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环境测试报告格式样本

合集下载

建筑环境电磁辐射强度检测报告

建筑环境电磁辐射强度检测报告

建筑环境电磁辐射强度检测报告辐射污染被公认为排在大气、水质、噪声之后的第四大污染源。

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把辐射列入必须控制的主要污染物之一。

辐射环境建设项目监督性检测,是一项根据辐射照射途径和辐射环境监测目的。

根据辐射能量产生的形式不同,将辐射分为电磁辐射和电离辐射。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离辐射和电磁辐射在生活中受到广泛应用,同时也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受到重视。

近年来,各地辐射方面的投诉不断攀升,带来了许多社会不稳定因素。

因此,通过对辐射环境的持续监测以达到动态掌握,对我国重要环境质量环境工作起着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第三方监测机构进行权威的监测并出具公正的监测报告。

中科检测CMA资质认可检测项目多达2000余项。

其中包括水、气声、土、固废、海洋、辐射等相关检测项目,凭借完美的仪器设备及专业技术专家具有多年的检测经验,具有电离/电磁辐射检测机构,可为客户出具权威的辐射检测第三方检测报告。

电离辐射检测电离辐射检测,主要是根据辐射照射途径和重点核技术利用单位以及伴生放射性矿开发利用企业厂址相关的环境辐射本底值为基础,对空气吸收剂量率等外部辐射水平监测以及空气、水体、土壤和生物等环境样品中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的监测,再与收录的天然水平放射性水平进行比较,对污染物源产排情况做一个具体的分析,具有直观、前瞻性。

可获取区域内辐射背景水平,积累辐射环境质量历史监测数据,掌握区域辐射环境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判断环境中放射性污染及其来源,且持续开展定时、定点的环境质量监测,掌握区域辐射环境背景数据,可为环境辐射水平和公众剂量提供评价依据,在评判或辐射突发事件/事故对公众和环境影响提供必不可少的对比参考依据。

或是对企业年度辐射检测以及场地辐射环境监测,为企业环保验收、环保风险评估宇辐射安全评估项目监督性监测,在环境保护的积极预防、采取有针性措施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为后续企业的环境管理提供合理依据。

电磁辐射检测而电磁辐射检测主要集中中波广播发射台、气象雷达、基站与输变电工程。

电磁环境影响专项报告

电磁环境影响专项报告

电磁环境影响专项报告李遂~王四营220kV输电线路⼯程电磁环境影响专项报告环评单位:中国电⼦⼯程设计院环境影响评价资格证书:国环评证甲字第1050号2007年01⽉北京1. 前⾔北京地区电⽹是华北电⽹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都供电的重要任务。

长期以来,北京电⽹的发展不能满⾜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改⾰开放以后,电⼒资源紧缺问题⽇益突出,拉闸限电严重影响了⽣产和⽣活⽤电。

为缓解电⼒供应紧张的局⾯,1993年春天,原中国华北电⼒集团公司(现为华北电⽹有限公司)提出并实施了“9511⼯程”,即到1995年11⽉,基本解决北京和华北地区严重缺电局⾯。

在实现了“9511⼯程”以后,北京地区的⽤电紧张状况得到了缓解,1995年底实现了在北京地区不拉闸限电。

但是,1996年和1997年北京电⽹发⽣的“1.19事故”、“5.16事故”等,以及1997年夏季北京持续⾼温天⽓,使⽤电负荷急剧上升,造成较⼤范围的过负荷现象,暴露出北京电⽹在输、配电系统存在影响安全、稳定、可靠供电的问题。

北京⼀热、⼆热地区电⼚直配负荷⼤且与系统联系薄弱,市区周围的⼏座向市区供电的220kV变电站也同样存在供电负荷⼤及与系统联系薄弱的问题。

其中,草桥地区、⼆热地区、清河地区及⼀热地区供电能⼒严重不⾜,出现了变压器过负荷和线路卡脖⼦现象,甚⾄造成过负荷拉闸限电及⽤户频繁停电,给⾸都⼈民的⼯作和⽣活造成了不良影响。

其根本原因,是因为北京城⽹220kV和110kV 电源布点少,⽹架结构薄弱,变压器容量不⾜,达不到城⽹导则规定的技术要求。

为解决北京电⽹存在的问题,加快⾸都电⽹设施建设与改造,确保⾸都的政治和⼈民⽣活⽤电,1997年下半年,原北京供电局(现为华北电⽹有限公司北京电⼒公司)提出,并经原华北电⼒集团公司命名,开始实施确保建国50周年⼤庆⾸都北京可靠供电的“9950⼯程”。

李遂~王四营220kV输电线路⼯程(⼜称顺义220kV变~王四营220kV变220kV线路⼯程、⼩顺义~王四营220kV线路⼯程),是经市政府批准的“9950⼯程”中三条⼤线进京⼯程中的东线⼯程建设内容之⼀,该线路⼯程由李遂220kV变电站引出220kV双回架空输电线路接⼊王四营220kV变电站。

EMC电磁兼容测试报告

EMC电磁兼容测试报告

EMC电磁兼容测试报告
一、测试目的
电磁兼容(EMC)测试是对电子设备的电磁辐射和电磁抗扰能力进行
评估的过程。

本次测试旨在评估被测设备在电磁环境中是否能够正常工作,并且不会对周围电子设备产生干扰。

二、测试范围
本次测试对被测设备的辐射电磁场和抗扰能力进行了评估。

测试涉及
以下方面:
1.辐射电磁场测试:测量被测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发出的电磁辐射水平,评估其是否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2.抗扰能力测试:通过模拟实际工作环境中的干扰源,评估被测设备
对外部电磁干扰的抵抗能力。

三、测试方法
1.辐射电磁场测试:使用设备测量被测设备在各个频段的辐射电磁场
强度,并与相关标准进行比较。

2.抗扰能力测试:将被测设备置于模拟干扰环境中,通过测量其输出
信号的质量和稳定性来评估其抗扰能力。

四、测试结果
1.辐射电磁场测试结果:根据测试数据和相关标准要求,被测设备在
所有频段的辐射电磁场强度均符合要求,并未产生超出标准的辐射水平。

2.抗扰能力测试结果:在模拟干扰环境下,被测设备的输出信号质量和稳定性均良好,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五、结论
根据测试结果,被测设备在电磁环境下表现出良好的电磁兼容性能,能够正常工作且不会对周围设备产生干扰。

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六、建议
鉴于被测设备经过了电磁兼容测试并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建议继续进行后续的功能和性能测试,以确保设备在各个方面都具备稳定和可靠的性能。

七、测试人员信息
测试人员:XXX。

电磁场场强测量实验报告

电磁场场强测量实验报告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电磁场与电磁波实验报告
题目:校园内无线信号场强特性的研究
姓名
班级
学号
班内序号
董敏华
2010211112
10210368
27
杨伶
2010211112
10210369
28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在移动环境下阴影衰落的概念以及正确测试方法;
2、研究校园内各种不同环境下阴影衰落的分布规律;
3、掌握在室内环境下场强的正确测试方法,理解建筑物穿透损耗的概念;
信号电平空间分布图如图所示:
可以看出在此测试区域场强基本稳定在-65dBmw左右。因为频点为182.5MHZ,频率相对较高且无调频广播视频点播类的信号,以至于外界对此影响较小,基本上无大的浮动,且整体信号电平较高。
2、地点为主楼小广场
①在频点为FM97.5MHZ时,主楼小广场的信号电平概率分布直方图以及信号电平概率分布曲线与正态分布曲线的比较如下图所示:
由上图可知:在97.5MHZ的频点下,主楼四层楼道的信号电平在-50dBmw至-80dBmw之间变化,在-62dBmw左右居多。其信号电平概率分布曲线与正太分布曲线差异比较大,其最大值为-48.4dBmw,最小值为-77.4dBmw,均值为-63.79dBmw,标准差为6.64;与上图97.5MHZ的主楼前小广场的数据图比较,发现此组数据的信号电平变化范围较大,且整体的电平值偏大分析原因:主楼小广场比较开阔,为室外测量数据,但主楼四层楼道属于室内测量,在室内测量时未经过建筑物的穿透损耗,所有整体的电平比较大,又因为主楼内的各种实验设备的不同,使得此组数据变化范围较大。
①自由空间模型
自由空间模型假定发射天线和接收台都处在自由空间。我们所说的自由空间一是指真空,二是指发射天线与接收台之间不存在任何可能影响电波传播的物体,电波是以直射线的方式到达移动台的。自由空间模型计算路径损耗的公式是:

EMC基本测试报告格式及说明

EMC基本测试报告格式及说明

EMC基本测试报告格式及说明随着电气电子技术的发展,家用电器产品日益普及和电子化,广播电视、邮电通讯和计算机网络的日益发达,电磁环境日益复杂和恶化,使得电气电子产品的电磁兼容性(EMC电磁干扰EMI与电磁抗EMS)问题也受到各国政府和生产企业的日益重视。

欧共体政府规定,从1996年1月1起,所有电气电子产品必须通过EMC认证,加贴CE认证标志后才能在欧共体市场上销售。

此举在世界上引起广泛影响,各国政府纷纷采取措施,对电气电子产品的RMC性能实行强制性管理。

根据欧盟的电磁兼容(EMC)指令2004/108/EC,所有在欧盟市场销售的电子电气产品必须在其对其他产品的干扰性及对外来影响的抗干扰性方面严格符合欧盟法律要求。

产品名称NAME OF SAMPLE商标型号 TRADE MARK & TYPE制造厂商MANUFACTURER委托单位CLIENT检验类别TEST SORT检验项目静电放电抗扰度、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TEST ITEM浪涌(冲击)抗扰度报告编号: 第页共页检验记录第 3 页共页样品名称商标 /制造厂商型号规格委托单位取样方式委托人送样/ 抽样单位抽样母数 1台/ 样品数量抽样地点 1台送检生产日期 -- 抽样日期 / 2008年11月14日日期检验日期 2008年11月14日--2008年12月4日检验环境 15,35? 45,75%RH 样品说明:#检测样品1台,检测编号:1,检测前后样品外观完好,功能正常。

测试时供电电压:DC 12V检验项目:静电放电抗扰度、浪涌(冲击)抗扰度、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检测依据: IEC 61000-4-5:2005、IEC 61000-4-2:2001、IEC 61000-4-4-2004、企业要求检验概况:依据标准和企业要求对1台样品分别进行了静电放电抗扰度、浪涌(冲击)抗扰度、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共3项的检测,测试结果均符合企业要求。

电磁脉冲试验评论报告模板

电磁脉冲试验评论报告模板

电磁脉冲试验评论报告模板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了解电磁脉冲试验的原理,掌握其测试方法,并深入分析试验结果,进一步促进研究。

二、实验原理电磁脉冲试验是在实验室环境下模拟电磁脉冲在鲁棒设计中的应用情况,对电器电子设备的鲁棒性进行测试评估的一种方法。

其基本思路是通过放电器将蓄电器电能以短时间内释放出来,形成瞬时强电场。

强电场会产生高能粒子束和电子束,通过这些粒子的能量转移,被试品内产生电场感应,从而对被试品的电器电子设备产生影响。

通过电磁脉冲试验,可以确定设备在电磁脉冲环境下的鲁棒性,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三、实验步骤1.接通实验设备电源,按照实验中指定的参数设置放电器;2.将被试品放入试验室环境中,并连接被试品与放电器;3.调整放电器电能释放时间和电流强度;4.进行电磁脉冲实验,并记录测试数据;5.分析测试数据并撰写测试报告。

四、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期间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规程;2.在进行试验之前,需要对设备进行仔细的检查,确保设备已符合实验要求;3.在接触被试品时,要穿戴防静电设备。

五、实验结果及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当电磁脉冲幅度较小时,被试品的电器电子设备工作正常,未出现明显的异常情况;而当电磁脉冲幅度较大时,被试品中部分设备出现了工作异常情况,其中部分设备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停止了工作。

从测试数据可以看出,被试品在电磁脉冲环境下的鲁棒性较差,存在一定的抗干扰能力不足的问题。

在实际工程设计中,需要对设备进行进一步的改进,以提高其鲁棒性和抗干扰能力。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电磁脉冲试验,我们深入了解了电磁脉冲试验的原理和测试方法,并通过实验结果分析,明确了被试品在电磁脉冲环境下的鲁棒性问题。

在未来的工程设计中,我们将充分考虑设备的抗干扰能力,尽可能提高其鲁棒性,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电磁环境智能测试系统出厂检测报告

电磁环境智能测试系统出厂检测报告

电磁环境智能测试系统出厂检测报告满足要求合格3存储功能完成一组数据采集后,使用USB数据线将智能终端与PC机连接,检查存储容量,并查看智能终端测试数据文件。

存储器写入正常情况下,应存在该组数据采集结果的数据库文件;存储器读取正常情况下,从PC端能翻开该数据库文件查看具体数据内容。

满足要求合格4软件功能数据通讯功能测试和数据显示功能测试参照通信功能测试方法执行。

进入“数据校准”功能模块,完成校准操作,数据校准功能正常时,智能终端校准界面应显示“完成校准”。

进入“信息查询”功能模块,完成任务查询操作,测试数据列表显示功能正常时,应出现数据列表。

满足要求合格5误差校准功能依据DL/T988-2005所述方法进行校准:在33%~100%量程范围内测得的电场强度偏差值应在计算场强的±5%以内;各个校准点的磁场强度偏差值应在计算场强的±5%以内。

满足要求合格检验结论:本产品经检验合格准予出厂。

柜体具有整柜电磁兼容试验报告

柜体具有整柜电磁兼容试验报告

柜体具有整柜电磁兼容试验报告一、背景介绍电磁兼容试验是评估设备在电磁环境中的抗扰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柜体作为重要的电气设备之一,需要具备良好的电磁兼容性能,以保证其在电磁环境下的正常运行。

本报告对柜体进行了整柜电磁兼容试验,评估其在电磁环境中的抗扰能力。

二、试验目的本次试验的目的是评估柜体在电磁环境下的抗扰能力,具体包括其对电磁辐射的耦合性能和对电磁场的抗干扰能力两个方面。

三、试验方案1.试验设备及工具本次试验所使用的设备及工具包括电磁辐射源、电磁场干扰源、功率放大器、频谱分析仪、示波器等。

2.试验环境试验环境应符合相应的电磁环境标准,包括电磁场强度、频率范围等。

3.试验步骤(1)对柜体的电磁辐射性能进行测试。

使用电磁辐射源向柜体施加电磁场,并通过频谱分析仪、示波器等设备测量波形和频谱特性。

(2)对柜体的抗干扰能力进行测试。

使用电磁场干扰源向柜体施加电磁干扰信号,并通过示波器等设备观察柜体的输出波形、干扰抑制能力等。

四、试验结果1.电磁辐射性能测试结果通过电磁辐射源对柜体进行测试,柜体的电磁辐射能力在规定的频率范围内满足要求,且没有出现明显的频谱峰值或杂散峰值。

2.抗干扰能力测试结果通过电磁场干扰源对柜体进行测试,柜体在受到电磁干扰信号时,能够保持正常的输出波形,并能有效抑制干扰信号的干扰能力。

五、试验结论本次试验结果显示,柜体具备良好的电磁兼容性能,能够在电磁环境下正常工作,并对电磁干扰具有一定的抑制能力。

六、改进建议根据试验结果,对柜体的电磁兼容性能进行进一步的优化是有必要的。

建议在设计中采用更好的电磁屏蔽材料,优化线路布局以及提高抗干扰技术的应用等,以进一步提升柜体的电磁兼容性能。

[1]电磁兼容工程技术规范,标准出版社,2024年。

[2]电工电子测量技术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24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磁环境测试报告格式样本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地球站站址电磁环境测试报告

二***年*月 *****网 *****站 电磁环境测试报告 建站单位:************** 台站地址:************** 测试: ************** 审核: ************** 批准: **************

测试单位(盖章) 年 月 日 目 录 1.概述 2.预定工作参数 3.干扰电平标准 4.测试系统参数 5.测试 6.测试结果 7.结论 8.附图 1.概述 1.1地球站工作情况简述 该地球站是******站,主要用于******。 1.2测试任务与目的 本次测试的目的,就是全面测试预选站址的电磁环境,确定各类干扰源的干扰信号强度。根据国标GB13615-92《地球站电磁环境保护要求》和国家无委“建设卫星通信网和设置使用地球站暂行规定”的要求,分析地球站与各类无线电干扰源辐射的兼容性,选址是否符合技术要求,预选站址是否可行。作为建设单位上报站址和无委审批台站的技术依据。 2.预定工作参数 2.1 卫星参数 卫星名称 鑫诺1号 卫星标称规定经度 0 (东经) 下行工作载波中心频率 下行工作载波带宽 8640kHz 下行工作载波EIRP: dBW/该载波 下行损耗Lf: dB

2.2 地球站地理参数 地址: 北京 市 地理坐标: 东经: *** 度 18 分 24 秒 北纬: ** 度 55 分 19 秒 地面海拔高度: 35 米 天线距地面高度: 25 米 天际线仰角图(见附图表 1 ) 2.3 地球站技术参数 天线工作指向: 方位角 189 度,仰角 度 天线口径: 6.2 米

也可以使用卫星在整个转发器上的EIRP值计算: 转发器下行频率 — 卫星下行EIRP: 48 dBW/54MHz 输出回退BOo: dB 接收信号带宽 = 传输速率/FEC /(符号所包含的比特数)*, 即 8640 = 9257/(3/4)/ 2*为滤波器的滚降系数 + 1)。

一般情况下取C/I=25dB为保守计算。 可以通过两种方法获得较精确的可允许的C/I值: 1:从用户链路计算中获取; 2:根据地球站接收系统的调制方式计算获得: 在可允许的误码率条件下计算出某种调制和解调方式可允许的C/N值,在通过该链路现在的C和N值,计算可允许的N+I值,从而得到可允许的C/I值。举例如下: 假设可允许的误码率为10-6(不考虑不同编码方式的纠错能力),地球站接收系统采用QPSK调制方式和相干解调,可允许的Eb/N0值为,C/N值为+10log2=,在通过该链路现在的C(-99dBm/300KHz带宽内)和N(-121dBm/300KHz带宽内(取Te接收系统=210K))值,计算可允许的N+I值为,从而得到可允许的I ()和C/I()值。一般情况下,C值越大,可允许的I值也越大。

天线接收增益: 56 dBi 接收载波中心频率: GHz 接收信号带宽: 8640 kHz 接收信号调制方式: QPSK 传输速率: 9257 kbit/s FEC: 3/4 接收系统等效噪声温度: 160 K

3.干扰电平标准 3.1 依据国标GB13615-92《地球站电磁环境保护要求》和“地球 站电磁环境测试的基本要求”,确定允许干扰电平: (1)允许C/I比计算: 取C/N=10dB,C/I=25dB。 也可以使用卫星在整个转发器上的EIRP值计算: EIRP-BOo-Lf+Gr ( 0 o )-10 Log ( BW/RBW ) =48--+56-10 Log ( 54000/300 ) = -99 dBm

(2)地球站接收机输入端有用信号(300KHz带宽内)C(dBm): EIRP下行工作载波-Lf+Gr ( 0 o )-10 Log ( BW/RBW ) =-+56-10 Log ( 8640/300 ) = -129 dBW = -99 dBm 天线接收增益Gr():为偏轴角 。 评注:立体去耦角为方位角方向与天线主轴方向间的夹角。地球站工作方位角方向与天线主轴方向间的夹角最小。此方向对干扰信号反应最敏感,允许的干扰信号也最小,也就是说不同方位角方向允许的干扰信号不同。将所有方向允许的干扰信号按照地球站工作方位角方向允许的干扰信号的计算为保守计算。

(3)地球站接收机输入端允许干扰信号电平PI : -124 (dBm)/ 300 KHz。 (4)偏离地球站主波束方向(水平方向),地球站天线口面处 在方位角方向允许干扰电平PI天线口面(): PI天线口面()=PI-Gr(立体去耦角0) =-124-(-10) =-114 dBm

4.测试系统参数 4.1测试设备参数满足GB13615-92要求。 天线类型: 标准喇叭 天线接收增益:Gr= 20 dBi 天线噪声温度:Ta= 150 K 馈线损耗:L馈线= 2 dB 频谱仪灵敏度: -92 dBm / 300KHz LNA增益:GL= 50 dB LNA噪声温度:TL= 120 K 频谱分析仪型号: HP8593-E

测试系统方框图 天线 低噪放 频谱分析仪

馈线

打印机 4.2测试系统灵敏度 测试系统等效输入噪声功率PL为: PL= -119 dBm/ 300 (测试带宽)KHz 折算到频谱仪输入端热噪声功率: PH= -71 dBm/ 300 KHz 相对带宽时频谱仪灵敏度比PH高 21 dB。 4.3干扰电平容限Pr折合到频谱分析仪测量出的干扰电平Pr测(300 KHz带宽内) 为 Pr+GLNA+Ga-L馈线-Gr ( o ) =Pr+50+20-2-( -10) = -124+20+50-2+10 = -46 dBm

5.测试 在预定天线位置,按照测试系统方框图连接好测试设备,测试天线离楼顶高 1.5 米,加电和自校。按照工作参数设置频谱分析仪工作状态。一般情况下取VBW<=RBW/3<=SPAN/100。 5.1全频段全方位水平干扰测试 将测试天线置于0度仰角,在拟使用卫星的整个下行频段或拟租用转发器整个带宽范围内,用与接收信号相同的极化从0 度开始顺时针旋转天线,直至旋转360度,每到出现一个干扰源的最大点时停下来,观察并记录频谱图. 5.2预定工作载波全方位水平干扰测试 在预定工作载波+/-20MHz范围内,重复上述测试,观察并记录频谱图. 5.3预定工作载波预定工作方位垂直干扰测试 在预定工作载波+/-20MHz范围内,在地球站预定工作方位+/-20度内,在+/-5度仰角(根据具体情况,可加大仰角)内,重复上述测试,找出每个干扰源的最大点,观察并记录频谱图.

5.4最大干扰源方向干扰测试

5.4最大干扰源方向干扰测试 选择干扰最大或离预定工作载波最近的干扰源,进行较长时间观察和重复测试, 观察并记录频谱图. 5.5改变天线馈源极化方式,重复上面的测试. 5.6选择不同时段重复上面的测试.

由于地球站工作方位角方向附近对干扰信号反应最敏感(立体去耦角较小,地球站接收天线对干扰信号的增益较大),所以要在工作方位角方向附近仔细查找干扰信号。然后根据公式PI天线口面()=PI

-Gr(立体去耦角0)计算出在方位角方向允许干扰电平PI天线口面

(),和测出的该方向上的最大干扰源相比较,分析此干扰是否为

有害干扰。 地球站的工作方位角为真北角(从地球站所在点的真子午线(经线)起,依顺时针方向到目标方向线之间的水平夹角),而非磁北角(从地球站所在点的磁子午线(磁北线)起,依顺时针方向到目标方向线之间的水平夹角),用指南针测出的方位角为磁北角,测量时应根据当地磁偏角(磁子午线与真子午线间的水平夹角,以真子午线为准,角度值东偏为正,西偏为负)换算为真北角(真北角 = 磁北角 + 磁偏角)。 考虑到罗盘会受到周边金属的影响而造成磁角测量有误差,在有

5.7测量天际角 用指南针和经纬仪(或罗盘仪)测出并记录拟建地球站周围(0o到360o 方位角)的天际角.

6.测试结果 6.1干扰记录 时间: 2*** 年 * 月 * 日 天气: 晴朗 温度: 30 度 地点: ********

6.2干扰记录说明 寄存器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方位角 142 o 0o 60 o 120o 180o 189o 200o 240o 227o 300o 极化方式 V V V V V V V V V V

寄存器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方位角 hold 142o 0 o 60o 120o 180o 189o 200o 227o 240o 300o 215o 189o 极化方式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