高到ISO1600,大部分数码单反的图片质量也下降得厉害,但依然能满足10寸照片的放大需求,而此时小数码DC的图片质量之差,您需要一颗勇敢的心才敢看。 在像素相等的情况下,CCD面积越大,高ISO的成像质量越好。也就是说:在CCD面积一定的情况下,里面增加更多的像素反而会造成图像质量的下降。所以现在的数码相机不应该在1000万像素以上再简单增加几百万像素,而应该在提高CCD质量上下功夫。降低高感光度(高ISO)噪音水平以及增大曝光宽容度才是当务之急。800万

传说中的神器!超大光圈顶级镜头介绍

传说中的神器!超大光圈顶级镜头介绍 镜头是摄影系统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没有镜头的相机顶多只是一个拥有着各种按钮的暗盒而已,完全失去了拍照的能力,所以长久以来在摄影圈子里面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你花了多少钱在机身上,那么就应该在镜头上花掉三倍的钱,而大光圈的顶级镜头常常成为朋友们下手的首选目标或者是梦寐以求的无上佳品。在大口径镜头的行列中,还有这样一些最为稀少的镜头,他们的光圈口径冠绝全球,他们的身价也令一般人望而却步,更加令人发指的是,也许阻挡着你拥有这些镜头的所有障碍中,钱反而成了最容易解决的那个,就让我们一同走近这些传说中的神器,看看他们到底凭什么能身价如此高昂。 前言:为什么广角镜头光圈做不大 在镜头设计当中,21mm以下焦距的超广角镜头是基本不可能做到超大光圈的,F2.8基本已经是极限了,很多焦距更短的超广角镜头甚至还会有一个非常非常小的光圈来确保效果,比如蔡司传奇的Hologon 16mm/F8在拥有了无人能及的光学素质的同时,付出的代价是光圈最大只有F8,而且发售时还配有原厂的一片中灰渐变镜配合,用以平衡中央和边缘光量。之所以在超广角镜头中会出现这种光圈做不大的困境,简单的说来其实是由镜头这个成像系统本身的特性决定的。

如果我们把镜头简化成一简单的透镜,那么离轴光线在焦平面上的成像的照度与沿镜头光轴入射的光线在焦平面上成像的照度比与离轴光线光轴和镜头主轴的夹角ω余弦的四次方成正比,在光学设计中这个结论被称作Cos4法则。那么这个Cos4法则又有什么意义呢?随着镜头的焦距不同视角就要发生变化,焦距越短视角越大,而根据那Cos4法则,随着视角的扩大到达焦平面单位面积上的光线的强度就要下降。那么如果像28mm这样的广角镜头其视角约为72度,根据Cos4法则,视场边缘像点到达底片的光线不及视场中心像点成像亮度的50%,换句话说就是画面边缘的亮度比画面中心差至少一档光圈。当然了,这样的镜头的光学性能是不能被接受的。但是我们至少知道了一些关于镜头基本“特性”:广角镜头边缘比中心照度下降是由其特性决定的,不以任何人意志为转移的。 超广角镜头为了拥有无比宽广的视角,需要付出的代价就是像场亮度不平均,为了解决,或者说是缓解这个痛苦,就只能缩小光圈甚至是使用上中灰渐变镜这种特殊的滤镜了。了解了上面这些,我们就知道了为什么没有出现超大光圈的超广角镜头,所以本次的超大光圈神器之旅,就让我们从EF24/1.4L这支令人惊讶的佳能杰作开始吧。 [NextPage] 佳能EF24/1.4L 有一句流传甚广的老话说:“广角的尼康,长焦的佳能”,这句话在尼康的Nikkor 300/2ED IF和佳能的EF24/1.4L面前被击的粉碎。 EF24/1.4L的光学设计来自于闻名遐迩的FD 24/1.4 ASPH SSC,这支镜头是独一无二的,它也是做到F1.4的大光圈之后焦距最短的镜头,没有之一,而且在大光圈下依然保持了优秀的成像,这非常的不容易体现了佳能在光学设计上的卓绝功力,名副其实的佳能的骄傲(如此看来佳能的骄傲真是太多了……),它采用了11片9组的光学设计,其中包含1片非球面镜和一片超低色散镜,镜头全重550g。

光圈的大小对画质有何影响,是否大光圈下成像会比较好(安全快门速度)

光圈的大小对画质有何影响,是否大光圈下成像会比较好? xkfydn9011级分类:摄影摄像被浏览500次2013.09.19 鍒浜嗗皬瀛 采纳率:41%11级2013.09.20 2)光圈 光圈(Aperture)是机械装置,是一个用来控制光线透过镜头,进入机身内感光面的光量的装置,它通常在镜头内,通过控制镜头光孔的大小来达到这一作用。当外界光线较弱时,就将光圈开大;反之,就将光圈关小。表达光圈大小通常是用F值表示的。公式为:光圈F值-=镜头的焦距/镜头口径的直径。 完整的光圈值由小到达依次为:F1.F1.4,F2.8,F4,F5.6,F8,F11,F16,F22,F32,F44和F64。 光圈F值愈小,光圈开得愈大,在同一单位时间内的进光量便愈多,而且上一级的进光量刚好是下一级的一倍,例如光圈从F8调整到F5.6,进光量便多一倍,也可以说光圈开大了一级。对于普及型的数字相机来说,光圈F值常常介于F2.8~F16之间,此外许多数字相机在调整光圈时,可以做1/3级的调整。相机的光圈值范围愈大,适应不同光线环境的拍摄能力愈强。但通常在光圈范围中都比较注意最大光圈值,而小光圈值较少注意,这是因为如果拍摄环境的光线太强,除了收小光圈外,也可以把快门速度加快,缩短曝光时间。但如果拍摄环境的光线太弱时,不能够把快门速度随意减慢,因为一旦快门速度慢于安全快门速度,相机很容易因手的震动造成影像模糊。举例来说,相机的焦距是50,则它的安全快门速度即为1/50秒,如果在光线好的情况下,选择的快门速度为1/ 125秒,与之对应,相机的光圈值为F8,但如果拍摄的光线变弱,为了维持曝光量,保证拍摄影像的质量,就需要延长拍摄的时间(即曝光时间),就必须降低快门速度,由1/125秒降到1/60秒。对应的相机的光圈值也要从F8调节至F1 1。这时,就要考验镜头的透光性能。所以相机的光圈值越大,说明镜头的透光率越好。 由此可以看出,快门和光圈直接影响曝光量,它们所能达到的特性直接反应出镜头制造的水平及特点,是衡量镜头优劣的重要因素。同样也是衡量数字相机的一项重要参数指标。

大光圈标头 尼康50mm f1.8D镜头评测

大光圈标头尼康50mm f/1.8D镜头评测 CBSi中国·ZOL作者:中关村在线陈帅责任编辑:梁超【原创】 2011年12月01日 00:00 评论(2) 本文导航 ?第1页:尼康定焦镜头 ?第2页:小巧的外观设计 ?第3页:ZOL网友实拍样张展示(一) ?第4页:ZOL网友实拍样张展示(二) ?第5页:ZOL网友实拍样张展示(三) ?第6页:总结:尼康大光圈标头 返回分页阅读文章 产品:AF 50mm f/1.8D(标头)尼康镜头 尼康定焦镜头 尼康AF尼克尔50mm F1.8D镜头就是一支轻便、经济的标准镜头。作为摄影爱好者能拥有一支成像质量好,价格便宜的镜头是不可多得的。尼康50mm F1.8D具有F1.8的最大光圈,可以在弱光下进行拍摄而不用担心快门速度不够,同时大光圈带来的浅景深效果,非常适用于人像拍摄。

作为定焦镜头来说,标准镜头可以说是使用频率最高的镜头之一了,而作为尼康入门机型的用户来说,相信在使用套头之余希望配合多一只标准镜头来进行拍摄的用户不在少数。毕竟标准镜头大光圈而达到那种景深的虚化程度,对于拍摄人像来说也是非常适合的,而且标准镜头的光圈之大,也使得用户们在弱光下可以更好地发挥手中的相机,加上并不是很贵的价格,用于弥补套头的不足确实是不二之选。

图为:尼康50mm F1.8D镜头 尼康50mm F1.8D作为尼康50mm F1.4D的廉价版本,是入门影友的最佳选择。光圈比F1.4略微小半档,价格却便宜一半多。定焦镜头本身具有不错的成像质量,而廉价的50mm F1.8D更是如此,如果追求更高的成像,只需缩小2档光圈,拍摄出来的照片肯定会令你满意的。 产品:AF 50mm f/1.8D(标头)尼康镜头 小巧的外观设计 ·小巧的外观设计 下面我们来看看大家最为关注的镜头参数,尼康AF 50mm f/1.8D像其他的尼克尔D型,G型镜头一样,可将物体与相机间的距离数据传送至自动对焦尼康相机机身。并具备3D矩阵测光及 3D多种感应均衡补充闪光的功能。此镜头具有不俗的光学设计性能,经过尼康超级综合涂层处理。尼康 AF 50mm f/1.8D这只镜头在光圈全开的情况下,成像质量可以接受,继续减小光圈会获得更为理想的成像。

关于如何控制光圈大小和快门速度的一些基础知识

关于如何控制光圈大小和快门速度的一些基础知识 我是一个新手,正在入门过程中,对于我来说,如何把握摄影时对于光圈和快门的选择是我目前遇到的最大疑问。而论坛上很少相关的技术帖子,大家更多的是发图交流,这对我们新手来讲是感受,但我很难美图里学到什么,我得先学习一些基础的知识。为此,我今天花了许多时间在网上学习,找到了一些比较好的资料,特地放到我们论坛上来供大家学习,我想这对很多象我一样新来的同志来讲 是有很多帮助的,让我们一起进步吧。 下面是拍摄照片时选择快门速度和光圈最佳组合的准则。

的光圈到小光圈能产生很好的景深。使用这档快门速度,能使来自相机本身的微弱震动减到最小。能抓住一些中等速度的动作,如走动着的人,儿童的或是自由活动着婴孩。对于手持相机并安装上焦距小于105mm的中焦距镜头进行拍摄,该速度具有一定的保险性。这档快门速度被推荐用于某些单镜头反光照相机使用闪光灯拍摄。 1/250秒适合抓住一般速度的运动体,例如以中等速度跑动着的人、游泳运动员、自行车运动员、在一定距离外奔跑着的马、检阅活动、奔跑着的小孩、帆船、棒球运动、以中等速度比赛的足球运动员。当你并不需要大景深,而主要是想抓住动作的时候,可以在户外日光照明情况下用这档快门速度,以使相机的震动程度减至最小。适合于手持相机安装上250mm焦距镜头进行拍摄。 1/500秒适合抓住运动速度较快的动体,例如中等距离外的运动员、奔跑着的马、跳水运动员、快速骑驶着的自行车运动员、行驶着的轿车或跑动中的篮球运动员。这档快门速度能用来抓住除了最快速度外的所有动体。 1/1000秒是抓住快速动体的最佳速度。如赛车、车、飞机、快艇、野外和体育场内的比赛项目、网球运动员、滑雪运动员及高尔夫球运动员。因为使用该快门速度时需用比其它快门速度时更大的光圈,因此它的景深最小。这是手持相机安装上400mm 以内焦距的长焦距镜头进行拍摄时极好的快门速度。

单反光圈的选择与设置

喜欢主体清晰锐利、背景虚化得一片朦胧?那得用大光圈。喜欢城市夜景中灯光的星芒效果?那得用小光圈。光线不好的时候,得用大光圈;拍辽阔的风景,得用小光圈…… 哎,到底用大光圈还是小光圈?听老狼细细道来。当你真正地了解和熟悉了光圈,才会发现每一次设置的变化,都能得到不同的效果,可谓乐趣无穷! 一、光圈并不神秘 1.光圈&孔径 要理解什么是光圈,首先要了解相对孔径。相对孔径就是镜头的光孔直径与镜头焦距之比。假如照相机镜头的最大光孔直径是25mm,而焦距是50mm,那么这个照相机镜头最大相对孔径就是1/2。相对孔径的倒数,便称为镜头的光圈系数(又称F数)。那么,按照这个定义,上面举例中的最大光圈是2.0。因为光圈数是相对孔径的倒数,因此光圈数越小,镜头通过光线的能力越强。对照相机镜头而言,f数是个特别重要的参数,f数越小,意味着最大光圈越大,镜头的适用范围越广。 2.光圈&镜头 人们在选择镜头时,当然要首选通光能力强的产品。由于大光圈镜头的制造工艺要求更高(大光圈时对边缘像场减小畸变的要求更高),在畸变差异不大的前提下,往往最大光圈越大,其价值也就越高。对专业镜头而言,f值从1.8到1.4,往往价格就会有数千元的上升。小光圈则比较容易实现,通过调整镜头中的光圈叶片而缩小相对孔径,便可以减少通光量,因此最小光圈一般都不会多虑。因此,在选择数码相机时,如果多款相机在技术指标上旗鼓相当,可优先选择最大光圈更大些的。 图1

单反相机使用的变焦镜头有的最大光圈是可变的,如镜头上的光圈标明是1:3.5-5.6,意思就是广角端最大光圈是3.5,长焦端最大光圈是5.6,有的变焦镜头最大光圈是恒定的(即在广角端和长焦端最大光圈不变化),恒定大光圈镜头通常都是高级镜头,价格不菲。需要注意的是,消费级数码相机的镜头通常是变焦镜头,而大多数变焦镜头往往为减小体积或为减小像差(各种畸变现象),相对孔径往往不会保持不变,因此在不同焦距上的最大光圈是不同的。 二、光圈与景深相辅相成 1.光圈&景深 照片上最清晰的地方,是摄影时对焦的地方。但是除了那一个对焦点最清楚,在它前后,影像仍然有一段清晰范围,这个清晰的范围称作景深。在这个景深范围内,光线的扩散(模糊)程度是肉眼所不能辨认的,所以人们认为图像仍是清晰的。这段距离的特点是:焦点后面清晰的距离要长于焦点前面清晰的距离——焦点之后的景深大约是焦点前面景深的两倍。 清晰范围前后较短的,我们一般称为景深浅(或景深短);而清晰范围较大的,我们一般称为景深深(或景深长)。 景深与光圈的关系是:光圈越小(即数字越大,例如F20是小光圈),景深越长;光圈越大(即数字越小,例如F2.8是大光圈),景深越短。 景深与摄影距离的关系是:摄影距离越远,景深越大;摄影距离越近,景深越短。 景深与镜头焦距的关系是:焦距越短,景深越大;焦距越长,景深越短。 2.光圈&设置 如何在相机上调整光圈值呢?在各类品牌单反相机的模式转盘上,通常“A”档代表光圈优先模式(佳能用“AV”表示,图2),在“A”档或“M”档(全手动档模式)通过调整快门前端滚轮或相机后背拔盘可调整光圈大小值(图3)。具体调整方式参见各款相机说明书。

佳能实用摄影技巧整理(光圈、白平衡)

佳能实用摄影技巧整理(光圈、白平衡) 全面驾驭光圈 如果你能驾驭光圈,则你就可以完全掌握你的相机。光圈是拍摄出魔法般照片的最关键的因素之一。 什么是光圈? 简单地说——光圈就是“拍摄时镜头打开的大小。” 当你按下相机上的快门时,会有一个孔被打开以使传感器捕捉进入相机的光线(译者注:光圈实际是一直打开的,在按下快门时会收缩至设定值)。你设置的光圈值就影响着这个孔打开的大小。孔开的越大,就会有越多的光线进来,孔开的越小,进入的光线就越少。 光圈是以“f/”标注的。你会经常在摄影教程中看到f/值,比如f/2.8、f/4、f/5.6、f/22等等。改变一次f/值,镜头中开孔的大小会变为当前大小的一倍或一半,进光量也随之增加一倍或减少一半。 摄影初学者经常会把光圈搞混的一个原因是,f/的数字越小,则表示光圈越大(进光量越多),反之f/数字越大,则光圈越小。所以f/2.8光圈比f/22光圈要大。一定不要搞混了。 景深与光圈 改变光圈会对拍摄造成众多影响,其中最值得注意的就是景深问题。 景深(DOF)是指照片中在对焦平面前后画面清晰的部分。大景深意味着照片无论远近静物大部分都是清晰的(比如用f/22光圈拍摄的照片中前后景都非常清晰)。 小(或浅)景深意味着照片中只有一部分画面是清晰的,其他画面都被虚化掉了。 光圈对景深起着重要的作用。大光圈(小f/值)会减少景深,小光圈(大f/值)增加景深。 第一次看到这些可能会使你有些混乱,不过我记住这一点的方法是:小f/值等于小景深,大f/值等于大景深。

此图用f/1.8光圈拍摄的,除了最前面的两朵花外,后面的花朵全部都虚化了,花朵和叶子从背景中脱离了出来(译者注:原图链接失效,这张照片由译者拍摄并作讲解)。 理解光圈最好的办法就是带着你的相机出门做一些练习。出门找一处场景,就有靠近你的物体也有远处的物体,用不同的光圈拍摄一组照片。你很快就会看到光圈的影响和作用。 不同的摄影题材需要不同的景深 例如在大部分风光摄影中,你会看到摄影师多选择小光圈。这样可以保证从前景到远处地平线的所有静物都是清晰的。 另一方面,在人像摄影中,利用光圈可以很容易地使模特清晰而背景被虚化,这样可以突出模特,使其他东西不会分散观众的注意力。此时你要选择大光圈来保证小景深。 微距摄影师倾倾向于使用大光圈,保证拍摄主体可以抓住观众的全部注意力,而把其他内容统统忽略掉。 全方位揭开焦距的奥秘 “焦距”是指镜头的长度吗? 不是的。焦距并不是指镜头的长度是多少,而是指镜头的光学中心到图像传感器的距离。

光圈的作用

光圈的作用: (1)控制进光量的大小(与快门配合) (2)控制景深大小(光圈大,景深小;光圈小,景深大)(3)影响成像质量 (任何一个镜头都只有某一档光圈的成像质量是最好的, “最佳光圈”。最佳光圈位于该镜头最大光圈缩小2-3档处。) 快门的作用: 控制进光时间(与光圈配合使用) 影响影像的清晰度: A、面对相同速度的运动物体,高速=清晰,低速=虚化; B、快门速度过慢,端不稳相机 取景装置 作用 取景构图:用于观察和确定把哪些景物摄入画面 验证聚焦:对聚焦精确与否进行验证 查看多项拍摄信息:在取景框边缘显示光圈值、快门速度、曝光指示、拍摄张数等 (2)类型:根据看的方式,可分为:

平视取景与俯视取景 根据取景的光学主轴与镜头的光学主轴的关系,可分为:同轴取景和旁轴取景两种(区别和联系:书P6-7) 同轴取景 优点:取景器與胶片的景物范围完全一致,不存在视差。 缺点: ?曝光时主反光板被抬起,取景框被反光镜遮挡,此时不能进行观察。 ?反光板抬起时噪音大,容易引起相机振动,对影像清晰度有影响 ?偷拍时容易干扰被摄对象 ?机械及电子性能比较复杂精密,容易损坏 ?价格相对较高 旁轴取景 缺陷:从取景器中观察到的景物范围与胶片实际所记录的景物范围不完全一致,会产生一定的视差。 视差的大小与拍摄距离成反比,即近距离拍摄时,视差更明显。 优势:

?结构简单、价格低廉 ?非常明亮,有助于在弱光场合取景聚焦 ?噪音小,不易干扰被摄对象 ?不容易损坏 超声波式和红外线式(主动式): ?原理:相机主动发射出红外线或超声波,到达景物后反射回相机,由此来计算距离 ?优势:在低反差及弱光情况下也能自动聚焦 ?劣势:当被摄体能吸收红外线或超声波时就难于自动聚焦通过玻璃等障碍物时自动聚焦能力很弱 对亮度很大的远距离物体聚焦能力差 ?数码相机: 镜头-->感光器件(CCD/CMOS)-->A/D(模数转换器) ----> MPU (微处理器) ---->记忆卡 镜头的镀膜 镜头表面往往呈蓝紫色、微红色、暗绿色等 作用 A、提高透光能力 B、提高影像质量 在透镜表面涂上某一色光波长1/4厚度的薄膜,可将该波

光圈的概念

摄影专业术语解析 1. ISO:决定CCD感光速度的术语。 2. 光圈:光圈就是镜头里调节进光孔大小的装置 3. 快门:快门就是相机里控制曝光时间的装置。 4. 曝光:由光圈和快门决定进光总量的术语。 5. 焦距:镜头的焦距就是从镜片(或镜片组)的中心到底片(CCD)的距离(mm) 6. 定焦:焦距固定的镜头即定焦镜头。 7. 变焦:焦距可调的镜头即变焦镜头。 8. 景深:景深就是照片焦点前后延伸出来的“可接受清晰区域” 9. 光圈优先:光圈优先就是手动定义光圈的大小,相机会根据这个光圈值确定 能正确曝光的快门速度(A或AV) 10. 数码变焦:数码变焦只是电子放大,是骗人的。 11. 光学变焦:光学变焦英文名称为Optical Zoom,它依靠镜片的位移来实现 焦距的改变。 ISO与图片质量 ISO是一个曝光率极高的词,我们在超市买饼干的时候就可能会看见包装袋上写:本公司已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这个ISO是国际标准组织的缩写,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rganization。国际标准组织制定饼干管理标准,也制订胶卷的生产标准,所以货架上的胶卷有ISO100,200和400的几种,这就是感光速度不同的胶卷。ISO感光度是CCD(或胶卷)对光线的敏感程度。如果用ISO100的胶卷,相机2秒可以正确曝光的话,同样光线条件下用ISO200的胶卷只需要1秒即可,用ISO400则只要0.5秒。在数码时代,数码相机的主菜单里都有ISO选择,100,200,400或者800,这和胶卷上的一样。看机型不同,低的到ISO50,最高有到25600的,数字越大越敏感(感光度越高)。 午餐和爱情都流行快餐,什么事都要快点搞,按道理我们应该喜欢高感光度。但世界上没有免费午餐,高ISO虽然速度快但图像颗粒粗,经不起精细放大出图。所以风光摄影要用相机的最低感光度才可得到精细的画面。高ISO一般在万不得已的时候才用。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万不得已的时候很多,所以高ISO图片质量是数码相机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在弱光场合比如昏暗的室内,午夜的街头,ISO100时即使光圈开到最大,快门速度也需1/4秒甚至更慢才能正确曝光,这时不用三脚架是无法把相机端稳的,手一晃照片就糊;就算用三脚架,被摄者一转头照片同样会糊。闪光灯可以救急,但闪灯会破坏现场气氛,人会脸色不自然,而且相机内的小闪光灯有效距离不会超过四米,稍远的人物和景物就无法照亮了。更何况有些地方是不准使用闪光灯的,如博物馆剧院。我们没有办法只有提高数码相机感光度到ISO800甚至1600。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