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鸡育雏技术经验

合集下载

育雏鸡的饲养管理技术

育雏鸡的饲养管理技术

育雏鸡的饲养管理技术一、前期准备在开始育雏鸡的饲养管理之前,需要做好一些前期准备工作。

首先要选择适合育雏鸡的场地,要求通风良好、干燥、采光好,同时也要保证场地卫生。

其次需要准备好必要的设备和工具,如温度计、湿度计、喂食器、饮水器等。

二、温度控制温度是影响育雏鸡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育雏期间,需要保持恒定的温度以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

通常情况下,新生雏鸡需要保持在30℃左右的温度下,在后续发育过程中逐步降低至20℃左右。

为了控制温度,可以使用加热灯或电暖器等设备,并通过调整设备距离和开关时间来调节温度。

三、湿度控制湿度也是影响育雏鸡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过高或过低的湿度都会对雏鸡造成不利影响。

在育雏期间,室内湿度应该保持在50%-60%左右。

可以通过使用加湿器或通风设备等方式来调节湿度。

四、喂食管理喂食是育雏鸡饲养管理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

在育雏期间,需要提供高质量的饲料,并保证适当的喂食量和喂食频率。

通常情况下,每天需要喂食3-4次,每次饲料的用量应该控制在雏鸡能够在30分钟内吃完为宜。

同时也需要定期更换饲料,并保持饮水器内水质清洁。

五、疾病预防在育雏期间,需要注意预防常见疾病的发生。

可以通过加强卫生管理、定期消毒场地和设备、控制密度等方式来预防疾病的发生。

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联系兽医进行诊断和治疗。

六、人员管理育雏鸡饲养管理需要有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操作和监管。

同时也需要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和规范操作流程,以确保育雏工作的顺利进行。

七、结语以上是育雏鸡的饲养管理技术的一些基本要点。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以确保育雏鸡的健康成长和高产高效。

蛋鸡饲养管理关键技术(培训资料)

蛋鸡饲养管理关键技术(培训资料)

一、蛋鸡育雏期饲养管理1、育雏方式①地面育雏:这种育雏方式普通限于条件差的、规模较小的饲养户,简单易行,投资少,但需注意雏鸡的粪便要时常清除,否则会使雏鸡感染各种疾病,如:白痢、球虫和各种肠炎等。

②网上育雏:这种育雏方法较易管理、干净、卫生,可减少各种疾病的发生。

③雏鸡笼育雏:这种方式是目前比较好的育雏方式,非但便于管理,减少疾病发生,而且可增加育雏数量,提高育雏率。

建议采用网上育雏,条件好的用3-4 层重叠式育雏笼育雏。

2、育雏前的准备工作( 1 )育雏室的准备:①大小要满足育雏需要,检查维修育雏舍的门窗、电路、供暖设备等。

如果采用煤炉或者坑道保温,必须将煤烟排出鸡舍外;②打扫干净(一周前准备好);③育雏室消毒(地面可用3%烧碱,必须用清水冲洗干净,防止腐蚀烧伤鸡的腿部,也可用消毒药进行喷雾;空间可以用福尔马林熏蒸--按每立方米 21g 高锰酸钾+42mL 福尔马林( 40% 甲醛溶液)对鸡舍进行密闭熏蒸消毒, 24 小时后,应通风换气。

)(2)育雏用具、饲料药品的准备饲料、料槽、水槽、药品、加温设备、燃料等;在育雏前一周,鸡笼、用具等彻底消毒,用消毒液对饮水器、料槽消毒后,清洗干净备用。

按照雏鸡的营养需要准备好育雏料,料要新鲜,防止霉变。

同时准备好药品和疫苗。

( 3)预热(试温)在育雏前 1 ~ 2 日内,将舍内温度提升到35℃摆布,相对湿度保持在 70%摆布。

3、初生雏的选择和运输选择绒毛光亮、整齐,大小一致、初生重符合品种要求且腹部柔软、卵黄吸收好,脐部愈合良好的健雏。

按照出壳的时间和体质强弱 严格挑选, 要求叫声响亮、挣扎迅速有力、毛色粗长光洁、雏鸡仰翻 能很快站起。

对腹大、血脐、大肚脐、跛脚、眼瞎、歪头等弱雏,坚 决淘汰。

雏鸡运输时间最多不应超过 48 小时,长途运输时应防止雏鸡脱 水,应补充水分。

运输时鸡盒内温度应保持18℃以上,并注意通风。

夏季注意防暑,冬季注意保温。

4、雏鸡的饲养管理( 1)开水、开食①尽快将雏鸡均匀地放在饮水器附近,在开始的2 ~ 3 小时内让 雏鸡先自由饮水,水温 30℃,加 5%的红糖或者白糖, 1-4 天的饮水中 添加环丙沙星或者氧氟沙星等抗生素以预防雏鸡白痢。

雏鸡前3天的饲养技术

雏鸡前3天的饲养技术

雏鸡前3天的饲养技术
1.给予足够的水:雏鸡出生后,应给予足够的水来保持其体内的水分。

可以使用浅碟或水杯提供水源,水源应每天更换2-3次,以保持清洁和新鲜。

2. 提供高质量的饲料:雏鸡需要高质量的饲料来支持其生长和
发育。

可以使用商用的雏鸡饲料,也可以在家中自制。

自制饲料应包含适当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以满足雏鸡的营养需求。

3. 保持适宜的温度:雏鸡需要保持适宜的温度来保持其生命和
健康。

在前三天内,温度应保持在90-95°F(32-35°C)之间。


以使用加热灯或加热垫来提供恰当的温度,但要注意不要让温度过高,以避免烧伤雏鸡。

以上是雏鸡前3天的饲养技术,希望对养殖者有所帮助。

- 1 -。

种鸡育雏育成鸡技术操作规程

种鸡育雏育成鸡技术操作规程

种鸡育雏育成鸡技术操作规程一、种鸡的选育1.选种原则:选择体型适中、健康强壮、耐高温抗病的种鸡作为种鸡的父母。

2.选种方法:通过观察体型、外貌、毛色、繁殖能力等指标,选出优良的种鸡。

3.繁殖制度:采用自然繁殖或人工授精的方式进行种鸡的繁殖。

二、育雏的管理1.雏鸡的孵化:控制孵化温度、湿度和通风等条件,保证雏鸡顺利孵化出壳。

2.雏鸡的筛选:对孵化出来的雏鸡进行筛选,剔除畸形、虚弱或有病的雏鸡。

3.温度管理:在雏鸡的初期,保持温度在33-35℃,随着雏鸡的生长逐渐降低。

4.饮水管理:给雏鸡提供清洁的饮水器,并定期更换水源,保持水质清洁。

5.饲料管理:根据雏鸡的生长阶段提供适宜的饲料,切勿过量喂养。

6.防病管理:定期给雏鸡进行疫苗接种,保持雏鸡舍的清洁卫生,及时发现并处理病雏鸡。

三、育成鸡的养殖1.环境管理:保持育成鸡舍的温度、湿度和通风等条件适宜,避免过度拥挤。

2.饲料管理:根据育成鸡的生长阶段提供适宜的饲料,保持饲料的新鲜和干燥。

3.饮水管理:给育成鸡提供充足的清洁饮水,保持水源清洁和新鲜。

4.防病管理:定期给育成鸡进行疫苗接种,加强育成鸡的疾病防治工作。

5.生长监测:定期测量育成鸡的体重和生长速度,发现问题及时调整饲养管理措施。

6.屠宰管理:在合适的时间对育成鸡进行屠宰,保证肉质的鲜嫩和卫生无害。

总结起来,种鸡育雏育成鸡技术操作规程包括选育、孵化、筛选、温度管理、饮水管理、饲料管理、防病管理、环境管理、生长监测和屠宰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可以有效提高种鸡的繁殖能力和育雏育成鸡的生长速度,保障养殖效益的同时也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鸡肉产品。

优质鸡育雏工作

优质鸡育雏工作

优质鸡育雏工作1.制定好入苗计划。

计划内容应包括饲养的品种、数量、入苗时间、所需的鸡舍及设备、饲养人员、饲料、添加剂、药物、疫苗、水电及适当的流动资金等。

2.做好入雏前的准备工作。

入苗前应将鸡舍及所有用具反复冲洗消毒后,再次注意检查所有设备及用具是否已经完全准备好,在计划入雏前24小时左右对鸡舍进行预温,使鸡舍温度达到28℃左右,保温伞下或火坑地面上温度达到32~35℃。

夏季炎热,可不用提前预温。

入雏前应依饲养鸡群的数量准备好充足的雏鸡料,并应准备好育雏期间需要接种的疫苗及预防性药物,如水溶性多维(罗维328、速补14等)、白糖、抗菌素类(如恩诺沙星、强力霉素、红霉素等)及抗球虫药(如克球粉、球安、伏球等)。

3.接雏。

应选择健康的雏鸡饲养,其标准是:精神活泼、两眼有神、毛色纯正统一、绒毛整洁、脐部收缩良好、外观无畸形或缺陷、肛门周围干净、两脚站立着地结实且行走正常、握在手中饱满挣扎有力、体重达到相应品种标准。

4.注重雏鸡的饮水和开食。

将挑选好的雏鸡放入育雏舍,先让其休息片刻,开食前2小时喂1次万分之一的高锰酸钾水(有助胎粪排出、清理胃肠)。

以后供给3%~5%的白糖水,也可在饮水中添加水溶性多维及抗菌素类药物(如恩诺沙星或强力霉素或红霉素等),以减少应激反应提高雏鸡抵抗力。

同时注意饮水位置是否均匀及足够(每只雏鸡饮水器边长1.5~2.0厘米),高度是否适中。

饮水后开食喂料(通常要求24~36小时进行开食,最迟不超过48小时),可把雏鸡料撒在牛皮纸或浅盘上(开食第1天有的用细玉米粉代替雏鸡料),每天喂5~~6次,并要有足够的光照以刺激食欲。

做到自由采食,少量勤添。

第3~4天就可用小鸡料桶喂料,并逐渐撤去牛皮纸。

每只鸡料槽边长要有2.5~5厘米。

注意每天都要清洗和消毒饮水器,并及时更换足够新鲜的饮水。

5.搞好雏鸡饲养。

育雏阶段每天加料5~6次,每次加的量少一些让鸡只全部吃干净,料桶空置一段时间后才加下一次饲料。

野鸡育雏技术要点

野鸡育雏技术要点

野鸡育雏技术要点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名优特禽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

野鸡作特色禽种,其肉质佳,口感好,且外形美观富有观赏性,成为很多生态园和观光旅行农业的主要养殖品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野鸡从出雏至60日龄为育雏期,育雏期是决定养殖成败关键时期,此阶段对饲养管理的要求比较高,下面将野鸡育雏期的饲养管理要点作一总结。

1温度、湿度(1)野鸡雏对环境温度要求比较高。

控制好温度是育好雏的关键。

育雏期随雏鸡日龄增长,温度逐渐降低。

雏鸡对温度的要求在l~3日龄时为35~34°C,4~5日龄为33°C,6~8日龄为33~32°C,9~10日龄为32~31°C,l0~14日龄为31~28°C,15~25日龄为28°C~常温。

20日龄以后,室温在26~28°C时,白天可以停止给温,而晚上继续加温。

25日龄以后,则可停止加温。

(2)适宜的湿度也很重要,湿度过高有助于一些病原微生物的繁殖,使雏鸡感到寒冷,湿度过低,雏鸡体内水分会大量蒸发,腹中卵黄也会吸收不良,脚趾干枯,羽毛生长减慢,一般雏鸡要求环境中的相对湿度为60%~70%为宜。

2密度、光照(1)野鸡的饲养密度,应随日龄的增加逐渐减少。

用育雏箱育雏,l~10日龄60只/m2为宜,11~30日龄饲养20只/m2较好。

(2)注意满足野鸡雏的光照。

从出壳到1月龄要昼夜光照,1月龄后可利用自然光照,不需再补充人工光照。

3饮水、开食野鸡雏出壳1h喂1次青霉素洗肠胃(800IU/ml),出壳后24~26h,可喂点5%的白糖水,或温开水,然后开食。

开食时,可把饲料放在报纸、塑料薄膜上,用手啄,诱导野雏鸡吃食。

由于野鸡喜吃零食,要少喂多餐。

1~20日龄喂6餐/d,每隔2h喂1次,夜里不喂食;21~30日龄喂5餐/d;31~60日龄喂4餐/d。

同时,要保证供给充足的、干净的温水,并防止雏鸡进饮水器内把羽毛弄湿。

育雏小鸡前二十天养殖流程

育雏小鸡前二十天养殖流程

育雏小鸡前二十天养殖流程一、进雏前准备(第1 - 2天)1. 鸡舍消毒。

- 彻底清扫鸡舍,包括地面、墙壁、屋顶等各个角落,清除粪便、灰尘和杂物。

- 用消毒剂(如福尔马林和高锰酸钾熏蒸,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后密封鸡舍熏蒸24 - 48小时)对鸡舍进行全面消毒。

2. 设备检查与准备。

- 检查育雏笼、饮水器、喂料器是否完好无损,数量是否足够。

- 调试加热设备(如热风炉、红外线灯泡等),确保能正常提供适宜的温度。

- 安装好照明设备,保证鸡舍内光照均匀。

3. 饲料和饮水准备。

- 准备好适合雏鸡的开口料,要求营养全面、易于消化吸收。

- 在雏鸡进舍前2 - 3小时将饮水器装满清洁、温暖(20 - 25℃)的饮水,可以在饮水中添加适量的葡萄糖和维生素C,以缓解雏鸡运输应激。

二、雏鸡入舍(第3天)1. 雏鸡选择与运输。

- 选择健康活泼、绒毛光亮、脐部愈合良好的雏鸡。

- 在运输过程中,要保持适宜的温度(一般在28 - 32℃)、湿度和通风,避免雏鸡拥挤和受伤。

2. 入舍安置。

- 将雏鸡轻轻放入育雏笼中,按照合理的密度(一般每笼饲养的数量根据育雏笼大小而定,避免过度拥挤)安置。

- 及时让雏鸡饮到水和吃到料,引导雏鸡熟悉饮水器和喂料器的位置。

三、育雏初期管理(第4 - 7天)1. 温度控制。

- 第1 - 3天,育雏温度保持在33 - 35℃。

可以通过观察雏鸡的行为来调整温度,如果雏鸡扎堆,说明温度偏低;如果雏鸡远离热源、张口呼吸,说明温度偏高。

- 之后每周逐渐降低2 - 3℃,到第7天温度可降至30 - 32℃。

2. 湿度调节。

- 育雏初期湿度保持在65 - 70%。

可以通过在鸡舍内放置水盆或使用加湿器来增加湿度。

如果湿度过低,雏鸡容易出现呼吸道疾病;湿度过高,容易滋生细菌和霉菌。

3. 光照管理。

- 前3天采用24小时光照,光照强度要适中(如每平方米5 - 10瓦),以方便雏鸡采食和饮水。

- 从第4天开始逐渐减少光照时间,每天减少1 - 2小时,到第7天可采用18 - 20小时光照。

种鸡育雏育成管理要点

种鸡育雏育成管理要点

种鸡育雏育成管理要点一、场地环境1.室温调控:确保雏鸡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生活,保持环境温度在32℃左右,逐渐降低至适宜的温度。

特别是在冬季,要注意保暖,避免雏鸡受到寒冷的影响。

2.空气流通:保持鸡舍内空气清新,每天进行通风换气,排除鸡舍内的湿气和臭气,以保证雏鸡健康成长。

3.光照条件:根据不同阶段的需求,合理配置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确保雏鸡的光照需求得到满足,促进其生长发育。

二、日常饮食1.饮水管理:保持饮水器的清洁卫生,每天定时更换新鲜干净的水源,确保雏鸡的水分供应充足。

同时,可以在水中添加适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提高雏鸡免疫力。

2.饲料供应:选择高质量、均衡的饲料,根据雏鸡的生长需要,提供适宜的饲料。

根据雏鸡的年龄和特殊需要,调整饲料中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的含量,保证雏鸡的营养需求。

3.饲料投喂:控制饲料的投喂量和投喂次数,避免雏鸡过度饥饱,影响其正常生长发育。

注意投喂饲料时的新鲜程度和饱满度,避免过期饲料或受潮变质的饲料。

三、饲养技术1.病害防治:定期对雏鸡进行疫苗接种,加强预防疫病,减少因感染病害而导致的死亡率。

定期清理鸡舍,消毒饮水器和饲料器,保持环境卫生。

2.生长监测:定期对雏鸡进行生长监测,记录体重、体长、毛色等指标的变化,及时调整饲养措施,确保雏鸡的正常成长。

3.饲养密度:控制饲养密度,避免过度拥挤,确保雏鸡有足够的空间活动和生长发育。

综上所述,种鸡育雏育成管理的要点包括场地环境、日常饮食和饲养技术等方面的管理措施。

通过合理管理和科学饲养,可以提高种鸡的存活率和生长速度,保证种鸡的健康成长,为养殖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心整理育雏技术
一、技术简介
育雏技术即是对出壳至六周龄的雏鸡在进行严格选择的基础上,通过温度、湿度、通风、光照和饲养密度等环境的控制,使雏鸡群体生长整齐,个体发育健壮,从而提高雏鸡成活率。

1
10%~20
福尔马林
221
3、环境温、湿度和通风的控制育雏舍从进雏前两天开始预热,舍内温度要求达到30℃,育雏时的温度达到:第一周龄33℃~35℃,第二周龄30℃~33℃,以后每周下降2℃,直到降至18℃~20℃为至。

育雏舍供温应该适宜、平稳、逐渐下降,温度波动范围不超过5℃。

育雏温度是否合适,一是检查温度表;二是观察鸡群动态。

温度表悬挂在网上5~ 10厘米处。

温度适合,雏鸡活泼,食欲旺盛,饮水适度,睡眠安静,分布均匀且俯卧。

温度过低,雏鸡密集靠近热源,且易引起感冒、下痢、不采食、压死;温度过高,则远离热源,张口喘气、饮水频繁、采食少、体质弱、易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和啄癖。

育雏湿度应为:第1周龄65%,第2周龄60%,第3周龄后55%左右。

舍内湿度以人感湿热,不口燥及雏鸡的胫趾润泽细嫩,雏鸡活动无许多灰尘为好。

如果湿度不够,可在地面上用大盆盛水增加湿度。

当湿度过高时,可使用风机通风或往地面撒石灰来调节。

在中午天气暖和时,可适当开窗,吊起卷帘,或用风机换气,换气时避免贼风和冷风直接吹向雏鸡。

4、密度、槽位及水位饲养密度应随品种、日龄、通风及饲养方式灵活掌握。

笼养4周龄内每平方米50只-60只,5周-8周龄每平方米30只左右,9周-18周龄每平方米10只-14只。

平养8周龄内,每平方米15只-20只,9周-18周龄,
每平方米
饲槽,3
桶1个。

8个-10个直径36
5
次/日,7
玉米64——内含雏鸡所需矿物质和维生素)。

6、合理的光照过强的光会给雏鸡造成应激,过弱的光会使雏鸡采食量下降,无法达到预期的体重。

雏鸡入舍后前3天要给予24小时光照,光强度每平方米2.7瓦,灯泡设置要合理,分布均匀,以利于采食和饮水;从第4日龄到第2周龄光照为18小时,但光照强度降为每平方米1.3瓦。

以后每周光照时间缩短2小时,直至使用自然光照。

7、卫生防疫雏鸡免疫系统不发达,易发生疾病,特别是传染性的疾病,一旦传播则难以控制。

所以一栋育雏舍要求饲养来源相同、日龄一样的雏鸡,一次入舍同时转出。

并且严格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做好免疫预防。

为减轻每次免疫引起的应激,可在水中添加适量的维生素。

雏鸡阶段应着重防治白痢病,进雏后3天内每只雏鸡10001U青霉素饮水,在饲料中添加预防抗球虫药物。

四、注意事项
控制好前三天的光照和温、湿度,让雏鸡尽快熟悉和适应环境,平时防止雏鸡打堆,做好免疫接种,定期搞好舍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