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类型的小鼠缺氧实验.

合集下载

不同类型的缺氧实验报告

不同类型的缺氧实验报告
因为一氧化碳中毒时,一氧化碳与氧气竞争与血红蛋白结合,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为氧气的210倍,血红蛋白与一氧化碳结合后就不能与氧气结合,从而复制出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的动物模型。
(3)亚硝酸钠中毒性中毒
NaNO2为一强氧化剂,当注入小鼠腹腔后经吸收进入体内,可使Hb分子中的二价铁离子氧化为三价铁离子,形成高铁Hb(MHb),从而失去携氧能力。
3.材料与方法
3.1材料或/和动物
动物:成年小白鼠,雌雄不拘
材料:
(1)药品:钠石灰、甲酸、浓硫酸、5%亚硝酸钠、1%亚甲蓝
(2)器材:密封广口瓶、一氧化碳发生装置、酒精灯、注射器及针头、粗剪刀、组织镊等
3.2方法(即实验步骤)
(1)乏氧性缺氧
1)观察记录小白鼠正常呼吸频率、深度和皮肤、黏膜颜色等指标;
由于血红蛋白质或量的变化而引起的缺氧,属于血液性缺氧。经注射亚甲蓝抢救后,小鼠呼吸先变快后变慢,临近死亡时呼吸频率变慢,动作迟缓,皮肤黏膜呈棕褐色。注射生理盐水抢救后,小鼠呼吸先变慢后变快,濒临死亡时呼吸频率突然变快,皮肤黏膜呈棕褐色。
2.实验原理
(1)乏氧性缺氧
将小白鼠置于密闭的盛有钠石灰(NaOH·CaO)的容器中,容器中的O2而呼出的CO2则和水蒸气一起被钠石灰吸收。
因此,在缺氧瓶中的小鼠,瓶内氧气逐渐被小鼠所利用,而小鼠呼出来的二氧化碳被缺氧瓶中钠石灰所吸收,从而复制出乏氧性缺氧的动物模型。
(2)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
利用甲酸(HCOOH)在浓硫酸中加热可释放出CO的反应,将CO通入放置小白鼠的容器中,CO与Hb结合形成碳氧Hb,使Hb失去与O2的结合能力。
4)由于小鼠体内形成了大量的碳氧血红蛋白,碳氧血红蛋白颜色鲜红,故其眼睛黏膜等部位均呈现樱桃红色。

小鼠各型缺氧实验报告(3篇)

小鼠各型缺氧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复制不同病因导致小鼠缺氧的模型,了解乏氧性、血液性、组织中毒性缺氧的分类。

2. 观察缺氧对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以及血液颜色变化。

3. 了解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通过模拟不同类型的缺氧环境,观察小鼠的生理反应,了解缺氧对机体的影响。

实验分为三种缺氧类型:乏氧性缺氧、血液性缺氧、组织中毒性缺氧。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动物:健康小白鼠若干只。

2. 实验仪器:小鼠缺氧瓶(100ml-125ml带塞广口瓶)、一氧化碳发生装置广口瓶、恒温水浴箱、5ml或2ml刻度吸管、1ml注射器、酒精灯、剪刀、镊子、钠石灰、甲酸、浓硫酸、5%硝酸钠、0.1%氰化钾、生理盐水、耗氧量测定装置、记录表格等。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 乏氧性缺氧实验- 将四只小鼠分别编号为甲、乙、丙、丁。

- 将甲、乙、丙鼠放入缺氧瓶中,每2分钟记录一次死亡情况(记录时间及耗氧量)。

- 观察并记录甲鼠尸体部分肝叶颜色变化。

2. 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实验- 将一只小鼠放入一氧化碳发生装置的广口瓶中,观察并记录其死亡时间。

3. 亚硝酸钠中毒性缺氧实验- 将一只小鼠腹腔注射5%亚硝酸钠,观察并记录其死亡时间。

4. 缺氧耐受性实验- 将四只小鼠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另一组为对照组。

- 实验组小鼠腹腔注射氯丙嗪,使其进入人工冬眠状态;对照组小鼠注射生理盐水。

- 将两组小鼠分别放入装有5g钠石灰的广口瓶中,塞紧瓶塞,连通测氧耗装置。

- 开始计时,每3分钟重复观察并记录上述指标一次,直至动物死亡。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乏氧性缺氧实验- 甲、乙、丙鼠均死亡,耗氧量逐渐减少,肝叶颜色变暗。

- 结果表明,乏氧性缺氧会导致小鼠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进而引起肝细胞缺氧,导致肝叶颜色变暗。

2. 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实验- 小鼠死亡时间较短,耗氧量迅速下降。

- 结果表明,一氧化碳中毒会导致小鼠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迅速引起缺氧。

3. 亚硝酸钠中毒性缺氧实验- 小鼠死亡时间较长,耗氧量逐渐减少。

小鼠缺氧实验实验报告

小鼠缺氧实验实验报告

小鼠缺氧实验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对小鼠进行不同类型的缺氧处理,观察和记录小鼠在缺氧环境中的生理反应和行为变化,深入了解缺氧对生物体的影响机制。

二、实验材料1、实验动物:健康昆明种小鼠若干只,体重 18 22g,雌雄不拘。

2、实验器材:密闭广口瓶、钠石灰、测氧仪、计时器、解剖器械等。

3、实验药品:生理盐水。

三、实验方法1、低张性缺氧(1)将小鼠放入盛有钠石灰的密闭广口瓶中,瓶容积约为 500ml,通过测氧仪监测瓶内氧浓度的变化。

(2)观察并记录小鼠的呼吸频率、深度、行为表现(如活动情况、精神状态)以及存活时间。

2、血液性缺氧(1)给部分小鼠腹腔注射亚硝酸盐溶液,剂量为 01ml/10g,建立血液性缺氧模型。

(2)观察注射后小鼠的皮肤黏膜颜色变化、呼吸状态和行为表现,并记录存活时间。

3、组织性缺氧(1)给另一部分小鼠腹腔注射氰化物溶液,剂量为 01ml/10g,造成组织性缺氧。

(2)同样观察并记录小鼠的各项生理指标和存活时间。

四、实验结果1、低张性缺氧(1)随着瓶内氧气逐渐减少,小鼠呼吸频率加快,深度加深,活动逐渐减少,精神状态变差。

(2)小鼠的存活时间个体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平均存活时间约为_____分钟。

2、血液性缺氧(1)注射亚硝酸盐溶液后,小鼠皮肤黏膜呈现青紫色,呼吸变得急促但浅弱。

(2)存活时间相对较短,平均约为_____分钟。

3、组织性缺氧(1)注射氰化物溶液后,小鼠很快出现呼吸困难,痉挛等症状。

(2)存活时间最短,平均仅为_____分钟。

五、结果分析1、低张性缺氧时,由于外界氧分压降低,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引起呼吸加深加快,以增加肺通气量,试图获取更多的氧气。

但随着缺氧时间延长,机体能量供应不足,导致活动减少和精神萎靡,最终因严重缺氧而死亡。

2、血液性缺氧是由于血红蛋白的性质改变,使其携氧能力下降,导致组织缺氧。

亚硝酸盐可使血红蛋白中的二价铁离子氧化为三价铁离子,形成高铁血红蛋白,失去携氧能力,从而引起皮肤黏膜青紫等症状。

几种类型的小鼠缺氧实验 ppt课件

几种类型的小鼠缺氧实验 ppt课件

1. 存活时间,死 亡原因和机制
2. 血液颜色 3. 呼吸变化 4. FiO2变化
5. 年龄差异 6. 美蓝的作用 7. 实验一装置的
原理
(完)
氧浓度(%)
钠石灰瓶小鼠 玻璃珠瓶小鼠
时间 两瓶中氧浓度变化关系(模式图)
几种类型的小鼠缺氧实验
①结合速率= HB+COHBCO= 1
HB+O2 HBLeabharlann 2 10HB-Fe2+

NaNO2
氧化
HB-Fe3+

NaNO
- 2
正常人MHB含量占HB总量的0.07~0.38%,相 当于0.03g%左右
NaNO2中毒时MHB含量占HB总量的10%以上, 相当于1.5g%以上
HB-Fe3+ + 美蓝
还原
HB-Fe2+
几种类型的小鼠缺氧实验
Cyt aa3-Fe3+ + CN- → Cyt aa3-Fe3+-CN-
CO
NaNO2 +NS
NaNO2 +美蓝
KCN
成年
新生
存活时间 (min)
血液颜色
--
呼吸变化
FiO2
(%)
-- ------
几种类型的小鼠缺氧实验
1. 各组缺氧存活时间不同及死亡的原因和机 制是什么?
2. 各组血液颜色生成的原因;美蓝的作用是 什么?
3. 各组的呼吸变化有何不同,为什么? 4. 实验一FiO2变化的原因、机制是什么?
几种类型的小 鼠缺氧实验
——几种类型的小鼠缺氧实验
几种类型的小鼠缺氧实验
通过在动物身上复制乏氧性、血 液性和组织中毒性等缺氧模型,观察 缺氧时动物的活动、呼吸、血液和粘 膜颜色等指标的改变以及动物的存活 时间,加深理解各类缺氧的发病原因 和机制。

新生小鼠缺氧实验报告

新生小鼠缺氧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探究新生小鼠在不同缺氧条件下的生理反应。

2. 分析缺氧对新生小鼠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及组织器官的影响。

3. 了解影响新生小鼠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通过模拟不同缺氧条件,观察新生小鼠的生理反应,分析缺氧对新生小鼠的影响。

缺氧是指机体组织在氧气供应不足的情况下,无法满足正常代谢需求的一种生理状态。

本实验主要模拟以下几种缺氧条件:1. 乏氧性缺氧:通过降低氧浓度,模拟低氧环境。

2. 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通过一氧化碳暴露,模拟有毒气体引起的缺氧。

3. 血液性缺氧:通过改变血液中氧合血红蛋白的含量,模拟血液携氧能力下降。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动物:新生小鼠(体重约10g)。

2. 仪器设备:缺氧箱、呼吸机、血氧饱和度仪、电子天平、显微镜等。

3. 试剂:生理盐水、一氧化碳、亚硝酸钠等。

四、实验方法1. 乏氧性缺氧实验:- 将新生小鼠放入缺氧箱中,逐渐降低氧浓度,直至达到预定水平。

- 观察并记录小鼠的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心率等生理指标。

- 在缺氧过程中,定期取出小鼠,观察其行为变化。

2. 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实验:- 将新生小鼠放入一氧化碳暴露箱中,逐渐增加一氧化碳浓度,直至达到预定水平。

- 观察并记录小鼠的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心率等生理指标。

- 在一氧化碳暴露过程中,定期取出小鼠,观察其行为变化。

3. 血液性缺氧实验:- 将新生小鼠分为两组,一组注射生理盐水,另一组注射亚硝酸钠。

- 观察并记录两组小鼠的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心率等生理指标。

- 在注射过程中,定期取出小鼠,观察其行为变化。

五、实验结果1. 乏氧性缺氧实验:- 随着氧浓度的降低,新生小鼠的呼吸频率逐渐增加,血氧饱和度逐渐下降,心率逐渐加快。

- 当氧浓度降至一定程度时,小鼠出现行为异常,如活动减少、呼吸困难等。

- 随着缺氧时间的延长,小鼠的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心率等生理指标进一步恶化,最终导致死亡。

2. 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实验:- 随着一氧化碳浓度的增加,新生小鼠的呼吸频率逐渐减少,血氧饱和度逐渐下降,心率逐渐加快。

病理生理学实验性缺氧

病理生理学实验性缺氧

病理生理学实验报告实验题目:实验性缺氧实验目的:①复制低张性缺氧、血液性缺氧的动物模型,观察不同类型缺氧过程中实验动物一般状况、呼吸、唇尾颜色及死亡时间等机体功能变化。

②加深对缺氧分类和缺氧机制以及不同类型缺氧特点的理解。

③了解常见类型缺氧的解救办法。

实验步骤:一、低张性缺氧成年小白鼠3只,新生鼠一只分别标号1~4,做以下处理:1号鼠腹腔注射一定量0.1ml/10g乌拉坦。

2号鼠腹腔注射等量0.05ml/10g/可拉明。

3、4号不做任何处理。

2、上述处理之后将1~4号老鼠同时放入等容积的广口瓶中,并盖好瓶塞,同时用导管把四个广口瓶连通。

3、观察计时,并五分钟观察记录一次。

直至成年鼠全部死亡。

4、解剖死亡小鼠尸体,并观察记录其肝脏颜色。

二、等张性缺氧1、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①将装有小白鼠的广口瓶与一氧化碳发生装置连接。

②用吸管吸取适量甲酸加入试管中,再吸取适量的浓硫酸加入试管中,塞紧瓶塞,并加热。

仔细观察小鼠的变化并记录。

③待小鼠死亡后,取出小鼠,并解剖小鼠尸体,观察记录其肝脏颜色。

1、亚硝酸钠中毒性缺氧①取成年健康小白鼠一只,观察其正常表现后,向腹腔注射适量0.3ml/20g亚硝酸钠。

②观察并记录小鼠的表现,待其死亡后,解剖小鼠尸体,观察并记录其肝脏颜色。

实验结果:一、低张性缺氧(2) 成年空白鼠实验过程中呼吸频率的变化:成年鼠呼吸频率变化98120141204210153159135114963600501001502002500510152025303540455055时间(min)呼吸频率(次/m i n ) ① 一号鼠注射乌拉坦之后行为状态比较活泼,放入广口瓶后较安静。

之后呼吸频率加大, 并渐渐闭上眼睛,之后出现躁动不安现象。

最后趴下安静不动,急促呼吸,死亡。

解剖尸体,肝脏颜色鲜红。

② 二号鼠注射可拉明之后非常活泼,放入广口瓶之后也比较活泼,之后出现呼吸明显加快的现象,并开始上串下跳,最后急促呼吸,慢慢呼吸变缓,死亡。

临床医学专业机能实验学 不同类型缺氧模型小鼠制备实验报告

临床医学专业机能实验学 不同类型缺氧模型小鼠制备实验报告

机能实验学实验报告实验项目名称:不同类型缺氧模型小鼠制备1.实验目的①了解小鼠特性、解剖及应用;②熟练掌握小鼠的抓取、灌胃、腹腔注射、注射器使用及颈椎脱臼处死技术;③了解缺氧的分类,了解和复制不同类型缺氧模型(本次实验的缺氧模型包括低张性缺氧模型及血液性缺氧模型);④了解不同类型缺氧的表现特征,观察缺氧时呼吸节律和皮肤粘膜颜色的变化规律。

2.材料与方法(1)实验动物成年昆明种小鼠,10只,体重18~22g,雌雄不拘,由南方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2)实验器材与试剂器材:密封广口瓶,一氧化碳发生装置,酒精灯,注射器及针头,灌胃器,塑料盆,量杯等药品:钠石灰,甲酸,浓硫酸,5%亚硝酸钠,1%亚甲蓝,生理盐水(3)实验方法与步骤A.小鼠乏氧性缺氧模型的制备1)实验步骤①观察记录小白鼠正常呼吸频率、深度和皮肤、粘膜颜色等指标;②抓取小白鼠并放入装有钠石灰广口瓶中,观察,记录;③塞紧瓶塞,计时,拍摄,每3min重复观察上述指标1次,如有其它变化,随时记录,直至动物死亡,记录其存活时间。

2)注意事项①观察记录小白鼠一般状况(精神行为)、呼吸(频率节律深度,观察小鼠10s内腹部皮肤起伏)和皮肤(爪部)、粘膜(口唇)颜色(紫绀、苍白、樱桃红、棕褐色......)等指标;②将小鼠置于广口瓶内的技巧:将广口瓶平放,诱导小鼠进入,当小鼠全头进入时将广口瓶直立;③尸体处理:死后即取出放入塑料盆中,避免因小鼠尸体僵硬难以取出。

B.小鼠血液性缺氧模型的制备——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1)实验步骤①准备一氧化碳发生装置;②将1只小白鼠放入广口瓶中,观察其正常表现后与一氧化碳发生装置连接;③用量杯取甲酸3ml放于试管内,沿试管壁缓慢加入浓硫酸2ml,塞紧瓶塞;④计时,拍摄并记录各项指标直至死亡。

2)注意事项①加液顺序为先加入甲酸,后加入浓硫酸;②大试管管口切勿朝向人,注意开窗通风,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如反应缓慢可用酒精灯加热,注意加热程度,通入CO过快则使小鼠死亡时间缩短,皮肤黏膜看不到颜色变化;③尸体处理:死后即取出放入塑料盆中,避免因小鼠尸体僵硬难以取出;④器材处理:实验完毕后尽快倒出剩余试剂并冲洗,清洗后将大试管倒置于试管架。

机能实验学:不同类型的缺氧及其发生机制

机能实验学:不同类型的缺氧及其发生机制
p111
不同类型的缺氧及其发生机制
实验目的
❖观察乏氧性缺氧、血液性缺氧对小白鼠呼 吸、中枢神经及血液系统的影响。
❖掌握乏氧性缺氧、血液性缺氧的常见病因、 发生机制。
❖了解美兰在抢救高铁血红蛋白血症中的作 用机理。
实验原理 O2
外呼吸
血液
组织呼吸
循环
气体运输
Hb
Hb
供氧 正常情况下氧的运输和利用
用氧
放入缺氧瓶内(缺氧瓶内预先 放入钠石灰袋),凡士林封瓶 口,接水银检压计,每3分钟 记录缺氧瓶内动物的呼吸频率、 幅度及节律,活动状态,皮肤 变化,以及水银面上升的高度, 直到动物死亡。
二、亚硝酸盐中毒及美兰 救治
体重相近的的两只小白鼠,观察动物的一般 状态,呼吸频率、幅度,耳廓、掌底、唇周
和尾巴的颜色。
观察项目
缺氧对机体有哪些影响
神经系统 呼吸系统
组织细胞
血液系统
循环系统
不同类型缺氧对机体的影响
呼吸变化(呼吸频率和深度) 缺氧种类 实验前(次/10S) 实验后3min 6min 9min 12min 死亡时间
低张性 CO 亚硝酸盐 美兰
各种原因引起的缺氧 呼吸变化有何不同?
不同类型缺氧对机体的影响
缺氧种类 正常 皮肤粘膜、血液、肝脏颜色变化 神经系统表现
低张性 CO 亚硝酸盐 美兰
小白鼠口唇及血液颜色 在不同缺氧中有何改变?
注意事项
1.缺氧瓶装置一定要密闭。 2.小鼠捉取方法! 3.左下腹腔注射:针进入腹腔有落空感。 3.抽取美兰的剂量要准确,且勿让美兰沾污
周围环境。 4.计数小鼠呼吸频率的方:腹式呼吸,快、呼吸系统 血液系统 神经系统
血液性缺氧
实验总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取健康小鼠1只,称重; 腹腔注射0.2%氰化钾(按0.15ml /10g体重注射); 观察指标同实验一的2、4项。
3.
实验五:年龄因素的影响
1. 取成年鼠和新生幼鼠各1只;
2. 新生鼠置入青霉素小瓶中,瓶口盖
棉花;与成年鼠共同置入广口瓶并 密闭。
3. 观察活动、呼吸情况和存活时间。
注意事项
1.
2.
的原因、机制是什么? (完)
分组讨论题
1. 存活时间,死 5. 年龄差异
6. 美蓝的作用 7. 实验一装置的
亡原因和机制
2. 血液颜色
3. 呼吸变化 4. FiO2变化
原理
(完)
钠石灰瓶小鼠 玻璃珠瓶小鼠
氧浓度(%)
时间 两瓶中氧浓度变化关系(模式图)
CO中毒死因
①结合速率= HB+CO HBCO = 1
HB+O2 HBO2
10
1 2100
1
解离速率= HBCO HB+CO =
HBO2 HB+O2
亲和力= HB+CO HBCO = 200 ~ 300 ②吸入气钟中CO达0.1%,血中HBCO可达50% ③ HBCO使氧曲线左移,血液向组织释放氧减少 ④抑制RBC糖酵解,2,3-DPG减少,氧离曲线左移
/min)吸入CO。
2.
观察指标、方法同实验一的 2 、
4项。
实验三:亚硝酸钠中毒性缺氧
1.
2.
取体重相等或相近的小鼠2只;
腹腔注射给药: 0.15ml/10g体重
鼠1 鼠2 √ √ √ √
5%亚硝酸钠溶液 1%美蓝溶液 生理盐水
3.
观察指标与方法同实验一的2、4项。
实验四:氰化钾中毒
1. 2.
内)的成年小鼠备用。
实验一:乏氧性缺氧
1.
取体重相等或相近的小鼠2只,同时密 闭并计时; 观察小鼠的活动、呼吸和皮肤粘膜颜 色的改变,死亡时记录存活时间。 测死亡时瓶内氧浓度(同时测尚存活 鼠的瓶内氧浓度)。
死后立即开胸取心血,观察血液颜色。
2.
3.
4.
实验二: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
1.
取小鼠 1 只,放入指定装置,调 节 煤 气 流 量 ( 60 个 左 右 气 泡
KCN中毒
Cyt aa3-Fe3+ + CN- → Cyt aa3-Fe3+-CN-
幼鼠耐受缺氧的原因:
1.
中枢方面:

② ③
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对氧需求量少; 脑无氧酵解能力强; ATP利用率为成年的1/10;
2.
3.
4. 5.
心脏方面:心肌糖元含量高,新生 30mg/g组织,成年2~4mg/g组织; 血液方面:RBC多; 细胞方面:线粒体呼吸功能强; 全身:体积小,活动少,耗能少。
什么?
3. 各组的呼吸变化有何不同,为什么?
4. 实验一FiO2变化的原因、机制是什么?
(完)
分组讨论题
1. 各组缺氧存活时间不同及死亡的原因和机制是
什么?
2. 各组血液颜色生成的原因;美蓝的作用是什么? 3. 各组的呼吸变化有何不同,为什么? 4. 年龄差异对缺氧耐受有何不同,为什么? 5. 实验一缺氧装置的原理是什么?其中 FiO2 变化
3. 4. 5.
所用广口瓶须密闭不漏气,且各瓶容量应一致。 动物死亡后要立即取血,血液要充分与抗凝剂混合, 量要准(即液滴大小相同),各管血滴数要一致, 否则对比性差。试管应事先编号,以免搞错。 记录时间要准确,以一只表为准。 氰化钾有剧毒,勿沾染皮肤、粘膜,尤其是破损处。 要认真仔细观察小鼠活动情况,呼吸深度和尾、耳、 口颜色的变化。
实验结果
几种类型缺氧指标的改变
乏氧性
玻璃珠 钠石灰
血液性 CO
NaNO2 NaNO2 +NS +美蓝
组织
年龄
KCN 成年 新生
存活时间 (min) 血液颜色 呼吸变化 FiO2
(%)
- - - - - - -
- - -
分组讨论题
1. 各组缺氧存活时间不同及死亡的原因和机
制是什么?
2. 各组血液颜色生成的原因;美蓝的作用是


——几种类型的小鼠缺氧实验
实验目的和要求
通过在动物身上复制乏氧性、血 液性和组织中毒性等缺氧模型,观察 缺氧时动物的活动、呼吸、血液和粘
膜颜色等指标的改变以及动物的存活
时间,加深理解各类缺氧的发病原因
和机制。
实验动物

每组取成年小鼠7只,新生小鼠1只。 成年鼠称重、编号。 选出两对体重相等或最相近(误差在1g以
HB+O2 HBO2
亚硝酸钠中毒
高铁血红蛋白血症(methemoglobinemia)
HB-FLeabharlann 2+- NaNO 2
氧化 + NaNO2 HB-Fe3+ +


正常人MHB含量占HB总量的0.07~0.38%,相 当于0.03g%左右 NaNO2中毒时MHB含量占HB总量的10%以上, 相当于1.5g%以上 还原 3+ HB-Fe + 美蓝 HB-Fe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