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苏教版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苏教版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16、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板书课题、读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课题叫(黄山奇松),请大家看老师板书。

起读,第16 课,黄山奇松。

课题有四个字组成,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觉得,在朗读时我们应该突出哪个字?

板书:奇。请读出你的理解。指名读。

师小结:课文写的是黄山松,黄山松最大的特点,都凝结在这一个“奇”字

上。让我们带着自己的理解,再读读课题。

、复习导入

1、黄山是著名的风景名胜,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黄山被誉为“……”,它以四绝名扬天下,哪四绝?

2、知道什么叫做“绝”吗?严老师查过字典,“绝”字有好几种意思,你能试着给它选择正确的解释吗?出示屏幕。

小结:回答得真棒!正确答案是:D独一无二。奇松、怪石、云海、温泉是黄山特有的,是独一无二的。然而,在这四绝中,人们对奇松又更是“情有独钟”。这些奇松都长在……(学生读: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

黄山松一奇奇在哪里?(板书:奇在位置)

这节课,我们将一起重点学习黄山奇松的其它两个特点。

三、学习第二节

1、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思考:黄山松的“奇”

表现在哪些地方?你能抓住一些关键的词句来说一说吗?

2、(我发现,咱们班同学,读书都很投入,对,读书就应该这样,字字入目,字字入心。)

好,下面我们开始交流。

A “姿态优美”

,这是一个(比喻句),把(迎客松斜出来的枝干) 我们一起来看看图片,这个比喻形象吗?

板书:奇在姿态) B “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1)饱经风霜是什么意思?(形容一个人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

能不能用这个词来说一句话? ( 提前让学生造句 )

(2)这个词多用来形容老年人,我们可以说奶奶的脸饱经风霜,可以说爷 爷的双手

饱经风霜。 课文中说迎客松饱经风霜, 请你想象一下, 这棵迎客松在一 千多年的日日夜夜里,可能会经历哪些磨难?

(3)同学们说得真好,经历了一千多年的狂风、暴雨、大雪的重重磨难, 按理说,

这棵松树会怎么样?(折断、枯死、奄奄一熄)可是这棵黄山松,它仍 然(郁郁苍苍, 充满生机) ,这不禁让人感受到它那 (顽强的生命力、 不屈不挠、 坚忍不拔的精神)。 板书:奇在精神

谁能把这句话来读一读,读出黄山松那种顽强的生命力。指名

教师范读:大家读得真好,严老师也想读一读,可以吗?

齐读:不仅读出黄山松的奇,还要读出作者的赞叹、喜爱之情。 C “姿态独特”

1)这是写送客松的,课文具体是怎么写的? “枝干蟠曲”,蟠曲知道什么意思

吗?它不是一般的弯曲,是曲折环绕的

意思,说它的枝干相互缠绕,非常特别。让我们一起看看大屏幕。

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好象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

这说的是“迎客松”。 的枝干斜伸 到来。)

课文是如何重点来写它姿态优美的?(它有一丛青翠

“如同”就是(好

象) 比作(好客主人的手

臂), 2生。

这长长的树干,好比长长的手臂,多神奇啊!

(2)细心的你有没有发现, 课文中有两句话,都出现了“手臂”这个词,请

看。请你读读,为什么前一句没有引号,后一句有呢?

小结:一个词语,加上不同的标点符号,代表不同的含义,这就是语文的魅力!

D “天然盆景”

见过盆景吗?说说盆景是怎样的?

盆景是需要人工培植的,需要对它进行修剪、固定,按照人们的审美要求改变它的生长方向。而“天然盆景”呢?是不是人工修剪而成?需要给它固定或改变方向吗?那么, 是谁创造了如此伟大的神奇?

板书: 大自然的杰作

(不需要修剪、固定,是天然形成的。其实,所有的黄山松的奇,都不是人工的,它们破石而出,自生自长,可以说是大自然的杰作。多么神气的黄山松啊!)

3、三棵松姿态优美,潇洒挺秀,请同学们默读这一节,看看作者是如何对三大名松

进行描写的?

请看屏幕,出示三段文字。

(都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使文章显得生动、形象,使松树有了人的情感;前一句写实,后一句是作者的想象,虚实结合。这是文章主要的写作方法,我们在写作中也可以多多运用。)4、练背第二节。(视情况而定,时间不允许就删掉)

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是黄山的三大名松,他们位置奇、姿态奇、精神奇,你想把这么奇特秀丽的松树记在心里吗?那就让我们试着把它们背出来。

为了帮助大家背诵,严老师准备了一些词组,背诵的时候可以作些参考。

四、学习第三节

1 、黄山松以“奇”著称,那它是不是只有这三种姿态?书上用了哪个词?(千姿百态)点名读。

2 、如果说第二节是从点上具体来写黄山松,那么这里就是在面上简单略写。这是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这段用了三个分句,我们仔细看看,这些句子都怎么样?(用了短句,读起来很上口)我们一起读读看。这些句子间,字数也相同,非常地工整。我们一起来读读。

3 、在这些描写后面,用了一个什么标点符号?

这里的省略号省略的是什么?

4 、练笔。

黄山松千姿百态,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只是其中的一些代表。严老师

还搜集了一些其他的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出示图片。

美丽奇特的黄山松欣赏完了,相信他们一定带给你许多的联想。请大家看这些图片,(连理松、竖琴松、孔雀松),仿照第二自然段的写作方法,仿写一段话。

五、总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了黄山,领略了黄山奇松的风姿。如果说黄山是“视觉的天堂”,那么,奇松就是其中点睛的一笔。它们美得奇,奇得艳,真是让人大饱眼福。难怪旅行家徐霞客两次游览黄山后,写下了这样的名句: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观黄山,天下无山。让我们把如此神奇的黄山松牢记心底,一起读课题。黄山奇松。

六、板书设计

16、黄山奇松

迎客松位置

陪客松姿态

送客松精神

大自然的杰作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