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李煜《浪淘沙往事只堪哀》赏析(附译文)

合集下载

李煜《浪淘沙》译文及鉴赏

李煜《浪淘沙》译文及鉴赏

李煜《浪淘沙》译文及鉴赏李煜《浪淘沙》译文及鉴赏原文: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注释:潺潺:形容雨声。

阑珊:衰残。

一作“将阑”。

罗衾:绸被子。

不耐:受不了。

一作“不暖”。

身是客:指被拘汴京,形同囚徒。

一晌:一会儿,片刻。

贪欢:指贪恋梦境中的欢乐。

译文:门帘外传来雨声潺潺,浓郁的春意又要凋残。

罗织的锦被受不住五更时的冷寒。

只有迷梦中忘掉自身是羁旅之客,才能享受片时的娱欢。

独自一人在暮色苍茫时依靠画栏,遥望辽阔无边的旧日江山。

离别它是容易的,再要见到它就很艰难。

像流失的江水、凋落的红花跟春天一起回去了,今昔对比,一是天上一是人间。

作者简介:李煜(937-978),字重光,南唐最后一个国君,世称李后主,五代著名词人,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

南唐中主李璟之子,公元961年嗣位,在位15年,李煜通晓音律,善诗文,能书画。

他前期词写宫廷生活为主,后期词抒写被赵宋王朝所俘后的遭遇,虽然内容充满着对昔日繁华生活的留念和亡国的哀伤,但毕竟已从狭窄、虚浮的小天地中突破出来,提高了词的抒情艺术表现力,在词史的发展上,自有着一定的地位。

作品鉴赏一:此词上片用倒叙手法,帘外雨,五更寒,是梦后事;忘却身份,一晌贪欢,是梦中事。

潺潺春雨和阵阵春寒,惊醒残梦,使抒情主人公回到了真实人生的凄凉景况中来。

梦中梦后,实际上是今昔之比。

李煜《菩萨蛮》词有句:“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

所写情事与此差同。

但《菩萨蛮》写得直率,此词则婉转曲折。

词中的自然环境和身心感受,更多象征性,也更有典型性。

下片首句“独自莫凭栏”的“莫”字,有入声与去声(暮)两种读法。

作“莫凭栏”,是因凭栏而见故国江山,将引起无限伤感,作“暮凭栏”,是晚眺江山遥远,深感“别时容易见时难”。

两说都可通。

“流水落花春去也”,与上片“春意阑珊”相呼应,同时也暗喻来日无多,不久于人世。

【精编范文】浪淘沙往事只堪哀赏析-范文word版 (3页)

【精编范文】浪淘沙往事只堪哀赏析-范文word版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浪淘沙往事只堪哀赏析《浪淘沙·往事只堪哀》是南唐后主李煜的作品,这首词是词人从一个亡国之君的立场和思想感情来写他追怀昔日帝王生活的悲哀和寂寞,词中以直抒悲怀领起,继之以一系列鲜明的图景。

词中有眼前景,有象征景,有想象景,把他的凄凉之感,亡国之痛,故国之思,寄寓其中,突出地表现了词人善于捕捉形象的艺术才能。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浪淘沙往事只堪哀赏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浪淘沙·往事只堪哀李煜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

秋风庭院藓侵阶。

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金锁已沉埋,壮气蒿莱。

晚凉天净月华开。

相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翻译/译文往事回想起来,只令人徒增哀叹;即便面对多么美好的景色,也终究难以排遣心中的愁苦。

秋风萧瑟,冷落的庭院中,爬满苔藓的台阶,触目可见。

门前的珠帘,任凭它慵懒地垂着,从不卷起,反正整天也不会有人来探望。

横江的铁锁链,已经深深地埋于江底;豪壮的气概,也早已付与荒郊野草。

傍晚的天气渐渐转凉,这时的天空是那样的明净,月光毫无遮拦地洒满秦淮河上。

注释:①藓侵阶:苔藓上阶,表明很少有人来。

②一任:任凭。

吴本、吕本、侯本《南唐二主词》、《花草粹编》作“一行”。

《续选草堂诗余》、《古今词统》作“一片”。

粟本《二主词》、《历代诗余》、《全唐诗》作“桁(héng)”。

一桁:一列,一挂。

如杜牧《十九兄郡楼有宴病不赴》:“燕子嗔重一桁帘。

”③终日谁来:整天没有人来。

④金锁:即铁锁,用三国时吴国用铁锁封江对抗晋军事。

或以为“金锁”即“金琐”,指南唐旧日宫殿。

也有人把“金锁”解为金线串制的铠甲,代表南唐对宋兵的抵抗。

众说皆可通。

锁:萧本、晨本《二主词》作“琐”。

侯本《南唐二主词》、《花草粹编》、《词综》、《历代诗余》、《全唐诗》作“金剑”。

李煜《浪淘沙令》原文及翻译

李煜《浪淘沙令》原文及翻译

李煜《浪淘沙令》原文及翻译《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原文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翻译门帘外传来雨声潺潺,浓郁的春意又要凋残。

罗织的锦被受不住五更时的冷寒。

只有迷梦中忘掉自身是羁旅之客,才能享受片时的欢娱。

独自一人在太阳下山时在高楼上倚靠栏杆遥望远方,因为想到旧时拥有的无限江山,心中便会泛起无限伤感。

离别它是容易的,再要见到它就很艰难。

像流失的江水凋落的红花跟春天一起回去也,今昔对比,一是天上一是人间。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注释①浪淘沙令:原为唐教坊曲,又名《浪淘沙》、《卖花声》等。

唐人多用七言绝句入曲,南唐李煜始演为长短句。

双调,五十四字(宋人有稍作增减者),平韵,此调又由柳永、周邦彦演为长调《浪淘沙漫》,是别格。

②潺潺:形容雨声。

③阑珊:衰残。

一作“将阑”。

④罗衾(音qīn):绸被子。

不耐:受不了。

一作“不暖”。

⑤身是客:指被拘汴京,形同囚徒。

⑥一晌(shǎng):一会儿,片刻。

一作“饷(xiǎng)”。

贪欢:指贪恋梦境中的欢乐。

⑦凭栏:靠着栏杆。

⑧江山:指南唐河山。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赏析此词基调低沉悲怆,透露出李煜这个亡国之君绵绵不尽的故土之思,可以说这是一支宛转凄苦的哀歌。

上片用倒叙,先写梦醒再写梦中。

起首说五更梦回,薄薄的罗衾挡不住晨寒的侵袭。

帘外,是潺潺不断的春雨,是寂寞零落的残春;这种境地使他倍增凄苦之感。

“梦里”两句,回过来追忆梦中情事,睡梦里好象忘记自己身为俘虏,似乎还在故国华美的宫殿里,贪恋着片刻的欢娱,可是梦醒以后,“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浪淘沙》),却加倍地感到痛苦。

过片三句自为呼应。

说“独自莫凭栏”,是因为“凭栏”而不见“无限江山”,又将引起“无限伤感”。

“别时容易见时难”,是当时常用的语言。

【诗词大观园●赏析】浪淘沙.往事只堪哀

【诗词大观园●赏析】浪淘沙.往事只堪哀

【诗词⼤观园●赏析】浪淘沙.往事只堪哀《浪淘沙》,词牌名。

唐时原为七⾔绝句体,⼆⼗⼋字,⾄南唐李煜始改双调,长短句。

钦定词谱为《浪淘沙令》。

本调共⼗句,五⼗四字,前后⽚各四平韵。

下⾯赏析的便是李煜的作品。

要赏读李煜的词,⾸先要简要了解李煜其⼈。

李煜,原名李从嘉,字重光,世称南唐后主或李后主,公元961年在⾦陵登基即位。

公元975年国破降宋,被俘到汴京(今开封)后软禁。

公元978年被赵光义毒杀.追封吴王。

李煜是南唐的第三位皇帝,⾃⼩长在深宫,即所谓“⽣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之⼿”,从⽽导致其“性宽恕,威令不素著”。

也就是说,他的性格宽厚仁慈,⼼不狠,威严不⾜,虽然是皇帝,说话有时候还会不管⽤。

然⽽,也正是这种优越的⽣活环境与深厚的⽂化熏陶以及其后的遭遇造就了⼀位改写⽂学史的伟⼤的词⼈。

⾄于后⼈对其评价的“性骄侈,好声⾊,⼜喜浮图,为⾼谈,不恤政事”等等也极易理解,很多后代皇帝皆是如此,宋徽宗就与其极为相似。

该词流传着⼏个版本,本次活动所提供的是王国维辑本《南唐⼆主词》,如下: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

秋风庭院藓侵阶。

⼀任珠帘闲不卷,终⽇谁来?⾦琐忆沉埋,壮⽓蒿莱。

晚凉天净⽉华开。

想得⽟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在其他版本中再选出⼀例: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

秋风庭院藓侵阶。

⼀任珠帘闲不卷,终⽇谁来!⾦锁已沉埋,壮⽓蒿莱。

晚凉天净⽉华开。

相得⽟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两个版本中有两字不同,我认为其“已”字强于“忆”字;⽽“想”字则强于“相”字。

从描绘的景象与蕴含的情绪看,这⾸词应写⾃开封。

《古今词统》中有题作“在汴京念秣陵作”。

(秣陵者,秦汉时对今南京的称谓)由此可以肯定,这⾸词必定是作于软禁之中。

下⾯我们来分句细读: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

——往事对我来说只有悲哀,眼前的情景更让我⽆法排遣。

此处开门见⼭,直接道出对过去的怀念。

“堪哀”绝不是“往事”不好,⽽是太好,更因为此时的处境太不好。

美好时光⼀去不返,作为帝王的⾃⼰已永远的成为了过去,现在的⾃⼰是他⼈的阶下之囚。

届高考语文考前古诗词鉴赏李煜浪淘沙往事只堪哀赏析素材含答案

届高考语文考前古诗词鉴赏李煜浪淘沙往事只堪哀赏析素材含答案
下片转折而起,以“金锁已沉埋,壮气蒿莱”悲悼国家破灭、身陷为虏的遭遇。想当年,身为君主,群臣俯首,宫娥簇拥,有过颐指气使的威严,有过春花雪月的风流,而所有的繁华与富贵都一起随着金陵的陷落而烟消云散,化为了乌有。此时徘徊庭院,往事无限,看秋夜天高,秋月澄明,那金陵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却不再是往日的气象。南唐已破灭,君主成囚虏,秋月还是那轮秋月,只是“空照秦淮”而已。这里的“玉楼瑶殿影”,可以分作两层理解。第一层是指秦淮河边的旧时宫苑,映照在月光下,投影在河水中,却是有楼影而无人影,重在一个“照”字。第二层是指神话传说中的月宫,华丽壮观却虚无缥缈,就像此刻记忆中的故国宫苑,重在一个“空”。就第一层讲,作者是凭着想象回到旧地,就第二层讲,则作者是在当地望月而遥寄哀思。这两层意思就将一人而两地的情思通过一轮秋月糅合到一起,“空照”不仅在秦淮的楼阁,也在汴京的人一心。“空照”的感受中有无尽的心酸与哀苦。
这首词写当前的孤寂,与往日的繁华相对,不过不是直接道出,而是借景抒情。上片景色“秋风庭院藓侵阶”,写得寒瑟凄惨;下片景色“晚凉天净月华开”,虽然清冷,却是一片澄明。这两处景色,一明一暗,又一在白日,一在夜晚,就构成了双重的联系。在格调上是现在与过去的对比,在时间上则是日以继夜的相承。因此,“对景难排”不仅是说眼前景,而且是指所有的景物,无论四季,无论日夜,都不能为孤苦的作者排遣悲哀,不说“往事只堪哀”,用其他的话也是无法表达出悲哀的。
横江的铁锁链,已经深深地埋于江底;豪壮的气概,也早已付与荒郊野草。
傍晚的天气渐渐转凉,这时的天空是那样的明净,月光毫无遮拦地洒满秦淮河上。
【注释】
①藓侵阶:苔藓上阶,表明很少有人来。
②一任:任凭。吴本、吕本、侯本《南唐二主词》、《花草粹编》作“一行”。《续选草堂诗余》、《古今词统》作“一片”。粟本《二主词》、《历代诗余》、《全唐诗》作“桁(héng)”。一桁:一列,一挂。如杜牧《十九兄郡楼有宴病不赴》:“燕子嗔重一桁帘。”

浪淘沙课文分析

浪淘沙课文分析

写作背景:此词为入宋后抒写幽闭时心情文章分析:“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

往事对我来说只有悲哀,眼前的情景更让我无法排遣。

是说想起往事就悲哀,而不是说想起悲哀的往事。

“往事”是指过去欢乐“往事”如今触目皆悲,所以想起欢乐的往事,更倍增伤感。

开篇流露的是幸福的失落感,为什么说哀?哀的又是什么?突出一个“哀”字大有往事不堪回首之慨。

借助“秋”的肃杀来表达悲哀心情秋风庭院藓侵阶。

——在秋风呜咽的院子里,满园落叶纷纷,落花飘飘,苔藓长满了台阶。

庭院长满了苔藓,可见环境的极度荒凉冷清。

“藓侵阶”表示这里已经长久无人来往。

门厅的冷落不言而喻,它正是李后主幽囚生活和孤寂心情的真实反映“苔藓侵阶”说明此处长期缺乏管理。

身为阶下之囚而衣食无忧,对别人来说是很优待了,而对李煜这位曾颐指气使、前呼后拥的“万乘之尊”来讲又岂能忍受!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

“终日谁来”四个字是写的主观心理活动:既然连人影都见不到,还把珠帘卷起来干什么呢?室内也是死气沉沉。

珠帘不卷,既是无人卷,也是无心卷帘。

户外荒凉,触目肠断,不如呆在室内消磨时光。

可长期龟缩幽闭一室,内心的孤独还是不能排解。

他在期盼人来,期盼着与人交流、倾诉,可等待“终日”,不见人来,也无人敢来。

李煜在汴京,实质是被软禁的囚徒。

他明明知道没有人愿意来看望,也没有人敢来看望,却偏偏说“终日”有“谁来”。

他是在失望中期盼,在期盼中绝望。

词的上片作者开篇即道破词旨,开门见山。

“往事”“堪哀”是李煜作为一个“降皇帝”不可排解的情绪,而此处加一“只”字,痛切心情更加深沉。

“哀莫大于心死”,如能有机会回到从前,或者卷土重来,作者也许“哀”之外还有别想,可是“只堪哀”,说明作者已彻底绝望,近乎心死。

所以这种心情不仅对“景”,对什么都已“难排”了。

而且,作者面对的还是囚居生活中寂寞惨淡的秋景,“秋风庭院藓侵阶”,死一般的岑寂,满目凄凉,作者既不想卷帘相看,也不能卷帘相看了,因为这秋景只能徒增悲伤。

李煜词《浪淘沙》赏析

李煜词《浪淘沙》赏析

李煜词《浪淘沙》赏析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注释:[1]潺潺:形容雨声。

[2]阑珊:衰残。

一作「将阑」。

[3]罗衾(音亲):绸被子。

不耐:受不了。

一作「不暖」。

[4]身是客:指被拘汴京,形同囚徒。

[5]一晌(音赏):一会儿,片刻。

贪欢:指贪恋梦境中的欢乐。

分析:此首殆后主绝笔,语意惨然。

五更梦回,寒意潺潺,其境之黯淡凄凉可知。

"梦里"两句,忆梦中情事,尤觉哀痛。

换头宕开,两句自为呼应,所以"独自莫凭阑"者,盖因凭阑见无限江山,又引起无限伤心也。

此与"心事莫将和泪说,凤笙休向泪时吹",同为悲愤已极之语。

辛稼轩之"休去倚危阑,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亦袭此意。

"别时"一句,说出过去与今后之情况。

自知相见无期,而下世亦不久矣。

故"流水"两句,即承上申说不久于人世之意,水流尽矣,花落尽矣,春归去矣,而人亦将亡矣。

将四种了语,并合一处作结,肝肠断绝,遗恨千古。

此词上片用倒叙手法,帘外雨,五更寒,是梦后事;忘却身份,一晌贪欢,是梦中事。

潺潺春雨和阵阵春寒,惊醒残梦,使抒情主人公回到了真实人生的凄凉景况中来。

梦中梦后,实际上是今昔之比。

李煜《菩萨蛮》词有句:「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

所写情事与此差同。

但《菩萨蛮》写得直率,此词则婉转曲折。

词中的自然环境和身心感受,更多象征性,也更有典型性。

下片首句「独自莫凭栏」的「莫」字,有入声与去声(暮)两种读法。

作「莫凭栏」,是因凭栏而见故国江山,将引起无限伤感,作「暮凭栏」,是晚眺江山遥远,深感「别时容易见时难」。

两说都可通。

「流水落花春去也」,与上片「春意阑珊」相呼应,同时也暗喻来日无多,不久于人世。

「天上人间」句,颇感迷离恍惚,众说纷纭。

其实语出白居易《长恨歌》:「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浪淘沙·往事只堪哀》李煜.拼音版

《浪淘沙·往事只堪哀》李煜.拼音版

浪l àn ɡ淘t áo 沙sh ā·往w ǎn ɡ事sh ì只zh ǐ堪k ān 哀āi【五w ǔ代d ài 】李l ǐ煜y ù往w ǎn ɡ事sh ì只zh ǐ堪k ān 哀āi ,对du ì景j ǐn ɡ难n án 排p ái 。

秋qi ū风f ēn ɡ庭t ín ɡ院yu àn 藓xi ǎn 侵q īn 阶ji ē。

一y ì任r èn 珠zh ū帘li án 闲xi án 不b ù卷ju àn ,终zh ōn ɡ日r ì谁shu í来。

金j īn 锁su ǒ已y ǐ沉ch én 埋m ái ,壮zhu àn ɡ气q ì蒿h āo 莱l ái 。

晚w ǎn 凉li án ɡ天ti ān 净j ìn ɡ月yu è华hu á开k āi 。

想xi ǎn ɡ得d é玉y ù楼l óu 瑶y áo 殿di àn 影y ǐn ɡ,空k ōn ɡ照zh ào 秦q ín 淮hu ái。

【作者简介】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南唐元宗(即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生于金陵(今江苏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

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

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煜《浪淘沙·往事只堪哀》赏析(附译文)
浪淘沙·往事只堪哀
李煜
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

秋风庭院藓侵阶。

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

金锁已沉埋,壮气蒿莱。

晚凉天净月华开。

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译文】
往事回想起来,只令人徒增哀叹;即便面对多么美好的景色,也终究难以排遣心中的愁苦。

秋风萧瑟,冷落的庭院中,爬满苔藓的台阶,触目可见。

门前的珠帘,任凭它慵懒地垂着,从不卷起,反正整天也不会有人来探望。

横江的铁锁链,已经深深地埋于江底;豪壮的气概,也早已付与荒郊野草。

傍晚的天气渐渐转凉,这时的天空是那样的明净,月光毫无遮拦地洒满秦淮河上。

【注释】
①藓侵阶:苔藓上阶,表明很少有人来。

②一任:任凭。

吴本、吕本、侯本《南唐二主词》、《花草粹编》作“一行”。

《续选草堂诗余》、《古今词统》作“一片”。

粟本《二主词》、《历代诗余》、《全唐诗》作“桁(héng)”。

一桁:一列,一挂。

如杜牧《十九兄郡楼有宴病不赴》:“燕子嗔重一桁帘。


③终日谁来:整天没有人来。

④金锁:即铁锁,用三国时吴国用铁锁封江对抗晋军事。

或以为“金锁”即“金琐”,指南唐旧日宫殿。

也有人把“金锁”解为金线串制的铠甲,代表南唐对宋兵的抵抗。

众说皆可通。

锁:萧本、晨本《二主词》作“琐”。

侯本《南唐二主词》、《花草粹编》、《词综》、《历代诗余》、《全唐诗》作“金剑”。

《续选草堂诗余》、《古今词统》作“金敛”。

《古今词统》并注:“敛,一作剑。

”按:作敛不可解,盖承“金剑”而误。

⑤已:《草堂诗余续集》、《古今词统》作“玉”。

《古今词统》并注:“玉,一作已。

⑥”蒿莱:蒿莱,借指野草、杂草,这里用作动词,意为淹没野草之中,以此象征消沉,衰落。

⑦净:吴讷《百家词》旧抄本、吕本、侯本、萧本《南唐二主词》、《花草粹编》、《词综》、
《续集》、《词综》、《全唐诗》俱作“静”。

⑧秦淮:即秦淮河。

是长江下游流经今南京市区的一条支流。

据说是秦始皇为疏通淮水而开凿的,故名秦淮。

秦淮一直是南京的胜地,南唐时期两岸有舞馆歌楼,河中有画舫游船。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李煜囚于汴京期间(976—978)所作。

宋人王轾《默记》记载,李煜的居处有“老卒守门”,“不得与外人接”,所以李煜降宋后,实际上被监禁起来了。

他曾传信给旧时官人说,“此中日夕以泪洗面!”
【鉴赏】
起句“往事只堪哀”,将全篇基调定出,并凝结到一个“哀”字上。

这“哀”是如此深重,以至于“对景难排”。

本来“对景难排”就在说无人可以倾诉,只好独自面对景物,希望能作排遣,在诉说哀痛深重的同时,已有孤独之意。

由此拈出“难”,是说孤苦之深,面对景物也无法排遣。

更接以“秋风庭院藓侵阶”,用苔藓满地写无人造访,用庭院秋风写空旷凄凉,景色已然寂寞,孤苦唯见深重。

这样便将人的孤独写得很具体,很形象,那内心的哀伤,非但是“难排”,“对景”更是徒然增痛而已。

时当秋天,是枯索萧瑟之季;身在庭院,有高墙围困之难。

而在这小院中,秋风吹过,树叶黄落,唯一的绿色就是蔓延生长的苔藓,那层暗绿一直爬到了进入堂室的台阶上,看着令人心酸。

刘禹锡的《陋室铭》有“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名句,表现高逸脱俗的文人雅趣。

这里写苔藓,是说生活的孤寂,在寒瑟的秋天虽然有这一点绿色,却是长年没有人行走的痕迹,尤增悲哀。

于是作者“一任珠帘闲不卷”,既然“终日”都无人来。

“一桁”写索性,不是痛快的豪放,而是无奈的放弃。

“闲”写门帘长垂的状态,实指自己百无聊赖的生活处境,既不是“一帘风月闲”(《长相思》)的悠闲,也不是“同醉与闲平,诗随羯鼓成”(《菩萨蛮》)的闲散。

上片就眼前景物而写孤苦的凄凉心境。

下片转折而起,以“金锁已沉埋,壮气蒿莱”悲悼国家破灭、身陷为虏的遭遇。

想当年,身为君主,群臣俯首,宫娥簇拥,有过颐指气使的威严,有过春花雪月的风流,而所有的繁华与富贵都一起随着金陵的陷落而烟消云散,化为了乌有。

此时徘徊庭院,往事无限,看秋夜天高,秋月澄明,那金陵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却不再是往日的气象。

南唐已破灭,君主成囚虏,秋月还是那轮秋月,只是“空照秦淮”而已。

这里的“玉楼瑶殿影”,可以分作两层理解。

第一层是指秦淮河边的旧时宫苑,映照在月光下,投影在河水中,却是有楼影而无人影,重在一个“照”字。

第二层是指神话传说中的月宫,华丽壮观却虚无缥缈,就像此刻记忆中的故国宫苑,重在一个“空”。

就第一层讲,作者是凭着想象回到旧地,就第二层讲,则作者是在当地望月而遥寄哀思。

这两层意思就将一人而两地的情思通过一轮秋月糅合到一起,“空照”不仅在秦淮的楼阁,也在汴京的人一心。

“空照”的感受中有无尽的心酸与哀苦。

这首词写当前的孤寂,与往日的繁华相对,不过不是直接道出,而是借景抒情。

上片景色“秋风庭院藓侵阶”,写得寒瑟凄惨;下片景色“晚凉天净月华开”,虽然清冷,却是一片澄明。

这两处景色,一明一暗,又一在白日,一在夜晚,就构成了双重的联系。

在格调上是现在与过去的对比,在时间上则是日以继夜的相承。

因此,“对景难排”不仅是说眼前景,
而且是指所有的景物,无论四季,无论日夜,都不能为孤苦的作者排遣悲哀,不说“往事只堪哀”,用其他的话也是无法表达出悲哀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