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门氏菌的检测方法
沙门氏菌生化鉴定条

沙门氏菌生化鉴定条
沙门氏菌(Salmonella)生化鉴定条是一种用于快速鉴定沙门
氏菌的试剂盒。
它通常包含多个培养基和化学物质,可以通过观察沙门氏菌的生化反应来确定其存在。
沙门氏菌生化鉴定条的使用方法一般如下:
1. 首先,将待检样品中的沙门氏菌分离出培养基上。
2. 取一根已消毒的针头,取出少量菌液并涂在鉴定条上的相应孔中。
3. 按照鉴定条的使用说明,放置于适当的温度下进行培养。
4. 根据鉴定条上的指示,观察菌液在不同培养基上的反应,如颜色变化、气泡产生等。
通过观察菌液在各孔上的反应,可以快速鉴定沙门氏菌。
常见的沙门氏菌生化鉴定条有API 20E和API 20NE等。
需要注意的是,沙门氏菌生化鉴定条虽然能够提供快速的结果,但是并不是最终的确认方法。
如果需要确保结果的准确性,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或培养。
同时,操作人员在使用沙门氏菌生化鉴定条时需要遵守严格的操作规范,以防止交叉感染和误判。
沙门氏菌的检验方法

沙门氏菌的检验方法沙门氏菌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可引起许多动物和人类的肠道感染。
为了检验沙门氏菌的存在,可以采用以下一些常见的方法:1.培养方法:沙门氏菌是一种需氧的微生物,在富含营养成分的寒凝琼脂或低酸性洗涤剂和生物素的培养基上培养。
常用的培养基如VRB (XLD)琼脂、SS琼脂、MS琼脂等。
培养基可以选择均匀地涂布在平板上,也可以用于液体培养。
2.表型特征:沙门氏菌的菌落通常呈现红色或无色,个别品系可能为粉红色。
如在VRB琼脂上,沙门氏菌会变为红色或橙色。
沙门氏菌也可以产生硫化氢,导致MS琼脂呈现黑色。
3.生化特性:沙门氏菌通常可以进行一些常规的生化测试,如产生气泡的气液反应,碳源利用测试和酸碱指示剂变色等。
这些测试可以帮助进一步确认沙门氏菌的存在。
4.血清学方法:采用沉淀试验或血清凝集试验检测血清中的抗生素,以确定是否感染了沙门氏菌。
这些试验通常利用鸡血清,鸡蛋白和羊血清制备的具有特异性的血清反应。
5. 分子生物学方法:沙门氏菌的检验还可以利用PCR技术进行,通过检测沙门氏菌特异性基因如invA基因的存在来确定沙门氏菌的存在。
6.抗生素敏感性试验:通过对沙门氏菌菌株进行抗生素敏感性测试,可以了解菌株对不同抗生素的抗性情况,为临床使用合适的抗生素提供参考。
除了以上提到的方法,还有其他一些检验方法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荧光PCR等也常被用于沙门氏菌的检验。
这些方法不仅可以准确快速地检测沙门氏菌的存在,还可以区分不同菌株和进行进一步的流行病学分析。
总之,通过上述的方法,可以对沙门氏菌进行有效的检验,从而帮助人们及时判断感染情况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和预防。
食品沙门氏菌测试方法标准

食品沙门氏菌测试方法标准
食品沙门氏菌测试方法标准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样品采集:从待检测的食品中采集适量样品,确保样品的代表性。
2.样品处理:将采集的样品进行适当处理,如破碎、研磨等,以便后续的
检测操作。
3.增菌培养:将处理后的样品接种到选择性培养基中,进行增菌培养。
选
择性培养基可以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促进沙门氏菌的增殖。
4.分离培养:将增菌培养后的样品划线接种到鉴别培养基上,进行分离培
养。
鉴别培养基可以进一步筛选出沙门氏菌,并对其进行鉴别。
5.生化鉴定:对分离培养得到的沙门氏菌进行生化鉴定,以确定其是否为
沙门氏菌。
常用的生化鉴定方法包括API 20E、三糖铁试验等。
6.血清学鉴定:对生化鉴定为沙门氏菌的菌株进行血清学鉴定,以确定其
具体血清型。
常用的血清学鉴定方法包括玻片凝集试验、试管凝集试验等。
7.药敏试验:对分离得到的沙门氏菌进行药敏试验,以确定其对不同药物
的敏感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需要注意的是,食品沙门氏菌测试方法标准可能因不同国家和地区而有所差异。
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当地的标准和法规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操作。
第五章沙门氏菌的检验ppt课件

血平板:中等大小、灰白色菌落。
生物学特性
生化反应:
不发酵乳糖和蔗糖,不产生吲 哚,不分解尿素,VP试验阴 性,大多产生硫化氢。发酵葡 萄糖、麦芽糖和甘露醇,除伤 寒杆菌产酸不产气外,其他沙 门氏菌均产酸产气。
ONPG -
沙门氏菌血清学试验 沙门氏菌血清学试验 沙门氏菌血清学试验
非沙门氏菌
报告
沙门氏菌在BS平板上
沙门氏菌在HE平板上
沙门氏菌的TSI试验
三糖铁(TSI)琼脂试验
本试验可同时观察乳糖和蔗糖发酵产酸或产酸产气(变黄);产生硫化氢 (变黑)。葡萄糖被分解产酸可使斜面先变黄,但因量少,生成的少量酸 ,因接触空气而氧化,加之细菌利用培养基中含氮物质,生成碱性产物, 故使斜面后来又变红,底部由于是在厌氧状态下,酸类不被氧化,所以仍 保持黄色。
商品化生化鉴定系统
API 20E API 20E 生化鉴定 是根据快速酶促反应 及代谢产物的检测技 术发展的一种细菌编 码鉴定法,广泛应用 于临床、食品中革兰 氏阴性杆菌的快速鉴定。
API 20E
第1位数
O AL N DD P HC G
第2位数 第3位数 第4位数 第5位数
O CI H U T
1、未接种 2、尿素酶阳性 3、尿素酶阴性
KCN生长试验
右:抑制生长
沙门氏菌在TSI和赖氨酸脱羧酶试验培养基内的结果
斜面 底层 产气 硫化氢 赖氨酸脱羧酶 初步判断
K A +(- ) +(- )
+
K A +(- ) +(- )
沙门氏菌免疫学检测方法

沙门氏菌免疫学检测方法
沙门氏菌的免疫学检测方法为酶联免疫法,利用抗原-抗体之间的特异性结合反应为基础,用免疫力放大技术来鉴定病原菌。
灵敏度和特异性比较高,在增菌以后可以在短时间内检测出来。
酶联免疫法全称为酶联免疫法吸附测定法,英文缩写为ELISA,是一种酶标记测定方法,可用于检测大分子抗原和特异性抗体等,是一种敏感性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的定量的实验诊断方法。
酶联免疫法原理是已经被包被在聚苯乙烯板上的固相包被的抗原或抗体与
过量待检测的抗体或抗原反应,一部分结合形成固相抗原抗体复合物,另一部为多余的游离抗体或抗原,通过洗板,保留固相抗原抗体复合物,洗去多余游离抗体或抗原,再加入酶标记的抗体,形成固相抗原抗体酶标记抗体复合物,洗去多余酶标抗体,加入底物,此时酶催化底物显色,颜色的深浅与待测的抗体或抗原含量成正比或反比。
酶联免疫法现已成功地应用于多种病原微生物所引起的传染病,寄生虫病及非传染病等各方面的免疫诊断,也已应用于大分子抗原和小分子抗原的定量测定,如检测结核抗体、EB病毒抗体、HIV抗体、乙肝病毒抗原、破伤风抗毒素、流感病毒的抗原、梅毒抗体等。
酶联免疫法虽然应用广泛,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手工操作步骤繁琐,而且影响因素多,易出现假阳性结果等,因此有很多项目被兴起的化学发光法所取代。
沙门氏菌的检验方法

沙门氏菌的检验方法沙门氏菌是一种主要引起食物中毒的致病菌,其检验方法主要包括培养分离、生化检测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等。
下面是关于沙门氏菌检验方法的相关参考内容。
1. 培养分离沙门氏菌可以通过在选择性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分离来检测。
常用的选择性培养基包括XLD培养基、SS培养基和BS培养基等。
将待检样品接种于选择性培养基上,并采用适当的温度和培养时间进行培养。
沙门氏菌在培养基上形成红色或无色的菌落,可以通过形态特征进行初步判断。
2. 生化检测生化检测是通过检测沙门氏菌代谢产物或酶活性来进行的。
常用的生化检测方法包括气体产生试验、亚甲蓝试验和尿嘧啶酸试验等。
气体产生试验通过观察沙门氏菌在培养基中是否产生氢气或硫化氢气体来判断其存在。
亚甲蓝试验则是通过观察沙门氏菌对亚甲蓝的还原作用来进行检测。
尿嘧啶酸试验则是通过检测沙门氏菌产生的尿嘧啶酸来进行。
3. 血清学检测血清学检测是通过检测人体血清中对沙门氏菌特异性抗体的存在来进行的。
常用的血清学检测方法包括凝集试验、间接荧光抗体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
在这些方法中,沙门氏菌抗原与患者血清中的抗体结合,形成可见的凝集物或荧光产物,从而判断是否感染沙门氏菌。
4. 分子生物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是通过检测沙门氏菌特异性基因序列来进行的。
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包括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核酸杂交和基因测序等。
PCR方法可以通过特异性引物扩增沙门氏菌基因的特定片段,从而进行检测。
核酸杂交可以通过与沙门氏菌特异性探针结合,形成杂交信号来进行检测。
基因测序则可以直接检测沙门氏菌菌株中的特定基因序列,确定其身份。
总结:沙门氏菌的检验方法主要包括培养分离、生化检测、血清学检测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等。
这些方法通过不同的途径检测沙门氏菌的存在,可以提供准确鉴定和检测结果。
在实际应用中,结合多种方法的综合应用可以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沙门氏菌的检测方法及其原理

沙门氏菌的检测方法及其原理
沙门氏菌的检测方法主要有传统培养法、分子生物学方法和免疫学方法。
以下将分别介绍每种方法的原理。
1. 传统培养法:这是一种常用的检测沙门氏菌的方法。
原理是将样本(如食物、病人体液等)接种在含有适宜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上,利用沙门氏菌的生长特性进行培养。
经过一定时间的孵育,形成典型的沙门氏菌菌落后,可以通过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试验进行鉴定。
2. 分子生物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主要是利用沙门氏菌特异性的基因或DNA序列来检测其存在。
最常用的方法是聚合酶链反应(PCR),其中利用特异性引物扩增含有沙门氏菌特定序列的DNA片段。
扩增后的产品可以通过凝胶电泳进行检测与鉴定。
此外,还有核酸杂交、测序和引物探针技术等方法也可以用于沙门氏菌的检测。
3. 免疫学方法:免疫学方法利用沙门氏菌的抗原与抗体之间特异性反应进行检测。
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
ELISA基于固相试剂酶标板,将沙门氏菌的抗原固定在试剂酶标板上,然后加入特异性抗沙门氏菌的抗体。
经过洗涤步骤,再加入辅助抗体结合酶标记物。
最后加入底物,沙门氏菌存在时可通过颜色变化来判断阳性反应。
这些方法在实验室或食品安全监测中广泛应用,能够高效、准确地检测沙门氏菌的存在。
沙门氏菌鉴定流程

沙门氏菌的检测方式主要包括血常规检查、便常规检查、ELISA法检查等,能够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
1、血常规检查:感染沙门氏菌时,多数患者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以及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出现偏低的情况,大儿童的白细胞计数通常出现升高的现象,该项结果可以辅助诊断沙门菌病。
2、便常规检查:感染沙门氏菌以后,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黏液样变或血便的情况,通过明确患者急性胃肠炎的症状来辅助诊断沙门菌病。
3、ELISA法检查:检测患者血清中沙门菌抗原、抗体是否出现异常的情况,有助于沙门菌感染的诊断。
除此之外,沙门氏菌的检测方式还包括B超检查、肥达试验等,如果自身的病情比较严重,建议应及时到正规医院的感染病科进行检查并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uidetoChinesePoultry
2006年第23卷第24期
禽业园地
近年来,沙门氏菌食物中
毒和动物感染沙门氏菌十分严重。
由肠炎沙门氏菌引起人的急性胃肠炎,在世界各国有增加的趋势,已成为国际公共卫生的一个重要课题。
沙门氏菌作为致病菌检测的一项重要指标,在公共卫生、食品卫生、畜牧兽医和出入境检验检疫中均有重要意义。
下面就对沙门氏菌的检测方法进行简单的介绍。
一常规方法
从病料中分离培养为基础的常规方法,对这种方法的相关研究较多。
虽然该方法是迄今为止最确实的方法,但由于沙门氏菌常在肠系膜和膜淋巴结中而不在肠腔中出现等原因,故排泄到粪中去的细菌可以是间歇的和低密度的,所以有时必须重复分离并采取大量样品在增菌肉汤中培养。
此外,这种常规方法为确诊而进行的细菌学鉴定需要几人才能报告结果,因此该方法不够简便、准确和快速。
传统的沙门氏菌检测方法的改进内容主要集中在选择性培养基的选择上。
如由于沙门氏菌具有可特异性地分解丙烯乙二醇产酸,使中性红指示剂变红的生化特征,在分离培养基中加入丙烯乙二醇、
5-溴-4-氯-3-吲哚-β-D呋喃
半乳糖,可实现对沙门氏菌的分离与鉴定工作同步进行,使
沙门氏菌检测所需时间从常规方法的4~6d缩短至2d;采用
Salmosyst培养基进行增菌后,
在Rambach培养基上进行分离培养,可实现对沙门氏菌的快速检测,大大减少了检测中所需培养基种类,同时培养过程全部在37℃下进行,操作简便。
二应用免疫酶标技术
目前己有应用ELISA对猪沙门氏菌抗体进行检测的报道。
张艳红通过试验确定了快速检测肠炎沙门氏菌的竞争ELISA方法(C-ELISA)。
目前正在研制肠炎沙门氏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Hgm,两株单抗联合使用将会更准确地检测肠炎沙门氏菌。
杨爱萍的试验结果表明单抗直接ELISA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可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假阴性,且能在短时间内快速筛去大量的阴性样品。
检测时间比传统方法大为缩短,为加快产品流通提供了方便与可能。
黄玲,孟冬丽等所作的自动酶标免疫测试仪(mini-
VIDAS),检测的特点是只要沙
门氏菌存在于增菌培养基,不需纯培养,即可检出,只需增菌—上机后49小时即检测出结果。
具有省时、方便、灵敏、假阳性较少等特点,目前在国际、国内食品致病菌检测中逐渐走向成熟。
殷月兰,潘志明等建立了利用竞争ELISA检测猪霍乱沙门氏菌抗体的方法,其具有单克隆抗体的高度特异性和
ELISA试验的高度敏感性。
此
外,单抗竞争ELISA结果稳定性好,可以标准化和自动化,且可用肉眼判断。
因此,单抗竞争
ELISA在实际检疫中具有推广
应用的价值。
目前建立和使用的多是间接ELISA,该方法只能在检测某一血清型沙门氏菌抗体时较为有效。
若同时检测多种血清型沙门氏菌感染的抗体时则无能为力。
三PCR技术
采用PCR技术,国外有关这方而的报道也比较多。
该方法比较灵敏和特异。
但高费用的PCR试验以及较高要求的试验技术限制了该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PCR技术原理为提高DNA
探针的敏感性,可先将靶DNA序列扩增,增加DNA数量,使其达到足够的检测量,若反应以动力学为基础,则能定量分析。
近年来,PCR及其相关技术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产生了多种新的PCR方法。
如反相PCR(InversePCR)、反转录(RT-PCR)、
长距离PCR(longPCR)、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RAPD)等。
另外将PCR技术与微孔板检测技术、ELISA技术、探针杂交技术等有机结合起来,国内外都有不少报道。
马立人等将PCR与核酸探针技术相结合,己制成生物芯片检测沙门氏菌。
PCR敏感性试验显示,该体系能检出14pg以上的沙门氏菌DNA;当沙门氏菌和大肠
杆菌按不同比例混合后,直接
ELISA方法和PCR方法的检测比
较试验结果显示,在沙门氏菌∶大肠杆菌为1∶100时,用ELISA法和PCR法均能检测出阳性样品,在沙门氏菌∶大肠杆菌为1∶1000时,用ELISA法检测为阴性,而用PCR法则能检测出。
可见,PCR法较ELISA法的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快速、准确,结果分析简单,对待检样品要求不高,检测时间更短,只需3~4h,但费用高、操作复杂、操作中的残留污染易导致假阴性和假阳性,而且需要专用仪器设备,对基层检验人员来说可操作性较差。
四核酸探针的应用
1
核酸探针
将已知核苷酸序列DNA片段用同位素或其他方法标记,加入已变性的被检DNA样品中,在一定条件下即可与该样品中有同源序列的DNA区段形成杂交双链,从而达到鉴定样品中DNA的目的,这种能认识到特异性核苷酸序列有标记的单链DNA分子称为核
酸探针或基因探针。
2核酸探针的类型
根据核酸探针中核苷酸成分的不同,可将其分成DNA探针或RNA探针,一般大多选用DNA探针;根据选用基因的不同分成两种,一种探针能同微生物中全部DNA分子中的一部分发生反应,它对某些菌属、菌种、菌株有特异性,另一种探针只能限制性同微生物中某一基因组DNA发生杂交反应,如编码致病性的基因组,它对某种微生物中的一种菌株或仅对微生物中某一菌属有特异性。
3
探针检测技术中存在
的问题
检测一种菌就需要制备一种探针,目前尚未建立所有致病菌的探针,尽管检测速度快,但要达到检测量还要对样品进行一定时间的培养,任何一种方法不可能有100%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所以必须考虑假阳性和假阴性的问题。
研究检测沙门氏菌的探针难度大,因为沙门氏菌拥有
2000多个血清型,Fillal等人从
染色体序列和构建的质粒文库中分离到一个适用于沙门氏菌检测的探针。
它能和沙门氏菌而不和其他微生物及样品培养基发生非特异性反应。
这种用同位素标记的探针,能识别350株不同的沙门氏菌。
由于该方法最小检出量只有1个细菌/
25g样品,所以需要增菌培养。
五沙门氏菌的其它检
测方法
ISO-GRID检测系统是一
种基于疏水性网膜(HGMF)的过滤系统。
该系统通过使用这种含有1600个小方格的滤膜,来对微生物进行检测或计数。
首先,稀释的样品通过
5um的不锈钢预过滤器过滤,
过滤掉可能引起微生物分析误差的样品残渣颗粒。
然后,样品通过疏水的滤膜过滤。
再将滤膜放在特异性的琼脂培养板上培养,以检测目标微生物。
培养完成后,在膜上检测目标微生物,并记录阳性区域的数量。
滤膜不会染上琼脂培养基的颜色,从而很容易地区别微生物,并进行鉴别和记数。
此方法快速简便,重复性好,而且,除沙门氏菌外,还适用于大肠杆菌O157∶H7、酵母、霉菌、大肠菌群及大肠杆菌的检测和计数。
本文仅对沙门氏菌的检测方法作了简单的综合性的概述,至于更优化、
更合理的沙门氏菌的检测程序还在进一步的研究之中。
□
为提高产蛋鸡的生产效益,应及时淘汰一些不理想鸡,这样既节省了饲料及其他方面的消耗,又能使鸡群整齐一致,提高其效益。
但是目前的养鸡场,特别是广大农村的养鸡户,往往忽视了这一问题,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和减效。
蛋鸡的淘汰要做到科学合理,应从如下几方面着手。
1在20周龄前,除体型外貌应符合本品种的特征外,体质发育要良好。
对鸡群中的瞎眼、歪嘴、跛行、消瘦、伤残、扭翅、秃尾、垂尾等的鸡应予以淘汰。
2在同一鸡群中,个体的生产性能是有差异的,当开产持续一段时间以后,这种差异就更加明显。
应将那些产蛋性能较低甚至不产蛋的鸡挑
出来淘汰,约在250日龄时进行。
一般来说,羽毛较完整、富有光泽,脚、喙角质层颜色深黄、富有光泽,活动异常灵活、快捷,鸡冠红润,外观漂亮的鸡往往都是低产鸡,甚至不产蛋,空耗料,应予以淘汰。
3夜间或早晨去鸡舍观
察粪便。
正常产蛋鸡的粪便,多松软而湿润;而不产蛋的鸡,由于采食少,消化慢,消化道萎缩,其粪便呈干硬的条状,应及时予以淘汰。
4280日龄以后的鸡群,
应随时注意观察,这时的鸡群已产蛋5个月以上。
有的鸡出现冠苍白、变薄、萎缩,这样的鸡已停产。
由于长期持续产蛋,色素已退变,各部位(尤其是腿、喙)黄色素逐渐消失而呈白色,产蛋越多,退色越严
重。
这时若有的鸡腿、喙颜色由白色变为黄色发亮,也说明是停产鸡(约停产3周的鸡,其喙、腿变黄色),应予以淘汰。
5大腹鸡。
280日龄以后
的鸡群往往出现像企鹅样行走的鸡。
触摸时可感到腹大发硬(卵黄性腹膜炎)或者腹大柔软如水(输卵管囊肿),这些鸡已不产蛋,应予淘汰。
6换羽。
产蛋鸡在完成
一个产蛋期后,每年秋季换一次羽。
低产鸡早在夏末秋初就开始换羽,且持续时间长,停产时间也长,故应予淘汰。
7产大蛋的鸡。
280日龄
以后的蛋鸡群,往往有的鸡产的蛋特别大(像鸭蛋一样大)。
这些鸡往往3天才产1枚蛋,蛋料比核算,已经赔本无利,应予以淘汰。
□
沙
门氏菌的检测方法
■
阚
秋霞马增晖(山西农业大学,山西太谷
030801
)
淘汰不理想蛋鸡技术要点
■王庆泽(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农业畜牧水产局,唐山
064000)
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