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业生态工程
池塘养殖生态工程方案设计

池塘养殖生态工程方案设计一、引言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社会发展,对水产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同时也带来了对水产养殖业的新挑战。
传统的养殖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但新型的生态工程方案设计可以有效改善水产养殖的环境,提高养殖的效率和品质。
本文将针对池塘养殖生态工程方案设计进行阐述。
二、池塘养殖生态工程概述传统的池塘养殖多采用大面积的单一种类养殖,水体循环不畅,水质易受污染,养殖效益不高。
而现代的池塘养殖生态工程则是通过在养殖池塘中引入多样化的植物和动物,构建一个复合的生态系统,从而改善水体环境,提高水产养殖效益。
池塘养殖生态工程主要是利用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工程技术为手段,通过在池塘中建立一整套生态系统,来调节和改善水域生态环境,提高水产养殖的质量和产量。
三、池塘养殖生态工程方案设计1. 水域环境调控对于传统的单一种类鱼类养殖池塘,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积聚较多,容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因此,在池塘养殖生态工程设计中,可以利用植物来吸收水体中的营养物质,例如选用芦苇、藕、箭茅等植物,利用它们的根系吸收水体中的氮磷等有机物,从而起到净化水体的作用。
同时,可以利用多样性的植物来构建水生植物群落,提高池塘水质的稳定性,增加水中氧气含量,改善鱼类的生存环境。
2. 排水系统优化传统的池塘养殖大多采用人工通排的方式,这种方式会导致排水不畅,污水难以处理。
因此,池塘养殖生态工程方案设计中,应该优化排水系统,采用自然循环的思路,通过地形设计和水生植物布置来构建自然排水系统,达到水质净化的效果。
3. 养殖池塘生态系统建设在池塘养殖生态工程方案设计中,应该充分考虑到养殖环境的多样性,通过种植不同类型的水生植物、鱼类和藻类等物种,形成一个完整的养殖生态系统。
同时,合理设计养殖池塘的深度、形状和大小,增加池塘底部的生物多样性,提高水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弹性。
4. 养殖密度调控传统的鱼类养殖中,通常采用高密度养殖来提高产能,但这样容易导致水质污染和鱼类争食。
10万头生态养猪场项目可行性报告计划

10万头生态养猪场工程可行性报告一、工程简介1、工程称号: 10 万头生态养殖场工程;2、工程规模:人民币 15000 万元;3、工程地址:肥西4、工程成立单位:安徽生态农业睁开5、工程担当人:6、工程主管部门:招商局7、投资规模: 15000 万元8、占地总面积: 300 亩其中:发酵床猪舍 700 平方米;协助用猪舍33000 平方米;饲料加工厂3000 平方米。
共计分三期投资:第一期,成立 2400 头能繁母猪的劣各种猪繁育场和 10 万头无公害标准化发酵床生态商品猪的养殖场,估计工期 1 年—年半;第二期工程:企业 +基地养殖基地及优异饲料加工厂,估计工期1 年半完工,第三期工程:生猪屠宰—冷链肉食品加工运输—肉制品深加工—自营菜篮子便利店销售—〔国际电子商务〕肉制品出口,估计 2 年时间完成。
企业有自信心在未来的 5 年里睁开成为我市致使全国的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企业。
企业将依照敬爱知识,敬爱人才,向管理要效益等管理方法停止营运活动。
同时争取各级政府指导的大力支持。
二、工程成立的意义及背景〔一〕、工程提出的背景随着人民的生活程度不断的提高,无公害生态优异肉猪的睁开迎来了片面睁开的黄金时期,由于我国全局部地区在整个肉食品构造中传统上以猪肉为主,国内市场上优异无公害生态廋肉型猪肉销售将表现弘大的市场空间,况且中国加出生贸组织今后,更为我市的生猪养殖睁开带来无量商机,自 2006 年起国内市场猪肉价钱宽泛上扬,而且一涨再涨的现象,就是这种商机初现的很好证明;同时也说明,长远困扰我国广阔农民养猪低效,猪肉市场长远低迷的不利态势已经过去,而规模化标准化的无公害型生态养猪将在未来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依照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大力睁开帮助畜牧业向规模化迷信化标准化无公害生态型养猪企业。
为落实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办关于促进生猪睁开牢固市场供应的建议?,在安徽省肥西县成立一个以十万头无公害型生态商品猪的养猪场,以办理合肥市及周边大城市的菜篮子问题。
池塘养殖生态工程方案

池塘养殖生态工程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需求的增加,水产养殖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农业产业之一。
池塘养殖是其中一种常见的养殖方式,它优质的土地资源和适合的自然环境条件,成为我国水产养殖发展的重要方向。
然而,由于水体富营养化、水质污染、养殖废水排放等问题,水产养殖行业也面临着严峻的环保压力。
因此,如何推动池塘养殖生态工程的建设和发展,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项目概述1. 项目名称:池塘养殖生态工程2. 项目地点:某某市某某区3. 项目规模:5-10亩以上4. 项目目标:建设绿色、环保、高效的池塘养殖生态工程,改善水体环境,提高养殖产量,保护水产资源,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
三、项目建设方案1. 水质改善(1)加强水质监测:建立起定期监测水体pH值、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等指标的监测体系,对水体质量进行全面监测。
(2)生态池塘建设:构建水生植物池、微生物滤池等环保生态过滤系统,通过水生植物的吸收和微生物的降解,净化池塘水体,改善水质。
(3)农田池塘整治:对已有的池塘进行淤泥清理,定期清理底泥,保持水体透明度,并保护与增加水草、湿地等植被,减少水体富营养化。
2. 养殖方式改进(1)良种选育:引进优良品种,加强遗传育种研究,提高养殖产能和品质。
(2)科学饲料喂养:采用科学饲料喂养,合理配比营养物质,提高鱼类养殖效率。
(3)生态立体养殖:引入立体养殖技术,充分利用水体空间,提高养殖密度,增加产量。
3. 池塘生态系统建设(1)生态修复:加强水生植被的保护和修复,引入多样性生物种类,逐步恢复池塘自然生态系统。
(2)鱼类与水体生态平衡:选用适宜种类的鱼类相互配合,形成一定的生态平衡,促进养殖池塘中的生物多样性。
(3)水产与农业的循环利用:充分有效利用养殖废水、养殖粪便等资源,作为有机肥料应用到农作物生长中,实现水产养殖与农业的循环利用。
4. 社会效益(1)增加就业机会:项目建设和生产运营需要一定的劳动力,能够提供就业岗位,带动当地居民增收。
生态工程化循环水池塘养殖系统

生态工程化循环水池塘养殖系统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和水资源短缺的加剧,传统池塘养殖业的发展面临严重挑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生态工程化循环水池塘养殖系统应运而生。
这种养殖模式通过循环水利用和水质净化,实现了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我国水产养殖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思路。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针对生态工程化循环水池塘养殖系统开展了大量研究。
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系统设计、构建和运行管理等方面。
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部分不足之处,如系统效能不高、运行稳定性差等。
生态工程化循环水池塘养殖系统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高效性:系统应最大化提高水产养殖的产量和效益,同时减少对环境和水资源的浪费。
可持续性:系统应具备良好的环境友好性和可持续性,确保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子孙后代的环境权益。
系统性:系统设计应全面考虑各组成部分的协调性和整体性,确保整个系统的稳定运行。
易操作性:系统应具备易于操作和维护的特点,以便用户能够方便快捷地使用和管理。
生态工程化循环水池塘养殖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养殖池:养殖池用于养殖水产品,可采用圆形、方形等多种形状。
设计时应考虑养殖品种的生长习性和养殖密度等因素。
过滤装置:过滤装置是循环水养殖的核心部分,可包括物理过滤、生物过滤和化学过滤等。
设计时需考虑过滤材料的选型和过滤装置的结构设计。
水质监测与调控装置:该装置可以对水质进行实时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自动调整水质参数,以保证水产品质量和生产环境的稳定性。
水泵与管道:水泵用于推动水循环,管道则用于连接各组成部分,实现水的流通与循环。
设计时需考虑水泵的功率和管道的材料、尺寸和连接方式。
供电与控制系统:供电系统为整个系统提供电力,控制系统则对整个系统进行自动化控制。
设计时应考虑电源的稳定性和控制系统的可靠性。
生态工程化循环水池塘养殖系统的运行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养殖管理:根据水产品生长的不同阶段,合理安排投饵量和饲料种类,同时及时清理残饵和排泄物。
高密度水产养殖生态工程设计分析

高密度水产养殖生态工程设计分析摘要:随着人类的不断增长和发展,对于水产品的需求也随之增加。
因此,水产养殖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业生产方式,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传统的水产养殖方式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水质污染、生态破坏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高密度水产养殖生态工程应运而生。
本文将详细介绍高密度水产养殖生态工程设计的基本原理和要点、发展现状、设计原则及具体实施方法,以期为水产养殖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高密度;水产养殖;生态工程;具体方法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生产方式的改变,对水产养殖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目前,水产养殖已经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经济活动,尤其是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然而,由于大规模水产养殖对环境的影响,如水污染和生态破坏,已经引起了社会公众的关注。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高密度水产养殖生态工程设计应运而生。
这种设计可以保护环境、提高生产效率和增加养殖产量。
高密度水产养殖生态工程设计需要考虑很多因素,如水质管理、废水处理和水生态恢复等,必须要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才能实现高效、可持续的水产养殖。
一、高密度水产养殖生态工程设计基本原理和要点(一)生态平衡原理在高密度水产养殖中,要保持水质环境的稳定和生态平衡。
养殖场的设计需要充分考虑生态系统中各生物种类的相互关系,避免造成生态失衡影响养殖效果。
(二)循环利用原理在高密度水产养殖中,需要对养殖水体进行循环利用,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生态工程设计需要合理配置水循环系统,充分利用废物进行生态循环利用。
(三)水质管理原理养殖水体中的水质管理是高密度水产养殖生态工程的核心问题。
生态工程设计需要合理配置过滤系统、增氧设备等,维持水体的稳定性和水质的良好状态。
(四)调节水质的要点在高密度水产养殖中,需要控制养殖场中各种物质的含量和浓度,防止水质污染。
除了通过过滤和增氧等设备控制养殖水质之外,还需采取合理措施缓冲水体中的温度、PH值、生物氧需量等变化[1]。
(五)拓展生态系统的要点为了提高高密度水产养殖的养殖效果,应当在生态工程设计中尽可能地拓展生态系统。
淡水池塘养殖生态工程技术及应用

淡水池塘养殖生态工程技术及应用淡水池塘养殖生态工程技术是一种利用人工手段改造池塘环境以促进养殖的技术,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施工,可以提高水质、增加底栖植物和动物的栖息环境,改善池塘生态,提高养殖效益。
下面将从池塘环境改造、水质管理、底栖生物培育、养殖物种选择以及养殖模式等方面介绍淡水池塘养殖生态工程技术及其应用。
首先,池塘环境改造是淡水池塘养殖生态工程的基础。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施工,可以修建围堤、挖掘池底,调整水面高度和坡度,改善水体流通条件,增加池塘面积和深度,提高水质稳定性和自净能力。
此外,还可以铺设池底防渗膜,阻止池塘底部的渗漏,减少水和养殖物质的流失。
其次,水质管理是淡水池塘养殖生态工程中的重要内容。
合理管理水质可以提高养殖水体的稳定性和水质安全。
常见的水质管理方法包括配制饲料、合理投喂、粪尿污染的控制和废水处理等。
通过合理控制养殖密度和投喂量,可以避免过度投喂和粪尿过量排放引起的水质恶化。
同时,适时清理池塘底泥,保持水体清洁,减少氨氮、硫化物等有害物质的积累。
再次,底栖生物培育是淡水池塘养殖生态工程的重要环节。
底栖生物是池塘内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水体质量、池塘生态平衡和养殖物种生长都具有重要影响。
培育底栖生物可以通过人工投放底栖植物和底栖动物等途径实现。
底栖植物如水葫芦、春季水蓬等能够吸收水中的氮磷等养分,净化水质;而底栖动物如水蚤、小鱼等能够食用池塘中的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和有机碎屑,维持水体生态平衡。
此外,养殖物种的选择也是淡水池塘养殖生态工程技术的重要内容。
不同的养殖物种对于水体要求不同,因此在养殖前需进行科学的物种选择。
选择适合当地水质和环境的养殖物种,能够提高养殖效益和减少环境污染。
同时,要注意养殖物种的生态适应性,避免引入外来物种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最后,养殖模式是淡水池塘养殖生态工程技术的综合表现。
淡水池塘养殖可以采用多种养殖模式,如单一种类养殖、复合种类养殖和生态循环养殖等。
农林牧渔综合生态工程

农林牧渔综合生态工程一、农、牧、渔农业生态工程农、牧、渔农业生态工程实行种植业、养殖业及生物能生产相结合,陆地生产与水体生产相结合,有比较高的饲料和能源自给能力,比较高的物质、能量和资金转化效率及环境自净能力。
采用农、牧、渔结合是行之有效的农业生态工程。
例如,江苏省盐城市董村,过去仅单一生产粮食,近年来该村运用农业生态工程原理,将农、牧、渔、食用菌和沼气合理组装,在提高粮食生产的同时,开展物质多层次多途径利用,发展畜禽养殖,使粮菜畜禽鱼蘑菇均得到增产,经济收入逐步提高。
其具体做法是:①在种植业中,实行用养结合,以有机肥为主,培养提高地力,粮食生产由1978年每公顷10072.5kg上升到1983年的20250kg,棉花、油菜也大幅度增产。
②利用食物链发展养殖业,其主要养殖食物链是:将150多吨饲料粮和稻草骨粉等原料加工成300t配合饲料,饲养1500只蛋鸡,用鸡粪加配合饲料喂养了900多头肥猪,猪粪投入沼气池和用来养鱼,使原来价值仅4万元的粮食和草等材料,通过多层次利用,产值达到23万元,经济效益增加了4.75倍,并为市场提供了蛋、鸡、猪、鱼等食品。
③利用加工链多层次利用农副产品,主要是加工配合饲料。
④发展沼气,提高生物能利用率。
全村建有242个沼气池,几乎户户有沼气,还建了一个8kW的沼气发电站。
⑤用沼气沼渣种蘑菇或养蚯蚓,塘泥也用来养蚯蚓,收蘑菇后的残料和蚯蚓粪上田,为粮、棉、菜等农作物提供肥料(图10-1)。
图10-1 董村的生产结构江苏省无锡市河埒养殖场,位于太湖之滨,属湖荡低洼土地类型,该场是以鱼为主,有77公顷鱼池,畜禽工商各业均占一定比重的养殖场。
生产结构如图10-2。
图10-2 无锡市河埒养殖场的生产结构该场立足于当地水域广阔的优势,大力发展渔业。
为了充分利用水体,根据鱼类栖息水层与食性不同,在同一鱼池内采取立体养殖结构,以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增产增值,把单一的养鱼改为渔牧结合,使大部分鱼饲料“过腹还池”。
高中生物 第1章 生态工程 1.2 农业生态工程 北师大版选修3

谢谢欣赏
THANK YOU FOR WATCHING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解析:题图是人工生态系统图,在该系统内,葡萄、蔬菜是生产者, 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通过食物链把能量传给人、猪等生物, 同时为了提高能量和物质利用率,猪粪流进沼气池,沼渣喂养蚯蚓、 蝇蛆,施于农田等,实现了物质循环再生,提高了能量利用率,但食物 链中能量的传递效率没有改变,蚯蚓等能促进物质循环,但不能促 进能量流动。
解析:(1)图示农业生态系统实现了废物资源化和能量的多级利用。 (2)图中生态农业施用的都是有机肥,采用生物方法治虫,不施用化 肥和农药,因此生产的大米无公害。(3)蘑菇为分解者,可将有机物 分解产生CO2,供蔬菜进行光合作用。
答案:(1)实现物质的循环再生和能量的多级利用 (2)不施用化肥和农药,减少了污染 (3)蘑菇进行细胞呼吸产生的CO2可以供蔬菜进行光合作用,使其 光合作用增强 系统论
12345
4.有一种生态农业模式是在水稻田中养鸭,利用鸭控制稻田中的杂 草和害虫,鸭粪用作肥料。下列关于该模式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杂草和水稻是生产者 B.鸭与害虫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关系 C.杂草和水稻的种间关系为竞争关系 D.水稻、鸭、害虫和杂草组成了一个农田生态系统 答案:D
12345
5.下图是我国南方尝试的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雏鸭具有旺 盛的杂食性,可以吃掉稻田里的杂草和害虫,鸭不间断的活动可以 产生中耕浑水效果从而刺激水稻生长,水稻和杂草用于养猪、养鸭, 秸秆用于培育蘑菇、生产沼气,猪鸭粪、沼渣肥田,生产出无公害 的大米与蛋肉类。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2345
(1)从生态学角度分析,人们建立图示的农业生态系统的主要目的
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般来说,在一定时期内养殖业生产持续增长 了,表明该养殖业生态经济效益比较好。如果 养殖业生产波动很大或持续下降,表明该养殖 业生态经济效益较差。实践中反映养殖业生产 发展水平的指标是:
(1)养殖业发展速度。
(2)养殖业增长速度。
6.4 养殖业生态经济系统的效益评价
养殖业经济效益和劳动的社会生产率的高低,在很大程 度上受生态环境条件所决定的劳动的自然生产率的影响。
第六章 养殖业生态工程
6.1 养殖业生态工程概述
养殖业生态工程,属于生态学研究的一个专门 学科。这门学科是研究动物、植物、微生物等 的生存、生活、生产环境与其种质之间矛盾统 一的学科。它作为一个新的领域处于初期研究 之中。其概念、内容、原理及设计等均需在一
个较长的研究过程中去逐步摸索、完善与充实。
6.2.3 养殖业生态经济系统
养殖业生态经济系统是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一个子系 统。 由社会、经济、技术、环境、资源等因素构成。
它是以人为中心,利用动物的生命机能来生产满足人类
生活和生产需要的各种动物产品的复杂系统,也是由养 殖业生态系统和养殖业经济系统组成的复合系统。
各要素在时间和空间上,一般以社会需求为动力,通过 投入产出链渠道和科学技术手段,有机地组合起来,而 构成生态经济系统的整体结构。
个较长的研究过程中去逐步摸索、完善与充实。
6.1 养殖业生态工程概述
养殖业生态工程,属于生态学研究的一个专门 学科。这门学科是研究动物、植物、微生物等 的生存、生活、生产环境与其种质之间矛盾统 一的学科。它作为一个新的领域处于初期研究 之中。其概念、内容、原理及设计等均需在一
个较长的研究过程中去逐步摸索、完善与充实。
(1)整体工程目标。
(2)当地自然环境特征。
(3)社会环境状况。
6.3.2.1 生物种群匹配
生态学者的探索和试验表明,利用复合种群进
行人工养殖业生态系统的组合匹配效果较好。
国内外已有成功经验,这种设计在确定主要种
群之后,再应用种群间互利共生、互补互惠的
原理匹配副种群。
6.3.2.2 结构设计与修正优化
的一面。一般来说,养殖业生态工程中的环境
工名设计包括下图内容。
6.3.1.2 种群选择与匹配工程
在养殖业生态工程中,生物种群的选择
与匹配是关键的一环,它的组成是否合 理与优劣直接影响整个工程的结构、生 产和效益。
6.3.1.3 生物种群选择
生物种群的选择要根据整体工程的目标和当地 自然环境特征及社会环境状况来确定。
6.2.1 养殖业生态系统的形态结构
(1) 空间结构:分为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2) 时间序列:生物群落中的物种生长发育的环
境与本身周期性变化。
(3) 物种结构:合理的种群结构是食物链稳定的
重要保证。
6.2 养殖业生态系统的结构
6.2.1 养殖业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1)食物链:一般的食物链只有3-4个营养级。 (2)金字塔规律:把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从低级营 养级到较高级营养级逐级递减的规律用一种金 字塔形式来表示,称为金字塔规律。这种生态 金字塔分数目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能量或 生产率金字塔。
养殖业生态工程,属于生态学研究的一个专门 学科。这门学科是研究动物、植物、微生物等 的生存、生活、生产环境与其种质之间矛盾统 一的学科。它作为一个新的领域处于初期研究 之中。其概念、内容、原理及设计等均需在一
个较长的研究过程中去逐步摸索、完善与充实。
6.1 养殖业生态工程概述
养殖业生态工程,属于生态学研究的一个专门 学科。这门学科是研究动物、植物、微生物等 的生存、生活、生产环境与其种质之间矛盾统 一的学科。它作为一个新的领域处于初期研究 之中。其概念、内容、原理及设计等均需在一
6.4.2 养殖业生产产出水平指标
建立养殖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目的,主要是想得到
更多更好的育禽产品及其尽可能多地用于交换的
价值。系统的产出水平越高,效益则越好。用于
产出水平的指标是:
(1)产出总能量和净能量。
(2)产出总产量和净产量。
(3)总产值和净产值。
6.4.3 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指标
通过合理利用与转化增值的过程,把低值资源转为高值无 残毒的成品,从而把增值提高到最高限,把无效损失降低 到最低限。
产业布局:养殖业生态工程把种植、养殖、加工业等合理 地设计在一个系统的不同空间,既增加了生物种群和个体 的数目,又充分利用了土地、水分、热量等自然资源,更
利于保持生态的平衡。
6.2 养殖业生态系统的结构
6.1 养殖业生态工程概述
养殖业生态工程,属于生态学研究的一个专门 学科。这门学科是研究动物、植物、微生物等 的生存、生活、生产环境与其种质之间矛盾统 一的学科。它作为一个新的领域处于初期研究 之中。其概念、内容、原理及设计等均需在一
个较长的研究过程中去逐步摸索、完善与充实。
6.1 养殖业生态工程概述
养殖业生态工程,属于生态学研究的一个专门 学科。这门学科是研究动物、植物、微生物等 的生存、生活、生产环境与其种质之间矛盾统 一的学科。它作为一个新的领域处于初期研究 之中。其概念、内容、原理及设计等均需在一
个较长的研究过程中去逐步摸索、完善与充实。
6.1 养殖业生态工程概述
养殖业生态工程,属于生态学研究的一个专门 学科。这门学科是研究动物、植物、微生物等 的生存、生活、生产环境与其种质之间矛盾统 一的学科。它作为一个新的领域处于初期研究 之中。其概念、内容、原理及设计等均需在一
养殖业生态工程的设计既合理利用了自然资 源,又投入了剩余的劳动力,更重要的是使 农。林、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持续优化并逐 步满足人民的需要。在养殖业生态工程设计 中,不论何种组合模式,都离不开环境工程、
种群匹配、立体结构等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
设计方法。
6.3.1.1 环境工程设计
环境是生物生长发育中必不可少的外界因素。 它是由光、热、风、气、水等多种因子所组成 的综合系统,是养殖业生态工程中的重要组成 部分。自然环境对生物有利也有害,只有通过 人为地改变和调控才能充分发挥其对生物有利
6.3 养殖业生态工程设计
养殖业生态工程是一个多层次、多组分、多因 子、多变量的复杂的生产系统,它的稳定与发展 取决于社会、经济、自然等方面的影响(因素), 它的设计也是以系统论为基础,以生态学、生态 经济学理论为指导的农、林、牧、副多种经营综 合而成的生态经济系统设计。
6.3.1 养殖业生态工程的设计方法
6.1 养殖业生态工程概述
养殖业生态工程,属于生态学研究的一个专门 学科。这门学科是研究动物、植物、微生物等 的生存、生活、生产环境与其种质之间矛盾统 一的学科。它作为一个新的领域处于初期研究 之中。其概念、内容、原理及设计等均需在一
个较长的研究过程中去逐步摸索、完善与充实。
6.1 养殖业生态工程概述
效益、目标: 传统养殖业重于单一学科经济效益目标的 实现;而养殖业生态工程则考虑综合的经济、生态、社会 三大效益及目标的并重实现,谋求技术的综合配套应用和
生态与经济的相互统一,从而提高其多种经营效率。
6.1.2
养殖业生态工程与传统养殖业的区别
资源利用:养殖业生态工程强调自然资源的挖掘、合理配
置、能量开发与转换,使其生产的成品与“废品”相互间
的专业学科理论之外,其突出点在于以生态学、生态经
济学、系统科学与生态工程原理等为主导理论基础。
6.1.2
养殖业生态工程与传统养殖业的区别
内容: 养殖业生态工程涉及的领城比较广泛,除畜牧业
本身之外,还包括了种植业、林果业、草业、渔业、农副 产品加工业、农村能源、农村环保等多学科的综合应用技 术,而传统养殖业则突出单一学科的技术应用。
养殖业生态工程是一种以家养动物为主,应用生态学、生 态经济学与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采用生态工程方法,吸
收现代科技成就与传统农业中的精华,将相应的人工养殖
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种群有机地匹配组合起来,形 成一个良性的减耗型食物链生产工艺体系,既能合理而有 效地开发和利用多种可饲资源,使低值的自然资源转化为 高值的畜产品,又能防治和治理农村环境污染,还能使经
个较长的研究过程中去逐步摸索、完善与充实。
6.1 养殖业生态工程概述
养殖业生态工程,属于生态学研究的一个专门 学科。这门学科是研究动物、植物、微生物等 的生存、生活、生产环境与其种质之间矛盾统 一的学科。它作为一个新的领域处于初期研究 之中。其概念、内容、原理及设计等均需在一
个较长的研究过程中去逐步摸索、完善与充实。
个较长的研究过程中去逐步摸索、完善与充实。
6.1 养殖业生态工程概述
养殖业生态工程,属于生态学研究的一个专门 学科。这门学科是研究动物、植物、微生物等 的生存、生活、生产环境与其种质之间矛盾统 一的学科。它作为一个新的领域处于初期研究 之中。其概念、内容、原理及设计等均需在一
个较长的研究过程中去逐步摸索、完善与充实。
养殖业生态工程,属于生态学研究的一个专门 学科。这门学科是研究动物、植物、微生物等 的生存、生活、生产环境与其种质之间矛盾统 一的学科。它作为一个新的领域处于初期研究 之中。其概念、内容、原理及设计等均需在一
个较长的研究过程中去逐步摸索、完善与充实。
6.1 养殖业生态工程概述
养殖业生态工程,属于生态学研究的一个专门 学科。这门学科是研究动物、植物、微生物等 的生存、生活、生产环境与其种质之间矛盾统 一的学科。它作为一个新的领域处于初期研究 之中。其概念、内容、原理及设计等均需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