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革命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反“围剿”的重要基地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反“围剿”的重要基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反“围剿”的重要基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史上重要的一段历史。
在中国共产党对抗国民党的“围剿”期间,井冈山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红色根据地。
通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和坚强的民族精神,中国共产党在这个地方取得了抗击敌人的胜利,也帮助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各个地区确立革命根据地和开展军事斗争。
一、井冈山革命的背景中国共产党在1921年成立,当时的国民政府虽然同意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但是仍然看作“进步派”的一部分。
直到国共合作的时期,国民党才开始成为中国共产党的直接敌人。
到了1930年代初,国共两党决裂,国民党成了中国共产党的敌人。
在这个时期,国民党政府不断增加“反共”运动的力度,试图铲除中国共产党。
而中国共产党则不甘心被国民党击败,开始全面展开对国民党的反抗。
“围剿”战争期间,井冈山成为了中国共产党反抗国民党的重要根据地。
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形成井冈山位于湖南省江西省交界处,地势崇山峻岭,险峻异常,极难行军,是建立革命根据地的理想之地。
1930年,毛泽东同志率领一支游击队,在经过长时间规划后进驻井冈山开始革命活动。
此时正好是国民党发起“围剿”的阶段,毛泽东同志要抗击国民党,就必须尽快建立自己的根据地。
经过艰苦的斗争,最终在1931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正式宣告建立。
在此期间,马步芳、皮定钧等部队多次袭扰,中国共产党靠着合理的战术和坚强的意志,终于打败了敌人,并建立了一支强大的军队。
三、井冈山革命的主要斗争在井冈山革命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展开了多场主要斗争。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井冈山会战,这场会战被誉为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重大胜利。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多种战术,并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这场胜利成功地瓦解了国民党对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封锁,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更加稳定。
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发展随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不断壮大,中国共产党也越来越主导了当地的社会、经济和军事生活。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国共产党比历史先行一步的地方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国共产党比历史先行一步的地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位于江西省吉安市境内,是中国共产党在其早期革命活动中比历史先行一步的地方。
它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中华民族从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重要里程碑。
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形成1927年7月,南昌起义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遭受了极大的打击,许多党员被捕或被杀。
然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并没有放弃革命,他们转到井冈山地区,开始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最终建立起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在井冈山地区,毛泽东等共产党人采取的是游击战的战术,他们在山林中开展了宣传、组织、武装斗争,进行了一系列的战斗,使敌人的防线不断地被突破。
同时,共产党人还积极发动农民群众、组织工人、开展土地改革等活动,迅速形成了一支强大的革命力量。
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特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活动中比历史先行一步的地方,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政权建设得到巩固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共产党人实行了土地革命、妇女解放、群众自治、农民自卫等革命措施,在人民中建立了广泛的群众基层组织,并通过开展大规模的群众运动来夺取政权。
这使得共产党在井冈山地区的政权建设得到了巩固,并为建立更加稳定的根据地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二)军队建设得到加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游击战争可谓是「以小打大」,共产党人依靠较少的兵力,在游击区域内敌后胜利发动抗日游击战争培训了许多优秀的军事指挥员和游击战士,不断积累作战经验。
同时,他们不断加强武装力量,装备改进。
在运用苏维埃组织原则建设红军的同时,他们又自创红军的根据地军事指导方针:「运动战与阵地战相结合,军、政、民相结合,统一领导、分散指挥,积极攻城、坚守乡村」。
这使得共产党的军队建设得到了加强。
(三)革命文化建设得到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必然需要在文化建设方面也有所发展。
在井冈山地区,共产党人积极开展了宣传、教育和文化活动,成立了多个文化团体,创办了广播站、报纸,组建了各种文化队伍,加强了群众的思想教育和精神文化生活,形成了一种革命文化,有力地促进了革命事业的发展。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国共产党五大策源地之一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国共产党五大策源地之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位于今天的江西省吉安市,是中国共产党五大策源地之一。
它作为中国革命的黄埔军校,为中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从地理环境、党组织建设、武装斗争、土地改革和群众工作等方面,介绍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
一、地理环境井冈山位于江西西南部,是护国山脉的一部分。
地势险要,气候湿润,森林密布。
这里是革命根据地的理想地点,因为这里山高林密,地形复杂,进攻难度大,非常适合革命军进行游击战。
同时附近的瑞金市又是江西革命的中心,有利于革命组织和情报交流。
井冈山的地理环境为革命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二、党组织建设井冈山的党组织建设始于1927年。
毛泽东、朱德、陈毅等一批革命家,率领的红军在这里与当地土豪劣绅、贪官污吏作斗争。
在红军的坚强领导下,当地广大群众得到了深刻的觉醒和团结。
党的组织建设也开始了。
在极端困难的环境下,党组织萌芽、扩大、巩固。
到了1930年,井冈山党的组织已经发展到了4个县,党员达到了2500人左右。
党的组织形成了一个紧密的网络,形成了一个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组织领导下的革命力量。
三、武装斗争井冈山因地势险要、局势复杂而成为革命武装斗争的中心地带。
毛泽东等革命家与红军坚决执行毛泽东的十二个指示,创造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初始胜利。
毛泽东对于革命战争的指导思想,主张走游击道路,走起来就不轻易停下来,消灭敌人的同时也要发展自己的武装力量。
为了增强武装力量,他提倡武装群众,加强武装复仇。
游击战争过程中,红军灵活应变,有效抵挡国民党的进攻,多次取得胜利,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四、土地改革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通过土地改革解决了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
毛泽东在革命根据地的时候,大力推进土地改革,进行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斗争。
他继承和发扬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传统,坚决实行土地革命和发动群众的路线,粉碎了土豪劣绅的反动军阀。
在他的领导下,提倡农民协作的群众运动有了广大的发展,红军夺取土地、改变劣习,构建起以人民的利益为中心的新局面。
江西井冈山 中国革命圣地

江西井冈山中国革命圣地江西井冈山位于中国江西省宜春市境内,被誉为中国革命的圣地。
井冈山一词源于山上多泉水而得名,这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所在地,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
1. 井冈山的自然环境井冈山位于大别山脉南麓,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
山势陡峭,峰峦叠嶂,山上景色秀丽,有众多的溪流、瀑布和湖泊。
这里四季分明,气候宜人,是一个旅游胜地。
2. 井冈山的历史背景井冈山在中国革命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中国革命正面临着巨大的困境。
井冈山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武装起义的发源地。
在这里,毛泽东等革命先驱领导群众进行了英勇的斗争,为实现中国的独立和革命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 井冈山的重要事件井冈山是中国革命历史上发生了许多重要的事件的地方。
其中最著名的事件之一就是井冈山会师。
在红军长征时期,中央红军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红军在此会师,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中央领导机构,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4. 井冈山的红色文化遗迹井冈山不仅有丰富的历史事件,还留下了许多具有红色文化遗迹。
其中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是了解井冈山红色革命历史的重要场所。
此外,井冈山还有众多纪念碑、纪念馆、纪念园等红色文化景点,吸引了大批党员、革命志士和游客前来怀念革命先烈,学习革命历史。
5. 井冈山的现代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和旅游业的发展,井冈山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投资。
井冈山旅游区得到了开发和建设,成为一片繁荣的旅游景区。
井冈山带给游客丰富多彩的旅游体验,从自然景观到红色文化景点,都让游客流连忘返。
总结:井冈山作为中国革命的圣地,承载着丰厚的历史底蕴和红色文化。
这里的自然环境优美,历史事件丰富多彩,红色文化遗迹犹存。
井冈山不仅是一个旅游胜地,更是一个让人缅怀革命历史、学习革命精神的地方。
通过参观井冈山,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革命的历史和成就,坚定我们对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信念。
井冈山值得我们永远怀念和纪念。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国共产党追求田园风光的开始之地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国共产党追求田园风光的开始之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位于中国江西省宁冈县境内,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之一,也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
在这里,中国共产党开始了一场艰苦卓绝的斗争,开展了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革命实践,为中国革命开辟了新的道路。
井冈山地处偏僻,犹如一道自然屏障,东西长达200公里,南北约60至80公里。
这里山岭重重,森林葱茏,气候宜人,生态环境优美,景色秀丽。
但是在20世纪初期,这里并不是人们向往的田园风光,而是一片贫困落后的土地,地处偏远,人口稀少,交通不便,经济十分贫困。
这一时期正是中国百年沉沦的黑暗时期,朝廷腐败,国家危机,社会动荡不安。
然而,20世纪初,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为中国注入了新的希望和力量。
在这个极度落后的时代,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就是为了解决中国社会所面临的困境,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
在井冈山和周边地区,中国共产党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把这里变成了中国革命的一块标志性区域。
1927年,毛泽东率领革命力量在井冈山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
这个根据地的建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井冈山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面貌。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不仅打破了乡村百姓的苦难命运,而且拓宽了作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角色。
根据地的革命实践,扩大了农民群众的力量,使他们成为推动革命的主力军。
在井冈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实践主要集中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两个阶段。
在抗日战争时间段内,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开展了许多抗日游击战,实施了地方斗争和军事斗争,有效地阻止了日本进攻加强。
同时,中国共产党还组建了不少的义勇军,奋勇斗争抵御日军侵略,为保卫祖国的独立和统一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解放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队伍在井冈山进行了大规模重点斗争,这种斗争使井冈山逐渐成为了中国解放战争的重要战略地区。
在这个时期,毛泽东的极端革命思想推动了解放战争,引导了井冈山地区军民的革命斗争,使革命事业取得了一系列决定性胜利。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工农红军的发源地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工农红军的发源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及其军事组织——中国工农红军的发源地之一。
从1927年开始,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地区秘密组建了第一个革命武装队伍,史称红军井冈山起义。
这场革命运动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开始走向合法化和专业化的道路,成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井冈山地区是江西省的一个山区,地处赣东南,面积约13,000平方公里,素有“山高、水急、人险”的特点。
由于地处偏远,交通不便,且居民分布分散,这里早年是著名的贫困地区,百姓生活艰苦。
但正是这样的特点让井冈山成为了中国共产党乡村根据地的理想场所。
红军井冈山起义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端,经过近两年的战斗,最终得到了胜利。
在这场起义中,中国共产党根据地的运作机制开始初步建立,同时也形成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骨干力量。
毛泽东、朱德、刘伯承等著名共产党人在这里逐渐崛起,成为今天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战功卓越的将领。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还是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主战场之一。
从1930年末到1934年底,中国工农红军在这里经历了长征。
翻过“五岭”,过“四渡赤水”,走过泸定桥,最终胜利地到达了陕北革命根据地,成为中国共产党井冈山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红军在整个长征过程中机智勇敢、英勇奋斗,终于开创了肃清张国焘叛变行动,有力保护了中国共产党总路线和毛泽东思想运动的进一步开展。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英勇抗敌和不畏艰险,不仅开创了中国共产党军地制胜共同体的历程,而且成为中国革命史上一段璀璨的篇章。
在这片革命热土上,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为中国百姓谋利益、实践共产主义运动的初心。
即使在计划外的艰难时刻,他们也对中国人民信心十足,并指导他们最终走向胜利。
总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光辉历程,将历久弥新,永载史册。
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设中,中国共产党实行了一系列具有时代意义的政策和措施。
为了解决贫苦人民的生计问题,他们实行了土地改革、节约用水等一系列措施,并对白色恐怖进行坚决打击,取得了群众的拥护和信任。
了解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内容

了解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内容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重要地区,位于江西省吉安市井冈山市。
以下是你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内容的了解: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的基地之一。
在中国抗日战争
和解放战争的历史背景下,井冈山成了中国共产党开展农村革命的重要战略据点。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源于毛泽东等革命领导人的英明决策。
在当时,国共
两党合作瞄准了农村地区,井冈山由中国共产党建立为首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之一。
这个地方于1927年成为游击战争的基地,随后逐步发展壮大。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经历了一系列战斗和斗争,特别是井冈山会师、湘赣边界斗
争和秋收起义等重要事件。
这些战斗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村革命力量和斗争策略。
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在此处诞生,并形成了一种灵活机动的游击战争战术,以打击敌人并保护革命基地。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不仅仅是一次武装斗争,更是一场农村土地革命,以及农民群众自治和组织发展的试验。
在这个根据地,中国共产党成功地实施了土地革命,消除了地主阶级的剥削和压迫,并在当地建立了农民自治组织,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权益的保护。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经验对于中国共产党以及后来的农村革命起到了积极的示
范和影响作用。
它在中国革命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国共产党在艰苦环境中探索和总结经验的一个典范。
通过了解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内容,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革命历史的发
展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村革命斗争。
这一历史事件在中国社会主义进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其影响力至今仍然存在。
党史研究: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简述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简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湖南、江西两省边界罗霄山脉中段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红色区域横跨〃六县一山〃,即江西的宁冈、永新、莲花、遂川以及井冈山,湖南的茶陵、鄱县。
井冈山根据地鼎盛时期面积达7200多平方公里,人口50 余万人,割据势力曾扩展到安福、吉安各一小部。
万安、泰和、桂东、资兴等县边界属根据地的外围屏障。
创建背景1927年蒋介石集团、汪精卫集团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实行大逮捕、大屠杀。
至此,由国共两党合作发动的大革命归于失败。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湖北汉口召开紧急会议,纠正错误并决定新的路线和政策。
毛泽东在会上发言,着重提出:秋收暴动非有军事不可,党要非常注意军事问题,〃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八七会议后,毛泽东作为中共中央特派员,到湖南改组中共湖南省委并筹备和领导秋收起义。
初步开创1927年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失利后,毛泽东在文家市决定放弃攻打长沙的计划。
三湾改编后,毛泽东争取到井冈山绿林首领袁文才、王佐的支持。
1927年10月27日,工农革命军正式进驻井冈山,开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伟大创建。
1928年2月,建立了茶陵、遂川、宁冈三个县的红色政权,〃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开始初步形成。
全盛时期1928年4月下旬,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部队和湘南起义余部与毛泽东领导的部队在井冈山会师。
会师后,成立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后改称中国红军第四军)。
朱毛会师后,南京国民政府十分恐慌,发动对井冈山的第一次反革命〃会剿〃。
1928年5月上旬,红军在黄坳设伏挫伤敌人锐气后,又取得五斗江战斗的胜利。
特别是获得龙源口大捷后我区有宁冈、永新、莲花三个全县,吉安、安福各一小部,遂川北部,鄱县东南部,是为边界全盛时期〃。
曲折发展1928年6月30日,中共湖南省委要求红四军立即向湘南发展。
但朱德和陈毅率领红军攻占鄱县后,湖南省委代表杜修经和派充边界特委书记的杨开明,导扬二十九团官兵的回乡情绪,将部队拉往湘南,致使部队在湘南失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巩固发展
(1)1928年4月28日,毛泽东在宁岗龙江书院与朱德、 陈毅进行了历史性的会见,朱毛会师后,合编为中国工 农革命军第四军。
(2)1928年4月下旬至6月底,根据地军民击退了蒋介 石二、三、四次的进剿。
(3)1928年7月22日时任国民革命军独立第五师第一团 团长彭德怀在平江进行了武装斗争,在12月上旬在宁岗 莲花九都会合。
3.大革命的洪流之国共合作
(1)国共合作背景:一是欧美列强在一战危机 结束以后,在远东卷土重来,加紧对中国的掠 夺;二是在列强操纵下,军阀格局和军阀混战 成为国内社会突出的现象。
(2)中共三大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 民党,党必须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保持 独立。
(3)1924年,在广州召开国民一大,大会确立 孙中山先生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革命 政策。
(3)1927年10月至1928年6月,毛泽东对这一年来的 “工农武装割据”总结,第一次提出了“中国红色政权 理论”,从根本上回答了“红旗到底能够打多久”的疑 问。
2.土地革命轰轰烈烈
(1)“深入革命根据地的土地革命”政策尝试 1927年10月,工农革命军在宁岗茅坪安家后,开展了边
界各县打土豪筹款子的游击活动,从而揭开了井冈山革 命根据地土地革命序幕。 (2)边界土地革命的全面展开 (3)1928年12月,边界苏维埃政府正式颁布了《井冈 山土地法》。土地革命的经验表明,在党的领导下,把 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三位一体紧密结合, 红色根据地才得以生存发展。
1.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创
(1)1927年8月7日,中国共产党在汉口召开会议。会 议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经验教训,纠正了陈独秀右倾主义 机会错误,确定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 方针,并再次做出了秋收暴动的决策。
(2)9月9日——14日,工农兵革命军第一师从5000人 锐减到1500人,毛泽东根据敌我情况放弃攻打长沙决定 ,提出了“退萍乡再说”的主张。
(3)9月29日起义军到达永新境内的三湾村,毛泽东对 军队进行了整顿和改编。
1.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创
(1)1927年10月7日,工农革命军进驻宁岗茅 坪,受到宁岗县委和袁文才的热烈欢迎。27日 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受邀进驻王佐的司令部 ——茨坪,开始建立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 地。
(2)1927年10月至1928年2月,工农革命军陆 续在茶陵、遂川、宁岗建立了红色政权,以宁 岗为中心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已初具规 模,罗霄山脉中段工农武装割据局面业已形成 。
(2)红色政权的整顿与建设经验 一是广泛应用“民主集中制”;二是实行党政
健全的党的组织。连有支部,班有小组。 (2)思想建党第一重要性的提出 从思想上建党原则是毛泽东最早在井冈山斗争
时期提出来的。1929年12月底,“古田会议” 完整地提出了“思想建党”原则的基本内容, 即加强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正确开展党内批评 的有效方法。
2.军政建设实践
(1)“拥枪杆子来创造政权”,在井冈山进行 了第一次实践。工农革命军先后攻下茶陵、遂 川、永新县城后,毛泽东亲自指导建立三县工 农兵政权,政权建设得以初步尝试。
3.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后期斗争
1929年初,为“破围”敌我实力悬殊的第三次 “会剿”,边界党政军会议决定采取红四军主 力下山转战赣南迂回迎敌,红五军一部和地方 武装坚守井冈山的策略。由于左倾错误政策弥 漫,袁文才、王佐被错杀,井冈山沦陷敌手, 至此,以井冈山为中心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逐渐发展成为一永新为中心的湘赣革命根据地 。
3.根据地建设如火如荼
(1)军事根据地建设 1927年10月毛泽东在宁冈县委和袁文才的帮助
下,先后在根据地建立了医院和兵工厂。 (2)根据地的大力经营与反经济封锁斗争
四、井冈山革命时期建党建政建军的实践
1.党的建设实践 2.军政建设实践 3.军队建设实践
1.党的建设实践
(1)军队内党的组织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设 从“三湾改编”到水口建党,军内形成了比较
主要内容 一、中国共产党来井冈山之前的发展 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创 三、中国革命道路的伟大起点 四、井冈山革命时期建党建政建军的实践
一、中国共产党来井冈山的前期发展 1.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2.中国共产党成立 3.大革命的洪流之国共合作
1.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索是中国在巴黎和会上 的外交失败。
(2)中国的先进分子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有一个发 展的过程,从朦胧的向往到最终选择马克思主 义,在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运动中李大钊起着主 要作用。
2.中国共产党成立
(1)中国共产党的最早组织是在中国工人阶级 最密集的中心城市上海首先建立的。
(2)1921年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中 国共产党的成立。
三、中国革命道路的伟大起点
1.工农武装割据点燃星星之火 2.土地革命轰轰烈烈 3.根据地建设如火如荼
1.工农武装割据点燃星星之火
(1)毛泽东七次提出“上山革命的山大王”,说明他 已经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新的出路。
(2)1927年2月至1928年2月,毛泽东成功改造袁王部 队,发动群众、武装群众,先后在茶陵、遂川、宁岗建 立了红色政权。
(1)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宣誓北伐,北伐 战争胜利推进的同时,工农群众运动进入高潮 ,党的组织和领导革命队伍迅速扩大和发展。
(2)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突然在上海发动反 革命政变,并在其它省份以“清党”为名,大 规模的搜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共31万多人。
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创
1.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创 2.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巩固发展 3.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后期斗争
3.大革命的洪流之国共合作
孙中山粤语演讲《救国方针》.qlv
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 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 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一 生以革命为己任,立志救国 救民,为中华民族作出了彪 炳史册的贡献;中国共产党 人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最 坚定的支持者、最忠诚的合 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
3.大革命的洪流之国共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