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窑余热发电环评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林州凤宝管业有限公司环形加热炉余热发电项目环评报告

干渠及水库
红旗渠工程于1960年动工,1965年总干渠通水,总干渠全长70.6 km;渠宽8m,渠33/s,1969/s,最大流量25m高4.3m,设计引水流量23m年一、二、三干渠和主要干渠均2。km灌溉面积最大达到过3.6万km。设计灌溉面积3.1万km2,修成通水。总长度1500多2,兴利库容上游流域面积605km1575弓上水库1958年动工修建,1960年建成并蓄水,33/a,死水位473m,正常水位m498m,最高水位507.1mm万。据弓上/a,总库容2720万3。年最大来水量万m~1990)水文资料记载。淅河多年平均来水量为6600水库15年(197633,出现在1986万m年。水库,出现在1982年;最小来水量为1101.49为26601.20万m大坝为粘土心墙堆石坝,最大坝高50.3m,坝顶长274m,溢洪道位于大坝右端,最大过水宽105m。
淅河
淅河系淇河的较大支流,发源于山西省陵川县,东行到合涧镇嘴上村西进入林州市,横穿境内中部3个镇略偏东南走向,到临淇镇河口村汇入淇河。淅河在林州境内全长约35km,合涧村以上段,河沟深切,两岸冲沟发育,以下河床略为平坦。合涧村以上6km33。水库下游河水潜入地下,流m,兴利库容1575万处建有弓上水库,总库容2741万m行18km,到雷家村附近又出露地表。淅河两岸较大的泉水有石门寺泉和康王泉。
露水河
发源于山西省平顺县,流经市境西北部,北入漳河。上游段纵坡较陡,河床切割较深。下游段河床浅且宽,漂砾石覆盖较厚。两岸山麓堆积层地段冲沟发育。南谷洞水库建于河3。万道峡口处,总库容5804m洹河.
发源于林州北部的林虑山下,源头位于姚村镇北部分水岭南侧,呈西北东南走向,到横水镇横水村南接纳桃源河后经丁家沟进入安阳县境,至内黄县入卫河。洹河在林州市境2,占全市总面积的41.05,流域面积约840km%。上游段行于山前丘陵区,除内长约40km雨季外,常年干枯。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余热发电项目环评报告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余热发电项目环评报告项目名称:余热发电项目项目概况:余热发电项目是指利用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废热来驱动发电设备,将废热转化为电能,并将其供应给工厂或社区等用户使用。
该项目拟建于××市××区,占地面积约××平方公里,总投资约××亿元。
本项目的目标是利用工业废热来发电,减少能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
项目拟选址于工业区内,周边没有居民点,不存在人口密集区。
项目的主要环境影响包括废气、废水和噪音等。
废气影响评价:本项目的废气主要来自余热发电设备的排放,通过采用高效的废气处理设备,可以有效减少废气的排放量。
该设备采用先进的除尘和脱硫技术,能够达到国家标准的排放要求。
根据防治大气污染法规定,该项目的废气排放均符合规定标准,对周边环境不会产生显著影响。
废水影响评价:废水主要来自余热发电设备的循环冷却系统和锅炉排污系统。
项目拟采用闭路循环冷却系统和生化处理工艺,通过循环利用废水和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和重金属等污染物,确保废水的达标排放。
废水排放将经过显微观察和化验分析,确保符合相关的水质标准,并且经过预处理后方可排放到环境中,不会对周边水环境造成污染。
噪音影响评价:余热发电设备的运行会产生一定的噪音,但该项目拟建于工业区内,周边没有居民点,噪音对人类居住环境和安全健康状况不会造成明显影响。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将采取降噪措施,如设置噪音隔离墙、使用低噪音设备等,以确保噪音排放符合国家标准。
组织公示期: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现将本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接受公众意见和建议。
公示期为××年×月×日至××年×月×日,公示地点为××市××区政府大厅。
隧道窑余热利用分析

符合 烧结 温度 曲线要求 , 要么 采不 到热要 么影响烧 砖 。
3 如何正确 利 用余热
生 产 区和 生活 区供 暖 、 洗 浴用 水 、 溴化 锂 空调 制冷 、 矿 工 工作服 烘 干 、 井 口采 暖 、 矿 区食堂 等 。
用途 , 才能确 定应该采 用 哪一种利 用方式 。 3 . 2 计 算余热 量
余 热利用 , 顾名 思 义是在满 足烧砖 的前提 下 , 对 窑
内多余 的热量进行利用。余热量多少受到很多因素影
响: 原 材料 的发热量 、 易烧 性 、 窑 墙窑顶 的保温性 能 、 窑 车 的密封性 、 抽风 系统 的合理性 等 。中 、 大 断面 的隧道 窑保 温材料要 求 比较严格 , 保温 性能 比较好 , 窑外墙 温 度基 本 为 常温 。窑 车加 工精 度也 比较高 , 密 封性 比较
高 的问题 。
个别企业不作调查研究 , 片面追求余热利用产生 的效 益 , 把 烧砖 的隧道 窑 当成 了锅 炉房 , 烧 出的砖 不是
欠 火 就是 过烧 , 完全 背离 了余 热 利用 的初 衷 。还 有企
业本来原料热值就不高 , 却为了利用余热而掺煤提高
窑 内热量 , 其 行 为令 人 啼笑 皆非 。有 的生产线 余 热采 集 量远远 达不 到系统 运行需 求 , 投 产 即停产 , 空 投几百
安装 余 热发 电 系统后 , 正常 工作 条 件下 每小 时 发 电量
不低 于 1 0 0 k WA。
首先要清楚开发余热干什么用 , 目前余热 主要用 途有 : 本 厂 的采 暖 、 洗浴 , 周 同 的生产 、 生 活 区供热 , 溴 化锂 空调制冷 , 食堂 用热 , 发 电等 。只有 明确 了余热 的
年产8000万块煤矸石烧结砖隧道窑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年产 8000 万块煤矸石烧结砖隧道窑及余热综合利用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日期:二〇一九年十二月目录1 概述 .................................................... . - 1 -1.1 项目由来................................................................................................................... - 1 -1.2 建设项目的特点.......................................................................................................- 1 -1.3 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 2 -1.4 分析判定情况........................................................................................................... - 2 -1.5 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及环境影响...........................................................................- 4 -1.6 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结论.......................................................................................- 5 -2 总则................................................................................................................. - 6 -2.1 编制依据................................................................................................................... - 6 -2.2 评价目的和评价原则...............................................................................................- 9 -2.3 环境影响要素识别及评价因子的筛选...................................................................- 9 -2.4 评价级别和评价范围............................................................................................. - 11 -2.5 评价标准................................................................................................................. - 16 -2.6 环境保护目标.........................................................................................................- 20 -2.7 选址、规划、产业政策相符性分析.....................................................................- 23 -3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 32 -3.1 项目概况................................................................................................................. - 32 -3.2 项目公用工程.........................................................................................................- 41 -3.3 工程分析................................................................................................................. - 42 -3.4 污染源强分析与核算.............................................................................................- 49 -3.5 平衡分析................................................................................................................. - 63 -4 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 69 -4.1 自然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69 -4.2 环境保护目标调查.................................................................................................- 72 -4.3 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72 -5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 90 -5.1 施工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90 -5.2 营运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93 -5.3 污染物总量控制................................................................................................... - 118 -6 环境风险评价............................................ .- 121 -6.1 评价目的及评价内容...........................................................................................- 121 -6.2 风险评价工作等级...............................................................................................- 121 -6.3 最大可信事故确定...............................................................................................- 122 -6.4 防范、减缓措施.................................................................................................. - 122 -6.5 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及应急预案...........................................................................- 123 -6.6 风险评价结论.......................................................................................................- 126 -7 污染防治措施可行性论证........................................................................ - 127 -7.1 污染防治措施.......................................................................................................- 127 -7.2 污染防治措施可行性分析.................................................................................. - 128 -8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 136 -8.1 概述....................................................................................................................... - 136 -8.2 环保投资估算.......................................................................................................- 136 -8.3 效益分析............................................................................................................... - 137 -9 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 138 -9.1 施工期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138 -9.2 营运期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138 -10 结论...........................................................................................................- 148 -10.1 建设项目概况.................................................................................................... - 148 -10.2 环境质量现状.................................................................................................... - 148 -10.3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 148 -10.4 环保措施的可行性............................................................................................ - 149 -10.5 总量控制指标.................................................................................................... - 150 -10.6 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 151 -10.7 公众意见采纳情况.............................................................................................- 151 -10.8 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 151 -10.9 建议.................................................................................................................... - 152 -附件:............................................................................................................- 153 -附件1:委托书.......................................................................................................... - 153 - 附件2:营业执照...................................................................................................... - 154 - 附件3:备案证明...................................................................................................... - 154 - 附件3:备案证明...................................................................................................... - 155 -附件4:规划符合性说明............................................ .- 156 - 附件5:煤矸石化验单..............................................................................................- 157 - 附件6:监测报告...................................................................................................... - 158 - 附件7:基础信息表..................................................................................................- 159 -1概述1.1项目由来发展煤矸石制砖是促进延链补链循环经济的必需,是工业废渣综合治理的理想途径,既综合利用废弃固体渣、变害为利、节约土地和能源、保护环境又积极推广了新型墙体材料,成为改善环境的重要措施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
年产6000万块隧道窑页岩烧结砖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环评报告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08 年 10 月 1 日施行),该项目属
J 非金属矿采选及制品制造中的砖瓦制造类,按名录要求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受建设
单位委托,新乡市环境保护科学设计研究院承担了该项目环评工作,我院在接受委托后
对建设项目进行了现场踏勘。本次环评依据环评导则要求及工程建设特点,同时结合项
建设已通过辉县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备案。备案编号:豫新辉县环保[2015]03758 号。
表1
产业政策相符性对照表
名称
内容
本项目建设情况
符合性
鼓励类 淘汰类
限制类
无相关条款
/
1、建材类第 10 小款:3000 万标砖/年以 下的煤矸石、页岩烧结实心砖生产线
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建材类 第 8 小款:砖瓦 24 门以下轮窑、无顶轮 窑以及立窑、马蹄窑等土窑; 第 14 小款:SJ1580-3000 双轴、单轴制 砖搅拌机; 第 15 小款:SQP400500-700500 双辊破 碎机; 第 25 小款:非烧结、非蒸压粉煤灰砖生 产线
经现场调查,该项目隧道窑、烘干窑均已建成,辉县市环保局已对该企业未批先建
的违法行为进行了处罚(处罚单据见附件),并责令其加快完善环保手续。
本次技改工程与备案的相符性如下表所示。
表2
实际建设与备案的相符性
名称 建设单位
备案情况 辉县市恒达建筑材料厂
拟建内容 辉县市恒达建筑材料厂
相符性 相符
建设地点 辉县市常村镇古章村北
总投资
(万元)
700
评价经费
(万元)
/
工程内容及规模:
一、项目由来
23310
其中:环保 投资(万元)
科技成果——烧结砖隧道窑辐射换热式余热利用技术

科技成果——烧结砖隧道窑辐射换热式余热利用技术适用范围建材行业烧结砖瓦隧道窑生产线行业现状目前隧道窑生产线消耗的一次能源(煤),除窑体散热、砖坯水分蒸发、烧结等必须消耗的能量外,约40%-45%的能量是随排烟热损失和产品冷却而浪费。
在这些浪费的热量(简称余热)中,采用余热干燥砖坯的方式,可利用余热的15%,另有25%-30%左右的余热还没有得到充分利用,采用制砖隧道窑辐射换热式余热利用技术,废弃的余热被用于发电或供汽。
砖瓦企业每生产一万块(折标)的用电量平均为350-500kWh,采用隧道窑余热利用(发电)技术后,每生产一万匹标砖可以下降到100kWh以下,节约二次能源;采用隧道窑余热产生蒸汽供热,每生产一万匹标砖可节约标煤390-500kg;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减少二氧化碳气体排放。
目前该技术可实现节能量2万tce/a,减排约5万tCO2/a。
成果简介1、技术原理将隧道窑950-200℃砖坯余热通过辐射换热式余热锅炉产生2.45MPa、400℃蒸汽,余热锅炉利用后的200℃以下的低温烟气余热再用于砖坯干燥,在不影响原生产工艺、不增加燃料消耗和不影响砖坯质量的前提下,实现隧道窑余热的梯级利用。
产生的蒸汽直接用于生产、生活或推动汽轮机发电。
2、关键技术(1)隧道式窑炉余热发电装置技术;(2)隧道式窑炉余热锅炉;(3)超内燃烧结砖隧道窑余热锅炉;(4)满足隧道窑生产工艺需要的分段换热技术。
3、工艺流程烧结砖隧道窑辐射换热式余热利用技术流程图主要技术指标1、隧道窑余热利用率:>20%;2、每万匹标砖产汽量:4-5t蒸汽(参数2.45MPa、400℃);3、每万匹标砖发电量:680-860kW(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4、单位节能量:供汽时每万标砖390-500kgce,发电时每万标砖210-300kgce。
技术水平项目技术已于2011年5月由农业部和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组织工信部、国家发改委、中国砖瓦工业协会和西安墙体材料设计研究院等单位现场鉴定、验收。
隧道窑余热发电

实际产量在6000万标砖/年以上、且周围有连续稳定热用户(如物料干燥、化工制药用汽等)的砖瓦企业, 则选用背压式汽轮发电机组,利用2.45MPa、390℃过热蒸汽降至0.3MPa、255℃的压差和温差发电,汽轮机排出 的0.3MPa蒸汽再向热用户供汽;热利用率高,经济效益最好。
对年产量在4000万标砖以下的砖瓦企业,隧道窑余热最好用于污泥干燥、蒸压釜制砖、供暖、洗浴、化工制 药用汽等用途,出于投资收益的考虑,不推荐任何形式的发电。
/利用方案
凝汽式汽轮机发电 抽凝式汽轮机发电
背压式汽轮机发电 供汽
实际年产量在6000万标砖或以上、无用汽需求的砖瓦企业,可选择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将余热全部用于发电, 发出的电供企业使用。
实际年产量在6000万标砖以上、且周围有用汽量不稳定热用户(如冬季供暖、夏季制冷、蒸压釜制砖或大中 型煤矿职工洗浴等)的砖瓦企业,则选用抽凝式汽轮发电机组。需要用汽时,先把2.5MPa过热蒸汽降至0.3~ 0.8MPa的过程中,利用压差和温差发电,从汽轮机抽出0.3~0.8MPa的蒸汽再向热用户供汽;不需用汽时则全部 发电。发电、供热两不误,并且热效率高,经济效益比凝汽式机组发电更高。
隧道窑余热发电
余热发电技术
01 概况
03 技术
目录
02 隧道窑余热利用现状 04 /利用方案
隧随着全球资源的日益紧缺,尤其是煤、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国家不断鼓励发展以节能降耗为 目的的新工艺、新技术,并从政策、资金等各方面加以扶持,使得余热发电技术近年来取得长足的发展。在钢铁、 化工、水泥等生产领域,余热发电技术已趋成熟,但建材砖瓦行业中的隧道窑余热发电技术应用相对滞后。隧道 窑一般是一条长的直线形隧道,其两侧及顶部有固定的墙壁及拱顶或吊顶,底部铺设的轨道上运行着窑车。燃烧 设备设在隧道窑的中部,构成了固定的高温带——烧成带,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在隧道窑前端烟囱或引风机的作 用下,沿着隧道向窑头方向流动,同时逐步地预热进入窑内的制品,这一段构成了隧道窑的预热带。在隧道窑的 窑尾鼓入冷风,冷却隧道窑内后一段的制品,鼓入的冷风流经制品而被加热后,再抽出送入干燥器作为干燥生坯 的热源,这一段便构成了隧道窑的冷却带。据中国砖瓦协会统计,国内有制砖生产企业近七万户,已建成 2000 多条隧道窑制砖生产线,其中年产量在6000万标砖/年及以上的隧道窑制砖生产线千多条。隧道窑烧结制砖工艺 以产量大、能耗低、自动化程度高、产量质量稳定、窑炉烧成参数可控等特点,已成为当今国际上最先进的制砖 工艺之一。随着国家淘汰24门以下轮窑生产线等政策调控和受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影响,未来将有更多的以轮窑生 产工艺为主的小砖厂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大中型现代化隧道窑制砖生产线。
新增余热再利用烘干污泥设备及废气处理装置技改项目环评报告公示

目录1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1)1.1工程内容及规模 (1)1.2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5)1.3现有主要环境问题结论 (16)2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17)2.1自然环境简况 (17)2.2社会环境简况 (23)2.3产业政策 (25)3 环境质量现状 (26)3.1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 (26)3.2环境保护目标(见表3-3) (27)4 评价适用标准 (28)5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33)5.1工艺流程简述 (33)5.2原料配比和原料成份: (36)5.3物料储存 (37)5.4污泥砖焙烧过程的热平衡 (37)5.5主要污染工序及污染物产生源强 (38)5.6污染防治措施 (40)5.7清洁生产措施 (42)6 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 (43)7 环境影响分析 (44)7.1施工期环境影响简要分析 (44)7.2营运环境影响分析 (44)8 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 (47)9 结论与建议 (48)9.2环保建议 (52)9.3环评总结论 (53)1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新增余热再利用烘干污泥设备及废气处理装置技改项目建设单位浙江捷丰环保技术工程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应国庆联系人孙舒磊通迅地址杭州萧山区临江工业园区(围垦外十五工段)联系电话137****2395传真/ 邮政编码311200 建设地点杭州萧山区临江工业园区(围垦外十五工段)立项审批部门批准文号建设性质新建□技改■技改□行业类别及代码砖瓦、石灰和轻质建筑材料制造业C-3130厂房面积25867.3m2绿化面积/总投资(万元) 500 其中:环保投资(万元)95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19%评价经费(万元) 预期投产日期 2014年8月31日1.1 工程内容及规模浙江捷丰环保技术工程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8月4日,注册地位于杭州萧山区临江工业园区(围垦外十五工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一期工程年产1.6亿块(标砖)烧结砖,设有两条生产线。根据2010年4月XXX环境保护监测站《XXX排放污染物许可证监测报告》鹿环测(证)字(2010)第1q022号监测结果,现有工程各污染源均达标排放。
(1)大气污染源
现有工程的大气污染源主要为干燥窑、隧道窑和破碎机,主要污染物为烟尘和SO2。废气污染物排放情况详见表4。
表4大气污染物排放汇总表
污染物
项目
单位
平均值
年排放量
执行标准号及
标准值
达标情况
干燥窑1线
排气量
m3/h
32310
25590
GB16297-1996
-
二氧化硫
Nmg/m3
5.0
1.28
500
达标
烟尘
Nmg/m3
13
3.33
120
达标
干燥窑2线
排气量
m3/h
30176
23899
GB16297-1996
-
本工程主要生产设备见表1。
表1主要生产设备表
设备名称及型号
数量
主要技术参数、性能、指标
隧道窑余热锅炉
4
额定蒸汽压力:2.2~2.45MPa
额定蒸汽温度:300~400℃
额定产气量:4×(2~3)T/h
锅炉排污率:2%
布置方式:隧道窑顶部,露天布置
凝汽式汽轮机
2
型号:N1.0-2.35/390
额定功率:2×1.0MW
第一条生产线隧道窑余热锅炉综合布置在1#、2#隧道窑的一次码烧、内宽为6.90米的大断面隧道窑的顶部,第二条生产线隧道窑余热锅炉综合布置在3#、4#隧道窑的规划布置见厂区总平面布置图(附图3),本工程平面布置见余热发电工程平面布置图(附图4),本工程厂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2:
表2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一览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数量
备注
1
新建场区用地面积
m2
900
2
新建(构)筑物用地面积
m2
756
3
新建道路路面用地面积
m2
54
4
绿化用地面积
m2
90
5
绿化系数
%
10
7、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表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序号
技术名称
单位
指标
备注
1
装机容量
MW
2×1.0
2
平均发电功率
MW
1970
3
年运转率
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Xx隧道窑余热发电工程
建设单位
法人代表
联系人
通讯地址
联系电话
传真
邮政编码
建设地点
立项审批部门
批准文号
建设性质
新建√改扩建
技改
行业类别
及代码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44)
占地面积
(平方米)
900
绿化面积
(平方米)
90
总投资
(万元)
2090
其中:环保投
资(万元)
21.6
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
Qn=QgNDW ·Mp
=450×4.18×3.54×11575
=77074915(kJ/h)
2)热效率(η):隧道窑的热效率按52(%)计
3)单位产品(万块90砖)热量(10000/11575)×77074915=66587400(kJ)
4)每小时供给隧道窑总热量Qzs=77074915(kJ)
5)每小时隧道窑干燥焙烧产品需热量77074915×0.52=40078956(kJ)
(1)砖厂的基本情况
1)原料:粉煤灰或煤矸石参配70%页岩;
2)燃料发热量:混合原料发热量450±20千卡/千克;
3)内燃料:内燃成度100%;
4)生产工艺:煤矸石堆场→装载机→板式给料机→细碎颚式破碎机→带式输送机→料仓→圆盘给料机→锤式破碎机→密封带式输送机→细碎对辊机→带式输送机→强力搅拌机→可逆配仓胶带机→陈化库→多斗挖掘机→带式输送机→箱式给料机→带式输送机→圆盘筛式给料机→带式输送机→双级真空挤砖机→自动切条机→自动切坯机→翻坯机组→码坯机组→干燥室→隧道窑→人工卸窑车→成品堆场;
d)容车数:36辆
e)烧成温度:1070℃
f)烧成周期:51.8小时
g)烧成合格率:90%
h)单条年产量:5000万块/年
i)条数:4条
j)余热总管道直径:1.7米
k)高温烟热支管道直径:40*600mm米(砖砌)
(2)煤矸石页岩烧结砖生产线隧道窑热工估算分析
根据隧道窑余热锅炉的换热原理和生产实际情况,按以下方法对生产线进行热工估算:1)砖冷却时可利用余热量:
6)主要热损失占总能耗按20%的比例计:
◆烟气排出窑热损失
◆气体不完全燃烧热损失
◆其他热损失每小时隧道窑主要热损失77074915×0.2=15414983(kJ)
7)两条生产线每小时可利用的余热量共为:Q1=(77074915-40078956-15414983)×2=43161952(kJ)
5、主要设备
h
7920
4
年发电量
107kWh
1.560
5
年供电量
107kWh
1.404
站用电按9%
6
年节约标煤量(折)
tce
4914
8、给排水
本工程用水主要为工业冷却水和锅炉补充水,由于XXX内,生产及生活用水均采用自备水井供水,并留有很大程度的富裕量。据此,本工程用水拟直接由厂区水管网引接,可完全满足本工程用水需求。
3、工程建设内容
本工程在不影响砖厂生产系统的生产下运行,充分利用一期工程两条页岩烧结砖生产线中的四条隧道窑产生的余热建设2套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主要建设内容为:2×1.0MW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4×3t/h次中温中压隧道窑余热锅炉。
4、余热品位分析
通过对XXX隧道窑余热发电工程进行现场考察,对煤矸石页岩烧结砖生产线隧道窑的可用热能进行现场测算,结论如下:
额定转速:6500/1500r/min
额定进汽压力:2.35MPa
额定进汽量:2×5.8T/h
排汽压力:0.01 MPa
发电机
2
型号:TZHW3560L4-1000/400
额定功率:2×1.0MW
额定转速:1500r/min
出线电压:400V
频率:50Hz
6、厂区平面布置
本项目依托XXX煤矸石页岩烧结砖厂的两条生产线,余热发电设备安装布置以不影响煤矸石页岩烧结砖生产工艺布局的基础上,进行合理规划。厂区布置力求紧凑,满足设计规范要求,工艺流程合理顺畅,管线连接短捷,空间处理协调,界区整齐美观。
二氧化硫
Nmg/m3
4.0
0.95
500
达标
烟尘
Nmg/m3
13
3.11
120
达标
隧道窑1线
排气量
m3/h
21794
17260
GB16297-1996
-
二氧化硫
Nmg/m3
122
21.06
500
达标
烟尘
Nmg/m3
16
2.76
本项目在现有两条生产线的两侧分别拟建1×1.0MW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配2×3t/h隧道窑余热锅炉及配套建构筑物。由于本项目所涉及工艺系统较少,工艺厂房较小,在满足消防及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将汽机房、水处理间、控制室、配电室综合布置在主厂房内,形成一个整体。1#、2#隧道窑余热发电机组主厂房位于1#隧道窑的西北侧,3#、4#隧道窑余热发电机组主厂房位于4#隧道窑的西南侧。
本工程的生产人员全部由公司内部调剂,不增加新的生活用水和生活污水。
9、供配电
XXX生产及生活用电取自厂区变电站。厂内现有变压器容量1600×2KVA,电压为10000/380V、6300/380V。本项目发电机出口电压为400V。采用发电机母线接线,经400V配电装置由低压电缆接入XXX煤矸石页岩烧结砖厂内低压母线。400V主接线采用单母线形式,设400V联络线1回,400V留有预留间隔。厂用电源由发电机直接供电,其电压等级为380/220V。380/220V低压配电装置采用GGD型固定式开关柜。
本项目利用公司两条制砖生产线隧道窑余热建设两座1.0MW的余热电站;电站建成后,年发电量1560万kWh。由于XXX机构较健全,本项目的两座余热电站是公司煤矸石页岩烧结砖生产线的两个车间,由原有机构统一管理。组织机构为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由总经理全面负责公司的生产和经营工作。
本工程2×1.0MW余热电站的生产岗位定员是按发电工艺的需要进行配置,采用岗位工,实行三班三运转;管理及技术人员工作制度为每人每周工作5天,每天工作8小时。
该项目每小时可回收余热量为4.316×107KJ,每年可向企业提供约1.560×107kWh的电力,扣除本项目用电后,每年可对厂内其他生产线供电约1.404×107kWh。发电机发出的电拟由低压配电室联络柜经电缆并入煤矸石页岩烧结砖生产线内部电网运行。
图1水量平衡图(单位:m3/h)
10、生产组织机构及劳动定员
2、地理位置
XXX位于XX,总面积603平方公里。距XXX中心15公里,距石市二环路10公里,距三环路5公里,距石太、青银高速出入口3公里。
XXX位于XXX本工程位于XX厂内,厂址南邻XX公路,北侧1.5km为XX村,西南2.0km为XX村,东南2.0km为XX村。厂址地理位置图及厂区周边关系图分别见附图1和附图2。
1.0%
评价经费(万元)
预期投产日期
2011年8月
工程内容及规模:
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