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型糖尿病简述
血糖以上有糖尿病足

血糖以上有糖尿病足糖尿病足是指由于长期高血糖引起的下肢神经、血管、足部损伤引起的一系列并发症,包括神经性病变、血管性病变、感染等。
糖尿病足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生活质量降低和不良后果,如截肢、失明等。
因此,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对糖尿病足患者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糖尿病足的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糖尿病足的治疗方法1. 血糖控制:高血糖是导致糖尿病足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必须严格控制血糖水平。
同时,高血糖会损伤神经和血管,影响创口愈合,降低抵抗力,增加感染的风险。
因此,控制好血糖可以减少糖尿病足的发生和进展。
具体措施如下:(1)药物治疗:如果无法通过饮食和运动控制血糖,需要用药。
药物治疗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2)饮食调节:合理的饮食有利于血糖的控制。
患者应少吃高脂肪、高糖、高盐的食物,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多喝水。
(3)运动:运动可以增加体内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血糖代谢。
要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量力而行。
2. 足部护理:足部护理是糖尿病足治疗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合理的足部护理可以预防足部创伤和维护足部健康。
具体方法如下:(1)保持足部清洁干燥:保持足部清洁干燥可以避免足部感染,预防皮肤破损。
(2)勤换袜子:勤换袜子可以保持足部干燥,防止细菌滋生。
(3)不穿紧身衣物:紧身衣物会影响下肢血液循环,引起静脉瘤等问题。
(4)穿合适的鞋子:鞋子必须合脚,有良好的支撑和缓冲作用,有助于防止足部创伤和改善步态。
(5)定期检查足部:患者应该定期检查足部是否有伤口、发热、肿胀等异常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3.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糖尿病足治疗中辅助性的措施。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抗糖尿病药物:常用的抗糖尿病药物包括降糖药、胰岛素等。
(2)抗感染药物:患者容易出现各种感染,如菌感染、病毒感染等。
使用抗感染药物有助于防治感染。
(3)促愈合药物:促愈合药物可以促进创口愈合,加速伤口愈合的速度。
二、糖尿病足的注意事项1. 日常生活保健:患者应该注意饮食、锻炼、睡眠等方面的保健措施,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医师面试基础试题及答案

医师面试基础试题及答案1. 请简述心肺复苏(CPR)的基本步骤。
答案:心肺复苏的基本步骤包括识别心脏骤停、呼叫急救、将患者平躺、进行胸外按压、开放气道、进行人工呼吸。
具体步骤如下:首先确认周围环境安全,然后轻拍患者肩膀并大声呼唤,判断意识丧失后立即呼叫急救。
将患者平放在硬地面上,进行30次胸外按压(按压频率为每分钟100-120次),接着进行两次人工呼吸。
按压与呼吸的比例为30:2,持续进行直至专业急救人员到达。
2. 描述一下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答案: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是指在静息状态下,非药物状态下测量的收缩压(高压)≥140毫米汞柱(mmHg)和/或舒张压(低压)≥90毫米汞柱。
诊断高血压需要至少两次或以上的血压测量结果均达到上述标准,且测量应在不同的时间进行。
3. 简述糖尿病的分类。
答案:糖尿病主要分为四种类型:1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的;2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抵抗和相对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妊娠糖尿病,发生在妊娠期间;以及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包括由遗传缺陷、内分泌疾病、药物或化学物质引起的糖尿病。
4. 请解释一下什么是急性冠脉综合征(ACS)。
答案:急性冠脉综合征是指由冠状动脉不稳定斑块破裂或糜烂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这些情况都可能导致心肌缺血,需要紧急医疗干预。
5. 描述一下贫血的常见症状。
答案:贫血的常见症状包括乏力、疲劳、头晕、心悸、呼吸急促、面色苍白、头痛、手脚冰凉、注意力不集中和记忆力减退。
这些症状是由于血液中红细胞或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水平,导致氧气输送不足引起的。
6. 简述一下什么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答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肺部疾病,主要影响气道和肺泡,导致气流受限且这种限制通常是进行性的。
COPD的主要症状包括持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和活动耐受性下降。
该疾病的主要风险因素是吸烟,其他因素包括空气污染、职业暴露和遗传因素。
以糖尿病防治为例简述影响健康传播效果的因素对策

以糖尿病防治为例简述影响健康传播效果的因素对策(实用版3篇)目录(篇1)一、引言二、糖尿病的概述和防治现状1.糖尿病的定义和特征2.糖尿病的危害3.我国糖尿病的防治现状三、影响健康传播效果的因素1.受教育程度2.社会支持度3.营养能力及健康责任自我效能四、提高健康传播效果的对策1.提高受教育程度2.增强社会支持度3.提高营养能力及健康责任自我效能五、结论正文(篇1)一、引言糖尿病是一种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所致的代谢性疾病,其特征是慢性的高血糖并伴有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
糖尿病的危害广泛而严重,可导致眼、肾、神经以及血管损害,引起功能不全或衰竭。
据估计,我国现有近 4000 万糖尿病患者,占全球糖尿病患者总数的近四分之一。
尽管糖尿病的危害严重,但防治现状却不容乐观。
二、糖尿病的概述和防治现状1.糖尿病的定义和特征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导致的高血糖。
糖尿病可分为 1 型和 2 型,其中 2 型糖尿病最为常见,占所有糖尿病患者的 90% 以上。
2.糖尿病的危害糖尿病的危害主要体现在其并发症上,包括眼、肾、神经以及血管损害,导致视力减退、肾功能衰竭、神经功能障碍和心脑血管疾病等。
此外,糖尿病还会加速衰老过程,增加感染风险等。
3.我国糖尿病的防治现状尽管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和患病人数较高,但防治现状却不容乐观。
一方面,糖尿病的诊断率和治疗率较低,许多患者未能及时诊断和治疗;另一方面,糖尿病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三、影响健康传播效果的因素1.受教育程度受教育程度是影响健康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
较高的受教育程度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疾病知识,提高对健康信息的识别和判断能力,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疾病防治。
2.社会支持度社会支持度包括家庭、朋友、同事以及社区等社会关系对个体健康的支持程度。
较强的社会支持度有助于个体获取更多的健康信息和资源,提高健康行为的动机和能力。
内科学内分泌及代谢疾病题库试题

内科学内分泌及代谢疾病题库试题第三十七章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单选题1、与Graves病发病无关的因素是A.遗传B.免疫C.精神紧张D.感染E.中毒(标答:E)2、不符合甲亢常见临床症状的是A.食欲亢进B.无汗C.周围血管症D.早博E.突眼(标答:B)3、甲亢患者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是A.心动过缓B.室性早博C.房性早博D.传导阻滞E.室性心动过速(标答:C)4、Graves病的浸润性突眼特征是A.突眼达30mmB.突眼不超过18mmC.少见胀痛、流泪D.眼睑无明显肥厚E.可完全闭合(标答:A)5、男性,38岁,有甲亢病史。
近来工作劳累,上午出现发热,T:39.5。
C,烦躁、心慌、气促、大汗淋漓,恶心呕吐,心率160次/分,血象示WBC15.6*109%,N88%。
应首先考虑的诊断是A.急性左心衰B.病毒性心肌炎C.大叶性肺炎D.甲亢危象E.急性胃炎(标答:D)6、TSH升高常见于A.T3型甲亢B.T4型甲亢C.甲减D.正常人E.单纯性甲状腺肿(标答:C)7、关于甲状腺摄131I率的叙述,错误的是A.3小时5%~25%B.24小时10%~45%C.高峰24小时D.含碘药物不影响结果E.甲亢患者高峰提前(标答:D)8、患者,女,30岁。
性情急躁,体形适中。
体检:无突眼及甲状腺肿大,心率80次/分。
实验室检查:TT3、TT4、FT3、FT4正常,TSH降低。
首先应考虑的诊断是A.Graves病B.桥本病C.亚临床甲亢D.亚临床甲减E.甲状腺功能正常(标答:C)9、诊断甲亢危象的治疗首选药物是A.复方碘液B.丙硫氧嘧啶C.普萘洛尔D.甲状腺片E.地塞米松(标答:B)10、手术治疗Graves病的适应症是A.妊娠早期B.甲状腺肿大明显,有压迫症状C.甲亢危象D.严重的浸润性突眼E.轻度甲亢(标答:B)11、131I治疗甲亢的主要不良反应是A.白细胞减少B.肝功能损伤C.甲状腺功能减退D.甲亢危象E.皮疹(标答:C)12、患者,女,50岁。
一型二型糖尿病判断标准

一型二型糖尿病判断标准
一型和二型糖尿病的判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年龄和体重:一型糖尿病通常发病年龄较早,从青少年开始,而二型糖尿病通常发病于中老年。
一型糖尿病患者体型消瘦,而二型糖尿病患者体型比较强壮,大部分属于超重或肥胖。
2. 并发症:一型糖尿病患者可能出现明显的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下降的症状,而二型糖尿病的并发症不明显。
如果出现脚疼、眼睛障碍等症状,可能是一型糖尿病。
3. 胰岛素功能:一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功能衰竭,不会分泌胰岛素,而二型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胰岛素功能相对完好。
4. 血糖指标:诊断糖尿病的唯一标准是血糖值。
当空腹血糖≥毫摩尔/升,
和/或餐后两小时血糖≥毫摩尔/升时,即可确诊糖尿病。
有明显“三多一少”症状者,只要一次异常血糖值即可诊断。
无症状者诊断糖尿病需要两次异常血糖值。
可疑者需做75g葡萄糖耐量试验。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建议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和治疗。
常见病症试题题库及答案

常见病症试题题库及答案在医学教育和临床实践过程中,掌握常见病症的诊断和处理是基本要求。
以下是一个关于常见病症的试题题库及答案,旨在帮助医学生和临床医生复习和检验相关知识。
试题1:描述高血压的定义及其可能的并发症。
答案:高血压是指静息状态下,收缩压≥140毫米汞柱(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可能导致心脏病、脑卒中、肾脏疾病和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
试题2:糖尿病的主要类型有哪些?请简述其区别。
答案:糖尿病主要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通常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发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的,需要终身注射胰岛素治疗。
2型糖尿病多见于成年人,与胰岛素抵抗有关,通常可以通过饮食控制、运动和口服降糖药物来管理。
试题3:请列举至少三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并简要说明其特点。
答案: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包括冠状动脉疾病、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
冠状动脉疾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
心力衰竭是心脏泵血功能减退,导致全身器官血流不足。
心律失常是心脏搏动的频率、节律或起源异常,可能表现为心跳过快、过慢或不规律。
试题4:描述急性阑尾炎的典型症状和体征。
答案:急性阑尾炎的典型症状包括右下腹疼痛、恶心、呕吐和食欲不振。
体征可能包括右下腹压痛、反跳痛和腹肌紧张。
在某些情况下,患者可能会出现发热和白细胞计数升高。
试题5:简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主要诊断标准。
答案: COPD的诊断主要依据慢性咳嗽、痰量增多、呼吸困难等症状,以及肺功能测试显示的持续性气流受限。
此外,COPD患者的病史中通常有长期吸烟史或长期暴露于有害气体和粉尘中。
试题6:请解释什么是甲状腺功能亢进,并列举其常见症状。
答案:甲状腺功能亢进是指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导致全身代谢亢进。
常见症状包括心悸、多汗、体重下降、易疲劳、手抖、情绪波动、失眠和眼球突出等。
试题7:描述胃溃疡的典型症状和可能的并发症。
简述糖尿病类型

简述糖尿病类型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由于胰岛素的不足或不能有效利用胰岛素而导致高血糖的病症。
糖尿病可以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1. 类型1糖尿病(T1DM):也被称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这种类型的糖尿病
通常在儿童、青少年或年轻成年人中发生。
它是由胰岛细胞破坏导致的胰岛素产
生不足所引起的。
T1DM患者需要通过胰岛素注射来管理血糖水平,因为他们的
胰岛细胞无法产生足够的胰岛素。
2. 类型2糖尿病(T2DM):也被称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这是一种常见类
型的糖尿病。
T2DM患者可以产生胰岛素,但他们的身体不能有效地利用胰岛素,导致血糖升高。
此类型的糖尿病通常与肥胖、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饮食不良和
缺乏运动)以及家族遗传有关。
除了这两种主要类型的糖尿病外,还有一些罕见的糖尿病类型,如妊娠糖尿病
(发生在妊娠期间)、特发性胰岛素低血糖症(胰岛素过度分泌导致低血糖)等。
对于任何类型的糖尿病,早期诊断和有效的管理非常重要,以控制血糖水平并预防并
发症的发生。
治疗方案通常包括药物治疗、饮食控制、规律锻炼和血糖监测。
生物化学名词解释加部分药构效关系

1、简述糖尿病的类型以及相应的降血糖药物的类型,各举一例答:糖尿病类型——Ⅰ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占10%,严重,胰岛细胞受损)Ⅱ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占90%,与肥胖、营养过剩有关)降血糖药物的类型:胰岛素分泌促进剂—磺酰脲类降糖药:甲苯磺丁脲、格列吡嗪非磺酰脲类降糖药:瑞格列奈胰岛素增敏剂—双胍类:二甲双胍噻唑烷二酮类:马来酸罗格列酮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米格列醇什么是致死合成(Lethal Synthesis)?答:致死合成——指与细胞正常代谢物结构相似的外来化合物,参与代谢过程,生成高毒性的、可致细胞死亡的毒作用。
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化学损伤。
生物电子等排体(bioisosteres):是指外层电子数目相等或排列相似,且具有类似物理化学性质,因而能够产生相似或相反生物活性的一组原子或基团。
生物烷化剂(bioalkylating agents):也称烷化剂,属于细胞毒类药物,在体内能形成缺电子活泼中间体或其他具有活泼的亲电性基团的化合物,进而与生物大分子(如DNA、RNA或某些重要的酶类)中含有丰富电子的基团(如氨基,巯基、羟基、羧基、磷酸基等)进行亲电反应和共价结合,使生物大分子丧失活性或使DNA分子发生断裂。
生物烷化剂是抗肿瘤药中使用最早,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类药物代谢拮抗(lethal synthesis):代谢拮抗就是设计与生物体内基本代谢物的结构有某种程度相似的化合物,使与基本代谢物竞争性或干扰基本代谢物的被利用,或掺入生物大分子的合成之中形成伪生物大分子,导致致死合成,从而影响细胞的生长。
抗代谢物的设计多采用生物电子等排原理(bioisosterism先导化合物(lead compound):简称先导物,是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得到的具有某种生物活性和化学结构的化合物,用于进一步的结构改造和修饰,是现代新药研究的出发点。
前体药物(prodrug):将一个药物分子经结构修饰后,使其在体外活性较小或无活性,进入体内后经酶或非酶作用,释放出原药物分子发挥作用,这种结构修饰后的药物称作前体药物,简称前药软药(soft drug):指本身具有治疗作用的药物,在体内作用后,经预料的和可控制的代谢作用,转变成无活性和无毒性的化合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型糖尿病主要指由于胰岛β细胞破坏而导致内生胰岛素或C肽绝对缺乏,临床上易出现酮症酸中毒。
按病因和致病机制分为自身免疫性和特发性两类,前者因自身免疫因素导致β胰岛细胞毁坏,胰岛素绝对不足;后者原因至今不明。
自身免疫性糖尿病:包括了以前所称IDDM,即1型或青少年发病糖尿病,本型是由于胰岛β细胞发生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性损伤而引起。
自身免疫反应的标志是:胰岛细胞表面抗体(ICAs)、胰岛索抗体(IAA)、胰岛细胞抗体(ICA)、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酪氨酸磷酸酶抗体(IA-2和IA-2β)。
此外还发现羧基肽酶H抗体、胰岛素原抗体、葡萄糖转运体抗体等。
这种类型的糖尿病与人类白细胞组织相容性抗原(HLA)有很强的关系,即具有多基因遗传易感性。
在第6号染色体短臂人类HLA某些位点如88、B15、B19、CW3、DW3、DR3和DR4与糖尿病有关。
环境因素可诱发糖尿病的发生,主要因素有病毒感染、化学物质和食品成分等。
有证据表明:某些柯萨奇病毒、腮腺炎病毒、风疹病毒、流感病毒的反复感染可诱导具遗传易感性个体的胰岛β细胞出现原来没有的MHCⅡ类抗原表达,启动自身免疫反应;并促使原有的MHCⅠ类抗原密度增加,加强自身免疫反应过程中细胞毒T细胞对自身靶细胞的攻击作用,最终导致靶细胞破坏。
此外病毒抗原与胰岛β细胞抗原具有分子结构同源性可引起交叉性自身免疫反应(风疹病毒蛋白与胰岛β细胞52KD蛋白),食物某些蛋白成分也因与自身抗体分子同源,通过分子模拟效应激发自身免疫反应(牛乳白蛋白与胰岛细胞抗体)等。
在这种类型,β细胞破坏的程度和速度个体差异很大,有些破坏迅速(主要为婴儿和儿童),有些缓慢(主要为成人)。
1型糖尿病多发于青少年,但也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按病程特点分为急性发病和成年进展缓慢性发病。
许多此类患者最终需依靠胰岛素治疗才能生存,至疾病后期,胰岛素严重分泌不足,血浆C肽水平很低,甚至测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