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鸭坏死性肠炎的防治共20页文档

合集下载

禽溃疡性肠炎、坏死性肠炎的诊疗

禽溃疡性肠炎、坏死性肠炎的诊疗

禽溃疡性肠炎、坏死性肠炎的诊疗作者:韩华来源:《现代畜牧科技》 2017年第10期摘要:禽溃疡性肠炎是由厌氧梭状芽孢杆菌引起一种急性、细菌性传染病,以肝脾坏死,肠道出血、溃疡为主要特征,发病率和死亡率可高达100%,应用抗生素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

禽坏死性肠炎是由魏氏梭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以肠道坏死性炎症为主要特征,一般消毒药不易将其杀灭,通过采取加强禽舍饲养管理,消除各种应激因素,控制其他合并感染和寄生虫病,全群隔日带鸡消毒等,方可有效控制该病的发生。

关键词:禽;肠炎;溃疡性;坏死性;防治中图分类号:S858. 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9737(2017)10-0064-011 禽溃疡性肠炎禽溃疡性肠炎又名鹌鹑病,是由厌氧梭状芽孢杆菌引起多种幼禽发生的一种急性、细菌性传染病。

临床上以肝脾坏死,肠道出血、溃疡为主要特征。

该病对4周龄左右的鹌鹑和6周龄以下的鹧鸪危害最大,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几天之内可高达100%。

病原。

该病的病原是厌氧梭状芽孢杆菌,为革兰氏阳性菌,菌体杆状,直或稍弯,两端钝圆,单个存在,芽孢位于菌体一端,有周鞭毛,无荚膜。

本菌的芽孢耐热性较强,100℃煮沸3 min或在70℃下3h仍能存活,在土壤中可长期存活,一般消毒药不易将其杀灭。

鹌鹑、鹧鸪、山鸡、鸽、鸡、火鸡、珍珠鸡、鸵鸟等多种禽类均能感染,尤以鹌鹑易感性最强。

该病主要通过已被病菌感染的饲料和饮水经消化道感染,苍蝇是该病的传染媒介。

病禽特别是慢性病禽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

饲喂劣质或变质的饲料,饮用不洁的水,禽舍潮湿均易诱发该病和加重病情。

症状。

病禽精神沉郁,羽毛松乱,拱背,闭眼呆立,食欲减少或废食,胸肌萎缩,逐渐消瘦,排出带黏液的黄绿色或淡红色稀粪,且有恶臭,病程稍长者明显消瘦,脱水,最后衰竭死亡。

幼禽发病急、病程短、死亡率高。

剖检。

特征性病变主要见于肠道和肝脏。

前段的小肠黏膜充血、出血;后段小肠和盲肠黏膜除充血、出血外,常有坏死和溃疡形成,严重的溃疡灶可互相融合,甚至穿透肠壁而引发腹膜炎。

北京鸭坏死性肠炎的诊断和防治

北京鸭坏死性肠炎的诊断和防治
42 细 菌 分 离 培 养 .
线 下 湿 垫 料 ,更 换 干 燥 新 垫 料 。 保 持
鸭 舍 内 清 洁 、卫 生 、 通 风 、干 燥 。提 高 舍 温 2 3 ,以 减 少 应 激 。 死 鸭 装 袋 ~℃ 消 毒 后 ,运 出深 埋 。 严 格 消 毒用 具 、饮 水 器 及 料槽 。 用 2 3 a H 溶 液 刷 洗 , 用 清 水 冲 洗  ̄ %N O 晾 干 后 使 用 。 鸭 舍 用 百 毒 杀 和 过 氧 乙 酸 交 替 使 用 , 以 喷 雾 法 消 毒 。 带 鸭 消 毒 每天 一 次 ,环 境 消 毒每 周 两 次 。
及 魏 氏 梭 菌 等 。 现 将 笔 者 在 临 床 上 遇
到 的一 例 北 京 鸭 坏 死 性 肠 炎 的 诊 断 和
治 疗情 况 报 告 如 下 。 1 发 病 情 况
盖 一 层 黄 白 色 恶 臭 的 纤 维 素 性 渗 出 物
和 坏 死 的 肠 黏 膜 ,空 肠 和 回 肠 黏 膜 上 有 散 在 的 枣 核 状 溃 疡 灶 . 溃 疡 深 达 肌
51 加 强 饲 养 管 理 .严格 消毒 、
加 强饲 养 管理 ,及 时捡挑 病 鸭 . 并 隔 离 饲 养 。 做 好 环 境 卫 生 工 作 ,及 时 清 理 鸭 粪 ,彻 底 清 扫 鸭 舍 . 清,每 天 3只 ~ 5只 .
其 它 鸭 病 情 缓 和 ,但 产 蛋 量 迅 速 下 降 , 比正 常 减 少 2 %左 右 。 发 病 1周 后 来 5
维普资讯

疫病 防治
◆ ◆ 厶 北 京 鸭坏 死性 肠 炎 的诊 断和 防 口
王 海军 芮 艺 汪鹏旭 ( 苏省徐 州生物 工程 高等 职业 学校 江 2 10 ) 2 0 6

鸭坏死性肠炎的诊断和防治

鸭坏死性肠炎的诊断和防治
呈短 链状 的 两端 钝 圆的革 兰 氏阳性 大杆 菌。
肉注射 链 霉 素 2 0万单 位 / ,卡那 霉 索 5万 单位 / 只 只, 天 1 , 每 次 连续治 疗 4次 。
5 小 结
魏 氏梭菌 引起 的鸭坏 死性 肠炎 是传 染病 , A型或
C型 魏 氏梭 菌 均 能 产 生 A毒 素 , 还 可 产 生 B毒 C型
冲洗 晾干后使 用 。鸭舍用 过 氧 乙酸交替 使用 , 以喷雾 法 消毒 。带 鸭消 毒每 天 1 , 境消毒 每 星期 2次 。 次 环
期见 空 肠 和 回肠 黏 膜表 面 等覆 盖 1 黄 白色恶 臭 的 层
纤 维 素 性渗 出物 和坏 死 的肠 膜 ,空 肠 和 回肠 黏 膜
42 药物 防 治 .
病、 死鸭 嗦囊 内有积液 , 倒提 可从 口腔 流 出粘 性液体 。
4 综 合 性 治 疗
2 病 理 变 化
剖 检病死 鸭 , 肉眼观 察病 变大致 相 同。食道膨 大 部 充盈 , 病鸭呈 严重 脱水 状态 。打 开腹 腔可 闻到腐 败 的恶臭 味 , 胃中充 满食 物 。肝 脏肿 大 呈浅 土 黄色 , 肌 表 面有 大 小不 一 的黄 白色坏 死斑 点 。脾 脏 肿大 呈 紫 黑色 。 空肠 和 回肠 扩 张为正 常 的 2 3倍 。 ~ 病变肠 管浆 膜呈 深 红 色或淡 黄 色 、 色 , 出血斑 点 。切 开增 粗 灰 有 的肠 段 , 内有血 样 液体 , 二指 肠 黏膜 出血 。疾 病后 十
采用 治 疗 和 预 防并 重 的方 法 ,全 群用 三 甲氧苄
氨 嘧 啶加 02 . %氟 苯尼 考 饮水 , 天 饮水 3次 , 每 连饮 5
天。 饲料 中添加 电解 多维 , 连喂 5天 。 对严 重病 鸭 , 肌

蛋白酶——缓解坏死性肠炎的有力工具

蛋白酶——缓解坏死性肠炎的有力工具

世界上大多数养鸡地区都有类似疾病的报道,该病发病急、死亡快,常发生于1~3月龄的鸡,病程持续5~10 d,死亡率高达5%~50%,但3~6月龄的鸡也有发生,对肉鸡产蛋鸡均能构成一定的危害。

在细菌病中,该病所造成的危害仅次于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和葡萄球菌病,位居第四。

目前,应绿色养殖业的发展要求,严禁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这样使得该病的发病率仍有可能继续升高,必须引起广大养殖户的重视。

二、流行病学
产气荚膜杆菌是一种条件性致病菌,常存在于鸡的消化道中,雏鸡自然感染该病的日龄为2~26周龄,火鸡、野禽及鸭也能感染该病。

鸡感染该病原菌后,通常不立即发病,当受到一些应激性因素,或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即可诱导该病的发生。

肉仔鸡最早可于7日龄发病,一般情况下于12日龄发病,20~25日
产气荚膜杆菌引起的肠道病变
53
54
55。

禽坏死性肠炎的防治

禽坏死性肠炎的防治

三、剖检诊断要点: 1、肠道肿胀、出血、厳气和坏死。肠黏膜脱落,肠壁脆弱、扩张,充满气体,内有黑褐色内容 物,呈纤维素性腊肠样坏死,并流出黑色血水,病变呈弥漫性,主要在小肠后段,尤其是回肠 和空肠部分。 2、肝脏充血、肿大,靠近胆囊部位发黑,胆囊肿胀。脾肿大、出血、坏死。 3、肌胃发炎、内有黑褐色内容物。
二、临床诊断要点: 1、2周龄到6月龄的鸡和鸭常发生坏死性肠炎,尤以2~5周龄散养禽为多见。 2、临床症状多为突然发病,急性死亡。 3、病禽表现精神沉郁,眼闭合,无饮食欲,贫血,排红褐色或黑褐色焦油样粪便,或见有 脱落的肠黏膜。 4、慢性病禽生长受阻,排灰白色稀粪,衰竭死亡。耐过禽多发育不良,肛门四周被粪沾污。
四、预防和治疗: 1、预防: 平时要加强预防,做到全进全出。在全价日粮中不额外添加鱼粉、小麦、大豆、动物油脂等。正 确使用抗生素,防止肠道菌群失去平衡。可应用微生态活菌制剂维持消化道生态菌群的平衡,以 减少产气荚膜梭状芽孢杆菌在肠道中的繁殖。
2、治疗: 当禽群病时,可用下列药物进行治疗: (1)、硫酸新霉素,混饮,每天2次,连用5~7天。 (2)、庆大霉素,混饮,每天2次,连用5天。 (3)、氟苯尼考,拌料饲喂,每天2次,连用5~7天。 (4)、乳酸环丙沙星,拌料饲喂,每天2次,连用5~7天。 (5)、青霉素和链霉素,对重症禽肌注,每天2次,连用2~3天,疗效较好。
发病鸡肠道极度肿胀、出血、膨气
发病鸡肠道极度肿胀、出血、膨气
发病鸡肠道极度肿胀、出血、膨气,肠道外观呈紫黑褐色
发病鸡肠道极度肿胀、出血、膨气,肠道外观呈紫黑褐色
发病鸭肠道极度肿胀、出血、膨气,肠道外观呈紫黑褐色
发病鸡肠道肿胀,出血、膨气和坏死
发病鸭肠道出血、膨气、肠黏膜脱落,呈黄色豆渣样

鸭坏死性肠炎的诊断及防治

鸭坏死性肠炎的诊断及防治
41 涂 片 境检 .
无 菌 采 取 病 危 鸭 的心 血 、 脏 作 涂 片 , 肝
盖 ' d ;
硫 酸 阿米 卡 星 注 射 , 只02m 。 药 每 . L用
第 二天 死亡 量 就 明显 减 少 , d 基 本 3 后
之 间 无 交 叉 免疫 作 用 .流 行 于 我 国 的
及时的防治措施是很必要 的。
种 于胰酶 大豆 琼脂 平 板上 ,在含 有t % 小鸭3 5 0 — 日龄 ( 没下水 前 ) 皮下 接种 ,

发情 病况
2 0 年2 5 份 武 汉 江 夏 区 的 一 07 - 月

幕 ; 粪
肠 杆菌 、 里默 氏杆 菌 二联 苗 。

以1 2 6 1 型 为 主 ,其 中 1 、 、 、0 型最 常 见 。
该 病 目前 是养 鸭 业 最 常 见 、也 是 危 害
最 大 的 疾病 .如 果 治 疗不 及 时 往 往 引
瑞 氏染 色 后 镜 检 能 见 两 端 浓 染 的 小 杆 菌 。
控 制住 伤 亡 。
大 部分 细菌 两 端 着 染 , 兰 氏 染色 呈 阴性 。 6 2 预 防 革 .
维普资讯
兽 医临 诊
. 7 7.
及 结 合 实 验 室 检 查 , 以 确 诊 为 鸭 传 可

起鸭浆膜炎 的诊治
张 舒 婕 1 ’王 聪
染 性浆 膜 炎 。
6 防 治措 施
( . 南新 正 好 生 物 有 限公 司 , 南 郑州 1河 河
4 0 4 ; . 南省 焦 作 市 畜牧 _ 作 站 ) 50 5 2河 T -
6 1 治疗
鸭 传 染性 浆 膜 炎 又 名 鸭疫 里 默 氏

蛋鸭的坏死性肠炎

蛋鸭的坏死性肠炎

畜牧兽医Xu m u s h o u yi蛋鸭的坏死性肠炎是有魏氏梭菌引起的一种以侵害禽类,引起肠道出血、溃疡、坏死为主要特征的散发性传染病疾病。

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鸭群受到应激时(如免疫接种、气候突变、更换饲料等)发生更为多见。

特别是饲料受到污染或加入腐败或发生霉变的饲料原料时更加容易发生。

它发病快、病程短,常见急性经过。

本病给养殖户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笔者近期在临床上遇到过一例。

现将情况报告如下:一、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郓城县某蛋鸭养殖场饲养蛋鸭4000余只,260日龄,2017年9月中旬出现零星死亡,每天死亡1—2只,第5天死亡增加,达到5只。

随来我处就诊。

主诉鸭群大群精神状态很好,采食、产蛋都正常,活动场地上偶见黑灰色希粪,有时偶见红色血样粪便。

鸭群内有个别鸭子精神沉郁,羽毛粗乱、枯燥,离开大群,独居一隅,不愿活动。

二、剖检变化:取病死鸭4只(病死鸭体质干瘦、脱水),打开腹腔有一股腐臭味,腹腔内肠管变黑,肝脏肿胀发黑,表面有大小不一的淡黄色坏死灶,胆囊肿大胆汁充盈,脾脏肿大变黑。

整个肠管肿胀扩张,肠道内充满气体,肠壁脆弱,肠浆膜面充血,呈深红色,有片状出血斑点。

十二指肠粘膜出血,场馆内有暗红色血性液体和麸皮样内容物;空肠、回肠内充满暗红色血性液体,液体内有豆腐渣样或麸皮样内容物,部分肠黏膜脱落,肠壁变薄,有出血斑点。

卵泡充血、出血、变性、变形,有的发生液化、坏死,形成卵黄性腹膜炎。

三、实验室诊断:刮取少量肠黏膜做成涂片放置高倍显微镜下检查,没有发现球虫裂殖体或裂殖子。

刮取发病肠段肠黏膜接种血液琼脂培养基,37℃厌氧培养、过夜,血液琼脂培养基上形成光滑、直径1—2mm灰白色菌落。

菌落周围形成两条溶血环,内环完全溶血,外环不完全溶血。

培养的菌落抹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单个或成双两端钝圆的粗短阳性菌。

生化试验:取该菌进行生化培养,该菌能发酵葡萄糖、乳糖、麦芽糖和果糖,不能发酵甘露醇,不产生吲哚,能够液化明胶和分解牛乳;在卵黄琼脂培养基上可产生卵磷脂酶。

种鸭坏死性肠炎的发生、诊断和防治措施

种鸭坏死性肠炎的发生、诊断和防治措施

种鸭坏死性肠炎的发生、诊断和防治措施作者:于尔松来源:《现代畜牧科技》 2018年第6期摘要:一般认为坏死性肠炎是由有鞭毛的原虫、类巴氏杆菌、魏氏梭菌等引起的一种急性、非接触性传染病。

该病以突然死亡,体质衰弱,食欲降低,不能站立,排黑色间或混有血液的粪便为主要特征,因小肠后端肠道黏膜坏死,故称“烂肠病”。

鸭群受各种应激因素,如免疫接种、恶劣的气候条件等刺激后,尤为多见,现主要论述种鸭坏死性肠炎。

关键词:种鸭;坏死性肠炎;诊断;预防;治疗中图分类号:S858. 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9737(2018)06-0072-011 流行特点传染源主要是病鸭、鹅或带菌鸭、鹅,传播途径以消化道感染为主。

该病多发生于种鸭,雏鸭较为少见。

鹅一般在15-45日龄发病,45日龄以上的零星发生。

种鸭一年四季均可发生该病,以晚秋和冬季为多发。

2 临床症状病鸭初期采食量无明显变化,也不见任何症状突然死亡,因病程延长,病鸭精神萎靡,食欲下降或废绝,体质衰弱,不能站立,排出黑色或混有血液的粪便,肛门周围常沾有粪便;部分病鸭口中吐出黑色液体;蛋鸭产蛋率急剧下降,种蛋受精率和孵化率下降,弱雏多。

鹅坏死性肠炎与种鸭坏死性肠炎临床症状相似。

3 病理变化该病主要的病理变化是坏死性肠炎。

病死鸭肠管扩张、变脆,呈苍白色或蓝黑色或黑色,肠腔内充满恶臭气体和棕黄色内容物或污黑色内容物,或混有血液的内容物。

病死鸭肠黏膜充血、坏死,黏膜上常附有黄白色或绿色纤维索性假膜,剥去假膜后,肠黏膜呈卡他性炎症或坏死性炎症。

病死鸭腹腔内有污浊、恶臭的炎性渗出物。

母鸭的卵泡变形、变性、出血、坏死;输卵管充血、出血,内有干酪样坏死物。

4预防措施加强饲养管理,做好环境卫生工作,加强通风,降低饲养密度,消除应激因素,定期消毒,预防球虫病及小肠肠道性疾病,防止肠黏膜受损。

饲喂全价饲料,防止维生素E和硒缺乏,不可突然换料或使用高能量、高蛋白的饲料等。

药物预防,可在饲料中添加杆菌肽、泰乐菌素、白头翁散、黄连解毒散、白龙散、金叶清瘟散等药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