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行为紊乱及治疗原则
认知治疗

认知治疗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教研室主任陈福国一、认知治疗概述(一)什么是认知治疗认知治疗(cognitive therapy)是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心理治疗技术。
是根据认知过程影响情感和行为的理论,通过认知和行为干预技术,从改变人们的不合理的想法和看法着手来调正不良情绪和不适应行为,达到克服心理障碍,使心身健康的一类心理治疗方法。
目前常用的认知治疗方法包括理性情绪疗法、自我指导训练、Beck 认知治疗和问题解决治疗等。
(二)认知治疗的理论基础认知治疗的理论来源于多种学派。
最主要来源于卡尔·罗杰斯现象心理学理论。
现象学理论强调个体对世界有独特性的观念,认为生活中一切事物的意义与价值都不是绝对固定的,他与人们的看法和观念有着密切关系。
由于每个人的眼里都有一个自己的“现实”,他们对待同一件事物的评介、态度、应对、处理及预测等都持有各自不同的方式。
所以心理调节不能忽视人们的想法、看法和认知系统。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对认知治疗的理论也有较大的影响。
虽然认知治疗理论中不包括无意识的内容,但是认识结构的表面和潜在两个层面的成分与心理动力学中的意识和下意识的内涵有类似之处。
此外,乔治·凯利的人格建构理论、约翰·多拉德,尼尔·米勒以及伯尔哈斯·斯金纳的社会学习理论也为认知治疗的行为干预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
所以,认知治疗是整合了多种心理学理论的一种新的心理治疗技术。
(三)认知治疗的适应症和特点认知治疗的适用范围较广。
适应症有:抑郁障碍、焦虑障碍、惊恐障碍、强迫症、饮食障碍、自杀行为、慢性疼痛、药物依赖、性心理障碍及人格障碍等等。
但对于精神分裂症,双相性抑郁等重症精神病性心理障碍,不适宜采用认知治疗。
另外,由于病人的某些躯体疾病和其他因素,无法同心理医生进行正常言语交流的病人也不适宜使用认知治疗。
认知治疗有许多特点:1. 疗程简短这是一种短程的心理治疗,一般疗程为10-15次会谈,每次45分钟至1小时,为期约3个月左右。
艾滋病基础知识(共73张PPT)2024新版

目录
• 艾滋病概述与流行现状 • 病原学与发病机制探讨 • 诊断方法与标准 • 治疗策略与药物选择 • 预防措施与政策推广 • 心理干预与生活质量提升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
01
艾滋病概述与流行现状
Chapter
艾滋病定义及传播途径
艾滋病(AIDS)定义
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导致人体免疫系 统崩溃,易于感染各种疾病。
身体状况。
运动锻炼
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制定个 性化的运动计划,提高身体机
能和免疫力。
社会支持
加强社会对艾滋病患者的关注 和支持,减少歧视和排斥,为 患者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07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
Chapter
关键知识点总结回顾
01
艾滋病的病原体、 传播途径和预防措 施
02
艾滋病的临床表现 、诊断和治疗
免疫系统损伤机制
CD4+T淋巴细胞耗竭
HIV主要侵犯CD4+T淋巴细胞,通过 直接杀伤作用和诱导细胞凋亡,导致 CD4+T淋巴细胞数量显著减少。
机会性感染与肿瘤发生
随着免疫系统的逐渐崩溃,患者易发 生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如卡氏肺 孢子菌肺炎、结核、淋巴瘤等。
免疫激活与炎症反应
HIV感染引起机体持续的免疫激活和 炎症反应,导致免疫细胞功能受损和 免疫紊乱。
反映机体免疫状况的指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数量会
逐渐减少。
临床诊断标准及流程
01
02
03
疑似病例的筛选
根据临床表现和流行病学 史进行初步筛选。
确诊病例的诊断
符合疑似病例标准,且实 验室检测结果阳性者可确 诊。
青春期性健康知识

青春期性健康知识 ⼀个⼈能否顺利、健康地渡过青春期,决定着⼀个⼈能否幸福地拥有青春年华,幸福地享有整个⼈⽣,处于青春期的年轻⼈应该积极了解性健康知识,为⼀个健康⼈格打下基础,下⾯是⼩编为你精⼼整理的青春期性健康知识,希望对你有帮助! 青春期性健康知识:青春期性⼼理特点 随着第⼀性征、第⼆性征的发育⽇臻完善,青年的性意识萌发,两性之间产⽣好奇,倾慕、爱恋等⼼理活动。
其内容极其⼴泛,且⾮常复杂,从对异性的认识,爱慕到性思维、性欲望、性冲动、性⾏为、性满⾜。
如以性质划分,有健康的性⼼理和异常的性⼼理(性变态,不纯正的性动机等)。
以性别划分,有男性性⼼理和⼥性性⼼理,不同年龄群中,性⼼理也有差异。
青春期男⼥性⼼理的差异:包括异性疏远期、爱慕期、恋爱期三个阶段。
异性疏远期:男孩表现不明显,由于⼥孩发育早,体态变化⼤,因⽽表现羞涩,主动回避异性,尽量减少与异性接触,怕男孩发现⾃⼰的变化,也不愿意让同性伙伴嘲笑⾃⼰。
爱慕期:男孩对周围的⼥孩产⽣即可爱⼜神秘的感觉,注意异性的体态变化、容貌变化,并容易被某个⼥孩所吸引,与⼥孩接触时显得笨⼿笨脚,不知所措,既激动⼜紧张,既欣喜⼜羞涩。
这段时期,男孩对⼥孩兴趣浓厚,抓住时机表现⾃⼰,帮助⼥孩较主动,也极⼒呈现给异性所喜欢的⽓质与风度,尽可能的掩盖⾃⼰的"缺陷"。
⼥孩虽然仍有羞涩感,但能⼤胆正视男孩,也注意异性的体态变化,开始发⽣兴趣。
男孩具有进攻性,⼥孩显得⽂静、温柔、愿意讨好异性对⾃⼰能发⽣爱慕情感。
彼此开始对喜欢的异性进⾏评论。
恋爱期:双⽅都会以⾃⼰的标准去选择"恋⼈",男孩易从外表、容貌、⾝材去选择“恋⼈”,容易⼀见钟情。
⽽⼥孩已摆脱爱慕期的幼稚和"痴情",常易造成"错觉"式的单相思,误⼊轨道,影响学习和⾝⼼健康。
在性欲意识的发展上,仍存在着两性性⼼理的差异,男孩对性欲兴趣⽐⼥孩强烈,他们都渴望阅读有关的性⽣理、性⼼理的科普书籍和有情趣的⽂艺 书籍,追求"影星"、"明星"作为⾃⼰崇拜的偶像。
精神病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1、人格、性格人格:惯常情绪和行为特征,相对稳定并可预估。
性格:是在气质(一个人出生时固有的、独特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基础上由个体活动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2、常用精神障碍分类系统(1)DSM:美国精神障碍分类系统(2)ICD:国际疾病分类(3)CCMD:中国精神障碍分类系统第二章精神障碍的症状学1、如何判定精神活动是否病态(一般应从三个方面进行比较):①纵向比较:即与其过去一贯表现相比较②横向比较:即与大多数健康人的精神状态相比较③结合当事人的心理背景和当时的处境进行具体分析和判断2、精神症状的特点:①不受病人意识的控制;②难以通过转移令其消失;③内容与周围客观环境不相称;④多伴有痛苦体验;⑤给病人带来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损害3、知觉:是一事物各种不同属性反映到脑中进行综合,并结合以往的经验,在脑中形成的整体印象。
4、知觉障碍有:幻觉、错觉、感知综合障碍5、正常情况下,感知觉印象与外界客观事物一致两者区别:感觉: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直接反应知觉: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在人脑中的综合反应6、错觉: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可出现生理性的错觉。
7、病理性错觉:常在意识障碍时出现,带有恐怖色彩,多见于器质性精神障碍的谵妄状态。
8、幻觉: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出现的知觉体验,是一种虚幻的知觉。
知觉表象真幻觉假幻觉当时有无相关的客观刺激作用于感官有无无无映象的清晰、鲜明的程度和生动高低高高或中等当事人是否感到映象是自己意志的产物否是否否映象来源有无明确的定位有无有无10、内脏性幻觉与内感性不适区别:1①内脏性幻觉通常感觉有固定的部位与症状;②而内感性的不适没有固定的部位与症状。
11、思维: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概括的反映,通过言语或文字来表达,是人类认知活动的最高形式12、正常人的思维有以下特征:①目的性;②连贯性;③逻辑性;④实践性13、妄想:一种病理性的歪曲信念。
在意识清晰状况下,病态推理和判断的结果。
心理因素相关的生理障碍

• 药物治疗
– 是神经性厌食的辅助治疗 – 抗抑郁药物、抗精神病治疗
• 康复期治疗
神经性厌食的病程和预后
• 一些患者单次发作后彻底缓解 • 一些患者复发频繁并逐渐转为慢性(部分 也可康复) • 部分患者死亡
– 严重患者死亡率可达15%;慢性或间歇性病程 达12年或以上的患者死亡率可高达20% – 可死于并发症、自杀
神经性厌食的病因
• 确切病因不清。 • 可能病因:
– 社会文化因素 – 个性因素 – 家庭心理因素 – 生物学因素 遗传、神经生化
神经性厌食的临床表现
• 故意限制饮食和增加机体消耗
– 主要特征
• 对体形和体重过分关注
– 核心症状
• 躯体表现 严重营养不良 • 精神症状 抑郁、强迫、睡眠障碍
饮食障碍
神经性贪食
神经性贪食的概念
• Bulimia nervosa • 反复发作性的、不可抗拒的 摄食欲望以及多食和暴食行 为,食后以自我诱呕、导泻、 利尿、禁食或过度运动等方 法来避免体重增加的一种疾 病。
神经性贪食的流行病学
• • • • • 国外资料:年轻女性中1~3% 女性占所有患者的98~100% 发生率上升,超过神经性厌食 平均发病年龄:18~20岁 发达国家的发病率高于发展中国家
神经性贪食的病因
• • • • 社会文化因素 心理因素 家庭因素 生物学因素
神经性贪食的临床表现
• 暴食和清除行为
– 暴食:发作性、不可控制性 – 清除行为:催吐、导泻、间断进食
• 对体型和体重的关注
– 超价观念、体像障碍
• 躯体并发症 电解质紊乱 • 精神症状:情绪障碍、人格改变
行为学习理论及其疗法

五、内脏操作条件反射
米勒(Miller ME)1967年内脏学习(Visceral learning) 实验如下图:
五、内脏操作条件反射
五、内脏操作条件反射
➢ 内脏操作条件反射意义 理论意义:通过内脏学习过程可获得对内脏的意 识控制。
某些心身疾病症状的产生如心跳加快、肠蠕动增加、 哮喘等可能与个体的意识性条件操作有关;生物反 馈等的原理可能与内脏学习有关。
4.动机过程
社会认知论区分了学习和行为表现(performance)。该理论认为,人们 并不把自己习得的东西全部表现出来。当被习得的行为没有什么功能 性价值或带有受到惩罚的危险时,学习与行为表现不一致是常有的情 形。当提供诱因时,先前习得但未表现出来的行为可以迅速转化为行 动。
六、社会学习(social learning)理论
行为学习理论及其疗法
目 录 / contents
01 行 为 学 习 理 论
02 行 为 疗 法 03 应 用
第一节 行为学习理论
一、行为学习理论概述
行为学习理论也称刺激反应理论。 由美国的心理学家华生(Watson JB)创立于20世纪20年代。
行为包括外部动作、心理活动和内 脏活动。
行为学习理论认为:
六、社会学习(social learning)理论
1.注意过程
注意过程是指学习者对被观察的对象的特征有选择的观察。注意是 观察学习发生的前提条件。被示范的对象或活动的特征和学习者自 身的特征共同影响选择注意的效果。例如,动画片突出了人物的特 征,易被幼儿和小学生注意;文字描述的内容只能被有文化的年龄 较大的学习者注意。
二、经典条件反射(classical conditioning)
(三)
常见妇科疾病的防治ppt课件

• 治疗:局部清洁干燥,局部应用抗生素,治疗 原发病。
前庭大腺炎
• 前庭大腺炎开口于处女膜与小阴唇之间。
• 病原体: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肠球菌、 链球菌,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开始 侵犯腺体导管形成导管炎。分泌物不能排 出,形成脓肿。
前庭大腺囊肿和前庭大腺炎
• 主要症状:前庭大腺囊肿最初病人没有感觉,有 的是在偶然间发现。囊肿长大后病人感觉外阴下 坠,甚至发炎、形成脓肿后病人感到局部肿胀疼 痛 ,甚至影响走路才到医院就医。
多为一侧,也有双侧同时发病。脓肿直径可 达3-6CM,可反复发作。 治疗:急性期卧床休息、局部清洁、分泌物培养加 药敏,切开引流。
滴虫性阴道炎
• 由阴道毛滴虫引起的阴道炎。阴道毛 滴虫寄生于阴道、尿道、尿道旁腺,甚至 膀胱、肾盂以及男性的包皮皱褶、尿道或 前列腺中。 • 适宜的温度25-40度,PH值5.2-6.6的潮湿 环境中生长。 • 传播方式:经性交直接传播和接触有滴虫 污染的浴盆、浴巾、座便器、衣物等物品 的间接传播。
• 感染途径 ——沿生殖道粘膜上行蔓延:是非妊娠期、非产 褥期主要感染途径,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及 葡萄球菌等常沿此途径扩散。 ——经淋巴系统蔓延:是产褥期感染、流产后感 染的主要途径。 ——经血循环传播:为结核菌感染的主要途径。 ——直接蔓延:腹腔其他脏器感染后,直接蔓延 到内生殖器。如阑尾炎可引起右侧输卵管炎。
• 治疗:抗生素治疗为主,必要时手术。 抗生素治疗原则:经验性,广谱,及时、 个体化.根据药敏选择抗生素(住院或门 诊)。 支持疗法。 中药治疗。 随访:对沙眼衣原体感染者,可在治疗后4-6 周复查病原体。
妇女性传播疾病
• • • • • 淋病 沙眼衣原体性宫颈炎 梅毒 尖锐湿疣 生殖器疱疹
子宫颈癌

护理措施
3、病情观察
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是妇科大型手术,手术 时间长,涉及范围广,患者术中流失和输入的液体都较多,术后留置 的各种引流管也多,观察更要严密、细心。 1)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24小时内采用心电监护仪进行 监测 2)保持患者在安静休息状态 3)认真观察腹部切口有无渗血、渗液 4)注意尿管、腹腔引流及阴道引流是否通畅,注意引流液的性状及量 5)做好护理记录,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宫颈癌预防
4)加强围生期保健,推广新法接生,正确处理 产程,避免分娩中损伤宫颈。
5)建立健全防癌保健网,大规模开展宫颈癌普 查筛查,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6)普查筛查原则:一般已婚妇女,每1~2年普查 一次,常规做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有宫颈癌 高危因素或高危人群3~6个月检查1次,可进行 细胞学方法与高危型HPV – DNA检测的联合应 用。尤其是出现接触性出血的妇女、围绝经期 及绝经后出现异常阴道流血的妇女均应及时就 诊。
着色醋。酸检查
诊断要点
宫颈刮片 宫颈活检 碘试验 阴道镜检查
辅助检查
*将宫颈阴道部粘膜放大10~40 倍,以便准确地选择可疑部位 作活组织检查,对子宫颈癌及 癌前病变和早期发现、早期诊 断,具有一定价值。
*类型:光学阴道镜 数码电子阴道镜
诊断要点
宫颈刮片 宫颈活检 碘试验 阴道镜检查
辅助检查
七、治疗 原则 (Treatment)
手术为主,配合放疗和化疗。
手术治疗 适用于Ⅰ期和Ⅱ期病人。一般采用 子宫根治术加盆腔淋巴结清扫。
放射治疗:适用于年老、严重并发症、或 Ⅲ 期 以上不能手术的病人。分为腔内和体外照射两种 方法。如:直线加速器、60Co、137C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性行为紊乱及治疗原则
根据临床观察和心理学分析,目前可以初步认为:
性行为紊乱实质上是一般心理或行为紊乱状态在性行为方面的表现。
把造成性行为紊乱的原因总括起来,不外乎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包括认知特点在内)和生理因素三大类。
这些因素中有的是与性行为直接关联,如疾病的影响、对性的错误认识等;有的是中介情绪的变化而间接影响性行为,如亲人伤病造成的悲痛,工作紧张产生的焦虑等。
这样看来,性行为作为人类的一种行为,它的一切特征只是人类行为一般特征的具体体现,它的紊乱状态也是人类一般行为紊乱状态以外的特殊表现。
郭念锋1993年给出了对性行为的紊乱程度的分类及操作性定义:
1、性行为失调(问题)
【性行为失调】【是指性行为过程中由各种因素引起的偶然发生的性行为紊乱与偏离】。
它不会严重破坏正常的性行为,可以随时间和空间条件的改变而自行缓解,也可能又会偶然发生,患者情绪可因此受到影响,但并不会持久破坏患者的情绪和理智。
患者可以明确知道偶发的原因,并可以自动克制和调整,使日常生活与工作行为不受严重的影响。
2、性行为障碍
【性行为障碍】【是指性行为过程中的某环节因各种因素造成的失常或偏离,因此性行为的全过程都蒙受影响】。
因长期不能自行缓解而使患者处于焦急状态中,从而影响了夫妻感情及日常工作和生活。
案例一
没有爱情的婚姻
王先生今年40岁,是个老实本分的工人。
在家中是长子,从小就是个实在的人,做事一丝不苟,非常听从父母的话,父母一直希望他能够考上大学,出人头地。
王先生高三时和同班一名女同学相恋,关系越来越好,私下两人立下海誓山盟,非彼不娶,非彼不嫁。
不幸的是不久他们的关系被老师和家长知道,父母为了他的前程强行让儿子转学,结果由于心情低落影响学习,没能考上大学,只好回到父亲的单位做工。
后来王先生在父母的极力撮合下,娶了父亲朋友的女儿。
虽然结了婚,但王先生认为“妻子”既不漂亮也不温柔,加上对自己初恋情人的想念,新婚之初就一直没有过夫妻生活。
后来尽管妻子主动迎合和挑逗,王先生即使努力却仍然难以尽丈夫之职,晚上一想到夫妻生活就烦躁不安,觉得对不起妻子,从此落下阳痿的病根。
王先生的事例分析:
【新婚初期】王先生因种种原因没能和妻子过性生活,此时可以认为他的问题属于性行为失调。
【新婚后期】王先生长期难以尽丈夫之职,则可以认为他存在性行为障碍。
3、性行为变态
性行为变态是指性行为过程中某一个或某几个环节严重、持续失常,致使整个性活动偏离正常而改变了性活动的性质。
失常的环节往往代替了整个性行为过程患者虽然有自知力,但因人格缺陷和意志力薄弱而无法自拔。
案例二
大学生“收藏家”
杜某今年21岁,是某大学数学系二年级的学生。
一年以前,杜某偶然从女生寝室楼下经过,无意中捡到被风吹落的一只胸罩,觉得非常可爱,便趁着周围
没人塞进自己的书包里。
晚上躺在被窝里,他拿出捡到的胸罩,反复观赏研究,同时产生性兴奋和性满足。
后来他就经常特意从女生楼下走过,希望能趁机捡到女生的内衣内裤。
当捡的机会不多时,他便偷偷溜到女生寝室楼的水房里偷拿女生晾晒的内衣裤、袜子等。
虽然他深知自己的行为下流不道德,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
杜某的这种无法自控的行为,已经不仅是简单的偷盗了。
在心理医生看来,他属于典型的性变态行为中的恋物癖。
性行为紊乱治疗原则:
(1)分析原因
(2)针对原因给予对症处理
(3)采用综合治疗方案(如认知疗法、厌恶疗法、放松疗法、深层沟通疗法等)(4)必要时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