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秋四年级语文上册 小岛失踪之谜课件4 北京版 精品
四年级上语文教案-小岛失踪之谜-北京课改版

三、课堂总结五、再次默读课文,看看哪些自然段写了岛屿失
踪的真正原因。
说说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
引导学生处理第三自然段
1、事情果真是这样的吗?(什么事情?哪
样呢?这句话是接着哪句话来说的?这句话放
在这起什么作用?)
2、澳大利亚的科学家经过多年周密的研究
作出了科学的回答。
这句话与上面的句子有什么
关系?
3、再读这段话,你觉得这段话在文章中起
什么作用?
4、小结:过渡段主要是承上启下,但是引
起下文的作用更大一些,所以应该把第三自然段
与4-7段放在一起,讲的是岛屿失踪之谜。
5、课文的1、2 段讲了什么呢?
6、全文可以分成几部分呢?按两部分读课
文。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呢?
感情朗读。
有语气地读这
段,把星鱼的
能吃读出来。
用自己的话告
诉大家大岛和
小岛是怎样失
踪的。
小组合作讨论
交流。
汇报
学生默读思
考,回答问题。
前面那句话提
出了问题,这
句话作出了回
答。
过渡
学生思考回
答。
按要求读课文
认识了一种新
的句子那就是
设问句,读读。
四年级语文上册 小岛失踪之谜教案 北京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奇怪、兴奋”等词语造句;(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岛失踪的原因。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理解课文内容;(2)学会借助插图,发挥想象,理解故事情节;(3)学会与人交流,分享阅读感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精神;(3)培养学生与人分享、团结合作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奇怪、兴奋”等词语造句;3.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岛失踪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科学知识,如潮汐现象;2. 发挥想象,理解故事情节;3. 培养学生与人交流、分享阅读感悟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2. 生字卡片;3. 插图;4. 学生分组合作所需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小岛的特点;(2)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听说过小岛失踪的故事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神秘的小岛发生了什么。
2. 自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2)学生互相交流,分享阅读感悟。
3.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2)教师讲解生字词,学生跟读;(3)学生用生字词造句。
4. 理解课文内容(1)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表情;(2)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理解故事情节;(3)学生讨论,回答问题,理解小岛失踪的原因。
5. 拓展延伸(1)学生分组合作,发挥想象,设计一个神秘的小岛;(2)各组汇报,大家评点。
6. 总结课堂(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3)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反思2.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理解故事情节,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3. 注重学生与人交流、分享阅读感悟的能力培养;4. 针对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四年级语文上册 小岛失踪之谜教案 北京版

四年级语文上册《小岛失踪之谜》教案北京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故事中的人物关系和事件发展。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心理和情感。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会续写故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学会关爱他人,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责任感。
(3)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积极解决问题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讨论,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和人物关系。
2. 教学难点:(1)理解故事中的环境描写对情节发展的作用。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心理和情感。
(3)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积极解决问题的精神。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4. 课堂活动用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
(2)激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纠正发音错误。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交流生字词的学习心得。
(2)教师通过卡片或黑板,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4. 理解课文:(1)学生讲述故事大意,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故事情节。
(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和人物关系。
5. 分析人物心理:(1)学生举例说明故事中人物的细节描写。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心理和情感。
6.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强调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和运用。
五、作业布置: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四年级语文上册 小岛失踪之谜教案 北京版

1. 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突然”、“究竟”造句;(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变化。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情感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家园的情感;(2)教育学生关爱他人,学会与人为善。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突然”、“究竟”造句;3.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变化。
三、教学难点:1.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情感的方法;2. 理解课文中所揭示的小岛失踪之谜。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2. 生字卡片;3.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1. 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听说过神秘的小岛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小岛的课文——《小岛失踪之谜》。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讲述了什么事件?(2)学生分享学习成果,教师总结。
3. 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小岛为什么会失踪?(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想象自己是小岛上的居民,体会他们的喜悦、担忧、感激等情感;(2)学生分享情感体验,教师点评。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关爱大自然、珍惜家园的重要性。
6. 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2)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一个关于小岛失踪之谜的故事。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思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得当。
针对反思结果,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七、评价建议:1. 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关注其情感表达的准确性;2. 学生学习生字的情况,关注其对字词的理解和运用;3. 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关注其在讨论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4. 学生情感体验的深度,关注其对课文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四年级语文上册 小岛失踪之谜课件2 北京版

•外星人论 —引起读者兴趣
• 设问事实果真是这样的吗?—引起读者疑问和思考
•星鱼论
—引人入胜 令人信服
结构严谨 安排巧妙
• 科学小品文
• 一般短小精悍、通俗易懂、语言丰富 多彩,形式生动活泼。
• 集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 为一体,使读者在文学欣赏中获得科 学知识,很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编后语
② 根据自己预习时理解过的逻辑结构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讲课在多数情况下是根据教材本身的知识结构展开的,若把自己预习时所理解过的知识 逻辑结构与老师的讲解过程进行比较,便可以抓住老师的思路。
③ 根据老师的提示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在教学中经常有一些提示用语,如“请注意”、“我再重复一遍”、“这个问题的关键是····”等等,这些 用语往往体现了老师的思路。来自:学习方法网
老师上课都有一定的思路,抓住老师的思路就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在上一小节中已经提及听课中要跟随老师的思路,这里再进一步论述听课时如何 抓住老师的思路。
① 根据课堂提问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在讲课过程中往往会提出一些问题,有的要求回答,有的则是自问自答。一般来说,老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 题都是学习中的关键,若能抓住老师提出的问题深入思考,就可以抓住老师的思路。
⑥ 利用笔记抓住老师的思路。记笔记不仅有利于理解和记忆,而且有利于抓住老师的思路。
2019/8/27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14
课件
15
“事情果真是这样的吗?澳大利亚 的科学家经过多年周密的研究作出 了科学的回答。”
“事情不是这样的。澳大利亚的科学
家经过多年周密的研究作出了科学的 回答。”
设问引起读者的疑问和思考
• “为为什什么么外外星星人人要要盗盗走走小小岛岛呢呢??舒舒 尔尔茨茨认认为为,,外外星星人人要要研研究究地地球球,,他他 们 整们肯个肯定岛定会屿会收,收集不集我仅我们能们的够的土 得土样 到样。 土。而 样盗 ,走 而 且还能得到更多的研究对象,比如 成千种小动物和微生物等。”
四年级语文上册 小岛失踪之谜课件3 北京版

综( ) 踪( ) 经( ) 径( )
形近字组词: 迷( ) 据( ) 谜( ) 剧( ) 湖( ) 漂( ) 瑚( ) 飘( )
第四页,共18页。
提示(tíshì) 舒尔茨 噬食 罪魁祸首 攫取 澳大利亚 腕足 棘皮
径礁漂摄
piǎo漂洗(piāo xǐ) 漂白 漂 piào漂亮
第十页,共18页。
特点 (tèdiǎ
生活在南太平洋中的巨大的星鱼n),直径超 过(chāoguò)1米,样子就像一只大圆盘。 它们的身体四周长有16条攫取食物用的腕足, 每条腕足上都布满了毒刺。
读了这段话你知道(zhī dào)了什么?
第十一页,共18页。
这种星鱼以珊瑚(shānhú)和珊瑚(shānhú)礁
大岛?
第十三页,共18页。
有一些大的珊瑚岛则因为 根部(ɡ而ēn成b为ù)被咬断
无根(wú ɡēn)之岛,在强大的海流飘冲离击下, 了原
来的位置。
人们(rén men)误以为 “消失”
第十四页,共18页。
岛屿(dǎoyǔ)“消失” 由谁造成? 星鱼是造成岛屿失踪(shī zōng)的 罪魁祸首。
piāo漂荡
第五页,共18页。
南太平洋
南太平洋——太平洋是世界上最大、最深、岛 屿(dǎoyǔ)最多的洋,位于亚洲、大洋洲、南极 洲和南北美洲之间,面积约占全球海洋面积的一 半。南太平洋即太平洋南部地区。
第六页,共18页。
珊瑚(shānhú)
珊瑚--珊瑚虫(一种腔肠动物,身体圆筒形,有许 多触手,多群居,结成树枝状,生活在热带深海 (shēn hǎi)中)钙质骨骼的聚集体。形状多样,鲜艳 美观,可以供人观赏,也可以制作为装饰品或工艺品。
四年级语文上册 小岛失踪之谜教案 北京版

小岛失踪之谜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11个生字(含1个多音字“漂”)及新词。
2.按要求积累词语,有选择的写一写。
3.初步了解课文大概内容教学重点:读课文,了解内容,把文章分成两部分。
知道星鱼是造成南太平洋上有些小岛神秘失踪的罪魁祸首,感受大千世界的奇妙,受到科普教育。
教学难点:生字,积累词语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地球上最大的海洋是谁吗?提到海洋,你们会想到什么呢?二、新授:1.自由读课文,划出不懂的字和词2.利用工具书自学解答不懂的字和词3.教师指导重点字的读和写4.默读课文三、思考:课文给我们揭示了一个什么自然现象。
划出课文中描写星鱼的句子,在想一想自己有什么感受。
四、作业:生字,生词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再读课文的基础上,初步了解设问及其作用。
2.读课文,了解内容,把课文分为两部分。
知道星鱼是造成南太平洋上有些小岛神秘失踪的罪魁祸首,感受大千世界的奇妙,受到科普教育。
教学重点:读课文,了解内容,把课文分为两部分。
知道星鱼是造成南太平洋上有些小岛神秘失踪的罪魁祸首,感受大千世界的奇妙,受到科普教育。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设问及其作用。
教学过程:一、默读课文,小组讨论,谈谈小岛失踪的真正原因。
读读有关的句子,再说说自己的感受。
二、重点体会第五自然段和第六自然段。
三、引导学生在默读课文,当学生对第三自然段提出疑问时,抓住时机,引导学生学习设问。
“事情果真是这样的吗?澳大利亚的科学家经过多年周密研究作出了科学的回答。
”先让学生了解前一句是提出问题,后一句自己作出解答,这就是设问。
让学生自己举出几个例子,加深理解设问。
引导学生将课文分段,分别说说段意。
四年级语文上册 神奇的鸟岛课件4 北京版

群鸟在鱼鸥的带领下发 起冲锋,围住了两只黑鹰。 时而上,时而下,时而疏, 时而密,叫着,啄着,两只 黑鹰被啄得遍体鳞伤(biàn tǐ lín shāng),向远方逃 去。
返
第三十一页,共32页。
作业: 1、仿照课文第二段的写法写一段话。 如:公路(gōnglù)上的车真多!
驾驶(jiàshǐ) 鸟巢 觅食 踱步 融 洽 掠取 孵化 幼雏 忽地 俯冲 回击 迈步 碧波万顷 遍体鳞伤 东张西望 铜墙铁壁 眼花缭乱 色彩夺目 锦绣画卷 小巧玲珑 斑头雁 环嘴鹜 凤头潜鸭 黑颈鹤
第五页,共32页。
岛幅卷鸭 副
幼哨盘伤
幻
捎、稍、梢
第六页,共32页。
岛(海岛(hǎidǎo))(岛屿) (小岛) 幅(篇幅)(条幅)(横幅) 卷(试卷)(卷子)(答卷) 鸭(鸭子)(鸭蛋)(鸭梨) 幼(幼小)(幼儿)(年幼) 哨(口哨)(放哨)(哨兵) 盘(盘子)(光盘)(硬盘) 伤(伤害)(受伤)(伤员)
第二十页,共32页。
斑头雁
第二十一页,共32页。
小巧玲珑(xiǎoq燕iǎo鸥línglóng)的是
第二十二页,共32页。
第二十三页,共32页。
环嘴鹜
洁白 天鹅(tiān é) (jiébái)
第二十四页,共32页。
凤头(fènɡ tóu)潜鸭
第二十五页,共32页。
第二十六页,共32页。
早市真热闹! ……
2、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第三十二页,共32页。
神奇(shé nqí)的
第一页,共32页。
bì jià juàn cháo bān
碧驾 卷 巢 斑
mài jǐng hè yīng yòu
迈颈 鹤鹰 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