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大学水产学院生态学试卷与答案

合集下载

2023年专升本《生态学基础》考试历年真题摘选附带答案

2023年专升本《生态学基础》考试历年真题摘选附带答案

2023年专升本《生态学基础》考试历年真题摘选附带答案第1卷一.全考点综合测验(共20题)1.【单选题】法瑞学派群落分类方法的基础是()A.演替原则B.植物区系C.植被型D.群落生态2.【单选题】种群分布调查得分散度S2和平均数m,若S2=m,即每一个体在任何空间的分布概率是相等的,其分散度S2等于平均数,种群的分布为()A.随机分布B.均匀分布C.群集分布D.成丛分布3.【单选题】有效积温则公式中,TO 为()A.平均温度B.生物学零度C.有效积温D.天数4.【单选题】原始森林遭到破坏后,形成森林的过程为()A.原生演替B.次生演替C.水生演替D.旱生演替5.【填空题】山坡有凸形、凹形和()三种基本形态。

6.【单选题】在北半球中纬度的山区,阳坡的环境特点是()A.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小B.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大C.温度较低,相对湿度较小D.温度较低,相对湿度较大7.【单选题】下列植物中,属于长日照植物的是()A.水稻B.玉米C.大豆D.冬小麦8.【单选题】氧气对水生动物来说,属于()A.地球因子B.限制因子C..替代因子D.一般生态因子9.【单选题】睡莲属于()A.浮水植物B.沉水植物C.挺水植物D.多浆植物10.【填空题】大多数情况下,陆地生态系统的净生产量大部分要进入食物链中的______ 链。

11.【单选题】种群平衡是指()A.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均为零B.种群数量在较长时期内维持在几乎同一水平C.种群迁入和迁出相等D.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12.【单选题】下列条件中,能提高雏鸡的孵化率,降低“死胎”率的是()A..昼夜变温B.恒温条件C.高温条件D.低温条件13.【单选题】乔木树种的生活型为()A.地面芽植物B.地上芽植物C.地下芽植物D.高位芽植物14.【填空题】演替按基质的性质可划分为______ 和农生演替两类。

15.【单选题】仅由树木构成的防护林带,风可以从林冠的上方和下方通过,这种林带的结构是A.疏选结构B.紧密结构C.稀疏结构D.通风结构16.【填空题】认为群落并非自然界的实体,而是生态学家为了便于研究,从一个连续变化着的植被连续体中,人为确定的一组物种的集合,这种群落性质观点是()。

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题型名词解释:5*2填空:20*0.5选择:10*1(单项);5*2(多项)简答:5题,分值不等论述:1题,15分个体生态学一、名词解释(填空及部分选择)监测植物是指利用对环境中的有害气体特别敏感的植物的受害症状来检测有害气体的浓度和种类,并指示环境被污染的程度,该类植物称为监测植物。

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的有害物质过多,超过大气及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破坏了生物和生态系统的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生物和环境造成危害的现象。

滞尘效应园林植物对空气中的颗粒有吸收、阻滞、过滤等作用,使空气中的灰尘含量下降,从而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二、填空、选择、简答1、城市用水面临两个严峻的问题是什么水源缺乏、水污染严重2、壤质土类是大多数植物生长良好的土壤;团粒结构是较好一种土壤结构3、根据植物对土壤酸碱度的适应范围和要求分为酸性土植物、中性土植物和碱性土植物。

4、根据盐土植物对过量盐类的适应特点,可分为聚盐性植物、泌盐性植物、不透盐性植物。

5、园林植物对大气污染的监测作用的优点(1)植物监测方法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廉,适合大面积推广。

(2)反映大气污染类型和各污染物的复合效应.(3)植物监测具有长期、连续监测的特点。

(4)可记录该地区的污染历史和污染造成的累积受害等情况。

6、园林植物对大气污染的净化作用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1)维持碳氧平衡(2)吸收有害气体(3)滞尘作用(4)减菌效应(5)减噪效应(6)增加负离子效应(7)对室内空气污染的净化作用7、减噪效应的原理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噪声遇到重叠的叶片,改变直射方向,形成乱反射,仅使一部分透过枝叶的空隙达到减弱噪声;噪声作为一种波在遇到植物的叶片、枝条等时,会引起振荡而消耗一部分能量,从而减弱噪声。

8、常见的防风林结构有3种:紧密(不透风)结构。

稀疏(疏透)结构。

透风(通风)结构9、根据大气污染物的性质划分:还原型大气污染和氧化型大气污染;根据燃料性质和大气污染物的组成划分:煤烟型污染、石油型污染、混合型污染和特殊型污染。

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海洋生态学试卷

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海洋生态学试卷

一、选择题(20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1、种群是指A 一定空间内同种个体的集合B 不同空间内同种个体的集合C 一定空间内所有种的集会D 不同空间内所有种的集合2、阴性植物相对于阳性植物的特点是A 光补偿点较高,光饱和点较高B光补偿点较高,光饱和点较低C 光补偿点较低,光饱和点较高D 光补偿点较低,光饱和点较低3、一个种群内,不同年龄阶段的个体数量,幼年最多,老年最少,中年居中,这个种群的年龄结构型为A 稳定型B 增长型C 衰退型D 混合型4、群落演替在后期的成熟阶段A 总生产量与生物量的比值最高B 总生产量、净生产量达到最大C 总生产量大于总呼吸量D 总生产量与总呼吸量大体相等5、植物群落演替所导致的无机环境的变化主要是由于下列因素作用的结果A 气候的季节变化B演替系列的作用C 顶极群落的作用D动物类群的变化6、在群落演替中,先锋群落的大多数种群具有以下特征A 产生大量后代B快速发育成熟C 种群间竞争激烈D生长速度快7、下列各项属逻辑斯谛增长模型假设条件的为A 增长过程中种群增长率是常数B 随密度增加增长率成比例下降C 环境对种群有一最大负载量D 负反馈效应产生有一过程E 环境资源无限8、不同类型海区初级生产力大小一般有以下规律A 沿岸>上升流>外洋B 上升流>沿岸>外洋C 沿岸>外洋>上升流D 上升流>外洋>沿岸9、补偿光强所在位置的深度即补偿深度,下列可影响补偿深度的因素有A 纬度B 季节C 波浪D浊度10、下列观点中你认为正确的有A 一般食物越丰富,生态效率越高B 大洋群落食物链的平均生态效率比沿岸上升流区低C 变温动物的生长效率高于恒温动物D 海洋生态系统平均生态效率通常比陆地的高二、填空(20分)1、生态学是研究生物有机体与其栖息地的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它是以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甚至生物圈作为研究对象。

2、支持海洋新生产力的新氮主要来源包括上升流或梯度扩散;陆源供应(如径流);大气沉降或降水;N2固定(某些原核浮游植物的固N作用)。

海洋生态学习题答案.doc

海洋生态学习题答案.doc

第一章1、生态系统:指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物(一个或多个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所形成的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并具有自动调节机制的自然整体。

2、生产者(自养生物):包括所有绿色植物,它们具有光和色素,能利用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将CO?,比0 和无机营养盐类合成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核酸等有机物用于木身的生产,此外,还有包括光合细菌合化能合成细菌。

3、食物链:生物之间通过食与被食形成一环套一环的链状营养关系。

4、营养阶层(营养级):食物链上每一个环节。

5、牧食食物链(植食食物链):通常从活体植物开始,然后是草食动物、一级肉食动物、二级肉食动物等。

6、碎屑食物链:从动植物死亡尸体分解物开始。

7、能量不会倒转,保持正金字塔形。

8、生态效率:在能量流动过程中,能量的利用效率。

9、生物地化循环:生态系统之间各种物质或元素的输入和输出以及它们在大气圈、水圈、土壤圈、岩石圈之间的交换。

10、反馈机制:生态系统用来实现其自我调控以维持相对的稳态的方法。

反馈:系统的输出反过来又决定其输出。

正反馈:系统中的部分输出通过一定路线又变成输入,起促进和加强作用。

负反馈:输出反过来起消弱合减低输入的作用。

11、生态平衡:输入和输出在较长的时间趋于相等,系统的结构与功能长期处于稳定的状态(这时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也保持相对稳定,环境的生产潜力得以充分发挥能流途径畅通)在外来干扰下能通过调节恢复到原处的稳定状态。

12、补加能量:指除太阳直接辐射的能量外,其他能减少生态系统内部的自我维持消耗,从而增加可转化为生产力的任何能量。

13、按能量来源和能流特征划分为生态系统:(1)自然无补加的太阳供能系统;(2)自然补加的太阳供能系统;(3)人类补加的太阳供能生态系统;(4)燃料供能的城市工业生态系统14、Gaia假说:是一个(在生物圈水平上的)控制论系统,可以说明生物与环境在生物圈规模上相互作用的稳态。

15、生态國限:只有在某一限度内可以自我调节自然界或人类施加的干扰,这个限度就叫做“生态阈限”16、消费者:指不能从无机物制造有机物的动物,它们直接或间接依靠生产者制造的有机物为生,所以称为异养生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业整理. .学习帮手. 生态学 1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 名词解释(共20分,每小题2分) 1. 种群:在同一时期内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组合。

2. 生物多样性:指生物的多样化和变异性以及生境的生态复杂性。它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所有种及其组成的群落和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一般有三个水平,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3. 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4. 生态系统: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如温度、湿度、土壤、各种有机物和无机物等等)之间,通过不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形成的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5. 限制因子:任何生态因子,当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而阻止其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时,这个因素称为限制因子。 6. 生态因子:对生物个体或群体的生活或分布起着影响作用的因素称为环境因子,或称为生态因子。 7. 生态位:指某种生物利用食物、空间等一系列资源的综合状况以及由此与其他物种所产生的相互关系。它准确描述了某一物种所需要的各种生活条件。 8. 酸雨:指雨水呈酸性,pH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大气降水。 9. 净初级生产量:在初级生产过程中,植物固定的能量有一部分被植物自己的呼吸消耗掉,剩下的可用于植物生长河生殖,这部分的生产量称为净初级生产量。 .专业整理. .学习帮手. 10. 集合种群:局域种群通过某种程度的个体迁移而连接在一起的区域种群。 二、填空题(共20分,每空0.5分) 1、 生态科学主要研究生物个体水平以上的生命体系,包括个体、种群 、 群落 和 生态系统 。 2、存活曲线的基本类型有凸型(A型)、 对角线型(B型) 、凹型(C型)。 3、根据环境因子作用大小与生物数量的相互关系可将生态因子划分为 密度制约因子 和非密度制约因子 两类 。 4、 物种形成过程大致分为3个步骤,即地理隔离 、 独立进化 和 繁殖隔离机制的建立 。

5、 海洋生物群落可分为若干带,即:潮间带(或沿岸带) 、 浅海带(或亚沿岸带)、 半深海带 和 大洋带 。 6、 表型的自然选择模式大致可分为3类: 稳定选择 、 定向选择 和 分裂选择 。 7、 物种多样性随着纬度的增加而逐渐 减少;随海拔降低而 增加 ;随水体深度增加而 减少 。 8、生物群落的动态包括3方面的内容,即 群落的内部动态 、 群落的演替 和 地球上生物群落的进化 。 9、关于种群内源性因素调节机制主要有行为调节学说 、 内分泌调节学说 和 遗传调节学说 等三种学说。 10、种群的数量变动取决于四个基本参数,即 出生率 、 死亡率 、 迁.专业整理. .学习帮手. 出率 、 迁入率 。 11、 初级生产量的测定方法可包括 收获量测定法 、氧气测定法、二氧化碳测定法、放射性标记物测定法和 叶绿素测定法 等。 12、物种间主要的相互作用包括 竞争、捕食 、寄生 和 互利共生 等。 三、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负反馈、正反馈)能维持系统的稳态。 2、初给予生态学命名的人是(Elton 、√ Haeckel)。 3、分布在我国新疆和东北的雪兔、分布在华北的草兔和分布在华南的华南兔颅骨长分别为95~97、85~89和67~86mm,这种颅骨的变异可以用(√ Bergman规律、Allen规律)解释。 4、香农-威纳指数测度群落物种多样性时,必须同时考虑下列因素(√丰富度和均匀度、丰富度和多度)。 5、Aleen规律描述的是(动物对高温环境的适应、√动物对低温环境的适应)。 6、种群增长模型Nt+1=Ntλ描述的是(√无限环境、世代不连续的种群增长; 有限、世代不连续的种群增长)。 7、一般说,纬度降低,生物多样性将(√增加、减少)。 8、生态系统的营养级一般为(2~7、 √ 4~5 )级。 9.一片优质牧场,因放牧过度使得优质的牧草首先消失,杂草大量繁殖,土壤板结,草被稀疏,草原沙化,这是(正向演替、√逆向演替)。 10、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高的生态系统通常在(极地苔原 、√热带雨林)。 11、生物与生物之间彼此互相抑制,属于(√竞争 、中性)。 .专业整理. .学习帮手. 12、(传播 、√定居)是物种扩散成功与否的衡量标准。 13、甲、乙群落有100个个体,其中甲中90个属于种A,10个属于B,而乙中种A和种B各占一半,甲、乙群落物种多样性的比较结果为(甲高 、√乙高)。 14、种群平衡是指(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均为零、 √种群数量在较长时期内维持在几乎同一水平)。 15.食物网的复杂性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关、无关)。 四.简答题(共30分,每小题5分) 1、 简述水因子的生态作用。 答题要点:(1)水是生物体不可缺少的重要的组成部分。(2.0分) (2)水对生物生长发育有重要影响。(2.0分) (3)水对生物的分布的影响。(1.0分) 2、 控制演替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题要点:(1)植物繁殖体的迁移、散布和动物的活动性。 (1.0分) (2)群落内部环境的变化。(1.0分) (3)种内和种间关系的改变。(1.0分) (4)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1.0分) (5)人类的活动。(1.0分) 3、 什么是领域?动物领域的大小有什么规律? 答题要点:(1)领域是指由个体、家庭或其他社群单位所占据的,并积极保卫不让同种其他成员侵入的空间。(2.0分)(2)动物领域大小的规律:①领域面积随其占有者的体重而扩大;(1.0分)②领域面积受食物品质的影响;.专业整理. .学习帮手. (1.0分)③领域面积和行为往往随生活史,尤其是繁殖节律而变化。(1.0分) 4、谈谈水产养殖活动对周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 答题要点:(1)养殖活动向水体中引入物质、能量;(2)人为改变优势种;(3)对其他生物的影响;(4)人工结构体对水体的影响;(5)不科学的投饵及药物带来的危害等等。(每小点1.0分,共5分) a) 目前全球性环境问题主要有哪些? 答题要点:(1)温室效应及其全球气候变化;(2)臭氧空洞(臭氧层破坏、平流层O3耗竭);(3)酸雨;(4)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无林化;(5)荒漠化与土地退化等;(6)淡水缺乏、海洋环境与海洋资源退化;(7)物种灭绝(生物多样性的消失)等。(每小点1.0分,至少答5项者得满分,共5分) 6、简述群落的基本特征。 答题要点:1)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1.0分)2)各物种之间是相互联系的;(0.5分)3)具有自己的内部环境;(0.5分)4)具有一定结构;(1.0分)5)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0.5分)6)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0.5分)7)具有边界特征。(0.5分)8)各物种不具有同等的群落学重要性。(0.5分) 五.论述题(共15分) 1、 试论述r-对策生物和K-对策生物的生物学特性。(8分) .专业整理.

.学习帮手. 答题要点:能对表中特性作出清楚说明。每答对一个特征得1.0分,共8分。 2、什么是演替顶级?论述单元演替顶级理论和多元演替顶级理论有什么异同点?(7分) 答题要点:(1)演替顶级:指每一个演替系列都是由先锋阶段开始,经过不同的演替阶段,到达中生状态的最终演替阶段。(2.0分) (2)单元演替顶级理论和多元演替顶级理论的异同点: 1)两者的相同点在于:都承认顶极群落是经过单向变化而达到稳定状态的群落;而顶极群落在时间上的变化和空间上的分布,都是和生境相适的。(2.0分)2)两者的不同点在于:①单元顶极论认为,只有气候才是演替的决定因素,其他因素都是第二位的,但可以阻止群落向气候顶极发展;多元顶极论则认为,除气候以外的其他因素,也可以决定顶极的形成。(1.5分)②单元顶极论认为,在一个气候区域内,所有群落都有趋同性的发展,最终形成气候顶极;而多元顶级论不认为所有群落最后都会趋于一个顶极。(1.5分) .专业整理. .学习帮手. 生态学 2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 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 1. 最小因子定律:低于某种生物需要的最小量的任何特定因子,是决定该种生物生存和分布的根本因素。 2. 竞争排斥原理:在一个稳定的环境内,两个以上受资源限制的,但具有相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物种,不能长期共存在一起,也即完全的竞争者不能共存。 3.他感作用:指一种植物通过向体外分泌代谢过程中的化学物质,对其他植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4. 演替顶级:指每一个演替系列都是由先锋阶段开始,经过不同的演替阶段,到达中生状态的最终演替阶段。 5.生物群落:在相同时间聚集在同一地段上的各物种种群的集合。 6. 温室效应:指大气中的CO2等温室气体越多,热外流越受阻,从而引起地球

温度升高,这种现象称为温室效应。 7. 生态位:指某种生物利用食物、空间等一系列资源的综合状况以及由此与其他物种所产生的相互关系。它准确描述了某一物种所需要的各种生活条件。 8. 集合种群:局域种群通过某种程度的个体迁移而连接在一起的区域种群。 9. 食物链:指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通过一系列的取食和备取是在生态系统内不同生物之间的传递关系。 10. 生态平衡:生态系统通过发育和调节所达到的一种稳定状况,它包括结构上的稳定、功能上的稳定和能量输入、输出上的稳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