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讲 常见天气系统

合集下载

第三讲天气系统

第三讲天气系统
(1)热力分类:暖气团、冷气团
(2)源地分类:大陆气团、海洋气团
3.对天气的影响:单一气团控制下,天气单调;性质不 同的气团交替控制,天气变化多样。
三、锋面系统与天气
冷气团
暖气团


锋面附近常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
单一气团控制,大气稳定,天气晴朗
1.冷 锋
冷气团
暖气团
锋后
锋前
锋线 (锋面前进方向)
39.(6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1)在图12所示气压形势下,a等压线的数值为
百帕,①地可能出现的风向是
。若甲天气系统中
心气压值增大,几天后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寒潮天气,在此期
间,②地的气压和天气变化状况是
随着季节变化,当甲天气系统消失时,控制澳大利亚大陆西南
角的气压带或风带是
.(8分)
长江流域7、8月份的伏旱 低压(气旋) 东南沿海夏秋季节的台风
锋面对我国天气的影响
八月丹东
六月江南
42
锋面对我国天气的影响
八月丹东
六月江南
45
分类:冷锋、暖锋、准静止锋 锋面系统
锋的结构特征
常见的天气系统
分类:低压(气旋)、高压(反
气压系统
气旋)、低压槽、高压脊
南北半球气旋与反气旋的判读
锋面气旋
低气压
旋转辐合( 北逆 南顺)


高气压 旋转辐散( 北顺南逆)
下沉
天气状况 常出现阴雨天气 晴朗 天气
夏秋季节,我国东南 我国长江流域的伏旱 举 例 沿海地区的台风。 天气;寒潮 我国北
方的秋高气爽天气。
气旋和反气旋判读技巧
左手
右手
左手

2019-2020版高考地理(课标版)一轮复习课件:第三讲 常见的天气系统 (31)

2019-2020版高考地理(课标版)一轮复习课件:第三讲 常见的天气系统 (31)
1、风看得见、摸得着吗? 2、你能感着得到风的存在? 3、你能说出10个带风字的成语吗?
1 、风看得见、摸得着吗? 2、你能感觉到风的存在?
2.1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三、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问题导航 1、风的形成和哪些作用力有关?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2、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如何? 3、高空风受几个力的作用?方向如何? 4、低空风受几个力的作用?方向如何?
(2015· 天津一模)读“北半球某地近地面与高空气压状况
(热力原因形成)示意图”,完成9~10题。 9.关于图示甲、乙、丙、丁四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气温:甲>乙>丁>丙 B.海拔:丙>丁>甲>乙 C.密度:乙>甲>丁>丙 D.气压:甲>乙>丙>丁 10.此时,图中M地吹( A ) A.东北风 C.西北风 B.东南风 D.西南风
南方新课堂P29 对风速风向 的的影响

水平气 压梯度 力
地转偏 向力
与气压 梯度成 正比
既影响风向, 又影响风速
与运动 垂直于运动方 只影响风向, 不影响风速 速度成 向北半球右偏, 南半球左偏 正比 与地表的 粗糙程度 成正比 与运动方向 相反 既影响风速 (降低风速), 又影响风向
摩擦力
空气产生水平
风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处于风形成的起始阶段(风形成后不存在)
2.地转偏向力对风的影响
(1)特点:
水平气压梯度力(起 始阶段的风向)
a.北半球向右偏, 南半球向左偏; b.垂直于空气的运动 方向(即风向);
(百帕) 1000
c.与运动速度成正比,
1005
1010
由低纬向高纬增大;

常见天气系统

常见天气系统

8
板块一
板块二
板块三
板块四
高考一轮总复习 ·地理
二、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
9
板块一
板块二
板块三
板块四
高考一轮总复习 ·地理
天气系 统 图) 图)
近地面水平气流
垂直 气流
天气状况
四周 向_____ 中心 辐 低压(甲 从_____
合 散
上升 多阴雨天气 _____
中心 向_____ 四周 辐 高压(乙 从_____
2.冷锋、暖锋、准静止锋与天气
5
板块一 板块二 板块三 板块四
高考一轮总复习 ·地理
(1)冷锋(
)
(2)暖锋(
)
6
板块一
板块二
板块三
板块四
高考一轮总复习 ·地理
(3)准静止锋(
)
势力相当 , 使 锋 面 来 回 摆 动 , 常 出 现 冷 暖 气 团 __________ 阴雨连绵 的天气。 __________
34
板块一
板块二
板块三
板块四
高考一轮总复习 ·地理
4.与①地相比,②地( A.气温更高 C.光照更强
)
B.风力更弱 D.气压更低
解析
从纬度位置可以看出,②地位于冷气团一侧,
气温较低;②地等温面稀疏,说明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 力弱;冷气团一侧易出现阴雨天气,光照弱;该季节为冬 季,②地纬度偏高,气温低,气压高。
41
板块一
板块二
板块三
板块四
高考一轮总复习 ·地理
确定锋 锋面出现在低压槽中,锋线往往与槽线 面位置 确定风 向 重合 依据风向相对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偏转 关系可确定各点风向。如图中 F 处为偏 北风,E、H、G 处为偏南风

必修1第2章第3讲常见天气系统

必修1第2章第3讲常见天气系统

必修1第2章第3讲常见天气系统下图是某区域某时地面天气简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M地的风向是A.东北B.东南C.西北D.西南2.产生图示区域降水的天气系统是A.气旋B.反气旋C.暖锋D.冷锋3.暖锋过境期间的天气一般表现为A.锋前气压急剧升高,常出现雷暴天气B.锋后空气湿度增加,常形成大范围降水C.锋前水汽凝结,常形成雨、雾天气D.锋后气温降低,常出现晴朗天气4.读下图,由于气压高低的变化,使杭州四季呈现多变的天气现象。

下列天气图依照春夏秋冬季节的排序,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③④①②C.①②④③D.③②①④天气是在一定的天气系统影响下形成的,并且是时刻变化的。

读右图,完成下列5~6题。

5.图中箭头所示为风向。

该天气系统所在位置及名称为A.南半球,气旋B.南半球,反气旋C.北半球,反气旋D.北半球,气旋6.如果该天气系统东部影响南京,则南京最可能吹A.东北风B.西南风C.东南风D.西北风读长江流域冬季某时段近地面等压面(单位:hpa)垂直剖面示意图,回答7~8题。

7.受此天气系统影响,与长沙相比,南昌的天气特征A.冷且干B.暖且干C.冷且湿D.暖且湿8.若该气压系统东移,受其影响南昌的风向变化是A.东南风转西南风B.东南风转西北风C.东北风转西北风D.西南风转东北风下图为某时赤道南北天气状况示意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9~10题。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天气系统东侧盛行偏北风,形成暖锋B.乙天气系统中心气流旋转下沉,东侧为暖锋C.①和②锋面分别向东南和西北方向移动D.m地阴雨连绵,n地天气晴朗10.右图中正确反映①锋面过境期间,g地温度变化过程的是A.AB.BC.CD.D下左图为某地不同时间锋的三维结构示意图,据此回答11~12题。

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表示暖气团一侧的地点是②⑥B.表示冷气团一侧的地点是②④C.甲在暖锋前,乙在冷锋后D.甲在冷锋后,乙在暖锋前12.如果将上左图与右图纽约州某天气系统分布图对应,则A.XY相当于②④中间横线B.宾厄姆顿相当于④C.奥尔巴尼相当于②D.普拉兹堡相当于⑥13.根据材料和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优秀教学案例
3.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解答,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三)小组合作
1.设计探究性任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共同分析、讨论天气系统相关问题。如:分组研究不同类型的锋面形成过程及天气特征,并进行汇报交流。
2.鼓励学生互相评价、互相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总结归纳
1.让学生分别汇报各自小组的讨论成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天气系统的形成、特点及对天气的影响。
2.针对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3.教师通过总结归纳,梳理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五)作业小结
1.设计一份富有挑战性的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天气系统知识,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天气现象。如:分析我国某地区未来三天的天气变化,并说明原因。
2.问题导向激发思维:本案例针对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自主探究。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
3.小组合作促进互动:本案例设计探究性任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共同分析、讨论天气系统相关问题。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效果,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
4.培养学生关心天气、关注环境的责任感,提高学生自觉保护地球家园的意识。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以现实生活中的天气现象为例,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关注天气系统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通过展示我国近年来发生的重大气象灾害,让学生了解气旋、锋面等天气系统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动画、视频等形式的课件,直观地展示天气系统的形成、发展和变化过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3《常见天气系统》教学设计2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3《常见天气系统》教学设计2
3.结合GIS工具,展示如何分析天气系统与自然灾害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地理信息素养。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一个天气图,要求学生识别图中的天气系统,并分析其对天气的影响。
2.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共同解决问题。
3.教师巡回指导,给予提示和建议,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天气系统的相关问题。
3.设计实践性作业,如绘制天气图、分析实际天气案例,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4.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实际,观察身边的天气变化,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对地理学科的兴趣,认识到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尊重自然,关爱环境,关注气候变化。
3.培养科学精神,敢于质疑,勇于探索,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3《常见天气系统》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本节课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常见的天气系统及其对天气的影响。通过学习,学生应能够:
1.描述气旋、反气旋、锋面等常见天气系统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地理条件。
2.解释气旋、反气旋、锋面等天气系统对降水、气温等天气要素的影响。
2.强调天气图的识别与分析技巧,提醒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天气变化,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
3.鼓励学生课后继续关注天气系统与自然灾害的关系,培养他们的防灾减灾意识。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绘制天气图,分析实际天气案例,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
直接输出: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提升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3.分析天气图,识别不同的天气系统,并预测其可能的天气变化。
4.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工具,分析天气数据,探究天气系统与自然灾害的关系。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3.3 常见天气系统课件 新人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3.3 常见天气系统课件 新人教版

-17-
1.强沙尘暴经过该地的时间段是( ) A.16—17时 B.17—18时 C.18—19时 D.19—20时 2.与正常情况相比,强沙尘暴经过时,该地( ) A.气温水平差异减小 B.水平气压梯度增大 C.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多 D.大气逆辐射减弱
-3-
必备知识整合 关键能力突破
基础梳理 1.气团与锋面
考点一 锋面与天气
(1)气团:图中A为 暖 气团,B为 冷 气团。 (2)锋面附近的天气状况:常伴有一系列的云、 大风 、 降水 等天气。
-3-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考点五 考点六
-4-
必备知识整合 关键能力突破
2.锋面系统的特点及其天气特征
比较项目 冷锋
暖锋
准静止锋
形成
冷气团主动移向 暖气团
暖气团主动移 向冷气团
冷、暖气团势力相当
锋面剖面 示意图
雨区位置
锋前、锋后都有, 主要在锋 后


延伸到锋后很大范围
-4-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考点五 考点六
-5-
必备知识整合 关键能力突破
比较 项目
冷锋
暖锋
准静止锋
天气 特征
过境前:单一 暖 气团控 过境前:单一 冷 气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考点五 考点六
-7-
必备知识整合 关键能力突破
整合构建 1.冷锋与暖锋的判断 (1)看符号。
-7-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考点五 考点六
-8-
必备知识整合 关键能力突破
(2)看冷气团运动方向。
若冷气团的运动只有向暖气团一个方向,说明冷气团势力强,应 为冷锋;若冷气团遇到暖气团时有回转运动,则说明暖气团势力强, 为暖锋。

第3讲 常见天气系统

第3讲 常见天气系统

第3讲常见天气系统一、选择题读2021年8月全国极端最高气温(℃)分布图,答复1~2题。

1.导致我国南方地区大范围出现高温天气的天气系统是() A.冷锋B.暖锋C.气旋D.反气旋2.图中新疆部分地区气温超过40℃,与其成因无关的是() A.盆地地形,不易散热B.沙漠地表,增温较快C.副高控制,气流下沉增温D.气候枯燥,太阳辐射强解析第1题,8月份我国南方地区受副高控制,形成伏旱天气。

第2题,新疆部分地区气温超过40℃,主要原因是盆地地形,夏季不易散热;地表荒漠广布,增温快;晴天多,太阳辐射强。

答案 1.D 2.C自2021年1月份开场,日本暴雪、中国持续低温等极端天气连续出现。

结合某时刻近地面等压线图(单位:hPa),答复3~4题。

3.导致日本出现暴雪、中国出现持续低温等极端天气的天气系统是上图中的() A.a B.bC.c D.a、b、c4.以下有关甲、乙、丙、丁四地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甲地出现大风、降温天气,并可能出现降水℃乙地风力大于丙地℃丙地此时吹西南风℃丁地气温日较差比丙地大A.℃℃ B.℃℃C.℃℃ D.℃℃解析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a、b、c分别表示高压脊,暖锋和冷锋,日本暴雪、中国持续低温等极端天气是由冷锋造成的。

第4题,甲地位于冷锋后,会出现大风,降温天气,并可能出现降水;乙地等压线密集,程度气压差大,风力大于丙地;丙地此时吹偏北风;丁地位于暖锋前,会出现阴雨天气,因此气温日较差小于丙地。

答案 3.C 4.A以下图示意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初某时的气压系统,该气压系统以每天120千米的速度自西向东挪动。

据此完成5~6题。

5.24小时后甲地主要吹() 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北风D.西南风6.30~48小时之间,甲地可能经历() A.持续晴朗高温天气B.连绵阴雨天气C.强对流降雨天气D.沙尘暴天气解析以气压形势图为切入点,考察天气系统对天气的影响。

第5题,据天气系统的挪动速度,运用比例尺大体量算,24小时后甲地位于高压系统西部,吹东南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讲常见天气系统考点一锋与天气1.锋面特征(1)锋面自地面向高空②冷气团一侧倾斜,其上部一定是①暖气团。

(2)锋面两侧温度、湿度、气压差异很大。

(3)锋面附近天气变化剧烈。

2.冷锋、暖锋、准静止锋与天气(1)冷锋(2)暖锋(3)准静止锋锋面种类的比较性降水)(暖锋控制)场暖江淮准静止锋冷暖气团势均力敌在江淮地区形成长达一个月的梅雨天气六月份出现梅雨天气昆明准静止锋南下冷空气受到云贵高原的阻挡在云贵高原东北侧(贵州省):阴雨寒冷,常有冻雨天气(被锋面控制)。

在云贵高原西南侧(云南省):晴朗温暖(被西南暖气团控制)——昆明“春城”的形成与此有关冬半年出现。

在贵州易出现灾害性天气——“冻雨”天山准静止锋南下冷空气受到天山的阻挡在天山北坡常出现雨雪天气(来自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南下,被天山阻挡)冬半年出现。

在北疆易出现灾害性天气——“暴风雪”(白灾) (2012·山东文综)某科考队结束了两个月的海上考察,于4月21日返回到P地。

下图为P地所在区域当日某时地面形势图。

读图,回答第1题。

1.此时可能出现连续性降水的地方是() A.①B.②C.③D.④答案 C解析从经纬度以及陆地轮廓可以看出,题中呈现了北美地区及相关海域,由气流的逆时针方向旋转汇聚,可以判断气压中心为低压,符合“4月21日”这一时间标志。

根据中纬度天气系统的形成,可知该地形成了锋面气旋,③地位于暖锋的前方,所以会出现连续性降水,而①②④都不具备这个特点。

读“长江中游某地连续六天的天气情况统计图”,分析回答2~3题。

2.图示天气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A.冷锋过境B.暖锋过境C.气旋过境D.反气旋过境3.有关该地区这几日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气温日较差不断缩小B.空气的湿度不断增大C.7日洪水水位最高D.7、8日大气的保温作用最强答案 2.B 3.D解析第2题,由图示知,该天气系统过境时出现阴雨天气,过境后气温升高,天气转好,为暖锋过境。

第3题,7、8日为暖锋过境时,云量最大,大气的保温作用最强。

冷、暖锋的判断在解答有关锋面相关问题时,判断锋面性质是解决问题的前提。

判断冷、暖锋的主要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看符号利用符号还可以确定锋面运动方向:符号所指方向为锋面前进的方向。

(2)看冷气团运动方向若冷气团的运动只有暖气团一个方向,说明冷气团势力强,应为冷锋;若冷气团遇到暖气团时有回转运动,则说明暖气团势力强,为暖锋。

(3)看锋面坡度冷气团运动速度快,冷气团势力强大时,形成的冷锋锋面坡度较大;而暖气团运动速度慢,暖气团势力强大时,形成的暖锋锋面坡度较小。

(4)看雨区范围及位置不论冷锋还是暖锋,降水都主要在冷气团控制范围内。

(5)看过境前后气压、气温变化冷锋⎩⎪⎨⎪⎧过境前:气温高,气压低过境后:气温降低,气压升高暖锋⎩⎪⎨⎪⎧过境前:气温低,气压高过境后:气温升高,气压降低考点二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1.气旋、反气旋与天气高压脊:从高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好比地形上的山脊。

高压或高压脊控制之下,多晴朗天气。

3.低压槽:从低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好比地形上的峡谷。

低压或低压槽控制之下,多阴雨天气。

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的特征比较气旋(低压系统) 反气旋(高压系统) 气压分布气压中心低、四周高气压中心高、四周低水平气流与风向气流形成(北半球)风向北半球逆时针流向中心顺时针流向四周东部:偏南风西部:偏北风东部:偏北风西部:偏南风南半球顺时针流向中心逆时针流向四周东部:偏北风西部:偏南风东部:偏南风西部:偏北风垂直气流与天气气流形成天气状况多云雨天气多晴朗、干燥天气过境前后气压变化曲线我国天气典型实例夏秋之交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天气夏季: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秋季:我国北方秋高气爽的天[借鉴物理学科中的“左右手定则”判断气旋、反气旋的气流运动方向。

北半球气旋、反气旋用右手表示:右手半握,大拇指向上,表示气旋中心气流上升,其他四指表示气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东部吹偏南风,西部吹偏北风。

大拇指向下,表示反气旋中心气流下沉,其他四指表示气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东部吹偏北风,西部吹偏南风。

南半球的气旋、反气旋用左手表示:左手半握,大拇指向上,表示气旋中心气流上升,其他四指表示气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东部吹偏北风,西部吹偏南风。

大拇指向下,表示反气旋中心气流下沉,其他四指表示气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东部吹偏南风,西部吹偏北风。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2010·新课标全国文综)下图所示区域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

2010年5月初,图示区域天气晴朗,气温骤升,出现了比常年严重的洪灾。

此时,控制该区域的天气系统及其运行状况是冷锋缓慢过境。

(×)解析由题干“2010年5月初,图示区域天气晴朗,气温骤升”的天气特点即可推知该区域受高压即反气旋控制,且天气系统比较稳定。

(2)(2010·大纲全国文综Ⅱ)下图是2010年3月中旬发生在我国的沙尘暴的一幅遥感影像。

图中色调由浅到深依次是云层、被卷到空中的沙尘和陆地表面。

导致该沙尘暴的天气系统是气旋、冷锋。

(√)解析根据图中云系呈逆时针辐合,说明该处受气旋控制,而此时降水较少,空气干燥,上升气流易扬起沙尘。

另外,此时冷空气势力仍较强,易南下形成冷锋,从而形成大风、沙尘暴天气。

(2013·北京文综)下图(a)为某日08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下图(b)显示④地24小时内风的变化。

读图,回答2~3题。

2.图(a)中() A.①比②风速大B.①比③云量少C.②比③气压低D.②比④气温高3.锋通过④地的时间可能为() A.上午B.下午C.傍晚D.夜间答案 2.B 3.A解析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区域定位及风向判断。

由图中经纬度推断,图示为亚欧大陆东部等压线分布状况。

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①处等压线稀疏,②处等压线密集,②处风速大于①处,故A项错误。

③处在低压中心,①处在高压脊,所以③处云量比①处多,故B项正确。

②气压在1 015百帕至1 020百帕之间,③处气压低于1 005百帕,故C项错误。

②④虽然纬度相当,但是②处在冷气团一侧,④处在暖气团一侧,所以②处气温低于④,故D项错误。

第3题,根据北半球锋面气旋的移动规律,图中冷锋沿逆时针方向向东移动,当移动到④处(即锋通过④地)时,④地风力较大,且风向发生明显变化,根据图(b)可以看出,此时应在12时之前,故选A项。

(2013·江苏地理)下图是2013年5月15日14:00欧洲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读图回答第4题。

4.甲、乙、丙、丁四地天气状况及其成因的描述,可信的有(双选) () A.甲地阴雨,受冷锋影响B.乙地降雨,受暖锋影响C.丙地晴朗,受反气旋影响D.丁地强风,受上升气流影响答案AC解析由图知,甲地处在冷锋锋后冷气团一侧,为阴雨天气;乙地处于暖锋锋后暖气团一侧,以晴朗天气为主;丙地处于高压中心,受反气旋影响,以晴朗天气为主;丁地等压线稀疏,吹微弱的偏南风。

5.(2011·安徽文综)根据材料和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题。

材料亚洲冷高压一般形成于9月份,并逐步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冬半年的天气。

受其影响,2006年9月3日至5日,四川盆地经历一次暴雨过程。

下图表示2006年9月3日20时地面气压场。

指出图中成都的风向,判断过境成都的天气系统并简述理由。

答案偏北风。

冷锋。

成都北为高压,南为低压;冷气团主动向南移动,与暖气团相遇形成锋面;过境时形成暴雨。

解析根据材料:“2006年9月3日20时地面气压场”以及“2006年9月3日至5日,四川盆地经历一次暴雨过程”等信息,可知影响成都的天气系统是冷锋,冷锋过境会产生狂风、暴雨天气。

锋面气旋图的判读、应用及绘制锋面气旋是高考试题经常涉及的内容。

掌握锋面气旋图的判读技巧十分必要。

1.锋面气旋图的一般读图步骤近地面气旋一般与锋面联系在一起,形成锋面气旋。

锋面气旋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系统。

它主要活动于温带地区,也称温带气旋。

锋面出现在低压槽中,锋线往往与低压槽线重合。

2.锋面气旋图的应用(1)判断锋面类型根据等压线判断锋面是冷锋还是暖锋,可以先画出低压槽线两侧气流的方向,锋的运动方向与气流方向一致,如右图1中锋呈逆时针运动。

一般来说,从高纬移来的气团是冷气团,从低纬移来的气团是暖气团,然后就可根据气团的移动方向判断出锋的类型。

如图1中,锋面OA是由气团①(来自高纬)主动向气团②(来自低纬)移动形成的,因而是冷锋;锋面OB是气团②主动向气团③移动形成的,应为暖锋。

(2)判断天气状况气旋的前方(如图2中的A)是宽阔的暖锋云系及相伴随的连续性降水天气;气旋后方(如图2中的B)是比较狭窄的冷锋云系和降水天气;气旋中部(如图2中的C)是暖气团控制下的天气。

3.锋面气旋图的绘制(1)绘制等压线绘制的方法是极值法,即先找出最低气压值(如下图1中996 hPa)各点,并用平滑的曲线将其连接起来,然后找出最高气压值(如下图1中1 004 hPa)各点,也用平滑的曲线将其连接起来,最后绘制余下各点。

绘好的等压线如下图2所示。

(2)绘制锋面在等压线分布图中,低气压向外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叫低压槽。

低压槽中各等压线上弯曲最大的各点的连线叫做槽线。

锋面多形成于地面气旋的低压槽中,如图3中的AB和CD处。

这是因为在低压槽AB、CD处附近风向发生突变,使得E处和G处、F处和H 处风向不同,气流性质也不一样,不同性质的气流在低压槽AB、CD处相遇辐合上升,形成了锋面。

锋面位置确定后,再根据锋面都随气流呈逆时针方向移动的特点,确定向偏南方向运动的AB为冷锋,向偏北方向运动的CD为暖锋,并绘制相应的符号,如图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