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手法治疗颈椎病的四个步骤

按摩手法治疗颈椎病的四个步骤
按摩手法治疗颈椎病的四个步骤

按摩手法治疗颈椎病的四个步骤

一般来说,颈椎病主要存在于年老人群,但是随着人们工作压力的增大和不良生活习惯的出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开始出现了颈椎病等各种问题。用药物治疗具有一定的副作用,而采用按摩、调整生活习惯等绿色的治疗方法是非常不错的。

良子健身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实践发现,按摩治疗颈椎病具有舒筋通络、活血散瘀、消肿止痛、滑利关节、整复错缝等作用,对神经根型的效果较为明显,对椎动脉型和交感神经型也有一定的疗效。对脊髓型颈椎病,按摩疗法应慎用。

良子健身按摩手法治疗颈椎病的四个步骤:

1)患者正坐,医者站在背后施按揉法于风府、肩中俞、肩外俞、天宗穴,能舒筋通络,使颈肩部痉挛

的肌肉得以放松。再用 法于颈肩部,以斜方肌为重点,施法3~5分钟后,医者一手扶头顶,一手施法于颈胸椎部,在的同时,配合颈椎屈伸被动运动3~5次。接着颈及患侧肩部,配合颈椎侧屈被动运动3~5次。最后医者一手托住健侧下颌,一手颈肩部,配合颈椎旋转被动运动。本法是治疗颈椎病的主要手法,其功能为舒筋通络,活血散瘀,消肿止痛,使局部血液循环加速,促进新陈代谢,有利于消除神经根炎症和水肿,改善局部组织的营养供应,改善病灶部的缺氧状态。

2)坐位,医者立于患者后方,施拿法于风池、风府、肩井部以舒筋通络,进一步缓解痉挛的肌肉,能

经通络而行气血,使颈肩部僵硬痉挛的肌肉逐渐趋于柔软。

3)坐位,医者立于患者侧方,一手虎口托住患者枕部,一手以肘部托住其下颌,手掌环抱其头部向上

牵引,利用患者的体重对抗,使椎间隙增宽,椎间孔扩大。

4)坐位,医者一手扶住头顶,一手托住患者下颌作抱球势,徐徐摇动颈椎,待患者肌肉放松后,突然

作颈椎伸位斜扳法,往往可听到弹响声。本法功能为滑利关节,整复错缝,扳法拉开椎间隙,突发性动作可纠正后关节错缝,增加颈椎的活动范围,同时能改变骨赘和神经根的相对位置,以减少刺激和压迫,从而缓解和消除临床症状。

颈椎病得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良子健身的从业人员也在这里建议广大的患者朋友,在坚持治疗的基础上,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这才是改善自己身体健康的关键。

1

怎样用按摩手法治疗颈椎病

怎样用按摩手法治疗颈椎病 按摩治疗颈椎病属于患者可以接受,具有舒筋通络、活血散瘀、消肿止痛、滑利关节、整复错缝等作用,对神经根型的效果较为明显,对椎动脉型和交感神经型也有一定的疗效。对脊髓型颈椎病,按摩疗法应慎用。 (1)患者正坐,医者站在背后施按揉法于风府、肩中俞、肩外俞、天宗穴,能舒筋通络,使颈肩部痉挛的肌肉得以放松。再用法于颈肩部,以斜方肌为重点,施法3~5 分钟后,医者一手扶头顶,一手施法于颈胸椎部,在的同时,配合颈椎屈伸被动运动3 ~5次。接着颈及患侧肩部,配合颈椎侧屈被动运动3~5次。最后医者一手托住健侧下颌,一手颈肩部,配合颈椎旋转被动运动。本法是治疗颈椎病的主要手法,其功能为舒筋通络,活血散瘀,消肿止痛,使局部血液循环加速,促进新陈代谢,有利于消除神经根炎症和水肿,改善局部组织的营养供应,改善病灶部的缺氧状态。 (2)坐位,医者立于患者后方,施拿法于风池、风府、肩井部以舒筋通络,进一步缓解痉挛的肌肉,能经通络而行气血,使颈肩部僵硬痉挛的肌肉逐渐趋于柔软。 (3)坐位,医者立于患者侧方,一手虎口托住患者枕部,一手以肘部托住其下颌,手掌环抱其头部向上牵引,利用患者的体重对抗,使椎间隙增宽,椎间孔扩大。 (4)坐位,医者一手扶住头顶,一手托住患者下颌作抱球势,徐徐摇动颈椎,待患者肌肉放松后,突然作颈椎伸位斜扳法,往往可听到弹响声。本法功能为滑利关节,整复错缝,扳法拉开椎间隙,突发性动作可纠正后关节错缝,增加颈椎的活动范围,同时能改变骨赘和神经根的相对位置,以减少刺激和压迫,从而缓解和消除临床症状。 推拿对治疗颈椎病的利弊有哪些 推拿是祖国医药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治疗时不用吃药和打针,仅凭推拿医生的双手和简单器械在身体的一定部位或穴位,沿经络循行的路线、气血运行的方向,施以不同的手法,达到治疗的目的。由于推拿痛苦小,简便易行,疗效有时立竿见影,深受病人的欢迎。推拿对颈椎病的治疗作用有以下几方面: ①疏筋通络,缓解疼痛和麻木。 ②加宽椎间隙,扩大椎间孔.整复椎体和小关节滑脱,解除神经压迫。

推拿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600例

推拿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600例(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颈椎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它可分为神经根型、椎动脉型、脊髓型等,其中以神经根型颈椎病尤为常见,其临床表现以颈项活动障碍、颈项部酸痛伴上肢放射痛、麻木为主。可因颈部屈曲后伸或患侧旋转时加重,尤其是夜卧不宁,难以调适枕头高低、软硬,上肢沉重,握力减弱,持物有时堕落,日久可伴肌肉萎缩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其好发年龄为40~60岁,近年由于电脑的普及等原因,有年轻化趋势,因此此病治疗非常重要。我科采用中医推拿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取得良好疗效,现将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600例门诊患者,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600例门诊患者,男200例,女400例,年龄最大74岁,最小18岁,病程2个月~5年。 1.2病例诊断标准参照全国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颈项部疼痛或伴肩部肩胛周围疼痛,疼痛向一侧上肢放射或麻木。麻木和疼痛的范围与颈脊神经所支配的区域相一致,臂丛神经牵拉试验或压颈试验阳性。颈椎X线片示颈椎不同程度骨质增生或部分椎体轻度滑

脱,椎间隙狭窄或项韧带钙化,颈椎生理弧度变直,或CT可见颈椎间盘轻度突出(C5神经根受损放射痛表现为沿颈肩至上臂外侧,C6神经根受损为沿肩顶上臂外侧前臂背侧至拇指和食指侧,C7神经根受损为沿上臂后外侧前臂背侧至中指,C8神经根受损为沿上臂内侧前臂尺侧至环指及小指。感觉区障碍:C5神经根为上臂外侧三角肌区,C6为拇指食指,C7为食指中指,C8为小指环指,肌无力和萎缩:C5为三角肌,C6为肱二头肌,G7为肱三头肌,C8为手部小肌肉)。 1.3病例排除主要标准伴有严重眩晕、耳鸣、恶心、呕吐,严重颈椎间盘突出,颈椎有骨质破坏;脊髓型颈椎病,颈椎严重外伤,除外颈椎外病变(胸腔出口综合征、网球肘、腕管综合征、肩周炎、肱二头肌腱鞘炎等)所致的以上肢疼痛为主的疾患。 1.4推拿手法治疗方式(1)患者取坐位,用掌揉法放松颈项部、背部肌肉。(2)患者取坐位,前额下垫枕俯于床旁,用拇指按揉法沿颈部斜方肌上段、颈椎两旁由上向下弹拨颈部深层肌束及粘连带。(3)患者取俯卧位,前胸垫枕,使颈部肌肉处于放松状态,用肘部或掌部从后发际由上往下推揉脊柱两旁足太阳膀胱经,并点压风池、风府、部分华佗夹脊穴颈上胸段腧穴、肩井、肩中俞、天宗穴、曲池、合谷、耳后穴约30秒/次。(4)患者取仰卧位,术者坐于头部后方,用掌根或小鱼际夹住患者耳后枕部两侧,使患者颈稍前屈,进行牵引拔伸手法,同时配合颈部缓慢左右旋转,反复数次。 (5)患者坐于中立位,在颈部牵引的情况下,助手前胸垫于患者前额,双手置于患者耳部固定患者头部,术者双手拇指重叠,

头部按摩手法教程解读

头部按摩手法教程 一.头部保健按摩法的预备 幽静清幽的环境,优良的效力语言,专业的技巧领导,或许加上轻柔的音乐享福,都是保障按摩疗法疗效的根基。 二.头部保健按摩法的操纵环节 中医按摩法是依据经脉在头部的走行方向施术,调经通络起到保健结果,笔者在实践操纵中,将其分解为: 1根基按摩:所有头部病患按摩的大致按摩 (1)额部五道线按摩 ①第一条线:印堂至百合,途经神庭,上星,脉属督脉 ②第二、三条线:鱼腰至头临泣、途经阳白、脉属胆经、三焦经。平行第一条线。 ③第四、五条线:丝竹空至头维,脉属小肠经等.平行第一条线。 (2)头侧面部各三条按摩 ①第一条线:太阳穴至头维穴 ②第二条线:太阳至率古穴 ③第三条线:太阳至听宫穴 (3)面部、顶部、颞部按摩 (4)颈、肩部按摩 (5)按摩手段:灵便利用推、揉、掐、点、抹、切、摇、拔等各种手段. 2辩证按摩:依据病症不同,抉择着重配穴位按摩. (1)太阳位痛在顶颠1、颈项后头部,取昆仑至阴,后取后湮穴 (2)少阳经痛在头部两侧,偏头部,取足少阴、阳临泉穴,后取率古穴

(3)阳明经痛在上额两眉棱骨前头部,取内廷,后取合股. 3松懈保健按摩手段:以扶、抓、拿、敲、梳开为主. 三按摩不骤要决:头部保健按摩法手段演艺 压印堂,抹至顶,分两眉,达太阳,索八线,掐经穴,三位到,全放懈.开天门,推软宫,分合阳阴,清眸明目法,清窍利肺法,运水入土法,麻姑拜寿法,鸣鼓清脑法,啄木取虫法,悬发利骨法,力劈华山法,难逃法网法,双龙摆尾法。 四头部保健按摩法的留神事项 1习惯症:非急危病症惹起的所有头部疾病. 2切忌症:急危病症,面部外伤出血性伤害,急性化脓性疾痛等 头是人体神经操纵中枢的部位,当代医学实践证实:头(即大脑),人类性命行动的神经中枢,身躯神经首要分为中枢神经和方圆神经形成.中枢神经是人接纳、剖析、解决外在感知和应变激动发生的中枢掌控组织,而四周神经体系所含的脑神经,脊神经和植物神经是感触外在感知(感觉器)并向中枢神经输入号令以及领受中枢神经的实行号令并完结机能反响(效应器)的高等神经组织,固然神经性能盘根错节,可是正常情形下却摆置有序,保持人体各种正常性命运动,当因环境、因素或某种形势波及下,会使人体神经的感知、效应或传导反常即造成病理形势,从而使大脑皮层.髓质以及机体某中机能形势的电位、负荷产生变换产卧病理反响.我国传统医疗学以为,头为诸阳之汇,十四正经络、奇筋八脉交通纽带.在中医致病因素(七情六淫)波及之下,会因肝阳上元、血气虚、痰浊湿淤、肾虚等各种头部病患.在人类常年与疾病做战斗的历程中,经过常年的实践和概括.构成了诸多保健治疗手段来缓和和治疗头部病患,随着疗法的不停深入,在当代保健按摩学中,施术者对受术者头部,联结经穴同源的中医原理和当代医学的神经体液

按摩手法及要领

按摩手法大致分为7类: 1.摆动类手法:一指禅推法、各种振法、各种揉法、各种抖动法等。 2.摩擦类手法:推法、运法、擦法、刮法、搓法、摸法、梳法等。 3.挤压类手法:按、点、压、掐、捏、抓、弹法等。 踩背 4、叩击类手法:各种拍法、击法、点穴法等。 5.运动关节类手法;各种摇法、板法、伸屈法、端法、顶法等。 6.复合类手法:推摩法、按揉法、振颤法、点按法、牵抖法、旋转法、摇按法等。 7.特定手法:胸外心脏按压法、背法、踩跻法等。 按摩的常用十七种手法:1.推法2、擦法3、揉法4、揉捏法5、搓法6、按法7、摩法8、拍击法9、抖法10、运拉法11、拿法12、滚法13、刮法14、掐法15、弹筋法(提弹法)16、拔法(分筋法)17、理筋法(顺筋法) 推法 用手或掌等部分着力于被按摩的部位上,进行单方向的直线推动为推法。轻推法具有镇静止痛,缓和不适感等作用,用于按摩的开始和结束时,以及插用其他手法之间。重推法具有疏通经络,理筋整复,活血散瘀,缓解痉挛,加速静脉血和淋巴液回流等作用,可用于按摩的不同阶段。 (一)方法与步骤 1.用指或掌等部位着力于被按摩的部位上。

按摩穴位 2.根据推法用力的大小,可分为轻推法和重推法。选定力度后进行单方向的直线推动。一般推3~5次。 (二)动作要领 1.轻推法时用的压力较轻;重推法时用的压力较重。作全掌重推法时,四指并拢,拇指分开,要求掌根着力,虎口稍抬起,必要时可用另一手掌重叠按压于手背上,双手同时向下加压,沿着淋巴流动的方向向前推动。 2.指、掌等着力部分要紧贴皮肤,用力要稳,推进的速度要缓慢而均匀,但不要硬用压力,以免损伤皮肤。 擦法 用手的不同部位着力,紧贴在皮肤上,作来回直线的摩动为擦法。具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镇静止痛,能提高皮肤温度,增强关节韧带的柔韧性等作用。轻擦法多用于按摩开始和结束时,以减轻疼痛或不适感。重擦法多插用于其他手法之间。 (一)方法与步骤 1.用手掌、大鱼际、小鱼际或掌根部位着力于皮肤上。 2.根据力量大小选择轻重手法作来回直线的摩动。 (二)动作要领 1.操作时腕关节要伸直,使前臂与手接近相平,以肩关节为支点,带动手掌作前后或左右直线往返擦动,不可歪斜。 2.按摩者手掌向下的压力要均匀适中,在擦动时以不使皮肤褶叠为宜。 3.擦法的速度一般较快,往返擦动的距离要长,动作要均匀而连贯,但不宜久擦,以局部皮肤充血潮红为度,防止擦损皮肤。

针灸推拿治疗颈椎病56例

针灸推拿治疗颈椎病56例 刘 敏 党建军 陕西省中医医院(710003) 王 雁 陕西省肿瘤医院(710061) 摘 要:目的:探索针灸推拿治疗颈椎病的有效途径。方法:针灸及点按风池、肩中俞、肩井、大杼、天宗等穴,结合颈椎牵拉旋转治疗颈椎病56例。结果:总有效率96. 4%。提示:针灸推拿治疗颈椎病具有明显的缓解症状作用。 主题词:颈椎病 针灸疗法 颈椎病 按摩疗法(中医) 风池 肩中俞 医案 自1998年5月以来,运用针灸、推拿结合颈椎牵引治疗颈椎病人56例,取得了显著的疗效,现将治疗结果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 56例中,男30例,女26例;年龄在20~75岁;病程3d~10年,平均3年;全部病例通过X线片、CT或M R I确诊,其中颈型20例,神经根型10例,椎动脉型13例,交感型10例,脊髓型3例。 诊断标准:参考国家中医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颈椎病的诊断依据。 治疗方法 针灸取穴风池、肩中俞、肩井、大杼、天宗、风门,手法用平补平泻手法,以得气为度留针30m in,中间行针3次,以加强刺激,隔日1次,5次为1疗程。推拿取坐位,先用滚法及揉法松解颈肩部肌肉左右各3m in,用拿法提坚颈部两侧肌肉2m in,用提弹法提弹双侧斜方肌约1m in,然后用双手拇指按压双侧风池(其余四指抱其头),用一指禅按法按压肩井、肩中俞、大杼、风门、天宗穴各1m in;最后用一肘托下颌,另一手用虎口处顶于枕骨粗隆,拇指按住病变颈椎棘突旁向上牵引,并用托下颌的肘向后屈伸头颅,并在牵引下旋转头部,颈部手法放松1m in。手法治疗隔日1次与针灸治疗交替进行牵引,针灸或推拿治疗后改用仰卧位,四头带牵引,牵引角度根据X线片及病人体征而定,一般为平卧位向前有15~20°成角,重量3~5Kg,每d1次。 疗效标准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中医病证诊疗效标准》之颈椎病疗效评定标准。治愈:原有各型病症消失,肌力正常,颈、肢体功能恢复正常,能参加正常劳动和工作。好转:原有各型症状减轻,颈、肩背疼痛减轻,颈、肢体功能改善。未愈:症状无改善。 治疗结果 56例病人经1~3个疗程治疗,治愈36例,好转18例,未愈2例,总有效率96. 4%,具体各型治疗结果见下附表。 附表 各种治疗结果表(例) 分型例数治愈好转未愈有效率(%) 颈型201550100 神经根型10820100 椎动脉型1357192.3 交感型10730100 脊髓型311166.7 合计563618296.4 中经络,但由内风引发者亦不少见。从中医理论分类:多为脾气虚弱、湿邪阻络,或气虚血瘀、或气血双虚,经脉不通。在治疗上、根据局部与全身情况辨证论治,治则:应益气活血,健脾除湿通络为主,主方中取百会者,以补中益气升阳,风池穴属胆经与督脉通,入络于脑,与肝经互表里,其脉行于前额,与阳白、四白、太阳、攒竹等穴相伍为治疗本病主要穴。取太阳能活血明目通络,攒竹(透睛明),后者属足太阳,足阳明之会。配穴取足三里为阳明合穴、三阴交属脾经,两者互为表里,脾主肌肉。能健脾和胃荣养肌肉,同名经相通,故上肢亦可配合谷穴。以上诸穴相伍,共奏补中益气,健脾,活血荣肌通络之功效。在治疗中配合应用了电针刺激眼眶周围腧穴,兴奋了受损眼神经及麻痹眼肌的肌张力,改善了局部血液循环及局部营养状况,使受损的眼神经和麻痹的眼肌得到修复、恢复,眼球运动复常,复视、斜视、眼睑下垂等随之消失。从临床观察、针刺、电针、拔罐等综合治疗对脑瘤、糖尿病、免疫疾病、神经肌肉营养失调等引起的眼球运动障碍确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收稿2002209215;修回2002211223)

颈椎病中药治疗方法和配方

颈椎病中药治疗方法和配方 颈椎病分四型:本型以多发生于老年人,年青人亦有之,以头晕,恶心,胃肠不适,消化功能减退,有的有头痛,偏头痛,或伴有头皮痛,头胀痛,一过性视物不清,复视等。 中医认为:肝肾亏损,筋骨不坚是本病的根本。肝主筋,肝血不足经筋失养则松驰无力,则椎体移位,或破裂使椎间盘突出。肾精不足,骨失所养则退变,或产生骨质增生,骨质疏松。当以滋补肝肾为主。人之气血不来源于后天之水谷精微,恶心,胃肠不适消化功能减是气血化源不足。著名的中医专家邓铁涛说:“中医的先进就是在不损伤任何机体的情况下,通过调理就可以治好疾病.”西药是通过动物试验用上人体,而中医的经方,验方则是人们的祖先经过几百年或上千年在人体的反复验证得出的经验,治好后不复发的,.对于本病用中医是完全可以治好的,至所以社会上有人说颈椎病治不好,是他们对中医治疗慢性病,病毒性病有很好的疗效不了解,通过一个时间,人们就会通过实践有所了解的.中医的真正伟大才会被理解的。 中医治病和西医是有区别的,一:中医重视人的整体观念,就是辨症用药。二:强调人体的自身修复功能,能在尽量保护人体的原来结构的基础加以调理调节使其自然修复。三:中药是个化学集团体,不是单味化学药,是个整体作用,

是多味药协同作用,和特定作用(就是说某药对某病有特殊的作用),四:重视人的后天功能,就是强调脾胃,肝肾的强健对人体生存衰老的生话质良。只要辨症得地,用药正确,不仅可以治好,并且复发率极低. 治疗本病的关键是选对大夫用对药很重要的:从中医角度上看中医的某些病也是有特药对特病的,只要找出这个病的特药治好这个病就佝如鼓应桴的效应.如咽喉炎用咽喉草就是药到病除的.生地,地骨皮,首乌合用治疗牙根松动疼痛三五次用药就可以解决了病痛的,如是用西药花上千元也是无法解决的,中药只用几元钱就可以治好的。同样的原理,人们己找到了治疗颈椎病的药物,治好本病也可以也是应手可治好的.藕能止血来自煲厨,长期与疾病奋斗的一线大夫是最有经验的,他们所作的处方和处方药是很有效的. 中医很重视治末病,如患了动脉型颈椎病就会考虑到长期下去就会引起脑梗塞,脑缺血性病变,就会及早在治疗颈椎病的同时预脑梗塞,脑缺血性病变的药物,而西医则是治己病,对末病是不能防治的,等到脑梗,缺血性病变再去用药就木已成舟晚了,对病人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另一个方面人的颈椎有7个椎体,腰椎有5个椎体,发病的只是其中的一个或二个,西医的手术只能取出病变的椎间盘,而不能防治其他的以后就不会发生病变,而中医辨症用药就可以解决这些西医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在治疗的同时防治其他椎体的退变,给患者体

颈椎病的推拿手法治疗

颈椎病的推拿手法治疗 发表时间:2012-07-18T16:34:30.65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11期供稿作者:戴景州1 宋彩娟2 [导读] 推拿治疗尤其做被动运动时,动作应缓慢,切忌暴力、蛮力和动作过大,以免发生意外。 戴景州1 宋彩娟2(1黑龙江省森工总医院150040;2桦南林业局职工医院154400)【中图分类号】R681.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11-0277-02 颈椎病,是指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颈椎骨质增生和颈部损伤等因素引起脊柱内、外平衡失调,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椎动脉、脊髓或交感神经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又称颈椎综合征。本病好发人群在30~60岁之间。 1 病因病机 1.1 外伤和劳损各种急、慢性外伤和劳损可造成椎间盘、韧带、后关节囊等组织不同程度的损伤,从而使脊柱稳定性下降,促使颈椎发生代偿性增生,增生物如直接或间接压迫神经、血管,就会产生临床症状。 1.2 退变一般30岁后颈椎间盘开始退变,且多从软骨板开始,其逐渐骨化,通透性逐渐降低,造成髓核逐渐脱水,以至纤维化,椎间盘厚度减小,椎间隙变窄,脊柱稳定性下降。因此,会使后关节囊松弛,关节腔减小,关节面易磨损而发生增生;同时钩椎关节面也因间隙变小而易发生磨损,造成关节突增生;由于前纵韧带、后纵韧带的松弛,使椎体稳定性下降,从而促使椎体发生代偿性增生;因椎间盘厚度下降,使椎间孔上、下径变窄,使各增生部位更易压迫神经、血管而产生临床症状。 此外,颈项部受寒冷刺激,可使肌肉、血管痉挛收缩,造成局部循环障碍,加剧刺激压迫,而产生颈椎病的一系列临床症状。 中医学认为,本病是因肝肾不足,气血渐亏,经筋失养;或因颈部外伤,瘀血阻滞;或因外感风寒湿邪,邪入经络,经气受阻而发病。 2 临床表现 2.1 症状 2.1.1 神经根型:病变在第五颈椎以上者可见颈肩痛或颈枕痛和枕部感觉障碍等;在第五颈椎以下者可现颈部僵硬、活动受限,有一侧或两侧颈、肩、臂放射痛,并伴有手指麻木、肢冷和上肢发沉、无力、持物坠落等症状。 2.1.2 脊髓型:可出现上肢或下肢,一侧或两侧的麻木、颈颤臂抖,甚者可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不完全痉挛性瘫痪,如活动不便、步态笨拙、走路不稳,以至卧床不起,甚至呼吸困难。 2.1.3 椎动脉型:表现为颈肩痛或颈枕痛、头晕、恶心、呕吐、位置性眩晕、猝倒、持物落地、耳鸣耳聋、视物不清等临床症状。上述诸症常因头部转动或侧弯到某一位置而诱发或加重。 2.1.4 交感神经型:由于交感神经受刺激而出现枕部痛、头沉、头晕或偏头痛、心慌、胸闷、肢凉、皮温低或手足发热、四肢酸胀等症状,一般无上肢放射痛或麻木感。个别患者也可出现听、视觉异常。 2.1.5 混合型:指出现两型或两型以上症状者。 2.2 体征 2.2.1 神经根型:在病变节段间隙、棘突旁及其神经分布区可出现压痛;颈椎生理前凸减少或消失,脊柱侧凸;颈部肌肉张力增高,局部有条索状或结节状反应物;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叩顶试验阳性,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有时可见患肢肱二头肌腱或肱三头肌腱反射减弱。 2.2.2 脊髓型:肢体张力增高,肌力减弱;肱二头肌腱、肱三头肌腱和膝、跟腱反射亢进,出现髌阵挛和踝阵挛;腹壁反射和提睾反射减弱;霍夫曼征和巴彬斯基征阳性。 2.2.3 椎动脉型:病变节段横突处压痛;颈性眩晕,即颈椎旋转到某一方向时即出现眩晕,改变位置后症状即缓解或消失。 2.2.4 交感神经型:枕部可出现压痛,可伴眼裂大小、瞳孔大小、血压、心率等的变化。 2.2.5 混合型:可显示两型或两型以上体征。 3 手法治疗 3.1 治则舒筋活血,解痉止痛,整复错位。 3.2 手法按揉法、扌衮法、拿捏法、拔伸法、提拿及拿揉法、指拔法、牵抖法、拍打法等。 3.3 取穴风池、风府、大椎、缺盆、肩井、天宗、曲池、手三里、小海、合谷等穴。 3.4 操作方法按揉上述常用穴位各30s,扌衮患者颈肩、上背和上肢部,扌衮法操作快结束时,应在扌衮动中配合颈项部各方向被动运动数次。拿捏颈项两旁的软组织,颈项部拔伸法配合提拿及拿揉、指拨各2min。颈项部拔伸时,可用掌托或肘托拔伸法把颈椎牵开,边牵引边使头颈部前屈、后伸和左、右旋转动作,提拿患者两侧肩井并拿揉患肢,多指横拨腋下臂丛神经分支,拍打肩背部和上肢部。 3.5 随症加减神经根型,加用斜扳颈椎法;椎动脉型,加用按揉法于两侧玉枕、太阳、百会、印堂各2min;脊髓型,加用扌衮法和点压法在腰骶部及患肢操作,有尿潴留和大小便失禁者用一指禅推法于关元、气海、三阴交、廉泉、肾俞各2min,摩腹3min;交感型,加用摩胸法,推膻中、内关,指揉阳白、印堂、鱼腰、太阳和眼眶四周各2min。 3.6 治疗方解通过按揉、扌衮法操作、被动运动和拿捏相关穴位,可达舒筋通络、活血祛瘀和解痉止痛的作用;颈部拔伸配合提拿及拿揉、指拨,共奏松解粘连、滑利关节和理筋整复之功;拍打法可消除手法引起的局部不适反应;行斜扳颈椎法,可解除颈部肌肉痉挛,增大椎间隙,改善神经根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按揉玉枕、太阳、百会、印堂等穴意在舒筋活血、通络止痛;扌衮法和点压腰骶部及患肢,可温经散寒、活血化瘀;一指禅推关元、气海、三阴交、廉泉、肾俞和摩腹,意在活血通络、补气利尿;用摩胸法和推膻中、内关以宽胸理气,指揉阳白、印堂、鱼腰、太阳和眼眶四周可镇静安神。 4 按语 4.1 本病可配合颈椎牵引治疗,牵引重量3~5kg,每日1~2次,每次20~30min。 4.2 推拿治疗尤其做被动运动时,动作应缓慢,切忌暴力、蛮力和动作过大,以免发生意外。 4.3 低头位工作不宜太久,避免头顶、手持重物,注意肩颈部保暖,不宜睡高枕。

(完整版)产后康复按摩手法简要步骤

产后康复按摩手法简要步骤: 一、头面部按摩 1、点按印堂 2、开天门 3、分抹前额 4、环揉前额(内→外) 5、点按头维 6、分抹眉部 7、 点攒竹、鱼腰、丝竹空、太阳穴、晴明、四白、瞳子髎、太阳穴8、分压眼球9、括抹眼眶→环揉太阳穴10、点按迎香11、擦鼻旁12、点地仓、颊车、人中、承浆、廉泉13、抹下额14、点按翳风、听宫、下关、颊车15、擦耳旁、鸣天鼓16、抓点头部(头正中线→百会→神聪)、梳头法、干洗头法、四指归提法17、分揉环揉脸部18、弹打脸部、拿揉颈部 二、手部按摩 1、推抚手臂 2、拿揉手三阴、手三阳 3、内侧推五指、外侧推四缝、捻五指 4、点劳宫、合谷、 内关、外关、曲地5、抖上肢 三、胸部按摩(缺乳) 1、晨笼解罩法 2、大范围揉乳房、从尖突推到剑突 3、分胸(不能过乳头) 4、点缺、膻中、乳 根 四、腹部按摩 1、摩腹(顺时针、逆时针) 2、分腹阴阳 3、横推腹部(侧掌擦、手掌擦) 4、推脾运、胃 5、 狮子滚绣球6、运运颤颤7、直推任脉、边推边点(中脘、下脘、气海、关元、中极、曲骨、天枢、大横、归来、子宫穴)8、摩腹 五、腰背部按摩 1、对压放松 2、揉压脊背 3、搓运脊背 4、横搓命门 5、搓髂点强 6、侧掌擦腰 7、按揉腰 骶8、揉风门、点肩井、天宗、肺俞(3)、心俞(5)、膈俞(7)、肝俞(9)、胆俞(10)、脾俞(11)、肾俞(腰2)9、推膀胱经 六、下肢按摩 1、仰卧分压 2、推抚内、外侧 3、拿揉 4、点太冲、太溪、三阴交、足三里、阳凌泉、阴凌泉、 血海

1、印堂——在额部、当两肩头之中间主治:头额痛、眩晕、小二惊厥 2、头维——前发际进0.5寸主治:眼痛、头痛、目眩等 3、攒竹——在眉头鱼腰——眉中丝竹空——眉梢处 4、太阳穴——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凹处主治:偏头痛、额痛、失眠等 5、睛明——目内眦处主治:眼睛疾痛四白—— 6、瞳子髎——目外眦外侧、眶骨外侧凹陷中取穴主治——头痛、目赤、目痛 7、迎香——鼻翼旁主治:鼻塞、鼻、口眼歪斜、鼻息肉 8、地仓——在面部、口角外侧、上瞳孔主治:面瘫、三叉神经痛 9、颊车——开口取穴、面下面颊端陷者中主治:口眼歪斜、颊肿、齿痛等 10、人中——在面部、当人中沟的1/3与中1/3交点处主治:晕厥、昏迷(急救之一) 11、承浆——唇沟的正中凹陷处主治:唇紧、面肿 12、廉泉 13、翳风——耳垂后方,下颌角与乳突之间凹陷中取穴主治:耳鸣耳聋、牙关紧闭 14、听宫——耳屏前,微张口凹陷处主治:耳鸣、耳聋、齿痛、失言 15、下关——在面部耳前弓颧弓与下颌切迹阶形成的凹陷处主治:齿痛、耳鸣 16、百会——两耳尖之间中点主治:头痛、头晕、中风 17、神聪——共有4穴,在百会穴上、下、左、右、离开0.5寸 18、劳宫——微拟于拳,中指尖处主治:中风、心痛 19、合谷——第二掌骨桡侧中点取穴主治:头痛、头晕、面肿、牙痛、半身不遂、无汗、多汁、腹痛、便秘、小二惊风 20、内关——掌侧腕横纹上二寸主治:心痛、心悸、胃痛、呕吐 21、外关——腕后二寸上主治:耳鸣耳聋、目赤肿痛、肋痛、手颤 22、曲池——曲时横收桡侧凹陷处取穴主治:咽喉痛、上肢不遂、手臂无力、腹痛肚泻、高血压等 23、缺盆——乳中线直上,在锁骨上窝正中取穴主治: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缺盆肿痛 24、膻中——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中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中点主治:乳少 25、乳根—— 26、中脘——脐上4寸主治:胃部的一切病痛 27、下脘——脐上2寸 28、气海——脐下1.5寸主治:腹胀、腹痛 29、关元——脐下3寸主治:腹痛 30、中极——脐下4寸主治:尿闭、痛经 31、曲骨——耻骨联合上方 32、天枢——在腹中部距脐中2寸主治:腹痛、泄泻、便秘 33、大横——脐旁开4寸 34、归来——脐下4寸旁开2寸 35、子宫穴——脐下4寸旁开3寸 36、命门——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剑突下凹陷中主治:腰痛、遗精、阳痿、月经不调 37、八髎——在骶骨、上、次、中下、四称之主治:腰痛、月经痛、肾虚、腰酸、便秘 38、长强穴——尾端0.5寸处取穴主治:泄泻、便秘 补上:风池——颈后、当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凹陷处主治:头痛、头晕、颈强痛、中风、感冒 39、风门——第二椎旁开1.5寸主治:咳嗽、目眩等 40、肩井——肩上大椎与肩峰连线中点主治:手臂不举、中风、难产

针灸加推拿治疗颈椎病

针灸加推拿治疗颈椎病 发表时间:2015-03-18T16:22:37.670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30期供稿作者:张宏强 [导读] 颈椎病可对颈部的神经血管产生压迫、刺激进而使患者出现颈肩部疼痛、上肢麻木、肌肉萎缩甚至是头晕头痛、感觉障碍等临床症状。 张宏强 (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县中医医院 652200) 【摘要】目的分析采用推拿配合针灸方式治疗颈椎病的临床效果,以为临床研究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4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的不同时间随机分组,对照组42例,给予单纯针灸治疗,观察组42例,采用针灸配合推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临床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0.5%)明显高于对照组(50.0%),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针灸同时配合推拿治疗颈椎病效果明显,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针灸;推拿;颈椎病 【中图分类号】R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0-0279-02 颈椎病指的是患者的颈椎间盘因增生或者退行性改变等导致的颈椎骨质增生与间盘突出的情况[1]。本文就我院收治的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针灸配合推拿治疗的临床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4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全国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上制定的《颈椎病诊断标准(修改方案)》[2]中的相关规定。 排除标准:排除合并肩周炎、急性外伤性颈椎间盘脱出以及存在明显耳性眩晕的患者;合并显著的脊髓受压症状的患者;经影像学手段检查异常,但未见相关临床症状的患者;无法坚持治疗的患者。 根据患者入院的不同时间随机分组,每组均为42例。 对照组患者中,男26例,女16例,年龄在26岁到7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8.1±4.4)岁。病程在10d到14年之间,平均病程为(6.1±2.2)年。 对照组患者中,男25例,女17例,年龄在25岁到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7.9±4.2)岁。病程在7d到15年之间,平均病程为(6.2±2.3)年。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针灸治疗。 患者取仰卧位或俯卧位,使得针灸的穴位完全暴露。根据患者的诊断结果、临床分型等选择不同的针灸穴位。交感神经型患者取穴百会穴、内关穴、风池穴、合谷穴和大椎穴;神经根型患者取穴曲池穴、肩井穴、外关穴、颈夹脊、合谷穴;脊髓型患者取穴风池穴、颈夹脊、昆仑穴、环跳穴、阳陵泉和足三里;椎动脉型取穴风池穴、颈夹脊与百会穴;颈型患者取穴风池穴、颈夹脊穴、天柱穴和后溪穴、肩井穴;对所灸穴位进行局部消毒后,针灸并留针30min。每天一次。根据病情确定压痛点,放血,抽吸淤血。 1.2.2观察组针灸同时配合推拿治疗 在针灸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推拿配合治疗。患者取坐位或者卧位,将头颈部向前伸,将按摩部位完全暴露,以拇指揉拨风府到大椎段,理筋通络,并对压痛位置进行反复按捏,缓解疼痛;以掌根按摩在颈椎第一到七椎双侧,至肌肉温热松弛,采用定点旋转复位的手法,以肘关节托下颌牵引(同时以拇指固定颈椎棘突),至颈椎关节处于紧张状态下,寸力旋转,双侧轮流进行,每天30min。 1.3 疗效评价标准[3] 以患者的自觉症状完全消失,经影像学检查可见颈曲情况完全正常为痊愈;以患者的自觉症状消失数量在2~3个之间,颈曲明显好转为显效,;以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缓解,经影像学诊断可见颈曲有一定改善的情况为有效;以治疗后临床症状无改善为无效。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0.5%)明显高于对照组(50.0%),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见表1。 3.讨论 颈椎病可对颈部的神经血管产生压迫、刺激进而使患者出现颈肩部疼痛、上肢麻木、肌肉萎缩甚至是头晕头痛、感觉障碍等临床症

推拿手法治疗眩晕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

推拿手法治疗眩晕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8-03-07T13:44:55.993Z 来源:《健康世界》2017年28期作者:常东亮 [导读] 眩晕型颈椎病是指颈椎及其周围的软组织(肌肉、韧带、筋膜、血管和神经)因损伤或受到不良刺激而引起的以眩晕为主的症候群。 河北省残疾人联合会河北石家庄 050061 摘要:颈椎病引起的眩晕症是临床头晕的常见病症之一,其常易“脑动脉硬化,”“植物神经紊乱症”等疾病相混淆,因而得不到有效的治疗。鄙人近5年采用中医推拿手法治疗颈椎病引起的眩晕症几十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总结近几年来用此法推拿治疗颈椎病引起的眩晕症患者95例,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关键词:推拿;颈椎病;眩晕症 眩晕型颈椎病是指颈椎及其周围的软组织(肌肉、韧带、筋膜、血管和神经)因损伤或受到不良刺激而引起的以眩晕为主的症候群。多由于生活或工作中的不良姿势日积月累导致颈椎的解剖结构发生改变,造成颈椎椎间盘、椎体、椎间关节的退行性改变,特别是颈背部软组织损害性改变所产生的异常应力导致颈椎力学平衡结构破坏,进而引起颈椎阶段性失稳,尤其是中、上段颈椎失稳,使颈交感神经及椎交感丛突然或持久受到刺激而发生椎动脉痉挛变窄,椎基底动脉的血流量及内听动脉收缩,最终导致前庭迷路缺血,产生眩晕症状。支配心脏交感神经丛时常受刺激,反射性地导致了心率增快,出现阵发性心动过速。 1临床资料 本组95例,男:35例,女:60例;年龄在22——55岁,病史1天-3年。钩椎关节增生的72例,颈椎前后缘增生的23例。所有患者均进行X光片和ct及脑彩超检查。 2 诊断标准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拟定。 ①具有颈椎蜕变的一般临床表现:颈部疼痛、僵硬、颈椎活动受限、颈肌痉挛或压痛; ②具有颈性眩症典型的临床表现:眩晕、头痛、视听障碍,甚至猝倒,旋转试验阳性; ③颈颅多普勒(TCD) 显示一侧或两侧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紊乱; ④排除脑源性、眼源性、外伤性及神经官能症、颅内肿瘤等所致眩晕; ⑤CT或X线片等影像学检查:颈椎生理曲度改变、钩椎关节增生、颈椎节段不稳、寰枢关节紊乱、椎间隙狭窄、椎间盘突出等影像学显示。 3推拿手法 颈椎病的治疗是以疏通经络、祛风散寒、益气升阳为主治,头为诸阳之会,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为上头。 (1)患者取侧卧位,充分放松,颈下垫枕,头呈轻度屈曲,采用指揉法充分放松颈项部及肩胛部软组织,然后换另一侧放松,一般放松时间为15-20分钟,在头面部用开天门、拿五经、推乔功、按肩井、点风池,再进一步在肩背部做揉、拨、理筋等手法。 (2)复位点穴:①压颌反牵复位法:放松完成后患者取俯卧位,胸前垫一薄枕,使颈椎呈轻度屈曲位,将头先偏向不晕的一侧,术者一手固定患者枕颌部,另一手用掌推法沿颈根部向肩峰部缓慢推移,当至肩峰部时突然发力,即可感到颈椎的下颈段小关节复位感,并可听到咔哒的复位声。患者在将头转向对侧同上法施术。该手法主要解决下颈段小关节紊乱。②定位旋转牵引复位法:患者取仰卧位,医者一手托患者头部,另一手沿着患者颈椎棘突两侧检查患者的颈椎,如果发现偏歪的棘突并有明显的痛感则给予定点复位。③醒神开窍法:患者平卧位颈下垫薄枕,医者采用指点法,点揉晴明、攒竹、丝竹空、率谷、百会、四神聪等穴,并开四关(双合谷、太冲),合并耳鸣的点耳门、听宫、听会等,以达醒神开窍,聪耳明目的功效。 (3)扶正培根舒筋通络: ①扶正培根法:患者取坐位,双手交叉置于头后,术者立于患者身后,从前胸顶住患者后背,双手绕过患者肩周,向后扩患者胸部,并向上提双肩,此时能听到患者上胸段小关节的复位声。在上提过程中嘱患者仰头、吸气。此手法是纠正因颈椎失稳而引起的上胸段小关节紊乱,达到扶正培根,根固干稳的目的。 ②舒筋通络法:患者取坐位,术者采用泻法快速点拨患者的双侧足太阳经的天柱、玉枕、络却、通天等穴,对合并偏头痛的点拨丝竹空、太阳、率谷并用指透针泻进行丝竹空透率谷1-2分钟,用拿法拿双侧肩井,轻拍后背结束手法。操作上述手法时应注意稳、透、准三个要点 ③整套手法大约30分钟,术毕患者即感头轻眼亮,轻松舒畅。病史短者一般1——3次即可,病史长者以10天为一个疗程,一般为1——3个疗程即可达到临床冶愈的疗效,同时指导所有患者配合颈部的功能锻炼。 4治疗结果 (1)疗效评定标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优:原有病症头晕、头痛消失,颈部功能活动恢复正常,能参加正常工作和劳动。良:头晕、头痛等明显减轻,颈部活动基本恢复正常,但劳累后病情则易加重。好转:原有病症头晕、头痛等减轻,颈部功能改善。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 (2)结果全部患者均获得随访1个月-半年。根据患者治疗后的感觉、体征及随访结果综合评定:优:65例,良18例,好转12例,无效0例。优良率87.37%。 高俊领运用手法治疗颈型眩晕56例,观察到治愈37例,占66%;显效14例占25%;有效5例,占9%;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谭洛等按摩配合点穴治疗颈型眩晕65例经1个~2个疗程治疗后,治愈25例,显效18例,有效1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5.38%,。随访半年无复发。王振全等通过综合手法治疗分组对比显示治疗后,治疗组55例病人显效54例(98.18%),有效1例,显效率98.18%;对照组55例病人中显效42例(76.36%),有效13例(23.64%),无效0例,显效率76.3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颈型颈椎病的治疗方法

颈型颈椎病的治疗方法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病。 颈椎病可分为:颈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交感神经型颈椎病、食管压迫型颈椎病。 点,X线片上没有椎间隙狭窄等明显的退行性改变,但可以有颈椎生理曲线的改变,椎体间不稳定及轻度骨质增生等变化。 一般的这种颈椎病最多了,也是早期的颈椎病。我自己就是这类的。下面我就主要说说这种颈椎病的治疗的方法。 这种颈椎病原因一是长期低头,一个姿势不动造成的颈椎的劳损,二是风寒,特别是寒冷。寒邪具有“气血凝滞、筋络收引”的特点。肌肉功能因局部血管收缩,使得筋骨肌肉关节等缺少营养。中医称其病症为痹症。 由于这2个原因,造成了筋伤、筋病、变短、错位、失去弹性等,中医认为, “筋束骨”, 即筋有约束固定骨头的作用。(这时如果及时的治疗,就不会造成骨病)。 这类颈椎病人,好多拍片问题不大,骨头没有问题,但是就是颈椎难受、别扭、脖子活动受限制、僵硬、筋涨、疼痛、脖子转动有咔咔的声音。这些主要还是筋的问题。好的,找到原因了,治疗的方法就有了。 1,拉筋(具体的方法,见附页),把筋拉开、拉长。筋是有弹性的,类似橡皮筋。所以,今天拉长了,明天又收缩了,要天天拉,早晚2次最好了。 2,热敷,这类的颈椎病好多是无菌性炎症,用抗菌消炎药是无效的,做热敷保暖驱寒或者用热水冲脖子洗热水澡也是很好的方法。这样可以活血化淤,消除炎症的。 3,闫氏神拳。这个拳法我试验过了,确实效果很好的。而且只有一个动作,很好学的。它是以脊柱为轴的转动,可以活动腰部、背部、肩部,如果不是头晕的,打拳时,可以慢慢的转动脖子,也就活动了颈部。二,在转动的同时,也是内脏在自我按摩,对内脏很好的。我打拳1个月了,觉得眼睛的眼屎分泌的特别多了,眼睛属

针灸推拿治疗颈椎病效果评价

针灸推拿治疗颈椎病效果评价 发表时间:2018-06-06T16:07:56.78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3期作者:翟战锋 [导读] 针刺配合推拿治疗后其临床症状以及疼痛情况可被显著改善,效果卓越,值得推广。 利辛县中医院安徽亳州 236700 【摘要】目的:分析评价颈椎病由针灸推拿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接收于我院的170例颈椎病病人被分为2组(每组85例,依据随机分组法),针刺联合推拿的措施被用于治疗组的治疗上,而对照组仅被给予推拿的措施,另外,2组均被给予其他辅助治疗的措施(如牵引和静脉滴注血管扩张药)。对比其疗效。结果:在治疗疗效方面,治疗组的有效率显著较对照组高。结论:针刺配合推拿治疗后其临床症状以及疼痛情况可被显著改善,效果卓越,值得推广。 【关键词】针灸推拿;颈椎病;疗效 作为临床上比较常见和多发的一类疾病,颈椎病多以针灸的方式去治疗,该方法有着相对成熟的理论作为依据,但不稳定的颈椎仅采用针刺治疗无法让病人恢复[1]。因此将针刺和推拿相结合的措施应用于该类患者的治疗上且取得了卓越成效,且结果被阐述于下文中。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16年8月-2018年1月接收于我院的70例颈椎病病人被分为2组(每组85例,依据随机分组法),入选标准:(1)具有慢性的劳损或者是外伤的病史。(2)所有患者均经X线、CT和磁共振方面被确诊。(3)患者脊椎未见有炎症性病理变化;(4)所有患者脊椎未出现骨折以及黄軔带为出现增厚现象;其中年龄最小16岁,最大80岁(平均年龄(68.6±3.8)岁),类型:颈型46例,神经根型和椎动脉型各有14例,另有20例患者为交感神经型。对照组年龄最小17岁,最大80岁(平均年龄(70.9±4.1)岁),类型:颈型与神经根型各有44例,椎动脉型16例,另有20例患者为交感神经型。2组基础性资料差异性不显著(P>0.05)。 1.2治疗方式 对照组仅被给予推拿的措施,而针刺联合推拿的措施被用于治疗组的治疗上,除此之外,2组均被给予其他辅助治疗的措施(如牵引和静脉滴注血管扩张药)。 1.2.1针刺方式 通过影像学将病变位置以及其情况检查出来后,让患者保持坐立姿势,首先与患者沟通让其保持放松,之后在其颈夹脊穴、风池穴(两侧)和天柱穴的皮肤周围采取常规的消毒措施,将提前准备好的30号毫针(1.5寸)于颈夹脊穴直刺约1寸,于患者风池穴斜刺1.2寸左右(约倾斜15度),在天柱穴以直刺的方式进针0.6寸左右。操作时为避免对延髓造成损伤,不要过于向内上方过深进针。经过半小时的针刺治疗后将针拔出,随后再对患者采取推拿的措施进行治疗。 1.2.2推拿方式 让患者保持坐姿,推拿医师站于患者身后对其颈部和项部两侧进行推拿(拇指手法以推、揉为主,三指以拿捏为主),待推拿至患者肌肉完全放松后再以双手对其进行牵引1-2min,之后进行旋转复位,治疗一个疗程(10d,1d/次)。 1.2.3其他辅助方式 (1)牵引治疗:依据笔者数年经验得出对该类患者实施牵引治疗应该辩证治疗,对于神经根型和交感神经型2个类型的患者实施牵引治疗常收效颇佳,而除此之外的颈椎病类型应慎用,以防止加重病人的疼痛。(2)静脉滴注血管扩张药:对于椎动脉型的患者的治疗,采用静滴血管扩张药可将患者脑部的血氧供给改善从而能将治疗效果大大提升。 1.3统计方法 统计学软件SPSS19.0被用来本次数据的分析。计数资料(卡方检验)和计量资料(t值检验)的描述形式分别为[n(%)]和(x±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P<0.05表示。检验水准α被设定为0.05。 2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47%、78.82%。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度明显(P<0.05),见表1。 3讨论 颈椎方面的病变多与患者养成的不良生活习惯及长期保持某些动作有关,其常见的病变类型有3种(颈型、神经根型和椎动脉型),该病会诱发患者肩部及上肢出现严重的疼痛感[2]。考虑到该病的复杂性以及反复发作的特性,在对患者实施针刺推拿的措施时若配合牵引治疗,可使患者的病症得到很大程度的减轻。尤其对于椎动脉出现压迫的患者,给予其血管扩张药物的治疗措施可显著改善其脑部血氧供应[3]。 针刺能使患者椎枕肌肉群得到放松的同时还能缓解损伤血管与神经根。同时,对患者的颈夹脊穴、风池穴(两侧)和天柱穴等穴进行针刺可使病变组织保持较好的血液微循环,这对于机体快速吸收炎性物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另外,针刺的刺激可促使机体分泌类吗啡样物质进而使患者疼痛阈值也能得到提高[4]。同时推拿的措施应用到该病的治疗上可起到活筋疏络、消肿止痛的功效,其对于患者颈部肌

6大男性壮阳穴位图解教程按摩方法-推荐下载

6大男性壮阳穴位图解教程按摩方法 按摩什么穴位壮阳?6大男性壮阳穴位图解教程按摩方法 导读:男人经常按摩什么穴位壮阳补肾?中医专家表示,男人从30岁左右开始,身体机能开始渐渐进入衰 退状态,阳气亏损,各种男性疾病侵袭。中医认为,男人常按摩6大养生穴位可强壮阳气,使正气充足,防治各种男性疾病。中医认为:关元穴、腰眼穴、命门穴、三阴交穴、涌泉穴、太溪穴是男人最重要的6大壮阳穴位,正确按摩这6大养生壮阳穴位,不但疏通脉络、强壮腰脊,还可理气和血,补虚益损,壮阳补肾,提高男性性能力。 下面就是中医大师总结的按摩6 大男性壮阳穴位图解教程按摩方法,经常按摩可以壮阳补肾强壮阳气: 男性壮阳穴位1、按摩关元穴、气海穴可以壮阳 我们身体里有一种非常重要的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与原动力,叫元气。中医以为元气禀于先天,躲在肾中,又依靠后天精气充养,主要功能是推动人体的生长和发育,温煦和激发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元气是与生俱来的,从父母那里持续而来,又依靠后天的充养。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会逐渐削减,人就会呈现朽迈的态势。怎样才能更好地守护元气呢?刺激关元穴就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关元穴就像人身体的一个阀门,将人体元气关在体内让它不泄漏,是男子躲精、女子蓄血之处,是人身上元阴、元阳的交汇之处,也是元气的关隘。 刺激关元穴,可以使肾气活跃,补充肾气。打个比方,元气就像是父母留给我们的一笔遗产,它的多少是一定的,我们天天都取出一笔使用,时间一长这笔遗产就被使用殆尽了。怎么让这笔遗产的数目不至于削减太快呢?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努力挣钱,存一些钱供自己使用。刺激关元穴的作用就相当于给自己存钱,自己存的钱多了,对父母遗产的使用才能削减。 关元穴治疗病症: 主要用于治疗元气虚损的病症,如中风脱证、身体无力、易疲劳,怕冷等;男科病症,如遗精,阳萎,早泄,性功能低下等;妇科病症,如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白带病,子宫脱垂,功能性子宫出血,外阴瘙痒,各种妇科炎症等;下焦病症;痢疾,脱肛,疝气,便血,溺血,小便滴沥不尽、尿频、尿急,尿痛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