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水产疫苗的现状及应用前景

合集下载

渔用疫苗的使用方法

渔用疫苗的使用方法
其 中抗 生 素 和 化 学 药 物 的 滥 用 已导 致 病 够 的免 疫效果 。 因此 要使 渔用 疫苗最 大 原 菌 的 严 重 耐 药 ,并 对 生 态 环 境 造 成 巨 限度 的发挥 效果 ,平 时合 理 的饲 养管 理


注射 法
目前 国 内外 鱼用疫 苗 以注射 方式 免
6 海 洋 与 渔 业 2 1. 1 8l 02 . 45
5 溶 血 性 链 球 菌 灭 活 疫 苗 也 可 以通 过 腹 腔 9 % 以 上 。
系 是 很 复 杂 的 ,并 且 受 到 抗 原 类 型 的 影
注射 .并 进入 生 产应用 。 日本 预防 真鲷
注射 法能够 保证 适量 的抗 原准 确进 响 。T te 等 (9 8 an r 1 9 )曾对 影 响浸 泡 免
鳍 中央 正下 方肌 肉 )用 连 续注 射器 1 次 大规 模应 用时不 易 推广 使用 ,在 注射 前 疫 苗 的 吸收 量与 温 度 和鱼 体 大 小有 关 。 eu u i 2 0 )研究 开发 了一种 新的 注 射 01 , 而 且 在 预 防 约 1 ~ 0 . mL 0 5 g的 鲫 应 了 解 内 脏 器 官 的位 置 ,避 免 在 注 射 时 T ry k 等 f0 2 鱼 、长 吻觞 的虹 彩病毒 感染 症 时 ,还要 损伤 内脏 ,需要 操作 人 员有一 定 的技术 免 疫给予 方式 .即利 用专 门 的穿刺 接种
与 发 达 国 家 相 比 还 有 一 定 的 差 距 。要 解 操作 可 以把 喷雾 归结 到浸泡 免疫 中 。从 对三 文鱼进行 免疫接 种 的 ,并 取得 了较
决 目前现 状根本 措施是 尽快 研制 适合 我 免疫 效果 、副反应 、可 操作性 和经 济性 好的效果 (mi , 8 ) 日本 的御 鱼 的 仪 S t 1 8。 h9

中国水产动物疾病学研究进展

中国水产动物疾病学研究进展

中国水产动物疾病学研究进展随着全球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水产动物疾病对渔业生产的影响日益严重。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水产养殖国,面临着一系列与水产动物疾病相关的挑战。

本文将概述中国水产动物疾病学研究现状,探讨最新研究进展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当前,中国水产动物疾病学研究已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研究方法多样化,包括病理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多种手段。

针对不同水产动物疾病的研究成果也日益丰富,为疾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然而,与全球水产动物疾病研究的先进水平相比,中国在某些领域仍存在一定差距,如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的数量和分布不足,疾病预警和防控体系的滞后等。

近年来,中国水产动物疾病学研究在诊断技术和防治方法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例如,利用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病原进行准确诊断,为及时采取防控措施提供了可能。

同时,针对常见病原菌和寄生虫,研发出了一批高效、环保的防治药物和治疗方案。

这些成果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有效降低了水产动物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这些研究成果在水产养殖生产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在品种选育方面,通过基因工程和人工授精等技术,选育出了一批抗病性强、生长速度快的水产动物品种。

在疫病防控措施方面,通过建立和完善疫病监测和预警体系,以及推广健康养殖技术,有效减少了疫病的发生和传播。

针对不同水产动物疾病的饲料配方也得到了不断优化,提高了养殖动物的抗病能力和生长性能。

展望未来,中国水产动物疾病学研究将迎来更多新的机遇和挑战。

随着分子诊断技术、生物疫苗研发和养殖环境健康等方面的迅速发展,未来的研究将更加注重疾病的预防和控制。

例如,通过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有望揭示水产动物疾病的发病机制,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精准治疗提供新思路。

研发高效、环保的生物疫苗和新型防治药物,将为水产动物疾病的防治提供更多选择。

在养殖环境健康方面,通过生态养殖、循环水养殖等新型养殖模式的推广,将有助于改善养殖环境,减少疾病的发生。

多宝鱼、石斑鱼、三文鱼、鲈鱼等“鱼疫苗”将出现!

多宝鱼、石斑鱼、三文鱼、鲈鱼等“鱼疫苗”将出现!

4 . 3 如 何 缩 短越 冬 期 , 降低 生产 成 本 、 提 高 经 济 效
益 问题
缩 短 近 5个 川 , 成 本将 会大 大 降 低 , 将 会取 得 更 好
的经 济效 益 。
( 收 稿 日期 : 2 0I 入池 , 到驯 化 、 养殖 、 越 冬
只圆桶 里, 养着各种各样 的鱼, 几根塑料管将圆桶连接一起 , 不停地注水。多宝鱼、 石斑 鱼、 三文鱼、 鲈 鱼……餐桌上我们常见的鱼, 应有尽有。这里是 中国首个水产疫苗研发基地——上海海洋动物疫苗工 程技术研究 中心。中心的核心工作, 是突破主要水产健康养殖和疫病控制关键技术 , 创制高效特异性 疫 苗。 它将 引导 中国 的水 产养 殖 业从 “ 抗 生素 时代” 跨入 “ 疫 苗 时代 ” 。 我们食用的水产 品, 为何要引入疫苗? 该 中心负责人张元兴介绍, 其实这就涉及一个老生常谈的 话题 : 餐桌 上 的安 全 。随 着 陆地 资源 的 日益减 少 及 天然 渔 业资 源 的 日渐枯 竭 , 海水养 殖 业 显得 日益 重 要。然而, 随着海水养殖业的不断发展 , 各种病害问题 日益突 出, 每年因养殖病害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 超过百亿美元 , 成为限制海水养殖业健康发展 的重要瓶颈。 目 前, 美国、 日 本、 挪威等世界养殖技术先
历 经 近 1年 的时 间 ,时 间 长 导致 生 产成 本 提 高 , 影
响经济效益 , 主要 是 调 配 水 用 的 自然 海 水 、 T 业 用
多宝 鱼 、 石斑鱼 、 三文鱼、 鲈 鱼等 “ 鱼疫苗" 将 出现 !
华东 理 工大 学奉 贤校 区 的一角 , 有 一 幢不起 眼 的 白色 平房 , 进 去 乍一 看 , 宛如 到 了水产 市场 : 数 十

浅谈水产动保产业的发展历史与现状,监管“难”是动保行业最为突出的问题

浅谈水产动保产业的发展历史与现状,监管“难”是动保行业最为突出的问题

技术学堂TECHNOLOGY FORUM浅谈水产动保产业的发展历史与现状,监管“难”是动保行业最为突出的问题我国渔药产业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初(约1993年),最早是从开发治疗对虾疾病用药开始,经过近30多年的发展,从最早开发治疗用药扩展到预防用药、水质调节剂、底质调节剂、微生物肥料、微生物制剂、水体消毒剂和解毒剂等,目前的产业规模已发展到120多亿元左右的年销售额。

其中,上世纪90年代,渔药产业的研发重点集中在治疗疾病用药方面,主要是借用人、兽用药来开发渔药。

经过10多年的发展,人们认识到,水产养殖动物患病后用药物治疗的效果并不理想。

2000年以后,人们的注意力逐渐转向预防水产养殖动物疾病用药品、化学物质以及微生物制剂等产品开发,特别是2005年开始兽药地方标准升国家标准后,一些没有升为国家标准的原渔药和一些未参加“升标协作组”的企业,便将一些产品以“非药品”名义出现于市场上,以规避监管而“正常”生产经营;其后产品门类便急速扩展,几乎渔用外用药物全部演化成“非药品”,并逐渐扩展到微生物制剂、中草药制剂、诱食剂、着色剂、免疫增强剂、微量元素、酶制剂等多个功能领域,形成了一个特殊的产业形态,并逐渐形成了目前的“水产动保”产业群,产业规模和使用范围也急速扩大。

目前,在我国的渔药产业中,动保产品的年销售额已近100亿元左右,占整个渔药产品年销售额的70%以上,在一些地方、一些养殖品种的养殖投入品中甚至达到90%左右的占比,呈现出“药减保增”的明显趋势,而且这种趋势的“两极分化”发展势头也非常明显。

1 水产动保产品与产业的基本概念1.1 动保产品与保健品概念的考察1.1.1 动保产品经考察和查阅资料,并未发现有关“动物保健产品”的具体明确的概念或定义,几乎所有宣传和报道的都是有关具有动物保健功能的产品,所报道宣传的产品功能也非常广泛,药品、功能性产品、甚至疫苗都包括在内,难以汇总出一个清晰的概念。

1.1.2 保健食品在人用保健品方面的解释:保健品是保健食品的通俗说法。

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现状及前景

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现状及前景

势变得异常严峻。

对于非洲猪瘟,我国确立了净化的防控目标,这就要求政府与养殖单位加强合作,共同构建联防联控机制,加强疫情监测与排查,在发现疫情的第一时间启动应急机制,确保非洲猪瘟能及时得到控制,从而有效地消除猪瘟。

参考文献[1]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做好非洲猪瘟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8(12):4-5.[2]瞿蕾.非洲猪瘟的扩散风险点及防控对策[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9(5):16-17.[3]荣朝兵.谈非洲猪瘟带来的挑战与机遇[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5):41.[4]黄萍,陈威宇,鲁义敬.非洲猪瘟流行特点及防治措施[J].畜禽业,2019(2):67.[5]李正波.非洲猪瘟综合防治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9(22):237.[6]许胜男,韦玲玲.探析非洲猪瘟综合防治技术[J].中国畜禽种业,2019(1):173.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现状及前景王文秀(南京市江宁区渔政监督大队,江苏南京211100)[摘要]水产养殖业在我国农业产业结构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对于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我国水产养殖模式,然后分析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现状,最后探究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前景,以期有助于促进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

[关键词]水产养殖;淡水养殖;海水养殖;循环水养殖;发展前景[中图分类号]S964;F32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909(2019)36-107-21我国水产养殖模式1.1淡水养殖淡水养殖,是指利用湖泊、池塘、水库以及其他淡水区域来饲养和繁殖水产经济动物(鱼、虾、蟹、贝等)以及生产水生经济植物。

北宋时期就有我国开展淡水养殖的记载,从那时起人们一直沿用淡水养殖技术,淡水养殖在我国有着十分悠久的发展历史。

目前,我国淡水养殖对象主要为螃蟹和鱼类。

我国淡水养殖技术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已经十分成熟,中国淡水养殖面积和产量居世界首位。

草鱼人工免疫防疫技术及相关

草鱼人工免疫防疫技术及相关

草鱼人工免疫防疫技术及相关疫苗介绍草鱼人工免疫防疫技术及相关疫苗介绍草鱼人工免疫防疫技术及相关疫苗介绍2012-04-27 10:35:00中国水产养殖网出处:水产前沿浏览量:4597 次我要评论文/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陈总会巩华黄志斌近几年,我国对养殖鱼类的免疫研究,取得了可喜成绩,特别在草鱼养殖方面,代表了我国水产疫苗的发展水平,目前已经有注射型疫苗、浸泡型疫苗取得生产批准文号,口服型疫苗也在实验室阶段完善中,目前尚无产品面市。

国内比较成熟的注射用水产疫苗产品是珠江水产研究研制的草鱼出血病活疫苗(GCHV-892株),2010年12月获得国家一类新兽药证书(证书号:(2010)新兽药证字51号),2011年3月获得生产批准文号(兽药生字(2011)190986021)。

该疫苗的特点是用量少、效价高、保护力强、免疫产生期快、免疫期长、使用安全方便,克服了组织苗(土法疫苗)效果不稳定和细胞灭活疫苗免疫期较短的缺点,主要应用于对草鱼病毒性出血病(GCHV-892株)的免疫防病,使用浓度为10-2,注射剂量0.2毫升,免疫时效为1年。

一、注射免疫在冬末春初,气温在10-20℃时放养草鱼种期间适宜注射疫苗。

夏季高温鱼病易发的时候不适宜注射疫苗。

注射规格:通常3寸(10cm)以上的鱼种,就可以注射疫苗。

如在操作熟练的情况下,小规格鱼种也可以注射疫苗,但注射的剂量要减少,且保证鱼种体长在3cm以上。

1、注射免疫准备工作注射免疫准备工作首先要选择型号合适的连续注射器,使用时须用75%的酒精消毒或用开水煮沸15-20分钟消毒。

一般来说,规格在11朝-4寸的鱼种一般选用4#注射针头,规格在5寸以上的鱼种一般选用5#注射针头。

若采用腹腔注射时,要防止扎针太深伤及鱼体内脏,可在注射针头上套一小截塑料管或剪短针头,暴露出的针尖长度略长于鱼体腹肌厚度。

由于鱼类种苗大多对溶解氧等水质因子要求较高,抗应激能力较差,对环境胁迫敏感,免疫接种过程中稍不注意就可能发生损伤鱼类甚至导致死亡的意外,给疫苗接种操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水产苗种繁育情况汇报

水产苗种繁育情况汇报

水产苗种繁育情况汇报近年来,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迅速,水产苗种繁育是水产养殖业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对水产苗种繁育情况进行汇报,以便更好地了解当前水产苗种繁育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提高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水平提供参考。

首先,水产苗种繁育的总体情况。

近年来,我国水产苗种繁育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各地区的水产苗种繁育基地不断增加,技术水平逐渐提高,苗种繁育规模不断扩大。

同时,一些新型的苗种繁育技术也在不断涌现,为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其次,水产苗种繁育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尽管水产苗种繁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是技术水平不够高,一些地区的苗种繁育基地在技术设备和管理水平上仍存在一定的滞后。

其次是市场需求不断增长,但一些地区的苗种供应能力有限,导致市场供需矛盾较为突出。

此外,一些水产苗种繁育基地存在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问题,亟待解决。

然后,针对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我们将采取一系列措施加以解决。

首先是加大对水产苗种繁育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力度,提高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其次是加强苗种繁育基地建设,完善设施设备,提高苗种供应能力。

同时,我们还将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减少环境污染,推动可持续发展。

最后,展望未来,我们对水产苗种繁育的发展充满信心。

我们相信,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水产苗种繁育业一定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创新,为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综上所述,水产苗种繁育是水产养殖业的重要环节,当前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我们将采取一系列措施加以解决,相信水产苗种繁育业一定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同推动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为我国水产产业的繁荣做出新的贡献。

草鱼出血病冻干细胞疫苗与三联灭活疫苗在草鱼养殖中的应用

草鱼出血病冻干细胞疫苗与三联灭活疫苗在草鱼养殖中的应用

伤, 且需对鱼体进行消毒。
亩放 养 草 鱼 种 20 50尾 左 右 ( 中 : 斤 以上 其 半
的草鱼 种 占 1 5 5~1 /、 0尾/ 草 鱼 种 占 3 5 鲢 鳙 斤 /、
在试 验 时间 内 ,虽 然 4口养殖 塘 均有 不 同程
度 的病害 发 生 ,但 经过 免疫 接 种 的养 殖 塘 草鱼 发
投 喂量根 据鱼体 生长 、 食 和天 气情 况 而 定 , 摄 日投 喂 3次 。经 常抽 排底 层 水 并 注 入 新 水 , 分利 用 充 增 氧机增 氧 , 持 池水 透 明度 为 3 e 保 5 m。7 8 9三 、、 个 月每 隔 1 2 5~ O天 用 2 3 O一 0×1 生 石 灰 或 微 0
及其它品种 15 。 / )

病率明显要低于没有免疫接种疫苗 的对照组养殖
40 ・
总第 13期 2 塘 ,计 算得 出 ,出 _病 、肠 炎病 、烂鳃 病 及 赤 皮 血
江西水 产科 技 属患 水霉 病 、纤 毛虫 病 、指 环 虫病 、中华 鳋 病 等
病 的平 均发 病 率 比对 照 组 养 殖 塘 低 2 .5 。在 15 %
出血病冻干细胞疫苗 细菌性三联灭活疫苗 草鱼“ 四病”
草 鱼 为我 国南 方 的 当 家淡 水 养 殖 品种 , 其 尤 是南 方 内陆 省份更 是 占有水 产 养殖 品种 的半 壁江
山。长 期 以来 , 响 草 鱼 产 量 和 效 益 的 根本 原 因 影
14 日常 管理 .
饲料投喂以精饲料为主、 辅以青饲料相结合 ,
间 长、 费用 大 , 产 生 一 些 药 物 毒 性 及 药 物残 留 , 且
疫 效果 显著 , 有效 的 防治草鱼 “ 可 四病 ” 的发生 , 保 证 草鱼 有健 壮 的体 格来有 效 地抵 抗 其 它 病 害 的危 害 , 试 验塘 的整体保 护力达 到 8 . % , 达 到增 对 89 为 产 高效 的养殖 目的提供 有利保 障 。 实践 证 明 : 高 草 鱼 成 活 率 的 最 直 接 、 经 提 最 济 、 有 效 的关 键 技 术 措 施 就 是 要 搞 好 草 鱼 “ 最 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我国水产疫苗的现状及应用前景 李博 12级海资 学号:12060011009 指导老师:周丽教授 摘要 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养殖环境发生变化,水产动物重大疾病的暴发频

率越来越高。水产疫苗不仅可以有效地预防这些疾病,也是目前解决病毒病问题的唯一特效手段。在查阅大量养殖文献和成果的基础上,对我国水产疫苗的的研究现状,包括水产疫苗的分类、接种方式及我国常见的水产疫苗进行了综述,提出了我国水产疫苗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 水产疫苗 现状 前景

我国是水产养殖大国。水产养殖业蓬勃发展,其中养殖品种多种多样,技术含量不断提高。但由于养殖观念落后和鱼病研究相对滞后,大多数疫苗处于空白状态,治疗上仍以化学疗法为主。其中抗生素和化学药物的滥用已导致病原菌的严重耐药,并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压力,同时危及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并直接影响到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特别是我国加入W T O后,以出口为导向的水产品面临极大的技术壁垒。要解决目前现状根本措施是在引进国外适用疫苗的同时,尽快研制适合我国养殖品种流行疾病的疫苗,开发新的接种技术,提高免疫接种的可操作性。本文就目前我国水产养殖渔用疫苗的现状及新技术的应用进行综述。

1. 目前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在水产疫苗研究上的差距 国际上对鱼类免疫的研究始于2O世纪30 ~40年代,70年代中期,世界各国普遍开展鱼用疫苗的研制。至 2006 年,据不完全统计,针对 24 种不同的水产病原,一些国家或地区准发许可证的疫苗已超过 10多种,在鱼类病害的防治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大大减少了抗菌素等化学药物在养殖鱼类方面的使用量。其中欧、 美国家占大多数。亚洲已有几种疫苗在临床使用,但仅有3 种商品化的疫苗 :虾副溶血弧菌疫苗(V ibrogen —S ),对虾多价菌苗(简称 P.M.B.疫苗)和鳗弧菌菌苗。日本有 3 种疫苗获得许可证,澳大利亚仅一种疫苗获得许可证 。 我国在鱼病防治方面主要采用化学药物,渔用疫苗普及率很低。而欧洲是使用鱼类疫苗较早的地区之一。早在 1990 年英国和挪威就用疖疮病的疫苗,目前由于90 %以上的养殖鱼类注射了疫苗,大量减少了抗生素在水产养殖业中的使用,显著提高了养殖鱼类的商品价值。以挪威虹鳟鱼养殖为例, 1984 年虹鳟鱼产量 5 .5万t, 用药量为48. 8t, 到了 1994 年虹鳟鱼产量达到24.9万t,而当年用药量 1. 4t,基本达到健康养殖的要求,这种进步很大程度归功于渔用疫苗的开发和应用。 2

从目前世界各国养殖情况及面临的问题来看,亚洲急需疫苗有嗜水气单胞菌、点状气单胞菌、柱状菌病、虹彩病毒病、单殖吸虫病毒、粘细菌感染、原虫病、伪结核病、海虱感染侵袭、链球菌感染、河纯弧菌病、病毒性出血败血症、鱼类病毒感染病等十多种病的疫苗 。美国急需对虾细菌性传染病、细菌性肾病、冷水鱼疫苗、柱状菌病、爱德华氏菌、原虫病、立克次氏体、水霉病、海虱感染侵袭等病害疫苗。而澳洲及欧洲目前未出现急需疫苗 。

2 疫苗种类 2.1活疫苗 在兽医临床中有强毒苗、弱毒苗和异源苗三种,目前水产活疫苗中应用较多的是弱毒疫苗,用致病性已大为减弱的病毒减毒株或变异的弱毒株制备的疫苗,称为弱毒疫苗。弱毒苗是目前临床中使用的最广泛的疫苗种类,尽管其毒力已经减弱,但仍然保持着原有的抗原性,能够有效的刺激鱼体免疫体系的细胞免疫,并能在体内繁殖,因而可用较少的免疫剂量诱导产生很强的免疫力,且不必需添加佐剂,免疫期长,不影响动物产品(肉类)的品质。甚至有些弱毒苗可以刺激机体细胞产生干扰素,对抵抗其他野毒的感染也有很大帮助。虽然弱毒苗有上述优点,但贮存运输不方便,且保存期短。将其制成冻干苗可延长保存期,但需要在液氮中保存,因此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应用范围。该类疫苗有C C V减毒疫苗、疖疮病减毒菌苗、I—H N V 减毒疫苗以及草鱼出血病细胞培养弱毒疫苗等。 珠江水产研究所在“ 草鱼细胞灭活疫苗” 研究的基础上,应用中草药处理,使病毒致弱而研制成功的新一代预防草鱼出血病的疫苗。该疫苗的特点是用量少、效价高、保护力强、免疫产生期快、免疫期长、使用安全方便,克服了组织苗(土法疫苗)效果不稳定和细胞灭活疫苗免疫期较短的缺点。主要应用于养殖草鱼的免疫防病,使用浓度为 10,注射剂量 0.2毫升,免疫时效为1年,免疫保护率可达 90%以上。目前该疫苗已完成区域性临床试验,在广东、福建、江西、广西等部分地区进行了田间和区域试验,成活率普遍在7 0%- 9 0%。 2.2灭活疫苗 病原微生物经过理化方法灭活烈性野生型病原的感染性,却仍保持免疫原性,接种后使动物产生特异性抵抗力,称为灭活疫苗或死疫苗。灭活疫苗研制周期短,使用安全,易于保存,但由于灭活疫苗接种后不能在动物体内繁殖,因此需要接种剂量较大,免疫周期短,需要加入适当的佐剂以增强免疫效果。1969 年,珠江所最早研制成功了可大面积推广使用的组织浆灭活疫苗,也是我国水产第一个水产疫苗——草鱼土法疫苗,从根本上解决了烂鳃、赤皮、肠炎、出血等几种危害极大的草鱼暴发性流行病,使草鱼池塘养殖成活率提高到 85%以上。此后,我国又发展了多种水产组织浆灭活疫苗。 组织浆灭活疫苗的最大缺点是受病鱼供应数量的限制,即用于发病本场,难以进行大规模生产。此类疫苗一般未经注册,只能在非常情况下,经有关部门批准使用。在日本和欧美等国家,大批量的灭活疫苗产品上市,并发挥了重大作用。如日本的真鲷虹彩病毒灭活苗、蛳鱼仪溶血眭链球菌和弧菌病灭活疫苗,欧美鲑鳟养殖中常用的冷水病疫苗、V H S 疫苗、PH V疫苗以及所有的弧菌苗、爱德华氏菌苗等都属于灭活疫苗。 2.3亚单位疫苗 亚单位疫苗是去除病原体中与激发机体保护性免疫无关的甚至有害的成分 ,保留有效免疫原成分制作的疫苗。 亚单位疫苗较全病毒疫苗除去了产生不良反应的物质,副作用减少。同时,由于除了去病毒核酸,也消 3

除了潜在致癌性及回复突变的可能性。此外,疫苗以直接被合成或通过重组 D N A技术生产。 但亚单位疫苗的研制必须进行大量的前期研究工作以确定保护性抗原, 即确定该 目标抗原是否为适合于基因克隆的蛋白质 , 并确定编码抗原蛋白的基因能否被克隆和遗传操作,以生产商业化疫苗。且亚单位疫苗在实验室取得较好的免疫效果,但提取工艺复杂,成本较高。在国家“ 863”计划的资助下,珠江所近年来分离并确认了海水鱼类致病性弧菌菌株病原弧菌 400 余株,获得了主要代表性菌株 10 余株的 4 种亚单位成份、 克隆 3 种亚单位基因并表达 ,对提取和表达的亚单位成分进行了免疫特性等分析,获取的各亚单位成份制备疫苗并进行了免疫保护陛测定,浸泡免疫保护率为 50%~86.7%。生产性应用示范试验结果显示:免疫组比对照组提高成活率5%~37.1%,免疫鱼养殖呈生长稳定、发病少等特点。 2.4生物技术疫苗 生物技术疫苗是指利用生物技术制备的分子水平的疫苗,包罗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合成肽疫苗、独特型疫苗、基因工程活载体疫苗、D N A疫苗以及转基因菌蜕疫苗等。其中基因T 程亚单位疫苗和D N A 疫苗研究较多,其他种类的生物技术疫苗在水产方面的研究进展鲜有报道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指利用重组DN A技术克隆病原蛋白质基因,在不同的基因表达系统中表达,产生能诱生中和抗体的蛋白质,再经过分离纯化而制备的疫苗。目前水产养殖上在研究应用的基因工程疫苗有IH N V、IPN V、FR V、鳗鱼病毒和文蛤病毒等疫苗 ,其中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IPN V )V P2 重组亚单位疫苗是目前唯一一个商品化的鱼用重组蛋白疫苗。目前尚不能在组织培养细咆中生产的病毒疫苗都可以通过基因工程方法生产。 多价疫苗具有生产成本低和易于大规模生产的优点, 但存在研究成本高和周期长等缺点。目前,欧美各国盛行鱼类 D N A 疫苗的研究与开发。与蛋白质疫苗相比,D N A 疫苗通过宿主细胞表达目的抗原,蛋白表达的时间持久,不仅可以诱导体液免疫 ,还可以诱导细胞免疫 ;较少受温度的影响 ;D N A 疫苗生产成本低 。并且其免疫原性单一,即只有编码所需抗原的基因被导人细胞中表达,载体本身没有免疫原性 。因此单~剂量的 D N A 疫苗可激发长时间的免疫 ,但 D N A 疫苗要进行大规模的生产应用,还需许多改进的地方 :免疫剂量问题 ;其免疫效力不够强 ;质粒 D N A 与宿主细胞染色体是否整合 ,是否诱导宿主产生免疫耐受陛及是否诱导宿主产生抗 D N A 抗体等问题 ,现在仍然不很清楚。抗独特型抗体疫苗是免疫调节网络学说发展到新阶段的产物。抗独特型抗体疫苗的突出优点是安全 、稳定,针对性较强 ,无副作用。但免疫应答太单一 ,也是它明显的缺陷。我国的海水鱼类细菌病多联抗独特型抗体疫苗 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和北京卓越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研制开发 ,2004 年 2 月拿到了授予发明专利权通知书,并取得 了国家新 兽药证 书 ,该 疫苗对 海水 养殖鱼类保护率可达 20%~50%。应当注意 ,由不同的方法生产的疫苗 ,或者由不同病原体制备的疫苗 ,或者同一种疫苗使用时的途径 、剂量、佐剂的使用及鱼本身的生理状况与所处的环境等不同,疫苗所产生的效果及维持这一效果的时间也不同。

3 目前水产疫苗的发展方向 3 .1免疫新技术的应用 3 .1.1单克隆抗体技术 单克隆抗体是一个抗体产生的细胞与一个骨髓瘤 4

细胞融合而产生的杂交瘤细胞经无性繁殖而形成的细胞群,同时这些细胞将合成一种决定簇的抗体,称为单克隆抗体。优点是这些杂交细胞继承两种亲代细胞的特性,它既具有抗体细胞合成专一抗体的特性,也有骨髓瘤细胞能在体外培养增殖且永存的特性。 3 .1.2 荧光抗体技术 根据抗原抗体反应具有高度的特异性,以荧光色素作为标记物,与已知抗体结合(不影响其免疫学特性),然后将荧光素标记的抗体作为标准试剂,用于鉴定未知的抗原,可在荧光显微镜下检查呈现荧光的抗原。特点是特异性强、速度快、敏感度高。 3.1.3 基因工程技术 基因工程技术是对DNA分子上的遗传单元(基因)进行操作,把不同来源的基因按照预先设计的蓝图,重新构成新的基因组合,再把它引入到细胞中的一种技术,从而构成具有新遗传特性的生物。其主要的优点是保证DNA小片段在新的寄主中进行扩增 。 3.1.4 酶联免疫吸附法(简称ELISA) 酶联免疫吸附法是抗原与抗体吸附于固相载体上,与酶结合,并在适当底物参与下,使基质水解而呈色,然后用分光光度计测定结果。呈色反应显示了酶的存在,从而证明发生了相应的免疫反应,所以这是一种特异而敏感的技术,可在微克或纳克水平上测定抗原或抗体。它始于1971年E ngvall的用碱性磷酸脂酶标记的 IgG 测定 IgG 的方法,随后这种方法得到迅速发展和不断完善。主要的优点是E LISA具有选择性好、灵敏度高、结果判断客观准确。 3.1.5 微胶囊技术 微胶囊技术是一种用成膜材料把固体或液体包覆形成微小粒子的技术。形成的微小粒子叫微胶囊。目前出现了纳米胶囊、脂质体、微生物以及无机材料壁材的微胶囊等微囊。特点是囊心与外界隔绝具有保护功能并且利于囊心的贮存运输。 3 .2 佐剂的应用 免疫佐剂是指与抗原同时或预先应用,能增强机体针对抗原的免疫应答能力,或改变免疫反应类型的物质。佐剂的功能可以概括为:增强抗体应答;增强疫苗的粘膜传递,增进免疫接触;增强弱免疫原的免疫原性,如高度纯化的抗原或重组抗原;减少抗原接种剂量和接种次数;促进疫苗在免疫应答能力弱的人群中的免疫效果;加快免疫应答的速度和延长持续时间;改变抗原的构型;改变体液抗体的种类和亲和性。张吉红、陆承平(2003)研究发现嗜水气单胞菌疫苗免疫银鲫,佐剂组抗体效价达1:64,相对保护率为67%;而不加佐剂免疫组抗体效价为1 :32,相对保护率达56%,两者差异显著。 3 .3 口服疫苗的应用 水产口服疫苗现在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抗原的保护问题,核心是如何使抗原在载体和水体中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如何在鱼体内保持抗原的完整性。因此选择合适的抗原处理方式、合理的有效剂量、适当的免疫时间、免疫程序和免疫次数等都是口服疫苗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尽管目前注射型疫苗在疫苗市场中仍占主要位置,但因其在使用过程中劳动强度大、容易造成动物受伤引起感染甚至死亡等不利因素的存在,研发具有低刺激性、高敏感性、使用简便和低成本的口服疫苗是未来鱼用疫苗发展的趋势。 3 .4新型疫苗的研究推广 3 .4 .1 DNA疫苗研究 基因疫苗又称核酸疫苗,是编码免疫抗原或与免疫抗原相关因子的真核表达质粒D N A (有时也可是 R N A )。基因疫苗被宿主细胞摄取并经过转录和翻译产生抗原蛋白。抗原蛋白被注入动物体后产生特异性免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