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调水工程线路知识讲解

合集下载

中国南水北调工程 PPT

中国南水北调工程 PPT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在现有的江苏省江水北调 工程、京杭运河航道工程和治淮工程的基础上, 结合治淮计划兴建一些有关工程规划布置的。 东线主体工程由输水工程、蓄水工程、供电工 程三部分组成。
(一)输水工程
包括输水河道工程、泵站枢纽工程、穿黄 河工程。
1.输水河道
引水口有淮河入长江水道口三江营和京杭 运河入长江口六圩两处。输水河道工程从长江 到天津输水主干线全长1150km,其中黄河以南 651km,穿黄河段9km,黄河以北490km。分干 线总长740km,其中黄河以南665km。输水河道 90%利用现有河道。
南水北调工程简介
▪ 中线工程:从加坝扩容后的丹江口水库陶岔 渠首闸引水,沿唐白河流域西侧过长江流域 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垭口后,经黄淮海 平原西部边缘,在郑州以西孤柏嘴处穿过黄 河,继续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可基本自流 到北京、天津。

南水北调工程简介
▪ 西线工程:在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 和大渡河上游筑坝建库,开凿穿过长江与黄 河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的输水隧洞,调长江 水入黄河上游。西线工程的供水目标主要是 解决涉及青、甘、宁、内蒙古、陕、晋等6省 (自治区)黄河上中游地区和渭河关中平原 的缺水问题。结合兴建黄河干流上的骨干水 利枢纽工程,还可以向邻近黄河流域的甘肃 河西走廊地区供水,必要时也可相机向黄河 下游补水。
东线工程供水范围:涉及苏、皖、鲁、冀、津 五省市。具体为:苏北除里下河腹部及其以东 和北部高地外的淮河下游平原;安微省蚌埠以 下淮河两岸、淮北市以东的新汴河两岸及天长 县部分地区;山东省的南四湖周边、韩庄运河 和梁济运河侧、胶东地区部分城市及鲁北非引 黄灌区;河北省黑龙港运东地区;天津市及近 郊区。
3.穿黄河工程
选定在山东东平县与东阿县之间黄河底下 打隧洞方案。通过多年地质勘探和穿黄勘探试 验洞开挖,查明了河底基岩构造和岩溶发育情 况,并成功解决了河底隧洞堵漏开挖的施工难 题。

中国南水北调工程运河解析与方案

中国南水北调工程运河解析与方案

中国南水北调工程运河解析与方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开始于2002年,总投资估计3000亿人民币,建设期间约10年,满足北方城市和农田用水需求,年输水量达到148.7亿立方米。

中线工程通过河道、隧道和管道等不同方式的输水方式,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系统,确保水资源能够稳定地输送到北方地区。

南水北调工程对中国的水资源利用和保护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比如南方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水资源利用率等。

因此,如何合理和有效地管理、保护和利用水资源成为该工程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南水北调工程运河解析:南水北调工程的运河主要有两条,即中线工程的南水水库河道和南水北调东线的淮河大渡槽。

中线工程的南水水库河道主要由新安江、江南水道和丹江等河流组成,全长约1277公里。

而南水北调东线的淮河大渡槽主要从皖西南柱前灌区的蚌埠到淮河东岸的硬化设施水域,全长1111.9公里。

这两条运河的建设和管理对于南水北调工程的成功实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南水北调工程运河的建设和管理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包括:运河的通水和调水工程、运河的开挖和修建、运河的运行和维护。

具体的方案如下:一、运河的通水和调水工程通水工程是指运河的水源与输送管道的连接和通水试验。

首先要确定运河的水源,确保水源的充足和质量。

其次要开展输水管道和泵站的安装和测试,确保输送系统的正常运行。

此外还需要进行通水试验,验证水源输送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确保工程的顺利实施。

调水工程是指根据北方地区的需水情况,调整南水北调运河的输水量和水质。

根据人工补水、生态调水和工农业用水等不同需水情况,灵活调整运河的调水方案,确保输水量和水质的适应性和可控性。

二、运河的开挖和修建运河的开挖和修建是南水北调工程运河建设的重要环节。

首先要进行河道设置和规划设计,确定运河的走向和断面,确保运输效率和输水畅通。

其次进行土方开挖和不良土料处置,确保运河的平整和稳定。

最后进行河道的砌筑和堤防的建设,确保运河的防洪和安全。

南水北调完整版课件

南水北调完整版课件
生态修复 南水北调工程通过改善受水区的生态环境,有助 于修复和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系统的稳定 和平衡。
减轻环境压力 南水北调工程减轻了受水区的环境压力,降低了 因缺水引发的生态问题,如湿地萎缩、植被退化 等。
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促进经济发展
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为受水区提供了稳定的水资源保障,有助 于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调度手段
南水北调工程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如远程监控、数据采集等, 提高调度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制度
南水北调工程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工程的安全运行。
安全风险评估
南水北调工程定期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及时发现和处理存在的安全 隐患。
安全应急预案
南水北调工程制定详细的安全应急预案,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 够迅速、有效地应对。
THANKS
感谢观看
政策与法规的完善
制定更严格的用水管理政策
为确保南水北调工程的可持续利用,需要制定更严格的用水管理政策,限制和规范用水行 为。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针对南水北调工程存在的问题和挑战,需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为工程的管理和保 护提供法律保障。
加强执法力度
为确保政策的执行和法律法规的遵守,需要加强执法力度,对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政府决策
为解决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政府决定实施南水北调工程。
工程目 标
缓解北方水资源短缺
改善生态环境
通过南水北调,将南方丰富的水资源 输送到北方,缓解北方的水资源短缺 问题。
南水北调工程有助于改善北方的生态 环境,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和运营将带动沿 线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协 调发展。

南水北调工程概况.doc

南水北调工程概况.doc

南水北调工程概况.doc
南水北调工程是一项2000年国务院批准、2002年正式开工的承载着国家战略意义的
大型水利工程,主要目的是通过长达1300千米的水利工程将长江、黄河两大流域的水资源有效地调至北方缺水地区,保障北方城市和农业生产的用水需求。

南水北调工程由中线工程、东线工程和西线工程三条主线组成,其中中线工程是南水
北调工程的主体工程,东线工程和西线工程则是补充工程。

中线工程起点位于湖北江夏区的沙墩港,终点位于北京密云水库,全长1418.91千米,分为四个分段:南水南干渠、丹江口水库、中间干渠和北水北干渠,同时涉及东线和西线
工程的各自分部工程,实现了长江与黄河之间的跨流域调水。

东线工程起点为江苏扬州市,终点在河南省南阳市,全长1720千米,主要分布在淮河流域、黄河流域和海河流域。

东线主要任务是从长江流域调水至河南、山东、天津等地区,解决这些地区的淡水短缺问题。

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历程经历了数次调整和完善,同时也面临着种种问题和挑战,如
地质复杂、水的质量问题、水污染治理难度大等。

但是,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从未停歇,
各项工程在多方面的努力下也越来越完善,目前中线一期工程已于2014年6月正式通水,东线、西线也取得了重要的建设成果,为北方地区的水资源治理和调配工作作出了巨大的
贡献。

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体现了我国水利事业的发展和水资源高效利用的重要性,同时
也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做出了独特而深远的贡献。

南水北调知识点归纳总结

南水北调知识点归纳总结

南水北调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南水北调工程概述南水北调工程是中国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由中线工程和东、西线工程组成。

中线工程自2002年开工建设,于2014年12月12日全线贯通,2014年12月27日通水;东线工程自2013年7月开工建设, 2013年10月28日动工开挖,2013年12月31日开工建设,2014年8月11日至2015年3月底,洪湖、九江船闸联合模拟船闸试验成功,2015年6月26日试通航,2015年12月30日正式通航;西线工程自2008年开工建设,2014年10月8日全线贯通。

中线工程是南水北调工程的主体工程,主要任务是将来自长江水系的水资源引到华北地区,解决其严重的缺水问题。

东线工程主要任务是利用长江水资源补充淮河流域的水资源,西线工程主要任务是将长江水资源引到山西、陕西等地区。

二、南水北调工程的水资源调配1. 长江水资源的利用南水北调工程的核心是利用长江的丰富水资源,通过引水工程将水资源引入到黄淮海平原。

根据规划,每年引水量为44.8亿立方米。

这需要大规模的水利工程设施,包括引水渠、水库、泵站等。

2. 水资源的分配南水北调工程将长江的水资源引入到华北地区,这涉及到了水资源的分配和调配。

在工程中,需要考虑到各个地区的实际用水需求,调配合理的水资源,以满足各地区的用水需求。

3. 生态环境保护南水北调工程对长江水系和接收地区的生态环境都有一定的影响。

在工程建设和运行中,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保护长江水系的生态环境,减少对接收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

三、南水北调工程的生态环境保护1. 生态补偿南水北调工程对长江水系和接收地区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在工程建设和运行中,需要采取措施对受影响的生态环境进行补偿,保护受影响的生态系统。

2. 水质保护在引水过程中,需要保证长江水系的水质在引水过程中不受到污染,保证引入的水资源符合相关的水质要求。

3. 生态恢复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和运行对长江水系和接收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八年级南水北调知识点

八年级南水北调知识点

八年级南水北调知识点南水北调是中国自古以来就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南方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更加突出。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在1990年代启动了南水北调工程,经过数十年的建设和实施,该工程已经成为我国的重要水利工程之一。

那么,我们来了解一下八年级关于南水北调的知识点。

一、南水北调的概念南水北调是由我国政府倡导的一项重大水利工程,旨在调配中国南部水资源,把其输送至北方的黄淮海平原地区,以解决干旱和缺水问题。

该工程被称为“中华民族的一项伟大事业”。

二、南水北调的来源南水北调的水源主要包括长江、汉江、金沙江、嘉陵江和乌江等江河水源。

其中,长江是南水北调的主要水源地之一。

三、南水北调的分三线工程南水北调实施分三期进行,分别为东线、中线和西线工程。

其中,东线工程起点是江苏扬州,终点为天津,全程约1450公里,被誉为“两千年修一次的工程”;中线工程起点位于湖北十堰,终点位于北京,全长约1400公里;西线工程则从四川省盆地调水至华北地区。

四、南水北调的水质监测南水北调的水质监测非常重要。

中央环保督察组将南水北调作为重要督察内容,对工程建设过程进行全面监测。

同时,各地也会定期对南水北调输水口进行水质监测,确保输送的水质安全。

五、南水北调的经济效益南水北调的建设,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首先,南水北调能够解决华北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其次,南水北调工程还带动了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推动了当地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

六、南水北调的环保意义南水北调的建设不仅对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同时也对环境保护起到了积极的意义。

南水北调工程建成后能够进一步改善华北地区的自然环境,提高地区生态系统恢复能力。

此外,南水北调还推动了全国水资源的统筹管理,建立了中国水利行业新的管理体制。

总之,南水北调是我国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一项重大成就,解决了华北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提高了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同时也对环保和水资源管理做出了积极贡献。

水利调水知识点归纳总结

水利调水知识点归纳总结

水利调水是指依据水资源的分布、需求和利用的需要,通过建设水利工程设施,对水资源进行调控和调配,以满足各种生产、生活和生态需求的一种水资源管理手段。

水利调水的目的是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保障水资源供需平衡,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用水需求,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以下是水利调水的知识点归纳总结:一、水利调水的基本概念1. 水利调水的概念:水利调水是指通过建设水利工程,对地表水、地下水进行调控和调配,以适应农业灌溉、城市供水、工业用水、生态环境保护等需要的一种水资源管理手段。

2. 水利调水的意义:水利调水可以有序合理地利用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保障用水安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水利调水的主要内容1. 水资源调配:通过水利工程,对水资源进行调配,满足不同行业和地区的用水需求,保障用水安全。

2. 水资源调控:通过水利工程,对水资源进行调控,保障水质、水量稳定,防止水灾、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发生。

3. 灌溉排水:通过水利工程,对农田进行灌溉,排除积水,提高农田产量和质量。

4. 城市供水:通过水利工程,提供城市居民用水,保障城市水源供应。

5. 工业用水:通过水利工程,提供工业生产用水,支持工业生产发展。

6. 生态环境保护:通过水利工程,保护湿地、河流、湖泊等生态环境,保障生物多样性和人类健康。

三、水利调水的技术手段1. 水库调水:利用水库蓄水、调水,实现对下游水资源的调配和调控。

2. 输水工程:通过输水管道、渠道等输水工程设施,将水资源从水源地输送到用水地区。

3. 灌溉工程:通过灌溉渠道、水泵等灌溉设施,对农田进行灌溉,提高农田产量和质量。

4. 河道治理:通过河道清淤、护岸工程等河道治理措施,保障河道的通畅和安全。

5. 污水处理:通过污水处理设施,对城市和工业生产的污水进行处理,保护水体水质。

6. 生态恢复:通过湿地保护、水生态修复等手段,保护和恢复水体生态环境。

南水北调工程分为哪些方案

南水北调工程分为哪些方案

南水北调工程分为哪些方案中线工程是南水北调的主干工程,被誉为中国的"世纪工程",工程起自长江中下游干流的江苏扬州,经过河南、安徽、河北等省市,至京津地区。

它东部以易闻通水工程为界与东线工程相连,以宝霞通水工程为界同苏北引水工程相连,以境内上源线为界遗留下起止点。

“世纪工程”中线工程是中国政府为了解决我国南北水资源分布不均衡而投资兴建的我国引水型水利工程,不仅意义重大,而且规模宏大。

中线工程的水源地为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整个水源地处于长江与沭河交汇处,东接太仓河,北依泗阳河。

工程全长大约1771千米,通道规模宏大,水利设施先进,其目的就是为了改善华北地区的水资源状况,提供可靠的灌溉用水、保证城市和工煤场用水供应和生活用水供给。

东线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的一部分,是中国国家发展计划的一大亮点,它融起始点、过境点、两平原通堤、泵站以及过填区在一体,并着重解决水质问题、水库寿命方面的问题。

作为南水北调工程科学技术研究的重点项目之一50年来,东线工程的研究迅速发展,完成了数量众多的重大技术研究项目。

东线工程承担了研究沙泥水理特性、水质传输与控制、水力特性及泵站水力特性、水力泵站数学模型、动力工程数学模型及水质保护等多项重要课题。

工程东端自江苏扬州市接长江水经京杭大运河引函通入山东省德州市汶水的一段终点。

其终端规划约1372公里,且沿途河曲数量较多,为了全面解决这一问题,东线工程注重有效河道设计,并进行了水灌滩位、护岸等多方面技术研究。

西线工程则是南水北调工程的西部补充线路,项目开发完工后,工程总水量可达30亿立方米以上,结构视国际主要为控制堆放插空铺场的承压灌溉地下水库建筑工程,如沿沟扩展范围等。

总之,南水北调工程包括中线工程、东线工程和西线工程三大方案。

这些方案共同构成了南水北调的完整系统,为中国解决水资源紧缺问题做出了重要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主要的跨流域调水工程简介 一.南水北调工程 从五十年代提出“南水北调”的设想后,经过几十年研究,南水北调的总体布局确定为:分别从长江上、中、下游调水,以适应西北、华北各地的发展需要,即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南水北调东线工程。 南水北调总体规划推荐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通过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的联系,构成以“四横三纵”为主体的总体布局,以利于实现我国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合理配置格局。

东线工程:利用江苏省已有的江水北调工程,逐步扩大调水规模并延长输水线路。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扬州抽引长江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逐级提水北送,并连接起调蓄作用的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出东平湖后分两路输水:一路向北,在位山附近经隧洞穿过黄河;另一路向东,通过胶东地区输水干线经济南输水到烟台、威海。 中线工程:从加坝扩容后的丹江口水库陶岔渠首闸引水,

沿唐白河流域西侧过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垭口后,经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在郑州以嘴处穿过黄河, 继续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可基本自流到北京、天津。 在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西线工程:筑坝建库,开凿穿过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的输. 水隧洞,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西线工程的供水目标主要是解决涉及青、甘、宁、内蒙古、陕、晋等6省(自治区)黄河上中游地区和渭河关中平原的缺水问题。结合兴建黄河干流上的骨干水利枢纽工程,还可以向邻近黄河流域的甘肃河西走廊地区供水,必要时也可相机向黄河下游补水。

规划的东线、中线和西线到2050年调水总规模为448亿立方米,其中东线148亿立方米,中线130亿立方米,西线170亿立方米。整个工程将根据实际情况分期实施。

二.引滦入津工程

水源短缺制约天津城市的建设发展,影响了市民的正常生活。为了解决城市用水问题,国务院于1981年9月决定兴建引滦入津输水工程,跨流域从300多公里以外引滦河水。工程起点为河北迁西县大黑汀水库,穿燕山余脉,使滦河水西流,循黎河入于桥水库,经州河、蓟运河,遵化县及天津市整个引水工程途经河北省迁西县、引入天津市区。转输水明渠, 公里。沿线筑有隧洞、泵站、水库、234蓟县、宝坻县、武清县、北辰区,全长

项工程。暗渠、管道、倒虹、桥闸等215 三.引滦入唐工程引还人陡输水工程和陡河引滦人唐工程是由引滦人还输水工程、邱庄水库、5水库四大工程组成。引滦人唐工程每年可给唐山市和还乡 河陡河中下游输水亿立方米,从滦河大黑汀水库引水,跨流域输入蓟运河支流还乡河邱庄水亿~8水岭,经陡河西支将水调入陡河水库,库,再从邱庄水库穿过还乡河与陡河分 然后再从陡河水库将水输入下游和唐山市市,供城市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用水。

工程由明渠、渡槽、隧洞、埋管、 为打通滦河与还.5km水电站、公路桥和天然河道疏浚开卡组成。上段12为天然河道疏浚开.3km乡河分水岭的新开渠线,工程复杂艰巨;下段13 卡,工程

简单。投入运用后,全线运行良好,没有发现异常现象。 四.北水南调工程下游及吉林省和内蒙古以补充辽河中、将松花江流域的部分水量调往辽河,辽两流域水资源的合理统筹考虑松、自洽区沿调水线地区部分用水的工程规划。促进中国东北地区经社会与环境效益,开发和利用,可充分发挥水资源的经济、 济与社会发展。: 调水设想的主要依据 )中国东北包括辽宁、吉林、(1 黑龙江省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三盟

124万一市,总土地面积。境内工业基础雄厚,工业化程度高,铁路密度大,陆路交通发达;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地。 松花江与辽河是其中的两大水系,流域面积

共77.58万,占东北地区总面积的61.7%。有沈阳、哈尔滨、长春、鞍山、抚顺等5个10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和其他中等城市,又有广阔的松辽平原和三江平原,为中国北部粮。协调开发松辽两流域各项资源将3/4年工农业总产值占东北全区的1985仓。. 对整个东北的社会经济发展起重要的作用。

万,其中辽河干流、浑河、太子河和)辽河中、下游地区面积7.12 (2 ,人均、亩均占有河川径流量,均为全国109亿大辽河的河川径流量共计仅人均、亩均数的1/5,是中国主要的缺水地区之一。估计在现有工程条件下,

亿,利用率接85%,平原地下水开采约39遇中等干旱年份,地表水利用率达 。 多亿沈阳、辽阳与鞍山的地下水源地,每天超采20近45%,尚缺水10~ 、深25~25030m的下降漏斗,问题十分严重。与30万t,已形成面积约辽河比较,松花江流域水资源相对较丰,人均和耕地亩均的水资源量均为辽河的2~3倍。松花江流域除第二松花江上游修建了丰满、白山等大型水库外,嫩江和松花江干流上还没有大型蓄水工程,水资源利用率尚不高。进一步开发后,在一定期间内有可能在不影响本流域用水需要的前提下调出一部分水量接济辽河地区。 (3)松花江流域有条件通过新增蓄水工程,提高调蓄径流能力。计划在第二松花江修建哈达山水库,在嫩江上修建的布西水库,初步按2000年发展水平预测考虑了流域本身需水和松花江干流的航运和环境用水后,遇中等干旱年

亿水量可供外调。2000年后松花江流域各业用水增加时,大体有余水约70可从节约用水和逐步渠化松花江航道减少航运用水来解决。必要时还可考虑从黑龙江支流呼玛河引水济嫩(江)。 工程规划北水南调主要工程除上述哈达山水库和布西水库外,还包括辽河上的石佛寺反调节水库以及长400km的引水渠道。引水渠自哈达山水库与嫩江上的大资渠首取水,两条输水渠道于后八方汇合后,在太平川附近穿越格辽分水岭,在双辽附近注入江河。为尽量引调松花江洪水期水量,最大调水流量拟定为

500。渠道全部为土方工程,穿越分水岭处最大开挖深度约~40026m。设想在实现调水后,再建成松辽运河。为使黑龙江、松花江、松辽运河和辽河成为南北贯通的内河航线并可与海运相连接,远景还可考虑从双辽起大体平行辽河开挖运河到营口,全长约264km(见图)。

亿70北水南调工程实施后,每年可调送约水量。在节约用水、合理用水 前提下,辽宁、吉林、内蒙古三省区的工农业和人民生活用水问题可得到解决。并可改善调水沿线地下水高含氟地区的饮用水条件。由于布西、哈达山和石佛寺等水库的兴建,可使嫩江、松花江干流和辽河干流的防洪标准,由现在的2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并可提高沿线除涝标准,增加发电装机60万kW。

五.引大入秦工程 引大入秦工程是为解决兰州市永登县秦王川地区干旱缺水问题,由甘肃省水利部门自1976年至1995年,勘测设计并建造的将流经青海、甘肃两省交公里处秦王川60公里以外,跨流域调至兰州市以北100界处的大通河水,调入. 。这是目前中国规模最大的跨流域引大入秦工程”地区的大型水利工程,简称为“自流灌溉工程,其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工程渠线长,费用殊巨,被赞颂为当代的都江堰,在诸多方面创造了中国

乃至世界水利建设中的先进水平。 可谓亘古未有,堪称今古之奇观。引大入秦工程西起天祝县天堂寺西侧的大通水旁,东至永登县秦王川,地跨甘青两省的四地市县区。工程由总干渠、干渠和支渠组成,全长884.3公里,相当于京航大运河的49.29%。沿途以隧洞群为主要特点,有隧洞77座,渡槽38座,倒虹吸3座,隧洞总长达110公里,是当今中国最大的“地下运河”。总干渠从天堂寺到永登县的香炉山。全长87公里,其中隧道33座,总长75.14公里,渡槽9座,倒虹吸两座。总干渠在香炉山设总分闸,将水分流至东一干渠、东二干渠及45条支渠流入灌区。 干渠以上工程中,1公里以上的隧洞31座,是中外罕见的;人工地下长河;。全长15.723公里的总干渠盘道岭隧洞,是世界第七、我国第一的长隧洞,在引水隧洞目前仍居世界第一,并在施工中解决了一些世界性的难题。 总干渠从天祝县境内的天堂寺渠首引水,全长87公里,设计引水量32立方米每秒,加大引水量36立方米每秒。总干渠有隧洞33座,总长75公里,另有干渠两条,东一干渠全长50公里,东二干全长54公里,还有45条支渠,总长约为675公里。引大入秦工程总工程量2740万立方米,全部工程于1997年完成。 引大入秦工程每年引水量4.43亿立方米,规划灌溉面积86万亩。可以解决秦王川地区28.3万农民脱贫致富,并安排其他贫困地区自愿移民8万人,年均农林牧业总产值可达3.84亿元。从根本上解决了永登、皋兰两县22个乡(镇)28.3万农民生产生活用水,对改善灌溉渠的气候,建设兰州的卫星城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六.引江济太 为改善太湖水体水质和流域河网地区水环境,保障流域供水安全,提高水资源和水环境的承载能力,特别是为缓解太湖地区水污染问题,2002年1月以来,太湖流域实施了引江济太调水试验工程。利用已建成的望虞河工程和沿长江其它闸站,将长江水引入河网和太湖,再通过东导流、太浦河、环太湖口门等工程将. 太湖水送到黄浦江上、下游、浙江杭嘉湖地区、沿太湖周边地区。

钱塘江太湖流域引水及航运综合工程的具体方案,本方案的路径计划,利用富春江东洲至周浦的叉河,从富阳市富春江大桥下游处引水,利用周浦到午潮山之间的河流,开挖午潮山隧道至闲林,利用闲林至余杭镇的航秒,米/道,经余杭镇东北沟通东苕溪,通过自然径流,设计流速为1.5-2米,其中一部分水源可以直接通过沿山3.5-4.0提高东苕溪的常年水位到通2河、余杭塘河进入京杭运河,从节约能源方面考虑,计划建设双向共道,每通道各设船闸一座,即河道中间隔离,从钱塘江驶向东苕溪方向(本文称下行)的船舶,使用自然径流航道,从东苕溪驶向钱塘江方向(本文米,每通3.0称上行)的船舶,使用平流或回流航道,河道设计最小水深吨的1000道宽12米,利用电气化轻轨控制牵引船舶,最大通行实际载重米,占用土地极少。关船舶。该路径基本上是利用现有河道,总宽

25-30 键工程是午潮山隧道,关键技术是电气化轻轨 七.东深供水工程深供水工程,引东江水南流至深圳市,需将其中一条原本由南向北流入东江的支流──石马河变成一条人工运河,河水由下游抽回上游,逆流而上,工程因而相当艰巨。1963年,工程展开,经八级提水,将水位提高46米后,注入雁田水库,再由库尾开挖3公里人工渠道,注水至深圳水库,再由深圳水库直接供应香港。东深工程运河起自广东省东莞市桥头县,流经司马、旗岭、马滩、塘厦、竹塘、沙岭、上埔、雁田及深圳等地,全长83公里,主要建设包括6座拦河闸坝和八级抽水站。工程于1965年1月完成,3月1日开始向港供水。除供港外,还灌溉沿线农田16.85万亩,排涝6,000亩, 万立方米生活用水。3,000每年向深圳沿线城乡提供

东江水抵深圳水库后,经两条横跨深圳河的水管,输入位于边境木湖的接收水池,然后再输往木湖抽水站。第一条自边境铺设之水管,1960年是在达成深圳供水协议后装置,水管直径48吋,全长约十哩,起自文锦渡附近,经石陂头、粉岭至距石冈一哩入大榄涌引水道止。1964年增设的第二条直径54吋水管,起自新界文锦渡经梧桐河抽水站至大埔头输水隧道,与船湾淡水湖系统连接。该输水管自梧桐河泵房经上水、粉岭抵达大埔头后,可经过泵房注入大埔头,至下城门水塘输水隧道转沙田滤水厂,供应市区。 一期工程 东深工程曾扩建三次,第一期扩建工程于1974年开始动工,1978年11月26日完工,主要是按原规划加建7台抽水机及增建中小型水库,工程费用达人民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