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衰竭的 诊断与治疗ppt课件
合集下载
肝衰竭ppt课件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深入研究发病机制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有望通过更深入的研究揭示肝衰竭的 发病机制,为治疗提供更准确的靶点。
发展新的诊断技术
未来可能会发展出更加灵敏、特异的肝衰竭早期诊断技术,提高患者 的诊断率和治愈率。
创新治疗手段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有望出现更多创新的治疗手段,如基 因治疗、细胞治疗等,为肝衰竭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肝性脑病是由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 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 调的综合征。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 迷。
处理措施
去除诱因,如纠正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紊乱、止血和清除肠道积血;减少肠 内氮源性毒物的生成与吸收,如调整 饮食结构、口服乳果糖等;促进体内 氨的代谢,如使用谷氨酸钠或谷氨酸 钾、精氨酸等;调节神经递质,如使 用支链氨基酸、γ-氨基丁酸等;人工 肝和肝移植治疗。
肝肾综合征
定义
肝肾综合征是指在严重肝病时发生的 功能性急性肾功能衰竭。
临床表现
处理措施
积极改善肝功能,加强支持治疗;避 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在扩容的基础上 应用利尿剂;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 肝移植。
主要表现为少尿或无尿、氮质血症等 。
感染并发症
常见感染类型
细菌感染、真菌感染、病毒感染等。
处理措施
根据感染类型选择敏感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加强支持治疗,提高患者免疫力;注意个人卫 生和防护,避免交叉感染。
卧床休息,减少体力消耗;加强病情监护,定期评估病情变化。
内科治疗
针对不同病因采取相应的内科治疗措施,如抗病毒治疗、停用肝毒性药物、免疫调节治疗等。
治疗原则与措施
人工肝支持治疗
通过血浆置换、血液灌流等手段清除体 内有害物质,补充必要物质,暂时替代 肝脏功能。
肝衰竭诊治指南课件ppt

诊断标准
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综合评估,肝衰竭的诊断主要依据 肝功能指标、凝血功能指标和临床症状等。
02
肝衰竭的病理生理
肝功能衰竭的病理改变
01
02
03
04
肝细胞广泛坏死
肝衰竭时,大量肝细胞发生坏 死,导致肝脏功能严重受损。
肝内炎症反应
肝衰竭时,肝脏内的炎症细胞 浸润,引发炎症反应,进一步
衰竭患者提供支持治疗。
血液净化技术
改进血液净化技术,去除体内有害 物质,调节内环境平衡,为肝衰竭 患者创造更好的治疗条件。
体外肝脏支持系统
研究体外肝脏支持系统,通过连接 患者的循环系统,暂时替代肝脏功 能,为肝衰竭患者争取恢复时间。
肝移植技术的进步与挑战
移植免疫
研究移植免疫反应的机制 ,寻找降低排斥反应的方 法,提高肝移植的成功率 和生存率。
护理方法
01
病情监测
定期监测肝功能、凝血功能等指标 ,及时发现肝衰竭迹象。
生活护理
保持良好作息,避免疲劳,注意饮 食卫生,预防感染。
03
02
药物治疗
遵循医嘱,按时服药,控制病情发 展。
心理支持
关注患者心理状态,提供必要的心 理支持与疏导。
04
患者教育
疾病认知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肝衰竭的病因、症状、治疗方 法及预防措施,提高疾病认知水平。
针对肝衰竭的纤维化过程 ,研究新型抗纤维化药物 ,以减缓疾病进展。
免疫调节剂
研究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 创新药物,以改善患者的 免疫功能,降低感染风险 。
基因治疗
探索基因治疗在肝衰竭中 的应用,通过基因修饰或 基因转移技术,改善肝脏 功能。
人工肝技术的改进与新进展
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综合评估,肝衰竭的诊断主要依据 肝功能指标、凝血功能指标和临床症状等。
02
肝衰竭的病理生理
肝功能衰竭的病理改变
01
02
03
04
肝细胞广泛坏死
肝衰竭时,大量肝细胞发生坏 死,导致肝脏功能严重受损。
肝内炎症反应
肝衰竭时,肝脏内的炎症细胞 浸润,引发炎症反应,进一步
衰竭患者提供支持治疗。
血液净化技术
改进血液净化技术,去除体内有害 物质,调节内环境平衡,为肝衰竭 患者创造更好的治疗条件。
体外肝脏支持系统
研究体外肝脏支持系统,通过连接 患者的循环系统,暂时替代肝脏功 能,为肝衰竭患者争取恢复时间。
肝移植技术的进步与挑战
移植免疫
研究移植免疫反应的机制 ,寻找降低排斥反应的方 法,提高肝移植的成功率 和生存率。
护理方法
01
病情监测
定期监测肝功能、凝血功能等指标 ,及时发现肝衰竭迹象。
生活护理
保持良好作息,避免疲劳,注意饮 食卫生,预防感染。
03
02
药物治疗
遵循医嘱,按时服药,控制病情发 展。
心理支持
关注患者心理状态,提供必要的心 理支持与疏导。
04
患者教育
疾病认知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肝衰竭的病因、症状、治疗方 法及预防措施,提高疾病认知水平。
针对肝衰竭的纤维化过程 ,研究新型抗纤维化药物 ,以减缓疾病进展。
免疫调节剂
研究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 创新药物,以改善患者的 免疫功能,降低感染风险 。
基因治疗
探索基因治疗在肝衰竭中 的应用,通过基因修饰或 基因转移技术,改善肝脏 功能。
人工肝技术的改进与新进展
肝衰竭ppt课件ppt演示课件

.
12
凝血指标在诊断肝衰竭时的规范与统一
国际上通用 国际正常化比率(INR)
PT(凝血酶原)正常值12-14秒; 国内传统 凝血酶原活动度(PTA) PTA计算公式:PTA=[对照PT-(对照PT 已知 PTA 小于 40 %为肝细胞功能衰竭的公认界限,用以作为判 x 0.6 ) ]/[ 患者PT-( 对照PTx0.6)]x 断肝衰竭患者病情轻重及预后的一项十分敏感的指标 100% 正常值75-100%;
. 9
毒素因素
代谢因素
肝衰竭的流行病学现状及其演变
我国肝衰竭的病因主要是HBV感染,也是我国最常见的肝病死亡原因, 临床表现以慢加急性肝衰竭为主,其次是药物及肝毒性物质(如乙醇、 化学制剂等)导致的肝衰竭 HBV相关肝衰竭:男性、青壮年 农民、工人 汉族 随着HBV相关肝衰竭的分型发展及其演变: 在我国,急性肝衰竭和亚急性肝衰竭呈减少趋势 (因抗病毒治疗有效阻断了慢性乙型肝炎的重症化过程) 慢加急性肝衰竭和慢性肝衰竭呈增加趋势 (因现有慢性肝病患者常因各种诱因发生急、慢性肝失代偿)
. 14
肝硬化基础
病理表现
(1)急性肝衰竭 肝细胞呈一次性坏死, 可呈大块或亚大块坏死,或桥接坏 死, 伴存活肝细胞严重变性, 肝窦网状支架塌陷或部分塌陷 (2)亚急性肝衰竭 肝组织呈新旧不等的亚大块坏死或桥接坏死;较陈旧的坏死 区网状纤维塌陷, 或有胶原纤维沉积;残留肝细胞有程度不等 的再生, 并可见细、 小胆管增生和胆汁淤积。 (3)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 在慢性肝病病理损害的基础上,发生新的程度不等的肝细胞 坏死性病变。 (4)慢性肝衰竭 主要为弥漫性肝纤维化以及异常增生结节形成, 可伴有分 布不均的肝细胞坏死。
. 10
肝衰竭教学演示课件

积极治疗病毒性肝炎等原发病
及早发现和治疗
病毒性肝炎等原发病是导致肝衰 竭的常见原因之一。应定期进行 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这些疾病
。
遵医嘱规范治疗
患者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 疗,按时服药,不得随意更改治疗 方案。
避免传染
病毒性肝炎具有传染性,患者应注 意个人卫生,避免传染给他人。同 时,未患病者也应加强预防,如接 种疫苗等。
乏力、食欲减退、恶心 、呕吐、腹胀、黄疸等
。
实验室检查
肝功能异常,如转氨酶 升高、胆红素升高等。
影像学检查
如B超、CT等可显示肝 脏形态异常。
诊断依据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
查综合判断。
治疗原则与措施
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加强护理 ,给予高维生素、易 消化食物。
保肝治疗
使用保肝药物,如还 原型谷胱甘肽、甘草 酸制剂等。
处理措施
补充凝血因子,如新鲜冰冻血浆、冷 沉淀等;使用止血药物,如维生素K1 、止血敏等;积极改善肝功能,促进 凝血因子合成。
感染及内毒素血症
临床表现
患者可能出现发热、寒战、白细胞升 高等感染症状,以及内毒素血症引起 的低血压、休克等表现。
处理措施
积极抗感染治疗,选用敏感抗生素; 加强支持治疗,如补充白蛋白、血浆 等;必要时进行血液净化治疗,如血 浆置换、血液灌流等。
在肝衰竭的治疗过程中,应注重患者 的心理和生活质量,提供全方位的支 持和关怀。
THANKS
感谢观看
肝肾综合征
临床表现
患者可能出现少尿、无尿、氮质 血症等肾功能受损症状。
处理措施
积极改善肝功能,减轻肾脏负担 ;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必要时 进行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等肾脏 替代治疗。
肝衰竭PPT课件

肝衰竭(Liver failure)
多种因素引起的肝细胞严重损 害,导致合成、解毒、生物转化 功能障碍,出现黄疸、凝血功能 障碍、肝性脑病、腹水等的临床 综合征
肝衰竭的病因
肝炎病毒:甲→戊 非肝炎病毒:CMV、EBV、肠道病毒 药物及中毒:INH、RF、醋氨酚、酒
精 细胞及寄生虫:严重感染、血吸虫
和/或明显腹水 20%≤ PTA<30%,明显
出血倾向
中期:中期表现+下列之一 难治性并发症 Ⅲ度以上肝性脑病 PTA<20%,严重出血倾向
肝性脑病命名
A型 急性肝衰竭相关肝性脑病 B型 门体分流,但无肝病的肝性
脑病 C型 肝硬化、门脉高压、门脉分
流的肝性脑病 轻微肝性脑病
肝衰竭的诊断
急性肝衰竭:(2周内) 极度乏力伴明显消化道症状和(或)腹
病因治疗:停药、戒酒、抗病毒? 免疫调节:肾上腺糖皮质激素、胸腺素 控制肝细胞坏死,促肝细胞再生 调整肠道菌群及环境 协助肝脏解毒药物
并发症的防治
肝性脑病:去除诱因、祛氨、清肠、 脑水肿
感染:原发性腹膜炎、肺部感染、败 血症
出血:门脉高压、DIC
肝肾综合征:利尿、限液或扩容、液 体负荷试验
慢性肝衰竭:弥漫性肝纤维化伴异常结 节形成。不均匀的肝细胞 坏死
肝衰竭的诊断命名
1.急性病毒性肝炎 甲型 急性肝衰 竭(早期)
2.慢性病毒性肝炎 乙型 亚急性肝 衰竭(中期)
3.药物性肝炎 急性肝衰竭(晚期)
肝衰竭的治疗
一般支持治疗: 基本营养支持 适当补充白蛋白或新鲜血浆 纠正电解质平衡及酸碱平衡
Hemodialysis and absorption 血浆滤过透析(PFD)
Plasma filteration and dialysis
多种因素引起的肝细胞严重损 害,导致合成、解毒、生物转化 功能障碍,出现黄疸、凝血功能 障碍、肝性脑病、腹水等的临床 综合征
肝衰竭的病因
肝炎病毒:甲→戊 非肝炎病毒:CMV、EBV、肠道病毒 药物及中毒:INH、RF、醋氨酚、酒
精 细胞及寄生虫:严重感染、血吸虫
和/或明显腹水 20%≤ PTA<30%,明显
出血倾向
中期:中期表现+下列之一 难治性并发症 Ⅲ度以上肝性脑病 PTA<20%,严重出血倾向
肝性脑病命名
A型 急性肝衰竭相关肝性脑病 B型 门体分流,但无肝病的肝性
脑病 C型 肝硬化、门脉高压、门脉分
流的肝性脑病 轻微肝性脑病
肝衰竭的诊断
急性肝衰竭:(2周内) 极度乏力伴明显消化道症状和(或)腹
病因治疗:停药、戒酒、抗病毒? 免疫调节:肾上腺糖皮质激素、胸腺素 控制肝细胞坏死,促肝细胞再生 调整肠道菌群及环境 协助肝脏解毒药物
并发症的防治
肝性脑病:去除诱因、祛氨、清肠、 脑水肿
感染:原发性腹膜炎、肺部感染、败 血症
出血:门脉高压、DIC
肝肾综合征:利尿、限液或扩容、液 体负荷试验
慢性肝衰竭:弥漫性肝纤维化伴异常结 节形成。不均匀的肝细胞 坏死
肝衰竭的诊断命名
1.急性病毒性肝炎 甲型 急性肝衰 竭(早期)
2.慢性病毒性肝炎 乙型 亚急性肝 衰竭(中期)
3.药物性肝炎 急性肝衰竭(晚期)
肝衰竭的治疗
一般支持治疗: 基本营养支持 适当补充白蛋白或新鲜血浆 纠正电解质平衡及酸碱平衡
Hemodialysis and absorption 血浆滤过透析(PFD)
Plasma filteration and dialysis
肝衰竭PPT课件

甲型、戊型病毒性肝炎引起的急性肝衰竭,目前尚未证明病毒特异性治疗有效。
对确定或疑似疱疹病毒或水痘- 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发的急性肝衰竭患者,可使 用阿昔洛韦(5~10mg/kg,每8 小时静滴)治疗,并应考虑进行肝移植。
(2)药物性肝损伤所致急性肝衰竭
应停用所有可疑的药物,追溯过去6个月服用的处方药、中草药 、非处方药、膳食补充剂的详细信息(包括服用、数量和最后一次服 用的时间)。尽可能确定非处方药的成分。已有研究证明,N-乙酰半 胱氨酸(NAC)对药物性肝损伤所致急性肝衰竭有益。其中,确诊或 疑似对乙酰氨基酚(APAP)过量引起的急性肝衰竭患者,如摄入APAP 在4h之内,在给予NAC之前应先口服活性肽。摄入大量APAP的患者, 血清药物浓度或转氨酶升高提示即将或已经发生了肝损伤,应立即给 予NAC。怀疑APAP中毒的急性肝衰竭患者也可应用NAC。必要时给予人 工肝吸附治疗。对于非APAP 引起的急性肝衰竭患者,应用NAC亦可改 善结局。
(4)血吸虫性肝硬化 慢性肝衰竭
(5)亚急性肝衰竭(早期) 原因待查(入院诊断) 原因未明(出院诊断)
(对可疑原因写出并打问号)
肝衰竭的治疗
目前肝衰竭的内科治疗尚缺乏特效药物和手段。原则上强调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针对不同病因采取相应的病因治疗措施和综 合治疗措施,并积极防治各种并发症。肝衰竭患者诊断明确后,应 进行病情评估和重症监护治疗。有条件者早期进行人工肝治疗,视 病情进展情况进行肝移植前准备。
(2)促肝细胞生长治疗
为减少肝细胞坏死,促进肝细胞再生,可酌情使用促肝细胞生长素 和前列腺素E1(PEG1)脂质体等药物,但疗效尚需进一步确定。
(3)微生态调节治疗
肝衰竭患者存在肠道微生态失衡,肠道益生菌减少,肠道有害菌增 加,而应用肠道微生态制剂可改善肝衰竭患者预后。根据这一原理, 可应用肠道微生态调节剂、乳果糖或拉克替醇,以减少肠道细菌易位 或降低内毒素血症及肝性脑病的发生。
对确定或疑似疱疹病毒或水痘- 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发的急性肝衰竭患者,可使 用阿昔洛韦(5~10mg/kg,每8 小时静滴)治疗,并应考虑进行肝移植。
(2)药物性肝损伤所致急性肝衰竭
应停用所有可疑的药物,追溯过去6个月服用的处方药、中草药 、非处方药、膳食补充剂的详细信息(包括服用、数量和最后一次服 用的时间)。尽可能确定非处方药的成分。已有研究证明,N-乙酰半 胱氨酸(NAC)对药物性肝损伤所致急性肝衰竭有益。其中,确诊或 疑似对乙酰氨基酚(APAP)过量引起的急性肝衰竭患者,如摄入APAP 在4h之内,在给予NAC之前应先口服活性肽。摄入大量APAP的患者, 血清药物浓度或转氨酶升高提示即将或已经发生了肝损伤,应立即给 予NAC。怀疑APAP中毒的急性肝衰竭患者也可应用NAC。必要时给予人 工肝吸附治疗。对于非APAP 引起的急性肝衰竭患者,应用NAC亦可改 善结局。
(4)血吸虫性肝硬化 慢性肝衰竭
(5)亚急性肝衰竭(早期) 原因待查(入院诊断) 原因未明(出院诊断)
(对可疑原因写出并打问号)
肝衰竭的治疗
目前肝衰竭的内科治疗尚缺乏特效药物和手段。原则上强调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针对不同病因采取相应的病因治疗措施和综 合治疗措施,并积极防治各种并发症。肝衰竭患者诊断明确后,应 进行病情评估和重症监护治疗。有条件者早期进行人工肝治疗,视 病情进展情况进行肝移植前准备。
(2)促肝细胞生长治疗
为减少肝细胞坏死,促进肝细胞再生,可酌情使用促肝细胞生长素 和前列腺素E1(PEG1)脂质体等药物,但疗效尚需进一步确定。
(3)微生态调节治疗
肝衰竭患者存在肠道微生态失衡,肠道益生菌减少,肠道有害菌增 加,而应用肠道微生态制剂可改善肝衰竭患者预后。根据这一原理, 可应用肠道微生态调节剂、乳果糖或拉克替醇,以减少肠道细菌易位 或降低内毒素血症及肝性脑病的发生。
肝功能衰竭诊疗PPT课件

9
编辑版ppt
4.代谢因素:
各类慢性肝病患者皆存在不同程度的肝 脏微循环障碍,血液难以进出肝脏,无 法保证对肝细胞的营养供应。在血液中 的药物吸收后难以进入肝脏与肝细胞接 触,无法有效发挥药物疗效;代谢废物 难以排出肝脏,成为毒素,滞留于肝脏, 导致肝细胞损伤,加快肝病进展。
10
编辑版ppt
五、诊断
INR ≥ 1.5 ),且排除其他原因;
肝脏进行性缩小。
注:PTA=〔对照PT-(对照PT×0.6)〕÷〔患者PT-(对照 PT×0.6)〕×100% 正常值75%~100%
12
编辑版ppt
(2)亚急性肝功能衰竭:
起病较急,2至26周出现以下表现者: 极度乏力,有明显的消化道症状; 黄疸迅速加深,血清总胆红素大于正常值上限
有出血倾向,30%<PTA≤40%;(或1.5 <INR ≤ 1.9);
未出现肝性脑病或其它并发症。
17
编辑版ppt
2.中期:
在肝衰竭早期表现基础上,病情进一步发展, 出现以下两条之一者:
出现Ⅱ度以下肝性脑病和(或)明显腹水、 感染;
出血倾向明显(出血点或瘀斑),且20%< PTA≤30%,(或1.9 <INR ≤ 2.6)。
肝衰竭
消化内科
1
编辑版ppt
指南更新
2005年,美国肝病学会(AASLD)《急性肝衰 竭处理》
2006年10月,中华医学会《肝衰竭诊疗指南》 2009年,亚太肝脏研究协会(APASL)《慢加
急性肝衰竭共识》 2011年,美国肝病学会(AASLD) 《急性肝
衰竭指南更新》 2012年,中华医学会《肝衰竭诊疗指南》
肝衰竭的临床诊断需要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 室检查等综合分析而确定,临床诊断分类:
《急性肝衰竭》ppt课件43页PPT

2019/10/12
38
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UNYIMEDICAL COLLEGE
20%<PTA≤30%。
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UNYIMEDICAL COLLEGE
2019/10/12
20
肝衰竭(晚期)
1、有难治性并发症 2、出现Ⅲ度以上肝性脑病 3、有严重出血倾向,PTA≤20%。
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UNYIMEDICAL COLLEGE
弃去,然后补充等量的新鲜冷冻血浆或人
血白蛋白等置换液,这样便可以清除患者
体内的各种代谢毒素和致病因子,从而达
到治疗目的。
适应征:各种原因引起肝衰竭
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UNYIMEDICAL COLLEGE
2019/10/12
27
肝衰竭(血浆置换)
常见并发症
2019/10/12
29
肝衰竭(护理)
(一)护理诊断 1、活动无耐力 2、营养缺乏 3、有感染的危险
4、潜在并发症
5、恐惧
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UNYIMEDICAL COLLEGE
2019/10/12
与免肝肝疫性细功脑胞病严 重与 及能出 肝受呕摄有低肾损吐入关血下综有减有合关少关征
<2% 2–7% >8% 记录不详
•中国HBV感染率57.6%
•HBV携带率为9.75%,即 中国有6.9亿人曾感染过 HBV ,其中1.2亿人长期 携带HB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