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E)小鼠模型详细步骤及说明
HIE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ppt课件

学习交流PPT
26
复习思考题
1 什么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2 引起HIE的原因有哪些? 3 什么是脑组织的易损性? 4 关于HIE的发病机制有哪些理论? 5 HIE的临床分期? 6 HIE有哪些后遗症? 7 HIE治疗中的三项支持和三项对症治 疗是什么? 8 HIE的预后与哪些因素有关?
• 出生时有窒息,尤其是重度窒息,如Apgar评分1分钟≤3 分,5分钟≤6分;或经抢救10分钟后始有自主呼吸;或有 气管内插管正压呼吸2分钟以上。
• 生后12小时内有意识障碍,肌张力改变及原始反射异常。
• 有惊厥或频繁发作的惊厥,因脑水肿而囟门张力增高。
• 重症可有脑干症状:呼吸节律不整、呼吸减慢、呼吸暂停、
学习交流PPT
5
HIE的病生理变化 能量代谢障碍理论(近代)
• 缺氧数分钟内,糖的无氧酵解↑→乳酸性酸中毒 →ATP合成↓→细胞膜泵功能受损→细胞水肿。
• 缺氧1~2小时,膜磷脂分解→自由基生成↑→膜 功能受损→Ca++内流,花生四烯酸产生 TXA2、 PGI2→神经细胞损伤。
• 缺氧2小时后,DNA合成停止,蛋白质分解→兴 奋性氨基酸释放→细胞器受损→细胞分裂停止 (凋亡)。
10
学习交流PPT
11
学习交流PPT
12
学习交流PPT
13
学习交流PPT
14
学习交流PPT
15
学习交流PPT
16
学习交流PPT
17
HIE的临床表现
意识 肌 张力 原始反射 呼吸异常
小鼠缺血再灌注

小鼠缺血再灌注(实用版)目录1.小鼠缺血再灌注的背景和意义2.小鼠缺血再灌注的实验方法和操作步骤3.小鼠缺血再灌注的实验结果和分析4.小鼠缺血再灌注的结论和展望正文一、小鼠缺血再灌注的背景和意义小鼠缺血再灌注是指在小鼠体内某一部位发生缺血后,再通过灌注使其恢复血流。
这一过程在生物医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可以模拟人类某些疾病的发生过程,如心肌梗死、脑卒中等。
通过研究小鼠缺血再灌注,可以深入了解缺血后再灌注对组织和器官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二、小鼠缺血再灌注的实验方法和操作步骤1.实验动物选择:选用健康成年小鼠,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2.制备缺血模型:将实验组小鼠放入灌注装置中,通过调整灌注流量和时间,使小鼠某一部位(如心肌、脑组织等)发生缺血。
3.观察缺血程度:通过检测相关生理指标(如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评估小鼠缺血程度。
4.再灌注操作:在观察到缺血程度达到预设值后,恢复灌注流量,使缺血部位重新获得血流。
5.观察再灌注效果:通过检测生理指标,评估再灌注对小鼠的影响。
三、小鼠缺血再灌注的实验结果和分析实验结果显示,在缺血发生后,小鼠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指标会发生明显变化。
再灌注后,这些指标会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
但不同缺血时间和程度的小鼠,再灌注后的恢复情况有所不同。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缺血再灌注对小鼠的组织和器官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能够减轻缺血带来的损伤。
2.缺血时间和程度的不同,再灌注的效果有所差异,提示再灌注治疗需要个体化。
四、小鼠缺血再灌注的结论和展望总之,小鼠缺血再灌注实验为研究缺血后再灌注的生物学效应提供了一个有效模型。
通过对这一模型的深入研究,可以为临床治疗缺血性疾病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全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建立方法

全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建立方法引言全脑缺血再灌注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危重症,常见于心脏骤停、溺水等情况下,出现全脑缺血缺氧,随后通过复苏措施进行再灌注。
建立全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对于深入研究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评估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种常用的全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
动物模型选择建立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时,主要选择小鼠或大鼠作为实验动物。
一般情况下,小鼠更为常用,因其易于操作、成本较低,且其脑血管结构与人类相似,因此具有较高的可比性。
对于大鼠,其相对较大的体积能够更好地模拟人体情况,但操作相对较为复杂。
手术操作准备在进行全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的建立前,需要进行手术操作的准备工作。
首先需要进行动物的麻醉和固定,确保手术操作的安全性。
其次需要准备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所需的仪器和设备,包括导管、监测仪器等。
在手术操作前,还需要对实验动物进行术前处理,包括禁食、定时给予抗生素等。
手术操作步骤1. 麻醉和固定:将实验动物置于麻醉箱内,使用合适的麻醉药物使其达到麻醉状态。
随后将其固定在手术台上,以确保手术操作的稳定性。
2. 手术部位暴露:在麻醉状态下,对实验动物进行皮肤消毒,随后进行手术部位的切开,暴露出颅骨表面。
3. 血管结扎:通过显微外科手术操作,对实验动物的颅骨表面的动脉和静脉进行结扎,以模拟全脑缺血的状态。
4. 缺血时间控制:根据实验设计的需要,控制全脑缺血的时间,一般为15至20分钟。
5. 再灌注:在全脑缺血一定时间后,通过解开血管结扎,使血液重新灌注至大脑。
6. 术后处理:对实验动物进行术后处理,包括给予液体、保暖、饲养等。
检测指标和评价方法建立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后,需要对实验动物进行一系列的检测和评价,以评估其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常用的评价指标包括神经行为学评分、脑组织病理学检测、神经元凋亡检测、脑组织炎症因子检测等。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检测和评价,可以全面地评估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建立效果,为后续的实验研究提供可靠的依据。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疗指南和操作规范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疗指南和操作规范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指因缺氧缺血造成的新生儿脑组织缺损。
该病常常由于缺氧缺血、低血糖或其他原因导致,可能导致婴儿的神经系统障碍、脑瘫及其他严重并发症。
本文主要介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疗指南和操作规范。
一、诊断标准1. 根据分娩及新生儿状况分为预期HIE和突发HIE,病情分为轻、中、重度。
2. 采用SGA评分法确定HIE程度,分别为轻度(1-3级)、中度(4-6级)和重度(7-9级)。
二、治疗方法1. 改善氧供(1)肺保护通气、机械通气(2)提高血氧饱和度(3)利用ECMO,透析连续肝替代治疗等措施促进并维持患儿全身氧供2. 血流动力学支持(1)补充血容量(2)控制血压(3)防治低血糖等3. 治疗惊厥(1)苯巴比妥钠:按3~5mg/kg给药,缓慢静脉注射;(2)丙泊酚:治疗惊厥的首选药物,按1-2.5mg/kg/d定量输注。
4. 防止颅内压升高(1)控制CO2水平(2)保证水盐平衡(3)使用低渗凝胶体5. 营养支持(1)高热量、低蛋白、低钠、低脂肪的膳食(2)控制水盐平衡6. 康复训练(1)康复评估(2)针对不同病情情况采取不同的康复训练方式和方法,如装具调整、言语训练、物理治疗、言语治疗等。
三、HIE抢救的操作规范1. 诊断HIE并立即通知新生儿科主任及相应科室人员,并启动抢救流程。
2. 保证新生儿的呼吸道畅通,并给予肺保护通气。
3. 定期观察新生儿的心率、呼吸、体温等生命体征。
4. 孕期出现危险因素时,及时进行引产;产程监测、产前胎心监测等,及时诊断HIE。
5. 采取有效措施,监测气管内气体监测值、血氧饱和度、血压等数据,以制定治疗方案。
6. 保证血流动力学稳定,给予高浓度氧气吸入等治疗。
7. 根据SGA评分法,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8. 对于严重HIE患儿,应用超声等治疗措施,大脑浆液引流,以减轻颅内压。
9. 营养方案应进行个体化考虑,对于需要输注的患儿,应注意水盐平衡。
小鼠实验报告分析

一、实验目的本研究旨在建立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并探讨其干预方法,以期为临床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动物选取健康雄性C57BL/6小鼠,体重18-22g,由本实验室动物中心提供。
2. 药物低分子肝素钙(依诺肝素):购自深圳赛保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3. 实验仪器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制备仪:购自北京科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4. 实验方法(1)分组:将小鼠随机分为四组,每组10只,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低分子肝素钙干预组和高分子肝素钠干预组。
(2)模型制备:采用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制备仪,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实验。
(3)药物干预:低分子肝素钙干预组和高分子肝素钠干预组在模型制备后给予相应药物干预,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
(4)观察指标: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小鼠的行为学变化、脑组织病理学改变和脑组织神经功能评分。
三、实验结果1. 行为学观察正常组小鼠行为学表现正常,活动自如。
模型组小鼠表现为行动迟缓、反应迟钝、精神萎靡等。
低分子肝素钙干预组和高分子肝素钠干预组小鼠行为学改善明显,与模型组相比,活动能力、反应速度和兴奋度均有所提高。
2. 脑组织病理学观察正常组小鼠脑组织结构完整,神经元排列整齐,细胞核形态正常。
模型组小鼠脑组织出现明显病理改变,神经元变性、坏死,血管内皮细胞肿胀,血管周围出现大量炎症细胞浸润。
低分子肝素钙干预组和高分子肝素钠干预组小鼠脑组织病理学改善明显,与模型组相比,神经元变性、坏死程度减轻,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减轻,炎症细胞浸润减少。
3. 脑组织神经功能评分正常组小鼠脑组织神经功能评分最高,模型组小鼠脑组织神经功能评分最低。
低分子肝素钙干预组和高分子肝素钠干预组小鼠脑组织神经功能评分明显提高,与模型组相比,神经功能改善明显。
四、讨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并探讨了低分子肝素钙和高分子肝素钠对其干预作用。
结果表明,低分子肝素钙和高分子肝素钠能够改善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行为学、脑组织病理学和神经功能评分。
新生儿缺氧缺血脑损伤大鼠模型的制备

新生儿缺氧缺血脑损伤大鼠模型的制备庞炜;曹帅帅;李树祎;田雨光;顾为望【摘要】目的:在高原低压环境模拟仓内,模拟新生儿在高原环境下缺氧缺血脑损伤的过程,制备不同海拔高度下高原脑损伤大鼠模型。
方法10日龄的SD新生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即A组(对照组)和3个实验组:B组(2000 m 组)、C组(4000 m组)、D组(6000 m组)。
对照组大鼠在屏障环境中饲养,实验组大鼠置于高原低压环境模拟仓结合运动的方法制作新生儿高原脑缺氧缺血模型,运动方式为在舱内游泳槽进行60 min/d的游泳运动,且在高原低压环境模拟仓内生活时间每天不得少于20 h。
每组大鼠分别在第3、7、11、15天用Zea Longa 5分制评分标准进行行为学评分并且于第15天采集静脉血,在扫描电镜下观察红细胞形态。
每组处死后取脑组织进行HE染色和TTC染色。
结果(1)神经病学评分:实验组B组、C组、D组行为学评分与对照组大鼠相比,行为学评分差异显著(P<0�05),D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
(2)HE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大鼠相比,实验组大鼠均有炎症细胞浸润,且炎症细胞浸润程度与海拔高度成正相关。
(3) TTC染色表明:在高原环境下大鼠的大脑皮质缺血明显。
(4)电镜下观察红细胞形态显示:实验组B组呈帽状结构;C组呈不规则形;D组呈锯齿状。
结论本研究采用高原低压环境模拟仓结合运动模拟高原环境制作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的模型,该模型稳定、可靠,比其他方法更符合缺血缺氧脑损伤的发病机理,与临床贴近,可用于相关研究。
%Objective To simulate the process of hypoxic⁃ischemic brain injury at high altitude in a simulated cabin with plateau low pressure environment, and to prepare a rat model of cerebral injuries at different high altitudes. Method Thirty⁃two 0⁃day⁃old neonatal SD rats were divided into fourgroups, namely group A ( control group) and three test groups:group B (2000 m group), group C (4000 m group), and group D (6000 m group). The rats of control group were reared in a barrier environment. The rats of test groups were placed in a simulated cabin with plateau low pressure environment, and to prepare neonatal cerebral ischemia⁃hypoxia model by sport activities. The sport movements were carried out in the cabin in a swimming groove 60 min/d, and not less than 20 hours a day at high altitude low pressure environment. Zea Longa 5 point scale standard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behavioral scores at the 3 th 7 th 11 th 15 th days, and samples were collected on the 15th day to observe red blood cell morphology using HE and 2, 3, 5⁃triphenyltetrazolium chloride ( TTC ) staining and ultrastructure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Result ( 1 ) The neurological scores of the test groups A, B, C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and the scores of test group D and control group were very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 P <0�01 ) . ( 2 ) The histo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using HE staining showed inflammatory cell infiltration in all rats of the test groups, and the extent of inflammatory cell infiltration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increase of altitude. ( 3 ) The histopathology with TTC staining revealed prominent ischemia in the cerebral cortex of rats in the plateau hypoxic environment. ( 4 )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howed that the rat erythrocytes were cap⁃like in the group B, irregular in the group C, and zigzag shape in the group D. Conclusions In this study, a rat model of neonatal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 ( HIE) is successfully established byhypoxic cabin combined with sport activity. This model is stable, reliable, more closely mimicking the pathogenesis and clinical manifestation of neonatal HIE than models prepared with other methods, therefore, may be used in related research.【期刊名称】《中国比较医学杂志》【年(卷),期】2016(026)006【总页数】7页(P61-66,74)【关键词】新生儿脑缺氧缺血性脑病;TTC染色;扫描电镜;大鼠【作者】庞炜;曹帅帅;李树祎;田雨光;顾为望【作者单位】南方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广州 510515;广州医科大学口腔教研室,广州 510182;广州医科大学口腔教研室,广州 510182;南方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广州 510515;南方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广州 51051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3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是因脑组织部分或完全缺氧、脑血流量减少或暂停导致的脑损伤,最终可造成神经细胞的凋亡和坏死。
小鼠缺氧模型及其分析

课程名称:机能实验学教研室:病理生理学教研室任课教师:张彩华授课章节:缺氧与普鲁卡因对神经干的作用授课专业和年级:2005级医疗授课学时:8学时授课时间:2007年3-7月实验题目:缺氧实验目的:1.观察原因和条件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2.复制几种类型缺氧的模型,观察血液颜色的特点,分析其机制根据大纲要求:掌握概念:缺氧、低张性缺氧、血液性缺氧、循环性缺氧和组织性缺氧,紫绀、肠源性紫绀。
熟悉并理解原因和条件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熟悉氧代谢的四个环节(摄取、携带、运输和利用)及反映血氧情况的一些指标(氧分压、氧含量、氧容量、氧饱和度,动静脉血氧含量差)。
掌握各型缺氧发生的原因及主要发病机制,掌握各型缺氧的特征(血氧变化的特点和皮肤黏膜颜色变化)。
实验原理:1.现代病因学认为,疾病是由于原因和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
原因是引起疾病所不可缺少的因素,并且往往决定疾病的特异性,它与相应的疾病有着必然的因果关系;而条件则不是疾病所不可缺少的因素,它往往是通过作用于致病因子或改变机体反应性,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起促进或阻碍作用。
2.缺氧是指任何原因引起的供氧不足或利用氧障碍引起组织细胞发生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
根据不同的病因,可以把缺氧分为四种类型:低张性缺氧、血液性缺氧、循环性缺氧、组织性缺氧。
不同类型的缺氧具有不同的病因以及不同的血液颜色和血氧变化特点。
实验对象:小鼠实验器械和药品:电子秤、注射器、钠石灰、小鼠缺氧瓶、测耗氧量装置、剪刀、镊子、滤纸、苦味酸、一氧化碳包;生理盐水、1.25%尼可刹米、2%水合氯醛、5%亚硝酸钠、0.1%氰化钾实验方法:一、原因和条件作用的分析1.取3只小鼠称重,编号1、2、3,用苦味酸做好标记2.注射及处理:1号:生理盐水,0.2ml/10g ,腹腔注射2号:1.25%尼可刹米,0.2ml/10g ,腹腔注射3号:2%水合氯醛,0.2ml/10g ,腹腔注射给药后分别放入三个缺氧瓶中,密闭计时,观察动物活动情况至死亡。
新生大鼠缺氧性脑损伤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新生大鼠缺氧性脑损伤模型的建立及评价李玉宇;徐剑文【摘要】目的模拟新生儿出生窒息,建立新生大鼠缺氧性脑损伤模型.方法将新生大鼠短暂置于100%氮气环境中,建立出生窒息的模型.18只新生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缺氧10 min组、缺氧20 min组,采用神经行为学观察、Nissl染色及透射电镜观察脑组织病理变化等方法,评价动物模型的可靠性.结果缺氧过程新生大鼠均出现全身紫绀、意识障碍等精神行为的异常.Nissl染色可见缺氧10 min海马CA1区部分神经元肿胀,缺氧20 min神经元损伤加重.尼氏染色阳性细胞数量缺氧10 min组低于对照组(P<0.05),缺氧20 min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超微结构显示:缺氧10 min神经元出现染色质边集,微血管内皮细胞空泡变性;缺氧20 min神经元坏死,核溶解,细胞器模糊不清.微血管周围星胶细胞脚板、细胞突起均肿胀.结论新生大鼠短暂置于100%氮气中,可建立简便可靠的新生鼠缺氧性脑损伤模型.%Objective To establish a rat model mimicking the brain injury caused by neonatal hypoxia.Methods Neonatal rats were transiently exposed to 100% nitrogen gas.Eighteen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normal control group,10 min hypoxia group and 20 min hypoxia group.The reliability of the model was evaluated by behavior analysis and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of the brain tissues by means of Nissl staining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Results Transient hypoxia in neonatal rats resulted in systemic cyanosis,abnormal mental behavior and conscious disturbance.Nissl staining showed that hypoxia for 10 min led to the swelling of the partial neurons in the hippocampal CA1 region and that hypoxia for 20 min caused the neuron injury more pared withnormal control group,the number of Nissl staining positive cells was decreased in 10 min hypoxia group(P < 0.05) and 20 min hypoxia group (P < 0.01).Ultrastructure of the neurons revealed the margination of chromatin and the vacuolar degeneration of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during 10 min of hypoxia.Also the neuron necrosis was observed in 20 min hypoxia group,featured by dissolved nuclei,indistinct organelles,and the swelling of both baseboard and processes of astrocytes.Conclusion A simple and reliable animal model of hypoxic brain injury is successfully established by transient exposure of neonatal rats to 100% nitrogen gas.【期刊名称】《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7(048)008【总页数】5页(P795-799)【关键词】缺氧;动物模型;脑损伤;Nissl染色;透射电镜;大鼠【作者】李玉宇;徐剑文【作者单位】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系,神经生物中心,福州350108;三明职业技术学院医护学院解剖生理教研室;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系,神经生物中心,福州3501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32胎儿窘迫与新生儿窒息是导致新生儿缺氧性脑损伤的主要因素,严重威胁着新生儿的生命和健康,可造成新生儿学习能力降低、运动障碍和智能低下等永久性神经功能的损害[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E)小鼠模型详细步骤及说明原型物种人
来源低氧导致的脑损伤
模式动物品系SPF级Balb/c 小鼠,雄性,6~8周
实验分组随机分组: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物组和药物组,每组15只实验周期4~6w
建模方法将实验动物置于可视恒压舱内,并持续注入流量为5L/min的低氧气体(8%O2及92%N2),每次90min。
每周干预1~3次,干预周期为3周。
应用疾病模型
模型评价
Morris水迷宫实验所有组别,于12周龄时,进行Morris水迷宫试验,试验分为定位航行实验和空间探索实验。
1. 定位航行实验:小鼠连续接受5天的训练,每天4次,每次时间间隔
30min,记录下小鼠从4个入水点和入水并找到平台所需要的时间,即逃避潜伏期。
4次潜伏期的平均成绩作为当日的最终结果进入到最后统计。
2. 空间探索实验:实验的第6天,撤去平台,从距离平台的最远端入水后,将小鼠放入水中,记录下30s内小鼠的游泳轨迹,并观察分析小鼠在目标象限的停留时间,以及它的穿越平台的次数。
行为学结束后,将各组小鼠摘取全脑,冰上剥去小脑,放入4%多聚甲醛中固定,用于病理学检测。
1. 免疫组化染色
观察海马区和皮层去Aβ淀粉样斑块染色情况。
光学显微镜下,计数6个视野下每组小鼠同一部位的阳性斑块数量,作统计分析。
2. Thiolain S染色
石蜡白片用Tholain S荧光染料染色,染色检测海马区以及皮层区Aβ淀粉样斑块(绿色荧光)的表达。
荧光显微镜下,计数6个视野下每组小鼠同一部位的阳性斑块数量,作统计分析。
应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 ±s)表示,采用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表示有显著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