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导文言文教学中的朗读

合集下载

四年级统编版《文言文二则——囊萤夜读》教学设计

四年级统编版《文言文二则——囊萤夜读》教学设计

四年级统编版《文言文二则——囊萤夜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认识“囊、萤”等4个生字,会写“囊、萤”等7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的意思,体会人物勤奋刻苦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并掌握生字新词,正确书写生字。

朗读文言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

理解文言文的意思,体会车胤勤奋好学、刻苦努力的精神品质。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文言文中一些字词的古今异义,如“囊”“盛”“数”等,帮助学生准确把握文言文的含义。

让学生通过学习文言文,领悟到勤奋学习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并能将这种精神运用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

三、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朗读感悟法、问题引导法、小组合作法、拓展延伸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古代学子在艰苦条件下刻苦学习的视频,视频中展示学子们在昏暗的灯光下、在简陋的书房中努力读书的场景。

提问:同学们,看了这段视频,你们有什么感受?在古代,没有我们现在这么好的学习条件,但是很多学子依然勤奋学习,他们有很多独特的学习方法。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古人勤奋学习的故事——《囊萤夜读》。

(板书课题:囊萤夜读)2.介绍文言文的特点,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它具有简洁、含蓄、典雅等特点。

与现代白话文相比,文言文的词汇、语法和表达方式有所不同,需要我们通过学习和理解来掌握。

让学生对文言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字音和节奏。

重点强调“囊”“萤”“盛”“数”等字的读音,以及“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的节奏划分。

3.学生模仿教师的朗读,再次朗读课文,同桌之间互相倾听、纠正读音和节奏。

4.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评价其朗读的优点和不足之处,教师进行总结和指导。

快速朗读在文言文教学中的作用

快速朗读在文言文教学中的作用

个字 应该 怎 么样 处理 ,读错 了一 句话 应 该怎 么样 处理 ,句子 没有 读 准应 该 怎么 样处 理 ,都需 要 及 时作 出反 应 。快速 朗读 我 们需 要做

到 陕而准 ,快而不乱”。这就既锻炼 了学生反应能力又锻炼了学
生 的 朗读 的速 度 ,反应 能力 提 高 了 ,朗读速 度 加快 了,一个 人 的 朗
“ 书 读百遍 ,其义 自见 ”这 句千 古名 言 ,总 结 了古人 宝贵 的学 习 经验 ,也 为我 们 现在 的文 言 文教 学指 明 了方 向 。快速 朗读 作为 读 书 的一 种方 式 可 以更 好地 培养 学生 的语 感 ,陶冶学 生 的情 操 ,提 高 学生 的 审美 能力 ,集 中学生 的注意 力 ,对 文言 文 的教学 起 到不 可估 量 的作用 。
2 0 1 3 年第 6 期
T e a c h i n g m e t h o d s
■蕊啦
镙 外诗文
快速朗读在文言文教学中的作用
冯 凯
(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 区洛 阳中学,江苏 常州 2 1 3 1 0 4 )
【 摘要 】 快速 朗读作为读 书的一种方式可 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感 ,陶冶学生的情操 ,提 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对文言文的教学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快速朗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 ,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学生手、脑、 眼、心、口的合作能力,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选择恰当的课文,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运用快速朗读法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培养语感, 提 高表 达 能力 ,能使 学生更 好地 体会课 文 的 内容 、感情 、特 色等 ,让学 生在 潜移默 化 中喜 欢上 文言 文。 【 关键词 】快速朗读;培养语感;提 高表达能力 【 中图分类号 1 G6 3 2 【 文献标识码 1 A

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学生课堂2019 年 2 月26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张向前(江西省南昌县莲塘二中 江西南昌 330200)摘 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一直是重点和难点,教师怕教难教,学生怕学难学。

但近年来的各类考试中,文言文分值却占很大比重。

为了快速有效地提高学生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改进以前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充分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知识学习与能力训练并重,借此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效率。

关键词:高中语文 文言文教学 学习效率 措施分析文言文是我国文学艺术的瑰宝,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

高中文言文教学旨在让学生进一步吸收中国古代优秀文化的营养,进一步了解祖国优秀灿烂的古代文化,鉴古知今,继往开来。

但长期以来,文言文教学费时费力,效果不佳,教师厌教,学生厌学,可谓“费时低效”。

那么,究竟如何大范围地激活文言文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呢?[1]一、重视预习,有效提高学生文言文学习效率预习是学生课前自主的认知活动,它是一个有意识地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提前对新知识进行理解、质疑和思考的过程。

只有通过预习,学生才能及早了解本课难点和关键,找到自己不懂的知识点,才能在课堂上积极认真地听讲,从而更可能与老师产生教学共鸣,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特别是高中阶段的文言文,它不同于初中阶段相对浅易的片段写景记事,取而代之的是宏大博杂的多线索叙事、场面描写及多层次论述,更需要充分而有效的预习。

[2]要使学生有效预习和提高文言文学习的质量,首先,指导学生借助相关参考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和文章的创作背景。

其次,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或者句子,利用参考资料来解决。

第三,反复阅读和思考,标记文章的内容和不理解的关键点,等待老师课堂上讲解。

这种有效的预习可以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课堂,成为“课堂的主人”。

课前准备是一个提问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课前准备在课堂教学中起着“扣动扳机,带动全身”的作用。

小古文阅读教学建议

小古文阅读教学建议

SHANXI JIAOYU教学实践JIAOXUESHIJIAN文言经典是中华文明的血脉所在,是中华文化的基因所在。

文言学习能够起到语感培养、文化熏陶和文明传承的作用。

然而,统编教材之前,使用范围较广泛的苏教版、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文言文数量极少,苏教版除四年级下册练习三中出现了《关云长温酒斩华雄》一个小段外,再无文言文;人教版从五年级下学期起,仅收录了四篇小古文。

因以往教材中小古文数量极少,教师教学经验积累不足,学生的阅读实践经验和能力有限,致使小古文教学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

本文就如何用好统编教材,有效开展小古文教学,促进学生小古文阅读能力的提升谈几点建议。

一、异中求同:寻找小古文阅读教学一般策略,促使小古文阅读图式化图式是对范畴的规律性作出编码的一种形式,这里指的图式是其中之一——事件或做事的图式,也就是小古文阅读的一般策略。

虽然小古文的内容各不相同,但是它们具有相同的文体。

从文体大类出发,可更好地厘清教学目标和重点,以目标为导向,寻找到阅读这一类文章的一般策略,建构起小古文阅读图式。

1.依据文体、练习,确立共性的教学目标有学者在研究中指出,文言教学主要是以篇为单位,有关知识在文中只能无系统地出现,不规则地重复,使得文言教学教什么成为难点。

统编教材中没有小古文单元,小古文穿插在故事、神话和寓言等单元中,使得小古文“类化”意识被冲淡,教学的系统性、规律性不足。

但是,将统编教材中所有的小古文放在一起研读,我们仍能依据文体特征,借助课后练习定准教学目标。

文言文是仅用于书面的语言,其表达习惯、诵读方法与现代白话文有较大差异。

因此,小古文教学中,朗读并积累语言是重要的教学目标。

统编教材中小古文的第一个课后练习,均是诵读和背诵的要求。

依据学情和小古文本身的文体特征,理解是小古文教学的重难点之一。

统编教材中,每篇小古文都安排了理解类的课后练习。

如,三年级上册《守株待兔》课后练习二要求:借助注释读懂课文,说说那个农夫为什么会被宋国人笑话。

小学语文理解文言文的方法

小学语文理解文言文的方法

小学语文理解文言文的方法对于初涉文言文的小学生来讲,学习的难度还是比拟大的。

今日我给大家共享一些小学语文理解文言文的方法,盼望对您有所协助!1小学语文理解文言文的方法一、通读课文,读中自悟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因此,对于学生比拟生疏的文言文,在学习课文前,我先范读课文,再领读,让学生读准字音,知道如何断句停顿,读出句子的语气。

然后,我让学生初步通读文言文,学生自己练习把语句读顺,读流畅。

在读的过程中找诞生字新词,在读的过程中初步感悟文言文的内容,自读谈体会,自悟文意。

这样,学生就对文言文的内容有了一个总的相识与理解,既造就了学生朗读课文的实力,对文章有了初步的感性相识,也为理解文言文奠定了必须的学问根底。

二、划出节奏,初步理解文言文与白话文在语言和表达上有较大的差异,要理解文言文的意思,就必需驾驭其内在的节奏。

只有画出正确的节奏,才能精确地理解文言文的内容,因此,在学生通读课文的根底上,我让学生试着划出朗读的节奏,初步理解文章内容。

如《学弈》中“思援弓缴而射之”一句,这句话的意思是想着拉弓箭去射它(它,指天鹅),因此正确的停顿应当是“思/援弓缴/而/射之”,但有些学生却读成“思援/弓缴/而/射之”,这样意思就含混不清了,理解起来就比拟困难。

再如《学弈》中“使/弈秋/诲/二人弈”,“为/是其智/弗假设与?”《两小儿辩日》中的“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假如学生不能够正确地停顿,老师应予以引导协助,要让学生切实驾驭停顿的方法。

三、参照注释,说明文句在学生初步理解文言文的内容之后,我让学生参照课文中的注释,揣摩句子的意思,独立说明文句。

因为大多数比拟难理解的字词的意思课后的注释中都有。

这样,大局部同学能够较为流畅地说出文句的意思,老师应强调,用现代语言表达文言文句子的意思,句子意思可以敏捷些,说法不必强求相同,意思不错即可。

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老师应予以协助或让学生协助。

对个别难句假如学生不能独立理解,老师应侧重指导或在小组探讨沟通时解决。

谈谈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几点建议

谈谈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几点建议

谈谈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几点建议文言文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一种传承祖国古代灿烂文化的载体,是古人留给我们的珍贵文化遗产。

初中课本上所选的古诗文占教材的30%左右。

学习文言文,可增加学生的文化底蕴,培养语感和思维,提升精神品格。

可长期以来,文言文教学奉行“字字落实,句句串讲”的箴言,教法僵化,使学生日生厌倦之情。

在新课标精神的指导下,文言文到底该如何教成为广大教师颇为头疼的一件事。

因为对初中学生,尤其是七年级学生来说,读文言文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更不要说学习它了。

所以,对于现代中学生来说,文言文就好比是“天书”,让许多学生望而生畏、望洋兴叹。

但语文教师不能不教,学生也不能不学,笔者认为,教师有责任有义务有效指导学生学好文言文,感悟古诗文的魅力。

以下是笔者对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几点建议:一、要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文言文毕竟是一种历史的语言,与现代生活距离甚远。

对现代学生而言,文言文属于陌生语言,这就要求教师将枯燥的内容放置在生活之中,使学生身临其境,在轻松、愉快而又严密、系统的氛围中学习,最终达到教学目的。

1、美文美读。

古人云:“读古人文字时,便设以此身代古人说话,一吞一吐,皆由彼而不由我。

”教师范读时必须美读,读出神韵,读得摇曳生姿、回肠荡气,让学生不仅听出语气、情感,还要激发其学习的兴趣。

2、给学生讲很有趣味的文言小故事。

如郑人买履、自相矛盾、杯弓蛇影、鹬蚌相争等,文章短小,学生当堂就能够背诵,融文言知识与哲理学习于一体,趣味十足,学生兴趣极高。

3、从每篇文言文中挑出几个重要的词。

借助工具书从造字法的角度研究它的本义,然后推断整句话的意思,并把它讲给学生,会很好地激起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来。

总之,学习兴趣有了,学习积极性自然也就调动起来了。

正如古人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二、加强诵读,培养语感正确朗读文言文是学习文言文的关键。

初中语文教材上的文言文都是文质优美、人文性强的好文章,教师应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把文中意境和神韵先声夺人地渲染给学生,同时通过学生朗读,逐渐品味文中独特的意境美,激发美感而引发对文本的学习兴趣。

以读促思,以思促读——例谈文言文诵读教学法

以读促思,以思促读——例谈文言文诵读教学法

3.出示 多媒 体 ,检查 预 习题 (2),为小 组 朗读打 好基 础 。
生 :读 到 “纳谏 ”两字 时先 略停 顿再继 续 朗读 。
4.以四 人为 一 小 组 ,组 中 交流 朗读 ,互 相 纠 正 ,合 作探 究 ,
师 :请 学生 来划分 朗读 停顿 。
结 合预 习题 ,力求 读准 每个 字 。
知 规律 出发 ,吸收古 人学 习文言 文方 法精 华 ,经过 多 年的 实践 和探 着 重强 调 的地 方 ,一般 要停 顿 ,如 :今 /齐地方 千里 。(5)“也… 乎 ”
索 ,总 结 了一条 文 言文 诵读 教学法 :以诵 读为 主 线 ,依 据 “以读 促 等语 气助 词 用在 句 中揭示 停 顿 , 朗读 时在其 后停 顿 ,如 : 余 闻之
思 ,以思 促读 ,由易到难 ,由浅人 深 ” 的原则 ,依 照 “读 准字 词 、 也 /久 。 (6)省 略句 中旬 内省 略 的地方 一 般要 作 停顿 ,如 :客从
读 准停 顿 、读 出语 气 、读 出情 感 ” 的顺序 ,努 力将 文 言文 的 “言” 外来 ,与 /坐 谈 。 (7)并 列短 语 间要 略 作停 顿 ,如 :官 妇 /左右
(3)结合 注 释 ,朗读 课 文 ,找 出读 不 懂 的字 词 ,画 出读 不懂
生 1:邹忌讽 齐王 , (邹忌 )纳谏
的句 子 ,试着 给课 文划分 朗读 停顿 。
生 2:不是这 样 的 ,应 该是 :邹忌 讽齐 王 , (齐王 )纳 谏
2.导人 新课 ,板 书课题 。
师 : “纳谏 ”前 面省 略了 “齐王 ” ,朗读时 怎样 体现 呢?
2014年第 1期
■盈锄
Teaching methods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参考1)文言文两则文言文的读法与现代文不同,所以指导学生朗读尤为重要。

指导文言文的朗读方法:一要把读的速度放慢,二要停顿得当。

老师通过流畅自如、声情并茂地范读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这堂课中,我采用以教师为线,以读为面的教学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同时使学生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学弈》讲了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的事,说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是对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教育。

《两小儿辩日》中我们看到文句对仗工整,两小儿的辩论言之有理,这也为我们的孩子提供了一个好的典范。

可见古代儿童说话就讲求逻辑推理性,虽然当时的科学不发达,没有先进的仪器进行测量、考证,但是他们善于思考,积极动脑的思维方式值得我们学习,让我们知道创造发明就是从质疑开始的。

1.从文言文的教学中,学生初步地了解中国古代为人处世的一些方法,也对中国悠久的文化历史有了更多的感性认识。

2.文言文的教学重在阅读背诵,而怎样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轻松背诵,又是一个问题,所以,我认为文言文的教学重在教给学生方法,并使之有效地进行自主学习,而积累课外的文言文知识也是一条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积极之路。

只要有自己的思想,只要有自己的教学方法,不去模仿别人,不跟从老的教学模式,有自己的创新,我想,文言文教学定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教学反思参考2)文言文两则六年级开篇第一课选编的是文言文两则,这充分说明文言文在我国语文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

这篇课文比较适合儿童的认知水平,文中所蕴含的古人的思想能给学生以积极的引导。

我是这样认为的,在教学中也是这样做的。

文言文与现代文相比,在词语、句式等方面差别较大,小学生对文言文接触的较少,能做到正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就已经很不容易。

所以,在教学中,我把指导学生朗读、背诵作为本课的重点。

课文所写的事情和其中蕴含的道理并不难理解,难就难在如何让学生读懂每句话的意思,只有每句意思都懂,才能正确地断词断句,把句子读通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指导文言文教学中的朗读
如何指导文言文教学中的朗读文言文教学是初中阶段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我们怎么才能使老师教得轻松,学生
学得开心,这是我们初中语文教师值得商榷的问题。
首先,我们必须打破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模式。传统的文言
文教学,一般采用的是老师先串讲,疏通文意,然后对课
文内容进行详细分析,总结艺术手法。其实,学生如果在
讲解前没有熟读课文,即使老师讲得眉飞色舞,分析得深
刻透切,学生也留不下多少印象,效果不佳。如果让学生
事先对课文进行了熟读,甚至达到了成诵的程度,他们自
会从诵读中感知和领悟。俗话说的好,“读书百遍,其意自
现”。又像有人说的:“艺术作品的最终完成,是在读者的阅
读过程之中”。这话很有道理,读的过程其实就是了解和领
悟的过程。所以说,文言文的课堂教学必须加强诵读教
学,并把其作为重中之中,要从以老师讲解为主转变为学
生练习诵读为主,把讲翻译、谈语法转移到指导学生诵读
上来。综上所述,我想对文言文教学中的诵读谈几点看
法。
一、要重视教师的范读,我们有些教师怕辛苦,往往省略
了这一环节。范读很重要,教师范读能使学生更直接更真
切的感受到文本的思想内涵,能激发学生的思想情感,引
起学生对文本的兴趣和注意,听出文章节奏感。好的范读
往往会学生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在开始教新的文言课文
时,老师要先范读课文,读课文时应对学生提出要求,注
意文中语音的异读破读、通假字的读法、重音停顿、节奏
韵律等等。
二、教师范读之后就是学生的自读,盲目的读达不到预期
的效果,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加以科学的指导,首先要让学
生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要求读第一次就读准确。如果开
始读错了,以后很难改正,以后考试的默写极有可能出
错。文言文中常有生僻字、多音多义字、词,又间有通假
字和破读字,对于这几种类型的字词,教学中要对学生进
行认真训练,及时地予以纠偏。其次,要读准句子的节
奏,也就是分清句读。要让学生分清哪里该停顿,哪里不
该停顿,停顿错了,意思理解就会发生错误。要提醒学生
注意文章中的标点符号,特别是长句中的小的停顿更是要
紧。
自读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自读不必要求整齐,可以散
读,可以尽情地放声去读,可以一边读,一边去理解语音
和语义。这自读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自己去体会课文,自己
去感受课文,去熟悉文言的语言环境。这自读的时间一定
要保证,一定要让每位学生都能够有足够的时间用来读课
文。这种读应是朗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自读非常重
要,可学生会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不一定会完成的很
好,那么,我们教师就要引入竞争机制,分组朗读,可分
大组朗读,也可分男女同学朗读,借助男女生音色的不
同、音调、音高及语气的变化,可产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
教学效果。
光是准确诵读,不是我们最终目的,我们要求读懂词义、
句意。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读懂词义、句意的关键,还
要求学生能运用已有的知识、能力和经验对新课文产生正
确的认识和理解。如果说读的第一步要做到“若出吾口”的
话,那么这一步就要做到“若出吾心”。如《邹忌讽齐王纳
谏》中,有不少倒装句,学生在“若出吾心”的认真阅读中,
就能够自觉地把正确的语序调换过来,进而正确的理解文
意,加快背诵的速度。 三、在前面阅读的基础上,要要求
学生读出文章的主旨、感情及蕴含的意义。这一步是对文
章的总体理解,是学生的认识在前面阅读基础上的升华。
读出文章的感情,就是要求读出文章的语气和语势,表现
出文章中抑扬顿挫、跌宕起伏的节奏感,是“激昂处还它个
激昂,是“哀伤”处还它个哀伤”。同时,要了解虚词所表达
的感慨、哀叹、喜悦等语气,还有就是读出那些结构齐
整、运用对比、对称等修辞手法的句子所表达的感情,从
而领会作者的立场、观点和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