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维修保障能力评估指标体系与方法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自行火炮战役级装备维修保障能力评估研究

自行火炮战役级装备维修保障能力评估研究

关键词 自行火炮 中图法分类 号
维修保 障能力 文献标 识码
特 尔斐 法 A
模 糊层 次分 析法
变权分析
O5 ; 19
自行火炮 的战役级装备维修保 障能力评估是

指 标体 系必 须 遵 循 全 面 完 整 、 次 分 明 、 明科 学 层 简 的原则 , 据 装 备 维 修 保 障 的各 项 业 务 , 全 面 系 依 在 统 分析 的 基 础 上 拟 定 指 标 草 案 。而 后 广 泛 征 求 专 家 意见 , 反复 交流 信 息 , 最后 得 到 从 保 障人 员 、 修 维
— —
尺。由于 自 行火炮战役级装备维修保障能力 的涌现
并 非线 性 过 程 , 是 在 一 定 条 件 下 呈 现 为 开 关 效 而 应 。如果 某项关 键 指标 低 于 了相 应 的下 限值 , 时 这 就 形成 了 关 闭效 应 。 即无论 其 他 指 标 贡 献 的效 能 为多少 , 对应 的维修 保 障能力 都 接近 为 0 因此 , 。 在 计 算 评 价 结 果 数 值 时 , 应 用 变 权 分 析 法 的 思 可
部 队训练处参谋 , 研究方向: 军事系统工程、 装备维修保 障训练 。 通信作者简介 : 国合(9 3 ) 男 , 宋 16 一 , 河北黄骅人 , 硕士 ,30 79 9 部 队高级工程师。研究方 向: 装备维修保障训练 。
维普资讯





真 实性 和科 学性 ; 无 法 对影 响 因素 进行 针 对 性 分 且
器材、 保障装备、 维修设备、 保障资料等方面来确定
评估 的指 标体 系 ¨2, 图 1 示 。 , 如 J 所
析, 不能 为 自行 火炮 的 维 修保 障能 力 建设 提 供 合 理 依据 。针对 此 问题 , 文 就 自行 火 炮 战役 级 装 备 维 本

装备维修保障体系总结

装备维修保障体系总结

装备维修保障体系总结装备维修保障体系是一个关键的组织结构,用于确保军事装备的可靠性和战斗力。

它包括各种维修和保障活动,以保持装备的正常运作和有效性。

通过对装备维修保障体系的总结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其关键作用和运作机制。

本文将对装备维修保障体系进行总结,并给出相应的建议。

一、装备维修保障的重要性装备维修保障是军事装备管理中的一个关键环节。

它对保持装备的正常运作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在作战中,如果装备出现故障或损坏,将直接影响到战斗力和战斗效果。

因此,一个高效的装备维修保障体系对于军队的作战能力至关重要。

二、装备维修保障体系的组成装备维修保障体系包括以下几个关键部分:1. 质量保障:确保装备的设计、生产和维修过程符合质量标准和技术规范,以提高装备的可靠性和寿命。

2. 维修组织:建立合理的维修组织结构,包括维修单位、人员配置和维修设施等,以确保维修工作的高效进行。

3. 维修计划:制定详细的维修计划,包括检修周期、维修流程和维修任务等,以及适时进行例行维护和检修。

4. 配件保障:建立配件保障体系,确保及时供应所需的备件和零部件,以支持装备维修和更换。

5. 技术支持:提供技术支持,包括技术文档、培训和咨询等,以提高维修人员的技能和专业水平。

三、装备维修保障体系的运作机制装备维修保障体系的运作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维修需求收集:及时收集和分析装备维修需求,确保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维修和保障措施的制定。

2. 维修计划执行:根据维修计划和优先级,组织和安排相应的维修任务,确保及时和高效地完成维修工作。

3. 资源调配:根据装备维修的实际情况,合理调配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确保维修活动的顺利进行。

4. 数据统计和分析:对装备维修和保障过程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以识别问题和改进维修工作流程。

5. 维修质量控制:建立维修质量管控机制,包括质量检查和验收,确保维修结果的合格和满足要求。

四、对装备维修保障体系的建议综合上述对装备维修保障体系的总结和分析,我们可以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以进一步优化和完善装备维修保障工作:1. 加强技术支持:提供更全面和有效的技术支持,包括技术培训、技术文档和技术咨询,以提高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专业能力。

军事装备维修保障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军事装备维修保障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军事装备维修保障体系的研究与实践第一章:引言军事装备的基本任务是满足军队的作战需求,因此军事装备在作战中的稳定性和可用性至关重要。

对于极端情况下,特别是在战争时期,保障军事装备的稳定性成为了军队完成任务的关键。

作为军事装备的维修保障体系是保证军事装备长期稳定性和可用性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军事装备维修保障体系的研究与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章:军事装备维修保障体系的基本特征军事装备是一种复杂的创新产品,由大量的机械、电子、计算机控制等多个部分组成。

这种产品的稳定性和可用性具有极高的要求,因此,军事装备维修保障体系的基本特点也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 维修需求大,维修需求是军事装备的基本需求之一。

尤其是在战争时期,军队的装备出现故障或者受损的情况很普遍。

这就需要保障军事装备维修需求的覆盖率,以保证装备的长期稳定性和可用性。

2.2 维修难度大,军事装备的复杂性和近乎一体化的性质,特别是采用了现代化技术的军事装备,使得维修难度大、工作量大、维修时间长等特点普遍存在。

2.3 维修保障体系稳定性要求高,在军事装备出现故障或者受损的情况下,维修保障体系应当能够及时、有效地提供维修保障服务,以保证装备的长期使用价值。

2.4 资源投入集中,军事装备本质上是一种高价值、高技术含量、大规模的产品,因此,维修保障体系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源投入。

第三章:军事装备维修保障体系的建设军事装备维修保障体系建设是实现军事装备长期稳定性和可用性的基础,其建设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3.1 维修保障机构建设。

军队需要建设具有一定规模、技术骨干和优质服务的维修保障机构,以提供对装备的及时、高效的维修保障服务。

机构的规模、布局以及覆盖范围要能够满足包括非常规战争在内的所有作战条件和地域需求。

3.2 计划保障建设。

计划保障建设涉及到维修保障计划、检修计划和储备备件的管理,要使装备的维修保障计划科学合理,储备备件数量充足、质量过硬,以保证装备在战斗中及时得到维修支持,需要有信息技术相关的支持。

装备调配保障能力评估研究

装备调配保障能力评估研究

装备调配保障是实施开展装备保障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快速、准确、高效的装备调配保障,是保障平时训练、战时持续作战的重要举措。

装备调配保障能力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装备保障能力的发挥,影响着装备保障任务的完成。

因此,对装备保障部队的装备调配保障能力进行评估研究,分析出影响和制约装备调配保障能力的重要因素,找出差距,弥补不足,为全面提升装备调配保障能力提供服务。

1装备调配保障能力评估的指标体系装备调配保障能力,是指通过计划、筹措、储存、供应、运输和管理等工作环节,装备调配满足部队训练和作战需求的有效程度。

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装备筹措、储备、补充、换装、调整及退役与报废等。

建立装备调配保障能力评估指标体系通常在遵循科学性、完备性、独立性、客观性、可比性、可测性、简明性等基本原则的基础上,紧密结合装备调配保障能力的影响因素,通过专家咨询法,构建装备调配保障能力的多目标型评估指标体系,即总目标层为装备调配保障能力C,单目标层分别为装备筹措能力C1、装备储备能力C2、装备补充能力C3、装备换装能力C4、装备调整能力C5以及装备退役与报废能力C6,具体如图1所示。

图1装备调配保障能力评估指标体系2装备调配保障能力评估的模型从前面的指标体系可以看出,装备调配保障能力涉及众多定性与定量的因素,有些因素易于量化,而有些因素难以量化。

对此,本文采用客观赋权的熵权法和理想点法相结合的思路构建装备调配保障能力评估模型,以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评估人员的主观随意性,促使评估结果更加科学合理。

2.1基于熵权法与理想点法建立评估模型(1)基于熵权理论的权重确定。

设有n个待选装备保障分队,每个分队涉及到装备调配保障能力有m个评价因素,建立原始数据矩阵:B=(b ij)nm(1)式中,b ij表示第i个分队、第j项评价因素值,i=1,2,…,n,j=1,2,…, m,以下各式i,j取值与此相同。

对其进行归一化处理,形成归一化的评价指标矩阵。

装备维修性的评价模型及算法研究

装备维修性的评价模型及算法研究

装备维修性的评价模型及算法研究一、引言概述装备维修性评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介绍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阐述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和论文结构。

二、相关概念和理论介绍装备维修性评价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包括维修性定义、影响维修性因素、维修性评价模型等。

并对常用的评价方法进行介绍。

三、维修性评价模型和算法设计提出基于AHP法和TOPSIS法的维修性评价模型,分别从评价指标的确定、层次结构的建立、权重计算、数据的处理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同时,设计相应的算法以实现模型计算。

四、案例分析及应用以某型号武器装备为例,进行维修性评价实证分析。

通过收集、整理、分析相关数据,应用建立的维修性评价模型计算出该装备的维修性指数,并探讨其应用价值和可行性。

五、结论和展望对本文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指出维修性评价模型和算法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并对未来相关研究方向进行展望和预测,进一步深化研究和推动实践应用。

第一章节为引言部分,本章主要介绍了装备维修性评价的背景和意义,阐述了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并明确了本文的研究目的、方法和结构。

装备维修性评价是指评估装备在维修保养过程中的可维修性和可维护性能力的指标。

在现代军事装备的维修保障中,为了确保装备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可用性,必须对装备维修性进行评价,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优化装备维修性,从而保证装备系统的正常运行和优异的战斗力。

因此,对于装备维修性评价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在国内外的研究方面,西方国家的军事科技领域是装备维修性评价研究的早期阶段,先后提出了多种评价方法,如传统的维修性指数(MTI)和维修性评估(ME),以及现代的维修性目标(MTG)和维修性组件(MTC)。

相应的,国内在装备维修性评价方面的研究也不断地取得了许多进展,如采用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多种评价方法,不断优化装备的维修性质量。

本文旨在综合各种评价方法,建立科学完备的装备维修性评价模型,并探讨其适用性和实用性。

本文基于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结合某型号武器装备的实证案例进行分析和应用,为实现装备维修性的最优化提供科学参考和可行方案。

装备使用阶段维修保障能力综合评估方法研究

装备使用阶段维修保障能力综合评估方法研究

装备使用阶段维修保障能力综合评估方法研究摘要:在研究层次分析法、ADC评估方法、模糊综合评判法、灰色模糊综合评判法、可拓工程方法和灰色层次分析法等综合评估方法的基础上,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通过系统的比较,结合装备使用阶段维修保障能力评估的特点,得出基于群组决策和AHP 法的多级模糊综合评判方法是适用于装备使用阶段维修保障能力评估的方法。

关键词:装备使用阶段维修保障能力评估方法Abstract:On the bas is of researching AHP,ADC assessment,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grey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extension method and gray hierarchy,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nd application scope of these methods are analyzed.Through systematic comparison and combin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quipment maintenance and support ability integrated assessment in use stage, multi-level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based on group decision-making method and AHP is considered the most suitable method.Key Words:Equipment,Use Stage,Maintenance and Support Ability,Assessment method对于装备使用阶段维修保障能力综合评估问题,一个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就是评估方法的研究。

装备价格工作的综合性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

装备价格工作的综合性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

装备价格工作的综合性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装备价格是指购买或租赁装备所需支付的货币数量。

在进行装备采购或租赁时,评估装备价格的高低对于制定决策、控制成本、优化资源配置具有重要意义。

建立综合性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对于进行装备价格的综合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1. 财务指标:包括装备的购买成本、运营费用和维护费用等。

购买成本指的是装备的购买价格或租赁费用。

运营费用是指使用装备时需要支付的人力成本、燃料成本、维修费用等。

维护费用是指对装备进行维护和保养所需的费用。

2. 技术指标:包括装备的技术性能、可靠性和灵活性等。

技术性能是指装备在实际使用中的表现,包括装备的效率、精度、速度等。

可靠性是指装备运行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灵活性是指装备在不同情况下的适应能力。

3. 质量指标:包括装备的使用寿命、耐久性和材料质量等。

使用寿命是指装备可以正常使用的时间,一般情况下,使用寿命越长则装备的总体价格越高。

耐久性是指装备在使用过程中是否能够经受住长期使用的考验。

材料质量是指装备所采用的材料的质量,包括材料的强度、耐腐蚀性等。

4. 环境指标:包括装备对环境的影响和污染程度等。

装备对环境的影响包括噪音、振动、废气等。

污染程度是指装备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废水等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评价方法可以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和灰色关联分析法等。

AHP方法可以通过构建判断矩阵和权重向量,对各个指标进行定量化的评价。

灰色关联分析法可以通过计算各个装备的关联度指数,对装备进行排序。

1. 收集和整理装备的相关信息,包括装备的技术参数、价格、维护费用等。

2. 根据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各个指标进行定量化的评价,得到各个指标的权重和得分。

3. 根据装备的相关信息和评价指标的权重,计算各个装备的综合评价分数。

装备价格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可以对装备价格进行全面、客观、准确的评估,为装备的采购决策和成本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装备维修保障效能评估指标权重组合赋权法的研究

装备维修保障效能评估指标权重组合赋权法的研究

Co b n to e g t g M eh d m i ainW ih i t o n
S u Zh n p n Zh u S e g u h e g ig, o h n h a
( . t f o o up n it n n eo p . f up n mma d I si t fCo 1 Sa Ro m fEq ime tMa ne a c fDe t o ime t Eq Co n , n tt eo mma d& T c n l g f up n , u n e h o o y o ime t Eq
d s d a t g s p tf r r a e n l a t s u r h o y c m b n to i h i g me ho h n i g p e d f n to n h i a v n a e , u o wa d b s d o e s q a e t e r o i a i n we g tn t d t i k n .S r a u c i n a d t e
u e o o lp o r mmi g m e h d t e h p i lc m b n to i h i g me h d t e o l x se c h o e s s f s f g a r g a n t o o g tt e o tma o i a i n we g tn t o h n y e it n e t e r m ;u e o a v n e a h ma i s i e r a g b a a d o h r k o e g o p o e t e t e r m fe i t n e a d u i u n s fo t a , d a c d m t e tc ,ln a l e r n t e n wl d e t r v h h o e o x s e c n n q e e s o p i l 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装备维修保障能力评估指标体系与方法研究综述摘要:迄今为止,国内外在装备维修保障领域已开展了一些有意义的研究,研究较多的是装备维修保障能力评估指标体系的确定、评估方法的研究、维修流程建模分析与维修保障能力评估、备件优化模型及需求分析等。

关键词:装备维修保障能力评估指标体系评估方法
在武器系统中装备维修保障能力评估是在其部署之后使用的,尤其是在使用环境中具有对收集的使用、维修以及供应数据等方面,对这些方面进行分析所得的保障性评估,同时也具有在典型作战、战术背景以及实训作战任务的条件中也有这方面分析,。

其中的目的就是对航空导弹武器系统在使用阶段维修保障水平上做评估,并且ui系统中的装备和维修保障系统制定处理措施。

以下是对装备在维修保障能力评估与在相关领域内的主要现状做研究、分析和归纳。

1 装备维修保障能力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装备维修保障能力评估体系在建立于完善中是很难的一项工作,在我国当中对于装备维修保障能力评估体系的一些文献做了相应的研究,但是从结果来看,该方面还是不够完善全面。

根据文献[1]可知,这其中就是对装甲装备在维修保障能力评估上做了相应的研究,同时给出了相应的评估定义、分类以及研究的内容,
但是在研究中并没有明确的给出指标体系;文献[2]虽然提出了具有业绩评估和保障潜力评估因素的保障能力评估指标体系,但是这些指标主要是针对部队整体的维修保障能力静态指标,不能满足对指定装备或者某装备任务进行维修保障能力评估的需要;文献[3]提出了舰炮武器系统维修保障指标体系,但是其发挥的作用还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

文献[4]讨论了用于空军通信导航装备维修保障系统效能评估的指标体系,并应用层次分析法和神经网络B-P算法进行了系统效能的评估。

但给出的指标体系中的指标不能全面地反映维修保障系统效能定义中的内容,不能满足对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维修保障任务的能力评估的需要。

文献[5]把装备使用阶段维修保障能力评估指标分为两大类:维修保障系统评估指标和维修保障对象评估指标。

其中维修保障系统评估指标主要由维修管理、维修人员、备件、维修设备、维修设施、技术资料及计算机系统等构成。

文献[6]从保障人员、维修器材、保障装备、维修设备、保障资料等方面确定了自行火炮战役级装备维修保障能力评估指标体系,但忽略了对保障系统管理能力的评价。

在国外中,对于装备维修保障能力评估指标体系的描述文献存在很少,但是在国外一些文献中很明显的看出,学者们把装备维修保障能力评估的参数定义为可执行任务率(MCR)、使用可用度(A0)、平均后勤延误时间(MLDT)以及平均修复时间(MTTR)等方面,并且在不同装备系统中根据不同条件下的维修人员的数量和能力、维修策略、维修时间以及备件库存水平等方面进行指标计算或者仿真方法。

从我军装备维修保障能力评估发展的趋势来看,要全面反映其能力,不仅需要静态指标,还需要融入动态指标,这些动态指标可以有效表征装备特定任务需求条件下的保障能力,而且还具有更大的指导意义。

2 装备维修保障能力评估方法研究
装备维修保障能力综合评估问题的基础性工作就是评估方法的研究。

近些年来,在评估方法这一领域的研究工作方兴未艾,从评估的决策目标上看,有单目标评估方法和多目标评估方法。

在单目标评估方法中,主要有经济分析法、专家咨询法和不定性评估等。

对于多目标问题,通常是对事物的多个属性进行综合评估,在多目标评估方法中,主要有层次分析法(即AHP法)、评估相对有效性的数据包络分析法(即DEA法)、模糊综合评判法等。

在工程上,应用较多的还有加权平均法、综合扣分法、综合项次合格率法等。

加权平均法根据评估因素对评估目标的影响程度不同,分别赋予不同的权重系数,用权重与因素得分的乘积之和作为最终评估结果,该法简单易行,但可能会引起关键信息的丢失;综合扣分法是根据技术标准或技术条件的要求,确定出评估因素,每个因素又包含若干条检验内容,检验评定时,按不合格项扣分,最后累计扣掉总分,该分值越高,效果越差,该法评定严格,突出了强制性标准项目,结果可信度高,但结果只分为合格和不合格两级,等级少,拉不开档次;缺陷系数法
是俄罗斯交通部门对载货汽车维修质量的一种评定方法,规定衡量维修质量的水平只有缺陷系数一个指标,该法较好的把可靠性和维修性结合在一起,但调研统计十分费时。

我们国内对装备维修保障能力评估方法研究方面已做了一些研究。

文献[7]研究了一种基于双基点复合物元法的装备维修保障系统评估方法,通过计算相对于双基点的关联度对评估对象进行排序,但该方法是将几类保障系统作为物元事物,可以考虑将保障资源作为物元事物,评估结果将会更为准确。

文献[8]运用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设备的维修保障能力评估进行了研究。

文献[9]采用层次分析技术对武器装备维修质量评估方法进行了研究,其忽略了层次分析法不够客观对装备维修质量的评估带来的影响。

文献[10]提出了基于AHP的航空装备维修保障能力可视化评估方法,直观的表现了不同航空装备维修保障体系就同一维修保障能力影响因素的差距。

参考文献
[1] 袁洪涛,冯振声,王钰,等.装甲装备维修保障能力评估初探[J].兵工学报坦克装甲车与发动机分册,2003(3):59-64.
[2] 王学义,孙德宝.部队装备保障能力评估研究[J].军械工程学院学报,2002:14(1):42-46.
[3] 张磊,汪德虎,王晓通,等.基于熵权的舰炮武器系统维修保障能力模糊综合评判[J].指挥控制与仿真,2008,30(3):81-84.
[4] 武昌,赵海波.空军通信导航装备维修保障系统效能评估初探[C].全军武器装备维修保障技术研讨会论文集,长沙:2002,10:299.
[5] 张涛,郭波.武小悦,等.任意结构系统的备件满足率评估模型[J].航空学报.2005,26(2):203-207.
[6] 陈力,宋国合,韩国柱.自行火炮战役级装备维修保障能力评估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7,7(16):4131-4133.
[7] 周建国.一种基于双基点复合物元法的装备维修保障系统评估方法[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2008,20(4):103-106.
[8] 于娜,高崎,王登山,等.设备维修保障能力评估方法[J].机械与电子,2007(1):72-74.
[9] 齐飞.武器装备维修质量评估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长沙:2003.
[10] 范黎明.航空装备维修保障体系研究[D].北京航空航天工业大学,北京: 20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