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小学数学教育比较
中外教学案例分析(2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
中美两国在基础教育阶段,尤其是小学数学教学方面,存在诸多差异。
本文将通过分析中美两国小学数学教学的案例,探讨其差异及其背后的原因。
二、案例一:中美小学数学课堂氛围比较案例一:美国小学数学课堂在美国某小学,数学课堂上,老师正在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
学生们围坐在一起,讨论如何解决一个数学问题。
老师走动在学生之间,耐心地倾听他们的讨论,并在必要时给予指导。
课堂氛围轻松、活跃,学生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案例二:中国小学数学课堂在中国某小学,数学课堂上,老师正在讲解一个数学概念。
学生们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
老师讲解完毕后,会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
课堂氛围较为严肃,学生们在完成练习题的过程中,主要依赖老师的讲解和指导。
三、案例分析1. 课堂氛围差异美国小学数学课堂氛围轻松、活跃,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造力。
而中国小学数学课堂氛围较为严肃,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
2. 教学方法差异美国小学数学课堂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等方法,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中国小学数学课堂则主要采用讲授法、练习法等,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3. 教学评价差异美国小学数学课堂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
中国小学数学课堂则侧重于结果性评价,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主要评价标准。
四、原因分析1. 文化差异美国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而中国教育则更注重知识的传承和技能的培养。
这种文化差异导致了两国在数学教学方面的差异。
2. 教育体制差异美国实行的是分权制教育体制,各州和学校有较大的自主权。
这使得美国小学数学教学能够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调整。
而中国实行的是中央集权制教育体制,教育政策、课程设置等由国家统一规定,导致各地小学数学教学存在较大的一致性。
3. 教师素质差异美国教师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中美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比较美国纽约州中小学考察录

中美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比较美国纽约州中小学考察录近年来,中美教育交流与合作不断加深,特别是在数学教育领域,中美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也有很多共同点和差异之处。
为了更好地了解中美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比较情况,我特地进行了一次对美国纽约州中小学的考察。
我首先考察了纽约州一所小学的数学课堂。
在这所小学的课堂中,学生们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学习数学计算。
教师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们一起讨论和解决数学问题。
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同时,教师还使用了一些互动教具和游戏,例如数字卡片、计算器和数学棋盘等,让学生们在玩中学、学中玩。
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学习中更积极主动。
与此不同的是,在中国的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通常采用直接教学的方式来进行数学计算的教学。
教师会给学生们讲解相关的概念和解题方法,并进行示范和训练。
学生们半个礼拜左右地跟着教师做题,然后每周还有一次测试。
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们的数学计算能力得到了较好的提高,但是他们对数学的理解可能并不深入。
而且这种教学方式可能会压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
此外,在美国纽约州的小学教育中,数学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
教师在课堂上强调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数学知识和技巧,帮助学生们理解数学的应用场景和意义。
同时,教师还鼓励学生们通过参观数学实验室和进行实践活动来培养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这种教学方式使得学生们对数学的理解更加深入,能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总的来说,中美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在一些方面有相似之处,也有一些差异之处。
美国纽约州的中小学数学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和互动教具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而中国的小学数学教学则更加注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教师通过直接教学和训练来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在今后的教育中,中美可以借鉴对方的有益经验,在数学教育中寻求更加全面和优秀的教学方式。
中美小学数学教育比较

中美小学数学教育比较
中美小学数学教育存在一些差异。
例如:
1.教学方法:在中国,数学课经常采用讲解、演算和练习
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而在美国,数学课更注重培养学生
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数学知识的学习顺序:在中国,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开始
学习一些相对较难的数学知识,如分式、平方根等,而在美
国,学生在小学阶段通常先学习较基础的数学知识,如基本
的加减法、乘法和除法。
3.对学生的要求:在中国,小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的要求
比较高,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计算能力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
力,而在美国,小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的要求相对较低,学
生更多的是通过实际操作来学习数学知识。
此外,中美两国在小学数学教育中使用的教材也存在差异。
例如,在中国,小学数学教材通常较为繁琐,注重掌握知识点,而在美国,小学数学教材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中美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对比

中美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对比数学教育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精神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美两国在小学数学教学方面存在很多差异。
本文将比较中美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分析其差异和特点。
一、课程目标和内容1. 中美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中美两国的数学教学目标有所不同。
在中国,小学数学教育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算数思维,强调基本概念和计算技能的掌握。
而在美国,小学数学教育侧重于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和数学思考能力,注重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2. 中美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美两国的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也存在差异。
中国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相对繁重,注重计算和应用题的练习,重视基本运算和算术题型的训练。
美国小学数学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内容更加宽泛,包括几何图形、数据分析、概率等多个领域。
二、教学方法和策略1. 中美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中美两国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也有很大不同。
在中国,数学教材以讲授和训练为主,教师在课堂上更注重知识点的传授和练习题的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而在美国,数学教学强调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探究,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2. 中美小学数学教学策略中美小学数学教学策略也存在差异。
在中国,教师通常注重考试成绩,注重学生的基本知识掌握和应试能力。
而在美国,教师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和团队合作,重视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资源和技术运用1. 中美小学数学教学资源中美两国的小学数学教学资源也有所不同。
在中国,教学资源主要依赖于纸质教材、讲义和练习册,教学设备相对简单。
而在美国,小学数学教学资源更丰富,学生可以通过电子教材、互动白板等多种媒体获得数学相关知识,教学设备更加先进。
2. 中美小学数学教学技术运用在教学技术运用上,美国小学数学教学注重通过计算机、互联网等现代技术手段提供教学辅助工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互动性。
中美小学阶段数学课程标准比较研究

两国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共同点:都强调 数学思维的培养和应用,都注重培养学生 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了解中美小学阶 段数学课程标准 的差异
探讨不同课程标 准对学生数学能 力的影响
为我国小学数学 课程改革提供参 考和借鉴
促进中美两国在 数学教育领域的 交流与合作
中国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强调数学思维的培养和应用能 力的提高。
中国:注重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 美国: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中国:注重课堂教学和作业练习,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美国:注重项目学习和实践活动,强调知识的应用性和创新性
中国: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强调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注重培养学生 的数学思维
重视数学实践 和探究
强调数学与生 活的联系
关注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个 性化发展
数据来源:可能存在样本偏差,无法全面反映实际情况
研究方法:可能存在主观性,无法完全客观地比较中美小学阶段数学课程标准
研究范围:可能局限于特定地区或学校,无法全面反映中美小学阶段数学课程标准的整 体情况
研究深度:可能局限于表面现象,无法深入探讨中美小学阶段数学课程标准的本质和规律
研究方法:需要更全面、深入地比较中美小学阶段数学课程标准
研究内容:需要关注课程标准背后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的差异
研究目标:为改进我国小学阶段数学课程标准提供参考和借鉴
研究展望:未来可以开展更多关于中美小学阶段数学课程标准的比较研究,以促进我国小学数 学教育的发展。
汇报人:
,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ES
单元整体视域下中美小学数学教材比较研究

单元整体视域下中美小学数学教材比较研究作者:吴海青向红来源:《小学教学参考(数学)》2024年第08期[摘要]文章针对北师大版教材与美国“Go Math”教材中的表内乘法内容,从内容编排、呈现方式两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旨在为教师提供更深入的教学视角,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不同教材的特点,促进数学教育的国际化和多元化发展。
[关键词]中美数学教材;表内乘法;比较[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4)23-0015-04表内乘法是学生在初步理解乘法意义并具备丰富数数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重要内容。
它是乘法计算的起点,也是学生后续学习多位数乘法运算的基础。
许多学生在学习表内乘法之前就已经能够背诵乘法口诀并进行简单的乘法计算,因此在课堂上往往急于展示自己的能力,对于规律的探究和口诀的编制缺乏耐心,导致虽然能够背诵口诀和做题,但不理解口诀的含义或不清楚口诀之间的规律及原理。
为了进行比较研究,笔者以北师大版教材二年级上册(以下简称“北师大版教材”)和美国“Go Math”教材三年级(以下简称“美国‘Go Math’教材”)中表内乘法相关内容作为研究对象。
由于美国等西方国家没有乘法口诀表,笔者以北师大版教材为基准,将2~9的乘法口诀称为表内乘法,并选取美国“Go Math”教材中相应的内容进行比较。
一、两版教材表内乘法内容的比较分析(一)内容编排情况比较美国“Go Math”教材把表内乘法相关内容编排在三年级第四单元第131页至178页。
北师大版教材把表内乘法编排在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30页至43页及第八单元第78页至第85页。
具体编排情况见表1。
1.教材内容编排上的相同点(1)按“情境+问题”的基本叙述方式编排。
北师大版教材以“情境+问题串”的形式编排,如“需要几个轮子(3的乘法口诀)”通过淘气组装三轮车的情境,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操作、填表、编制口诀并发现口诀间的联系:第一个问题“用圆片摆一摆、填一填。
数学教育的国际比较

数学教育的国际比较数学教育在不同国家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体现在教学方法、课程设计和学生表现等方面。
本文将通过对数学教育在中国和美国两个国家的比较,探讨不同教育体系下的数学教育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对学生学习数学的影响。
一、教学方法的比较中国和美国在数学教学方法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中国的数学教学注重基础知识的灌输和技能的训练。
教师通常采用直接教学法,以讲授为主,强调学生对概念和公式的熟练掌握。
同时,中国的数学教育也注重解题方法的讲解和示范,鼓励学生进行大量的习题训练。
相比之下,美国的数学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师倡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来构建知识结构,注重启发式教学和讨论。
美国的数学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探索多种解题方法,并注重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课程设计的比较中国和美国的数学课程设计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中国的数学课程围绕国家课程标准展开,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层次性。
中国的数学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数学概念、基本运算、代数方程、几何等方面,重视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力培养。
而美国的数学课程则强调数学思想和数学问题解决的能力培养。
美国的数学课程内容更加丰富多样,包括数学概念、模式推理和问题解决等方面。
此外,美国的数学课程还注重数学与科学、技术以及社会问题的联系,强调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三、学生表现的比较由于数学教育方法和课程设计的差异,中国和美国的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中国学生在数学知识掌握和计算能力上相对较强,他们在算术和代数方面的学习成绩通常较好。
然而,相对较强的计算能力也使得部分中国学生在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上相对较弱。
与此相反,美国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注重学习方法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
他们更加注重数学的实际运用和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然而,由于教育体系的开放性和多样性,美国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相对较为分散。
结论综上所述,中国和美国的数学教育在教学方法、课程设计和学生表现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中美小学数学教育差异何在?

马立平:中美小学数学教育差异何在?Liping Ma, a former teacher and principal in China, has written extensively abou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how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teach math to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After earning a doctorate in curriculum and teacher education from Stanford University, she worked as a senior scholar at the Carnegie Found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Teaching. In 1999, she published ―Knowing and Teaching Elementary Mathematics,‖ an influential book that argues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need a better grounding in arithmetic and math in order to teach them effectively to their students. She currently works as an independent researcher. Dr. Ma spoke recently with Vikas Bajaj of The New York Times editorial board about her research and why Chinese and other Asian students score well above their American counterparts on international math tests.曾在中国任教师和校长的马立平就中美小学数学教育的差异撰写过大量文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美小学数学教育比较
我们经常从教学实录或者影视中看到:美国小学生计算简单的数学问题时竟然要借助计算机;同样,在美国人的生活中,就算是日常的找零钱也不会通过巧妙的办法来解决。
那么,美国的小学数学教育与中国的有哪些差异呢?
教师教学理念比较
在教师的教学理念方面,美国教师认为教学是为教育服务的,“人的教育首先是公民教育”。
他们认为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懂得感谢,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愿望,让学生学会问为什么,让学生懂数学。
而教育的三大目标是坚持学术追求、维护社会公正、尊重多元文化。
什么是他们所说的多元文化呢?他们举了例子:对同一个问题,老人和孩子、黑人和白人、正常人和残疾人的理解可能是完全不同的,任何人都不能以自己的思想为标准去评价别人。
而当我国的小学数学教师面临“教什么最重要”这个问题时,多数人的回答是教数学知识最重要,教数学思想方法最重要。
从这点上看,我国的学校教育被迫让位于为着分数的纯学科教学,这是目前教育改革中的最大阻力。
尽管国家一直坚持强调德、智、体全面发展,但在考试分数决定一个人的命运与前途时,德与体便退居其次了,很多教师便将自己的学科教学与学生的道德教育割裂开来,将学生的道德教育完全推给“品德”课程。
道德是无法脱离行为而独立存在的,更不可能单独.存在于某门课程当中。
对照美国的一些值得借鉴的做法,我国小学数学教师目前最缺乏的是教育意识,是教学为教育服务的意识。
我们要思考:学校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小学数学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是培养缺乏社会责任感的高分学生吗?存在脱离社会活动的素质教育吗?
小学数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21世纪,随着世界各国的发展,各个国家的教育也在不断革新。
我国在新课改中制定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力图改变以往单一枯燥的计算模式的教育,而是从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出发进行改革。
然而,由于中考和高考的存在,教学还是以分数为最终目的,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都以分数的形式进行评定,甚至有这样一种说法“以分数作为评定一个学生发展、一位教师发展的唯一指标”。
这种现实导致小学数学教育在实践中更加重视做题技巧和计算能力,而不是学生的创新、实践等能力。
而美国20世纪80年代出台的一系列关于数学教育的指导性文件,却始终无法改变小学数学教育较为落后的局面,就如文章开头所描述的场景一样“美国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做加法还要用画道道的方法”。
从中可以看出,中美两国小学数学教育所存在的问题正好对立,美国的小学数学重视学生探究式学习,却忽视了最基础的计算等数学能力;我国小学数学将数学能力提高到一个高度,却不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
因此,两国小学数学教育也面临着共同的挑战。
教学原则比较
“新课改”以来,我国的小学教育改变了以往教师“一言堂”的现象,提出“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同样提倡“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求教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提供给学生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美国的教学原则相较成熟,在《原则和标准》中指出,教师应理解哪些内容是学生知道的和需要学习的,要求为学生提供实验,创造智力环境,以供学生学习数学,体现出一种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自主探索,独立研究,培养自学能力的理念。
而与我国数学教学不同的是,美国数学教学强调没有所谓的“正确的”教学方法,能够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
这样的教学原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能够促进教师教学的多样性和灵活性,而不会束缚教师的手
脚。
在教学原则上另外一点不同的是,美国《原则和标准》还专门强调教师继续不断的自我完善,不断丰富相关专业知识,以有利于教学的更好开展。
而我国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没有对教师的学习提出要求,不利于教师的自我完善,无法推动数学教育发展的趋势,最终不利于整个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比较
中美两国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面也存在着差异和各自的弱点。
美国教师重视让学生探究,但存在教师引导不到位、用时过长、效率不高等现象。
而我国教师追求课堂教学的效率,课堂上各个环节的安排都必定是有教学意义的,所有的教学手段都围绕教学目标而采用的,并且灵活选择有意义的接受式学习或探究式学习方式,但只在某些环节让学生探究。
我国教师在这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探究活动形式化。
目前我国小学课程中有专门设置一门叫探究课的课程,普遍为一个星期一节课时。
但是,教师们是否真的能够利用这仅有的一节课来让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呢?答案是否定的。
大部分教师都缺乏探究性教学意识,过多的专注于训练做题,因此真实的情况是:探究课成了做题课或者复习课,学生没有机会能够进行探究学习。
然而,也有部分教师利用这门课程来让学生进行探究,但是其中的问题也是层出不穷。
比如让学生探究一些无须探究的内容,或者是对结果的关注远远超过了对过程的关注;还有一些教师急于提炼出“好的方案”,对探究过程中多样化方法的价值缺乏应有的重视;探究过程中教师暗示过多,等等。
因此,教师应该了解到,不是所有的数学内容都适合学生探究,教师在课堂上应该起主导作用,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引导下指导学生进行有意义的探究,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评价原则比较
我国教育的评价体系一直以最终考核的分数为标准,用试卷的成绩来反映学生整个学期的学习成果,由于这种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过于强调结果而忽视了过程,因此在《数学课程标准》中开始强调一种目标多元、评价方式多样的评价体系。
其中强调要关注“学习的过程”,这也是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关注点。
但是这种评价原则的改变是否能够使教学方式和教学关注点真正产生改变,教师们能否切实做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不是最终学习结果,这需要通过长时间的努力来改变以往的状况,毕竟只要中考和高考存在,或者说它们的考试形式不改革,那么“唯分数”的现象是很难真正改变的。
在美国《原则与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该通过提问、对话。
书面作业以及其他方式不断地收集关于其学生的信息”,“评价应该既着重于过程技能,更着重于理解”。
由此看来,美国小学数学教育的评价原则关注的是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如果学生的数学成绩不好,那么问题是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数学,而不在于学习数学的过程。
我国一直在力图改变应试教育的现状,新课程改革就是一个很好的举措,我国的数学课程改革理念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美国《原则和标准》中的某些思想,并且提出了自己的教学理念。
虽然在实行过程中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但是再改革的道路上需要我们长时间的不懈努力,需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认真分析,适当取舍,才能推进我国中国小学数学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