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数据格式解析与转换系统
医院内远程心电图的应用(全文)

医院内远程心电图的应用(全文)医院内各病房之间利用通讯技术、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由经过培训、考试合格的医师、护士开展病区内病人心电图检查及操作,熟练使用床旁移动的小本电脑(心电图机)采集心电信息,利用无线、有线及互联网技术传送到院内的“远程心电监测中心”的服务器里,进行大数据的储存及转换,再由“远程心电监测中心”的心电图医师分析报告,再输出传送至手机、计算机(医师工作站)或Pad供医生及时出具诊断,借助网络技术的便捷性,医院内均能实现院前(120急救、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炀中心)、门诊、病房心电图的数字化采集、记录、诊断、存储和一体化发布。
手机、Pad或计算机等移动设备均可成为各中心工作站(或会诊中心)心电图像的接收终端,大大方便了临床医生在专设工作站或外出会诊过程中任意调取、查看、对比、下载与打印心电图像。
以“远程心电诊断中心”服务器为中心,可在医院内建立并完善心电图无限量的储备数据库,为今后针对特定人群的大数据心电图特征研究做好前期准备,并可进一步实现心电图信息图像的发布与共享。
此外,中心服务器还能与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实验室信息系统(laborattory information system,LIS)、医学影像中心存档与传输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 cationsystem,PACS)、电子病历(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 ,EMR)等进行系统对接和数据交换,做到数据共享,实现真正的无缝连接,构建完整意义上的医院信息平台。
1.湘潭市中心医院“远程心电监测中心”的模式实践湘潭市中心医院是一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于2011年在湖南省率先建立的“心电监测中心”(是华中地区远程心监测中心),部署以区域心电信息管理系统平台为中心,由湘潭市中心医院“远程心电监测中心”辐射一个区域心电信息管理平台,若干个医院的心电信息管理系统,数百个社区院或诊所的心电工作站和数千个心电监护记录器组成,每级心电信息管理系统含盖(心电监护记录器、互联网3G/4G通信网、云服务器和心电工作站。
心电监护系统设计毕业设计

基于C8051F320单片机的低成本心电监护系统设计1 引言虚拟医学仪器充分利用计算机丰富的软硬件资源,仅增设少量专用软、硬件模块,便可实现传统仪器的全部功能及一些传统仪器无法实现的功能,同时缩短了研发周期。
本系统由两部分组成:以C8051F320单片机为核心的数据采集装置和以PC机为平台的分析处理系统。
设计中充分考虑数据采集装置体积小、功耗低、操作快捷的要求,因此全部采用SMT封装的元器件。
PC监护终端通过USB 接口接收数据,传输速率高;采用图形编程语言LabVIEW编写显示、存储、分析处理等功能程序。
该系统可实时监护并提供心动周期,心率等参数,也可进行数据的存储回放,为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提供依据。
系统的软件开发和硬件与上位机软件的集成测试表明,系统运行稳定可靠,取得了预期效果。
2 系统硬件设计该系统由C8051F320数据采集模块和PC机两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
图1 系统框图数据采集模块主要由心电采集电路和基于C8051F320单片机的DAQ接口卡构成,如图2所示。
图2 数据采集模块图框该模块通过C8051F320片上A/D转换器采集经预处理的心电信号,再将其由USB总线传输至PC机显示。
PC机部分主要是软件设计,包括通过C8051F320单片机片上USB主机API函数和LabVIEW软件编写数据采集图形用户界面;实现接收、显示和处理由数据采集模块通过USB接口发送采集数据的程序。
LabVIEW应用程序和C8051F320应用程序均采用Silicon Laboratories公司的USB Xpress 开发套件的API和驱动程序实现对底层USB器件的读写操作。
心电信号属于微弱信号,体表心电信号的幅值范围为1~10 mV。
在测量心电信号时存在很强的干扰,包括测量电极与人体之间构成的化学半电池所产生的直流极化电压,以共模电压形式存在的50 Hz工频干扰.人体的运动、呼吸引起的基线漂移,肌肉收缩引起的肌电干扰等。
心电信号采集与调理电路

心电信号的采集和调理电路1概述1.1国内外发展现状心电图机就是用来记录心脏活动时所产生的生理电信号的仪器。
由于心电图机诊断技术成熟、可靠,操作简便,价格适中,对病人无损伤等优点,已成为各级医院中最普及的医用电子仪器之一。
在国外,心电图机的研制和生产,占主要地位的是以德国、日本、加拿大、美国为主的发达国家,相对而言国内心电图机发展速度较慢,水平较落后,心电图机的研制和生产是在1904年荷兰的爱因托芬(Willem Einthoven)制造的第一台弦线式电流计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20世纪50年代之前,心电图机的发展主要解决了小型化和提高灵敏度的问题。
1960年第一个专用心电图波形自动识别系统建立起来,自1978年美国Marquett公司首次推出数字化12导同步心电图机,便开创了心电图记录、分析与诊断、保存与管理的新纪元,从此心电图机进入数字化发展新时代,特别是计算机在各个领域的广泛运用,数字化信息处理为医学界进步和深入研究提供了现代化高科技手段。
常规的心电图机有单道和多道,虽使用方便,但体积庞大、价格高,主要适合医院,并且对许多偶发、短暂心律失常无法进行监测;动态心电图机(HOLTER),虽然可用于24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的心电图记录,但是HOLTER价格昂贵,使用不方便,并且不能实时处理。
在国内,截至2007年10月,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已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12530家,而专业生产心电图机的企业仅有20几家,大多数是中小企业,产品技术水平较低,不具备国际竞争力,所需的器件、材料、工艺,水平低基础差。
目前我国心电图机主要生产厂家在广东、山东和上海,但在国内市场上均形不成主导地位。
1985年上海医用心电图机的产品约占全国的80%,产品畅销;但自1989年12月上海医用电子仪器厂与日本光电工业株式会社签约合资成立上海光电医用电子仪器有限公司后,中国几家心电图机生产企业便开始滑坡,而光电公司的产品却更加稳固地占领了中国市场。
心电信号R波检测分析与处理

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读取心电信号2.进行R波检测3.进行异变分析二、实验工具1.PC机2.Matlab软件三、实验原理及结果1.读取心电信号(1)心电数据文件存储方式心电数据文件在存储时为了节省存储空间,使用了自定义的格式,因此无法通过直观方式去读取心电数据。
一个心电数据记录由三个部分组成:(1)头文件(拓展名是hea);(2)数据文件(拓展名是dat);(3)注释文件(拓展名是art)”】。
[.hea]文件由ASCII码字符组成。
以234.hea为例:234 2 360 650000234.dat 2l2 200 11 l024 l008 18427 0 M LII234.dat 2l2 200 11 1024 1051 21057 0 Vl# 56 F 1971 3655 x2# None# The PVCs are uniform第一行从左到右分别代表文件名序号,导联数目,采样频率,采样点数;第二行从左到右记录导联1的数据,包括文件名,存储格式,增益,AD分辨率,ADC 零值,第一个采样点值,校验数,注解(如果是0,可以从中间读取任意一段输出),导联类型;第三行从左到右记录导联2的数据,内容同第二行一致;最后几行以#开始的为注释行,一般说明患者的情况以及用药情况等。
[.dat]文件采用212格式进行存储。
“2l2”格式是针对两路导联的数据库记录,这两路导联的数据交替存储,每三个字节存储两个数据。
这两个数据分别采样自导联l和导联2,第一个字节作为导联1数据的低8位,第二个字节的高四位作为导联l数据的高四位;第二个字节的低四位作为导联2数据的高四位,第三个字节作为导联2数据的低8位,以234.dat为例。
按照“2l2”的格式,前三个字节为“F0 34 1B”,两路导联值分别为0x3F0和0x41B,转换成十进制分别为1008和l051,这两个值分别是两路导联的第一采样点值,后面依此类推。
[.art]采用二进制存储,格式定义比较复杂。
0417-056基于XML技术的数字心电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应用7.doc

20110417-056 基于XML技术的数字心电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应用7基于XML技术的数字心电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应用张兆国①朱杰①①北京嘉和美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100085,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信息产业基地开拓路7号先锋大厦3层摘要介绍数字心电信息管理系统的概念和SCP-ECG心电数据标准。
提出基于XML标准的数字心电信息管理系统的最新设计思想,设计出符合开放性标准接口的心电信息系统架构和集成。
关键词心电图SCP-ECG标准XML 系统设计1 心电图信息系统概述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 ECG) 已经问世100多年,心电图检查依然在大多数疾病的临床诊疗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且成为医生诊断心脏疾病应用最为普遍的诊疗工具之一。
由于心电图在各级医院应用极其普遍,大量心电图报告的存储给医院和医生带来极大的不便。
现在的心电图报告存储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输出纸质心电图报告存储,另一种是二进制数据文件存储。
纸质心电图报告规格的热敏纸是将心电图机采集和测量的波形数据及相关信息打印在一张A4上,有患者本或医院随病案存储,这是心电图报告最常用的存储方式;应用二进制数据文件存储心电图报告是心电图机本身具有的存储功能之一,但这些数据离开心电图机却不能方便的阅读和打印,除非有专门用于该心电图机的软件才可使用。
因此,心电图报告在心电图机与计算机和网络之间不能方便的数据交换,在不同类型的心电图机之间也无法进行数据交换。
而另一方面,电子计算机应用技术在医疗领域的普遍应用,医院对心电图检查流程信息化和心电图报告网上资源共享的要求日益强烈。
因此,在20世纪80年代大型医疗设备供应商GE、Philips 和Quinton 等推出了相应的心电信息管理系统,对本厂生产的心电图机进行联网,甚至也可以连结本厂生产的运动心电图仪、动态心电图仪、心电监护仪等,但非本厂生产的心电检查设备无法接入网络。
由于大多数医院拥有多种厂商的心电检查设备,只兼容本厂心电检查设备的心电信息管理系统(如:MUSE、Pyramis等)在市场上受到了严重的制约,亟待开发一种兼容性较强的心电信息管理系统,既能够连接所有厂商的标准心电图检查设备,也能够与现有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和临床信息系统(CIS)或电子病系统(EMR)集成,形成一个全程管理心电图检查流程和方便信息查询总结的信息系统。
心血管系统电信号处理

配合500Hz的采样率,心电信号放大系统应有最 高250Hz的高端截止频率。时间常数3s(相当于 0.05Hz的低端截止频率)。对于描笔式心电图机, 由于描笔的响应频率80~100Hz,因此,更高的频 率成分会被描笔这种机械滤波器滤掉,所以对于 这种系统,采用的采样频率为100Hz。当放大系 统的通带为.0.05~250Hz时,这样的采样率获得 的数字信号不宜做频域分析。 计算机化心电信号数字处理系统,又称为心电工 作站(electrocardiac work station),其框图如 图12-1。它有模拟和数字部分。
图12-5 人机会话参数测量示意图
四、QT间期测量 这里以心电信号的Q-T间期测量来进一步说明时 域参量的测量。应该说,Q-T间期测量是诊断 LQTS(long Q-T syndrome:长QT间期综合症) 的金标准(gold standard 或gold criteria)。 LQTS是一种严重的心律失常事件,现已证实 LQTS是由于Na+、K+离子通道的基因突变造成 的,典型地证实了基因型(genotype)与电生理 表现型(phenotype)的关系。各导联间的心电 信号Q-T间期的不一致,称为Q-T离散度(Q- T dispersion:QTd)。近来研究发现,QTd是由 于心室肌的复极时间不一致造成的。QTd的测量 可用以预测心肌梗塞、严重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系 统疾病。
为了尽可能保持同时性,都采用采样保持技术。 但是采样保持电路有有限的时间常数(时间常数 过大,不利于信号清除)因而采样保持信号也会 随时间而衰减,因此难于达到真正的12导联的同 时性。可考虑的提高同时性的措施是采用更高的 采样频率(如20KHz),然后以500Hz的采样率 二次抽取(40抽1)。
超低功耗,18位高精度心电图(ECG)数据采集系统

RB1 10k
R17 1k C18 1n
Rref1 4.7
-
CF 4.7n Cref 22u
VDD
CB1 10n
U10 OPA313 V+ +
2
5
Rs1 50k
Rs2 50k
CF1 100p CF2 100p CD 1n
Rs3 50k
Rs4 50k
RR1 10k CR1 2n RG 10M
CF3 100p CF4 100p
回人体的电流。 在这设计中,100kΩ 保护电阻被分为两个单独的 50kΩ 电阻器(RS1 + RS2 和 RS3 + RS4),
为了优化 ECG 前端设计,需要考虑下面 6 个块。 每个块在 Figure 3 和 Figure 4 中编号。 表 2: 用于 ECG 系统优化的 6 个块
设计块 (1) 人体阻抗:
(2) 输入过滤器
ECG 系统内的功能 需要电气模型,这样,可适当地考虑整个 ECG 前端的正确分析。
抑制电磁干扰 (EMI) / 射频干扰 (RFI) 和保护电阻(通常大约为 100kΩ 以最 大限度地减小可被注入回人体内的电流)
Rs2
VinP
CD 2n
CF4
CF1
52k
Rs3
Rs4 47n
Rs5
VinN RLD
Body Electrode Impedance Model
52k
Input Filtering and Protection
图 6: 针对 ECG 前端的输入保护和滤波
ECG 前端被要求具有一定级别的保护电阻(通常为 100kΩ),以便最大限度地减少故障模式下,从电路返
《12导联动态心电远程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2导联动态心电远程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设计与实现:12导联动态心电远程监测系统一、引言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与监测显得尤为重要。
12导联动态心电远程监测系统作为一种新型的医疗设备,为患者提供了便捷、高效的远程心电监测服务。
本文将详细介绍12导联动态心电远程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过程。
二、系统设计(一)硬件设计1. 心电信号采集模块:系统采用12导联设计,用于同时监测患者的心电信号。
采集模块需具备高灵敏度、低噪声的特性,以确保信号质量。
2. 数据传输模块:该模块负责将心电信号传输至中心服务器。
可采用无线传输方式,如蓝牙、Wi-Fi等,以便患者自由活动。
3. 电源模块:为保证系统的便携性,采用可充电电池供电,同时具备低功耗设计,以延长电池使用寿命。
(二)软件设计1. 数据采集与处理:软件需具备实时采集心电信号的功能,并对信号进行滤波、放大等处理,以提取有用的心电信息。
2. 数据存储与传输:软件需将处理后的心电数据存储在本地存储设备中,并定时通过数据传输模块将数据上传至中心服务器。
3. 用户界面:为方便患者和医生使用,软件需提供友好的用户界面,包括数据展示、报警提示等功能。
(三)系统架构系统采用C/S(客户端/服务器)架构,包括前端采集设备和后端服务器。
前端设备负责实时采集和传输心电数据,后端服务器负责存储、分析和处理这些数据。
同时,系统需支持多用户同时使用,具备较高的稳定性和可扩展性。
三、系统实现(一)硬件实现1. 心电信号采集模块:采用高灵敏度、低噪声的生物电传感器,将心电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2. 数据传输模块:选用适合的无线传输技术,如蓝牙、Wi-Fi 等,实现数据的无线传输。
3. 电源模块:采用可充电电池供电,同时优化电路设计,降低系统功耗。
(二)软件实现1. 数据采集与处理:通过编程实现对心电信号的实时采集和处理,提取有用的心电信息。
2. 数据存储与传输:将处理后的心电数据存储在本地存储设备中,并定时通过数据传输模块将数据上传至中心服务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 年 第23卷 第 1 期 http://www.c-s-a.org.cn 计 算 机 系 统 应 用 System Construction 系统建设 57心电数据格式解析与转换系统① 王佳丽, 张 跃 (清华大学 深圳研究生院, 深圳 518055) 摘 要: 目前市面上有多种品牌的心电监护仪, 不同品牌心电监护设备所使用的心电数据格式不同, 且相互之间不能兼容, 这对于心电数据的统一管理造成诸多不便. 针对这种情况, 提出了一种解决方案, 即对当前市场占有率较高的几种心电监护仪进行数据格式的解析, 并完成相互之间的转换, 从而可以实现对心电数据的统一管理. 关键词: 心电数据; 格式解析; 格式转换
Parsing and Converting System for Electrocardiography Data Format WANG Jia-Li, ZHANG Yue (Graduate School of Shenzhen Campus, Tsinghua University, Shenzhen 518055, China) Abstract: Nowadays we have various electrocardiography monitors from different manufactures in the market. Since the data format of one manufacture’s electrocardiography monitor is different from, and not compatible with the other, the way to unified management of electrocardiography data is blocked with so many obstacles. To improve the current situation above, this paper proposes a method, which is parsing of various electrocardiography data and converting from one to another. Thus, the unified management of electrocardiography can be accomplished. Key words: electrocardiography data; format parsing; format converting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医院信息化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 特别是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 HIS)对于提高医院科学管理水平, 以及推动医院现代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而实现信息标准化已完成信息的统一管理, 是目前医院HIS 建设中面临的首要问题. 目前, 医院业务流程无标准、共享数据无标准等原因造成HIS 的大量低水平重复开发、难以移植推广、难以数据共享等问题, 对HIS 的进一步发展造成潜在危害. 从长远上看, 电子病例、医学图像系统和远程医疗的发展更需要加强医院信息化标准的建设[1]. 目前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嵌入式系统实验室正在研发的“人体健康状态监测分析与信息管理云服务网络平台”, 就是针对当前医疗信息管理现状而提出的, 对于HIS系统的发展将有改善及促进作用. 该系统通过自主研发的硬件核心产品“便携式生理多参数 ① 基金项目:湖南省科技重大专项项目(2007FJ1004) 收稿时间:2013-06-20;收到修改稿时间:2013-07-19 监护终端”, 以及整合集成医院、社区、家庭现有的各种医疗监护设备, 能够随时随地监测用户的心电、血压等生理参数, 通过蓝牙、WIFI、有线网络等, 实时发送给医用智能手机和医院服务器多参数监护中心, 以供医护人员进行心电、血压等参数的特征提取与分析, 为病人提供及时的诊疗服务. 其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对现有的各种监护设备集成进来, 对不同监护设备所采集的数据, 能进行统一的整理与实时分析, 如图1所示. 目前能实现远程医疗的数据主要有心电、体温、血压、血氧饱和度等, 在所有这些数据的格式统一过程中, 最复杂的当属心电数据, 在图1中可以看到, 心电数据检测设备多样化, 不同设备的数据格式并不相同, 而且心电数据量大, 对于诊断病人病情至关重要, 所以心电数据格式的统一势不容缓. 计 算 机 系 统 应 用 http://www.c-s-a.org.cn 2014 年 第23卷 第 1 期 58系统建设 System Construction
图1 人体健康状态监测分析与信息管理云服务网络平台现有各种医疗监护设备终端 1 系统框架 据调查, 目前不同医院使用的心电图检测设备各有不同, 即使同一家医院所使用的心电设备也不完全一样, 包括各种多参数监护仪、心电图机、HOLTER、运动心电图仪, 而不同厂家所生产的心电设备所具有的数据格式都不兼容, 这对心电数据的统一管理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困难. 在整个HIS系统中, 心电数据的统一管理是其中重要的一块, 我们自主开发的系统中, 就包含了对心电数据格式的解析、统一及编码, 整个系统的框架如图2 所示. 图2 “各种现有监护设备联网格式解析与编码系统”的功能框架图 在我们自主研发的系统中, 首先对于不同的心电检测设备进行格式的解析, 这些设备包括多参数监护仪、静态心电图机、运动心电图机、Holter等, 通过得到相应设备所输出的心电数据格式. 然后, 将得到的各种数据格式进行相互之间的转换与编码, 从而可以使用一种设备对应的分析软件, 来对其他设备所输出的数据格式进行诊断. 最后, 将所有不同设备的心电数据格式, 转换成为我们系统所能处理的心电数据格式, 从而实现心电数据的统一管理.
2 心电数据解析 在心电数据格式解析与转换系统中, 首要的一步是对心电图数据的内容及格式进行解析. 虽然现在有多种心电数据标准, 包括MFER[2]、HL7[3]、SCP-ECG[4]等, 但是各个厂家在生产心电监护设备时, 只是对标准进行参考, 具体的数据格式并不与心电标准所对应的规定格式完全相同. 因而在心电数据格式解析的过程中, 除了对当前的心电标准进行研究之外, 还要对不同厂家的心电设备检测输出的心电数据, 以及用于 2014 年 第23卷 第 1 期 http://www.c-s-a.org.cn 计 算 机 系 统 应 用 System Construction 系统建设 59显示波形的软件进行分析. 针对当前的几种标准, 我们通过合作的几家医院, 获取到了几种心电图监测设备的数据和显示波形的软件, 数据中的主要信息包括病人信息、导联数、采样频率等, 而占用存储空间最大的部分则为检测到的心电数据. 不同厂家在心电检测的采样频率、增益等, 以及信息与数据存放的格式这些方面, 都不尽相同. 对于显示波形所用软件, 本文采用软件逆向工程的方法对其进行分析. 首先要在心电数据及软件中, 找到相应信息以及数据的存放位置. 对于数据的存放格式, 要对显示心电波形的软件进行跟踪, 只要找到软件对数据文件的读取方式, 就可以得到其存放格式. 大多数心电数据的存放格式相似, 所存储的文件格式都是按照采样时间点顺序存储, 每个采样点拥有导联
数倍的数据量, 因而文件的大小为: 导联数*采样频率*采样时间*单个数据大小(一般为1字节). 具体的步骤如下, 以VC++编写的软件为例(因VC++的软件相对复杂, 而C#和Java的软件分析相对
简单). ① 使用Ollydbg等工具, 将软件打开, 得到如图3所示界面; 图3所示的界面主要分为四个部分, 左上部分表示的是对软件分析得到的汇编代码, 右上部分显示当前寄存器的状态, 左下部分所示的是内存单元的内容, 右下部分所示为栈的内容, 显示当前函数的调用状态. 在对软件进行分析的过程中, 通过对这四个部分进行跟踪分析, 要时刻关注相关的数据变化, 就可以获取到有用的信息.
图3 Ollydbg软件分析界面 ② 找到文件读取的代码; 在这个步骤中, 采用的方法要针对不同的软件来进行. 大部分可以通过对fopen、fread函数设置断点, 来找到相关代码, 如在ollydbg软件中, 在命令框中输入bp fopen等, 然后按F9使软件运行起来, 那么就会在调用fopen的代码处停止. 但是有的软件, 使用简单的文件处理函数无法将软件设断, 这就要对软件的流程进行分析, 比如在图示打开的心电分析软件, 采用的是对数据库进行读取, 打开数据库中数据所在的文件. 那么我们对数据库访问的部分进行设置断点, 然后让其继续运行, 就可以找到相关的代码. ③ 获取fread的方式 计 算 机 系 统 应 用 http://www.c-s-a.org.cn 2014 年 第23卷 第 1 期 60系统建设 System Construction
获取到代码之后, 只要找到文件读取fread的方式, 一次性读取几个字节, 读取的大小, 就可以得到文件存放方式. 正如前文所述, 大多数心电数据文件采用的存放格式, 均是按照采样点顺序存放, 存放的数据量大小为导联数*采样频率*采样时间. 对分析到的数据存储格式, 通过Matlab进行仿真, 首先读取数据, 然后进行波形显示, 通过对比与原来软件下的波形及数据, 就可以验证得到的格式是不是正确. 图4所示的即为采用Matlab对数据进行读取并显示的仿真结果, 图中显示了60s的数据, 可以看出为典型的原始心电波形. 图4 数据读取并显示的Matlab仿真结果 3 心电数据转换 心电数据转换完成的结果是, 将一种品牌心电检测设备所采集的心电数据, 转换成为另一种品牌心电诊断分析软件所能处理的数据格式, 从而使得前者采集的心电数据, 可以采用后者的软件来进行分析[5,6], 这样为数据及信息共享提供了很大便利. 心电转换的部分, 采用VC++来实现. ① 在完成数据格式转换之前, 要对软件进行分析. 因为完成转换后的数据要能使用其他厂家的分析软件进行分析, 就必须要了解目标分析软件所需的信息. 例如, 病人信息、采集时间长度等, 是存放在数据库中, 还是存放在一个单独的文件中; 心电数据的文件采用什么格式存放, 存放的位置等. 只有将这些信息按照目标软件要求的方式存放, 目标分析软件才能对心电数据进行分析, 否则无法正常运行. ② 将待转换的数据按照第1步所找到的信息描述方式存放, 列出转换的框架结构; ③ 针对第2步得到的步骤, 采用VC++程序进行实现. 在这个过程中,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采样频率的转换. 由于不同厂家生产的心电监测设备所使用的检测频率及增益等参数可能是不同的, 所以在心电数据格式转换的过程中, 同样需要对这些参数进行转换. 由于心电分析软件大都采用差值运算或变换的方法, 来对心电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及分析, 因而增益等其他参数对于心电诊断分析的影响不大, 在心电数据转换过程中, 可以将其忽略; 但是采样频率如果与目标分析软件不一致, 那么心电波形的显示将会出现错误, 甚至造成无法诊断, 或者诊断错误. 在这里, 本文分两种情况进行分析. (1) 目标分析软件的采样频率可进行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