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识和评价国际范围内关于中国的各种评价

合集下载

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2005年10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全会高度评价“十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认为过去的五年,各地区各部门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推进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作为中国人,都希望中国在国际社会有受人尊重的地位。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地位是靠实力做保证的。

一、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经济地位在国际社会中,贫穷的国家无地位可言。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4年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29988万人,居住在城镇的人口52483万人,占总人口的41.8%,居住在乡村的人口75705万人,占总人口的58.2%。

初步核算,2004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36515亿元,平均每人口国内生产总值10502.12元(按目前汇率计算,约为1269.91美元)。

全年各项税收收入25718亿元(不包括关税和农业税),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3950亿元,全年进出口总额达11548亿美元,其中,出口5934亿美元,进口5614亿美元,进出口相抵,顺差320亿美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22元,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7.7%。

全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936元,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7.2%。

城镇人口2004年总收入为:9422元×52483万人=49449.4826万元乡村人口2004年总收入为:2936元×75705万人=22226.9880万元全国城乡人民2004年总收入为:49449。

4826万元+22226.9880万元=71676.4706万元全国城乡人民2004年人均收入为:71676。

4706万元÷129988万人=5514.08元全国城乡人民2004年人均日收入为:5514.08元÷365天=15.11元目前的汇率约为100美元=827元人民币。

国外人对中国基建的评价

国外人对中国基建的评价

国外人对中国基建的评价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中国的基建工程自20世纪末以来一直在高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这些基建工程不仅提高了中国的交通运输、通信和能源等基础设施水平,也对世界经济和国际合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许多国外人对中国的基建工程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中国在建设基础设施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步。

国外人对中国的高速铁路系统给予了高度评价。

中国的高速铁路系统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之一,线路总长居世界首位。

这些高速铁路线路覆盖全国各地,不仅缩短了城市之间的距离,也促进了经济和文化交流。

许多外国游客称赞中国的高速铁路系统运行稳定、服务周到、速度快,给他们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国外人对中国的桥梁和隧道工程也给予了高度评价。

中国是全球桥梁和隧道工程建设的先锋,拥有许多世界上最长、最高、最复杂的桥梁和隧道。

中国的港珠澳大桥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连接了中国的港口城市珠海、澳门和香港,极大地方便了当地居民和游客的出行。

中国的青藏铁路、京广高铁等众多桥隧工程也在国际上享有盛誉,被誉为工程奇迹。

国外人对中国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也持有一致的好评。

中国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已经建设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之一,涵盖了几十个城市。

这些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快速、安全、便捷,成为居民出行的首选方式。

许多外国游客称赞中国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干净整洁、设施完善、运行高效,为他们的旅行带来了便利。

第二篇示例:近年来,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备受国际社会的关注和赞誉。

许多国外人对中国的基建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展现出了世界级水平和领先优势。

许多国外人称赞中国建设的高铁网络。

中国的高铁网络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发达和先进的高铁系统之一。

中国的高铁列车在速度、准点率、舒适性等方面都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令世界各国都感到惊叹。

许多国外人乘坐过中国的高铁后,都对中国的高铁系统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中国在高铁建设方面做得非常出色。

结合国际形势新变化,谈谈如何进一步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 形势与政策

结合国际形势新变化,谈谈如何进一步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 形势与政策

结合国际形势新变化,谈谈如何进一步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认识国际形势的新变化当前,我们所处的国际环境正发生着极其深刻而复杂的变化。

一方面,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另一方面,对外联系愈益密切,各种信息愈益畅通,我们遇到了不少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

在这一形势下,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和方法,分析当前国际形势变化的本质和发展方向,更有效地开展国际斗争,就成为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方面。

一、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当前国际形势的发展趋势当前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是造成国际形势不稳定的最主要根源。

但我们也必须看到,当今的世界毕竟不是美国一家可以独霸天下的,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力量还在继续增长,多极化趋势仍在曲折中进一步发展,国际形势总体上继续趋于缓和,我们对于国际局势的一些基本判断仍然是站得住脚的。

这就是说,当前国际形势发展仍为我国坚持不懈地开展和平外交,在相当长一个历史时期内一心一意地进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机遇。

应把国际形势上述两方面的情况向大家讲清楚,使干部和群众保持冷静、清醒的头脑。

既要认识到当前形势的主流及我国面临的历史性发展机遇,增强信心,抓住时机,坚持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

同时也要让人们充分认识到形势的复杂性、多变性、不可预测性及我面临的挑战,时刻保持忧患意识。

二、如何辩证看待多极化和全球化问题世界走向多极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多极化趋势在各个层次和领域的发展,既反映出当代国际关系的深刻变化,也符合时代进步的潮流。

它有利于抑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但是全球化也是一把双刃剑。

全球化不能自动促成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相反,它拉大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美国等西方国家利用全球化,弱化发展中国家的主权,强化由其主导的国际秩序。

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全球化的发展也给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的崛起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我们经受住了亚洲金融危机的考验,表明我们完全有能力应对全球化的挑战。

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试题及答案整理.

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试题及答案整理.

码稿者:范小将,孟祥,倪明云,高耀东,杨鹏飞,胡昕思考题1. 2013年11月15日,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外发布,其中提到了“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这标志着“单独二孩”政策将正式实施。

请谈一谈十八届三中全会放开生育二胎的政策意义。

答:“单独二胎”是指夫妻双方一人为独生子女,即可生二胎。

这标志着中国人口和生育政策的重大调整。

这意味着,中国将逐步放松实行33年的严格控制生育的政策,向“放开二胎”过渡。

人口政策调整的必要性已成为学界共识,其中原因无一不指向一个日益明晰的事实——人口红利的消失。

人口红利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需要用一个统计指标来监测,人口抚养比就是一个很好的指标。

此外,人口红利计算还依赖于在每个年龄段中的消费量到底有多大。

从历史来看,中国的人口红利变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82年至2000年,人口红利对中国经济增长起了很大的作用,保守来看,对人均产出贡献在15%以上;第二阶段是2000年至2013年,我国现在正处于这个阶段,人口红利的贡献开始减少,直至消失;第三阶段是2013年至2050年,人口红利为负。

中国过低的生育水平不仅会导致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的短缺,更会降低经济潜在增长率。

有专家预测,随着以劳动年龄人口减少为表征的人口红利消失,中国G D P 潜在增长率预计将从1995年至2010年平均10.3%的水平,下降到“十二五”时期的7.6%。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认为,中国正在进入一个由于劳动人口下降带来的经济减速期。

中国需要改变计划生育政策。

尽管中国经济正在面临减速的风险,但一些相对容易的结构性改革举措能够为未来的进一步改革提供动力,其中的一项就是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

澳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师刘利刚指出,仅放开单独二胎政策,不会带来婴儿潮,未来十年内中国仅仅增加900万至1500万婴儿。

当前国际安全形势对我国的安全影响

当前国际安全形势对我国的安全影响

当前国际安全形势对我国的安全影响当前国际安全形势对我国的安全影响随着世界格局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国的前途命运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面对国际各种力量的此消彼长,中国既面临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复杂激烈的国际竞争。

因此,全面理性认识和把握当前国际形势特点和趋势,对于制定正确的对外战略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当前国际安全形势发展趋势及特点分析一、国际安全形势总体趋向缓和.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首先,两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促使各国人民下定决心维持和平,以使后代免除战争的浩劫。

其次,核武器的大规模杀伤力和威慑力足以将地球毁灭很多次,因此谁也不愿意因打核战争与地球同归于尽。

再次,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使世界各国依存度提高,共同利益的领域扩大,进一步减小了爆发世界性大战的可能性。

二、传统安全领域中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并有新的表现首先是局部冲突与热点问题此起彼伏。

尤其是这些热点问题都发生在国际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的敏感地带,直接或间接牵动世界主要国家在这些地区的战略利益,导致大国利益关系的复杂化,更增添了大国关系中的隐患和变数。

其次是各国的国防开支逐年增长。

这种状况意味着各国仍然把军事发展作为保障自身安全的重要因素,国家之间发生战争的威胁依然存在。

再次,主要核大国进一步加强战略力量,全球核武扩散问题依然严重,这对世界安全构成了极大隐患。

三、非传统安全构成的威胁甚至超过战争首先是国际恐怖主义问题。

2010年以来,恐怖主义活动出现新的反弹,打击恐怖主义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更加突出。

恐怖主义袭击频率增加,活动范围及袭击规模扩大;恐怖袭击方式令人防不胜防;国际反恐斗争中双重标准问题使得国际反恐阵线有破裂的倾向。

其次是环境安全问题。

全球气候变暖引发世人对环境安全的极大担忧。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气候灾害频发,甚至使部分小岛屿国家生存面临威胁。

再次是金融安全问题。

这次金融危机不仅重创了发达国家,也严重打击了新兴市场国家及发展中国家的虚拟经济及实体经济,并引发了诸多社会及政治问题。

印度精英对中国的评价

印度精英对中国的评价

印度精英对中国的评价作为印度的精英阶层,我们对中国有着深刻的认识和评价。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深深吸引着我们。

我们对中国的评价可以用一些关键词来描述:创新、发展和影响力。

中国的创新能力令我们钦佩。

中国在科技、制造业和绿色能源等领域取得了巨大的突破。

例如,中国的高铁技术已经成为世界领先,并且在全球范围内推广。

中国的互联网科技公司也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像阿里巴巴和腾讯这样的企业已经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

这些创新成果不仅为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也对全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的快速发展令我们惊叹。

中国以其令人瞩目的经济增长速度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这意味着中国正以惊人的速度追赶世界先进国家的步伐。

中国政府实施的改革和开放政策为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支持。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和基础设施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就。

我们对中国人民在短短几十年内实现了如此巨大的发展感到由衷的敬佩。

中国的影响力在国际事务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事务,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中国在国际组织中拥有重要的地位,如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

中国通过倡导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推动多边主义,为世界和平与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还在全球范围内推动了“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了区域合作和互联互通。

这些都使中国成为国际社会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

总的来说,我们对中国的评价是积极的。

中国在创新、发展和国际影响力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这使我们对中国充满了敬佩和期待。

我们相信,中国将继续在全球舞台上发挥积极的作用,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对当前国际形势及我国周边安全问题的理解

对当前国际形势及我国周边安全问题的理解

对当前国际形势及我国周边安全问题的理解当今世界,尽管和平与发展已成世界主要的潮流和趋势,但在个别地区和国家仍然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不稳定因素,这些不稳定的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间接影响着世界和平与稳定发展进程。

我国周边:在亚太地区就有朝鲜半岛、台湾海峡和南中国海主权争端等“热点”问题,特别是在少数国家坚持“冷战思维”阴影的作用和影响之下,海峡两岸间长达40多年之久的敌对状态至今仍然存在,从而导致两岸关系至今仍处于低迷的状态之中。

这同时也与我国周边安全形势现状、台极力加强与我周边国家改善安全关系有直接的联系,并成为当前制约海峡两岸关系缓和与发展的症结之一。

更有如印度和巴基斯坦不顾国际舆论的反对发展核武器;美国在亚洲地区继续推行军事同盟政策,而且试图建立可能破坏地区军事力量平衡的TMD系统;亚洲国家出现了军备竞赛的苗头;分裂主义和国际恐怖主义活动对一些国家正在构成严重挑战等等。

国际形势方面:大国关系继续以合作为主调并保持相对稳定。

美欧、美俄之间矛盾有所缓和虽然双方之间深层次的矛盾和分歧并未消除;中美关系在台湾问题、经贸问题等方面面临新的考验,但双方的合作领域与共同利益仍在扩大,双边关系中的相互依存性进一步加强;中印政治与经济关系均保持积极态势,对促进地区的和平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对稳定的大国关系,反映和平与发展作为当今世界的主流不可逆转。

然而,当前国际形势亦有相当严峻的一面。

地区性的战争和暴力冲突此起彼伏,局部性的动荡与紧张有所加剧,当今世界也很不太平,和平与发展面临的问题愈加紧迫。

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影响继续显现,气候变化、能源资源、公共卫生安全等全球性问题突出,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

在国际金融危机以及众多全球性问题的影响下,世界加速进入经济大动荡,格局大调整,体系大变革,模式大发展的新阶段。

此阶段对中国,对国际未来的发展走向起着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各国普遍采用大规模经济刺激措施,世界主要经济体基本探底企稳,但与此同时,大规模经济刺激政策的负面作用也正在显现,大量的流动性资金流入市场带来了巨大的通胀压力,冰岛的巨额赤字导致政府下台,以及迪拜债务危机,这些都警示着后金融危机时代刺激政策的负面影响,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还很不稳固,结构性问题仍然存在,不确定因素依然很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章思考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章思考题

第八章 思考题
1、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 目前国际金融危机还没有结束,但其 影响已极为深远。美国的软硬实力在下降,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已经演变成经济、政治 危机,甚至社会危机,新兴国家的崛起正 逐步改变着世界格局。如何看待当今世界 发展的新变化和新趋势?
第八章 思考题
2、冷战结束后,国际上关于中国的前途和 命运有各种不同的评论和预测,“中国崩溃 论”、“中国威胁论”、“中国责任论”、 “中国崛起论”等各种论调反复出现,仅 “中国威胁论”就演变出“中国人口威胁 论”、“中国经济威胁论”“中国核威胁 论”、“中国环境威胁论”等各种论调。 如何认识和评价国际范围内关于中国的 各种评论和预测?
第三章 思考题: 3、如何认识和理解我国政治体制改革?
第四章 思考题
1、怎样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理论?
第四章 思考题
2、为什么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体系引领社会思潮?
第四章 思考题
3、如何提高国家的文化整体实力 与竞争力?
第四章 思考题
4、 请你谈谈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的认识。
第五章 思考题
第六章 思考题
2、为什么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依靠制度?
第六章 思考题
3、在现实生活中为什么会出现先污染、 后治理的现象?你认为这些现象产生的 根本原因是什么?
第六章 思考题
4、怎样认识当前我国面临的重大环境 问题挑战?
第七章 思考题
1、在“中国模式”、“中国道路”、 “中国经验”等成为热门词汇的同时, 世界上一些有识之士也在思考,为什么 中国共产党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执政成就, 为什么中国共产党在成立90多年、执政 60多年的今天依然能够充满生机和活力。 请谈谈你的看法。
导论 思考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同样,随着经济活动特别是服务业在国际间重 新布局的趋势将进一步强化,服务业的转移将 显著增加,新兴市场国家将日益成为服务业的 出口中心,对劳动力的需求特别是对高技能劳 动力的需求,也将逐步上升。现今全球的劳动 技能水平普遍都在上升之中,这导致生产率水 平不断提高,发展中国家高技能劳动力尽管基 数较低但增长更为迅猛,中国每年都有近200 万的大学毕业生,可以预见,中国的人力资本 积累和市场竞争力将有显著的提高,这将有力 地推动生产率的增长。
• 技术进步和贸易自由化政策也在推动世界货物 与服务市场的进一步一体化。多哈谈判将使发 展中国家进一步融入世界贸易体制,在深度和 广度上推动世界贸易向前发展,使在全球范围 内有效配置资源成为可能。发达国家将逐步在 农业、纺织业等领域实现自由化,发展中国家 将利用自身的比较优势增加在世界贸易中的比 重,所有国家都将从这一过程中受益,而中国, 将主导世界的纺织业。
• 当然,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市场经济体制既 带来正面影响,也带来负面影响。但是,成绩 是主要的方面,负面的影响,需要逐步地解决 和抑制。但是,这是在苏联式的社会主义失败 以后的一个巨大的实验和摸索,中国共产党人 的勇气和智慧,得到人民的拥护。在中国,没 有一种政治力量可以代替中国共产党,没有一 个党派能够获得如此多人民的拥护。世人承认, 中国的巨大进步,是在这个党的领导下获得的。
• 在我国经济发展起来以后,又有人鼓吹“中国 威胁论”,一些邻国也曾有种种顾虑。但是, 直到现在,许多发展中国家从它们与中国的经 济交往中认识到,带给它们的不是“中国威胁 论”,而是“中国机遇论”,甚至是“中国影 响论”。在2000—2003年的4年里,拉美的 主要国家对中国的出口增加了5~9倍。许多发 达国家的经济也从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得到了巨 大的利益。这就是为什么许多外资涌入中国的 原因。中国的和平发展给世界经济带来了新的 活力,而不是灾难。
•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和改革 开放的不断稳定深入,中国老百姓的生 活水平和消费能力不断提高,中国的市 场深度与广度不断拓展,为世界经济的 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当前还存在着一 些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稳定因素。
• 一是美国的长期巨额经常帐户赤字,进 一步加剧国际全球性国际收支不平衡的 情况。二是国际石油价格居高不下,加 大了全球通货膨胀预期。第三,世界贸 易谈判缓慢,特别是贸易保护主义有所 抬头,近几年来,各种形式贸易保护主 义,而且国际贸易争端不断增加,贸易 问题政治化倾向日益明显,在一定程度 上阻碍世界贸易和世界经济的有序发展。
• 中国目前是一个具有全球性影响的地区性大国。 同时,“中国威胁论”的流行具有深植于历史 和现实基础的主观和客观原因,因而带有某种 必然性。首先,关于中国国际地位的评论存在 着种种不实之词,其原因是错综复杂的,应该 区分主流观点和非主流观点,并给予正确的归 纳和评析。同时又要注意过滤自身的民族主义 感情等主观因素,客观、公正和有说服力地对 中国的国际地位进行定位。
• 在铁一般的事实面前,一些人鼓吹的 “中国崩溃论”也不攻自破。有人估计 中国解决不了“三农”问题、失业问题 和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而中国这个大厦 会在高度发展后,顷刻倒覆,崩塌。中 国在经过28年的改革开放以后,的确是 成绩很大,但是问题也很严重。
• 问题是,中国政府有没有能力去解决前进中的 困难和矛盾?中国政府在天灾人祸、国际压力、 严重腐败等等困难面前,并没有趴下,也没有 畏缩,却是继续前进,不断解决矛盾和困难。 最重要的是,它正确对待和积极利用全球化, 正视和化解矛盾,采取“睦邻”“安邻”和 “富邻”的政策,与众多发展中国家共同前进。 中国的朋友越来越多,越来越友好,这也是有 目共睹的。
• 作为一个在世界政治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的发展中国 家,中国与发达国家存在着战略上的关系,对发达国 家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些都加大了中国在 南北关系中的回旋余地,使中国能够在南北问题的解 决过程中发挥积极功能。中国积极支持发展中国家的 争议斗争和为振兴民族经济所作的努力,积极推动南 南合作的发展,广泛开展区域合作,继续重视和发展 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努力探索与第三世界国家合 作的新途径。正因为如此,中国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建 立了广泛而友好的合作关系,中国关于国际事务的一 系列主张对发展中国家有着深远的影响。
如何认识和评价国际范围 内关于中国的各种评价与预测

• 20世纪末,国际社会的最大变化莫过于冷战的 结束及其引发的国际形势、国际格局和国际力 量对比等一系列震荡和嬗变。第二次世界大战 后持续了40多年的国际政治两极格局最终以超 级大国苏联的解体而终结,由此而形成了许多 地缘政治的回旋空问及力量真空地带,各种国 际力量的分化组合不断加剧。这种变化给世界 各国提供了一个改变其国际地位的机遇,并且 成为世界各主要国家制定对外战略的主要出发 点。
• 我们有很多实际的产品制造商,在世界 上确实有重要的地位。大概2/3的电视机、 微波炉都是中国生产的,2/5的计算机是 中国生产的,现在中国制造的产品在世 界上占第一位的可以数出很多。当初中 国加入WTO的时候,从上到下都担心农 业问题,担心这么多农民,技术水平落 后,缺乏竞争力。
• 但是从加入WTO两年来看,中国农业的竞争 力也超过很多人的预想,尤其在劳动密集型方 面的产品,像水产、水果等。今年农民收入创 收,政策是一个因素,世界市场的是第二个因 素。亚洲、新加坡这一带,原来都是美国的市 场,如今却是中国的市场,中国农产品出口的 势头非常好。中国经济的发展进而带动了许多 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它们向中国出口资源、 农产品和和制造业半成品,中国也向世界提供 物美价廉的工业品。
• 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 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现,特别是中国 打破重重阻挠加入WTO以后,中国经济 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已被世人瞩目。由 于世界生产链的重新分工和转移,中国 成为世界上的制造业大国,制造业号称 “世界制造工厂”,这恐怕不是徒有虚 名,不像过去前国内外对冷战后中国的国际地位的争论十分热烈, 特别是国外的许多观点缺乏客观和科学的根据,并且 包含着各种政治经济企图。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人 应该正确地认识自己的国际地位,保持清醒的头脑。 若妄自菲薄,对自己的发展视而不见,势必在对外战 略上无所作为,坐失良机;而夜郎自大,过高地估计 自己的实力,也必然导致对外行为的盲动与冒进。所 有这些都是违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的。因此,尽管 对冷战后的中国的国际地位给以准确定位是相当困难 的,但却是十分迫切和完全必要的。
• 拿破仑曾在19世纪初说过:中国“一旦醒来, 她将震撼整个世界”。这句名言现在又被重新 提及,并成为许多西方人评论中国发展前景的 口头禅。如果说拿破仑当时的评价只是一个预 测的话,那么在当今世纪之交的时刻似乎已经 成为一个不争的现实。美国前国务卿布热津斯 基曾经断言:“中国,不论其具体前景如何, 是一个日益崛起的潜在的主导性大国。”
• 正确估价本国的国际地位是制定和实施有效的 对外战略的客观基础,而有效可行的对外战略 对提高本国国际地位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正确认识和评价国际范围内对中国的评价, 并且在理论上客观科学地界定一系列学术概念, 对于消除国外种种不实之词带来的不良影响, 推动国际政治学研究在国际地位这一特定领域 内的发展,正确制定在未来新世纪切实可行的 国家对外战略,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 意义。
• 不能低估中国共产党的组织能力,我们 只要谦虚谨慎、兢兢业业,继续韬光养 晦,中国还会继续发展、进步起来。中 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5,它的社会主义 事业的稳步前进,当然会对人类的进步 事业作出巨大的贡献。
•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存在巨大 的发展潜力:中国的发展战略和丰富的资源、 充足的劳动力、庞大的市场。中国在世界经济 贸易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是世界主要大国 确定其全球战略时必须考虑的重要力量。中国 国内政治稳定,经济增长迅速,民族凝聚力显 著增强,在现代化进程中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 大成就,国际声望不断提高。作为“后发型” 国家,中国可以借鉴先进国家的经验,采取优 化的赶超战略,少走弯路、错路。
• 在中国开始采取时常经济体制的时候,不少西 方人估计,只要采用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将无 法回避地迈上资本主义的道路。虽然现在也有 人说中国是“特殊的资本主义”,实际上,中 国28年的改革开放使得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得 到了加强,因为它把社会主义的基本社会制度 和时常经济体制,恰当地结合了起来,使得生 产力得到空前的解放和发展,使得人民的生活 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使得共产党获得更大的信 任和凝聚力。
• 在进入新世纪,如何认识和评价国际范围内关 于中国的各种评价与预测。这是值得每一个中 国人深思的重大问题,而所有这些问题的回答 均取决于中国国际地位的准确定位。正如邓小 平指出的:“对中国在世界政治中的地位发生 错误判断的人,起码不会有一个正确的国际战 略”。因此,对冷战后中国国际地位的反思与 定位已经成为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必须考虑的 重要课题。
• 在努力发展国内外经济的同时,中国以 开放的姿态和负责任的态度,积极参与 国际财经交往和合作。随着改革开放的 深入和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 参与国际宏观经济对话的广度和深度, 不断拓展,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相互促 进,相互影响中,日益成为世界关注焦 点。回顾过去的28年,人们可以回忆起 世人对于中国经济发展情况的估计。
• 也有人估计,由于台海局势的动荡,可 能使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受到阻碍 和中断。当然我们应该做好应付最坏情 况的准备,但是从目前情况看来,我们 坚持用“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的方针, 依靠全体中华民族包括台湾人民的共同 努力,可以阻止和粉碎“台独”的阴谋, 使我国的经济发展继续向前推进。
• 有人认为,“中国人一个人是条龙,两 个人则是条虫”,从而否定我们人民的 集体力量。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 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日益提高,从我国 “两弹一星”上天和“神州六号”的腾 飞,可以看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可以把13亿中国人民的巨大潜力组织 , 发挥出来,向着社会主义的理想前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