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全册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装在套子里的人》PPT精品课件全篇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装在套子里的人》PPT精品课件全篇

5.为什么说埋葬别里科夫那样的人,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既然如此,为什么“ 我们从墓园回去的时候”却又“露出忧郁和谦虚的脸相,谁也不肯露出快活的感情” 呢?
别里科夫反对一切新生事物,扼杀自由与进步。他是沙皇专制制度的维护者, 他的死象征着一切反动势力必然灭亡,使人们看到了摆脱沉闷气氛后即将到来的 曙光,因此人们觉得埋葬别里科夫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然而死了一个别里科夫 ,还有许多别里科夫存在着,因为这是一个僵死、腐朽的社会。恐惧的情绪已经 渗透到每一个人的血液中去了。因此,“谁也不肯露出快活的感情”。
物的保守与腐朽; • “套子”象征着沙皇政府的一切法令和专制反动统治。
【人物位置】
别里科夫 可怜 可悲
地位:卑微的普通中学教员(小人物) 人格:为人直硬并不虚伪。 人性:爱情意识已有觉醒。 精神:被时代压挤的侏儒。
与鲁四老爷比较
同:维护捍卫旧制度并以此左右他人 异:1. 对旧制度的维护,鲁四老爷出于阶级本性,别里科夫来源于沙皇专 制思想专制对他的长期以来的精神侵入和浸染。2. 鲁四老爷享有绝对的 话语权和决定人物命运走向的权威,而别里科夫的权威并不来自他自身。 3. 鲁四老爷让鲁镇的人从内心害怕让读者从内心憎恶,别里科夫让全城 人从内心鄙视憎恶让读者从内心觉得又可憎又可怜。
“契诃夫这一章(《套中人》)还没有结束,人们还没有象应有的那 样读完它,还没有深刻领会它的底蕴,而过早地把书合上。希望人们 重新打开它,钻研它。”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俄)
03 课文学习
关于套子的思考
现实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套子”。虚荣是一种套子,金钱是一种套子,名望是一种套子,考 试是一种套子,升学是一种套子……可以说“套子”无处不在。人是社会中的人,都与别人发生各 种各样的关系,社会为维护一种秩序,统治阶级就会制定各种各样的套子(规矩),宣传各种各 样的人生观,以制约人的行为和思想。人一生下来,似乎就要落入套子,每个人都是生活在各种 套子中。我们应该正确对待套子:人虽然离不开套子,但也不能完全愚昧无知的被套子套住,人 应该有理性,要敢于怀疑,善于鉴别反思,跳出洞穴,破除迷信、盲从、奴性意识,形成开放的 眼光和主体意识。总之,人生要有约束的规矩,但不能作茧自缚;人必然进入生活圈子,但不能 落入怪圈。尤其值得我们警醒的是,我们在做学问的时候,也既要学习和遵守前人的结论(“套 子”),也应大胆怀疑,打破思维习惯上的“套子”,敢于创新,只有这样,科学才能不断向前发展。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红楼梦》整本书阅读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红楼梦》整本书阅读PPT课件

2、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神瑛侍者
黛玉前身是西方灵河岸上的绛珠仙草,宝玉的前身是神瑛侍者。神瑛
侍者曾灌溉绛珠草,使其久延岁月,脱掉草胎木质,修成女体。后来神
瑛侍者携带一块无才补天的顽石下凡造历,绛珠仙草为报答灌溉之恩,
一生的眼泪
木石前盟
随之而去。决定用一生的眼泪偿还甘露之恩。故有“木石前盟”之说。
3、贾雨村与甄士隐 姑苏阊(chāng) 门外有个葫芦庙,乡宦甄士隐(谐音真事隐)居住庙旁,可怜 寄居庙内的穷儒贾雨村(谐音假语存),与他成为志同道合的朋友,某日,贾 雨村造访甄士隐,无意中遇见甄家丫鬟娇杏,以为娇杏对其有意。中秋时节, 甄士隐于家中宴请贾雨村,得知贾雨村的抱负后,赠银送衣以作贾雨村上京赴 考之盘缠,第二天,贾雨村不辞而别便上路赴考。
创作背景
《红楼梦》开卷第一回第一段《作者自云》即是曹雪芹自序。在这篇自序中,曹雪芹以真实身 份出现,对读者讲述写作缘起。据他自述,他是依托自己早年在南京亲历的繁华旧梦而写作此 书。因流落北京西郊,碌碌无为,一事无成,猛然回忆起年少时家里所有的女孩儿,觉得她们的 见识才气远远超过自己,不禁深自愧悔。祖上九死一生创下这份家业,自己身在福中,却不务正 业,不听从父母老师的管教,以致长大后一技无成,半生潦倒。曹雪芹将这段经历和悔悟写成小 说,就是要告诉读者,虽然自己罪不可免,但那些女孩儿都是生活中实有其人,万不可为了掩盖 自己的罪行而使她们的事迹湮灭无闻。一念及此,心旌荡漾,一切困难都不在话下。何况乡野生 活悠闲自在,风光宜人,更令他思如泉涌,下笔如神。曹雪芹自谦才疏学浅,只得用市井白话来 写这部小说,意在为那些女孩儿立传,排遣自己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1、石头记 女娲炼石补天,遗下一块顽石未用,弃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埂峰下。此石自经锻炼,已通灵性, 因未被选中补天常悲伤自怨。一日,听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谈及红尘中荣华富贵,心切慕之,便 恳求送他到“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富贵温柔乡”走一遭。二仙师见其可 爱,便将它幻化缩小成一块“可佩可拿”的“通灵宝玉”,送至太虚幻境警幻仙姑处,后由神瑛 侍侍者者“携入红尘”走了一遭。不知过了几世几劫,空空道人经过这里,见石上刻着它那番经历, 便从头到尾抄下,改《石头记》为《情僧录》,又由东鲁孔梅溪改名为《风风月宝鉴 》,最后因曹 雪芹在悼红轩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分出章回,则题名曰《金陵十二钗》。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装在套子里的人》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装在套子里的人》PPT课件

批判现实主义
定义 正式提出批判现实主义并给它下定义的是高尔基。高尔基指出:“ 资产阶级的‘浪子’的现实主义,是批判的现实主义;批判的现实 主义揭发了社会的恶习,描写了个人在家庭传统、宗教教条和法规 压制下的‘生活和冒险’,却不能够给人指出一条出路。批判一切 现存的事物倒是容易,但除了肯定社会生活以及一般‘存在’显然 毫无意义以外,却没有什么可以肯定的。”

知人论世
作者简介
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 1860年1月29日-1904 年7月15日),俄国作家,剧作家。 1879年进入莫斯科大学医学系。1884年毕业后 在兹威尼哥罗德等地行医,并开始文学创作。 1880年至1884年,发表了300多篇文章,其中包 括《变色龙》《外科手术》等。
作者简介
原先班上共有9个小组,但问题和时间有限,所以采取抽签决定的方法,若没抽到 题目的小组无需展示,但要积极质疑,否则该小组的积分为零分。
谢谢欣赏
任务三
三:赏析写法 小说是怎样用夸张和讽刺的手法表现人物的?在你周围,是否也有这样 那样的“套子”,如果有,你是怎样看待这些“套子”的? 明确:漫画式夸张:夸张人物性格本身。夸大任务作用。 讽刺:通过别里科夫性格行为的夸张,嘲讽了“套中人”的丑陋和可憎。
戏剧化的情节,描写别里科夫的可悲下场。 顽固、保守,不仅仅是别里科夫反对新事物、反对进步的套子,也可能成为生活在 新社会的我们反对新事物、反对进步的套子。人是很容易满足的,满足于已经取得 的小小成绩、满足于眼下比较舒适的生活,于是不再努力奋斗、不再积极进取, “满足”便成了一种套子。不仅自己身受其害,而且还无情地嘲笑、甚至阻止其他 人的进步,成为社会前进的绊脚石。其实,在现世,“骄傲”是一种套子,“虚荣” 也是一种套子,“嫉妒”是套子,“自私”也是套子。我们只有根除自身的陋习、 驱除心中的邪念,才可能摆脱“套子”的束缚,大步向前。

高中语文必修二ppt2(13份) 人教课标版12

高中语文必修二ppt2(13份) 人教课标版12
2、圣明的君主 3、美好的理想
(2)词中的"美人"指什么?歌词表达 主人怎样的情怀?
明确: “美人”指所倾心的对象,代表 一种理想的追求。它表现了作者的政 治感慨,是作者在遭受贬谪之后,仍 然坚持对生活的执着态度,坚持对朝 廷政事关切而不甘沉沦的情怀。
如 泣舞怨 孤幽如 舟壑慕 之之, 嫠潜如 妇蛟泣
合作探究:完成第四五段的学习。
• 解释下列词的意思
• (1)消长: ——。 盖: ——。
• (2)肴核: ——。狼籍: ——。
• (3)相与枕藉: ——。既白: ——。
• 2.词类活用
• 不知东方之既白( ——。 )
• 3.指出特殊句式的类型并翻译
• (1)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 ——)
• (2)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
——林语堂《苏东坡传•序》
乌台诗案
• 1056年, 苏轼首次出川赴京考试。翌年,他 参加了礼部的考试,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 高中进士第二名,其弟也高中进士,一时“三苏” 名声鹊起。但适逢母亲病故,苏轼归家服孝,于 1059年期满,重回汴京。
• 1061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入第三等,为 “百年第一”,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1066年逢其父于汴京病故,再一次扶丧归家。
学习第二段 1。自学完成下面习题:
解释下列词的意思
(1)乐甚:——。 扣舷: —— 。
(2)空明: —— 。 流光: —— 。
(3)溯: —— 。 渺渺: —— 。
(4)美人: —— 。
倚歌: —— 。
(5)和:——。 袅袅: —— 。
(6)缕: —— 。 幽壑: —— 。(7)嫠妇: —— 。
2. 词类活用

高中语文必修二ppt(教案+课件,26份) 人教课标版

高中语文必修二ppt(教案+课件,26份) 人教课标版

A
(9)声非加疾也(强,这里指声音宏大)
(10)而闻者彰(清楚) (11)劝学(勉励)
A. ⑴⑵⑷⑸⑹
B. ⑵⑶⑹⑼⑽
C. ⑴⑷⑸⑺⑾
D. ⑹⑻⑼⑽⑾
• 3. 根据古今词义变化的特点,按词义扩大、缩小、转 移、感情色彩变化和名称说法改变,将下列各句中加 点词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 曹操自江陵顺江东下 ② 同心之言,其臭如 兰 ③ 丈夫不耕 ④ 能谤讥于市朝 ⑤ 四体不 勤,五谷不分 ⑥ 宿将爪牙,若李广 ⑦ 宫女左 右莫不私王 ⑧ 牺牲玉帛 ⑨ 金就砺则 利 ⑩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c
A. 学、动 B. 入、 出 C. 布、美 D. 身、己
• 11. 甲文中的“乎”、“曷” 可分别用 何 代替。 于 和
• 12. “其质非不美”中的“其”指 代( B ) A. 兰槐 子、庶人 B. 芷 C. 滫 D. 君
• 13. 对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教育与学习的重要性。
B. 靛青(dìng) 舟楫(jí) (jiāo) 跂而望(qì) C. 跬步(kuī) 蚯蚓(yǐn) (shàn) 驽马(nù)
须臾
蛟龙 蛇鳝
D. 可镂(loù) 骐骥(jì) (zhǎo) 锲而不舍(qiè)
爪牙
• 2. 下列加点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1)虽有槁暴(晒)
(2)輮以为轮(使……弯曲) (3)吾尝跂而望矣(抬起脚尖) (4)君子生非异也(通“性”,资质、禀赋) (5)非利足也(走路) (6)筋骨之强(强壮) (7)而致千里(送达) (8)而绝江河(隔断)
D A. 喻人本性无善无恶,唯在教育与学习,论证
B. 喻人善恶无常,唯在学习,论证教育的重要 性。 C. 喻人是可塑的,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D. 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同义,强调学习 环境的重要性。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全套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全套PPT课件
9
•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首句写蝉的形 状与食性。次句写蝉声,“流响”状蝉不停 地鸣叫,声音从枝叶稀疏的梧桐树枝间传出。 “出”字写出了蝉声的传送,暗示了蝉声的 响亮。后两句分析蝉声远传的原因,是因为 蝉居在高树上,而不是依靠秋风之力。言外 之意就是:一个品格高洁的人,自能名声远 扬,并不需要外在的凭借。这正如谚语所说: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后两句是在前两 句描写的基础上引发的议论,是这首诗的点 睛之笔。
11
• 一边说黑妮,脑子里一边浮现她朴素清瘦的样 子,不知为什么有隐隐的心疼。凤凰是她的故 乡,但和我们这些外人在一起,倒是她有几分 害羞腼腆。黑妮如今工作、居住在意大利,做 湘西扶贫工作的时间不短了。最初是一帮一地 助学,先后帮了几十个孩子。前些年申请到一 笔经费,设计了“湘援游”这个项目。如今每 年都会回来几趟,带来游人,带来捐款;关键 是,耐心地、苦口婆心地,教苗族妇女如何保 存她们优美的刺绣艺术。“负责任的旅游”, 听黑妮说,这一旅游概念正在欧洲兴起,它强 调旅行者对目的地生态和文化的责任,在旅游 资费中,捐出一部分作为扶持当地可持续发展 的基金。
• 看样子情况不乐观。黑妮没有面露喜色,也没 有愠色。她还是那么一字一句、认真地批评她 们:“这个不好,一看就是跟机器学 的。”“这个线不好,要用棉线。我们这次带 了些来。”……
14
• 黑妮,你这是在做什么?我站在院子里看着这一幕情景, 有点发懵。她从那么远跑来,又跑了这么久的山路,就是 想通过几句,是这个家的装饰墙,也好似所有外来 影响的象征:正中一张有些陈旧的毛主席像,把一个更陈 旧的大红双喜字贴去了一大半,左边是海南风光照,右边 是明星李小龙的赤身拳照,两个胖娃娃图片,一幅小小的 西洋画《泉》。
6
第三,要品味作品的语言。散文的语言具有 形象性、趣味性、独创性,哲理散文还更多 哲理性、深刻性、凝练性。要细心观察,用 心体会,学会平中见奇,小中见大,万物静 观皆自得,这是我们对散文之趣的终极追求。 当你试着学习用一颗敏感而虔诚的心灵去捕 捉刹那而无处不在的情趣之光时,你会发现 眼前的这个熟悉而陌生的世界竟是如此卓然 不群,令人感动,以至久久难以释怀。

(共17套)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全套) 精品教学课件PPT汇总+单元整合PPT


-4-
1
荷塘月色
自主梳理
首 页
预习导引
核心归纳
佳作赏析
新课助读
《荷塘月色》是一篇以写景状物为主的抒情散文,写于1927年7月。 当时作者在清华大学教书,住清华园西院。文章中描写的荷塘就在 清华园。这一年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朱自清处于苦闷彷徨中。 他自己也知道,“只有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才能解决这惶惶然”,但他 最终还是选择了“暂时逃避的一法”。但是他毕竟是一个爱国的民 主主义者,面对黑暗现实,不能安心于这种“超然”。
词语 点 zhuì chuò 学 chuò 泣 niǎo 娜 xiāo 雄 fú 水 易错字 缀 辍 啜 袅 枭 凫 词语 qiàn 影 jì ng 妆 jīng 纶 diān 量 diàn 记 diǎn 脚 易错字 倩 靓 腈 掂 惦 踮
-10-
1
荷塘月色
自主梳理
首 页
预习导引
核心归纳
佳作赏析
新课助读
-5-
1
荷塘月色
自主梳理
首 页
预习导引
核心归纳
佳作赏析
新课助读
他曾表白:“这几天似乎有些异样,像一叶扁舟在无边的大海上,像一 个猎人在无尽的森林里……心里是一团乱麻,也可以说是一团火。 似乎在挣扎着,要明白些什么,但似乎什么也没有明白。”这年7月 的一个静谧月夜,作者为了排遣心中的苦闷,到清华园古井堂附近 的荷塘小径散步,忽然觉得“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 瞬间领悟到了“独处的妙处”。这种无牵无挂独自受用无边荷香月 色的自由境地,就是他要摆脱现实的扰乱、追求刹那安宁的心境的 反映。《荷塘月色》正是作者这种心迹的真实描摹和生动写照。
自主梳理
首 页
预习导引

高中语文必修二ppt2(13份) 人教课标版


——
一 切 景 语 王皆 国情 维语


素淡、宁静 朦胧、柔和
情切

景语

苦闷、忧郁 困惑、寻觅
交皆 融情

一切景语皆情语
总结:
• 作者融情于景,即景抒情,那轻纱般掩映下的 荷塘月色,反映的恰是作者当时微妙的心思。 他要无牵无挂独自受用无边的荷香月色,就是 要摆脱“心里颇不宁静”,而追求刹那间安宁 的心境的反映。由这种情绪所决定,荷塘月色 全是一派幽静安宁的景象,然而这种淡淡的喜 悦并没有使作者真正变得超然,宁静复又不宁 静,回环往复,深切而又微妙地反映了他“乐 得暂时忘记”而又不能“忘记”的万般苦恼的 心情。作者一路写景,也一路抒情,随着景象 描写的展开,构成了宁静与不宁静交替出现的 感情层次,流贯在无边荷香月色里的,正是作 者感触甚重的脉脉情思。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袅娜的开着
有 袅 娜 地 开 着 的
有 羞 涩 地 打 着 朵 儿 的
又 如正 碧如 天一 里粒 的粒 星的 星明


又 如 刚 出 浴 的 美 人
立足点:荷塘边
月色下的荷塘
❖荷叶
田田 亭亭的舞女的裙

形 态

美淡
❖荷花 袅娜 羞涩
喻 动
拟态
明珠 星星 美人
可见当时嬉游的光景了。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 无福消受了。
于是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 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样想 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 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高中语文必修二ppt(教案+课件,26份) 人教课标版1


小结本词
1.词的上片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 华。词的下片写杭州人民和平宁静的生活 景象。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杭州风物的惊叹、 赞美与艳羡之情。
2.这首词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以大开大阖、 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 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可谓“承平气象, 形容曲尽”(见陈振孙《直斋书录解 题》)。这首词,慢声长调和所抒之情起 伏相应,音律协调,情致婉转,是柳永的 一首传世佳作。
关 于 词 的 知 识
1、词兴于隋唐,盛于宋代,是一种 和乐可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2、“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 声。”每首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词 牌”。可以分上下两段,叫“片”或 “阕3”、。词。按字数分为小令、中调、长 调。小令字数在58字以内,中调在59至 90字,长调在91字以上。
4、宋词有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 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 如苏轼和辛弃疾。婉约派语言清丽含蓄, 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 约细腻,如柳永、李清照。
重湖叠 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
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
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找出词中都描写了些什么景物,这些景物给你以怎 样的联想?
• 烟柳、花桥、风帘、帐幕、云树、怒涛、 青山、桂花、荷花、烟霞。
• 千百பைடு நூலகம்来,西湖风景有着经久不衰的魅力,它的 风姿倩影,令人一见钟情。就连唐朝的大诗人, 白居易吟出“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诗人说他之所以舍不得离开杭州的主要原因,是 因为杭州有个魅力的西湖。三面环山,碧波盈盈, 自然条件十分优越。环湖的山有许多奇峰,瞧, 那一对山峰高耸入云,从山脚到山顶就像俯瞰刀 劈,山顶云雾缭绕,仿佛到仙境,向下看,真叫 人心惊胆颤,这正是西湖十景里著名的“双峰插 云”。在西湖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如灵隐寺、 黄龙洞、烟霞洞、放鹤亭。历史著名的诗人苏轼 和白居易在这里修建了苏堤和白堤。意大利马可 波罗说杭州是“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城”。虽然 末句有献媚的味道,格调显得不高,但西湖的山 水人家已成为作者最好的明证。

精编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全套PPT课件汇总--共计602张PPT


有声有色、浓淡相宜,错落有致
问:作者全身心地享用这无 边的荷香月色,最终有没有得到 解脱呢?
没有,作者得到了暂时的宁静,一听到 蝉声与蛙声,刚获得的自由和宁静又在 一片蛙声中失去了,不禁发出“热闹是 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的感慨。
家 行踪
荷塘
淡哀 淡愁
寄托 回归
喜淡 悦淡
现实世界
艺术世界
情感
颇不宁静——寻静——得静——失静
现实自得其乐而不可得的情绪,以及对自由 宁静生活的向往
郁达夫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太平御 览》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香山红叶
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
鉴赏散文的一般方法
1、朗读,有情感的朗读,深入体会语 言和语感。
2、联系背景,深入的理解文章主旨。 3、抓住关键句以及词语进行品评和鉴赏。 4、鉴赏语言特色、艺术手法,领会意境。 5、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
请将文中变现情感的句子画下来。
作者的行踪:
月色下的荷塘



小煤屑路


月 色
心里颇不宁静
荷塘四周
荷塘
时代背景: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 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使国家人民陷于 水深火热之中。作为一个普通的知识分子, 作者既对现实不满,又无法理解这样复杂 的斗争形 势,做不到投笔从戎,拿起枪来 革命,于是“心里颇不宁静”,在夜深人静 的时候忽然想到荷塘去,找一个幽静的环 境平息自己心中的不平静。
1928年与鲁迅合编《奔流》,并主编《大众文艺》。1930年 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成立,为发起人之一,并参加中国左翼作 家联盟。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郁达夫从一九三 三年四月由上海迁居杭州,这段时间他思想苦闷,游山玩水, 过的是一种闲散安逸的生活。一九三四年七月,郁达夫从杭州 赶到北平,1934年8月写下了这篇优美的散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课件详尽呈现了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的全册内容。从第一单元到最后一个单元,每个单元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题都紧扣语文教育的核心素养,旨在通过经典篇目的学习,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各单元内的课文篇目均经过精心挑选,既有传统经典,也有现代佳作,每篇课文都详细注明了作者信息,便于学生深入了解作品背景。此外,每篇课文后都明确列出了学习目标和重点,帮助学生把握学习方向,有的放矢地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通过本课件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全面掌握必修二的知识要点,为高中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