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肉食品行业现状及发展分析
中国冷鲜肉行业市场现状及生产产量分析

中国冷鲜肉行业市场现状及生产分析《灵动核心产业研究》目录第一节中国冷鲜肉市场运行现状分析 (2)一、中国冷鲜肉市场规模研究分析 (2)二、中国冷鲜肉市场增速研究分析 (2)三、中国冷鲜肉市场容量研究分析 (3)四、中国冷鲜肉市场战略及前景趋势研究分析 (3)第二节2019-2020年中国冷鲜肉生产情况调查研究分析 (4)一、中国冷鲜肉行业产能调查研究分析 (4)二、中国冷鲜肉行业产量调查研究分析 (4)三、中国冷鲜肉行业生产增速研究分析 (5)四、中国冷鲜肉行业生产区域分布研究分析 (5)第一节中国冷鲜肉市场运行现状分析一、中国冷鲜肉市场规模研究分析我国猪肉的主要类型有热鲜猪肉、冷鲜肉和冷冻肉。
从市场份额来看,热鲜猪肉约占我国市场的70%,主要在农贸市场进行销售,保质期为1-2天,相对较短;冷冻肉约占我国猪肉市场的20%,保质期较长,可保存6-12个月,价格相对较低;冷鲜肉为严格检疫合格的畜禽经过科学工艺屠宰后,置于零下18摄氏度的环境下1-2小时,后转入0-4摄氏度的环境中脱酸16-24小时,并在后续加工、流通和零售过程中始终保持在该温度范围内的畜禽肉,冷鲜肉的营养价值相对较高,保存时间为7天,因此冷鲜肉的价格也相对较高,目前冷鲜肉约占我国猪肉市场的10%左右,主要在农贸市场、加盟店和商超里进行售卖。
据灵动核心统计,2020年我国冷鲜肉市场规模达到11541亿元,同比增长3.24%。
随着我国居民消费观念的转变,未来我国冷鲜肉的市场份额将逐渐扩大。
图表12016-2020年中国冷鲜肉市场规模及增速情况时间市场规模(亿元)同比增长(%)2020年11541 3.24%2019年11179 2.41%2018年10916-11.85%2017年12384-5.41%2016年13093 2.39%数据来源:灵动核心收集整理二、中国冷鲜肉市场增速研究分析图表22015-2019年1-6月中国冷鲜肉市场规模及增速对比数据来源:灵动核心收集整理三、中国冷鲜肉市场容量研究分析图表32016-2020年中国冷鲜肉市场容量对比情况数据来源:灵动核心收集整理四、中国冷鲜肉市场战略及前景趋势研究分析屠宰产品主要分为热鲜肉、冷冻肉和冷鲜肉,其中热鲜猪肉目前仍在城乡消费中占据主要地位。
我国肉类食品安全风险现状与对策

我国肉类食品安全风险现状与对策摘要:当前我国肉类食品安全整体趋稳向好,但影响肉类食品安全的深层原因仍然存在,食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本文分析了我国肉类食品从养殖、加工到消费和流通的整个产业链中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和风险,以及对比分析了国外肉类食品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和风险,剖析了我国肉类食品安全的制约因素,并提出提高我国肉类食品安全的对策建议,期望通过加强风险监测、构建风险预警体系以及开展经济利益驱动型食品安全风险专项整活动,提高我国肉类食品安全水平。
关键词:肉类;食品安全;风险;对策Abstract:Currently,the overall situation of meat safety in China is getting better but still grim,for the underlying factors causing meat food safety risks still exis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food safety problems and risks along the whole industry chain of meat products in China,including breeding,processing,consumption and circulation,and provide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with those in other countries,outlines the factors constraining meat safety in China,and proposes four suggestions on improving the safety of Chinese meatproducts:strengthening risk monitoring,constructing early warning system,promoting meat safety risk communication and conducting food safety special rectification activities of meat adulteration driven by economic interests.Key words:meat;food safety;risk;countermeasure 中图分类号:TS20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8123(2015)11-0034-05doi:10.15922/ki.rlyj.2015.11.008我国肉类产量已经连续20多年稳居世界第一,是世界上有影响力的肉类生产大国。
2024年牛肉干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牛肉干市场分析现状1. 引言牛肉干是一种受欢迎的肉制品,是以牛肉为主要原料,经过腌制、熏制等工艺制成的干燥肉制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食品消费观念的转变,牛肉干作为一种方便、美味、营养丰富的零食,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喜爱。
本文将对牛肉干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包括市场规模、竞争现状、消费者需求等方面。
2. 市场规模据行业数据显示,牛肉干市场近年来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
主要原因是消费者对方便、营养、味道独特的零食需求的增加,以及牛肉干在各个消费场景中的广泛应用。
目前,牛肉干市场的规模约为XX亿元。
其中,线上渠道是牛肉干销售的主要渠道之一,占据市场份额约X%,而线下渠道(超市、便利店等)占据了剩余的市场份额。
3. 竞争现状牛肉干市场竞争激烈,主要表现为品牌竞争和产品创新竞争。
目前,市场上有众多牛肉干品牌,其中一些知名品牌拥有较大的市场份额。
在品牌竞争方面,知名品牌通过广告、促销等手段提升品牌知名度,打造消费者的品牌认知和忠诚度。
同时,知名品牌还注重产品品质和口味的稳定性,以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牛肉干的需求。
在产品创新方面,牛肉干市场出现了多种口味和包装创新。
一些品牌推出了香辣口味、麻辣口味等多样化选择,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口味需求。
此外,包装方面也有不少创新,如袋装、罐装、礼盒装等多种包装形式的推出,使牛肉干更加方便携带和赠送。
4. 消费者需求消费者对牛肉干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方便性:牛肉干作为一种零食,被广泛应用于休闲娱乐、户外活动等场景。
因此,消费者对于牛肉干的需求越来越注重其方便性,比如易携带、易保存等。
•健康营养:牛肉干作为一种肉制品,消费者对其健康营养价值的关注度也逐渐提高。
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无添加剂、低盐低脂的牛肉干产品。
•质量和口味:消费者在选择牛肉干时,更看重其质量和口味。
高质量的牛肉干具有鲜嫩的口感和均衡的风味,能够满足消费者对美食的追求。
5. 发展趋势随着消费者对食品质量和口感要求的提高,牛肉干市场将呈现出以下几个发展趋势:•品质导向:消费者对于高品质、新鲜、健康、无添加剂的牛肉干需求不断增加。
我国休闲肉制品产业的现状与展望

入 肉松 肉 干 休 闲 肉制 品 加 工 领 域 。 以 周 黑 鸭 、 绝 味 鸭 脖 、久 久 鸭 等 酱 卤 肉制 品连 锁 店 为 代 表 的酱 卤休 闲 肉制 品 ,也 可 以 视 为 一 类 特 色 中 式 休 闲 肉 制
品 , 以 美 味 、健 康 、快 捷 的 特 点 而 备 受 青 少 年 和 白领 消 费 阶层 喜 爱 。
休 闲 肉制 品行 业 存 在 的 问题
目前 , 我 国 休 闲 肉制 品来自存 在 的 问 题 很 多 , 已 经
开 始 严 重 制 约 行 业 和 企 业 的发 展 。
一
禽 类 、兔 肉类 、 蛋 类 等 ) 系 列 等 为 主 要 产 品 形 态 。
肉 干 系 列 和 休 闲 软 包 装 系 列 产 品 为 国 内 知 名 品 牌
是 食 品 安 全 问 题 ,例 如 原 料 的 质 量 和 药 物 残
留 问 题 、 非 法 添加 和 非 法 添 加物 问题 、食 品 安 全 监 管 问
类 系 列 产 品 , 以 雨 润 、双 汇 、 金 锣 为 代 表 的 高 低 温
休 闲 肉灌 制 品 ( “ 力 棒 ” “ 式 小 烤 肠 ” “ 如 活 、 台 摩
生 产 利 润 日趋 下 降 的 传 统 肉制 品加 工 企业
的重 视 。
休 闲 肉制 品按 原
料 划 分 为 牛 肉 类 、水 产 类 、 猪 肉 类 、 禽 类 、 兔 肉 类 、 蛋 类
⑦ ⑦
北京鸿宝食 品原料贸易 公司
的方 向。
冻调 姜晓东 理 休 闲 类 产 品 ,也 是 休 闲 肉 制 品 的
仍 将 是 食 品 消 费 的 主 流 。 来 自东 西 方 不 同 的 饮 食 文 化 将 在 交 流 、 碰 撞 和 融 合 中 发 展 ,西 方 特 色 饮 食 的 不 断 涌 人 ,必 将 在 国 内 市 场 中 一 起 彰 显 特 色 , 进 发 出 无 限 活 力 。所 谓 “中 国 之 味 , 非 常 之 道 ”,
我国肉制品的生产加工与发展趋势

我国肉制品的生产加工与发展趋势我国肉制品的生产加工与发展趋势1. 引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需求的变化,肉制品在中国的市场需求日益增长。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我国的肉制品生产加工业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本文将深入探讨我国肉制品的生产加工与发展趋势,以及对这个行业的观点和理解。
2. 肉制品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在开始深入讨论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肉制品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肉制品是指经过切割、腌制、熏制、烹调等处理过程后,以肉类为主要原料制成的食品。
根据加工方法和原料的不同,肉制品可以分为腌制肉制品(如咸肉、腊肉)、熏制肉制品(如熏肉、腊肠)、烹调肉制品(如火腿、烤鸭)等。
3. 我国肉制品的传统生产加工方法在我国,肉制品的生产加工方法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传统的生产加工方法通常包括腌制、熏制和烹调等步骤。
腌制是利用盐、糖、香料等对肉类进行渗透处理,使其更加美味和耐储存。
熏制是将肉类暴露在熏炉中,让热烟烟熏进入肉类,增加其风味和质地。
烹调是通过加热和调味等方式将肉类变得可食用和可口。
4. 我国肉制品的现代生产加工技术尽管传统的生产加工方法仍然被广泛采用,但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现代的生产加工技术也在不断涌现。
现代的生产加工技术主要包括机械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等方面的创新。
机械化生产线的应用使得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得到提升,同时节约了人力资源。
自动化生产设备的使用减少了人为错误和交叉污染的风险,提高了食品安全性。
智能化技术的引入使得生产的过程更加可控和精确,提高了产品的一致性和规模化生产的能力。
5. 我国肉制品行业的发展趋势随着人们饮食习惯的变化和对食物安全的关注,我国肉制品行业的发展正处于一个新的历史机遇期。
未来的发展趋势可能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5.1 健康和美味的需求:消费者对健康和美味的追求将成为肉制品行业的重要驱动力。
肉制品企业需要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减少添加剂、采用更健康的生产加工方法,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
2023年肉类加工行业市场分析现状

2023年肉类加工行业市场分析现状肉类加工行业是指将动物的肉类进行切割、加工、包装等一系列流程的行业。
这个行业是农业和食品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肉类加工行业的市场分析是对该行业的发展现状、竞争格局、消费需求等进行综合评估和分析的过程。
一、市场规模和发展趋势:肉类加工行业市场规模较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肉类消费需求呈现稳步增长趋势。
尤其是农村地区人民的收入和消费水平提高,肉类消费需求更加旺盛。
肉类加工行业发展趋势: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日益关注,肉类加工行业将逐渐向高品质、高安全性和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同时,随着科技的进步,肉类加工工艺和设备将不断进行创新和改进,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效率。
另外,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追求,低脂低胆固醇的肉类产品将受到更多消费者的青睐。
二、竞争格局和市场主体:肉类加工行业市场竞争激烈,主要存在大型肉类加工企业、中小型肉类加工企业、个体户等多个市场主体。
大型肉类加工企业:具备较强的资金实力和生产规模,拥有先进的加工工艺和设备,能够提供多样化的肉类产品。
同时,大型企业还能通过品牌建设、渠道拓展和营销推广等手段,提高市场份额和竞争力。
中小型肉类加工企业:资源有限,生产规模较小,主要依靠地方特色和产品创新来获取市场份额。
中小型企业通过产品定位、品质提升和渠道拓展等手段,不断加强自身竞争力。
个体户:通常规模较小,主要依靠传统工艺和技术,满足当地居民的肉类需求。
三、市场供需状况:肉类加工行业市场供需状况一般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
市场需求主要来自于居民消费、餐饮行业和企事业单位等。
同时,随着外出就餐、外卖等消费形态的流行,对快餐类、加工类肉制品的需求也在增加。
市场供应方面,肉类加工行业的生产能力较强,各地有着丰富的养殖资源和原料供应,能够满足市场需求。
四、市场发展趋势和机遇:1. 高品质、安全性和健康性成为消费者关注的焦点,企业加强产品质量控制和安全认证,提供健康无公害的肉类产品。
中国肉类产量、人均消费量及未来市场发展前景分析

中国肉类产量、人均消费量及未来市场发展前景分析肉类,是动物的皮下组织及肌肉,可以食用。
其富含大量的蛋白质和脂肪,以及卡路里,其属于酸性食物。
肉类含蛋白质丰富,一般在10-20%之间。
瘦肉比肥肉含蛋白质多。
一、肉类产量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迈向小康以及与国际市场接轨,我国肉制品的生产与消费将保持持续发展的态势,我国的肉制品将向着多样化、营养化、方便化的方向发展。
2018年中国中国肉类产量为8624.6万吨,较上年减少9.8万吨,同比下降0.11%;2019年受疫情影响,我国肉类产量大幅下滑,2019年中国肉类产量为7758.8万吨,较上年减少865.8万吨,同比下降10.04%。
自2018年非洲猪瘟发生及2019年疫情影响,生猪产量大幅下滑,牛、羊、禽肉总产量却呈增长趋势,2019年中国猪肉产量为4255.3万吨,较上年减少1148.4万吨,同比下降21.25%;牛肉产量为677.3万吨,较上年增加33.2万吨,同比增长5.15%;羊肉产量为487.5万吨,较上年增加12.4万吨,同比增长2.61%。
受非瘟影响,2014-2019年我国猪肉产量从5820.8万吨下降至4255.3万吨,猪肉占肉类总产量比重由66.01%下降至54.84%;我国牛肉产量从615.7万吨上升至677.3万吨,牛肉产量占肉类总产量比重由6.98上升至8.73%;我国羊肉产量从427.6万吨上升至487.5万吨,羊肉产量占肉类总产量比重由 4.85上升至6.28%。
2019年中国肉类总产量为7758.8万吨,产量排名前十的省市有山东、河南、四川、湖南、河北、广东、云南、安徽、广西、辽宁,其中山东肉类总产量最多,为704万吨;其次是河南、四川,产量分别是560.4万吨、559.5万吨。
《2020-2026年中国肉类行业市场发展调研及未来前景规划报告》数据显示:我国肉类产量主要集中在华东、华中地区,2019年山东省肉类产量为704万吨,占肉类总产量9.07%;河南省肉类产量为560.4万吨,产量占肉类总产量的7.22%;四川省产量为559.5万吨,产量占肉类总产量的7.21%。
2023年发酵肉制品行业市场发展现状

2023年发酵肉制品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发酵肉制品是一种传统的肉制品,已经在中国的饮食文化中有着极其长久的历史,且深入人心。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消费升级,发酵肉制品的种类和品质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和改善,消费者们越来越喜欢它们的特色口感和营养价值。
本文将从市场概况、市场规模、市场竞争和市场前景等方面,简述发酵肉制品行业市场的发展现状。
1.市场概况发酵肉制品是一种加工方式,既能保持肉质的营养,在口感上也有更多的变化,能够催化产生的酶,一定程度上能增加肉质的软度和口感,进而提升肉制品的品质。
发酵肉制品行业主要包含了腊肉、香肠、火腿、腊肠、肉脯及肉松等品类。
目前市面上的发酵肉制品品牌多、种类全、营养丰富、味道美味,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和消费者需求的满足。
2.市场规模发酵肉制品行业市场规模逐年扩大,根据工信部发布的统计数据,2018年,全国发酵肉制品生产总量达到356.4万吨,同比增长5.6%。
发酵肉制品行业2019年市场规模有望稳步增长,预计将达到4000亿元,增长速度也将继续保持6%以上的高速增长。
3.市场竞争发酵肉制品行业市场竞争激烈,但由于消费需求的多元化和消费者对品质、口感要求的不断提高,高档次的品牌和优质的产品、服务质量的化是市场发展的主流。
以“好丽友”、“蒜肠皇”、“福臻源”、“北京丹桂香”、等为代表的品牌,以其产品研发先进、口感好、品质高、整个企业形象等综合实力在市场中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
4.市场前景发酵肉制品市场前景广阔,伴随着国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发酵肉制品作为传统的肉类加工技术,它的特色口感和营养价值越来越得到消费者的喜爱。
同时,国家对食品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越来越严格,许多厂商对产品的研发和生产追求更高水平,要求更高的质量和服务,推进了原材料、生产环节的合理化,市场也将持续向好。
同时,外贸市场也对发酵肉制品的开拓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与此同时,国内发酵肉制品产业也在不断发展和壮大。
综上所述,发酵肉制品行业市场发展前景乐观,但需要各企业在提升产品质量、改善服务质量、提升诚信度、树立品牌形象等方面进行全面优化,开拓国内和国际市场,以实现行业的良性健康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肉食品行业现状及发展分析 我国肉类生产及其加工业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地位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产肉大国。1990年肉类总产量攀升至世界第一位,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奇迹,为世界肉类生产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2000年我国肉类总产量约在6200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20%以上,比1996年的4827万吨,增产1400多万吨,“九五”期间年均增幅接近6%,人均年占有量由1996年的39KG,增加到48KG,年均增长约1.8KG。经过“九五”的发展,我国肉类生产由供不求转向了买方市场,并形成了肉类价格的全面下滑。肉类市场的流通格局也发生了显着变化,肉类加工制品发展快,科技含量逐步提高,已经开始与国际先进的加工技术接轨,有些生产工艺及加工技术甚至走在了世界前列。 2、我国肉食品行业发展现状 我国肉制品工业发展梗概 我国肉制品是由中国传统风味肉制品(中式)和西式肉制品两部分所组成,前者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后者在鸦片战争之后传入我国,有150多年的发展经验。在我国,肉制品获得真正的发展,是改革开放之后的二十年。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制定了关于加快农业发展的决定。我国农业和畜牧业生产潜在的巨大能量开始了井喷式的爆发,为我国中西式肉制品的发展从原料到市场展现了前所未有的广阔空间,我国肉制品工业由此进入一个崭新的高速发展时期。 1980年,我国肉类总产量已达万吨,人均年占有量12.2KG,我国政府取消了自解放以来一直实行的生肉凭票证限量供应的政策,12亿中国人可以按自己的需求从市场任意购买,消费者也从以前选购肥肉转向精瘦肉,1984年在某些地区还出现农民卖猪难的现象。1990年,我国肉类总产量达到2857万吨,第一次超过美国,居世界首位。十多年来我国肉类总产量每年约以8-10%的速度在递增,同时,丰富的原材料和消费者在肉食方面多品种、高品质、方便化的需求,促进了我国肉制品迅速地、大规模地发展。 自八十年代初,我国各地的肉联厂纷纷进行技术改造,扩建或新建肉制品加工车间,随着开放力度的进一步加大和国外技术的导入,我国肉制品加工业掀起了前所未有的西式肉制品生产热潮,西式火腿、香肠和培根等产品在国内的大中城市得到了推广和普及。 八十年代末到现在,一批以生产高温火腿肠为主的中型肉联厂迅速崛起,如洛阳肉联厂、漯河肉联厂等,日产量高达500-600吨之多,成为世界级的大工厂,随后依此相继组建了春都集团和双汇集团,并在1995年跨入全国工业500强企业之列。同时,一批体制更灵活的民营肉制品加工企业也迅速壮大,快步加入到行业排头兵的行列,如山东金锣、南京雨润、山东联合和山东得利斯等。肉制品产品也更加多元化,形成了高温肉制品系列、低温肉制品系列、冻猪肉、保鲜肉及其副产品系列,进一步丰富了广大人民的日常消费。 我国肉制品产量、品种和结构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和消费者经济状况的改善,肉制品生产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产销量逐年提高。 1981年国有商业系统的肉制品产量为14万吨,以后逐年迅速上升。1985年后,随着非国有肉制品生产加工企业的兴起,国有商业系统的产量有所下降。目前,我国肉制品产量约占肉类总产量的%,每年大约240万吨,其中火腿肠占肉制品总产量将近三分之一。 中式肉制品在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而且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伴随西式肉制品设备和技术的引进,我国肉制品的产品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西式肉制品产量迅速提高,出现了西式工艺,中式风味的趋势。1986年全国西式肉制品已占肉制品总量的50%,开始与中式肉制品分庭抗礼,1987年更是上升到%,第一次超过中式肉制品的产量。但自九十年代开始,由于不少西式肉制品生产厂家借助于先进的乳化和腌制技术,过量使用低价填充料和保水剂,西式肉制品的质量严重滑坡,让消费者重新怀念色香味形俱佳的中式肉制品,这一趋势再次发生逆转,目前,二者基本上平分秋色。 肉制品加工企业状况 近年来,由于我国肉类生产的发展,大大促进了中国肉食品工业的迅速崛起。在我国,食品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已经座上头把交椅,而肉类工业总产值仅占其中第四位,发展潜力相当可观。我国肉类行业现有2000多个加工企业,其中大中型企业200多家,还有总量300万吨以上的冷藏设施,但是大多数企业是由原国有肉联或者肉食品加工企业改建或扩建而成,管理体制和经营方式跟不上市场经济发展的步伐,无法适应肉类生产及其加工业的发展,因此,大多数处于亏损或关停并转状态。 可喜的是,从八十年代中期,外资与中外合资肉类加工企业及民营加工企业迅速发展,现今已有数百家。这意味着我国肉类加工业在组织形式、产品结构、技术进步和营销方式等方面正在发生革命性的变化,逐步实现与市场经济接轨,与国际化接轨。 肉制品加工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肉制品加工业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产品结构不太合理,产品科技含量比较低,新产品开发能力较弱。具体可概括为三多三少:即高温肉制品多,低温肉制品少;初级加工多,精深加工少;老产品多,新产品少。这充分反映了我国肉类科技与加工水平还比较低,不能适应我国肉类生产高速发展和人们消费增长的需要,特别是肉制品产量仅占肉类总产量的%,年人均仅仅1.8KG,与国外发达国家肉制品占肉类总产量的50%相比,差距显而易见。 3、我国肉食品行业发展趋势 近几年,我国肉类消费发生了明显的结构变化,呈现了从冷冻肉到热鲜肉,再从热鲜肉到冷却肉的发展趋势,形成了“热鲜肉广天下,冷冻肉争天下,冷却肉甲天下”的格局。同时,因消费市场的变化,也带动了我国肉类加工业的顺势变化。 冷却肉是生肉消费的发展方向 发达国家的超级市场里基本上都是冷却肉。我国少数大型肉类加工企业已经觉醒,如双汇、金锣等自去年开始筹建连锁店,大批量生产销售冷却肉,冷却肉经济、实惠、方便,深受消费者的欢迎,有放心肉之称,市场反映强烈,发展势头迅猛,必将成为21世纪中国生肉消费的主流和必然的发展趋势。 热鲜肉、冷冻肉和冷却肉是生肉消费的三种形态。 冷却肉:营养、卫生、安全、鲜嫩,有适当的保质期。 热鲜肉:不卫生、细菌容易繁殖、肉质下降,保质期很短。 冷冻肉:肉汁和营养流失、嫩度和鲜度降低,但保质期较长。 速冻方便肉食品发展迅猛 九十年代以来,我国速冻方便肉食品产量猛增,1998年总产量达300万吨,高于其他食品增长速度。既是开拓国内市场的消费热点,又是扩大出口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传统肉制品逐步走向现代化 我国传统肉制品历史悠久,品种丰富多彩,色、香、味、形俱佳,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自80年代以来,一些肉类科技工作者,自发地开始用西式肉制品的研究方法、观点、技术、材料和仪器来研究中式肉制品,并取得了一些成绩。近几年,中式肉制品正由传统的作坊制作向现代工厂化生产迈进,在保鲜、保质、包装、储运等方面获得突破,“老字号”重新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西式肉制品发展势头强劲 近十年来,西式肉制品以其鲜嫩、营养、方便、卫生为特色。正被越来越多的国人所接受,占了将近半壁江山,其产量还有不断增长的趋势,未来的发展空间还很大,但要提高质量和档次。为适合国人口味,将中式产品丰富多变的风味融于西式肉制品中,不断开辟肉制品加工新领域。 低温肉制品方兴未艾 肉制品生产由于加热杀菌温度不同,可分为高温肉制品和低温肉制品。高温肉制品一般指高温高压加工的肉制品,加热杀菌温度在115℃以上,如铁听罐头、铝箔软包装肉制品、耐高温收缩薄膜(PVDC)包装灌制的火腿肠等。这种高温肉制品的肉蛋白质过度变性,部分营养损失,肉纤维弹性变差;肉质太烂不结实,伴有过熟味,失去固有的风味,但货架期长,保质期更长达4个月以上。 低温肉制品是指在常压下通过蒸、煮、熏、烤加工过程,使肉制品的中心温度达到75℃-85℃,通过杀菌处理加工而成的肉类制品。产品具有鲜嫩、脆软、可口、风味极佳的特点。在加工中,肉蛋白质适度变性,基本保持原有弹性,肉质结实有咀嚼感,最大限度保持原有营养和固有的风味,在品质上明显优于高温肉制品,但货架期短,保质期数天至十多天,不便长途运输和保存。低温肉制品因其加工技术先进,科技含量高,营养损失少,产品风味特殊,色泽鲜亮,现已风糜欧美市场,成为世界性的产品。近3年来,低温肉制品在我国迅速发展起来,销售额不断扩大,尤其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大城市,销售更为火爆。 从目前来看,我国高温肉制品的市场份额大大高于低温肉制品,但从长远来看,随着人们认识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高温肉制品的市场会逐渐缩小,低温肉制品将会对肉制品市场形成更大的冲击,并从根本上改变肉类产品结构和人们的消费习惯,低温肉制品将会成为我国肉制品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 牛羊禽类肉制品消费增加 在肉类生产结构中,牛羊禽肉由80年代中期的15%上升到目前的35%。牛羊禽肉低脂肪、高蛋白,不仅是优质的肉类产品,而且是清真肉制品的主要原料。 保健肉制品悄然崛起 近几年来,消费者越来越追求具有多种营养功能的保健肉类制品。“三低一高”(低脂肪、低盐、低糖、高蛋白)的保健肉制品的开发,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并纳入《国家食品营养发展纲要》进行引导和规范。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识的提高,对肉制品的数量需要逐渐转向对质的追求,肉制品的质量和保健功能将上升为首要地位,趋向于营养、卫生、保健、安全、休闲、方便方向发展。 保健型肉制品亦称功能肉制品,是指表明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肉类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改善和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病为目的的肉类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