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 黄河的水文 水系特征
《黄河长江水系图》课件

由于历史上的过度开发和人为破坏,黄河的生态环境面临诸 多问题,如水土流失、水资源短缺、水污染等。近年来,政 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护和恢复黄河的生态环境。
03
CATALOGUE
长江水系详解
长江的干流与支流
干流
长江干流全长6300余公里,自西而东流 经1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最后注入 东海。
黄河长江的流域范围
黄河
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5.2 万平方公里。
长江
全长约6300公里,流域面积约180万 平方公里。
黄河长江的水文特征
黄河
流量较小,季节变化大,含沙量高。
长江
流量大,季节变化相对较小,含沙量较低。
02
CATALOGUE
黄河水系详解
黄河的干流与支流
干流
黄河干流全长约5464公里,呈“几”字形,自西向东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 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自治区)。
05
CATALOGUE
黄河长江水系图展示
水系图的制作与展示方式
制作技术
使用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结合卫星 遥感数据,进行水系图的制作。
展示方式
采用交互式地图的方式,用户可以放大、缩 小、移动地图,查看不同区域的水系情况。
水系图的主要内容与特点
主要内容
• 详细性
包括黄河、长江两大水系的源头、干流、 支流、湖泊、水库等水体,以及与水系相 关的地理信息,如地形、城市等。
黄河
近年来,黄河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主要表现在水土流失、水质污染等方面。为了保护 黄河的生态环境,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水土保持、水质监测与治理等。
长江
长江的生态环境相对较好,但仍面临一些问题,如水生生物栖息地破坏、水质污染等。为了保护长江 的生态环境,政府采取了相应的保护措施,如建立自然保护区、实施水生生物资源保护计划等。
高中地理知识点:河流的水系和水文特征分析

高中地理:河流的水系和水文特征分析
一、河流的水系特征
水系特征是指河流的干、支流组成的形状特征,主要有扇形水系、树枝状水系、向心状水系、梳状水系和羽状水系。
海河五条支流在天津汇合,独流入海,状如芭蕉扇的茎与柄组成的形状,故称其为扇形水系;长江支流众多,无规律地从两岸注入,与干流之间组成的形状似树木的主干与枝桠的形状,称为树枝状水系;四川盆地四周地势高,支流从四周向中心汇聚,形成的是向心状水系;淮河主要支流平行分布在淮河北岸,且几乎与干流垂直,状如木梳,称其为梳状水系;若平行分布的支流在干流两侧对称分布,状如羽毛,则为羽状水系。
扇形水系、向心状水系、梳状水系和羽状水系的河流,若雨季来临,支流同时涨水,干流短期内不能有效泄洪,则容易产生洪涝灾害。
二、河流的水文特征
水文特征所指的是与河水相关的性质特点,主要表现在水量的多。
长江的源流概况及水文特征

长江支流众多,构成纵横广阔的水运网。干支流通航 里程近8万多千米,占全国内河通航里程的2/3。在航 运方面的运量可以相当于14条京广铁路的运量,在世 界上也是极为罕见的,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东西航运的 大动脉,被誉为“黄金水道”。
长江航运的尴尬 长江航运在激烈的交通运输竞争中受到强烈的冲击 ,营运状况渐呈萎缩之势,令人叹惋。长航武汉客运公 司于2001年全面退出市场。
上游:营造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持林; 修建水库
中游:退耕还湖; 兴建水库及分洪蓄洪工程
下游:加固江防大堤;疏浚河道
源头
认特征
开发与利用 治理与保护
学习完长江,你能用学 习长江的方法学习黄河吗?
3找出长江上中下游的分界点找出长江上中下游的分界点4沿干流从上游到下游依次找出河流流经的省级行政沿干流从上游到下游依次找出河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单位单位55沿干流从上游到下游依次找出河流流经的地形区沿干流从上游到下游依次找出河流流经的地形区青青海海西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重庆重庆西西安安上海上海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长江主要支流示意图长江主要支流示意图岷江嘉陵江汉江湘江赣江乌江根据照片和地形图信息总结各河段的特征
中国各水系水能资源比重
那么我们是否应该在干流上多修建几座像 三峡大坝那样的水电站呢?
中游:湖北宜昌——江西湖口
宜昌
湖口
中游 多曲流,水流平缓,多湖泊
下游 江阔水深,水深流缓,流量巨大
长江中下游河段是否有结冰期?
做一做
做一做
51.7%
41.6%
思考 你认为长江的航运能力如何?
黄金水道——航运
长江江豚
分布在长江中下 游一带,以洞庭 湖、鄱阳湖以及 长江干流为主。
【高考地理】河流专题:河流的水系和水文特征

【高考地理】河流专题:河流的水系和水文特征一、河流的水系特征水系特征是指河流的干、支流组成的形状特征,主要有扇形水系、树枝状水系、向心状水系、梳状水系和羽状水系。
海河五条支流在天津汇合,独流入海,状如芭蕉扇的茎与柄组成的形状,故称其为扇形水系;长江支流众多,无规律地从两岸注入,与干流之间组成的形状似树木的主干与枝桠的形状,称为树枝状水系;四川盆地四周地势高,支流从四周向中心汇聚,形成的是向心状水系;淮河主要支流平行分布在淮河北岸,且几乎与干流垂直,状如木梳,称其为梳状水系;若平行分布的支流在干流两侧对称分布,状如羽毛,则为羽状水系。
扇形水系、向心状水系、梳状水系和羽状水系的河流,若雨季来临,支流同时涨水,干流短期内不能有效泄洪,则容易产生洪涝灾害。
河流水系特征是指集水河道的结构,主要包括河流流向、河流流程、水系形态、流域面积、河道状况、河网密度等。
影响河流水系特征的因素主要是地形因素,河流的水系特征及成因分析如下:1.河流流向河流流向看流域地势状况。
河流总是从高处流向低处,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中,要通过图例反映的地势状况来确定流向。
在等高线地形图中,观察山谷沿线等值线数值大小可判断河流流向。
河流发育在山谷之中,河流沿线,等高线图凸向河流上游。
河流流程。
河流流程的长短主要取决于与陆地面积的大小、地形及河流的位置,一般陆地面积较小,(如岛屿)和陆地比较破碎(欧洲西部)则河流较短。
山脉距海岸较近(如美洲西岸)则西岸河流较短,如台湾西岸河流较东岸河流长一些;内流河受水源限制有些较短。
水系形态水系形态看干、支流的组合形状特征。
常见有扇状水系、树枝状水系、向心状水系、平行状水系等。
如海河五条支流在天津汇合,独流入海,状如芭蕉扇的茎与柄,故为扇状水系。
支流较多,主、支流以及支流与支流间呈锐角相交,呈树枝状排列的为树枝状水系,如中国的长江、北美的密西西比河、南美的亚马孙河等。
四川盆地地势四周高,支流从四周向中心汇集,形成向心状水系。
河流及主要河流的水文特征

河流及主要河流的水文特征河流是地球上主要的水域之一,它们在全球各地形成了广阔的水系网络。
每条河流都有其独特的水文特征,包括河流的长度、流量、水质、水能、流域面积和排水系等等。
下面将讨论一些主要河流的典型水文特征。
1.尼罗河:尼罗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河流全长约6,650公里。
尼罗河水文特征主要受到季风影响,河流流量在尼罗河流域境内出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雨季期间,河水暴涨,河流的流量显著增加;旱季期间,河水流量减少,甚至在一些地区完全干涸。
尼罗河是埃及的生命线,它为埃及提供了大量的水资源和养分,支持着埃及的农业和生活。
2.亚马逊河:亚马逊河是世界上水流量最大的河流,流域面积达到7,062,000平方公里。
亚马逊河的水量庞大,平均年径流量为5,500立方公里/秒。
这条河流从安第斯山脉的积雪和冰川融水中获得了丰沛的水源。
亚马逊河流域的雨林是世界上最大的雨林,河水的养分含量非常高,支持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3.小奥斯塔河:小奥斯塔河是美国佛罗里达州的一条河流,也是美国最短的大河。
尽管它的长度不到5.6公里,但它是佛罗里达州最长的河流。
小奥斯塔河是一个受人类干预和环境压力影响较大的水域。
河流的水质在过去几十年中受到了污染的威胁,特别是来自农业和城市污水的污染。
保护和恢复小奥斯塔河生态系统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环境挑战。
4.尤卡坦半岛地下河流:5.黄河:黄河是世界上第二长的河流,也是亚洲最长的河流,全长约5,464公里。
黄河在中国东北高原上发源,流经中国中部地区,最终注入渤海。
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它为中国北方提供了宝贵的水资源和养分。
然而,黄河也是一个易发洪灾的河流,其洪水和泥沙含量都很高。
应对黄河洪灾成为中国历史上的重要问题之一这些是全球一些重要河流的水文特征。
每条河流都有其独特的水文特点,这些特点与周围环境、气候和地形等因素密切相关。
对河流水文特征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和管理河流系统,保护河流生态环境。
黄河长江水系图

黄河干流
黄河干流长度
黄河干流全长约为5464公里,是中国第二长河。
黄河干流特点
黄河干流水量较大,水流湍急,河道曲折,沿途形成了许多著名的 峡谷和险滩,如壶口瀑布、龙门峡等。
黄河干流开发
为了充分利用黄河的水资源,沿岸地区建设了众多水电站和灌溉工 程,同时也加强了黄河干流的治理和保护工作。
黄河支流
1 2
主要支流
黄河的主要支流有汾河、渭河、洮河、湟水等。
支流水量
这些支流水量较大,对黄河的水量有一定的影响。
3
支流水域保护
为了保护支流水域的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各地政 府也采取了相应的保护措施,如限制开发、加强 水质监测等。
黄河水利工程
水利工程
黄河上建设了众多水利工程,如三门峡水利枢纽、小浪底水利枢纽 等。
目的和意义
黄河长江水系图对于研究我国的水文地理、环境变化、经 济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水系图的绘制和分析,可以深入了解两大水系的流域 特征、水资源分布、环境变化趋势等问题,为我国的水资 源管理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黄河长江水系图也是地理教育和科普的重要素材, 有助于提高公众对地理和环境问题的认识和关注。
黄河长江水系图
• 引言 • 黄河水系 • 长江水系 • 两河水系比较 • 总结与展望
目录
01
引言
主题简介
01
黄河长江水系图是地理学中重要 的专题地图,主要展示黄河和长 江两大水系的流域范围、支流分 布、湖泊位置等水文地理信息。
02
通过地图可以直观地了解两大水 系的流域特征、地理关系以及环 境变化等。
米之乡,沿岸风景秀丽,景点众多。
长江干流开发利用
03
长江干流是重要的水能资源和水运通道,沿岸有多座水电站和
长江黄河的水文水系特征

长江黄河的水文水系特征黄河水文特点(1)水少沙多、水沙异源黄河流域多年平均雨量仅约400mm,水量极小,仅占全国河川径流量的2%;但黄河泥沙之多,为世界大河所罕见,其多年平均输沙量达16×108t(入黄总沙量),多年平均含沙量高达m3,水少沙多。
此外,在空间分布上是水沙异源。
黄河水量主要来自兰州以上的上游地区,其控制面积为花园口以上控制面积的30%,水量占58%,沙量仅占9%,黄河的90%以上泥沙来自中游黄土高原。
如头道拐(河口镇)至龙门区间的黄土高原面积为11×104km2,区间径流仅73×108m8,占花园口以上的13%,但该区间的输沙量高达×108t,占全河总输沙量的57%。
显然,黄河水文是上述两个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影响的水沙不同组合的过程,使下游和河口的水沙过程更加复杂多变。
(2)高含沙量输沙黄河流域半干旱气候,雨量既小,变率又大,沙源集中在黄土高原地区,使黄河输沙主要集中在几个主要的大沙年,甚至集中在几场大洪水过程内。
据统计,黄河干支流各站最大年输沙量,可占25年总输沙量的10—20%,最大6年的输沙量约占25年输沙量的5%,在一年之中,输沙较径流更为集中,干流站7—9月输沙可占全年的80%,支流站接近100%。
陕县站1933年输沙量高达×108t,7—9月输沙量占了全年的90%,其中8月输沙量为×108t,占全年输沙量的71%。
黄河干流主要测站的多年平均的水沙相关曲线表明,其时序方向均为顺时针方向,反映了黄河上中下游洪峰和沙峰在时间上出现的同步性。
这种同步性反映了全河输沙在年内分配上的不均匀性。
(3)径流和输沙量年际变率大黄河流域雨量小,雨区分布的影响有所不同,如是中水大沙年或小水大沙年,则下游河道输能力减弱而淤积,尾阎河道淤积,延伸加快。
长江水文特征1.汛期降雨和洪水长江流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均可进入,为形成暴雨提供有利条件。
长江水文特征范文

长江水文特征范文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江河,也是世界第三长的江河,全长约6300公里。
长江是中国最重要的水文系统之一,水资源丰富,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起着重要作用。
长江的水文特征包括水量、水位、洪水和干旱等方面。
首先,长江的水量丰富。
长江的流域面积约为177.07万平方公里,占中国陆地总面积的近1/5、由于得益于丰富的降水资源,长江年均径流量约为9800亿立方米,居全球之冠。
在夏季和秋季,长江水量最为丰沛,流量可达到几百万立方米每秒,是一个湍急壮观的河流。
其次,长江的水位变化较大。
长江幅员辽阔,经过中低山地区和平原地区,形成了多层次的地形梯度。
从上游到下游,长江的海拔高度逐渐下降,导致水位逐渐升高。
在江西鄱阳湖一带,长江水位最高,有时会超过洪水位,形成内涝。
而在上游地区的峡谷,水位则较低,有时形成瀑布景观。
再者,长江经常发生洪水。
由于长江流域地势复杂,多雨多湖多地貌特点,长江流域每年都会发生严重的洪水。
在夏季和秋季,降雨量大,加上山区河床狭窄、沉积物淤积,容易导致洪水形成。
历史上,长江洪水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政府多年来进行了大规模的治理工程,如修建了三峡水库和其他水库,改善了长江的洪水状况。
最后,长江也会遭遇干旱。
尽管长江年均降水丰富,但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长江流域的干旱问题逐渐凸显。
在干旱季节,长江河水减少,河床暴露,水位下降,给航运和水生态系统带来影响。
总的来说,长江的水文特征包括水量丰富、水位变化大、洪水频发和干旱问题。
这些特征对中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都有重要影响。
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综合治理长江水文问题,保护长江的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为人民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江黄河的水文水系特征黄河水文特点(1)水少沙多、水沙异源黄河流域多年平均雨量仅约400mm,水量极小,仅占全国河川径流量的2%;但黄河泥沙之多,为世界大河所罕见,其多年平均输沙量达16×108t(入黄总沙量),多年平均含沙量高达37.6kg/m3,水少沙多。
此外,在空间分布上是水沙异源。
黄河水量主要来自兰州以上的上游地区,其控制面积为花园口以上控制面积的30%,水量占58%,沙量仅占9%,黄河的90%以上泥沙来自中游黄土高原。
如头道拐(河口镇)至龙门区间的黄土高原面积为11×104km2,区间径流仅73×108m8,占花园口以上的13%,但该区间的输沙量高达9.5×108t,占全河总输沙量的57%。
显然,黄河水文是上述两个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影响的水沙不同组合的过程,使下游和河口的水沙过程更加复杂多变。
(2)高含沙量输沙黄河流域半干旱气候,雨量既小,变率又大,沙源集中在黄土高原地区,使黄河输沙主要集中在几个主要的大沙年,甚至集中在几场大洪水过程内。
据统计,黄河干支流各站最大年输沙量,可占25年总输沙量的10—20%,最大6年的输沙量约占25年输沙量的5%,在一年之中,输沙较径流更为集中,干流站7—9月输沙可占全年的80%,支流站接近100%。
陕县站1933年输沙量高达39.1×108t,7—9月输沙量占了全年的90%,其中8月输沙量为27.8×108t,占全年输沙量的71%。
黄河干流主要测站的多年平均的水沙相关曲线表明,其时序方向均为顺时针方向,反映了黄河上中下游洪峰和沙峰在时间上出现的同步性。
这种同步性反映了全河输沙在年内分配上的不均匀性。
(3)径流和输沙量年际变率大黄河流域雨量小,雨区分布的影响有所不同,如是中水大沙年或小水大沙年,则下游河道输能力减弱而淤积,尾阎河道淤积,延伸加快。
长江水文特征1.汛期降雨和洪水长江流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均可进入,为形成暴雨提供有利条件。
长江降雨量丰沛,多年平均降雨量 1057毫米,有四个主要雨区:(1)武夷山雨区,年雨量为1640毫米,雨期最早,在3~6月。
(2)南岭雨区,年雨量约1400毫米,雨期稍后,在 4~6月。
(3)峨眉山雅安雨区,年雨量1000毫米,雨期在7~8月。
(4)汉江雨区,雨期最迟,在8~9月,甚至延至10月,年雨量约1000毫米。
在正常年份,长江流域的雨带从三、四月起,自东南向西北移动,中下游的雨季早于上游,江南早于江北。
降雨量分布由东南向西北递减,中下游降雨多于上游。
长江是雨洪河流,洪水变化规律与暴雨大体相应,其入汛时间中下游早于上游,一般年份,鄱阳湖水系和洞庭湖湘江4~6月为主汛期,洞庭湖的资、沅、澧水则为 5~7月,上游各支流7~9月,如遇有秋汛,10月份也会发生大洪水。
长江干流各控制站年最高水位和最大流量出现时间一般在6~9月,而以7~8月为最多。
长江的年径流量为8890亿立方米,其中上游来量占47%,洞庭湖占21%,鄱阳湖占17%。
长江干流寸滩至宜昌的三峡区间全长约660公里,面积约14万平方公里,若不包括乌江,则区间面积为5.6万平方公里,长江三峡区间面积约占宜昌以上面积的5.6%,虽然这段面积所占的比重不大,但区间洪水常来势凶猛,对宜昌洪峰常起戴帽作用。
例如,1982年宜昌最大洪峰52400cms, 而三峡区间产生的最大洪峰就为27900cms。
造成区间洪水的暴雨移动方向,一般由四川的岷、沱、嘉陵江一带雨区中心向东偏南移动或自西向东移至三峡地区,亦有从四川东北和汉江上游一带的雨区中心南压至三峡地区,这与长江的流向相一致,而三峡暴雨往往又是两至三天,此即为造成三峡地区的洪水常常是叠加在长江上游洪水的涨水段或峰顶附近的主要原因。
长江三峡区间是长江中下游暴雨的多发区,该区间的洪水预报对长江中下游的防汛调度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2.流域主要暴雨区和相关暴雨极值数据长江流域最大24h暴雨,为江苏省如东县潮桥822mm,(1960年8月4日),最大三日暴雨湖北五峰县1076mm,1935年7月3日-5日。
3.干支流洪水特性长江的大暴雨洪水可分为全流域性和局部区域性两种类型。
前一种降雨范围广,历史长,上下游雨季重迭,且雨区移动方向大致与干流流向一致,干支流洪水发生严重遭遇,如1954年和1998年。
后一种是干流某些河段和若干支流发生大强度大面积的暴雨所造成,如中游的1935年、1996年,上游的1981 年,汉江的1983年等。
长江洪水特性:(1)洪水峰高量大、历时长。
干流实测最大洪峰流量92600立方米每秒(1954年大通站),调查最大洪峰流量达110000立方米每秒(1860年,1870年枝城);主要支流如汗奖、嘉陵江实测最大流量都超过40000立方米每秒,调查最大洪峰流量超过50000立方米每秒。
一次洪水过程历时长干流屏山、宜昌20-30天左右,汉口、大通站超过50天,各支流一次洪水过程一般在10天左右。
由于峰高、历时长,洪水总量很大,如1954年汉口站最大60天洪量达3220亿立方米,大通站4210亿立方米,洪水峰量远大于其他河流。
汛期洪水组成(5月-10月),以大通为控制站,宜昌以上约占50%,中游占44%,下游不及5%;以汉口为控制站,宜昌以上占66%,洞庭湖水系占23.9%,汉江占7%,清江不到2%。
(2)洪水比较稳定,年际变化小。
(3)含沙量低,输沙量大。
宜昌多年品均含沙量1.2Kg/m3,但水量大,多年平均年输沙量5.3亿吨;大通站多年平均含沙量0.157Kg/m3,多年平均输沙量4.7亿吨。
4.历史洪水描述、洪峰编号(1)1998年洪水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了仅次于1954年的全流域性大洪水。
其主要特点:(1)全流域型洪水继鄱阳湖水系五河、洞庭湖水系沅江、澧水和湘江大洪水后,长江上、中游干支流又相继发生了较大洪水,致使长江出现了继1954年以来的又一次全流域型大洪水。
(2)洪水次数多受降雨影响,鄱阳湖水系、洞庭湖水系先后多次发生洪水,长江上游接连出现八次洪峰。
(3)洪水量级大今年长江洪水与1954年洪水相比,上游宜昌水文站7、8月份来水量均超过1954年,最大30天和60天洪量等于或大于1954年,频率约80~100年一遇;中游洪量仅次于1954年,如不考虑洪水还原,汉口7、8月份来水量、最大30天和60天洪量均大于1954年洪水;下游大通略小于1954年。
(4)洪峰水位高长江干流沙市~螺山、武穴~九江共359公里河段以及洞庭湖、鄱阳湖水位多次超过历史最高记录,超过幅度达0.55~1.25米,沙市曾三次超过历史最高水位,水位分别达44.95米、44.84米和45.22米,最高洪峰水位超过历史最高水位0.55米。
(5)洪水持续时间长从6月中旬起,长江干支流水位先后超警。
今年长江干流沙市、监利、螺山、汉口、九江水位超过警戒水位的时间分别长达57天、82天、81天、84天和94天,监利~螺山、武穴~九江河段超过历史最高水位的时间长达40多天。
(6)洪水发生早、来势猛汛前,1~3月份长江中下游干流及洞庭湖湘江和鄱阳湖赣江多次出现历史同期最高水位。
汛期,长江中下游干流主要控制站自6月24日起相继超过警戒水位,长江上游7月初即出现第一次洪峰,比正常年份提前约半个月。
7月4日,监利、武穴和九江河段即突破历史最高水位。
(2)1954年洪水在全流域普降大雨的情况下,鄱阳湖水系的赣江等和在6月初和7月初都发生了较大洪水。
洞庭湖水系,沅将于5月下旬、6月下旬、7月中旬和7月下旬连续发生较大洪水,桃源站分别达到19200立方米每秒(5月26日)、17800立方米每秒(6月27日)、17800立方米每秒(7月16日)和23000立方米每秒(7月31日);湘江也于6月初、6月中旬和6月底连续发生大水,其中6月30日湘潭站最大洪峰流量达 18300立方米每秒,接近实测最大洪水;澧水、资水也都出现了较大洪水。
汉江也在7月下旬和8月上旬发生了中等偏大洪水,汉口以下至湖口区间支流最大入江水量达13582立方米每秒。
在上述情况下,江湖水位迅速上涨,汉口站6月25日超过警戒水位(26.30米),7月18日突破1931年最高水位 28.28米。
在下游全面高水位的情况下,6月25日至9月6日上游宜昌站先后出现4次流量大于50000立方米每秒的洪峰流量,8月7日最大洪峰流量达 66800立方米每秒,枝城站洪峰流量达71900立方米每秒。
荆江分洪区3次分洪和多处扒口、溃口分洪,总分洪量达到1023亿立方米的情况下,沙市水位达到44.67米,城陵矶水位达到33.95米,汉口水位达到29.73米(最大洪峰流量实测为76100立方米每秒),城陵矶水位达到33.95米,都突破了历史纪录。
还原计算为城陵矶站最大流量为108900立方米每秒,汉口站为114183立方米每秒。
(3)洪峰编号原则1)编号范围:暂限于长江宜昌-大通江段干流洪水。
2)编号标准:在上述范围内,宜昌出现5万立方米每秒以上流量或主要控制站洪峰水位超过警戒水位以上方纳入编号,否则不纳入编号序列;3)在上述范围和标准下,以实测洪峰出现的时间序号进行编号;4)在下游江段出现的编号洪峰是上游江段编号洪峰向下传播的结果时,沿用上游洪峰编号,否则下游江段洪峰另行编号。
其中第4)项原则的含义是:当上游洪峰下传时发生合并,则听其自然,称谓为某号洪峰在某江段并入某号洪峰,当出现上游洪峰下传单峰变数峰时,如果在下游江段均符合编号标准时,应允许在下游江段按时间顺序插入新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