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4(二)-思考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14(二)-思考题

一、辨析题

1、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事物发展。(第一章)

答: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中根本对立的发展观,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

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形而上学则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

和作用。是否承认事物是发展的,只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表现之一,它们对立的焦点是承认矛盾及

矛盾是发展的动力和否认矛盾及不懂矛盾是发展动力观点的对立。

2、唯物主义是可知论,唯心主义是不可知论错误①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根据其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来划分的。而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是根据其对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不

同回答来区别的。②唯物论者是可知论者,如果说唯心主义都是不可知论者就是片面的。在哲学史上,大

多数唯心主义哲学家都承认世界是可知的,如黑格尔这样一些唯心主义者。只有少数哲学家才是不可知论

3、掌握适度原则就是任何时候都不要超过事物的度。(第一章)这一观点是不对的。度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围,度这一哲学范畴启示我们,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掌握适度的原则。为了维持事物正常发展,必须保持事物原有的度,为了促进事物发展,又必须超出事物原有的度,要适时抓住时机,促进事物的质变。

4、否定就是新旧事物之间“一刀两断”。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否定观认为: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否定既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是旧事物向新事

物的转变,又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

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5、有用就是真理。(第二章)答:此说法是错误的。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真理的本质特征不是有用,而是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相一致。“有用就是真理”,是主观真理论的一个典型。实用主义者把“有用”和“真理”完全等同起来,从根本上否认了客观真理的存在。有用”的时间范围应该是广泛的而不是眼前的,空间范围应该是广泛的而不是狭窄的,“有用”的价值层

次应该是多样的而不是单一的,“有用”的最终客观判断标准应该是社会生产力

6、认识是一个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的过程。(第二章)此观点正确。一个正确的思想,往往需要经历由实践到认识、又由认识到实践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这是受认识主体的限制和认识

对象暴露程度的限制。首先,从客体上看,事物是复杂的,它的本质的暴露是一个过程。人的认识还要受

历史条件、科学技术条件、实践水平和手段等因素的制约;其次,认识主体要受自身的局限性,受立场、

观点、方法、知识水平、经验以至身体素质等等因素的制约,因此,对客观事物特别是比较复杂的事物的

认识,要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不断修正、补充、深化,才能形成正确的思想。由于世

界及其联系和发展在空间和时间上是无限的,人的实践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人的认识也必然是无限发展的

过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

度。

7、国家是阶级合作的产物。错误的。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国家的实质是一个阶级统治另一个阶级的工具。国家是一种具有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职能的有组织的能力。

8、每个人都是历史的参与者,所以,“人人创造历史”。答:此说法是错误的。“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是针对个人而言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则是针对整个社会而言的。而“人人创造历史”没有意识到独立的个体人与人民群众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理所当然的认为,每个人都创造整个社会的历史,将会形而上学和英雄史观。并且,有些反社会发展方向而前行的人的某些行为,不仅不能在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过程中起到积极的作用,反而会阻碍社会的发展,他们更不可能“创造”历史。

二、简答题

1、简述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基本内容及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主要形式(第一章)答: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它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方

面是意识和物质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即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问题;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也就是思维能否认识存在,现实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唯物主义的主要形式有三种:古代朴素

唯物主论、近代形而上学的唯物论、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的主要形式有两种:主观唯心主义:把主观精神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作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

观世界不过是人的主观意识的物;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确定为世界的基础,当作第一性的东西,

认为客观物质世界只不过是“客观”精神的产物

2、简述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答:物质观: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

映。意义: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

划清了界限。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第三,体现了唯物论与辩证

法的统一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3、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第一章)答:第一,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第二,对立统一规律贯穿唯物

辩证法的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是理解他们的钥匙。第三,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第四,

不得不承认对立统一规律以及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

4、简述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第一章)答:1,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2,,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它

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转变。3,辩证

的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4,辩

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有保留其积极因素。

5、简述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第一章)答: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的连续性。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

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

系: 1、量变是质变的必然准备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3、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量变

和质变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量变引起的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事物有开始新的量变,如此交替循

环,形成事物质量互变的规律性。质量互变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6、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辨证关系(第二章)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

三种形式。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

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是:第一,理性认识依

赖于感性认识。第二,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第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7、简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第三章)答: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第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首先,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其次,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第二,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形: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8、简述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答: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是辩证统一的。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赖以产生、存在和

发展的物质基础,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得以确立统治地位并巩固和发展不可缺少的政治、思想条件。:其

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及其性质;其二,经济基础的变化决定上层建筑原改变。2、上层建筑

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集中表现为它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务时,起推动

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作用;当上层建筑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起阻碍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