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日本与东盟经贸关系研究

合集下载

RCEP对于日本对外经济发展的意义——相关学术研究与政策分析文献综述

RCEP对于日本对外经济发展的意义——相关学术研究与政策分析文献综述

【内容摘要】 本文主要对日本有关RCEP 的学术研究和政策分析文献进行综述,包括三个部分:首先从日本视角分析东亚价值链的发展与现状,阐明日本与东亚密切的经济关系;其次从日本对外经济战略视角,分析RCEP 谈判过程中日本的政策选择及出现的动摇;最后总结日本各界对RCEP 的评价、主要关注点和不同观点之间的争议。

总的看来,日本各界对RCEP 的评价是比较正面的,但也有不同的声音。

RCEP 的签订使得日本同时成为CPTPP、日欧EPA 和RCEP 三个世界大型FTA 的成员国,更为东亚区域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但在现今复杂的国际局势下,尤其是经受了新冠疫情冲击之后,亚洲区域经济合作的未来趋势目前尚未明朗。

【关键词】 RCEP 日本对外经济战略 区域经济合作【中图分类号】 F13/17 【文章编号】 1003-4048(2021)03-0058-11【文献标识码】 A 【DOI】 10.16496/ki.rbyj.2021.03.006【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新形势下全球价值链重构对国际经济权力转移的影响及中国应对策略研究”(编号:20&ZD143);Core University Program for Korean Studies through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the Republic of Korea and Korean Studies Promotion Service of the Academy of Korean Studies(编号:AKS-2018-OLU-2250002)【作者简介】 梁友君,辽宁大学国际经济政治学院博士研究生(沈阳110136)2020年11月,亚洲和大洋洲的15个国家签署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简称RCEP)。

形势与政策论文一带一路

形势与政策论文一带一路

形势与政策论文一带一路形势与政策论文之一带一路“一带一路”作为中国首倡、高层推动的国家战略,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屹立于世界的领导地位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契合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为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开启了新的机遇之窗,是国际合作的新平台。

“一带一路”战略在平等的文化认同框架下谈合作,是国家的战略性决策,体现的是和平、交流、理解、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

作为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福建自贸区应抓住机遇,进一步深化与东盟在各个层面的经济合作。

进入新世纪以来,美国、日本、 __等国都先后从自身角度出发,提出了新丝绸之路的构想,其共同特点是都以中亚为轴心,但通达的目的地却差别很大。

不同版本的“丝绸之路”,其背后的潜台词是视中亚为联通欧亚的物流、资源、经济乃至政治枢纽,力争在“枢纽之争”中占据上风,从而扩大自己经济、能源安全的外延,并更加有效地拓展自身经济辐射圈和商路。

相比之下,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构想计划更详,范围更广,涉及国家、地区更多,受益面更大。

简而言之,这是一个更加开放、更加包容和更强调合作共赢的宏伟蓝图。

因此,这一构想不仅受到中亚各国,也受到上合组织成员国及观察员国以及如 __、欧盟等国际组织的赞扬和积极响应。

一年来的实践表明,共建“一带一路”逐步成为各国走向共识的合作构想。

中国进一步巩固了中亚和 __的能源供给,为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安全的周边保障;而与中国的合作也有助于中亚国家摆脱“内陆国”、“双重内陆国”的困扰,为其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地缘空间和广阔市场。

此外,本地区国家之间合作关系发展的成果,又为“一带一路”建设打下坚实基础;中国与海湾国家、与南亚和西亚国家、与中东欧国家以及欧盟、东盟的合作也日益深化。

千百年来,不同的文化在古丝绸之路上交相辉映、相互激荡,积淀形成了世人共知和推崇的和平、开放、包容、互信、互利的丝绸之路精神,而且不断注入时代内涵。

战后东盟与日本的经济关系浅析

战后东盟与日本的经济关系浅析

战后东盟与日本的经济关系浅析
邓建新
【期刊名称】《南洋问题研究》
【年(卷),期】1984(000)002
【摘要】东盟五国的经济近十多年来有了较为迅速的发展,在发展中国家里名列前茅,受到各国普遍的重视和赞赏。

东盟的近邻——日本,近年来在东盟地区的外贸、外资和外援总额中都已超过美国占居首位。

日本商品充斥东盟市场,日本投资遍布东盟全地区、各部门,日本的工商界、政界、文化界人士频繁往来于东盟各国,人们处处感到日本在东盟地区的存在,东盟的经济发展与日本关系日益密切。

综观战后东盟五国与日本经济关系的历史,大略可以六十年代末为界,划分前后两
【总页数】8页(P53-60)
【作者】邓建新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
【相关文献】
1.浅析东盟-日本经济关系——以东盟经济发展中日本投资因素为研究重点 [J], 邓应文
2.日本与东盟经济关系的新发展新课题 [J], 刘昌黎
3.战后美国和日本国际垄断资本同我国台湾省的经济关系 [J], 古运全
4.战后日本与东盟经济关系的演变 [J], 高芳英
5.中国与东盟国家学者对扩展双方经济关系的重要见解——评介《中国与东盟国家经济关系现状和发展趋势》 [J], 刘颖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析日本参与“一带一路”的路径选择

浅析日本参与“一带一路”的路径选择

安倍第二次组阁以来,在亚太区域经济合作上,开始采用一种典型的“双边下注”策略——即把“制衡”和“接触”这两种相互矛盾的政策方向结合在一起,既明确表态参加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特别是参加基础设施合作开发项目,获得直接经济回报;同时,积极主动的接替美国,主导排除中国加入可能的TPP 谈判,积极推动TPP 升级为CPTPP,从而获得在亚太地区高规格区域经济机制上的主导权。

目前,安倍任期内这种互相矛盾的路径选择为中日在“一带一路”的深化合作带来不确定性,可能增加亚太地区经济机制的碎片化和多元化。

一、日本参与“一带一路”的动因分析2013年秋,中国正式提出“一带一路”的开放性倡议,并在2015年将其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

从区域角度看,亚太地区是“一带一路”的战略出发点。

其中,日本是亚太地区的传统发达国家和OECD 成员国,也是当今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中日在经济上的互补性和文化上的相似性,是中日两国在亚太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基础。

因此,2017年后,日本打消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怀疑、消极态度,转向务实、积极的合作姿态,开始主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主要基于以下的动因:第一,日本认为参与“一带一路”能为产业界带来直接经济收益。

从战略认知上看,在“一带一路”提出之初, 日本原本无心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误读为中国对外援助的理念和政策方针缺乏透明性;在援助开发项目的招标采购上,对外资企业设置准入门槛等。

因此,日本最初对“一带一路”采取排斥态度,认为中国转移过剩产能、应对美国亚太战略,罔顾中国对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公共产品的事实。

从日本国内利益集团的角度看,经济团体联合会作为日本产业界利益集团的代表,其政策取向显著影响日本经济外交政策,是推动日本政府转变对“一带一路”认知的主要因素。

2018年9月,经团联等3个日本主要经济团体访华,与中方就两国在环保、科技、高端制造等先进技术领域,以及在金融、共享经济以及养老服务等新兴产业领域开展合作,同时提出“尽早落实同年5月李克强总理访日时同意设立的‘一带一路’官民协议会,希望为日本企业在中国以外的第三方市场上开展合作提供平台”。

日本印度—太平洋战略与东盟作用

日本印度—太平洋战略与东盟作用

2021年2期 南 洋 资 料 译 丛 No.2 2021 (总第222期)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General No.222日本印度—太平洋战略与东盟作用[韩]金锡洙摘 要:当前,日本正联合美国、澳大利亚、印度以及东盟各国共同推进“自由开放的印度—太平洋”战略。

与此同时,中国亦在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与美日在主导地位层面并驱争先。

东盟又以其特有的东盟方式(ASEAN Way),通过平衡战略(balancing strategy)和对冲战略(hedging strategy)在美日和中国之间谋求独立生存。

鉴于美日主导的印度—太平洋战略和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均为建立新地区秩序的重要战略要素,本文将日本自由开放的印度—太平洋战略(FOIPS)所谋求的营造多边稳定的均势格局,增强地区弹性与深化互联互通以及制定规则与规范这3个方面作为重点内容加以论述。

基于这一背景,本文认为日本和东盟的合作是一项为防范新型冷战局面产生而建立新地区秩序的战略,双方合作将为本地区的合作、繁荣以及和平稳定发挥核心作用。

关键字:日本;美国;中国;印度—太平洋;“一带一路”一、绪论2016年8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出席肯尼亚举行的东京非洲发展国际会议(TICAD: Tokyo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frican Development)时提出了“自由开放的印度—太平洋战略(FOIPS: Free and Open Indo-Pacific Strategy,以下简称‘FOIPS’)”。

此后,众多学者、媒体人以及决策就如何正确理解“日本FOIPS”及其概念众说纷纭。

部分安全专家认为,日本FOIPS的实质是一种排他性概念,将中国视为损害地区秩序、繁荣以及西方阵营利益的敌对威胁。

该观点倾向于认为,安倍的FOIPS是一项地缘政治战略,主要以美日澳印4国安全合作(Quadrilateral Security Cooperation)或四国安全对话(Quad: Quadrilateral Security Dialogue)为代表的地区民主主义国家,通过建立海上联盟以应对中国的力量和影响力。

日本对中国与东盟直接投资的比较研究

日本对中国与东盟直接投资的比较研究

日本对中国与东盟直接投资的比较研究 日本对中国与东盟直接投资的比较研究 柳春宇 摘 要 进入21世纪以后,经济全球化正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潮流,经济全球化进程明显加快。国际间商品、服务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的规模不断扩大,国际间产业转移和技术转移加快,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增强。作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国际直接投资的快速发展正引起越来越多的学者和专家的关注。作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国际直接投资在不断发展着的世界经济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成为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中国和东盟各国的地理位置相邻,资源禀赋相似,同为发展中国家。为了通过吸引国际直接投资参与全球分工体系,加快本国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以实现跨越式发展,中国和东盟各国都把吸引国际直接投资作为发展本国经济的一项重要措施。而日本作为世界第一的资本输出大国,是全球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国家之一。日本的直接投资在中国和东盟吸引外资中都占有着重要的地位。 本文利用比较研究的方法,通过对大量最新资料进行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从投资规模、产业分布、投资动机三个方面,详细地比较了日本对中国和东盟的直接投资,这是本文在研究内容方面的一个创新之处。以此为基础,本文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预测了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发展前景,对中国进一步吸引日本直接投资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以供有关方面做参考。 本文的具体结构安排如下: 第一章为绪论,共分为三个小节,分别从研究对象与选题意义、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和研究的逻辑、结构与方法这三个方面,对本文的写作情况做了大体地介绍。 第二章为日本对中国和东盟直接投资的对比,主要是从投资规模、产业分布、投资动机等三个方面对日本对中国和东盟的直接投资进行了具体的对比和分析。 第三章则根据第二章中的对比与分析,得出了如下三点结论: 1.在投资规模方面,虽然从投资的历史积累上看日本对东盟的直接投资远 素,其代表作是K.C.Fung、Hitomi Iizaka和Alan Siu在2002年11月的香港大学国际会议“WTO、中国和亚洲经济”中所发表的论文《日本在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的直接投资》1。第二种类型,通过对日本对中国和东盟直接投资的比较分析,来研究和论证中国和东盟在吸引国际直接投资乃至整个经济领域的竞争关系,其代表作有野村资本市场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关志雄的《日本的直接投资加速向中国转移—东盟与中国的竞争日益激烈》2和《中国的崛起迫使东盟各国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还是脱工业化》3。 1.2.2国内的相关研究 在国内,专门针对日本对中国和东盟直接投资的比较研究相对较少。国内学者更多地是从两个方面研究日本对中国直接投资:一是从投资的新动向、特点和发展趋势这一个角度来研究日本对中国直接投资,主要代表人物是刘昌黎,其论文如《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新发展与海外经营的新动向》4等。二是从日本对中国直接投资与中日贸易、中国产业结构升级、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等关系的角度进行研究,如冯正强的《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对中日双边贸易影响的分析》5、刘磊的《新世纪日本对华直接投资与中国产业结构升级》6等。 1.2.3研究逻辑、结构与方法 本文的研究思路是,在论述日本对中国和东盟直接投资的历史发展的基础上,从投资规模、产业分布、投资动机三个方面进行具体的比较分析,并对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得出若干结论,为我国进一步吸引日本直接投资提出具体对策建议。 本文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中国和东盟利用日本直接投资的差异与比较分析;日本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中国利用日本直接投资的前景预测;中国利用日本直接投资的方向;中国进一步吸引日本直接投资的对策措施。 本文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理论分析与实证

RCEP背景下中国与东盟国际关系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RCEP背景下中国与东盟国际关系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RCEP背景下中国与东盟国际关系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摘要:基于积极的经贸活动,亚太地区在世界范围内经济贸易中的地位不断提升,成为全球经济中贸易活动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

在东盟发起的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背景下,对许多亚太国家的经济和政治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

通过中国与东盟国际关系发展状况以及文献整理的内容,寻找中国与东盟国际关系存在的问题,并探寻解决路径。

关键词:国际关系 RCEP 中国与东盟国家1.RCEP背景下中国与东盟国际关系的发展现状1.RCEP背景下中国与东盟国际关系现状一直以来,对抗性思维成为各国处理国际关系的主要方式,国际社会也因为这种国际关系的处理方式陷入具有规律性的动荡之中。

无论是威斯特伐利亚体系还是凡尔赛体系,建立在对抗性概念上的国际体系都是建立在其基础之上的。

而正是这种零和博弈观念的风波,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东盟国家是世界上少有的最为复杂的政治和经济领域之一——经济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地方政治动荡、地区冲突和宗教冲突、大国与该地区的权力斗争以及地区、区域一体化等国际事务。

最重要的政治问题在东南亚尤为突出。

东盟国家是中国周边最重要的地区之一,是华人在海外的重要聚居地。

2013年,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迈出重要一步,东盟国家仍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在中国的政治意义和政策意义有着越来越大的影响。

无论是东盟国家自身作为国家大事案例分析的研究价值,还是东盟国家在中国外交中的重要性,都需要对于东盟予以高度重视。

1.中国与东盟国际关系的研究现状新中国成立后,11个东南亚国家曾与中国发展贸易关系,但受国际战争性质和当地政治经济条件等因素影响,中国和东南亚国家国际关系的实际研究始于1970年代后期。

曹云华等人从政治经济角度分析了中国东盟关系,探讨了中国东盟关系、中国在东南亚的良好合作政策、东盟衡量更大力量的战略和作用。

中国与东盟在国际经济一体化和区域一体化中的战略选择、中国东盟合作和东亚一体化。

“一带一路”背景下日本对大湄公河次区域的经济外交

“一带一路”背景下日本对大湄公河次区域的经济外交

“一带一路”背景下日本对大湄公河次区域的经济外交
白如纯
【期刊名称】《东北亚学刊》
【年(卷),期】2016(000)003
【摘要】大湄公河次区域除泰国外的其余四国为东盟后加盟成员,经济发展水平
相对滞后。

但该地区能源资源丰富、人口众多、市场潜力巨大。

日本与湄公河流域五国合作已形成机制,对该地区的投入也呈现逐年递增的态势。

在中国“一带一路”构想中,该地区处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前沿和重要枢纽位置。

针对中国加
强与东盟特别是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带来的挑战,日本也相应加大投入力度。

围绕大湄公河次区域的开发与合作,中日两国的竞争成为常态。

【总页数】7页(P32-38)
【作者】白如纯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752.8
【相关文献】
1."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投资战略与我国经济外交 [J], 杨胜兰
2.“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的中东经济外交 [J], 席桂桂;陈水胜
3.“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经济外交的战略转型 [J], 任晶晶
4.“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经济外交的战略转型 [J], 任晶晶;
5.“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经济外交的战略转型 [J], 任晶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技·经济·市场852019年第9期

经济研究资的时候,要学会应用当前已经成熟的这些投资方法,同时也要积极探索新的投资方法,制定、改善地区合作框架,建立有能力保证投资决策执行的正式监管机构,降低投资风险,从而推进“一带一路”互联互通建设进程。

参考文献:

[1]高洋.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参与基础设施建设[J].中国财政,2018,(11):52-54.[2]葛晓燕,于若冰.新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基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J].新疆财经,2017,(05):59-64.[3]许子莹.基于基础设施建设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产能合作研究[D].兰州大学,2017.[4]曹佳.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基础设施建设与合作进展[J].经济师,2015,(06):32-34.

“一带一路”背景下日本与东盟经贸关系研究陈 洁,罗春霞,陈元芳(广西城市职业大学,广西 崇左 532100)摘 要:东盟国家是“一带一路——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也是日本的长期贸易合作伙伴。2l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在加速前行中,东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也逐渐明显。长期以来,东盟国家的对外贸易都比较依赖日本等一些先进国家的市场。这种现状短时期内不可能改变,这也造成日本与东盟的经贸关系在未来仍将长期存在。伴随着“一带一路”经济带的建设与推进,中国将带动日本实现“经济双重崛起”,因此,研究“一带一路”背景下日本与东盟贸易的往来,对推进东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有着很大的作用。关键词:一带一路;日本与东盟;经贸关系;合作共赢

“一带一路”是中国领导人提出的关于国际经济合作的倡议,是搭建起附近国家互联互通桥梁的大工程,“一带一路”让欧亚非大陆提高了区域间贸易,实现了投资的便利化。东南亚是“一带一路”涵盖的重要区域之一,日本又是“一带一路”经过之地,“一带一路”将成为从内涵和规模上推动日本和东盟双方政治经济关系前进的载体和助力,“一带一路”为日本与东盟经贸关系的发展注入了“平等协商”“互助共建”“开效共享”的新理念。与之相对应的是,2006年日本提出的“自由与繁荣之弧”计划,东南亚是这一计划的重点地区,该计划进一步加强了东南亚与东欧、中亚、南亚弧形地带的贸易、投资以及援助。日本通过与东南亚合作把本国的发展置于多边框架之内,在东南亚经济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1]。1 日本与东盟经济贸易关系的发展1.1 2000年前日本与东盟经贸关系发展20世纪50年代开始,日本与东盟国家一直保持着较为紧密的经贸联系,半个多世纪来日本一直是东盟极为重要的贸易合作伙伴。20世纪60年代,日本和东南亚就己经建立起相当密切的经济关系,并出现迅速发展壮大的局面。到60年代末期,日本经济飞速发展,己经超越美国,与此同时,随着美国势力在东南亚的撤退,东盟必须寻求新的经济贸易伙伴,而此时日本也愿意同东南亚各国在经济领域建立相互依赖关系,至此日本取代美国成为东盟最大的贸易合作伙伴。日本自然资源相对较少,如石油、铝矾土、铜、木材等自然资源,有近2/5都是从东盟进口,天然气进口量超过4/5、还有3/4的热带作物也是从东盟进口[2]。1.2 新世纪以来日本与东盟经贸关系的新发展进入21世纪以后,日本逐渐走出亚洲金融危机的阴影,对外贸易也向好的方向发展,2000年日本和东盟10国的贸易额达到1284.76美元,比上年(1999年)增长28.0%。而从东盟的进口额达到597.91美元,向东盟的出口额达到686.185亿美元,进出口额比1999年增长了29.5%和26.7%。但这一增长势头只维持了一年,受日本经济萧条的大环境影响,2001年日本与东盟的贸易额再次下跌,在2000-2003这三年中,日本与东盟的贸易往来连续减少,但在2004以后,日本与东盟又连续保持着较快的良好增长态势。这种良好的增长态势从2004年一直持续到2008年,其中2005年、2006年、2007年和2008年四年的日本和东盟的贸易额分别为1491亿美元,1563亿美元,1739亿美元和2089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度同比增长6.3%,4.8%,11.3%和20.1%。2005-2008年日本从东盟的进口贸易额增长比分别为8.41%,9.46%,8.63%和22.12%。2004年日本与东盟的贸易额少于其与中国、美国、欧盟的贸易额,位居排行第四。日本和东盟贸易额从2008年的2089亿美元下降到2009年的1584亿美元,降幅达到了24.17%,这其中,出口贸易额由2008年的1027.97亿美元下降到2009年的804.51亿美元,降幅达到21.74%;进口贸易额由2008

基金项目:2017年度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项目编号为:2017KY1446,课题名称《“一带一路”背景下日本与东盟经贸关系研究》科技·经济·市场862019年第9期

经济研究年的1061.19亿美元降到2009年的779.36亿美元,降幅26.56%;从进出口贸易总额来看,2009年日本与东盟贸易额超过了日本与美国的贸易额,东盟10国成为日本的第二大贸易对象[3]。由此可见,东盟各国经济不仅受到美国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还受到因为日本经济衰退带来的重创,东盟各国的经济普遍出现进出口贸易额大幅下降的局面。1.3 日本对东盟直接投资的新发展21世纪以来,日本对东盟国家直接投资规模的波动极大,在2000年、2003年先后出现两次投资低谷,但又很快地反弹回去。2004年以后,对东盟的直接投资出现连续上升的趋势。实际上日本对东南亚的直接投资在20世纪50年代时就开始了。90年代后,东盟各国也一直是日本在亚洲地区直接投资比较多的区域。2005年以后,日本经济开始复苏,同时东盟各国的经营环境也有所改善。随着日本经济形势的好转,日本对东盟国家的直接投资再一次掀起了高潮。2008年直接投资虽然有所下降,但依然保持上升趋势。日本对东盟国家的直接投资集中在泰国、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及印度尼西亚。2 日本和东盟贸易关系分析2.1 贸易额方面分析在东盟各国中印度尼西亚、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这四个国家是日本最主要的贸易对象。以2008年贸易额为例,日本与印度尼西亚贸易额为448.01亿美元,占日本与东盟贸易额的21.45%,日本与印度尼西亚的贸易额多年来一直处于大幅度增长的状态。日本与泰国贸易额达498.8亿美元,占日本与东盟贸易额的23.88%。日本与新加坡贸易额达342.54亿美元,占日本与东盟贸易额的16.4%。日本与马来西亚的贸易额369.56亿美元,占日本与东盟贸易额的17.69%[4]。2.2 进口方面分析泰国、印度尼西亚、越南、马来西亚四个国家是日本的主要进口来源国家。以2008年进口贸易额为例,日本从泰国、印度尼西亚、越南、马来西亚进口的贸易额分别为206.27亿美元、322.93亿美元、90.27亿美元和230.27亿美元,这四个国家的进口贸易额分别占日本从东盟进口贸易总额的19.4%、30.5%、8.5%和21.7%。2.3 出口方面分析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这四个国家是日本在东盟最大的出口贸易对象,继续以2008年出口贸易额为例,日本向这四个国家的出口贸易额分别为264.25亿美元、163.29亿美元、125.08亿美元、292.53亿美元,分别占日本向东盟出口贸易总额的25.7%,15.9%,12.2%、28.5%。2.4 贸易增长速度方面分析日本和越南的进出口贸易近几年来突飞猛起,除2009年的金融危机影响以外,2001年-2008年间日本与越南的贸易额从44.01亿美元增长到167.94亿美元,这八年间增长了281.6%。单从2008年的贸易增长速度来看,日本向越南出口贸易额由上年的17.85%亿美元增长到77.67亿美元,而日本从越南进口贸易额由上年的26.16亿美元增长到90.27亿美元,进口贸易额增长245.1%、出口贸易增长335.1%,相比之下,在日本与东盟其它国家的进出口贸易中,日本和越南的贸易增速是最快的,日本向菲律宾进出口贸易额增速相对缓慢,进口由64.53亿美元增长到83.55亿美元,增长幅度29.5%。出口由82.28亿美元增长到94.58亿美元,增长幅度14.9%,其中,与文莱和缅甸的贸易在2004年、2005年、2006年这三个年度出现负的增长,而日本对柬埔寨、老挝的进出口贸易规模一直都很小且增幅不大。总之,日本与东盟的贸易额尽管近年来有所下降,但从经济商品的互补性看,东盟对日本的贸易依赖性在短时期内是无法改变的。并且,长期以来日本对东盟10国的经济援助规模巨大,每年投入较多的资金援助为东盟10国发展经济[5]。随着越南、文莱、老挝、缅甸及柬埔寨的经济发展,对日贸易份额也将进一步增大,这些国家与日本的经济贸易关系也会进一步加强。3 中国与东盟经济贸易关系的分析通过上述分析,不难看出日本对东南亚地区的贸易投资比较缓慢,甚至近几年来有所下降,这对中国企业来说也是一个商机,尤其是广西地区的企业,广西本身就在政治、文化、经济、地缘方面与东南亚地区联系紧密。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处于“一带一路”的重要位置,与东南亚地区接壤,自改革开放以来,与东南亚地区一直保持联盟的贸易互通关系,其贸易往来与经济合作也已具备良好的基础,要发挥广西对外贸易的优势,借助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平台,发展广西与东盟国家的贸易。虽然日本加大了对东盟国家的投资力度,对我国特别是广西的经济贸易有一定的冲击,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广西地区发展平台很大,自身具备产业升级的优势,但是存在不利于扩大开放、产业转移发展的劣势。广西作为欠发达地区,产业基础相对薄弱,广西地区企业整体实力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工业化进程相对滞后,产业配套能力严重不足,如何整合自身的优劣势,应对新经济形势下的挑战,并抓住良好的外部机遇,推动广西地区开放式发展,促进广西对外贸易的发展,是当前广西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由于广西地区国际化、市场化程度相对较低,企业又缺乏自主品牌,因此,企业所面临的紧要问题就是要加快现代化步伐,并结合东南亚市场和区域内市场的需求,重组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整合区域资源,从而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对东南亚地区的贸易要全面参与深入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