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导论(第二版)-【本科课程PPT】-第二章.道家文化ppt.

合集下载

中国文化导论

中国文化导论

• 3、简述中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难以产生的原因。 • (一)农耕社会经济既早熟而又不成熟早熟是指早在秦汉时期土地就 可以自由买卖了,唐宋元明清时期主要的剥削形式是租佃式,同时劳 役实物和货币地租长期并存,以上各种现象比西欧国家要早得多,所 以说:“早熟。”所谓中国社会经济不成熟是指中国农耕经济受多元 化结构的影响,始终未能走上成熟的阶段。比如:明清时期,特别是 近代。许多工业和商业是官僚办的,官僚、地主与富商互相转化,官 商甚多,表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不是纯粹的商品经济,商品经济在中 国传统社会里一直没有走上成熟的道路。 • (二)恶性经济循环 • 1.封建政策对经济的人为破坏。 • 2.人口控制对经济的阻碍。 • 3.战乱对经济发展的毁灭破坏。 • 4.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对民间工商业发展的束缚。
简答题
• 9、中国近代科技发展迟缓的原因。 • ①传统科技思维的局限,过于讲究实用而 轻视理论的探讨,使科技在经历了一定的 发展之后很那跃入新的水平。② 重政轻技 、重道轻器、传统伦理道德等观念的束缚 。 ③封建制度的扼制:科技人员社会地位 低下;没有形成科技产品的市场机制;封 建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还经常直接限制 科技的发展。
5、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 1.以武力为先导,控制宗教势力,专制时间 漫长。 2.经济基础稳固。 3.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走向极端。 4.对人身控制严密。
6、中国古代的建筑思想。 (一)敬天祭祖的礼制思想——建起祭天、祭祖、 祭社稷的坛庙建筑。 (二)以皇权为核心的等级思想——在皇宫设计上 ,强调中轴对称,重视平面构图。 (三)以家长为核心的家族思想——四合院的正房 与厢房。
名词解释
5、符箓:是符和箓的合称。符指书写于 黄色纸、帛上的笔画屈曲、似字非字 、似图非图的符号、图形;箓指记录 于诸符间的天神名讳秘文,一般也书 写于黄色纸、帛上。符箓是天神的文 字,是传达天神意旨的符信,用它可 以召神劾鬼,降妖镇魔,治病除灾。

中国文化概论—PPT课件

中国文化概论—PPT课件

中国文化形成的自然与社会条件 一、中国文化形成与存在的基础 1、地理环境
•地理环境与中国文化的形成
•复杂的地理条件与中国文化的多样化
•优越封闭的地理环境与中国文化的完整与独立
2、人种因素
3、经济与生产方式
•农耕与游牧两种经济类型 •以农业自然经济为主的生产方式
二、中国传统的政治制度:专制制度贯穿于整个中国古代社会 之中
第三讲: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一、中国文化的“人文”精神:天人合一与以人为本 中国古代“人文”精神的产生和中国历史的演进是同步的。中 国文化的“人文”精神萌芽很早。 中国文化“人文”精神的特征:尊重人的价值。 尊重生命的价值、尊重头脑的价值(科学)、尊重灵魄(宗教 )的价值。德、智、体全面发展。 1.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和谐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追求的最高境 界。重视自然的和谐、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 、人与人的和谐。做人做事和为贵,恰到好处,为人坚持原则 以能团结和谐。 2.以人为本:以民为本、重人伦远鬼神。民为重、社稷次之、 君为轻。 3、肯定个体与心性向善、完美人格的培养:以德性修养为安 身立命之本,重视道德自觉和人格的完美、强调道德在社会、 人生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
第四讲
伏羲、炎黄时代与中国文化的开端
一、中国人文的始祖——伏羲炎黄三皇 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炎帝和黄帝是传说时代的人物 。传说史料讲述的哪个时代称为古史的传说时代,相当于民 族于民族社会后期或相当于新后器时代晚期。按照世系推断 ,伏羲生活的时代距今在6000年前,炎帝生活的时代在距今 5500年前,而黄帝生活的时代在距今5000年前。 伏羲也叫太昊氏,据唐司马贞的《史记索引》记载有四点 贡献:八卦、文字、婚姻制度、捕鱼用的罟和打猎用的网。 炎帝的最大功绩是发展了原始农业,所以叫神农氏、另一个 功绩是发展了医药。黄帝又叫轩辕氏,部落的发明很多,几 乎遍及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文字、 衣冠和若干社会制度的发明。这些发明使得中国文化从物质 文明延伸到制度文明和精神文明,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了巨 大的促进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简介——儒释道 ppt课件

中国传统文化简介——儒释道 ppt课件
而不骄,威而不猛。” ❖ “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 “极高明而道中庸。” ❖ ☺这是儒家关于做事方面的德性原则。 ❖ 做事不要太苦;享欲不要太乐; ❖ 待人不要太苛;用物不要太荣。
1.4.5.克己复礼的修身之道
❖ 孔子:“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 ❖ 孔子还曾经提出克己的三大目标指向: ❖ “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
探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儒学能
不能推动中国的现代化呢?
❖ 可以的。比如,儒学中“为政以德”、“以民为本”
的政治思想对我国的民主建设就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儒学中的教育思想对我们的学习同样有一定的指导作 用。如“三人行,必有吾师”“学而时习之”“温故 而知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不思则 罔,思而不学则殆”等等。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
❖ 创始人是老子,在其《道德经》中提“道法自 然”的思想。
❖ 集大成者庄子则提出“不刻意”的命题来阐发 之。
❖ (2)道家的衰落与复兴
❖ 道家在几经曲折之后具有复兴的趋势。林语堂 把道家的智慧称为“自然”的智慧。“新道家” 在美国及欧洲的兴起。
❖ 中国未来的命运:“自由就是无为而治”
2.2、道家思想核心
❖ 以道家、儒家为代表的古代思想家一般都反对 把天和人割裂、对立起来的观念与做法,而是 竭力主张在“敬天”、“畏天”的基础上追求 天人协调,天人合一。
❖ 尤其是道家的思想,特别值得我们关注: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 “天道无为,任物自然。”
❖ 李约瑟:道家智慧的实质是禁止反自然的行 为。
佛:自己觉悟、觉悟他人、觉悟一切
❖ 南怀瑾:佛学像百货店,里面百货杂陈,样 样俱全,有钱有时间,就可去逛逛。逛了买 东西也可,不买东西也可,根本不去逛也可 以,但是社会需要它。

中国国学文化导论绪论ppt课件

中国国学文化导论绪论ppt课件

文化的层次结构:
文化包括四个层次:一是物态文化层,由物化的 知识力量构成,是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 总和,是可感知的、具有物质实体的文化事物。 二是制度文化层,由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各 种社会规范构成。(包括社会经济制度婚姻制度、
家族制度、政治法律制度、家族、民族、国家、经济、
政治、宗教社团、教育、科技、艺术组织等。)三是 行为文化层,以民风民俗形态出现,见之于日常 起居动作之中,具有鲜明的民族、地域特色。四 是心态文化层,由人类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经 过长期蕴育而形成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 方式等构成,是文化的核心部分。
20
四库全书式的分类:
经部——儒学经典
经部分为“易类”、“书类”、“诗类”、 “礼类”、“春秋类”、“孝经类”、“群经 总义类”、“四书类”、“乐类”、“小学 类”“石经类”、“汇编类”,主要是儒家经 典和注释研究儒家经典的名著。重要书目如: 《周易》、《尚书》、《周礼》、《礼记》、 《仪礼》、《诗经》、《春秋左传》、《春秋 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
院务委员会主席、中科院院士、中国语言学家、
文学翻译家,梵文、巴利文专家,作家。对印度 语文文学历史的研究建树颇多。1935年赴德国 留学,师从印度学家E.瓦尔特施密特研究古代印 度语言。1941年获哥廷根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后师从语言学家E.西克研究吐火罗语。1946~ 1983年,被北京大学聘为东方语言文学系教授、 系主任,1978~1984年兼任北京大学副校长。
27
2、“国学”的内涵
狭义的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 学术。(现在一般提到的国学,是指以先秦经典及诸
子学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和 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 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

中国文化通论课件

中国文化通论课件

三、文化分层:四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为物态文化,或称“物质文 化”。
所谓“物态文化”,是由“物化的知识力 量”所构成的,包括人类加工创制的各种 器具,是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具有物质 实体的文化,也就是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 方式和产品的总和。
第二个层面为制度文化
所谓“制度文化”,是由人类在社会实践 中组成的各种行为规范、准则以及各种组织 形式所构成的。制度文化所反映的是人与人 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表现为各种各样的制 度,包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 教育制度、军事制度、法律制度、婚姻制度 等。
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柏拉图 (Plato)、亚里士多德(Aristotele)以及 十六世纪的法国学者博丹(Jean Bodin)都 曾有过或多或少的讨论,但真正系统地谈
论这一问题的,无疑还要数孟德斯鸠 (Mon-tesquieu)。
查理·路易·孟德斯鸠 (Charles de Secondat, Baron de Montesquieu )
第三个层面为行为文化
所谓“行为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中尤 其是在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行为习惯, 往往是以礼俗、民俗、风俗等形态出现的 行为规范。
第四个层面是心态文化
或称“精神文化”、“社会意识”。所谓 “心态文化”,是在人类社会长期的实践 和意识活动中形成的价值观念、道德情操、 审美情趣、思维方式、宗教感情、民族性 格等。这些都是文化整体中的核心部分。
主要观点:
社会事实作为社会学研究对象,阐述了社 会事实之间存在的结构、功能和因果的关 系,制定了一系列社会学研究的实证规则 。 在宗教信仰的研究方面,反对万物有灵论 和自然崇拜论,用“集体意识”和“集体 表象”解释宗教起源 。
第二节:“中国”的含义

中国文化复习纲要第一、二章-PPT文档资料-精选文档

中国文化复习纲要第一、二章-PPT文档资料-精选文档

(3)中庸思想 middle of the road:
中:
口+ l middle,neutralisation
用:
月+ l
to use, good
王:
三+ l great, king
(3)普遍联系思想 the idea of “wide contact”: radical“日” (rì,sun) : 阳、晖、晒、明、晕 ……
四、中国文化的本质特征
外在特点:
统一性、连续性、包容性、多样性 内在特点: 人文主义精神(以人为本) 、和谐中庸 、 安土乐天的情趣
(1)文化具有“人化”性 (2)文化具有整体性 (3)文化具有习得性 (4)文化具有共享性 (5)文化具有多样性 (6)文化具有民族性 (7)文化具有符号性 (8)文化具有发展性 (9)文化具有传递性
中国文化
(复习考试纲要)
学习中国文化的必要性
1、增强文化素养 2、对外汉语教学的需要 3、交流的需要
学习内容
1、基础性知识 2、常识性知识 3、记忆性知识
学习方法
1、在理解基础上记忆 2、理清线索 3、调整心态
应试策略
第一章 中国文化概论



一、什么是文化 二、文化的基本结构 三、中国文化发展轨迹 四、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
三、中国文化的发展轨迹
中国文化之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六个时期:
1.孕育期(夏商西周时期): 这一时期的特点是宗教色彩浓厚,如甲骨卜辞的 内容、大量的图腾崇拜等等都是明证。 2.雏形期(春秋战国): 该期特点是人文意识逐渐活跃,鬼神等观念淡化。 如孔子“不语怪力乱神”、“不知生,安知死”; 《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中国传统文化》ppt课件完整版

《中国传统文化》ppt课件完整版
位于北京,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典范,以其宏大的规模和精湛 的建筑技艺著称。
颐和园
位于北京,是一座大型皇家园林,以其精美的建筑和丰富的文化 内涵闻名于世。
拙政园
位于苏州,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代表之一,以其精巧的园林布 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
传统建筑在现代社会中的保护和传承
保护原则
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保护 好传统建筑的原始风貌和历史文化价值。
易行。
华严宗以《华严经》为主要 经典,强调万物圆融无碍的
思想。
04
05
天台宗以《法华经》为主要 经典,注重止观双修和实相
论。
佛教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
01
佛教文化在现代社会中 具有广泛的影响力,涉 及哲学、艺术、文学等 领域。
02
佛教的慈悲、平等、中 道等思想对于现代社会 具有积极意义。
03
佛教文化对于心理治疗 、生命教育等方面也有 重要的贡献。
《中国传统文化》ppt课件 完整版
目录
• 中国传统文化概述 • 儒家思想及其影响 • 道家思想及其影响 • 法家思想及其影响 • 佛教文化及其影响 • 中国传统艺术与文化 • 中国传统节日与习俗 •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
01
中国传统文化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包括思想观念、道德规范、文 学艺术、礼仪制度、生活方式及其物化形式等等。
介绍韩非子的生平和主要著作,阐述其在法家学派中的地位和影 响。
法家学派的形成与发展
概述法家学派的起源、形成过程以及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状况。
韩非子的法家思想
详细阐述韩非子的法、术、势等法家思想,以及这些思想在当时的 政治、社会背景下的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课件ppt

中国传统文化课件ppt
传统文化以人伦关系为出发 点,强调知识与道德相统一;以 惩恶扬善为宗旨,强调教化的作 用;以忠、孝为是非标准,强调 惩恶扬善,其内容和方式,无不 与趋善求治的总目标相联系。因 为所有的政治原则都从道德原则 中推导出来,它属于以“求善” 为目标的伦理型。且伦理学说与 政治学说融为一体,又可归属于 以“求治”为目标的政治型。

二、张载的“气本论”和二程的“理本 论” 关中学派张载以“气”为最高范
畴的本体论,从世界观的高度,对人 性起源、善恶归属作了论证,把人性 区分为“天地之性”和“气质之性”。 他对天文、历算有较深研究,发展了 周敦颐的唯物主义自然观。洛阳学派 二程(程颐、程颢)则把周敦颐的唯 心主义成分推向极端,提倡“存天理, 去人欲”,因为三纲五常是天理,是 至善的天地之性,与之对立的七情 (喜、怒、哀、惧、爱、恶、欲)六 欲,皆在扫除之列。他们还将封建纲 常由道德论上升到本体论,以“下顺 乎上,阴顺乎阳”作为封建专制主义
第一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总论
中国传统文化的涵义和研究范围 中国传统文化的流变和分期 传统文化的结构、类型和特征 学习传统文化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化的涵义和研究范围
一、文化的涵义
文化的定义国内外有200余种。广义的文化即文明, 包括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一般指狭义的文化,专指 精神成果。“文化”一词在古代中国指“以文教化”, 与武力相对应,即“文治武功”。最早出自《易· 贲卦》 的《彖传》:“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包括文治、 教化、礼乐、典章制度等。现代意义的文化来自拉丁文 Cultura,并由日文转译到我国。涵义是:代表一定民族 特点的,反映一定历史阶段的政治和经济状况,具有知 识价值的精神成果的总和。它涵盖哲学、宗教、文学、 史学、艺术、美术、科技、教育、思维方式、风俗习惯、 典章制度,在形态上划分,有原始文化、奴隶制文化、 封建文化、资本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文化等类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