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料成形性能及冲压材料

合集下载

板料冲压工艺

板料冲压工艺

板料冲压工艺板料冲压是指用冲模使板料经分离或成形得到制件的工艺方法,它通常是在室温下进行,所以又称为冷冲压,简称冲压。

1、板料冲压的特点及应用冲压用原材料必须具有足够的塑性,广泛应用的金属材料有低碳钢、高塑性合金钢、铝、铜及其合金等;非金属材料有石棉板、硬橡皮、绝缘纸、纤维板等。

他广泛应用于汽车、拖拉机、航空、电器、仪表、国防等工业部门。

板料冲压具有以下特点:(1)冲压件的尺寸精度高,表面质量好,互换性好,一般不需切削加工即可直接使用,且质量稳定。

(2)可压制形状复杂的零件,且材料的利用率高、产品的重量轻、强度和刚度较高。

(3)冲压生产生产率高,操作简单,其工艺过程易于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成本低。

(4)冲压用模具结构复杂,精度要求高,制造费用高。

冲压只有在大批量生产时,才能显示其优越性。

(5)冲压件的质量为一克至几十千克,尺寸为一毫米至几米。

2、冲压设备(1)剪床剪床的用途是把板料切成一定宽度的条料,以供下一步冲压工序之用。

(2)冲床冲床将完成除剪切以外的其他冲压工作。

右图为单柱式冲床的外形及其传动简图。

电动机5带动飞轮4转动,当踩下踏板6时,离合器3使飞轮与曲轴2连接,因而曲轴随飞轮一起转动,通过连杆8带动滑块7作上下运动,从而进行冲压工作。

当松开踏板时,离合器脱开,曲轴不随飞轮转动,同时制动闸1使曲轴停止转动,并使滑块7停在上面位置3、冲压模具(1)简单冲模简单冲模在冲床一次行程中只完成一道工序,见右图。

凸模1用压板6固定在上模板3上,通过模柄5与冲床滑块连接。

凹模2用压板7固定在下模板4上。

操作时,条料沿两导料板9之间送进,碰到挡料销10停止。

冲下部分落入凹模孔。

此时,条料夹住凸模一起返回,被卸料板8推下。

重复上述动作,完成连续冲压。

导柱12和导套11组成的导向机构可保证凸模、凹模的合模准确性。

简单冲模结构简单,容易制造,价格低廉,维修方便,生产率低,适用于小批量生产。

(2)连续冲模连续冲模在冲床一次行程中,按着一定顺序,在模具的不同位置上,同时完成数道冲压工序,见右图。

常用冲压材料

常用冲压材料

常用冲压材料冲压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加工工艺,通过模具对金属材料进行冲击、拉伸、弯曲等形变,将平板金属加工成所需的零部件。

在冲压过程中,选择合适的冲压材料是非常重要的,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和适用范围。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些常用的冲压材料。

1. 冷轧钢板。

冷轧钢板是一种常见的冲压材料,它具有良好的成形性和表面质量,适用于对表面要求较高的零部件。

冷轧钢板通常用于汽车制造、家电制造等领域,其优点是成本低、加工性能好,但强度和耐腐蚀性相对较差。

2. 不锈钢。

不锈钢是一种耐腐蚀性能较好的冲压材料,适用于对材料表面要求高、有耐腐蚀性能要求的零部件制造。

不锈钢具有良好的强度和硬度,适用于制造耐磨、耐腐蚀的零部件,如厨房用具、化工设备等。

3. 铝合金。

铝合金是一种轻质、高强度的冲压材料,适用于汽车制造、航空航天等领域。

铝合金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和导电性,成形性能优良,但价格相对较高。

在一些对重量要求较高的领域,铝合金是一种理想的冲压材料。

4. 镀锌钢板。

镀锌钢板是一种在普通钢板表面镀上一层锌的冲压材料,具有良好的防腐蚀性能。

镀锌钢板适用于户外使用的零部件制造,如钢结构、管道等。

它的优点是价格低廉、防腐蚀性能好,但成形性能略逊于冷轧钢板。

5. 硅钢。

硅钢是一种用于电机、变压器等电工设备制造的冲压材料,具有良好的磁导性能和低损耗特性。

硅钢的材料成本较高,但在电工设备制造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以上就是一些常用的冲压材料,它们各具特点,在不同的领域有着不同的应用。

在实际的冲压加工中,选择合适的冲压材料对于提高零部件的质量和生产效率至关重要。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板料冲压

板料冲压

(6) 修整 是利用修整模沿冲裁件外缘或内孔刮削一薄层 金属,去掉剪裂带和毛刺,提高冲裁件的尺寸精度 和表面精度。
2. 变形工序
—— 是使坯料的一部分相对于另一部分产生
位移而不破坏的工序。
如:拉深,弯曲,翻边,胀形等。
(1) 弯曲 ——是将坯料的一部分相对于另一部分弯曲成 一定角度的冲压加工方法。被弯材料可是板料、型 材或管料。
可采用加强筋措施 以薄材代替厚材。
3. 冲压件的精度和表面质量
在满足需要的前提下,尽量降低精度要求,而且 一般不要超过原材料的表面质量。
4.
简化工艺、节约材料
(1) 采用冲—焊结构
用于复杂冲压件,可分别冲 压成几个简单件,然后焊接 成整体,简化工艺
(2) 采用冲口工艺 ——可以减少组合件数量
(3)在不改变使用性能的前提下,简化拉深件结构, 可减少工序并节约材料。
落料和冲孔的区别在于: 落料:冲落部分为成品,周边是废料; 冲孔:是为了获得带孔的冲裁件,冲落部分为 废料。
(1) 冲裁分离过程
冲裁时板料的变形和分离过程对冲裁件质量有 很大的影响。其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弹性变形阶段→塑性变形阶段→断裂分离阶段
冲裁出的工件断面分为四个特征区,分别为圆 角带(塌角)、光亮带、剪裂带和毛刺。
板厚越大,m取 值应越大。
设计落料模时,取凹模作为设计基准,然后根 据间隙确定凸模尺寸。设计冲孔模时,取凸模作为 设计基准,然后根据间隙确定凹模尺寸。
(3) 凸凹模刃口尺寸的确定
落料件尺寸会随凹模刃口磨损而增大,因此,加
工凹模刃口时取落料件公差范围的最小尺寸;
冲孔件尺寸会随凸模刃口磨损而减小,因此,加
压边圈——防止工件起皱 压边力不能太 大,一般为 2~3MPa。

板料的冲压成形性能与成形极限

板料的冲压成形性能与成形极限

§6.1 概述
成形极限图(FLD)就是由不同应变路径下的局部极限 应变构成的曲线或条带形区域,它全面反映了板料在单向和 双向拉应作用下抵抗颈缩或破裂的能力,经常被用来分析解 决成形时的破裂问题。
§6.1 概述
全面地讲,板料的冲压成形性能包括抗破裂性、贴模性 (fitability)和定形性(shape fixability),故影响因素很多, 如材料性能、零件和冲模的几何形状与尺寸、变形条件(变 形速度、压边力、摩擦和温度等)以及冲压设备性能和操作 水平等。
§6.2 现代冲压成形的分类理论
一、各种冲压成形方法的力学特点与分类
正确的板料冲压成形工艺的分类方法,应该能够明确地 反映出每一种类型成形工艺的共性,并在此基础上提供可能 用共同的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和解决每一类成形之艺中的 各种实际问题的条件。在各种冲压成形工艺中毛坯变形区的 应力状态和变形特点是制订工艺过程、设计模具和确定极限 变形参数的主要依据,所以只有能够充分地反映出变形毛坯 的受力与变形特点的分类方法,才可能真正具有实用的意义。
§6.2 现代冲压成形的分类理论
1、变形毛坯的分区
冲压成形时,在应力状态满足屈服准则的区域将产生塑 性变形,称为塑性变形区(A区)。不同工序,随着外力作 用方式和毛坯及模具的形状、尺寸的不同,变形区所处的部 位也不相同。应力状态不满足屈服准则的区域,不会产生塑 性变形,称为非变形区。根据变形情况,非变形区又可进一 步分为已变形区(B)、待变形区(C)和不变形区(D)。有时已变 形区和不变形区还起传力的作用,可称其为传力区(B 、C)。 图所示为拉深、翻边、缩口变形过程中毛坯各区的分布。
贴模性(fittability):板料在冲压过程中取得模具形状 的能力。
定形形(shape fixability):零件脱模后保持其在模内 既得形状的能力。

板料冲压

板料冲压

冲模在工作过程中必然有磨损,落料件尺寸会 随凹模刃口的磨损而增大,而冲孔件尺寸则随凸模 的磨损而减小。为了保证零件的尺寸要求,并提高 模具的使用寿命:
落料时凹模刃口的尺寸应靠近落料件公差范围 内的最小尺寸;冲孔时,选取凸模刃口的尺寸靠近 孔的公差范围内的最大尺寸。
金属塑性成型工艺-板料冲压 王守仁 2008.3
金属塑性成型工艺-板料冲压 王守仁 2008.3
金属塑性成型工艺-板料冲压 王守仁 2008.3
外缘修整模的凸凹模间隙,单边取0.001~0.01 mm。也可以采用负间隙修整,即凸模刃口尺寸大 于凹模刃口尺寸的修整工艺。
三、切断
切断是指用剪刃或冲模将板料沿不封闭轮廓进 行分离的工序。
剪刃安装在剪床上,把大板料剪切成一定宽度 的条料,供下一步冲压工序用。而冲模是安装在冲 床上,用以制取形状简单、精度要求不高的平板件。
特征与材料(板料材料)塑性的关系:
断面质量受冲裁条件的不同而不同,如: 刃口间隙,刃口形状,锋利程度,冲裁力、 润滑条件,板料质量(表面质量),板料种 类(性能)。
冲压生产要求冲裁件有较大的光亮带, 尺量减少断裂带区域的宽度。
材料塑性愈好,光亮带愈大,断裂带愈 小,同时,圆角毛刺亦增大。
金属塑性成型工艺-板料冲压 王守仁 2008.3
当单边间隙Z增大到材料厚度的15%-20%时, 卸料力为0。
金属塑性成型工艺-板料冲压 王守仁 2008.3
冲裁间隙对冲压的影响 D、间隙对模具寿命的影响
由于工件与凸、凹模侧壁之间有磨擦的存在, 间隙小,磨擦大,模具寿命短。冲裁过程中,凸模 与被冲孔之闻,凹模与落料件之阀均有摩擦,而且闻 隙越小,摩擦越严重。所以过小的间隙对模具寿命 极为不利,而较大的间隙可使凸模与凹模的侧面与 材料间的摩擦减小,井能减缓间隙不均匀的影响,从 而提高模具的寿命。

板材成形理论知识要点

板材成形理论知识要点
3. n值、r值与成形性能的关系
第二章 冲裁工艺与模具设计
1冲裁变形分离过程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 弹性变形阶段, 塑性变形阶段,断裂分离阶段 2冲裁断面可明显地分成4个特征区, 即圆角带、光亮带、断裂带和毛刺 3降低冲裁力的方法:阶梯凸模冲裁, 斜刃口冲裁 4凸模侧面的磨损最大,是因为从凸模上卸料,长 距离摩擦加剧了侧面的磨损. 5确定合理间隙的理论计算法依据主要是:在合理 间隙情况下冲裁时,材料在凸、凹模刃口产生 的裂纹成直线会合.
第四章
拉深工艺与模具设计
1.拉深 是利用模具使平板毛坯变成为开口的空心零件的 冲压加工方法。 2.拉深件各部分的厚度是不一致的。一般是: 底部略为变薄,但基本上等于原毛坯的厚度; 壁部上段增厚,越靠上缘增厚越大; 壁部下段变薄,越靠下部变薄越多; 壁部向底部转角稍上处,则出现严重变薄,甚至断裂。 3.毛坯划分为5个区域: ⑴.平面凸缘区(|σ 1|=|σ 3|,有R=0.61Rt), ⑵. 凸缘圆角区, ⑶.筒壁区, ⑷.底部圆角区, ⑸.筒底部分
2.冲模零件的分类:分成五个类型的零件。
⑴.工作零件 是完成冲压工作的零件 ⑵.定位零件 这些零件的作用是保证送料时有良好的导 向和控制送料的进距. ⑶.卸料、推件零件 这些零件的作用是保证在冲压工序 完毕后将制件和废料排除,以保证下一次冲压工序顺 利进行。 ⑷.导向零件 这些零件的作用是保证上模与下模相对运 动时有精确的导向,使凸模、凹模间有均匀的间隙, 提高冲压件的质量。 ⑸.安装、固定零件 这些零件的作用是使上述四部分 零件联结成“整体”,保证各零件间的相对位置,并 使模具能安装在压力机上。
10.结构废料――由于工件结构形状的需要,如工 件内孔的存在而产生的废料,称为结构废料, 它决定于工件的形状,一般不能改变。 11.工艺废料―― 工件之间和工件与条料边缘之 间存在的搭边,定位需要切去的料边与定位孔, 不可避免的料头和料尾废料,称为工艺废料, 它决定于冲压方式和排样方式。 12.冲裁间隙对产品质量和模具寿命的影响

板材冲压成形的基本知识课件

板材冲压成形的基本知识课件
根据工艺特点和应用领域,板材 冲压成形可以分为单冲压、连续 冲压和复合冲压等类型。
板材冲压成形的应用领域
汽车制造
家用电器
建筑行业
其他领域
汽车车身覆盖件、零部 件等。
外壳、内部结构件等。
金属板材门窗、幕墙等 。
金属包装容器、金属艺 术品等。
板材冲压成形的基本原理
01
02
03
塑性变形
板材在压力作用下发生塑 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形 状和尺寸。
板材的力学性能与厚度
力学性能
指板材在受力时的表现,如强度、硬度、韧性等。这些性能对冲压成形的效果有直接影 响。
厚度
板材的厚度会影响其成形性能和刚性。较厚的板材在冲压时不易发生变形,而较薄的板 材则容易产生较大的变形。
04
板材冲压成形的缺陷与质量控制
起皱与破裂
起皱
在板材冲压过程中,由于材料的流动应 力、切向压应力或切向应变率等因素影 响,板料在弯曲变形区出现多余的金属 材料聚集,形成皱纹的现象。
模具设计
模具是实现板材冲压成形 的重要工具,其设计直接 影响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 率。
材料性能
材料的塑性、强度、韧性 等性能对冲压成形效果有 重要影响。
02
板材冲压成形的工艺流程
原材料准备
原材料选择
根据产品要求选择合适的板材,如不锈钢、碳钢板、铝板等 。
板材的剪裁与切割
将大块板材剪裁成适合冲压的小块,并进行必要的切割。
VS
破裂
在板材冲压过程中,由于材料的抗拉强度 不足或变形量过大,导致板料出现裂纹或 断裂的现象。
回弹与畸变
回弹
在板材冲压过程中,板料弯曲变形后,当外 力去除时,由于弹性变形恢复,弯曲角度会 发生变化的现象。

板料冲压成形性能及冲压材料

板料冲压成形性能及冲压材料

板料冲压成形性能及冲压材料板料的冲压成形性能板料对各种冲压成形加工的适应能力称为板料的冲压成形性能。

具体地说,就是指能否用简便地工艺方法,高效率地用坯料生产出优质冲压件。

冲压成形性能是个综合性的概念,它涉及到的因素很多,其中有两个主要方面:一方面是成形极限,希望尽可能减少成形工序;另一方面是要保证冲压件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下面分别讨论。

(一)成形极限在冲压成形中,材料的最大变形极限称为成形极限。

对不同的成形工序,成形极限应采用不同的极限变形系数来表示。

例如弯曲工序的最小相对弯曲半径、拉深工序的极限拉深系数等等。

这些极限变形系数可以在各种冲压手册中查到,也可通过实验求得。

依据什么来确定极限变形系数呢?这要看影响成形过程正常进行的因素是哪些。

冲压成形时外力可以直接作用在毛坯的变形区(例如胀形),也可以通过非变形区,包括已变形区(例如拉深)和待变形区(例如缩口、扩口等),将变形力传给变形区。

因此,影响成形过程正常进行的因素,可能发生在变形区,也可能发生在非变形区。

归纳起来,大致有下述几种情况:1.属于变形区的问题伸长类变形一般是因为拉应力过大,材料过度变薄,局部失稳而产生断裂,如胀形、翻孔、扩口和弯曲外区等的拉裂。

压缩类变形一般是因为压应力过大,超过了板材的临界应力,使板材丧失稳定性而产生起皱,如缩口、无压边圈拉深等的起皱。

2.属于非变形区的问题传力区承载能力不够:非变形区作为传力区时,往往由于变形力超过了该传力区的承载能力而使变形过程无法继续进行。

也分为两种情况:1)拉裂或过度变薄;例如拉深是利用已变形区作为拉力的传力区,若变形力超过已变形区的抗拉能力,就会在该区内发生拉裂或局部严重变薄而使工件报废。

2)失稳或塑性镦粗:例如扩口和缩口工序是利用待变形区作为压力的传力区,若变形力超过了管坯的承载能力,待变形区就会因失稳而压屈,或者发生塑性镦粗变形。

非传力区在内应力作用下破坏:非变形区不是传力区时,由于变形过程中金属流动的不均匀性,也可能产生过大的内应力而使之破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板料冲压成形性能及冲压材料板料的冲压成形性能板料对各种冲压成形加工的适应能力称为板料的冲压成形性能。

具体地说,就是指能否用简便地工艺方法,高效率地用坯料生产出优质冲压件。

冲压成形性能是个综合性的概念,它涉及到的因素很多,其中有两个主要方面:一方面是成形极限,希望尽可能减少成形工序;另一方面是要保证冲压件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下面分别讨论。

(一)成形极限在冲压成形中,材料的最大变形极限称为成形极限。

对不同的成形工序,成形极限应采用不同的极限变形系数来表示。

例如弯曲工序的最小相对弯曲半径、拉深工序的极限拉深系数等等。

这些极限变形系数可以在各种冲压手册中查到,也可通过实验求得。

依据什么来确定极限变形系数呢?这要看影响成形过程正常进行的因素是哪些。

冲压成形时外力可以直接作用在毛坯的变形区(例如胀形),也可以通过非变形区,包括已变形区(例如拉深)和待变形区(例如缩口、扩口等),将变形力传给变形区。

因此,影响成形过程正常进行的因素,可能发生在变形区,也可能发生在非变形区。

归纳起来,大致有下述几种情况:1.属于变形区的问题伸长类变形一般是因为拉应力过大,材料过度变薄,局部失稳而产生断裂,如胀形、翻孔、扩口和弯曲外区等的拉裂。

压缩类变形一般是因为压应力过大,超过了板材的临界应力,使板材丧失稳定性而产生起皱,如缩口、无压边圈拉深等的起皱。

2.属于非变形区的问题传力区承载能力不够:非变形区作为传力区时,往往由于变形力超过了该传力区的承载能力而使变形过程无法继续进行。

也分为两种情况:1)拉裂或过度变薄;例如拉深是利用已变形区作为拉力的传力区,若变形力超过已变形区的抗拉能力,就会在该区内发生拉裂或局部严重变薄而使工件报废。

2)失稳或塑性镦粗:例如扩口和缩口工序是利用待变形区作为压力的传力区,若变形力超过了管坯的承载能力,待变形区就会因失稳而压屈,或者发生塑性镦粗变形。

非传力区在内应力作用下破坏:非变形区不是传力区时,由于变形过程中金属流动的不均匀性,也可能产生过大的内应力而使之破坏。

根据发生问题的部位不同,可分为:1)待变形区拉裂或起皱:例如在盒形件的后续拉深工序中,待变形区金属流入变形区的速度不一致,靠直边部分流入速度快,角部金属流入速度慢。

在这两部分金属的相互影响下,直边部分容易发生拉裂,角部则容易沿高度方向压屈起皱。

2)已变形区拉裂或起皱:如薄壁件反挤时,若金属从变形区流到已变形区的速度不均匀,则速度快的部位易因受附加压应力而起皱,速度慢的部位易受附加拉应力的作用而开裂。

综上所述,不论是伸长类还是压缩类变形,不论问题发生在变形区还是非变形区,其失稳形式无非两种类型:受拉部位发生缩颈断裂,受压部位发生压屈起皱。

为了提高冲压成形极限,从材料方面来看,就必须提高板材的塑性指标和增强抗拉、抗压的能力。

(二)成形质量冲压零件不但要求具有所需形状,还必须保证产品质量。

冲压件的质量指标主要是厚度变薄率、尺寸精度、表面质量以及成形后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等。

金属在塑性变形中体积不变。

因此,在伸长类变形时,板厚都要变薄,它会直接影响到冲压件的强度,故对强度有要求的冲压件往往要限制其最大变薄率。

影响冲压件尺寸和形状精度的主要原因是回弹与畸变。

由于在塑性变形的同时总伴随着弹性变形,卸载后会出现回弹现象,导致尺寸及形状精度的降低。

冲压件的表面质量主要是指成形过程中引起的擦伤。

产生擦伤的原因除冲模间隙不合理或不均匀、模具表面粗糙外,往往还由于材料粘附模具所致。

例如不锈钢拉深就很容易有此问题。

1.4.2板料冲压成形性能试验(一)板料冲压成形性能试验方法板料冲压性能试验方法通常分为三种类型:力学试验、金属学试验(统称间接试验)和工艺试验(直接试验)。

其中常用的力学试验有简单拉伸试验和双向拉伸试验,用以测定板料的力学性能指标;金属学试验用以确定金属材料的硬度、表面粗糙度、化学成分、结晶方位与晶粒度等;工艺试验也称模拟试验,它是用模拟生产实际中的某种冲压成形工艺的方法测量出相应的工艺参数。

例如 Swift的拉深试验测出极限拉深比LDR ;T ZP试验测出对比拉深力的T 值; Erichsen 试验测出极限胀形深度Er 值;K.W.I扩孔试验测出极限扩孔率λ等。

下面仅对板材简单拉伸实验进行介绍。

(二)板材拉伸试验板材的拉伸试验也叫做单向拉伸试验或简单拉伸试验。

应用拉伸试验方法,可以得到许多评定板材冲压性能的试验值,所以应用十分普遍。

由于试验目的不同,板材冲压性能评价用的拉伸试验方法和所得到的试验值均与为评定材料强度性能的拉伸试验有所不同。

简单介绍如下:图1.4.1 拉伸实验试样试验设备:拉力试验机(机械式或液压式)。

试验时,利用测量装置测量拉伸力P与拉伸行程(试样伸长值)ΔL,根据这些数值作出s-d曲线。

(图1.4.2)。

试验可以得到下列力学性能指标:图1.4.2 拉伸曲线1)屈服极限σs或σ0.2;2)强度极限σb;3)屈强比σs/σb;4)均匀伸长率δu;5)总伸长率δ;6)弹性模数E;7)硬化指数n;8)厚向异性指数γ1.4.3 板料力学性能与冲压成形性能的关系板料力学性能与板料冲压性能有密切关系。

一般来说,板料的强度指标越高,产生相同变形量所需的力就越大;塑性指标越高,成形时所能承受的极限变形量就越大;刚性指标越高,成形时抗失稳起皱的能力就越大。

对板料冲压成形性能影响较大的力学性能指标有以下几项:1)屈服极限σs 屈服极限σs小,材料容易屈服,则变形抗力小,产生相同变形所需变形力就小,并且屈服极限小,当压缩变形时,屈服极限小的材料因易于变形而不易出现起皱,对弯曲变形则回弹小。

2)屈强比σs/σb 屈强比小,说明σs值小而σb值大,即容易产生塑性变形而不易产生拉裂,也就是说,从产生屈服至拉裂有较大的塑性变形区间。

尤其是对压缩类变形中的拉深变形而言,具有重大影响,当变形抗力小而强度高时,变形区的材料易于变形不易起皱,传力区的材料又有较高强度而不易拉裂,有利于提高拉深变形的变形程度。

3)伸长率拉伸试验中,试样拉断时的伸长率称总伸长率或简称伸长率δ。

而试样开始产生局部集中变形(缩颈时)的伸长率称均匀伸长率δu。

δu表示板料产生均匀的或稳定的塑性变形的能力,它直接决定板料在伸长类变形中的冲压成形性能,从实验中得到验证,大多数材料的翻孔变形程度都与均匀伸长率成正比。

可以得出结论:即伸长率或均匀伸长率是影响翻孔或扩孔成形性能的最主要参数。

4)硬化指数n 单向拉伸硬化曲线可写成σ=Kεn,其中指数n即为硬化指数,表示在塑性变形中材的硬化程度。

n大时,说明在变形中材料加工硬化严重,真实应力增加大。

板料拉伸时,整个变形过程是不均匀的,先是产生均匀变形,然后出现集中变形,形成缩颈,最后被拉断。

在拉伸过程中,一方面材料断面尺寸不断减小使承载能力降低,另一方面由于加工硬化使变形抗力提高,又提高了材料的承载能力。

在变形的初始阶段,硬化的作用是主要的,因此材料上某处的承载能力,在变形中得到加强。

变形总是遵循阻力最小定律,既“弱区先变形”的原则,变形总是在的最弱面处进行,这样变形区就不断转移。

因而,变形不是集中在某一个局部断面上进行,在宏观上就表现为均匀变形,承载能力不断提高。

但是根据材料的特性,板料的硬化是随变形程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弱,当变形进行到一定时刻,硬化与断面减小对承载能力的影响,两者恰好相等,此时最弱断面的承载能力不再得到提高,于是变形开始集中在这一局部地区地行,不能转移出去、发展成为缩颈,直至拉断。

可以看出,当n值大时,材料加工硬化严重,硬化使材料强度的提高得到加强,于是增大了均匀变形的范围。

对伸长类变形如胀形,n值大的材料使变形均匀,变薄减小,厚度分布均匀,表面质量好,增大了极限变形程度,零件不易产生裂纹5)厚向异性指数γ由于板料轧制时出现的纤维组织等因素,板料的塑性会因方向不同而出现差异,这种现象称塑性各向异性。

厚向异性系数是指单向拉伸试样宽度应变和厚度应变之比,即:γ=εb/εt(1.4.1)式中εb、εt——宽度方向、厚度方向的应变。

厚向异性指数表示板料在厚度方向上的变形能力,γ值越大,表示板料越不易在厚度方向上产生变形,即不易出现变薄或增厚,γ值对压缩类变形的拉深影响较大,当γ值增大,板料易于在宽度方向变形,可减小起皱的可能性,而板料受拉处厚度不易变薄,又使拉深不易出现裂纹,因此γ值大时,有助于提高拉深变形程度。

6)板平面各向异性指数∆γ板料在不同方位上厚向异性指数不同,造成板平面内各向异性。

用∆γ表示:∆γ=(γ0+γ90+2γ45)/2 (1.4.2)式中γ0、γ90、γ45——纵向试样、横向试样和与轧制方向成45°试样厚向异性指数。

∆γ越大,表示板平面内各向异性越严重,拉深时在零件端部出现不平整的凸耳现象,就是材料的各向异性造成的,它既浪费材料又要增加一道修边工序。

1.4.4 常用冲压材料及其力学性能冲压最常用的材料是金属板料,有时也用非金属板料,金属板料分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两种。

黑色金属板料按性质可分为:1)普通碳素钢钢板如Q195、Q235等。

2)优质碳素结构钢钢板这类钢板的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都有保证。

其中碳钢以低碳钢使用较多,常用牌号有:08、08F、10、20等,冲压性能和焊接性能均较好,用以制造受力不大的冲压件。

3)低合金结构钢板常用的如Q345(16Mn)、Q295(09Mn2)。

用以制造有强度要求的重要冲压件。

4)电工硅钢板如DT1、DT2。

5)不锈钢板如1Crl8Ni9Ti,1Cr13等,用以制造有防腐蚀防锈要求的零件。

常用的有色金属有铜及铜合金(如黄铜)等,牌号有T1、T2、H62、H68等,其塑性、导电性与导热性均很好。

还有铝及铝合金,常用的牌号有L2、L3、LF21、LY12等,有较好塑性,变形抗力小且轻。

表1.4.1列出了部分常用金属板料的力学性能。

非金属材料有胶木板、橡胶、塑料板等。

冲压用材料的形状,最常用的是板料,常见规格如71031420和100032000等。

对大量生产可采用专门规格的带料(卷料)。

特殊情况可采用块料,它适用于单件小批生产和价值昂贵的有色金属的冲压。

板料按厚度公差可分为A、B、C 3种;按表面质量可分为I、II、III 3种。

用于拉深复杂零件的铝镇静钢板,其拉深性能可分为ZF、HF、F 3种。

一般深拉深低碳薄钢板可分为Z、S、P 3种。

板料供应状态可为:退火状态M、淬火状态C、硬态Y、半硬(1/2硬)Y2等。

板料有冷轧和热轧两种轧制状态。

复习思考题 11-1 简述变形温度、应力状态对塑性和变形抗力的影响。

1-2 塑性变形的应力应变关系有什么特点?1-3 板料的拉伸试验所测得的力学性能指标有哪些?这些指标对冲压成形性能有什么影响?1-4 什么是伸长类变形?什么是压缩类变形?板料成形中哪些是伸长类变形?哪些是压缩类变形?如何划分?1-5 材料的哪些力学性能对伸长类变形有重大影响?哪些对压缩类变形有重大影响?为什么?1-6.当σ1>σ2>σ3时,利用全量理论和体积不变定律进行分析:(1)当σ1是拉应力时,ε1是否是拉应变?(2)当σ1是压应力时,ε1是否是压应变?(3)每个主应力方向与所对应的主应变方向是否一定一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