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自考现代教育技术重点解析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自考现代教育技术重点解析八

2019年4月报名已经开始,即日起同学们可以在进行网上报名,下面是2019年自考现代教育技术重点解析八,了解更多教育类自考复习资料请锁定学渡教育自考题库。更有海量模拟试题,精品复习资料等你来下载!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是学习理论由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它可上溯至康德对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的综合。康德认为主体不能直接通向外部世界,而只能通过利用内部构建的基本的认知原则(范畴)去组织经验,从而发展知识。目前,一般认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皮亚杰、布鲁纳和维果茨基理论的综合发展。下面我们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做一些介绍。

(一) 学习是学习者在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

美国著名的认知建构主义心理学家维特罗克(M.C.Wittrock)于1983年提出了一个“人类学习的生成过程模型”,如图3-3所示。这个模型比较集中地、全面地反映了当代认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核心思想,对于我们深入了解人类学习的生成过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维特罗克的模型中,学习过程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态度、需要、兴趣和爱好以及认知策略对当前环境中的感觉信息产生选择性注意,获得选择性信息并利用原有的认知结构进而建构该信息的意义从而获得新知识、新经验的过程。这个学习生成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学习者长时记忆中的影响知觉和注意的内容(即态度、需要、兴趣和爱好)以及用特殊方式加工信息的

倾向(即认知特点)进入短时记忆。

(2)由这些内容和倾向形成个体的学习动机,有了

动机就使个体对当前环境中的感觉信息产生选择性注意,从而选择所关心的感觉信息。

(3)为了达到对该选择性信息的理解,需要进一步

建构该信息的意义(这是学习生成过程的核心),即在该信息与长时记忆中储存的有关信息(原有认知结构)之间建立某种联系,这个过程也称为“语义编码”。

(4)对刚建立的试验性联系进行检验,以确定建构

意义是否成功,检验办法是从两方面进行对照:与当前的感觉信息对照和与长时记忆中的已有信息进行对照。

(5)如果建构意义不成功(未实现语义编码),则返

回到选择性信息。去检查该信息与长时记忆中的试验性联系策略是否适当。

(6)如果建构意义成功则达到了意义理解的目的,

可转下一步。

(7)达到对新信息的意义理解后,将这种意义按一

定类属从短时记忆加入到长时记忆中,以同化或重构(“同化”是把对新信息建构的意义结合到原有认知结

构中,从而促进知识的增长;“重构”是在原有认知结

构不能同化新信息意义的情况下,引起认知结构改变,从而促进了认知的发展)。

(二)知识是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讲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辅助手段,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和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所要建构的意义是指: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习者建构知识意义就是要帮助学习者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这种理解在大脑中的长期存储形式就是关于当前所学内容的认知结构。

(三)认知建构主义与社会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本身派别林立,各派对学习的观点有所不同。其中认知建构主义和社会建构主义的观点影响较大。

认知建构主义理论家们认为学习模式应该更着重于学习者自身的建构和知识的组织。学习是儿童自身进行探索、发现和建构的过程,是学习者总结个人经验而不断重构个人的理解和知识的过程。不过,认知建构主义并不否认社会性交互作用的重要性,也认为学习者应与他们的环境(无论物理环境还是社会环境)相互作用,并且在这一交互作用的过程中,学习者应实实在在地接触跟他们建构的世界知识不一致的现象。

受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影响形成的社会建构主义强调知识的发展是通过社会建构而激起的,这种社会性的建构是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从事持续的谈话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于是,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交互作用教学(Reciprocal Teaching)等学习(教学)方法应运而生,在与其他人讨论过程中帮助学习者学到新东西,扩大其认知结构,更清楚地表达他们自己已有的概念,并检验那些与别人相左的观念,加以重新建构。通过此类社会性的建构,使学习者认知结构得以更健康地发展。社会建构主义还认为,学校教学应该尽可能根据自然情境来建立其教学模式。学校常常是在人工环境中教学生那些从实际环境中抽象出来的一般性知识和技能,而这些一般性知识和技能常常被遗忘或只是保留在内部,当在校外需要时不容易回忆或提取出来。为此社会建构主义强调情境性学习、情境性认知,

强调知行统一。为了使学生学习和保持并能应用其所学的知识,我们必须使之在自然环境中学习和实,。使学生理解所学内容的实际应用意义,讨论解决现实问题的种种可能的方法等等。

虽然建构主义本身存在不同派别,但大多数建构主义学者对学习还是有以下几点共识:

1.以学习者为中心;

2.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强调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的学习者主动性;

3.学习过程同时包括两方面的建构,既包括对旧知识的改组和重构,也包括对新信息的意义建构;

4.学习既是个别化行为,又是社会性行为,学习需要交流与合作;

5.强调学习的情境性,重视教学过程对情境的创设;

6.强调资源对意义建构的重要性。

(四)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

在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中,学习环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那么,什么是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呢?

在达菲和乔纳森合著的《建构主义与教学技术》一书中,他们提出有目的的知识建构可以借助带有以下特点的学习环境得以促进,它们是:

1.对现实提供多种表征,避免在教学中过分简化自然界与人类现实的复杂性;

2.关注知识建构而不是知识再生产;

3.提供真实的任务,即有上下文的、具体真实情境的任务而不是抽象指导的任务;

4.提供实际生活型、个案型的学习环境而不要事先确定好教学序列;

5.重视反思性实践;

6.建构结合具体情境和具体内容的知识;

7.通过社会协商而不是彼此无谓竞争给集体协同建构知识予以支持。

乔纳森自己又提出了从“过程取向”着眼设计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一组启发式,称之为3C,即情境(context)、`协作(collaboration)和建构(construction),这对我们理解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的含义也有一定的启示。乔纳森认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设计首先应关注知识的建构;其次应创设有意义、真实的学习情境并运用他们已建构的知识;第三,学习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