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阑尾炎的CT影像学特征

合集下载

阑尾

阑尾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时,B超下见回盲部肠壁水肿,阑尾因充血、水肿、渗出使阑尾呈管状或指状结构,管壁厚0.4~0.6cm,探头加压后形态不改变、较僵硬。

阑尾腔内呈低回声区,前后径0.5~0.8cm,横切面时呈同心圆图像或“靶征”。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由于阑尾本身化脓,腔内渗出,阑尾图像显示较模糊。

坏疽性阑尾炎由阑尾坏疽形成,本身出现脓栓或脓腔形成,周围渗出,因此阑尾图像显示不清晰、阑尾区有明显回声和不规则无回声,并混杂有粪石强光团回声,后方伴有声影及气体强回声,整个图像呈粘连状的团块杂乱回声的混合性包块图像、位置较固定,而在该图像以上部的肠管不同程度的扩张状态,内有积液或积气。

阑尾周围脓肿则可显示部分水肿状阑尾,具有较模糊的轮廓及边界。

急性阑尾炎穿孔在声像图上除具有以上部分所见外。

另于右结肠旁沟或盆腔内见到1.0cm 以上的不规则液性暗区以及不同程度的腹膜炎征象。

慢性阑尾急性发作者除多数有临床上类似腹痛病史外,声像图上显示阑尾声多以增强为主、或仅见一长条弧形强回声,边界较模糊,以上病例均经手术所证实。

急性阑尾炎时,由于阑尾自身发生肿胀,浆膜面充血,水肿及腔内有血性或纤维素脓性渗出物附着等一系列的病理改变,给B超诊断提供了一定的病理基础。

又由于阑尾位于右下腹部,其尖端活动范围较大,可以指向任何不同的位置,加上炎症时阑尾变粗、变直、故在B超声像图上常见阑尾呈管状或指状、切面呈同心圆或“靶征”。

B超在判断急性阑尾炎的病程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它可以根据阑尾的回声强度、厚度及阑尾胆内的回声宽度以及盆腔内有否无回声区进行观察,从而作出急性单纯或急性化脓性等以及阑尾穿孔的鉴别诊断。

急性阑尾炎B超检查有以下几个特点:(1)显示阑尾的直接征象:即阑尾可显示为数厘米长的管状或指状结构、腔内有低回声或无回声区,横切时同心圆图像或“靶征”。

而且影像回声的强度及宽度与阑尾本身的炎症成正比;(2)间接征象:在阑尾周围可以见到粘连成团的杂乱回声以及不规则的液性暗区。

怎么自己判断是不是阑尾炎?

怎么自己判断是不是阑尾炎?

怎么自己判断是不是阑尾炎?阑尾炎是普外科临床工作中非常常见的一种疾病。

大家对于阑尾炎这种疾病可能并不陌生,身边很多亲人或朋友,可能也因阑尾炎接受过相应治疗,但是关于阑尾炎的一些具体情况,普通群众可能了解的并不细致。

大家都知道阑尾炎比较明显的临床症状是右下腹疼痛,但也并非所有右下腹疼痛都是阑尾炎,阑尾炎也并不一定在每一阶段都表现为右下腹疼痛,另外还有一些阑尾炎患者,可能临床症状与典型症状有一定差异,这种情况也不能直接作出比较明确的判断。

阑尾炎虽是一种常见疾病,但如果缺乏明确诊断,没有得到及时治疗,随着病情的加重,患者很可能出现阑尾穿孔、腹腔脓肿、弥漫性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这会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较大威胁,因此阑尾炎必须得到重视。

鉴于广大普通群众对于阑尾炎的认识相对较浅,本文将针对如何自行判断阑尾炎进行详细分析,希望大家能够通过阅读本文来进一步了解有关阑尾炎的相关内容,更好的保障自身健康。

阑尾炎在临床工作中,可根据病情状况分为急性阑尾炎和慢性阑尾炎,二者之间病情差异相对较大,慢性阑尾炎多数是由于急性阑尾炎未得到彻底治疗迁延发展而来。

患者会出现一系列消化系统症状,包括腹泻呕吐等,但临床症状相对较轻,病情发展速度也相对较缓。

而急性阑尾炎病情发展相对迅速,但多数患者一开始并不表现为右下腹疼痛,患者主要表现为脐部周边疼痛进而出现低热恶心等不适症状,患者腹痛症状持续不得改善,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疼痛部位逐渐向右下腹转移,并最终固定于右下腹某一位置,这是阑尾炎比较典型的转移性腹痛表现,如在日常生活中出现了此类症状,要高度怀疑是否患上了阑尾炎。

当然在临床工作中也有一部分阑尾炎患者在病情初期即表现为右下腹疼痛,因此阑尾炎的临床症状并不完全固定,对于存在疑似阑尾炎症状的患者,其自身要引起高度重视,应及时前往医院进行检查。

阑尾炎患者在体格检查过程中,除右下腹腹痛症状外,患者还会有比较明显的腹膜刺激症,在检查过程中可以发现患者腹肌紧张的情况比较明显,而且绝大多数阑尾炎患者有麦氏点压痛的症状,这是体格检查过程中明确阑尾炎病情的一个重要症状。

阑尾炎

阑尾炎

2.手术治疗:诊断明确,无手术禁忌均
应积极手术(阑尾切除术、切开引流) 。
急 性 阑 尾 炎
五、治疗:
阑尾手术适应证
1、急性阑尾炎穿孔合并弥漫性腹膜炎。 2、化脓性或坏疽性阑尾炎。 3、小儿老人阑尾炎易穿孔尽早做手术。 4、妊娠早期(3个月)中晚期都可做手术。 5、慢性或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 6、阑尾周围脓肿切开引流后或非手术疗法3个月治 愈的可做手术。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病变范围
粘膜或粘膜 下层 浆膜高度充 血 管壁坏死,血 运障碍
大网膜向右下 腹包裹
腹膜炎
无或局限 局限性 弥漫性
局限
临床表现
全身情况
轻度肌紧张 好 中度肌紧张 发热 重度肌紧张 全身中毒症

右下腹痛性 肿块、位置 固定 全身中毒症 状
急 性 阑 尾 炎
转归
二、病理生理
急性阑尾炎的转归一方面取决于病人全身和局部的防御 能力,另面取决于急性阑尾炎的病理类型等。急性阑尾炎 的转归可有:①炎症消退:部分单纯性阑尾炎经及时药物治 疗后,炎症消退,大部分将转为慢性阑尾炎。由于遗留尾管 腔狭窄、管壁增厚、阑尾粘连扭曲,炎症易复发。②炎症 局限:部分化脓、坏痕或穿孔性阑尾炎被大网膜和邻近肠 管包裹粘连后,炎症局限,形成阑尾周围脓肿。常需大量抗 生素或中药治疗,炎症可逐渐被吸收,但缓慢。③炎症扩散: 阑尾炎症较重发展快,未及时手术切除,又未能被大网膜包 裹局限,炎症扩散,发展为弥漫性腹膜炎、化脓性门静脉炎 或感染性休克等。
急 性 阑 尾 炎
十、健康教育
1.社区预防指导 指导健康人群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 如改变高脂肪、高糖、膳食纤维的饮食习惯,注意饮食 卫生。积极治疗或控制消化性溃疡、慢性结肠炎等。 2.疾病知识指导 向病人提供阑尾炎护理、治疗知识。 告知手术准备及术后康复方面的相关知识及配合要点。 3.出院后自我监测 告诉病人出院后,若出现腹痛、腹 胀等不适,应及时就诊。阑尾周围脓肿未切除阑尾者,出 院时告知病人3个月后再行阑尾切除术。

慢性阑尾炎护理业务学习

慢性阑尾炎护理业务学习

慢性阑尾炎的未来研究方向 护理模式的创新
探索个性化护理方案,以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
包括使用远程监控技术来提高护理效率。
慢性阑尾炎的未来研究方向 多学科合作
加强外科、内科、营养科及心理科等多学科的合 作,为患者提供综合性护理。
通过团队合作,提高患者的整体健康水平。
谢谢观看
慢性阑尾炎的护理重点
如何评估病情
定期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疼痛程度,记录 症状变化。
使用疼痛评分量表帮助患者表达其疼痛体验 。
慢性阑尾炎的护理重点 饮食护理
为患者提供易消化、低纤维的饮食,避免刺 激性食物。
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灵活调整饮食内容。
慢性阑尾炎的护理重点
心理护理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提供情感支持,减轻 焦虑。
与急性阑尾炎不同,慢性阑尾炎的症状较轻且不 易被诊断。
慢性阑尾炎的定义与症状 常见症状
典型症状包括右下腹隐痛、食欲减退、恶心等。
症状可能在饮食或活动后加重。
慢性阑尾炎的定义与症状 诊断方法
通过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如超声 或CT)进行诊断。
有时需要进行腹腔镜检查以明确诊断。
慢性阑尾炎的护理重点
应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
慢性阑尾炎患者的健康教育 定期随访的重要性
强调定期随访的重要性,以监测病情变化和 调整治疗方案。
建立患者档案,便于跟踪病史和治疗效果。
慢性阑尾炎的未来研究方向
慢性阑尾炎的未来研究方向 治疗方法的探索
未来可能会有新的药物或治疗方法用于慢性阑尾 炎的管理。
研究者正致力于寻找更有效的非手术治疗方案。
慢性阑尾炎护理业务学习
演讲人:
目录
1. 慢性阑尾炎的定义与症状 2. 慢性阑尾炎的护理重点 3. 慢性阑尾炎的并发症预防 4. 慢性阑尾炎患者的健康教育 5. 慢性阑尾炎的未来研究方向

临床不典型阑尾炎的CT诊断

临床不典型阑尾炎的CT诊断

临床不典型阑尾炎的CT诊断摘要目的:探讨CT检查对临床不典型阑尾炎的诊断价值。

方法:搜集15例临床症状和体征不典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阑尾炎的病例,分析其CT表现。

结果:15例患者均有阑尾炎的CT表现:7例阑尾增粗,壁增厚,其中2例伴有粪石影,2例内见气泡影,4例盲肠壁增厚,周围脂肪间隙模糊,邻近多个淋巴结肿大;2例回盲部软组织块影伴小肠低位梗阻;3例盲肠后内侧及腰大肌前方斑片状高密度影,增强扫描可见脓肿壁;2例右侧结肠旁沟及盆腔积液;1例阑尾无明显增粗,仅见周围脂肪间隙模糊。

结论:症状和体征不典型阑尾炎临床诊断困难,CT检查对临床诊断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阑尾炎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诊断阑尾炎(Appendicitis)是一种外科常见病,在临床工作中一般根据典型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即可明确诊断,不必做影像检查,但约有30%的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在诊断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对这部分患者有必要借助影像学,超声诊断及钡剂灌肠虽已普遍使用,但有其局限性,CT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和良好的解剖结构显示能力,并能在定位(如异位阑尾)、病变进展及并发症等方面提供帮助,逐渐成为急腹症诊断中极为重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1]。

回顾性分析15例无典型临床表现阑尾炎的CT检查资料,以探讨和评价CT对临床不典型阑尾炎的诊断价值。

资料与方法本组无典型临床表现阑尾炎患者15例,男6例,女9例,年龄22~67岁,平均年龄45岁。

患者均有腹痛病史,病程1~8天,1例病程长达2个月,临床疑诊阑尾炎4例,右下腹包块待查3例,盆腔炎2例,肠梗阻2例,胆囊炎1例,腹痛待查2例,回盲部肿瘤1例,经手术病理均证实阑尾炎。

检查方法:采用CT/e型螺旋CT机进行扫描,扫描范围从12胸椎上缘至耻骨联合,层厚10mm,螺距1.0,病变部位加做5mm薄层扫描,120KV,160mA,全部病例行CT平扫,11例平扫后行静脉增强扫描,扫描前2~4小时口服2%泛影葡胺800ml以充盈和显示肠道。

浅谈不典型阑尾炎的诊断及误诊

浅谈不典型阑尾炎的诊断及误诊

浅谈不典型阑尾炎的诊断及误诊阑尾炎是很常见的急腹症,诊断基本上靠着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加上常规的影像学检查,能够准确地确定诊断。

但是由于阑尾炎本身的特殊性,以及人体生理结构的多样性,不典型的阑尾炎在临床上也并不罕见,在诊断中也特别容易被忽视甚至误诊。

一、不典型阑尾炎的概念一般认为不典型阑尾炎就是指不符合阑尾炎典型表现的病例,例如临床表现不典型,影像学检查没有确切的诊断,手术时阑尾未明确炎症等。

此时,如果不加以细致分析,就容易将诊断误认为腹痛原因是其他器官疾病而导致未经必要的手术,或者是延误病情而导致手术发生过程中的意外,给病人及其家属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一般来讲,阑尾炎的典型症状是腹痛,大多数患者病情突然发生,腹痛最初为全腹性,然后逐渐转移到右下腹,痛点在麦氏点,并有相应的压痛、反跳痛和肌紧张。

不过不典型阑尾炎的临床表现与典型病例有所不同,常见的不典型临床表现如下:1. 滑膜炎型阑尾炎患者无急性阑尾炎的典型症状,而表现为慢性腹痛、腹泻、便秘等症状,可与其他疾病相混淆。

其特征是在右下腹或盆腔部有持续性的轻度疼痛,咳嗽、行走时疼痛加剧,触诊可有轻度压痛或肌紧张,X线片和B超检查结果不明显。

2. 干酪坏死型阑尾炎患者多为长期腹泻或腹痛,可出现右下腹部疼痛,肛门直肠指检可有局部压痛,但触诊无显著压痛和肌紧张,阑尾向下伸展,X线和B超检查无特异性。

患者腹痛无明显规律,轻重不一,可以持续存在,也可间歇性发作。

疼痛部位不固定,可在右下腹、上腹、背部等处,常伴有腹泻、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常被误诊为肠胃炎。

1. 腹痛原因诊断不准确如上述的不典型阑尾炎的临床表现,与某些消化系统疾病如急性胃肠炎、慢性肠炎和胃溃疡等症状相近,这些疾病不会引起右下腹压痛,所以如果没有足够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就会极易将不典型阑尾炎误诊为上述消化系统疾病。

2. 影像学检查结果不明显阑尾炎通常需要通过B超检查、CT、MRI等影像学技术来协助诊断,但在一些不典型阑尾炎病例中,影像学检查结果并没有明确的诊断意义,因此就会考虑到其他疾病导致的腹痛,可能会被误诊为宫外孕等疾病。

病理-阑尾炎

病理-阑尾炎

2、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眼观:水肿明显
浆膜外可有脓性纤维蛋白渗出 镜观:
阑尾各层皆充血、水肿, 大量中性白细胞弥漫性浸润 阑尾壁可有小脓肿形成 阑尾周围炎及局限性腹膜炎
有典型的阑尾炎的临床表现
阑尾炎
3、急性坏疽性阑尾炎
眼观 肿大 黑褐色 壁坏死、穿孔 阑尾表面纤维蛋白及脓性渗出物
3、急性坏疽性阑尾炎
A-2521阑尾 粘膜层
A-2521 阑尾肌层
A-2521 阑尾浆膜层 及系膜
病理诊断: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及阑尾周围炎 合并中毒性肝炎,脾炎,慢性胃肠炎
死因: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及阑尾周围炎 合并败血症死亡
A-2530 男 53岁 转移性右下腹痛5天,拟腹痛待查,急性阑尾炎入院。 查体:体温: 37°C 右下腹压痛,触之有饱满感。反跳痛(-),肌卫(-)。 入院后剖腹探查发现腹腔内有粪样物。
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
明显出血坏死 、质脆 黄白色脂肪坏死区 腹腔内血性腹水
假囊肿
形态: 囊壁无内衬上皮 纤维性囊壁 囊壁内炎细胞浸润
原因:纤维组织增生包裹坏死区形成
病理临床联系
胰腺急性肿胀→包膜神经受刺激
剧烈腹痛
胰液外溢
刺激腹膜
胰淀粉酶 入血
血、尿内淀粉酶、 脂肪酶升高
急性腹膜炎
高热
腹腔内出血或渗液→有效循环血量↓ 血管舒缓素、前列腺素作用
大体:
质硬
分叶明显
可形成囊腔 假囊肿
胰管可明显扩张
腔内可有结石
临床表现
* 反复中度腹痛,持续腹部背部痛 * 阻塞性黄疸 * 血淀粉酶可轻度升高 * CT、B超:钙化、结石 * 胰腺分泌功能实验:胰腺分泌不足 * 慢性消化不良
阑尾炎( Apppendicitis)

慢性阑尾炎诊疗指南

慢性阑尾炎诊疗指南

慢性阑尾炎诊疗指南
概述
慢性阑尾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阑尾的长期炎症。

本指南旨在为医生提供慢性阑尾炎的诊断和治疗建议,帮助提高患
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诊断
1. 病史:询问患者是否有类似阑尾炎的发作史,并了解其症状
的长期持续情况。

2. 体格检查:观察腹部是否有明显的压痛和反跳痛,检查肠鸣
音和肠袢的活动性。

3. 影像学检查:可选用超声检查、CT扫描等对阑尾进行影像
学评估,有助于确定阑尾的炎症程度。

治疗
1. 保守治疗:对于轻度的慢性阑尾炎,可以采取保守治疗方法,如口服抗生素、休息以及饮食调整等措施。

2. 手术治疗:对于症状较严重、保守治疗无效或复发性阑尾炎
的患者,建议进行手术治疗。

常采用腹腔镜手术或开腹手术进行阑
尾切除。

后续管理
1. 术后护理:术后的患者需要进行适当的休息和饮食控制,避
免剧烈活动和进食。

2. 定期复查:术后患者需定期复查,注意观察是否有并发症的
出现,并进行相关检查。

注意事项
1. 慢性阑尾炎的诊断和治疗应由专业医生进行,不应自行进行。

2. 患者术后需遵循医嘱进行恢复和治疗。

以上为慢性阑尾炎诊疗指南的简要内容,具体的诊疗方法和注
意事项请咨询专业医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orld Latest Medici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7 V o1.17 No.36
148投稿邮箱:sjzxyx999@
0 引言
阑尾炎是外科系统的常见急症[1-2],其诊断较为简单,依据急性阑尾炎临床症状、体征、血常规检查即可诊断。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较常用,对急性阑尾炎CT
检查也有较多报道[3-4]
,但慢性阑尾炎的CT 检查相对较少。

本文回顾性分析43例慢性阑尾炎患者的CT 检查资料,探讨其CT 影像学特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5-2016年随访经临床表现或手术治疗证实的慢性阑尾炎患者43例,其中男18例,女25例;年龄15-60岁,以30-45岁较多。

患者均有阑尾炎病史,反复右下腹疼痛,局部压痛,隐痛不适,剧烈活动或饮食不节制常诱发,无反跳痛及肌紧张。

15例腰大肌试验阳性,10例闭孔内肌试验阳性,血白细胞均升高,均无发热。

有5例碘水造影后,碘水未见进入阑尾。

1.2 检查设备参数
采用日本东芝螺旋AsteionCT 机,扫描均先用层厚10mm,层间距10mm,扫描范围从腰3至耻骨联合水平,再用层厚3mm、层间距3mm 对回盲部进行扫描,有15例行高压静脉推注碘海醇30g,注射流率3.0mL/s,总量93mL 造影,动静脉双期增强扫描。

2 结果
43例患者CT 表现:阑尾均有增粗,31例全长增粗,12例部分增粗,增粗段直径6-10mm,周围脂肪间隙均较清晰,阑尾腔狭窄。

4例阑尾内见小结石影,阑尾内未见液体密度影,增强扫描炎症阑尾明显均匀强化。

3 讨论
典型的阑尾炎依据转移性右下腹痛的临床症状,麦氏点压痛、反跳痛、肌紧张,白细胞总数增高,中性粒细胞升高等临床特点,彩色多普勒超声发现阑尾肿胀,周围脂肪间隙模糊,甚至有积脓或淋巴结肿大,即可作出诊断。

如果患者有阑尾炎病史、反复右下腹疼痛、局部压痛、隐痛不适,但阑尾周围脂肪间隙清晰、阑尾增粗、没有积脓,往往淋巴结肿大不明显,则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较困难,而进行CT 薄层扫描对慢性阑尾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帮助。

正常阑尾直径约0.5-0.6cm,长约5-7cm,有文献报道阑尾平均直径为5.1mm,阑尾壁平均厚度为1.7mm,
平均长度8cm [5]。

由于阑尾固定位于回盲部,回盲瓣下
方2-3cm,同时阑尾被肠系膜和腹腔内脂肪包绕,应选10mm 层厚CT 先扫描,发现回盲部后以此为中心,再用1-3mm 薄层CT 扫描,可以提高诊断阑尾炎的准确度,同时调整窗宽、窗位,有助于显示阑尾。

本组选用窗宽350-400Hu,窗位10-20Hu,阑尾显示良好。

慢性阑尾炎的CT 影像学特征包括阑尾全长增粗31例,部分增粗12例,阑尾结石4例,8例见阑尾周围粘连改变,周围脂肪间隙均显示清晰,阑尾内未见液体密度及气体密度影,阑尾增粗均大于6mm,边缘部分略毛糙,壁增厚大于2mm 并有明显均匀强化。

慢性阑尾炎由急性阑尾炎转变而来,少数由于患者抵抗力强,开始就呈慢性过程,主要病变为阑尾壁不同程度纤维化及慢性炎症细胞浸润,黏膜层和浆肌层可见淋巴细胞和嗜酸细胞浸润为主,管腔狭窄。

有文献报道,当阑尾直径超过6mm 时,阑尾腔内有炎性液体聚集有助于鉴别阑尾炎性增粗和正常阑尾粗大。

使用2.6mm 作为腔内液体最大宽径的临界值。

而作者认为慢性阑尾炎患者应有阑尾炎病史,同时阑尾增粗,直径超过6mm,周围脂肪间隙清晰,未见液体及气体影,增强有均匀强化,阑尾腔狭窄,可以见阑尾腔内结石影为其影像学特征。

慢性阑尾炎增粗阑尾需要与正常变异粗大的阑尾相鉴别,正常变异粗大的阑尾无反复下腹部疼痛的临床症状,CT 增强扫描不会异常强化。

同时也需要与急性阑尾炎鉴别,急性阑尾炎常在阑尾增粗基础上有积液或气体,周围脂肪间隙模糊,临床症状重。

慢性阑尾炎增粗的阑尾还要与阑尾肿瘤鉴别,当阑尾增粗,阑尾腔超过15mm,增强扫描阑尾壁增厚并有强化壁结节,常见50岁以上的人,同时缺少阑尾炎临床症状。

当有急性阑尾炎病史的患者发生右下腹痛,不能明确诊断时,螺旋CT 检查尤其是进行增强扫描检查是一种较好的确诊慢性阑尾炎的可行检查手段。

参考文献
[1] 欧阳植庭,欧阳洋.阑尾炎误诊误治的反思[J].中国医师杂
志,2005,7(12):1694。

[2] 刘继刚,邓曾旭,邹辉宗.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和阑尾周围脓肿的手术治
疗体会[J].吉林医学,2007,28(13):1509.[3] 高兴军,王春红,李建红,等.急性阑尾炎的多层螺旋CT 评价[J].中国
实用医刊,2009,36(12):12-13.[4] 李华莉.64排螺旋CT 对急性阑尾炎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医学创
新,2012,9(8):83-85.[5] 刘万军,郭艳军.多层螺旋CT 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当
代医药,2012,19(1):82-83.
慢性阑尾炎的CT 影像学特征
文永仓
(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中医医院,青海 海东)
摘要:目的 通过总结、
分析慢性阑尾炎者阑尾的CT 影像学特征,探讨慢性阑尾炎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不确定时CT 检查的优越性。

方法 对2015-2016年在我院进行CT 检查的慢性阑尾炎患者43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慢性阑尾炎患者在CT 影像上均表现为阑尾不同程度增粗。

结论 在彩色多普勒诊断慢性阑尾炎有困难时,CT 发现阑尾增粗超过6mm 对慢性阑尾炎有肯定诊断价值。

关键词:阑尾炎;放射摄影术;慢性病;体层摄影术;X 线计算机
中图分类号:R656.8 文献标识码:B DOI: 10.3969/j.issn.1671-3141.2017.36.091
本文引用格式:文永仓.慢性阑尾炎的CT 影像学特征[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36):148,151.
·医学影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