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胺二甲胺三甲胺和乙胺
有机官能团的检验

? (三) 脂肪醛与芳香醛的鉴别 —— 斐林 (Fehlng)试验
? 斐林溶液就是含硫酸铜与酒石酸钾钠的氢氧化钠溶液 ,它能使
脂肪醛发生氧化 ,同时生成红色氧化亚铜沉淀。 但不能氧化芳香
醛。
CuSO4+2NaOH
Cu(OH)2↓+Na2SO4
RCHO+2Cu2+(酒石酸铜配合离子 )+OH
RCOOH+Cu2O ↓
? 4.2 酚类化合物的检验
? 酚类除间甲酚、间位取代的卤代酚就是液体外 ,其余均为固体。 一元酚类有强烈的气味 (药味 )。除硝基酚外 ,多数纯酚应为无色 ,
酚带颜色往往就是被氧化而引起的。 一元酚在水中溶解度很小 , 随着苯环上羟基增多 ,在水中溶解度增大。邻、间、对苯二酚属
S1 组。酚均溶于 5%NaOH 而不溶于 5%NaHCO3 溶液。苯酚属 S1-A2 组,其它大多数酚均属 A2 组。
不同 ,其活性为
? CH3CH=CH-CH 2Cl
>
CH2=CH-
CH 2CH2Cl
>
CH3-CH 2-CH=CHCl
? 在室温下能立刻产生卤化银沉淀的卤化物有 :胺的氢卤酸盐、 酰 卤、 RCH=CH CH 2X 、R3CCl、RCHBr-CH 2Br、RI 等。
? 室温下反应很慢,加热后能产生卤化银沉淀的卤化物 有:RCH2Cl、R2CHCl 、RCHBr 2、 2、4-二硝基氯苯等。
(2)叁键对亲电试剂的加成不如双键活泼 ,所以 ,炔烃与溴的四 氯化碳溶液加成反应进行较慢。
(3)芳香族化合物或就是不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 ,或就是起 取代反应。 当苯环上的氢被 (-OH 、 –OR、-NR2)取代时发生取代反 应。如 HBr 气体可用 pH 试纸或蓝色石蕊试纸检验 ,芳胺因与 HBr 成盐而
第十章胺类化合物

HCl D NaOH D
白色 硝酸脲
CO2 2 NH3
+ 2 NH4Cl + Na2CO3
酶
CO2 + 2 NH3
(3) 与亚硝酸反应
定量测定尿素的方法之一。
H2N-CO-NH2 + HNO2 ——> CO2 + (4) 缩二脲的生成和缩二脲反应
CH3
甲乙胺
H3C
N
CH2CH3
二甲乙胺
芳胺仲胺和芳香叔胺以苯胺为母体,脂肪 烃基为取代基。命名时再在氮原子上所连取代 基名称前标上“N-”或“N,N-” ,表示此取代基 是直接连在氮原子上。
CH2CH3
N CH3 H
N
CH3
N-甲基苯胺
N-甲基-N-乙基苯胺
2.复杂的胺 以烃为母体,氨基( - NH2 )或烃氨基( NHR、-NR2)作为取代基。
NH2
③
④ (CH3)4N+OH-
胺有碱性,遇酸能形成盐。
RNH2 + HCl
成盐反应的应用 1. 用于分离提纯
RNH2 HCl RNH3Cl
溶于水
+ -
RH3N +Cl -
NaOH
RNH2 + H2O + NaCl
不溶于水 溶于水
不溶于水
2. 在制药工业上的应用
H2N COOCH2CH2N(C 2H5)2 + HCl 普鲁卡因 H2N COOCH2CH2N(C 2H5)2· HCl 盐酸普鲁卡因
伯胺
化妆品中烷基胺的离子色谱法测定

化妆品中烷基胺的离子色谱法测定钟志雄 朱炳辉 罗志彬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理化检验所,广州,510300摘要:建立离子色谱法测定化妆品中甲胺、二甲胺、三甲胺、乙胺、丙胺和丁胺的分析方法。
样品经乙酸-乙腈溶液浸提,固相萃取柱去除有机物、中和H-后进样测定。
考察了提取溶液的pH、有机溶剂和共存离子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分析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3~15 mg/L,检出限为2.1~7.9 mg/kg,相对标准偏差为0.54%~3.1%。
采用建立的分析方法测定了清洗、润肤、柔肤、祛斑、防晒、烫发、染发以及育发类化妆品的回收率为80.2%~109.2%。
方法选择性好,灵敏度高,抗干扰强。
关键词:离子色谱法,烷基胺,化妆品烷基胺有特殊的刺激气味,对皮肤、眼睛、上呼吸道以及肺具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其中二甲胺(DMA)与亚硝酸盐能形成二甲基亚硝胺致癌物。
化妆品原料不纯和产品中的蛋白质分解均能产生氨和烷基胺,而二甲基亚硝胺、二甲胺和三甲胺等烷基胺是化妆品禁用物质,因此检测烷基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文献中有关烷基胺的测定多集中在海产品、饮料、生物样品以及饲料等样品,采用的方法主要有液相色谱法[1,2]、离子色谱法[3-5]、毛细管电泳法[6]和气相色谱法[7]等。
这些方法不能同时测定多种烷基胺,而且用于液相色谱法和毛细管电泳法测定的样品一般要经过衍生处理,容易受复杂基体的干扰;离子色谱法和气相色谱法测定的样品要经过繁杂的前处理操作。
通常样品采用较高浓度的盐酸、高氯酸、乙酸、甲磺酸和三氯乙酸溶液浸提有机胺[8],不适合离子色谱直接进样测定;固相萃取和固相微萃取法也可用于海产品、饮料中生物胺的分离,用于液相色谱测定回收率较好,由于要用强碱或氨水溶液洗脱,干扰铵、甲胺和乙胺等的离子色谱法测定[9, 10]。
本文建立了化妆品中甲胺、二甲胺、三甲胺、乙胺、丙胺和丁胺离子色谱分析方法。
样品用乙腈和乙酸溶解,室温下浸提,经固相萃取柱净化后抑制电导测定,操作简便。
第13章胺分解

(CH3)3N bp: 2.87º C
C2H5NHCH3 36-37º C
CH3CH2CH2NH2 47.8º C
大多数芳胺具有毒性,苯胺可以导致再生障碍 性贫血,通过吸入,食入或透过皮肤吸收而致中 毒,食入0.25 mL就严重中毒。 β– 萘胺与联苯胺是能够引起恶性肿瘤的物质。
四、胺的化学性质 1. 胺的碱性与成盐
N-亚硝基胺 黄色油状物或固体
R2N-N=O
注意: N–亚硝基胺有强烈的致癌作用。
R3N + HNO2 R3+NHNO2- 叔胺亚硝酸盐
伯胺放出氮气,仲胺生成黄色油状物或固体,叔 胺则成盐无特殊现象。据反应现象可用于区别三 种不同的胺。
NH2 NaOH / H2O NO2
若不保护氨基,硝化时芳环将会被氧化破裂。
2. 酰化与磺酰化反应(Acylation)
O NH2 (CH3CO)2O NHCCH3 HOSO2Cl SO2Cl O NHCCH3
乙酰苯胺 O
N H2 N N N SO2NH N NHCCH3
对乙酰氨基苯磺酰氯
NH2 NaOH H2O SO2NH
磺酰化反应:
利用兴斯堡反应分离伯、仲、叔胺的混合物:
Na C2H5NH2 (C2H5)2NH (C2H5)3N C6H5SO2Cl NaOH C6H5SO2NC2H5 C6H5SO2N(C2H5)2 (C2H5)3N
残留物 蒸出物
(C2H5)3N
蒸馏
Na C6H5SO2NC2H5 C6H5SO2N(C2H5)2 抽滤
一、胺的分类与命名
1. 胺的分类 胺可以看作是氨的烃基衍生物,根据氨分子 中氮上氢原子被烃基取代的数目分为:
NH3 RNH2 R2NH R3N
有机胺碱性强弱胺类化合物的碱性强弱顺序

有机胺碱性强弱胺类化合物的碱性强弱顺序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胺类化合物的碱性强弱顺序”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的支持!第19 卷第4 期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Vol1 191No1 42003 年12 月JOU RNAL OF JIAOZUO T EACHERSCOLLEGE Dec1 2003胺类化合物的碱性强弱顺序王保安刘梅(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理化生系, 河南焦作454001)摘要: 本文介绍了胺类化合物的碱性强弱顺序及其影响因素, 归纳总结了胺类化合物碱性强弱顺序的简明判断新方法。
关键词: 胺类化合物; 碱性; 电子效应; 溶剂化作用; 空间效应中图分类号: O621. 2 文章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 3465( 2003) 04- 0058- 021胺类化合物的碱性强弱比较, 是有机化学含氮有机化合物章节中的常见的一个问题。
由于胺类化合物种类较多, 不同的条件下又可产生不同碱性强弱顺序, 所以学生在遇到实际问题时往往感觉难以准确进行判断。
我们在多年的教学中, 摸索出一条以环境条件为突破口、以影响因素为中心的简明判断新方法。
该方法学生易于掌握, 且不易产生混淆,并使学生在判断的过程中, 对胺类化合物的碱性强弱又有进一步的理解。
1. 气态时胺类化合物的碱性强弱顺序在气态时, 胺类化合物的碱性强弱主要受电子效应的影响。
脂肪胺中由于烷基的供电子作用, 使氮原子上的电子云密度增大, 即其接受质子的能力增强; 而对于芳香胺来说, 由于P- F 共轭效应的作用, 使芳香胺氮原于上的电子云密度减少, 即其接受质子的能力减弱。
因此, 胺类化合物的碱性强弱顺序为:脂肪胺> 氨> 芳香胺而对于脂肪胺中的伯、叔胺来说, 通常情况下氮原子上连结的烷基越多其碱性越强。
以甲胺、二甲胺、三甲胺为例, 即为:(CH3) 3N> (CH3) 2NH> CH3NH2> NH32对于取代芳香胺的碱性强弱取决于苯环上取代基的性质, 若取代基是供电子基, 则芳香胺的碱性增强: 若取代基是吸电子基, 则其碱性减弱。
几种常见胺概况

甲胺:CH3NH2性质:又称一甲胺,在常温下为无色有氨臭的气体、或液体。
易燃烧,其蒸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5%-21%(4.95%-20.75%)。
相对密度0.662,熔点为-93.5℃,沸点为-6.3~-6.7℃,-19.7℃(53.3kPa),-32.4℃(26.7kPa),-43.7℃(13.3kPa),-73.8℃(1.33kPa),分解温度250℃,闪点(闭杯)0℃,自燃点430℃,蒸气压(25℃)202.65Pa,临界温度156.9℃,临界压力4.073kPa,折射率1.351。
液化后发烟体,比氨具有更强的碱性。
易溶于水、乙醇和乙醚。
乙胺:CH3CH2NH2无色有强烈氨味的液体或气体;蒸汽压53.32kPa/20℃;闪点:<-17.8℃;熔点-80.9℃;沸点16.6℃;溶解性:溶于水、乙醇、乙醚等;密度:相对密度(水=1)0.70;相对密度(空气=1)1.56;稳定性:稳定;危险标记4(易燃气体),14(有毒品);主要用途:用于染料合成及作萃取剂、乳化剂、医药原料、试剂等。
一、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接触乙胺蒸气可产生眼部刺激、角膜损伤和上呼吸道刺激。
液体溅入眼内,可致严重低度伤;污染皮肤可致灼伤。
二、应急处理处置方法:1、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若是气体,用工业覆盖层或吸附/吸收剂盖住泄漏点附近的下水道等地方,防止气体进入。
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喷雾状水稀释、溶解。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
如有可能,将残暴余气或是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水洗塔或与塔相连的通风橱内。
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若是液体,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
若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
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压力容器中化学介质毒性危害和爆炸危险程度分类

1、适用范围为了确定压力容器的类别和技术要求,本标准对介质的毒性危害和爆炸危险程度进行了分类。
本标准旨在对化工压力容器中使用或储存的化学介质(包括原料、成品、半成品、中间体、反应体、反应副产物和杂质等)的毒性危害和爆炸危险程度进行分类,并据以确定压力容器的类别和致密性、密封性技术要求。
2、引用标准GB5044—85《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1999)(以下简称“容规")3、分类原则3.1 本标准所确定的化学介质毒性危害和爆炸危险程度,系指压力容器在生产过程中因事故致使介质与人体大量接触,发生爆炸,或因经常泄漏引起职业性慢性危害的严重程度。
3。
2 化学介质的毒性危害程度是以GB5044所规定的六项分级指标为基础进行分类的。
根据毒性危害程度分为极度危害、高度危害和中度危害(注1)。
3。
3 用于确定压力容器的类别时,应根据事故状态,介质与人体大量接触所引起的危害进行毒性危害程度分类。
为此,本标准系以急性毒性和最高容许浓度两项指标为主,并考虑其它指标的归属,综合分析,全面权衡后进行分类。
表1至表4列出了常见的毒性程度为极度危害、高度危害和中度危害的化学介质。
3。
4 用于确定化工压力容器的致密性、密封性技术要求时,除应根据事故状态外,尚应计及经常性的泄漏而引起的慢性潜在危害。
为此,以急性毒性、最高容许浓度和致癌性三项指标为主,并考虑其它指标的归属,综合分析,全面权衡后进行分类.对某些介质,则按其某一突出危害程度(如致癌性)进行分类。
所以表中所列的少数介质的类别归属有所调整,详见注解。
3。
5 根据《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规定,划定爆炸危险介质的类别(注2)。
爆炸下限小于10%,或爆炸上限与下限的差值大于、等于20%的介质.3。
6 使用中涉及多种化学介质时,应按介质组份中毒性危害或爆炸危险程度最大的介质考虑;当某一危害性物质在介质中含量极少时,应按其危害程度及其含量综合考虑,按照本标准的分类原则,由设计单位的工艺设计或使用单位的生产技术部门决定类别。
甲胺乙胺丙胺区别,甲胺是几级胺?

甲胺乙胺丙胺区别,甲胺是几级胺?一、甲胺、乙胺、丙胺的区别甲胺、乙胺和丙胺都是胺类化合物,它们在结构上有一些区别。
下面是它们的区别:1. 甲胺:化学式为CH₃NH₂,是一级胺。
甲胺的结构中有一个甲基基团(CH₃)连接到一个氨基(NH₂)上。
甲胺:化学式为CH₃NH₂,是一级胺。
甲胺的结构中有一个甲基基团(CH₃)连接到一个氨基(NH₂)上。
2. 乙胺:化学式为C₂H₅NH₂,是一级胺。
乙胺的结构中有一个乙基基团(C₂H₅)连接到一个氨基(NH₂)上。
乙胺:化学式为C₂H₅NH₂,是一级胺。
乙胺的结构中有一个乙基基团(C₂H₅)连接到一个氨基(NH₂)上。
3. 丙胺:化学式为C₃H₇NH₂,是一级胺。
丙胺的结构中有一个丙基基团(C₃H₇)连接到一个氨基(NH₂)上。
丙胺:化学式为C₃H₇NH₂,是一级胺。
丙胺的结构中有一个丙基基团(C₃H₇)连接到一个氨基(NH₂)上。
以上是它们的基本区别。
它们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也会有所不同,例如沸点、熔点、溶解性等,但这超出了本文档的范围。
二、甲胺的级别甲胺是一级胺。
在胺类化合物中,根据胺基(氨基)上连接的碳原子数量,可以将胺分为一级胺、二级胺和三级胺。
一级胺有一个碳原子连接到胺基,二级胺有两个碳原子连接到胺基,三级胺有三个碳原子连接到胺基。
由甲胺的化学式CH₃NH₂可知,甲胺是一级胺,因为只有一个碳原子连接到氨基。
结论甲胺、乙胺和丙胺在结构上有所不同,甲胺是一级胺。
对于需要区分这些胺化合物的情况,了解它们的结构和性质是非常重要的。
希望本文档的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氨:棱锥形
H-N-H键角:107.3°
二、胺的物理性质 脂肪胺: • 甲胺、二甲胺、三甲胺和乙胺:气体 ;丙胺以上:液体; 高级胺:固体。
• 低级胺的气味与氨相似,有的有鱼醒味。
• 低级胺易溶于水,高级胺不溶于水。
• 沸点:醇>伯(仲)胺>叔胺>烷烃(分子量相近) (形成分子间氢键)
芳香胺: • 高沸点的液体或固体,有特殊臭味,有毒。 • 能随水蒸汽蒸发,可用水蒸汽蒸馏法分离和提纯。 • 胺能与CaCl2形成络合物,不能用CaCl2干燥。
(CH3CH2)2NH 二乙胺
(CH3CH2)3N 三乙胺
B、氮原子上所连烃基不同时,按次序规则将较优基团后列出。
CH3CH2N
CH3 CH3
二甲乙胺
CH3 CH2CH2N
CH3 CH2CH3
甲乙丙胺
NH2 环己胺
H2N(CH2)6NH2 1,6-己二胺
H2NCH2CH2NH2 乙二胺
NH2 苯胺
NaOH R2NH2+X- or NH3 R2NH
NaOH R3NH+X- or NH3 R3N
R4N+X-
季铵盐
卤代烃与氨作用得到往往是伯、仲、叔胺和季铵盐 的混合物,故一般不采用此法制备胺!
R4N+X- + AgOH
R4N+OH- + AgX
2R4N+X- + Ag2O H2O R4N+OH- + 2AgX
可用固体NaOH、KOH作干燥剂。
三、胺的化学性质 1、碱性
RNH2 + H2O
RNH3+ + OH-
Kb
=
[RN+H3] [OH-] [RNH2]
pKb = - LgKb
pKb越小,该物质的碱性越强。
二甲胺 >甲胺>三甲胺 >氨 >苯胺 > 二苯胺 >三苯胺
pKb: 3.27 3.35 4.22 4.75 9.37
NH 二苯胺
N 三苯胺
C、对于芳香仲胺或叔胺,则在基前冠以“N”字,以表 示这个基团是连在氮上,而不是连在芳香环上。
NHCH3 N-甲基苯胺
N(CH3)2 N,N-二甲基苯胺
NH2 CH3 邻甲苯胺
H2N
NH2
对苯二胺
• 复杂的胺,把氨基当作取代基,采用系统命名法命名。
NH2 C4 H3 C3 H2C2 H C1 H3
• 单硝基: 高沸点的液体 • 多硝基: 结晶固体,多为淡黄色。 • 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 硝基化合物有毒性,可透过皮肤被机体吸收。
硝基苯有剧毒。
CH3
多硝基化合物CH2有ON爆O2炸性。 O2N
NO2
CHONO2
CH2ONO2
NO2
2,4,6-三硝基甲苯 (TNT)
四、化学性质
1、还原反应
13 接近中性
.. NH2 > O2N
.. NH2 >
NO2 .. NH2
pKb: 9.3
12.9
13.82
原因:诱导效应、共轭效应和空间效应。
HCl
NaOH
RNH2
RNH3+Cl-
RNH2
用于胺与不溶于酸的有机物的分离和鉴定。胺为弱碱。
2、氧化
R胺-C比H较2N容H易2 氧化H。2O2 RCH=N-OH
Cl NO2 + H2O
NO2
Na2CO3
Δ
OH
OH NO2 + H2O
NO2
(2) 对酚的酸性的影响(比较下列化合物的酸性)
OH
OH
NO2
பைடு நூலகம்
OH OH
NO2
答案:
OH NO2 >
NO2
OH >
NO2
NO2
NO2
OH
OH
> NO2
12-2 胺
胺可看成是氨的烃基衍生物。
NH3 氨 NH2-R 胺 -NH2 氨基 一、胺的分类、命名和结构
季铵盐
季铵碱
季铵碱为白色易潮解的晶体,碱性与NaOH、KOH相当。
霍夫曼消除反应
+ [(CH3)3NCH2CH3]OHˉ
△ (CH3)3N + CH2=CH2 + H2O
+ [(CH3)2NCH2CH2CH3] OHˉ
CH2CH3
△ (CH3)2NCH2CH2CH3 + CH2=CH2 + H2O
脂肪胺: 芳香胺:
CH3CH2NH2 H2NCH2CH2NH2
乙胺 乙二 胺
H2NCH2CHNH2 CH2NH2
CH3CH2NH2
1,2,3-三氨基丙烷 乙胺
NH2 苯胺
2. 命名 • 简单的胺:烃基的名称后面加胺字。
A、氮原子上连有两个或三个相同的烃基时,需表示出烃基的数目。
CH3CH2CH2NH2 丙胺
β-C上含有最多氢的烃基变成烯。
思考题:
?
CH3CH2CH2CHCH3 Cl
CH3CH2CH2CH CH2
CH3CH2CH2CHCH3 N(CH3)3(过量) Cl
CH3CH2CH2CHCH3
Ni R-NO2 + H2
RNH2 + H2O
NO2 Fe / HCl
NH2
2、互变异构和酸性
CH2
O N
O
硝基式
• 酸性:
R CH2 NO2 + NaOH
OH CH N
O
假酸式
_
[RCHNO2]
Na+
3、硝基对芳环上邻、对位基团的影响
(1)对邻、对位上卤原子的影响
Cl
高温高压 + H2O 催化剂
-NH- 亚氨基
1. 分类
伯胺(1°胺): RNH2
仲胺(2°胺): R2NH
叔胺(3°胺): R3N
季铵盐:
R4N+X-
季铵碱:
R4N+OH-
CH3NH2 (CH3)2NH (CH3)3N (CH3)4N+Cl-
(CH3)4N+OH-
甲胺 二甲胺 三甲胺 氯化四甲铵
氢氧化四甲铵
一元胺: 二元胺: 多元胺:
NHCH3 C4 H3 C3 H2C2 H C1 H3
2-氨基丁烷 CH3 NCH2CH3
C4 H3 C3 H2C2 H C1 H3
2-甲氨基丁烷
2-甲乙氨基丁烷
-NH2 -NHCH3 -N(CH3)2 氨基 甲氨基 二甲氨基
N
CH3 CH2CH3
甲乙氨基
3. 结构 N:sp3杂化
:
N
H
H H
第十二章 含氮化合物
•硝基化合物 •胺
12-1 硝基化合物
一、分类
H 硝 酸NO2
HNO
亚硝酸 二、命名
CH3ONO2
硝酸甲酯
CH3NO2
硝基甲烷
硝R 酸酯NO2
RNO
亚硝酸酯
硝基R化N合O物2
RNO
亚硝基化合物
NO2 CH3
邻硝基甲苯
CH3CH2ONO
亚硝酸乙酯
NO
CH3
间亚硝基甲苯
三、物理性质(芳香族硝基化合物):
脂肪伯胺及仲胺氧化产物多为混合物,无价值。
叔芳R胺胺2N氧更H化易得被氧氧H2化化O胺,2 。产物复R杂2。N-OH
(CH3)3N H2O2
(CH3)3N-O 氧化三甲胺
3、胺的烷基化
NH3 + RX RNH2 + RX R2NH + RX R3N + RX
NaOH RNH3 +X- or NH3 RNH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