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十二郎文导学案(教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祭十二郎文(教师)

【学习目标】1.学习和掌握祭文的基本格式和文体特征;2.分析作者叙事陈情怎样逐层深入,感知本文书法的对亡侄的无限哀痛;3.学习通过日常琐事的记叙表达对亡人的痛惜和怀念之情的写法。4.学习掌握常见文言词语的用法以及常见的文言现象。

【重点难点】1.体会作者抒发的悲痛情感和真挚感人,催人泪下的感情特征。2.在叙事中抒情的写法。预习案教材助读—台前幕后,先睹为快

导入:我们以前学过的《出师表》、《陈情表》都是极优秀的古典散文。宋代文豪苏东坡在读后不禁说:“读《出师表》不辍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辍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辍泪者,其人必不友。”《古文观止》在评论《祭十二郎文》时也说:“情之至者,自然流为至文。读此等文,须想其一面哭一面写,字字是血,字字是泪。未尝有意为文,而文无不公,祭文中千年绝唱。(清。吴楚才、吴调侯《古文观止》卷八)。那么,《祭十二郎文》何以得此评价呢?下面就让我们一同走进文本,共同去体味这千年绝唱传输出的万古悲痛。

【知识链接】

1.走近作者韩愈(768~824),字退之,唐河阳(今河南孟县)人。常自谓“郡望昌黎”,故世称“韩昌黎”;因晚年曾为吏部侍郎,故也称韩吏部。韩愈倡导的古文运动及其作品对我国古代散文的发展有深渊的影响。他主张文章要言之有物,反对六朝以来的单纯追求形式美的骈俪文章;语言要新颖流畅,“唯陈言之务去”,对古文要“师其意而不师其词”。其散文与柳宗元齐名,并称“韩柳”,他是“唐宋八大家”之首。代表做是《马说》《师说》等。

2.了解文体祭文通常是祭奠亲友的有固定形式的文辞,也有祭神祭物的。古代的祭文一般都是用韵文写的,但作为古文运动的旗手韩愈在《祭十二郎文》中却一反传统文风,运用散文形式写成此文,因为四言韵语或骈文形式无法婉转灵活,只有“形散神不散”的散文才能更好地把作者巨大的悲痛曲折婉转地抒发出来。这篇祭文,不单在形式上用的是散句单行,在内容上也一任情感的激荡,通篇追叙他与十二郎的共同生活和深厚情谊,宣泄十二郎之死所带给他的莫大哀痛。这种对祭文体的创变,适应了作者情感表达的需要,进而也使该文形成了“以情胜”的鲜明艺术特色。

4.了解背景韩愈有三位兄长:大哥韩会,二哥韩介,三哥未及命名便已夭折。韩介有子韩老成,在族中同辈排行十二,故称十二郎。按封建社会的规矩,十二郎过继给韩会为子。韩愈三岁时,父亲韩云卿病故,他便随大哥韩会、大嫂郑氏夫妇生活。在长达近二十年的岁月里,韩愈一直依恃长兄长嫂生活,与侄子老成自幼相伴朝夕,名为叔侄,情同兄弟,相互间感情甚为深厚。成年后,韩愈仕途不顺,二十五岁方登进士第,后做官又触犯权贵,触怒唐宪宗,多次遭贬因四处漂泊而很少与十二郎见面。后唐穆宗继位,韩愈官运好转,叔侄二人能够相聚之时,突然传来十二郎病亡的噩耗,使韩愈悲痛欲绝,血泪和墨,写下了这篇祭文。

【预习自测】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①闻汝丧(sàng)之七日②所怙(hù)③兄殁(mò)南方④省(xǐng)坟墓⑤归取其孥(nú)⑥丞相薨(hōng)⑦佐戎(róng)徐州⑧孰谓汝遽(jù)去吾⑨万乘(shèng)之公相⑩殒(yǔn)其生⑾窆(biǎn)不临其穴⑿尚飨(xiǎng)

【诵读提示】1.读准字音,读清句读。2.读出情感。

探究案学始于疑—质疑解疑,合作探究

【自主探究】——梳理知识点

【通假字】辨析通假现象

1.远具时羞之奠通“馐”,美味食物

2.零丁孤苦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3.皆不幸早世通“逝”,死

4.敛不凭其棺通“殓”,给死人穿衣入棺

5.终葬先人之兆通“垗”,墓地

6.以待馀年通“余”,剩下的

【一词多义】辨析一词多义现象

①致 A.乃能衔哀致诚表达 B.致敬亭于幕府送达

C.将成家而致汝使……来

D.何意致不厚招引,引来

E.余幼好书,家贫难致取得,得到

F.老妇前致词传达,表达

G.[蒋]干还,称瑜雅量高致兴致,情致

高二语文选修

导学案

②就 A.既又与汝就食江南到 B.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就职上任

C.指物作诗立就完成

D.于是荆轲就车而去接近,靠近

③之A.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定语后置的标志词 B.亦未知其言之悲也主谓之间

C.佯狂不知所之者到

D.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代词,事情

E.告汝十二郎之灵的

④始A.吾年十九,始来京城当初,最初(初次) B.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开始

C.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曾经

D.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才

E 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才

⑤舍 A.故舍汝而旅食京师离开 B.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停止

C.至舍,四支僵不能动客舍

D.微楚之惠不及此,退三舍避之行军三十里为一舍

E.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建房舍

F.屋舍俨然房舍

【古今异义词】辨析加粗词语古今意义

1.吾去汴州古:离开今:离开所在的地方到别处

2.明年,丞相薨今:特指今年的下一年古:任何一年的第二年

3.又可冀其成立邪古:成长立业今:(组织、机构)筹备成功,开始存在

4.而齿牙动摇古:松动。今:立场不坚定。

5.几何不从汝而死也?古:过不了多久。今:数学领域的一分支。

【词类活用】辨析活用现象

1.汝又不果来:名词动用,实现,

2.莫如西归:名词做状语,向西

3.而视茫茫:动词活用为名词,视力

4.汝之纯明宜业其者:名词活用为动词,继承事业

5.苍苍者欲化为白矣:形容词用为名词,白发

6.然后惟其所愿:动词名用,愿望

7.长吾女与汝女:使动,使……长大 8.言有穷而情不可终:形容词做名词,尽头

9.乃能衔哀致诚: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诚意。 10.强者夭而病者全乎?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保全。

11.吾兄盛德而夭其嗣乎:使动用法,使……夭折。 12.将成家而致汝:使动用法,使……来。

【特殊句式】指出句式

1.惟兄嫂是依:宾前,只依靠兄嫂。“依”的宾语“兄嫂”前置。构成“唯……是……”格式,“是”起提宾作用。成语“唯才是举”、“唯你是问”、“惟利是图”都是这种格式。

2.吾佐董丞相于汴州状语后置

3.吾又罢去被动句

4.何为而在吾侧也宾语前置

5.汝从(吾)于东省略句

6.其然乎?其不然乎?是这样呢?或(还是)不是这样呢?“其……其……”格式构成选择复句。【其他重点字词】

怙:《诗经•小雅•蓼》:“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后世因此用“怙”代父,“恃”代母。失父曰失怙,失母曰失恃。

省∕视:古时探亲;上对下曰视,下对上曰省。孥:妻和子的统称。

吊:慰问(《陈情表》:“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窆:下棺入土

尚飨:古代祭文结语用辞,意为希望死者享用祭品。

【合作探究】

【一读】整体感知——梳理文章的结构内容

《祭十二郎文》共十二个自然段,全文开头几句是祭文来头的固定格式。

正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2-3):写两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第二部分(4-9):写十二郎之死。

第三部分(10-12):写对十二郎及其遗孤的吊慰,交代迁葬及教养遗孤之事。

【二读】体会感情

1.《祭十二郎文》读来令人悲痛不已,作者的那种哀痛让人也感同身受,那么,韩愈在其文中写了哪样一些哀事呢?

身承世代单传,可哀一也;年少且强而早逝,可哀二也;子女具幼,无以自立之计,可哀三也;就死者论之,已不堪到如此,而韩公以不料其死而遽死,可哀四也;相依日久,以求禄远离不能送终,可哀五也;报者年月不符,不知是何病,何日殁,可哀六也。

2.本文有“至情之文,千秋绝调”之誉,其蕴含了哪些情?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回答,尽量用原文句子为例证。

思念之情痛悼之情骨肉之情追悔之情人生无常宦海沉浮

【三读】探究原因——本文为何如此感人?

1.不拘常格,自由抒情。

祭文偏重于抒发对死者的悼念哀痛之情,一般是结合对死者功业德行的颂扬而展开的。本文一反传统祭文以铺排郡望、藻饰官阶、历叙生平、歌功颂德为主的固定格式,主要记家常琐事,表现自己与死者的密切关系,抒写难以抑止的悲哀,表达刻骨铭心的骨肉至情。形式上则破骈为散,采用自由多变的散体。正如林野在《韩柳文研究法?韩文研究法》中所说:“祭文体,本以用韵为正格……至《祭十二郎文》,至痛彻心,不能为辞,则变调为散体。”使全文有吞声呜咽之态,无夸饰艳丽之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