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8讲常见天气系统教案新人教版
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2.3常见的天气系统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2021学年)

新疆库尔勒市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2.3 常见的天气系统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新疆库尔勒市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2.3常见的天气系统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新疆库尔勒市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2.3常见的天气系统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学习目标1.掌握比较几组概念:锋面、高低气压、气旋、反气旋和锋面气旋2.据锋面图能判断锋面的类型,分析其运动过程中的天气特点,据气压图判断其气流状况及天气特点,读懂简易天气图。
3.正确认识天气的形成和变化,树立辩证唯物的观点。
重点、难点冷暖锋的形成及其移动中的天气过程。
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气流运动特征及其天气特点.锋面气旋学习探究思考:回忆几天来的天气的变化情况,想想这些天气变化是如何形成的。
一、锋面系统1.观察思考讨论为什么在交界面会形成降水?能否绘出冷暖气流交界面的剖面图?2.降水为什么发生在冷暖气团的交汇处,而不是发生在单纯的冷气团或暖气团控制区域?俗话说“山雨欲来风满楼",风是大气的一种运动,能否从大气运动的角度分析这一问题?3.试着绘出冷锋和暖锋的天气图,注意两者的区别,4.当锋面两侧的冷暖气团势力发生变化时,就会发生移动,降水区也会随之移动,当冷锋或暖锋在移动的过程中对某地的天气将会造成怎样的变化?填写下表:锋面类型形成天气变化俗语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冷锋“一场秋雨一声寒”暖锋“一场春雨一场暖”5.列举我国因锋面影响而形成的天气现象(二)气旋和反气旋根据下列表中的示意图,对比分析:示意图气压类型水平气压梯度力指向水平方向垂直方向(图)天气状况实例台风秋高气爽锋面气旋:(1) A、B、C三点的风向?(2) A、B、C三点的风的性质?(3)判断甲、乙两处的锋面的类型?自我检测一、选择题:读天气系统示意图回答1-3题1.从该天气系统所处的半球和气压分布看,它属于A北半球,高气压ﻩﻩﻩﻩB北半球,低气压C南半球,高气压ﻩD南半球,低气压2。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8讲常见天气系统学案新人教版

第8讲常见天气系统必备知识知识体系学科素养1.冷锋、暖锋、准静止锋与天气。
2.气旋、反气旋与天气。
3.等压线图的判读。
4.气象灾害。
1.综合思维:结合具体图文材料,判断影响某地天气的天气系统,分析天气的变化特点。
2.区域认知:结合材料,掌握天气系统对不同地区天气产生的影响。
3.地理实践力:绘制锋面(冷、暖锋)、气旋、反气旋示意图。
一、锋与天气1.气团: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分布比较均一的大范围空气。
主要分为暖气团和冷气团。
2.锋:冷、暖气团的分界。
(1)结构特征:图中A为暖气团;B为冷气团。
(2)天气特征:锋面附近常伴有一系列的云、大风、降水等天气。
3.锋面类型(1)冷锋: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方向移动的锋。
(2)暖锋: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方向移动的锋。
(3)准静止锋:指冷、暖气团势力相当而移动幅度很小的锋。
如我国夏季江淮流域的梅雨、冬季贵阳的阴雨天气是由准静止锋造成的。
二、气旋、反气旋与天气1.基本气压场(1)高气压:中心气压高于四周气压。
从高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为B高压脊。
(2)低气压:中心气压低于四周气压。
从低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为A低压槽。
2.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以北半球为例)天气系统低压高压水平气流由四周流向中心由中心流向四周垂直气流上升下沉天气多阴雨天气多晴朗天气我国典夏秋季节影响我国东南沿海的长江中下游7、8月的伏旱天气,北方型实例台风的秋高气爽天气3.锋面气旋(1)概念:近地面气旋一般与锋面联系在一起,形成锋面气旋。
(2)锋面位置:气旋在等压线向外弯曲处形成锋面。
(3)天气:两个锋面附近气流上升剧烈,往往产生阴雨天气,甚至造成雷雨、暴雪、大风、降温等天气。
(4)常见地区:主要活动在中高纬度,更多见于温带地区,因而也称温带气旋。
辨析冷、暖气团的温度冷气团和暖气团都是一个相对概念,不能认为冷气团温度一定低,暖气团温度一定高。
点拨锋面过境并不一定会带来降水锋面过境时一定会带来天气变化,但不一定产生降水。
高三文科地理第一轮复习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学案(共四节)

高三文科地理第一轮复习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学案(共四节)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一、考纲要求1、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并能够解释相关大气现象。
2、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并学会用实例解释自然界中的热力环流3、理解大气水平运动的规律,并且会在等压图上判断风力及风向二、背默写内容1、______________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2保温过程具体过程热量来源太阳暖大地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地面_________后增温_________是地面的直接热源大地暖大气地面增温后形成_______________,被__________吸收___________是对流层大气增温的直接热源大气还大地大气增温后形成_________,其中射向地面的部分称____________,他将大部分热量还给__________通过_______________把热量还给地面3因是__________________4、简述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5、画出白天和夜晚的海陆风6、画出白天和夜晚的山谷风7、画出因城市的热岛效应产生的热力环流5、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作用力有三个,如下:(1)、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_____________,由__________指向___________,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________的直接原因思考:水平气压梯度力能否改变风向和风力(2)、地转偏向力:与________垂直,北半球向_____偏,南半球向_____偏思考:地转偏向力能否改变风向和风力(3)、摩擦力:与_________相反思考:摩擦力能否改变风向和风力6、画出北半球近地面三力共同作用下的风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0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0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082、掌握气旋、反气旋控制下的天气特点3、掌握锋面气旋的特点,并能在等压线上准确判读4、学会分析气压场图,结合实际分析天气变化二、背默写内容冷锋暖锋定义过境前天气(气压、气温)过境时天气过境后天气(气压、气温)降水区域及降水特征画出剖面图符号实例上区分江南准静止锋和昆明准静止锋3、画出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的示意图,参照(必修1)44页的图,并举出受其影响的实例4、参照资料导与练37页如何绘制天气系统图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判读一、考纲要求1、掌握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特点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掌握判断气候类型的方法与步骤,并能根据各种气候图及资料所提供的信息判断气候类型二、背默写内容1、全球变暖最明显的后果之一是______________。
202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__重在理解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8讲天气系统学案新人教版

第8讲天气系统基础全面梳理一锋与天气1.锋面特征(1)气团:图中A为错误!暖气团;B为错误!冷气团。
(2)锋面附近的天气状况:常伴有一系列的错误!云、错误!大风、错误!降水等天气。
2.冷锋、暖锋、准静止锋与天气(1)冷锋(2)暖锋(3)准静止锋成因天气实例错误!冷暖气团势均力敌阴雨连绵江淮梅雨受地形阻挡阴雨连绵错误!昆明准静止锋二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天气系统近地面水平气流垂直气流天气状况气旋(甲图)从错误!四周向错误!中心辐合错误!上升多阴雨天气反气旋(乙图)从错误!中心向错误!四周辐下沉多错误!晴朗天散气1.“秋老虎”是我国民间指立秋(8月8日左右)以后短期回热天气。
一般发生在8、9月之交,持续日数约7~15天。
请指出“秋老虎”的成因。
提示:“秋老虎"主要是副热带高压控制下形成的。
立秋过后,副热带高压波动式南退,南退的副热带高压重新控制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在其控制下,连日晴朗、日照强烈,再次出现暑热天气,人们感到炎热难受,故称“秋老虎”。
2.“春雨贵如油,夏雨遍地流”主要指我国哪个地区,形成该现象的天气系统主要是什么?提示:华北地区。
春季受高压控制,降水稀少,形成“春雨贵如油”;夏季受锋面控制,降水丰富,形成“夏雨遍地流”。
考点深度研析考点1 锋面系统与天气1.锋面系统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比较项目冷锋暖锋准静止锋气团势力冷气团强,暖气团弱暖气团强,冷气团弱势力相当续表比较项目冷锋暖锋准静止锋移动方向与冷气团的移动方向一致与暖气团的移动方向一致来回摆动续表2.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准静止锋(2015·全国卷Ⅱ)2013年7月30日,我国西北某地出现强沙尘暴.下图示意该地当日14~24时气温、气压随时间的变化。
据此完成(1)~(2)题.(1)强沙尘暴经过该地的时间段是( )A.16~17时 B.17~18时C.18~19时 D.19~20时(2)与正常情况相比,强沙尘暴经过时,该地()A.气温水平差异减小B.水平气压梯度增大C.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多D.大气逆辐射减弱[思维探究][答案](1)C (2)B考向1 冷锋与天气(2019·四川成都二诊)华北地区某城市,一周以来天气晴好,日均温均在10 ℃以上.某日突降大雪,延续2日,之后气温回升,积雪初融,该城市某停车场出现“雪馒头"景观(下图),“雪馒头”都位于渗水方砖(中心空洞,露出土壤)的中央。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2.1 大气运动 专题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2021年整理)

大气运动专题复习【学习目标】本专题的复习,要求学生通过图上作业,理清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理解季风环流的形成原因;说明锋面系统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说明低压、高压系统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活动方案】活动一热力环流【夯实基础】绘图:完成下面热力环流图中的环流【展示、质疑、归纳】【拓展提高】例1 若下图为城市与郊区的热力环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题.(1) 若为近地面等温面和等压面分布状况,则图示正确的是(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2) 城市热岛环流提醒我们在城市规划、布局时,卫星城、工业区布局在哪里?(3)若城市市区上空出现逆温层,对城市大气环境有什么影响?【展示、质疑、点拨】例2 读正常年份太平洋部分水域温度、盐度等值线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⑴—⑵题.⑴在图中沃克环流圈上添加箭头,完成沃克环流。
⑵“厄尔尼诺"年中,东南信风减弱(甚至消失),B海域海洋表层水温________,_______(上升/下沉)气流增强,沿岸地区变原先的干旱为多雨,引发洪涝;A海域表层水温________,上升气流减弱甚至为下沉气流,沿岸地区变原先的多雨为干旱,引发旱灾。
从而导致环赤道太平洋地区,乃至全球气候的变化。
因东南信风减弱(甚至消失),使得秘鲁附近的_________流减弱(甚至消失),赤道太平洋中、东部水温上升,海洋生物、鱼类纷纷死亡,导致秘鲁渔场渔业减产。
【展示、质疑、点拨】活动二气压带风带【夯实基础】1.在上右图适当位置注明气压带名称;画出风带的风向;注明风带名称。
2.热力原因形成的气压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动力原因形成的气压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副热带、极地在高气压控制下,气流__________,多_______________天气;赤道、副极地在低气压控制下,气流__________,多_______________天气。
高中地理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常见天气系统 名师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该节教材继气压带、风带移动对气候影响之后,从微观角度分别介绍了锋面系统与天气及高低气压系统与天气等常见的天气系统,以点带面使学生理解不同时空的天气变化,使学生学习贴近生活、运用于实际。
教学思想设计本节内容是本章教学的一个难点。
内容知识比较抽象,需要学生较强的空间思维能力,要求在教学中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通过适时适量的使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以学生为主体,以贴近生活实际的天气现象实例为素材,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分析、讨论,自己得出结论。
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和创新能力,使学生感到地理中有生活、生活中离不开地理,激发学生学好地理的兴趣。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了解冷暖气团的性质②了解天气变化是不同天气系统作用的结果及天气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③理解锋面及高、低气压系统的活动与天气状况④识别常见天气系统2.能力目标①辨别并绘制冷暖锋系统②识读电视节目中常见简易天气图,分析不同地区天气系统及未来的天气变化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从生活实际需要出发,学习、识别常见的天气系统,提高学生联系实际的能力,树立学生学知识、用知识的观念。
了解天气变化与不同天气系统的关系及天气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培养学生尊重科学,树立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教学重点识辨常见的天气系统三、教学难点1.锋面系统与天气2.高、低气压系统的区别与天气特征四、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直观图示法、案例分析法、对比法、探究法五、学法指导运用学生熟悉的情景素材导学,将情感现象转化为理论,结合图象引导学生思维,并辅以个案分析,对导入的理论进行对比。
在己知的知识基础上进一步引申拓展,运用简单的左、右手判断法则,培养学生对图象的动态分析和探究学习的能力六、课时安排:2课时七、教学过程设置情景,导入新课我们在小学、初中语文课中就学过“黄梅时节家家雨,清明时节雨纷纷”等描写天气的诗句。
我国北方流行“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等俗语皆为描绘天气的变化,所以天气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息相关。
2021版地理大一轮复习人教版(全国)文档:必修1 第3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8讲 Word版含答案

考点一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一、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规律1.三圈环流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凹凸纬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影响⇒三圈环流⎩⎪⎨⎪⎧①低纬度环流圈②中纬度环流圈③高纬度环流圈2.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2)六个风带⎩⎪⎨⎪⎧⎭⎪⎬⎪⎫B 为低纬信风带D 为中纬西风带F 为极地东风带南北半球同纬度各有一个(3)季节移动规律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
就北半球而言,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二、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全年受单一气压带、风带把握的气候类型及其气候特征气候类型成因气候特征温带海洋性气候 全年都受中纬西风带把握 终年温存潮湿 热带沙漠气候 全年都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把握终年酷热干燥 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都受赤道低气压带把握终年高温多雨(2)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影响而形成的气候类型及其气候特征气候类型 成因气候特征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把握,冬季受西风带把握夏季酷热干燥,冬季温存多雨热带草原气候 干季时受信风带把握,湿季时受赤道低气压带把握全年高温,一年可分为干湿两季热带季风气候旱季时受海陆热力差异而形成的东北季风的把握,雨季时受气压带、风带北移而形成的西南季风的把握全年高温,一年可分为旱雨两季2.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
深度思考1.分析下面图示,总结说明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特点。
答案 (1)气压带和风带相间分布,即2个气压带之间为1个风带;高气压带与低气压带也是相间分布的。
(2)气压带和风带分别关于赤道对称分布。
2.有同学把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简洁记忆为“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对不对?为什么?答案 不完全对。
由于气压带和风带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变化而移动。
就北半球来说,大致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假如就南半球而言则相反。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2.3 常见天气系统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1)(2021年整理)

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2.3 常见天气系统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2.3 常见天气系统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2.3 常见天气系统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1)的全部内容。
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课标细化】1.了解气团(冷气团、暖气团)的概念,理解锋的形成。
2. 分析说明锋面系统、气压系统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3。
能够判读简易天气图,并进行天气特点及天气形势分析。
4.根据典型天气系统过境时的天气特征,推断天气系统的类型。
5.结合我国常见的天气系统,说明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我的预习】1。
阅读教材41页及图2.18 尝试解决以下问题.(1) 了解有关名词:气团、暖气团、冷气团、锋面、锋线、锋。
并在图1中适当位置标注出暖气团、冷气团、锋面、锋线。
图1(2)单一气团控制之下的天气特征如何?为什么?(3)不同性质冷、暖气团交界面附近的天气特征如何?为什么?(4)根据冷暖气团所占的主次地位的不同,可以将锋分为哪几类?请根据自己理解画出不同锋面的示意图.2。
阅读教材43页及图2。
21,尝试解决以下问题.判断右图中A、B、C、D谁为高压中心,谁为低压中心。
并画出高压脊、低压槽、及注明鞍部3.收集有关寒潮和台风天气资料, 与同学交流你对这两种典型天气的理解。
【我的疑惑】【课堂探究】探究点一 锋与天气 【典型案例1】1.根据教材41页最后自然段及图2.19,完成下列活动(1)若图2代表冷锋示意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讲常见天气系统一、锋与天气1.气团: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分布比较均一的大范围空气。
主要分为暖气团和冷气团。
2.锋:冷、暖气团的分界(1)结构特征:图中A为暖气团;B为冷气团。
(2)天气特征:锋面附近常伴有一系列的云、大风、降水等天气。
3.锋面类型(1)冷锋: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方向移动的锋。
(2)暖锋: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方向移动的锋。
(3)准静止锋:指冷、暖气团势力相当而移动幅度很小的锋。
如我国夏季江淮流域的梅雨、冬季贵阳的阴雨天气是由准静止锋造成的。
二、气旋、反气旋与天气1.基本气压场(1)高气压:中心气压高于四周气压。
从高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为B高压脊。
(2)低气压:中心气压低于四周气压。
从低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为A低压槽。
2.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以北半球为例)天气系统低压高压水平气流由四周流向中心由中心流向四周垂直气流上升下沉天气多阴雨天气多晴朗天气我国典型实例夏秋季节影响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长江中下游7、8月的伏旱天气,北方的秋高气爽天气(1)概念:近地面气旋一般与锋面联系在一起,形成锋面气旋。
(2)锋面位置:气旋在等压线向外弯曲处形成锋面。
(3)天气:两个锋面附近气流上升剧烈,往往产生阴雨天气,甚至造成雷雨、暴雪、大风降温等天气。
(4)常见地区:主要活动在中高纬度,更多见于温带地区,因而也称温带气旋。
微点1 冷、暖气团的温度冷气团和暖气团都是一个相对概念,不能认为冷气团温度一定低,暖气团温度一定高。
微点2 锋面过境并不一定会带来降水锋面经过时一定会带来天气变化,但不一定产生降水。
当锋面上的暖气团比较干燥时,就不能形成降水。
如我国北方冬、春季节的沙尘暴天气。
微点3 冷、暖锋的符号各有不同微点4 图解两类准静止锋微点5 低压槽附近多阴雨天气的原因低压槽区域是冷气团和暖气团相交汇的区域,两种不同性质的气团相遇,从而形成锋面,暖气团上升易形成阴雨天气。
微点6 用左右手定则判断气旋、反气旋风向微点7 台风形成的地理条件(1)洋面温度在26 ℃以上的热带或副热带海区,形成热低压,逐渐发展形成强热带气旋。
(2)赤道附近海区,由于地转偏向力小,一般很难成为台风的发源地。
微点8 锋面一定位于低压槽,而不是高压脊原因是低压槽两侧大气运动方向相对,冷暖气团会相遇;高压脊两侧大气运动方向背离,不会发生冷暖气团的相遇。
如下图,甲为低压槽,易出现锋面;乙为高压脊,不会出现锋面。
微点9 无论南北半球,锋面气旋的东侧是暖锋,西侧是冷锋原因是西侧锋面由高纬地区向低纬地区运动,是冷气团推动暖气团的运动。
东侧锋面由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运动,是暖气团推动冷气团的运动。
锋及对天气的影响(2018·高考江苏卷)下图为2018年5月10日2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
读图回答1~2题。
1.该日,甲地政府部门可能发布( )A.台风预警B.森林火灾预警C.寒潮预警D.滑坡、泥石流预警2.北京市未来两天的天气状况可能是( )A.雨过天晴,气温将显著升高B.气压下降,出现连续性降水C.降雨后,可吸入颗粒物减少D.风向转为偏南风,风速降低【图解思路】【尝试解答】 1.D 2.C冷锋与暖锋的判断(1)看符号(2)看冷气团运动方向若冷气团的运动只有向暖气团一个方向,说明冷气团势力强,应为冷锋;若冷气团遇到暖气团时有回转运动,则说明暖气团势力强,为暖锋。
(3)看锋面坡度冷气团运动速度快,冷气团势力强大时,形成的冷锋锋面坡度较大;而暖气团运动速度慢,暖气团势力强大时,形成的暖锋锋面坡度较小。
(4)看雨区范围及位置不论是冷锋还是暖锋,降水都主要在冷气团控制范围内。
“锋前”“锋后”是根据锋面移动方向,即主动前进气团的移动方向确定的:以锋线为界,在锋面移动方向上,锋线前方为锋前,锋线后方为锋后。
(5)依据天气特征判断①经历大风、降温、雨雪等天气过程的是冷锋活动。
一般情况下,冷锋活动导致的天气变化相对剧烈、明显。
②经历阴雨、升温等天气过程的是暖锋活动。
一般情况下,暖锋活动导致的天气变化比较温和。
(6)根据气温、气压的变化判断①冷锋影响下的温压变化:气温降低,气压升高。
②暖锋影响下的温压变化:气温升高,气压降低。
(2020·会宁月考)下表为海门市气象台测得的连续几日的天气情况数据表。
读表完成1~2题。
日期气温(℃)气压(百帕)风力天气最高最低均温1月11日18 2 10 1 002.5 1~2级晴1月13日12 -1 4 1 005 6~8级小雪1月15日 5 -4 2 1 008 2~3级多云2.若该天气系统强烈发展,造成的自然灾害为( )A.伏旱 B.风暴潮C.洪涝D.寒潮解析:第1题,根据表中的天气数据可知,海门从11日至13日,风力增大,云层增厚,气温大幅度下降,出现了雨雪天气,符合冷锋过境时的天气特点;从13日至15日,气温持续下降,气压升高,风力减小,天气转好,符合冷锋过境后的天气特点,故选B。
第2题,若冷锋天气系统强烈发展,往往导致短时间内出现大幅度降温及雨雪天气,此时为1月份,故会带来寒潮灾害,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影响。
答案:1.B 2.D近年来,我国多地出现雾霾或灰霾天气。
霾是一种天气现象,是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 km的空气普遍混浊现象。
读某区域4月20日气压(单位:hPa)分布示意图,回答3~5题。
3.等压线a的数值为( )A.1 017.5或1 012.5 B.1 012.5或1 015C.1 015或1 017.5 D.1 015或1 0204.下列关于图中各地的天气特点及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受台风影响,东京风力大于长沙B.受暖锋影响,淮南即将迎来绵绵细雨C.受上升气流影响,北京天气晴朗D.受反气旋的控制,平壤出现狂风暴雨天气5.仅考虑气象条件,图中出现霾的可能性最大的区域是( )A.平壤地区B.北京地区C.山东半岛东部地区D.郑州地区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该图的等压距为2.5 hPa。
相邻两条等压线的数值可能相等,也可能相差一个等压距。
结合图示信息即可判断等压线a的数值为1 015或1 017.5。
第4题,此时为北半球春季,受台风影响概率较低且东京等压线比长沙稀疏,风力小。
结合上题分析,此时西太平洋副高势力不断增强,在锋面移动过程中占主导地位的是暖锋,淮南即将迎来绵绵细雨。
北京受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
平壤受气旋控制,可能出现阴雨天气。
第5题,结合上题分析,北京受高压控制,大气稳定,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可能出现雾霾天气。
答案:3.C 4.B 5.B气旋、反气旋与天气(2019·高考天津卷)读图1和图2,回答1~2题。
1.在形成图1所示降水分布状况的当天,最有可能出现的气压场分布形势是( ) A.甲B.乙C.丙D.丁2.图2中所示的气压场分布形势,最可能出现在我国冬季的是( )A.甲B.乙C.丙D.丁【图解思路】【尝试解答】 1.C2.B气旋、反气旋的特点及对天气的影响气旋(低压) 反气旋(高压) 气压分布气压中心低,四周高气压中心高,四周低水平气流与风向无论是南半球还是北半球,低压气流都从四周流向中心,高压气流都从中心流向四周;无论低压还是高压,南、北半球气流的运动方向都相反垂直气流与天气气流形成天气状况多阴雨天气多晴朗、干燥天气过境前后气压变化曲线我国天气典型实例夏、秋之交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天气夏季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秋季我国北方秋高气爽的天气;冬季我国北方干冷的天气江淮气旋是造成我国东部地区强降水的重要天气系统,受其影响冬春季可出现暴雪。
下图为某年2月12日23:00至2月13日20:00山东省东营市受江淮气旋影响下的天气变化过程示意图。
据此回答1~2题。
1.本次江淮气旋的移动方向大致为( )A.自西向东B.自东向西C.自北向南D.自南向北2.13日8:00前后降水形式发生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风向B.气压C.温度D.降水量解析:第1题,从图中的风向变化可以判断,东营先吹偏东风(表明气旋中心在其西侧),然后吹偏西风(表明气旋中心在其东侧),由此可以判断江淮气旋的移动方向大致为自西向东。
故选A。
第2题,降雪形式的变化为13日8:00前为降雨,之后为降雪,读图,13日8:00前后温度低于0 ℃,因此降水的形式由降雨变为降雪,是温度降低导致的。
故选C。
答案:1.A 2.C下图是我国南方某区域等高线图。
图中河流的流向为自北向南,某月5日22时甲地恰与某高压天气系统中心吻合,该天气系统以每小时约15 km的速度东移。
据此回答3~4题。
3.未来7至8小时内乙地风向为( )A.先吹东南风后吹西北风B.先吹西北风后吹东南风C.先吹西南风后吹东北风D.先吹东北风后吹西南风4.第二天乙地的天气状况为 ( )A.晴天转阴雨B.大风有沙尘C.晴暖有微风D.阵风间暴雨解析:第3题,据“河流的流向为自北向南”的信息,该图为上南下北。
甲天气系统向东移动经过乙地,故乙地的风向为先吹西北风后吹东南风。
故选B。
第4题,读图,结合比例尺可知,乙地在第二天,经历了甲(高压)天气系统过境后,天气转晴,所处地区等压线较为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力较小。
故选C。
答案:3.B 4.C气象灾害(2018·高考全国卷Ⅲ)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为春季T时刻亚洲部分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1)指出控制图示区域的两个气压系统及位置关系。
(2)T时刻该区域的锋面数量发生了变化。
推测T时刻前该区域锋面的数量,并分别说明锋面形成的原因。
(3)预测P点将要发生的天气变化。
(4)说明该区域春季天气系统活跃的原因。
【图解思路】【尝试解答】(1)高压;低压;高压位于西北。
(2)3个。
在低压(气旋)中,四周空气汇集,北上的暖空气与南下的冷空气之间形成锋面,气旋逆时针旋转,形成冷锋和暖锋两个锋面。
(冷)高压内的冷空气东移南下,形成冷锋。
(3)暖锋过境,降水概率高,气温升高;暖空气控制,天气转好,气温较高;冷锋过境,气温下降,可能有降水,风力加强;冷空气控制,晴朗,气温较低。
(4)中低纬升温快,(高纬尚未明显增温,)南北温差加大,气压梯度大,大气运动快(冬季风与夏季风转换期,天气系统交替控制)。
1.洪涝(1)成因①自然原因:水系特征、水文特征、降水特征(降水量、时长、强度)、气候异常(普降暴雨,降水比常年偏多)等。
②人为原因: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泥沙淤积,抬高河床;围湖造田,湖泊萎缩,蓄洪能力下降。
(2)危害淹没农田、道路;破坏水利工程设施;冲毁建筑;造成人员伤亡;影响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
(3)防御措施①工程措施:上游修建水库;中游兴修水利工程,加固大堤,建立分洪、蓄洪区,河道裁弯取直;下游加固大堤、疏浚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