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钟基因与疾病

合集下载

生物钟的作用原理与研究进展

生物钟的作用原理与研究进展

生物钟的作用原理与研究进展生物钟是指自然界中各种生物体内的一种自然节律系统,能够控制身体内部的代谢、调节情绪、影响睡眠等生理活动。

生物钟的作用可以帮助生物适应环境变化,保持生物的体内平衡,使生物能够更好地生存和繁衍后代。

本文将介绍生物钟的作用原理以及近年来的研究进展。

一、生物钟的作用原理生物钟的作用原理是基于生物体内一种叫做“生物钟基因”的基因序列的调节和控制。

这些基因控制着人体内的许多生理活动,包括睡眠和觉醒、体温、心跳等等。

这些基因在生物体内周期性地被激活和抑制,从而实现生物体内生理活动的节律性。

生物钟基因通过调节人体的分子和化学过程来实现对生理活动的节律调节。

其中一个调节因子是内源性麻醉药物——腺苷。

腺苷在人体内能够抑制神经元兴奋性,同时促进睡眠、降低体温和心跳等生理活动。

这些生理过程的调节通过一些生物学的反馈机制实现,其中最重要的是“正反馈机制”。

正反馈机制是指生物钟基因周期性激活激活自身的过程。

当生物钟基因被激活时,它们会产生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又能够激活生物钟基因的表达。

这种自我激活的过程形成了一个正反馈回路,让生物钟基因周期性地表达,从而驱动生物体内的生理节律。

二、生物钟的研究进展近年来,科学家对于生物钟的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的进展。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生物钟基因的发现。

科学家通过从飞蝗、小鼠、果蝇、人和真菌等生物体中筛选基因,发现了生物钟基因,进一步找到了控制生物节律的关键因子。

生物钟基因的发现为科学家提供了更多的研究手段,让他们能够更好地了解生物钟的调节和控制。

科学家通过改变生物钟基因的表达水平来研究生物钟,发现了生物钟与许多生理过程的关系。

除了生物钟基因的发现,科学家还通过一些生理学和神经科学的研究,发现了环境因素对生物钟的影响。

例如,黑暗环境和亮光环境都能够影响人体的生物钟,进而影响人的睡眠和觉醒过程。

最新的研究表明,生物钟能够对许多生理过程和疾病的发生和治疗产生影响。

例如,肿瘤和心脏病等疾病都与生物节律失调有关。

生物钟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研究

生物钟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研究

生物钟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研究生物钟(circadian rhythm)是生物体内一种自然而且规律的生物节律,指生物体内一系列生化、生理和行为特征呈现日节律性变化的现象。

人类的生物钟是一种内部时钟,它控制睡眠-觉醒周期、体温、食欲等身体生理变化的周期性,并对外界环境的变化产生相应的影响。

最新的研究发现,生物钟对人类的健康和疾病有着重要的影响,其分子机制也正在逐渐被揭开。

生物钟对健康的重要性不仅仅是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早睡早起,身体好”等常识上,现代研究已经表明生物钟与代谢紊乱、肿瘤发生、老年痴呆等多种疾病密切相关。

人类的生物钟是由多种基因、蛋白质和信号分子协同作用而形成的,其中核心成份为Clock和BMAL1蛋白,它们能够共同调节一系列下游基因表达,从而控制着生物体内的日节律变化。

与此同时,人类的身体各种功能表现为日周期性变化,如腺体激素、化学物质、基因表达等,这些周期性变化与生物钟统一协调,维持着生命体的稳态,而对着生物钟扰动就可能会导致各种疾病。

例如,失眠是人类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它的产生与生物钟深度关联。

一个人的睡眠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但人的自我主人翁在于其脑内的生物钟。

来自体内和体外环境的信号与脑内的主要生物钟核部位SCN(suprachiasmatic nucleus)相互作用,影响其输出信号的节奏性脉冲。

当一个人的睡眠周期与其脑内的生物钟不一致时,就会出现睡眠障碍和失眠等问题。

类似地,生物钟被破坏还会导致许多其他疾病的产生,如代谢紊乱、免疫紊乱、肿瘤、神经系统疾病等。

生物钟紊乱的具体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基因突变、环境条件变化、药物干扰等。

例如,班轮式工作的人常常会出现生物钟紊乱及其相关的疾病,这些问题也影响了许多医护人员和工程师等经常需要加班的人群。

对于生物钟的分子机制,近年来的研究主要关注Clock和BMAL1蛋白及其效应基因的调节。

这种调节发生在细胞核内,涉及到许多生理学上重要的通路,例如PIP3和PKB通路等。

生物钟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研究

生物钟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研究

生物钟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研究人类生物钟和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长期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

生物钟可以指人体内部的生理节奏,它会影响我们的睡眠、食欲、心情等等。

科学家们一直在探究这种内在节奏与健康之间的联系,以期更好地理解人类健康和疾病的本质,下面将结合先进的研究成果来探究一下这个问题。

一、生物钟的定义和作用生物钟是生物体内部自然产生的生物节律,以24小时为周期。

人体的生物钟是基于细胞和组织的生物节律,它受到大量的调控、监管和调整。

生物钟控制着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比如激素分泌,身体的能量代谢等等。

如果生物钟的作用被打乱了,可能会导致各种疾病,比如肥胖症、糖尿病、疲劳失眠、抑郁症等等。

二、生物钟与睡眠睡眠和我们的生物钟密切相关。

人体内部生成的褪黑素是一种激素,它会在夜间较为集中地分泌,并且会提示我们的大脑,让我们知道现在是晚上,需要休息了。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晚上会感到困倦。

如果你经常熬夜,那么你破坏了自己的生物钟,这将导致褪黑素生成不足,睡眠时间不均衡,长时间这样,就会导致身体出现各种问题。

三、生物钟与代谢还有一个关于生物钟的重要问题是生物节律对我们的代谢和健康的影响。

科学家们已经证实,破坏生物钟可能会导致重量增加和肥胖症。

这是因为破坏生物钟也可以破坏正常的休息和饮食时间,这会促进体内大量乙酰辅酶A的产生,这种物质会被转化成脂肪并储存起来。

此外,生物钟和身体代谢之间的关系也很明显,生物钟会影响我们的能量代谢、体温、醒睡周期等等。

四、生物钟和心理健康还有研究表明,生物钟和我们的心理健康之间也有一定的关系。

一项对成人的研究发现,在夜间较晚入睡的人中,心理健康状况较差的人数比在夜间较早入睡的人数要多。

此外,研究还表明,经常熬夜的人比其他人更容易患上抑郁症或者其他心理健康问题。

五、生物钟的调整生物钟的调整是必要的,因为它可以调整我们的生理节奏,使它们与现实的现象相符合。

如果你要尽量让自己的生物钟保持正常,那么首先要避免熬夜,并尽量保持合理的睡眠时间。

生物钟对健康的影响研究

生物钟对健康的影响研究

生物钟对人类健康和免疫调节机制的影响研究人体拥有自身的生物钟,它可以调节我们的生理和行为活动,帮助我们适应不同的环境和生活方式,同时也对我们的健康和免疫调节机制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近年来,生物钟对人类健康和免疫调节机制的影响研究备受关注。

一、什么是生物钟生物钟是指人体自然的日周节律,它由内生节律和外生节律两部分组成。

内生节律是指人体内部自我调节的节律,比如我们的体温、心率、血压和激素水平等都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有规律的变化。

外生节律是指环境因素对人体生理和行为活动的影响,比如光线、温度和食物等。

我们通常以天亮天黑来判断时间,这是外生节律对我们生物钟的影响。

二、生物钟与人类健康的关系生物钟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

人内在的生物钟可以帮助我们在不同时间段充分发挥身体的各种功能,从而更好地完成各项日常生活。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早上是最为活跃的时期,人的注意力、思维能力和反应速度都最佳。

随着一天的进程,人的身体逐渐疲劳,晚上则是休息、放松和准备入睡的时间。

生物钟如果被打破,会导致人体内分泌系统紊乱、免疫力下降等一系列健康问题。

举个例子,如果晚上熬夜,睡眠时间被打乱,我们第二天的精神状态和身体健康都会受到影响。

三、生物钟和免疫调节机制的关系生物钟调节着我们的免疫调节机制,影响我们的免疫系统的功能。

免疫系统是我们身体的第一道防线,它对抗和预防各类疾病的入侵。

免疫细胞对于某些细菌或病毒是有昼夜节律差异的,例如,白细胞、神经元和抗病毒蛋白等都在一天中的不同时间表现出不同的活性。

这是因为人体的免疫细胞、激素和细胞介素会随着时间而有规律的变化。

研究发现,破坏人体生物钟的环境因素,如长时间的轮班工作、夜班和慢性睡眠剥夺,可以导致免疫系统功能下降、易感染疾病以及癌症等发病率增加。

免疫细胞的昼夜节律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这不仅影响了体内抗感染和抗肿瘤的免疫应答,还影响了人体的免疫耐受性和自身免疫病。

四、生物钟调节方法为了保持一个健康的生物钟节律,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规律的睡眠时间:每天保持相同的睡眠时间和起床时间,努力形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生物钟机制及其在生物学和医学中的应用

生物钟机制及其在生物学和医学中的应用

生物钟机制及其在生物学和医学中的应用人类体内有一个叫做生物钟的机制,它可以影响人们的睡眠,饮食和行为,而这个机制是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刺激影响的。

生物钟的发现对于人们理解自己的身体机能以及维持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此外,生物钟的发现以及对它的研究还引申出了许多重要的医学应用。

一、生物钟机制生物钟机制主要由两个方面组成:基因和环境。

单细胞生物,如酵母菌和一些原核细胞,具有内部自主的时钟机制。

而高等生物,如昆虫和哺乳动物,则有更为复杂的生物钟机制。

在哺乳动物中,有一些基因可以调节周期性的人体生理活动。

这些基因叫做“基因表达时钟”,共同组成“生物钟基因座”,典型的生物钟基因有Clock、Bmal1、Per1、Per2和Cry1。

当这些基因被人工阻止表达,人体的生物钟就会被打乱,引起睡眠问题以及许多其它健康问题,包括糖尿病和肥胖。

这些基因能够通过不同的环境信号来影响生物钟,比如明显的自然光照周期以及食物的进食时间。

二、生物钟在医学中的应用1. 帮助人们改善睡眠人们睡眠紊乱的问题会由于多种因素引发,包括工作压力、社交网络使用和过多的屏幕时间。

通过定期的睡眠和起床时间,人们可以帮助身体恢复正常生物钟状态,特别是在夜班工作或时差之旅后。

另外,一些睡眠辅助药物,例如利健通和氯丙嗪,则可以通过调节基因表达时钟的方式来帮助人们改善睡眠。

2. 帮助患者更好地接受化疗生物钟机制与人体免疫系统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进行化疗治疗时,注意避开早晨和晚上这两个特殊的生物钟时段,可以减少化疗药物对人体免疫系统的不良影响。

3. 帮助治疗心理方面的疾病生物钟失调与多种心理疾病有关,例如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和季节性情感障碍。

在抑郁症治疗中,通过调节人体生物钟可以显著地减轻抑郁症状。

另外,生物钟严重失调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生物钟恢复正常之后,症状也有明显的改善。

最后,一些季节性情感障碍的治疗方案也推崇定期的光照和生物钟调节。

三、结论生物钟机制的研究已经引起了人类对其在健康和医学领域中的广泛关注。

研究生物钟和代谢疾病之间的关系

研究生物钟和代谢疾病之间的关系

研究生物钟和代谢疾病之间的关系人类的身体拥有一种天生的,自我调控的机制,被称之为生物钟。

这个生物钟能够帮助我们调节生理和行为活动,使我们在不同的时间段内保持适应和活力。

然而,当我们的生物钟被打乱或不正常时,会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其中包括代谢疾病。

生物钟是由位于我们大脑内部的一组细胞和基因负责调节的。

它们通过感知外界环境的光线和温度变化,并向我们的身体发出信号来调整我们的生理功能。

现代生活中,长时间的工作、熬夜、时差等因素会干扰我们的生物钟,进而导致一系列的代谢问题。

当我们的生物钟被打乱时,我们的体内激素分泌、饮食习惯、新陈代谢等重要的生理机能也会受到影响。

研究发现,长期的睡眠不足、熬夜以及夜班工作会增加患上代谢疾病的风险。

这些代谢疾病包括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生物钟与肥胖之间的关系。

肥胖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一大健康问题,而且它与生物钟的紊乱有着密切的联系。

研究发现,当人们熬夜、长时间不规律作息时,他们的食欲调节和能量代谢也会受到影响。

长期的熬夜会导致患者摄入更多的高热量食物,同时还会降低他们身体内能量的消耗速度。

这样一来,人们的体重就会不断增加,肥胖的问题就会逐渐发展。

其次,生物钟与糖尿病之间的关系也备受关注。

糖尿病是由胰岛素分泌和利用异常引起的一种慢性疾病。

研究表明,生物钟的紊乱可能导致胰岛素分泌紊乱,最终引发糖尿病。

当我们的生物钟被打乱时,我们的胰岛素分泌不再按照规律来进行,这会导致血糖水平不稳定。

长期以来,高血糖会对我们的身体产生负面影响,引发糖尿病。

此外,生物钟与高血压也有一定的关联。

高血压是指人体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血管壁施加的压力过高,是心血管疾病的一个主要因素。

研究人员发现,生物钟的失调与高血压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

长期夜班、熬夜等生活方式会影响我们的生物钟,进而导致血压的不稳定。

这些生物钟紊乱使我们的身体处于常见的“非正常”状态,从而增加了患上高血压的风险。

我们应该如何调整我们的生物钟,以降低代谢疾病的发生率呢?首先,我们应该尽量保持规律的睡眠时间。

基于生物钟基因对炎症因子的调控研究生慧汤对阿尔茨海默病的干预作用

基于生物钟基因对炎症因子的调控研究生慧汤对阿尔茨海默病的干预作用

基于生物钟基因对炎症因子的调控研究生慧汤对阿尔茨海默病的干预作用基于生物钟基因对炎症因子的调控研究生慧汤对阿尔茨海默病的干预作用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条件的发展,老年病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作为一种痴呆症的常见类型,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家庭幸福感。

然而,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来治愈或减缓该疾病的进展。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生物钟基因对于人体的健康发挥着重要作用。

生物钟基因参与调控睡眠、饮食、代谢等重要生理过程,对机体的正常功能以及炎症的调节具有重要意义。

一些研究将炎症因子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过程相关联,而生物钟基因可能通过调控炎症因子的水平来影响AD的发展。

研究生慧汤是一种传统中药复方,由多种中草药组成而成。

根据中医理论,研究生慧汤有平肝益脾、补肾养血的作用,可以调节人体阳虚阴亏以及肝脾功能失调等情况。

近期的研究发现,研究生慧汤中的某些成分可能具有调节生物钟基因以及炎症因子的作用,从而对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起到一定的干预作用。

生物钟基因与炎症因子的相互作用机制非常复杂。

在正常的生物钟节律下,炎症因子的分泌及其相关的信号通路表现出某种特定的规律性。

而当生物钟基因发生突变或破坏时,这种规律性将被打破,导致炎症因子异常激活。

这会引发一系列炎症反应,进而对大脑神经元机能产生不利影响,加速阿尔茨海默病发展。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研究生慧汤能够调节生物钟基因的表达,恢复其正常的节律性。

研究生慧汤中的有效成分可作用于生物钟基因的信号通路,激活或抑制一些关键基因的表达,从而调节炎症因子在不同时间点的产生。

在AD模型实验中,我们观察到研究生慧汤能够显著降低炎症因子的水平,减轻炎症反应,改善患者认知功能。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研究生慧汤还能调节神经元活性、改善突触传递功能以及增强抗氧化能力。

这些作用可以促使大脑神经环路的正常运转,保护神经元免受炎症性损伤,并延缓疾病进程。

生物钟疾病防治中的意义

生物钟疾病防治中的意义

1.3生物钟疾病防治中的意义●近年来,生物钟与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的关系引起了生物医学界极大的研究热情。

●在健康生理状态下,人体的每一生理功能都表现出高度精密和稳定的昼夜节律:体温、心率和血压下午最高;听觉和痛觉傍晚最敏感;某些激素如可的松和睾酮早晨起床最高;胃泌素、胰岛素和肾素水平下午和傍晚最高;褪黑素、催乳素在睡眠时达到高峰;生长素高峰在熟睡时,因此充足的睡眠是儿童生长的重要保障。

生物钟“失灵”后,生物节律波动幅度增高或降低,发生不同时相、不同参数比例的变化:例如健康人体血液中的淋巴细胞计数上午最低,夜间达到高峰,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这种节律消失;血清LgE是一种炎症标志,24小时处于恒定水平,但哮喘等过敏反应患者的LgE 节律在下午达到高峰,夜间处于低谷,致使多数患者在黄昏后发病;心血管疾病发作也表现出明显的昼夜节律,据统计,午夜零时至清晨6时,心血管意外风险性增加40%,脑卒中风险性增加49%;一些心源性猝死多发生于深夜,可能与后半夜动眼睡眠时程增加,血压和心率不稳有关。

血压昼夜节律波动幅度加大,会增加脑缺氧性卒死的危险性。

与生物钟相关的基因很多,已有10余个生物钟基因被发现,使科学家对生物钟的分子生物学基础有了新认识。

目前,时间生物学研究已经成为生命科学中最有发展势头的学科之一。

◆国际上利用生物节律治疗疾病和开发新药的研究十分活跃,获得很多重要进展:例如,洋地黄是治疗充血性心衰的常用药,但其毒性与血钾水平密切相关,如果开发研制短半衰期的洋地黄类药物,使体内洋地黄浓度与血钾水平一致就可以取得更好的疗效,并最大限度降低毒性;生物节律还可以用于指导肿瘤治疗,直肠癌细胞的有丝分裂活动高峰期在夜间,此时正常的胃肠细胞大多处于静止期,如果夜间使用化疗药物,可以加强疗效,同时降低副作用。

人体的生物节律1.3 利用生物钟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认识生物钟、利用生物钟不但有利于身体健康,而且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 Huang et al. Science 2012;337:189-194
| | | NATURE REVIEWS NEUROSCIENCE VOLUME 4 AUGUST 2003 649
睡眠障碍与生物钟
Daily profiles of expression of clock genes Bmal1, Cry1, Per2 and Rev-erbα in the mouse SCN at the postnatal day 1 (P1), P3, P5.
N Huang et al. Science 2012;337:189-194
Mutations that reduce repression of CLOCK:BMAL1 transactivation by CRY localize to CLOCK PAS-B HI loop.
Published by AAAS
Lipids Health Dis. 2010; 9: 22.
Bedont JL, Blackshaw. Front Syst Neurosci. 2015 May 8;9:74
Age-related Changes in Sleep Pattern
MELATONIN
NIGHT
Annals of Medicine, 2014; 46: 208–220
The mammalian circadian timing system
Hypothalamus
Retino-hypothalamic tract
The paired suprachiasmatic nuclei (SCN) of the hypothalamus is the primary biological clock regulating circadian rhythms in mammals.
Fergal C et al. Cancer Letters, Volume 342, Issue 1, 2014, 9 - 18
Cell. 1997, 16; 89(4): 641–653
Shimomura et al. eLife 2013;2:e00426.
basic helix-loop-helix PER-ARNTSIM (bHLH-PAS)
Bmal1 Clock
BMAL CLOCK
PER CRY
Wild Type
Period Cryptochrome
Clock Mutants
Bmal Knockouts
Vitaterna et al., Science 94; McDearmon et al., Science 06
E-boxes (5′-CACGTG-3′) E′-boxes(5′-CACGTT-3′)
10 mins of light per day are sufficient to reset the clock
Clock in the Brain
Overwhelming evidence indicates that the suprachiasmatic nucleus (SCN), a paired structure located in the anterior hypo-thalamus contains a circadian pacemaker.
Lipids Health Dis. 2010; 9: 22.
Daily profiles of expression of clock genes Bmal1, Cry1, Per2 and Rev-erbα in the mouse heart at the postnatal day 1 (P1), P3, P5.
Circadian rhythms are abolished with complete lesions of the SCN.
SCN transplants into the third ventricle and hypothalamus restores rhythmicity in previously arrhythmic animals.
生物钟的特征
自发性 (Self generated) :并非正好24小时/周期 同步 (Circadian Entrainment)
Phase control Period control
Mouse activity entrains to light
12h light:12h dark 24 h dark 10 min light
• WelshFig05video.mov
Ron Konopka
Wild type Clock+/Clock-/-
生物钟基因Clock突变小鼠
JOSEPH TAKAHASHI Science. 29, 1994; 264(5159): 719–725
Circadian Clock Manipulations: Activity
生物钟基因与疾病 Circadian genes and diseases
Circadian Rhythm of Sleep
1234源自DaysThe term "circadian", was coined by Franz Halberg
The term circadian comes from two Latin words namely “circa” means around “diem/dies” means day Circadian means “approximately one day’’
Published by AAAS
N Huang et al. Science 2012;337:189-194
N Huang et al. Science 2012;337:189-194
Published by AAAS
N Huang et al. Science 2012;337:189-194
Explaining shift lag and jet la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