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常见病的诊断与治疗

鸭常见病的诊断与治疗
鸭常见病的诊断与治疗

鸭病,特别是一些烈性的鸭传染病,严重地影响着鸭的健康,会给养鸭业造成重大的损失。因此必须加强饲养管理,认真做好鸭病的防治工作,以防鸭病的的发生。

1、鸭瘟

是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任何品种、性别和年龄的鸭都可能感染发病。病鸭的临床特点是头部肿大,流泪,两脚发软,拉绿色稀粪,体温升高,剖检时见肝脏有出血点,泄殖腔出血、水肿和坏死。鸭群感染鸭瘟后,迅速蔓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往往造成大群死亡。

流行特点:在自然的情况下,不但鸭能感染,而且成年鹅也能感染,均可引起大群发病死亡。任何品种、年龄和性别的鸭都能感染本病,但发病率和死亡率有一定的差异。成年鸭较易感。在流行期间,死亡最严重的是产蛋鸭。20日龄以下的雏鸭较少发病。

健康鸭群和病鸭或病愈不久的带毒鸭一起放牧或在水中相遇,或健康鸭群放牧时经过疫区,都能发生感染。被患鸭的排泄物和分泌物污染的土壤、用具、运输工具、饲料以及饮水,都能成为本病的传染媒介。

鸭瘟的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通常在春夏之际和秋季流行最严重,低洼潮湿能促使本病发生与流行,如将鸭群饲养在地势高和干燥的地方,本病较少发生和流行。鸭群饲料质量低劣、饲养管理不当是本病发生的诱因。不严格执行防疫措施,引入病鸭或带毒鸭,可引起本病的暴发。

症状:健康鸭感染鸭瘟后,一般2-5天就会出现明显的症状,约经1-5天死亡。

发病期,病鸭体温升高到42-44℃,显稽留热型,食欲减退,精神很差,离群独处,羽毛松乱;继而食欲完全消失,渴欲增加,两脚发软,翅膀下垂,常伏地不愿走动,也不愿下水游泳,如强行驱赶,则步态摇摆稳,走几步之后,立即倒地。如强赶病鸭下水,则只漂浮于水面上。或挣扎着上岸。严重时则完全不能行走和站立。病鸭下痢。粪便稀薄,呈绿色或灰白色,肛门周围的羽毛被沾污或结块。眼结膜充血、水肿,部分外翻,大多数病鸭流泪和眼睑水肿,眼睑周围的羽毛沾湿。眼分泌物初为浆液性,继而粘脓样,上下眼睑常粘连。部分病鸭头部大或下颌水肿,故俗称“大头瘟”或“肿头瘟”。病的后期,病鸭体温逐渐下降至常温以下,精神高度沉郁,不久即死亡。病程一般为2-35天,多呈急性经过。自然流行时,死亡率达90%以上,病程短,通常在发现停食后1-2天即死亡。个别不死的可转为慢性,病鸭消瘦,生长发育不良,最具特征的症状为角膜混浊,甚至溃疡,一侧性或双目失明。

一周龄前后的小鸭也有发生鸭瘟病例。其症状基本上与大鸭所表现的症状相同,但临死前常出现明显的神经症状。

剖检:急性败血症,浆膜、粘膜和内脏器官呈现出血斑点,消化道粘膜出现坏死斑点病灶,实质脏器变性。皮下组织发生不同程度的炎性水肿。头和颈部的皮肤

肿胀、紧张,切开时流出淡黄色透明液体。舌根咽部、腭部及食道、肠道、泄殖腔粘膜表面常有淡黄、灰黄或草黄色的伪膜覆盖,刮掉后即露出鲜红色、大小不一外形不规则的出血溃疡面。肝、脾表面和切面有米粒大的灰白色坏死斑点,脾脏常变小、发黑、胆囊肿大,卵泡内出血与变形。

诊断:可根据流行病学、症状以及病理剖检变化等的一些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后作出诊断。

鸭瘟最容易误诊为鸭霍乱,尤其在这两种病经常流行的地区,应考虑有没有混合感染的可能性,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当注意鉴别诊断。可从以下4个方面加以区别:

第一,从流行病学特点区别。鸭霍乱的特点是发病急,病程短,流行期不长,多呈散发性,也呈地方流行性,除鸭以外,鹅、鸡均可感染发病。而鸭瘟相对地发病稍缓慢,流行期比较长些,多呈地方性流行,但不会引起鸡发病。

第二,从临床症状区别。鸭霍乱的病鸭,除少数慢性病例外,一般不表现头颈肿胀现象;而鸭瘟病鸭则都表现有头肿、流泪的特征症状。

第三,从病理变化区别。鸭瘟病鸭的食道和泄殖腔粘膜有结痂性或假膜性的病灶;而鸭堆乱无此病变。鸭霍乱的肺脏常有严重病变,呈现弥漫性充血、出血和水肿,病程稍长的还会出现大叶性肺炎;而鸭病仅仅颈部呈炎性水肿,肺脏无此明显变化。

第四,从药物治疗效果区别的。鸭霍乱应用抗菌素和磺胺类药物都有良好的效果;而鸭瘟无效。

预防与防治:

(1)在没有发生鸭瘟的鸭场或地区,应做好预防工作,定期给鸭注射鸭瘟弱毒疫苗,种蛋鸭每年接种2次。接种时按瓶签注明的头份,用灭菌生理盐水稀释100倍,20日龄左右的小鸭每只肌肉注射0.5毫升;1.5-2个月龄时重复1次,肌注1毫升。

(2)鸭舍应经常保持清洁,定期严格消毒。

(3)对已发病的鸭群加强观察、检查,采取封锁、隔离、消毒等措施,并用弱毒疫苗进行紧急预防接种,用法同上。

(4)发病鸭群的场舍,每天做好粪便的清理工作,并用10%-20%石灰乳或百毒杀、菌毒敌进行消毒。

2、雏鸭病毒性肝炎

雏鸭病毒性肝炎是雏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传播迅速,病程较短。发病初期的死亡率高达90%以上,给养鸭业带来很大损失。

流行特点:本病主要是侵害3-15日龄的雏鸭,此时期的雏鸭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在本病开始流行时,发病雏鸭多在10-14日龄之间。随着本病的流行,发病雏鸭的日龄提前到1周龄之内,最早在3日龄就开始发病,死亡率可达90%-95%。17-25日龄的雏鸭发病较少,死亡率为16%-25%。 4-5周龄的幼鸭则很少死亡。

本病不危害成年鸭和其它家禽,流行没有严格的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春、冬季发病较多,死亡率也较高。饲养管理不当,饲料中缺乏维生素、微量元素,鸭舍内湿度过大等均能促使本病的发生。

本病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病愈鸭的粪便中能够持续排出病毒1-2个月。

症状:本病的潜伏期一般为2-5天,少数为8-12天。雏鸭突然发病,传播迅速,几乎全部雏鸭都在发病后3-4天内死亡。开始时病鸭无精打采,运动失调,身体倒向一侧或背部着地,转圈、下蹲,两脚呈痉挛性踢动,死前头向后仰,呈角弓反张姿态。通常在出现神经症状后几小时或几分钟内死亡。有些病例发病很急,病雏鸭常没有任何症状而突然倒毙。发病后没有死亡的雏鸭,生长缓慢。

剖检:主要病变在肝脏和胆囊,肝脏肿大,质地松软,极易撕裂,被膜下有大小不等的出血点或出血斑。肝呈淡红色或外观呈斑驳状,死鸭日龄不同,肝脏颜色也有差异。2-5日龄病雏的肝呈土黄色或红黄色,10-30日龄病雏的肝脏呈灰红色或黄红色。有些病例,肝脏实质有坏死灶,胆囊肿大,胆汁变淡。脾脏也有不同程度的肿大,呈斑点状,被膜下有细小的出血点。肾脏肿大充血。胰脏充血,呈粉红色。心肌质软,呈熟肉样,脑充血、水肿、软化。

诊断:本病主要发生于2周龄以下的雏鸭,成年鸭不发病;发病急,传播快,病程短,死亡率高;病鸭出现神经症状;剖检可见肝脏变性和出血。根据以上特点,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则需通过实验室检查。

预防与治疗:由于雏鸭病毒性肝炎发病早,传播快,因此必须采取早期对雏鸭的主动免疫预防措施和对种鸭的被动免疫预防措施。

(1)在流行雏鸭病毒性肝炎的地区鸭场,给出壳后3日龄内雏鸭皮下注射0.5毫升抗雏鸭病毒性肝炎高免血清,预防效果可达90-100%;也可给初出壳鸭每只接种雏鸭病毒性肝炎弱毒疫苗0.25毫升。

(2)对留种母鸭可用雏鸭病毒性肝炎弱毒免疫接种2次,第一次在产蛋前15天每只皮下或肌肉注射1毫升,隔7天左右再注射2毫升。在第二次接种后2-3周,健鸭所产的蛋可作种蛋。孵蛋的雏鸭具有天然被动免疫力,能抵抗本病。

目前尚无有效药治疗本病,最有效办法是在本病开始发生时,可用高免血清,每只肌肉注射0.5毫升,保护率可达90%以上。

3、鸭传染性浆膜炎

鸭传染性浆膜炎是主要侵害小鸭的一种传染病。其临床表现是困倦、不食、眼和鼻有分泌物、下痢、共济失调和抽搐。慢性病例斜颈或呼吸困难。病理特点为纤维素性心包炎、气囊炎、肝周炎以及脑膜炎等。

本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甚高,它会引起小鸭大批死亡或发育迟缓,是危害养鸭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

流行特点:1-8周龄的鸭都是自然感染,尤为2-3周龄的小鸭最易感的,发病率可达90%以上,死亡率约50%-80%。

本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尤以冬、春季节为甚,主要经呼吸道或皮肤感染。育雏室饲养密度过大,空气不流通,潮湿,卫生条件不好,饲养粗放、饲料营养水平过低等,均易造成本病的发生与传播。

症状:最急性病例看不到明显症状就突然死亡。急性病例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嗜眠、缩颈或嘴抵地面,脚软弱,不愿走动或行动蹒跚,共济失调,不食或少食,眼、鼻有浆液或粘液性分泌物。粪便稀薄,呈绿色或黄色,有的腹部膨胀。濒死时出现神经症状,如痉挛、摇头或点头,背脖和两腿伸直呈角弓反张状,不久抽搐死亡,病程一般为1-3天,日龄较大的小鸭(4-7周龄),病程可达1周以上,且多呈亚急性或慢性经过。临床上除具有上述症状外,少数病例出现头颈歪斜,遇惊扰时不断鸣叫,颈部弯转90度左右转圈或倒退。这样的病鸭长期发育不良、消

瘦、最后死亡。

剖检:最明显的肉眼病变是浆膜表面有纤维素性渗出物,主要在心包膜、肝表面和气囊。病程较急的病例,是心囊液数量增多,心外膜表面覆盖一薄层纤维性渗出物。病程较慢的,则心囊充填淡黄色纤维素,使心包膜与心外膜粘连,肝脏表面覆盖一层极易剥离的灰白色或灰黄色纤维性膜。肝脏土黄色或棕红色,质较脆,多肿大,胆囊肿大。多数病例气囊上有纤维素膜。脾多肿大,表面也常有纤维素膜。

诊断:可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及微生物检查进行诊断。

临床诊断应注意病鸭多为2-3周龄,嗜眠,眼鼻有分泌物,下痢呈绿色和出现神经症状。慢性的有歪颈、转圈运动等症状,多出现在流行的后期,病理剖检常见纤维素心包炎、肝周炎和气囊炎,据此可做出初步诊断。但在本病流行期间也常有鸭大肠杆菌性败血症发生,其病理变化与本病非常相似,肉眼难以区别。因此还必须进行微生物检查才能确诊。

预防与治疗:首先要改善雏室的卫生条件,特别要注意通风、干燥、防寒,改变饲养密度和勤换垫草。

鉴于鸭李氏杆菌疫场中常有大肠杆菌感染,故使用大肠杆菌与鸭李氏杆菌混合灭活苗,比单独使用鸭李氏杆菌灭苗有明显降低死亡率有效果。

药物治疗是控制小鸭发病与死亡的一项重要措施,可采用氯霉素或土霉素,用药量按0.04%混于饲料,连续喂3-4天;环丙沙星0.3%混料连用4-5天,能有效控制发病与死亡,但如不同时改善饲养管理与卫生条件,则本病难在鸭场内根除。

4、鸭大肠杆菌病

鸭大肠杆菌病又称鸭大肠杆菌败血症,可侵害各种日龄的鸭,是鸭的常发病。病理特征是腹腔、胸腔器官以及各气囊表面有湿性颗粒性或乳样渗出物。

流行特点:各品种和年龄的鸭都可感染,以2-10周龄发病率最高,发病多见于秋末时节。初生雏鸭的感染常是由于蛋的污染而起。卫生条件差、潮湿、饲养密度过大,通风不良的鸭场是诱发本病。鸭大肠杆菌病的疫场通常发生小鸭传染性浆膜炎。

症状:本病主要症状为下痢,粪便稀薄,恶臭、带白色粘液或混有血丝、血块和气泡,一般呈青绿色或灰白色,肛门周围污秽。病雏精神萎顿、昏睡、食欲减退或废绝,渴欲增加,呼吸困难,常因败血症或衰弱脱水而死亡。

患病母鸭常发生大肠杆菌性输卵管炎、卵巢炎、脚软或抽搐,精神高度沉郁,腹部胀大。

剖检:病理变化的主要特征是浆膜渗出性炎症,在心包膜、肝和气囊表面被覆纤维性渗出物,呈淡黄绿色,凝乳样或网状,厚度不一,常与肠壁粘连。肝脏常肿大,呈青铜色或胆汁色,脾脏肿大发黑且呈斑纹状。剖开腹腔时常有腐败气味,可见渗出性腹膜炎和肠炎,肠内混有气泡和粘液,有时混有血液。在成年鸭或母鸭常见坏死性肠炎、卵巢出血。

诊断:本病缺乏特征性的症状和病变,确诊要依靠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本病的临床症状和病变,与小鸭传染性

浆膜炎颇类似,因此在诊断时应予鉴别。

预防与治疗:大肠杆菌病是由于鸭受到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致使抵抗力降低而发生的,因此,预防本病时应着重于消除不良因素。

(1)必须注意饲料质量,避免喂饲腐败、发霉和发酸的饲料。饲料中要有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2)建立科学的饲养管理制度,不要突然改换饲料,喂料要定时定量。

(3)饮水应保持清洁,可在饮水中加入适量抗生素或百毒杀。

(4)禽舍保持清洁,通风干燥,冬天应注意保暖。孵化场所必须保持清洁干燥,种蛋应进行消毒。

(5)幼鸭避免暴晒或雨淋。

(6)疫苗注射。目前国内已有大肠杆菌灭活苗和与鸭李氏杆菌混合菌苗,可在20日龄和120日龄时各注射1次。

治疗可采用如下药物:

(1)青霉素:每100只幼鸭每天用40万单位投入饮水(限2小时饮完)或混入饲料中,连喂7天。

(2)金霉素和土霉素:每公斤饲料用3~5克,5-6天为1疗程,个别病例则每只每日量为10-15毫克,每天2次。

(3)痢特灵:每只雏鸭每天用2-3毫克,混入干粉料喂给。

(4)庆大霉素:肌肉注射,每公斤体重用1万单位,每天1次连用3天。

(5)环丙沙星(2.5%):每50公斤饲料混入150-200克,连用4-5天。

(6)硫酸新霉素:饲料中添加20-40ppm,连用3-4天

5、鸭霍乱

鸭霍乱又称鸭巴氏杆菌病或鸭出血性败血病,是一种危害家禽和野禽的接触性传染病,它常表现为一种高度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急性败血性疾病。病理特征为浆膜和粘膜上有小点出血,肝脏有大量坏死病灶。慢性型主要表现为关节炎。

本病是危害养鸭业最重要的传染病之一,很多国家都有发生。本病被发现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但至今仍被许多国家和地区列为重点预防的一种疾病。

流行特点:本病对各种家禽包括鸡、鸭、鹅、鸽、火鸡等都有易感性,对野禽中的野鸭、海鸥、天鹅和飞鸟都能感染。病鸭、带菌鸭以及其它带病禽类是本病的传染来源。病禽的排泄物污染饲料、饮水,再经消化道传染,也可通过飞沫进入呼吸道传染,有时还可经损伤的皮肤传染。带菌的鸭往往由于长途运输途中饲养管理不好和卫生条件太差,以致抵抗力降低而暴发本病。

本病的流行有不明显的季节性。由于各地气候条件不同,有的地区以春、秋两季发病较多,有的多发生于秋、冬,在我国南方却多发生于7-9月份。

从发病的鸭龄看,各种日龄的鸭均可发病,但1月龄以上的鸭发病率高,往往在几天内大批发病死亡。

症状:潜伏期约12小时到3天,按病程长短可分为最急性、急性和慢性3型。

(1)最急性常见于流行初期,无明显可见症状,常在吃食前或食后突然倒地,迅速死亡。有的鸭在放牧时突然死亡。

(2)急性型的病鸭精神萎顿,不愿下水游泳,即使下水,行动缓慢,常落后

于鸭群的后面,或独蹲一隅,不愿行动。羽毛松乱并且易被水粘湿。体温42.3~43℃,食欲减低或不食,口渴,嗉囊内积食或积液、咳嗽、打喷嚏,呼吸加快,常张口呼吸。病鸭排出腥臭的白色或铜绿色的稀粪,少数混有血液。有些病鸭两脚瘫痪,不能行走,常在1-3天内死亡。

(3)本病在流行过程中,常遗留部分慢性病例,约占发病总数的2%-10%。病鸭消瘦,一侧或两侧的局部关节肿胀、发热、疼痛,行走困难,跛行或完全不能行走,穿刺时具有暗红色液体;若病的时间较久,则局部关节变硬。少数病例出现明显神经症状。病程常为几个星期甚至1个月以上。

剖检:最急性病例常无明显的剖检病变。急性型病例,皮肤上有少数散在的出血斑点。心包液增多,呈透明橙黄色。外膜、心耳、心冠有弥漫性出血斑点。肝脏略肿大,呈粘土色,质地柔软,易破裂,表面有针尖大出血点和灰白色坏死灶。胆囊多肿大。肠道以十二指肠和大肠粘膜充血和出血最严重,并有轻度卡他性炎症。肺呈多发性肺炎,关节囊增厚,内含有暗红色、混浊的粘稠液体。十发生脂肪变性和局部坏死。

诊断:由于缺乏特征性临床症状,因此生前较难诊断。在一般情况下,如发现鸭只突然死亡,就要多剖检几例。若见心冠间记及消化道粘膜有出血点,脾脏正常,肝有灰白色小点坏死灶,再结合流行病学和临床症状便可作出初步诊断。要作出确诊。必须进行实验室检查。

在诊断上要注意与鸭瘟相鉴别。鸭瘟除有一般的出血性素质外,常在食道和泄殖腔粘膜上有坏死,细菌培养阴性。

预防与治疗:

(1)避免病原的传入和带菌者传播疾病,平时要加强禽群的饲养管理工作,严格执行消毒卫生制度。尽量做到自繁自养,如需引进种禽或幼禽时,必须从无病的禽场购买。对新购进的鸭应至少隔离两周,进行详细的观察,如没有发现异常,才能与健康鸭合群。

(2)对病鸭要进行隔离,并及时用药物治疗。病群中未出现症状的鸭只,要喂给土霉素或环丙沙星,并要及时用疫苗作紧急接种,以控制发病。

治疗鸭霍乱的药物很多,效果较好的有下现几种:

(1)磺胺类药物中可用磺胺嘧啶和磺胺二甲基嘧啶,按0.4%~0.5%混于饲料中,连续喂服3-4天。

(2)抗生素中可用青霉素、链霉素和土霉素。对出现症状的鸭只,可用青霉素加链霉素注射,每鸭注射2-5万单位,每

天2次,连用3-4天。土霉素按0.05%-0.2%混于饲料或饮水中,连用3-4天。

(3)近年来多采用环丙沙星和喹乙醇。每50公斤饲料加入环丙沙星150-200克,连喂5天;或按每公斤体重用喹乙醇30毫克,拌于饲料中喂服,每天1次,连用3-5天。

常见疾病诊断与治疗

XXXX答题纸 (20XX—20XX学年第X 学期) 课号:XXXXXXXX 课程名称:XXXXXXXXX 改卷教师:XXXX 学号:XXXXXX 姓名:XXXXXXXX 得分:XXXX 健康与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摘要: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更具体的说,健康不仅仅指没有疾病或不正常现象的存在,还包括每个人在生理上、心理上以及社会行为上能保持最佳、最高的状况。由此可见身心平衡、情感理智和谐是一个健康人必备的条件。 关键词:健康心理健康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环境因素 一、健康及心理健康的定义 1、健康的定义 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有道德”。因此,现代人的健康内容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心灵健康、社会健康、智力健康、道德健康、环境健康等。健康是人的基本权利,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健康是生活质量的基础;健康是人类自我觉醒的重要方面;健康是生命存在的最佳状态,有着丰富深蕴的内涵。 心理健康是健康的一种,是健康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

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 二、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的标准 身心健康的人都有健康的身体和愉快正常的心态。身心健康的标准大体分为以下十项:有充沛的精力,能够从容不迫地担负日常的繁重工作;处事乐观,态度积极,勇于承担责任,不挑剔所要做的事;善于休息,睡眠良好;身体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化;能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体重适当,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肩、臂位置协调;眼睛明亮,反应敏捷,眼和眼睑不发炎;牙齿清洁,无龋齿,不疼痛,牙龈颜色正常且无出血现象;头发有光泽,无头屑;肌肉丰满,皮肤富有弹性。概括地说,心理健康的标准有以下几点:①认知功能正常;②情绪反应适度;③意志品质健全;④自我意识客观;⑤个性结构完整;⑥人际关系协调; ⑦社会适应良好;⑧人生态度积极;⑨行为表现规范;⑩活动效能吻龄。 通常,身心健康的人都表现出性格温和,意志坚定,乐观开朗,幽默风趣,而且胃口好,对事物不挑剔,排泄轻松自如;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协调,且内脏无病理信息干扰;头脑清楚,思维敏捷,心肺功能正常,整个人都精力充沛而且旺盛。 三、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学生六种常见病防治宣传材料

学生六种常见病防治宣传材料 一、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是我国学生的常见病。导致我国学生缺铁性贫血高发的原因很多,除一些社会、经济因素外,不合理的饮食结构和不良的饮食习惯是重要原因。儿童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期,对铁的需求不断增加,再加上偏食、挑食等不良行为,因些使学生的缺铁性贫血患病率较高。尤其是青春期女孩的经期失血使其对铁的需求量增加,若忽视了膳食铁的补充,很容易造成缺铁性贫血。针对这一情况,我校主要采取如下措施: 1、健康教育 将有关贫血的内容纳入健康教育工作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家长、老师和炊管人员进行宣传、指导,在现有饮食水平的基础上,加强平衡膳食的意识。 2、膳食指导 对在校就餐的学生要逐步实行营养午餐;对非在校就餐的学

生加强指导,合理调整饮食结构。 3、治疗 定期对学生进行检查,并将学生、特别是患病学生的体检结果及时通知家长,以取得家长的配合。对中度贫血以上的学生以药物治疗为主,血红蛋白在10g/dl以下的学生,通知家长去医院诊治,并重点观察。 二、龋病与牙周病的防治措施 龋病、牙周疾病是影响儿童青少年健康和生长发育最常见的口腔疾病。我国学生的龋齿患病情况严重,而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学生牙周病患病尤为突出。因此,我校从学生口腔健康教育入手,提高学生口腔健康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采取以下措施: 1、健康教育: 将学生口腔保健内容纳入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向学生传授龋病与牙周疾病的危害、预防等口腔保健知识,采取干预措施,培养学生良好口腔卫生习惯。

2、提高学生的有效刷牙率: 通过卫生宣传,指导学生采取正确的刷牙方法,使学生的有效刷牙率达到80%以上。 3、推广使用保健牙刷及含氟牙膏。 4、龋齿充填: 对体检中发现有龋病发生的学生,建议去医院进行龋齿充填。 5、涂氟保护牙齿: 配合市区防疫部门以及口腔医院对在校学生进行氟化泡沫护牙,以减少龋病的发生。 三、营养不良及肥胖的防治措施 营养不良有多种,各种营养素的缺乏都会导致营养不良,蛋白质——能量缺乏型营养不良是常见的营养不良之一,主要

几种常见鸭病的防治方法

几种常见鸭病的防治方法 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一种雏鸭急性传染病,病原体为一种肠病毒,死亡率高达90%,主要危害4~10日龄雏鸭。感染后潜伏期1~4天,突然发病,迅速传播。病鸭精神萎顿,眼半闭、嗜睡状,并见神经症状,运动失调,身体倒向一侧,或背着地、转圈,双脚痉挛性运动,头向后仰,呈角弓反张姿势。上述症状出现几分钟至几小时内死亡。 剖检肝脏肿大、质脆,被膜下有大小不等的出血点或出血斑。胆囊肿大,充满胆汁。肾、脾有时肿大。 防治利用高免血清和康复鸭血清肌肉注射0.5毫升进行预防,也可用免疫过母鸭产的蛋,制成免疫蛋黄,给病鸭每只注射1~1.5毫升。 雏鸭增喂适量各种维生素及矿物质,以增强体质。不同日龄雏鸭严格实行隔离分开饲养。 霍乱 药物治疗磺胺类药物和抗生素对鸭霍乱均有良好的防治和治疗效果,常可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但往往停药后又开始发病死亡。因此,治疗时必须保证足够药量和坚持疗程,即停止发病死亡后,不要立即停药。 磺胺类药物可用磺胺嘧啶、磺胺甲基嘧啶、磺胺二甲嘧啶、磺胺异恶唑,按0.4~0.5%比例混于饲料中,或用其钠盐按0.1~0.2%比例溶于饮水中,连续喂服数日;磺胺二甲氧嘧啶、磺胺喹恶啉,按0.05~0.1%比例混于饲料中喂服。复方新诺明按0.02%比例混于饲料中喂服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抗生素可用土霉素,每只鸭每天取0.15~0.2克加水稀释后灌服,连用3~5天,可收到良好疗效。或按0.05~1%比例混于饲料或饮水,连用3~4天,青霉素肌肉注射,每只病鸭注射30000~50000国际单位,每天2~3次。

中暑 中暑又叫日射病、热射病或热衰竭,是水禽在夏天炎热季节常发的一种疾病。特别是近年来,北方地区夏季持续高温,鸭若长时间放牧或休息于烈日暴晒之下,就容易发生中暑;如果舍内通风不好,闷热潮湿,就更容易造成鸭中暑。 中暑鸭主要以神经症状为主,病鸭烦躁不安,呼吸急促,口渴,翅膀张开下垂,昏迷倒地,痉挛、体温升高,粘膜潮红,昏迷;严重者可造成死亡。剖检死鸭可发现大脑充血、出血,全身静脉充满暗红色血液,血液凝固不良。 防治方法高温季节避开温度最高的时间放牧,放牧时早出晚归,中午找有荫凉的地方休息,组群不宜太大,饲养密度要适宜;保证足够清洁的饮水,鸭舍要采取适当措施防暑降温。 解暑配方为淡竹叶10克、滑石15克、生地黄12克、白茅根25克、香薷15克煎水,供15日龄鸭饮用;也可用鱼腥草、车前草、淡竹叶、香薷煎水饮服。 花肝病 花肝病是一种鸭病毒性传染病,以软脚、摇头和肝脏、脾脏及胰脏大量白色坏死点为主要特征,故暂称之为“花肝病”,其病原归属仍在研究中。它主要侵害1月龄内雏番鸭,7~8日龄即可发病,最多见于10~25日龄的雏番鸭,潜伏期为2~4天,发病率可高达100%,死亡率通常为20%~30%,严重的可高达95%以上,给番鸭养殖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本病发病急、传播快,几天内即可涉及全群,在出现死亡鸭后,病势发展较快,1~2天内即达死亡高峰。 症状病雏鸭表现精神沉郁,毛松震颤,两脚软弱无力,头颈下垂,有的可见喘气和下痢;有的表现健康,一旦出现症状则往往已是疾病的后期。

鹅常见病的防治

鹅常见病的防治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鹅常见病的防治 目录

1、小鹅瘟。 症状:由小鹅瘟病毒引起。1-60日龄的小鹅均易发病,其中1—20日龄和30-40日龄是发病的高峰期。该病发生有周期性,死亡率30%-40%,高达70%左右。病鹅精神沉郁,吃草减少或衔草不吃,拉灰白色粪便,脱水消瘦,不能站立,滑冰样运动,一般5-8小时死亡。慢性病鹅可见蜡肠粪。 防治:①搞好孵坊和鹅舍的消毒。 ②刚孵出的雏鹅每只注射高免血清1毫升免疫,治病时皮下注射1.5毫升; ③母鹅注射鸭胚弱毒苗100倍稀释液1毫升,或鹅胚弱毒苗10 0倍稀释液给母鹅注射,500倍稀释液给小鹅滴鼻免疫。 ④鸡鸭制备的卵黄抗体每只1毫升,腿部皮下注射,防治效果达90%以上。 (5)对病鹅和同群鹅要用高免的抗小鹅瘟血清进行防治。 2.小鹅流行性感冒。 症状:由鹅流行性感冒志贺氏杆菌引起。主要危害30日龄左右的幼鹅,传染快,死亡率高。病鹅食欲减退,流鼻涕,下痢,缩头嗜睡,伏卧怕冷,不断摇头,羽毛乱,两脚瘫软无力。 防治:①注意环境清洁卫生,防寒保暖。 ②病鹅按每公斤体重用青霉素4万单位或氯霉素12-15毫克,肌注,每天2次,连用2天。 ③磺胺嘧啶片每只每次0.25毫克,1次内服;敌菌灵按鹅每公斤体重30毫克,1次内服,每天2次。 3.曲霉菌病。

症状:由烟曲霉和黄曲霉引起,多发于雏鹅。病鹅精神萎靡,缩头闭眼,减食口渴,气喘,流鼻液,消瘦,体温升高,后期下痢。 防治:①不使用发霉垫料和饲料,鹅舍严格消毒,通风良好。 ②多雨潮湿季节,每只雏鹅每天用制霉菌素2-3毫克,拌入料中饲喂,连用3天。治疗病鹅用量加倍。 4.鹅卵黄性腹膜炎。 症状:由大肠杆菌引起。病鹅精神沉郁,离群落后,减食,肛门外粘污物,粪便带蛋清或凝团的蛋白、发臭。停止饮水,衰竭死亡。病程2-6天。 防治:①搞好鹅舍卫生,及时隔离病鹅。 ②按鹅每公斤体重用链霉素50-200毫克,或氯霉素10-30毫克,卡那霉素10-15毫克,壮观霉素30-40毫克,1次肌注,每天2次。 ③也可用呋喃唑酮每只25毫克,拌入料中饲喂。 5.鹅出败病。 症状:由巴氏杆菌引起。20日龄以内的小鹅不发生该病,主要见于成年鹅发病,每年5—6月是发病高峰期。最急性型,鹅突然死亡,未见任何症状。急、慢性型,病鹅体温升高43℃以上,食欲减退,离群,闭目,毛乱,口鼻流粘液,拉黄绿或灰白色稀粪,便中带血。先兴奋不安,曲颈于背,后麻痹而死,死亡率50%—80%。 防治:①加强饲养管理,定期注射禽出败菌苗每次每只2毫升,每年3—4次。 ②病鹅立即隔离,鹅舍用具彻底消毒。

25个常见病中医诊断与治疗操作

25个常见病简单诊断与治疗操作 一、感冒头痛 毫针刺:太阳、风池、合谷、列缺 按摩:太阳、风池及疼痛部位 刮痧:前额、太阳穴、背部脊柱两侧,可配刮肘窝、腘窝。 二、偏头痛 毫针刺:太阳、风池、率谷、头维、外关 按摩:太阳、风池及疼痛部位 三、麦粒肿 三棱针点刺放血:太阳、耳尖及肩胛区的红色反应点 四、急性结膜炎 三棱针点刺放血:太阳、耳尖 五、牙痛 毫针刺:合谷、颊车、下关、内庭 六、急性咽痛 三棱针点刺放血:少商、商阳、鱼际、耳尖 七、落枕 毫针刺:天柱、大椎、后溪、落枕穴 按摩:疼痛部位 刮痧:疼痛部位 八、急性胃痛 毫针刺:中脘、足三里、梁丘 艾灸:中脘、足三里、神阙;隔姜灸适用于寒性胃痛 刮痧:背部:脾俞、胃俞;腹部:中脘、天枢;上肢部:内关、手三里;下肢部:足三里 九、痛经 毫针刺:关元、中极、合谷、地机、三阴交、次髎 艾灸:关元、中极 刮痧:关元至中极、地机至三阴交、次髎 十、急性腰扭伤 毫针刺:腰痛穴、阿是穴、委中 刺络拔罐:阿是穴,配委中穴放血 刮痧:疼痛部位,委中 十一、腱鞘囊肿 好发于关节和腱鞘附近,囊肿表面光滑,质软,有波动感 围针刺法:囊肿局部 十二、肱骨外上髁炎(网球肘) 肘关节外侧痠痛,绞毛巾时痠痛加重 阿是穴围针加灸 十三、足根痛 毫针刺:昆仑、太溪、水泉 十四、腮腺炎

灯心草蘸食油点燃:雀啄状快速灸灼双耳尖 毫针点刺:少商、关冲放血 十五、小儿泄泻 1.辨证 (1)伤食:腹胀腹痛,痛则欲泻,泻后痛减,大便酸臭,状如败卵,或便质稀薄,含有未消化食物残渣,嗳气酸腐,苔厚腻,脉滑,指纹紫滞。 (2)阳虚:食后作泻,时泻时止,便色淡而不臭,面黄神疲,久则泄泻不止,或五更泻,形寒肢冷,脉沉细微。 (3)外感:便稀多沫,臭气不甚,肠鸣腹痛,兼恶寒发热,鼻流清涕,苔白润,脉浮为风寒;大便暴注下迫,色黄或绿,恶臭或少许粘液,肛门灼热发红,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为湿热。 2.推拿治疗 基本治法: (1)取穴:脾经、内八卦、大肠、小肠、脐、腹、七节骨、龟尾。 (2)操作: 1)患儿坐位或仰卧位:补脾经200次,运内八卦100次,推大肠300次,清小肠200次; 2)患儿仰卧位:以掌逆时针揉脐,逆时针摩腹各200次; 3)患儿俯卧位:按揉龟尾50次,推上七节骨300次。 辨证施治: (1)伤食泻:加揉中脘100次,清脾胃各200次,分腹阴阳30次,推箕门100次,揉板门100次。 (2)阳虚泻:加补肾经200次,推三关100次,揉左端正50次,捏脊5遍。 (3)外感泻:加开天门100次,运太阳100次,推坎宫100次,推天柱骨200次,揉外劳宫100次,揉一窝风100次。 十六、小儿食积 1.食积夹寒型 (1)基本治法:推法,捐摩法,掌摩法,揉法。 (2)取穴:脾土、腹阴阳、三关、八卦、足三里、脐部及脐周围之腹部。 (3)操作: 1)补脾土:屈曲患者拇指的指间关节,由拇指桡侧缘的远端推至近端。推300次; 2)分推:使患儿掌心向上,用两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分别从患儿腕部及手部的两侧背面托住患儿之手;以两拇指自患儿腕掌面部横纹的中点,同时分推至腕横纹的桡侧及尺侧100次; 3)推三关600次; 4)运八卦:使患儿掌心向上,以一手指远端的掌侧面作为接触面,在患儿的八卦穴作指摩法,称之为“运八卦”,约300次; 5)分推腹阴阳:患儿仰卧位,以左右两手的手指(一般用拇指,也可用食指和中指),分别自胸骨下端,沿肋弓分推至两侧的腋中线,分推200次; 6)摩揉脐腹:患儿仰卧位,在患儿的脐部及其周围用掌摩法,持续数分钟后,再在脐部及腹部作掌揉法或掌根揉法,使之有较强的温热感。 2.食积夹热型 (1)基本治法:推法,指揉法,掌摩法,掌揉法。 (2)取穴:脾土、腕阴阳、三关、六腑、四横纹、外劳宫、腹阴阳、足三里。

常见病的诊断与治疗

一、头部、颈椎 序号病症诊断与治疗 1脱发、白发肾。肾其华在发,是水与火的问题。头发白:发为血之余,血热。 2皱纹1.调肺,美容针在皱纹处两端平刺,加治污穴。2.女子35岁后,胃衰,面始焦,都要调理脾胃。去脸上皱纹,要治心——做宗筋,先治好妇科病。二是心脏(放血、行间治脸,妇灵穴)扎肝经上的火穴:火主穴。 3近视坎位、震位、眼睛的洛书位。洛书位要点:用一寸针,在肚脐的浅皮进针,离开脐壁则无效;进到0.5寸后,要缓慢进针,遇到结节后,进一 点点,则停。穿过结节,则失明。 4眼睛干涩、眼红 肝阴不足。迎风流泪,用“石斛夜光丸”。(补的是肾水,干涩是肝阴 虚,不要补肝,肝喜调达)。 5红眼睛吃“黄连羊肝丸” 6去眼袋 扎公孙穴,一次见效。可加一针,在风池穴上一点对着眼睛方向,做牵 引针。还可配肾关穴。思路:调脾经。 7黑眼圈脾虚、肾虚;扎下三皇。另外局部,美容针散刺 8飞蚊症 心肝都开窍于目,治肝,也要治心。拨心经(上臂)。舌为心之苗,心 主血脉,心开窍于目,还有耳。 9眼睛痛酸入肝,肝开窍于目,用热水滴入醋,熏眼睛,很有效。 10耳鸣 既是肾,也是心。肾水不足,压不住火。要补肾水,泄心火。拍打肘部, 治心。知柏地黄丸(清上焦火);脐针,用水火既济。 11红血丝小针扎破,要浅表;治污穴是首选。

12黑鼻头尾骶骨,驷马穴、治污穴 13头皮屑放血,委中到承山一带,大拇指的指甲下找找青筋。 14肉瘤皮肤下的,用震位;长出皮肤的用巽位。 15鼻炎,鼻息肉肺寒,流清涕。治皮:毛孔的闭塞出了问题。 16过敏性鼻炎 鼻落脏为肺,肺与大肠相表里,先治大肠。山泽通气点按肛门。还可擦 皮法,轻轻的,在肚子上,后背,大腿外侧。 17牙痛 1.脐针,把张开嘴巴看成八卦; 2.小六合针:艮、坎、兑,加内关 18口臭 北航教授,老生气,口臭20年,表面是胃火,实际是肝气郁结,伤及脾 胃——龙胆泻肝丸,3天减少30%。 19舌头舌尖平,是心脏有问题;如果舌头伸不出嘴,是严重问题,不要接了。20口腔溃疡 有子宫引起的。子宫寒,一来例假,口腔溃疡就严重起来。拨宗筋,治 疗10次愈。 21口烂 治肾,这是大寒症,中归脾土,灸神阙2个小时。 先去寒,寒去了,火就下来了,拨宗筋(如胃火引起嘴唇烂),也可委 中放血。 22舌头溃疡是心火。 23青春痘宗经加胃经。 24黄褐斑 是肝的问题。肝脏的清理血液能力差了。肝主脏血。女的脸有多脏,心 就有多脏,血不纯净。治疗肝,拨宗筋。

学生6种常见病防治方案

学生6种常见病防治方案 根据《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方案技术规范》的具体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年度年度学生6种常见病防治计划如下: 学生近视眼防治工作方案 为了加强保护学生视力的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加强保护视力的宣传教育,制定有保护视力的规章制度,并认真执行。 1.加强健康教育,将近视的原因、危害、预防和矫治等方面的卫生知识,各有侧重地进行教育,以增强学生的自我保健能力。 2.按照学生不同发育阶段的生理、心理特点,将保护视力的有关内容及培养学生用眼卫生习惯,作为学校卫生保健教育的重要任务,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落实。 3.教师要懂得有关防治近视眼的知识,熟悉学校的有关规章制度和措施,人人担负起教育和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用眼卫生习惯的责任。 二、采取切实措施,积极开展矫治学生近视眼的工作。 1.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 2.定期检查学生的视力,并将检查结果通知家长。认真做好患病率、发病率等各类情况的统计分析。 3.敦促近视学生进行配镜等科学的矫治,注意卫生习惯的养成,控制视力下降。 三、积极创造条件,改善学习环境条件。

1.按照国家制定的学校卫生标准要求,努力改善校舍环境及教室的采光照明条件,定期粉刷教室和黑板。 2.逐步配齐和调整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规定的课桌椅。 3.新建学校的校舍和教室的采光照明,要符合国家规定的学校卫生标准。 学生沙眼防治工作方案 一、背景: 沙眼是由沙眼衣原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眼病。沙眼感染在卫生条件差的地区较易流行、蔓延,造成危害。沙眼晚期由于受累的睑结膜发生瘢痕,以致眼睑内翻畸形,加重角膜的损害,可严重影响视力,甚至失明。感染沙眼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不良的卫生习惯引起病原体的传播。 二、策略与措施: (一)策略 以健康教育为主要手段,向学生传授沙眼防治知识,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根据患病学生的情况有针对性的采取治疗措施。 (二)措施 1.健康教育: 开展对学生、家长有沙眼防治知识宣传,采取干预措施改变学生的不卫生行为。提倡一人一巾,用流动水洗脸,避免交叉感染。 2.改善卫生条件: 按照《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要求,建立和完善学校卫生设施,改善学生住宿条件,做到学生在校有流动

鹅常见病的防治

鹅常见病的防治

目录 1、小鹅瘟。 (1) 2.小鹅流行性感冒。 (1) 3.曲霉菌病。 (1) 4.鹅卵黄性腹膜炎。 (2) 5.鹅出败病。 (2) 6.绦虫病: (3) 7.鹅口疮。 (3) 8.鹅球虫病。 (3) 9.鹅裂口线虫病。 (4) 10.鹅链球菌病。 (4) 11.禽霍乱 (4) 12.鹅大肠杆菌病(蛋子瘟)。 (5) 13.副伤寒 (6) 14.鹅矛形剑带绦虫病 (6) 15.软骨病。 (7)

1、小鹅瘟。 症状:由小鹅瘟病毒引起。1-60日龄的小鹅均易发病,其中1—20日龄和30-40日龄是发病的高峰期。该病发生有周期性,死亡率30%-40%,高达70%左右。病鹅精神沉郁,吃草减少或衔草不吃,拉灰白色粪便,脱水消瘦,不能站立,滑冰样运动,一般5-8小时死亡。慢性病鹅可见蜡肠粪。 防治:①搞好孵坊和鹅舍的消毒。 ②刚孵出的雏鹅每只注射高免血清1毫升免疫,治病时皮下注射1.5毫升; ③母鹅注射鸭胚弱毒苗100倍稀释液1毫升,或鹅胚弱毒苗10 0倍稀释液给母鹅注射,500倍稀释液给小鹅滴鼻免疫。 ④鸡鸭制备的卵黄抗体每只1毫升,腿部皮下注射,防治效果达90%以上。 (5)对病鹅和同群鹅要用高免的抗小鹅瘟血清进行防治。 2.小鹅流行性感冒。 症状:由鹅流行性感冒志贺氏杆菌引起。主要危害30日龄左右的幼鹅,传染快,死亡率高。病鹅食欲减退,流鼻涕,下痢,缩头嗜睡,伏卧怕冷,不断摇头,羽毛乱,两脚瘫软无力。 防治:①注意环境清洁卫生,防寒保暖。 ②病鹅按每公斤体重用青霉素4万单位或氯霉素12-15毫克,肌注,每天2次,连用2天。 ③磺胺嘧啶片每只每次0.25毫克,1次内服;敌菌灵按鹅每公斤体重30毫克,1次内服,每天2次。 3.曲霉菌病。

几种常见鸭病的防治范文

几种常见鸭病的防治 1、鸭瘟 是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特点是高热、脚软、步行困难,拉绿色稀便,流泪。常见头颈部肿大,故有“大头瘟”之称。 病原是一种疱疹病毒。不同年龄、品种和性别的鸭对该病毒都有很高的易感性。本病发 生无明显的季节性,但通常在春、夏、秋季流行最严重。 症状:潜伏期2-5天,体温42℃以上,精神、食欲较差,体温高达44℃时,拒食,口渴好饮水,两脚发软,羽毛松乱,翅膀下垂,行动迟缓。严重时伏地不能行走。排绿色或灰绿色稀 便。眼脸肿胀,流泪,分泌浆液或脓性粘液。鼻分泌物增多,呼吸困难,常见头颈部肿胀。 病程一般3-7天,最后衰竭而死,死亡率80%以上。 防治:盐酸阿比朵尔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应搞好预防接种和加强饲养管理。 (1)注射鸭瘟鸡胚弱毒苗,25日龄以上的鸭2-3倍量肌注或老疫区5倍量以上引水。 (2)加强饲养管理,鸭舍、用具和运动场定期消毒,保持清洁卫生,不到疫区放牧。 2、鸭病毒性肝炎 是雏鸭的一种最急性传染病,死亡率高达90%。主要危害3-25日龄雏鸭。 病原体是一种肠病毒。感染后潜伏期1-4天。突然发病,迅速传播。病鸭精神萎顿,眼半闭、嗜睡状,并见神经症状,运动失调,身体倒向一侧,或背着地、转圈,双脚痉挛性运动,头 向后仰,呈角弓反张姿势。上述症状出现几分钟至几小时内死亡。 剖检:肝肿大、质脆,被膜下有大小不等的出血点或出血斑。胆囊肿大,充满胆汁。肾、脾肿大,有班驳状。。 防治:用高免蛋黄给病鸭每只注射1-2.5ml或高免血清和康复鸭血清肌肉注射 0.5-2ml,进行防,治。 雏鸭增喂适量各种维生素及矿物质,以增强体质。不同日龄雏鸭严格实行隔离分开饲养。 3、鸭副粘病毒病

农家养鹅常见疾病及防治

农家养鹅常见疾病及防治 近年来,我国农村鹅业快速发展,而随着养鹅规模的不断扩大,鹅病及其危害也随之增加,其中对养鹅业危害较大的有小鹅瘟、鹅蛋子瘟、鹅鸭瘟和由饲料因素引起的软骨病。现将常见的、危害较大的几种鹅病及其防治分述如下。 一、小鹅瘟 小鹅瘟是由小鹅瘟病毒引起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主要侵害20日龄以内的雏鹅,致死率高达90%以上。典型病状是病鹅离群独处,毛松颈缩,闭目呈昏睡状,重者废食;排黄绿色稀便,鼻孔周围粘附有污秽分泌物,濒死时发生颈部扭曲、两腿麻痹或抽搐等神经症状。剖检可见特征性的消化道病变,小肠中下段肠腔内有黄白色带状假膜,堵塞肠腔,形成栓塞状物,质地坚实,形如腊肠;亚急性病例腊肠样物十分明显,据此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有赖于采取肝、脾、胰等病料作病毒分离与鉴定。 防制措施: 1、小鹅瘟主要通过孵坊传播,因此孵坊要做好各个环节的消毒。发生本病后应立即停止孵化,对全场彻底消毒后方可再孵。 2、用小鹅瘟弱毒疫苗在母鹅产蛋前作二次免疫接种,所产后代可获得坚强免疫力。 3、对出壳雏鹅每羽注射1毫升小鹅瘟高免血清,病鹅每羽注射2―3毫升用于治疗。 二、鹅大肠杆菌病(蛋子瘟) 鹅的大肠杆菌病俗称“蛋子瘟”,是由特定血清型的大肠杆菌引起,主要发生于成鹅,但近年来育成鹅也时有发生。母鹅剖检病变以腹膜炎、卵巢炎和输卵管炎为主,腹腔内充满淡黄色腥臭液体和卵黄块,卵巢萎缩、变性、坏死,输卵管管腔中含有黄白色纤维素性渗出物,子宫内充满干酪样坏死物,病程一般为2―6

天,少数病鹅能康复,但不能恢复产蛋;公鹅主要是交配器出现红肿、溃疡,其上常覆盖着黄色粘稠液体,并有坏死痂皮;仔鹅表现行动迟缓,拉黄白色稀粪,病死仔鹅常见心包积液,且包膜混浊增厚,肝肿大,气囊壁增厚、混浊,常覆盖有干酪样物,有的小肠有出血点。 防制措施: 1、药物防治。链霉素、氯霉素、庆大霉素等疗效较好。 2、减少授精污染。带菌公鹅可通过交配将病原传给母鹅,因而有严重病变的公鹅应作淘汰处理。治疗:将交配器上的结节切除,清创消毒,肌注抗菌药物,使其康复。 3、免疫预防。当前较有效的办法是用从本场发病鹅中分离的大肠杆菌制成灭活菌苗,对后备种鹅群2月龄、4月龄时各注射一次,可控制发病。 三、鹅鸭瘟 该病是由于鹅群与鸭瘟病鸭、鹅频繁接触或到疫区放牧而感染鸭瘟病毒所引起,可呈区域性流行。雏鹅较易感,一般鸭发病后1―2周,鹅开始出现症状。病鹅食欲减退,行走困难,眼睑肿胀,流鼻液,下痢。剖检见口腔、食道有淡黄色假膜或溃疡,肝肿大,表面有大小不等的灰白色坏死点,十二指肠、直肠、泄殖腔充血出血。 防治可用5―10倍量的鸭瘟弱毒活疫苗在疫区对鹅群进行紧急预防接种并加强 饲养管理,使鹅群不与病鸭接触,不到发病地区下游放牧,同时做好病鹅群的隔离消毒。病鹅或疑病鹅可用鸭瘟高免蛋黄液每羽肌注3―5毫升,效果较好。四、软骨病 该病属营养代谢性疾病。由于肉鹅生长发育快,当饲料中的钙磷含量不足或比例不当、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时即易发生。病鹅腿无力,常以飞节着地,呈蹲伏状,喙和爪变软,生长发育缓慢,消瘦贫血。剖检可见黄色粘稠之关节液增多,关节面软骨肿胀,常见粟粒大突起或溃疡,有的有较大软骨缺损或粘附纤维样物。预防主要是改善饲养管理,保证钙磷正常需要。 治疗:给予易消化含矿物质及维生素较多的青草,并把病鹅赶出鹅栏,增加日光照射和适当运动。补喂骨粉或贝壳粉,每100千克饲料中添加骨粉4千克或贝壳粉5千克左右。喂鱼肝油,每只病鹅喂几滴,每天1―2次,连喂7天。严重者注射10%的葡萄糖酸钙。

常见鹅病症状及防治

常见鹅病症状及防治 1、鹅白痢 主要症状是雏鹅排白色稀便,有糊肛现象(粪便在*周围)。一旦发现必须积极治疗,负责容易大批死亡,使用新华痢 + 可见全身出血性变化,皮下结缔组织,整个肠道以及实质器官如肝、心、脾、肾等出血。最有特征的病变是心脏和肝脏:心冠脂肪和心内、外膜出血,出血可以是点状,也可以由出血点融合成为出血斑;肝脏表面有许多针尖至针头大小的白色环死点。立即注射青霉素链霉素,每公斤体重各用10-20

万单位,一天2次;敌菌净、氟苯尼考饮水。 4、浆膜炎 呼吸困难,眼和鼻孔分泌物增多,下痢、运动失调和抽搐、斜颈,肺部斑点。防雨淋日晒、防寒冷等应激以及营养不足等,特别注意防惊吓。多种抗菌药对传染性浆膜炎都有 , 饮 可选磺胺嘧啶按0.5%的比例拌入粉料中连续喂8天。 8、球虫病 该病主要危害3周龄至3月龄的鹅,预防应集中于20-90日龄,可在每公斤饲料加入氯苯胍50毫克,(治疗量用100毫克)连用10天。

9、软脚病 由于鹅的生长速度较快,对钙的需求量比较大,如果饲料中没有充足的钙含量、则会出现站里不稳,坡脚等症状,主要是饲料中缺乏矿物质和维生素D。治疗方法是每只每次喂服维生素D10毫克,每天两次,连服3-5次,症状严重的 体缺水。已发生脱水的雏鹅,要在饮水中加0.9%的生理盐水,做到间断供给,每次少量,饮速宜慢;也可采用先加大青绿多汁饲料,再逐步加大饮水量的方法。 11、小鹅瘟 是雏鹅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患鹅精神沉郁,食欲

废绝,严重下痢,有时出现神经症状。此病主要侵害4~20日龄的雏鹅。患病初期食欲减退,精神萎顿,缩颈,羽毛蓬松,离群独处,行走艰难;继而食欲废绝,严重下痢,排出混有气泡或呈黄白色或黄绿色水样的稀粪;鼻分泌液增多,摇头,口角有液体甩出,喙和蹼色发绀。 或呋喃唑酮治疗效果较好。也可将大蒜洗净捣烂,1份大蒜加5份清水制成20%的大蒜汁内服,疗效较好。 13、小鹅流行性感冒 此病是发生在大群饲养场中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常侵袭半月龄后的雏鹅,所以称小鹅流行性感冒。初期

临床常见病的诊断与治疗

腰椎骨质增生的诊断和治 1、临床表现:反复腰骶部疼痛,站立和久坐后加重或伴有头晕头痛等。 2、鉴别诊断:肾结石、肾囊肿、肾炎等 3、辅助检查:血尿Rt、X片(腰椎正侧位)B超(排除肾脏疾病) 4、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可明确诊断。 5、治疗:对症、理疗、抗炎 口服药:俞伤灵胶囊、舒筋活血片、芬必得(饭后)、万通筋骨片。 液体治疗: 1、0.9%NS 150ml 皮试头曲 3.0g 2、5%GS 150ml 复方丹参20ml 3、0.9%NS 100ml 皮试AmpNc 5.0g 4、5%GS 100ml 雷尼替丁0.15g 地米5mg

一、临床表现:1、明显下腹胀痛;肛门坠胀感。 2、白带增多有异味,月经量增多 3、偶有发热和恶寒 二、辅助检查:血尿Rt可见WBC增高, B超可见子宫直肠陷凹积液 三、诊断: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 四、鉴别诊断:输尿管结石、阑尾炎、及其他急性下腹部病 五、治疗:1、安痛定2ml im st! 2、阿托品0.5 | im 非那根25mg |im 左氧氟沙星100ml ivgtt 0.9%NS 250ml 克林0.9g ivgtt 5%GS 250ml 654—2 20mg ivgtt 5%GS 250ml Vc 3.0 VB6 0.3肌苷0.4 ATP40mg Co-A100u ivgtt 左氧氟沙星100ml ivgtt

患者男1岁2个月 一、临床表现:受凉后出现阵性咳嗽、发热T:38.5度 血Rt WBC增高 二、诊断:临床表现+辅助检查 三、鉴别诊断:支气管炎、婴幼儿肺炎 四、治疗原则:抗炎、抗感染、对症治疗 五、治疗:安痛定1/3 im 0.9%NS 100ml 头曲1.0g ivgtt 0.9NS 100ml VC 0.5 地米5mg ivgtt 10%GS 100ml 病毒唑0.3 VB6 0.05 ivgtt 0.9%NS 100ml 新青Ⅱ1.0 ivgtt 口服药:头孢克污25mg Tid 非那根颗粒1/2Tid 小儿止咳化痰颗粒1/2Tid 枇杷止咳颗粒1/2包Tid 雾化:0.9%NS 50ml 庆大16万u 病毒唑0.2 地米5mg

散养土鸡常见疾病预防

散养土鸡常见疾病预防 农户散养的土鸡一般疾病少、耐粗饲,远离环境污染,利于防病。但因为饲养周期较长,加之长期放养于野外,接触病原体的机会增加,有时还会遇上作物喷施农药而引起中毒。所以,散养鸡的防疫不容忽视。除加强日常管理,如严格消毒、隔离饲养预防疾病外,做好免疫是很重要的。综合诊断,对症下药。 1.鸡新城疫接种。鸡新城疫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俗称"鸡瘟",即所谓亚洲鸡瘟鸡。以寒冷和气候多变季节多发。各种日龄的鸡均能感染,敏感鸡群死亡率常高达90%-100%。: 7~14日龄、25~28日龄时,用克隆30疫苗,新城疫IV系疫苗饮水或滴鼻点眼,同时按每500只鸡加青霉素、链霉素各100万单位,也可用海达、海天、普杀平、兰星等混合使用。鸡55~60日龄时用鸡新城疫I系与克隆I系疫苗按1∶1.5混合肌肉注射。鸡125日龄时用新支减三联苗、流感二联油苗肌肉注射,每只0.5毫升。鸡306日龄时重复用克隆I系肌肉注射。在土鸡440日龄(出栏前)用弱毒苗(Ⅱ系或Ⅳ系疫苗)饮水 (附症状:病鸡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拒食,排出绿色或黄白色稀粪。口、鼻内有多量粘液,甩头时常见粘液流出。嗉囊充满气体或液体。呼吸困难,表现有喘气、咳嗽、张口呼吸。发病2-3天后死亡增加,4-5天后达到高峰,8-10天鸡只死亡缓慢下降。耐过鸡可出现阵发性痉挛,头颈扭转、角弓反张、运动失调以及麻痹症状。产蛋鸡在发病初期还表现产蛋量大幅度下降,软壳蛋,畸形蛋明显增多。) 2.传染性法氏囊炎防疫又称甘布罗病。本病鸡最易感,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在育雏阶段发病率最高,以20-40日龄多发。种鸡产蛋前没有接种过法氏囊疫苗或接种油苗半年后没有再次接种的,其后代在5日龄时应用弱毒苗滴口;如果种鸡在接种弱毒苗的同时皮下注射油苗0.2毫升/只,那么在土鸡15日龄、32日龄时就不用再防疫。如果种鸡接种后半年又进 了接种,其后代在14日龄时可用弱毒苗滴口。如果种鸡在接种弱毒苗的同时每只用油苗0.2毫升皮下注射,土鸡在24日龄时就不用再防疫。在法氏囊炎暴发区,鸡1日龄时用高免蛋黄饮水,5日龄、15日龄、32日龄时各免疫一次效果更好。商品鸡1日龄、7日龄、14日龄、21日龄时用高免蛋黄饮水,日后可以不用防疫。鸡场一旦发生传染性法氏囊炎,可及时注射高免血清或高免卵黄抗体,每只鸡1-2毫升,一般可收到很好的效果。 (附症状:突然发病,病鸡腹泻、精神沉郁,法氏囊肿大、出血,肾肿大和肌肉出血。) 3.马立克病预防。鸡雏出壳后1日内,必须用马立克氏病弱毒冻干苗进行防疫。本疫苗专供预防此病,无治疗作用。注射后14天产生免疫力,免疫期为一年。种蛋、孵化器、孵化室严格消毒;育雏舍场地、用具严格消毒。从高发地区引进的雏鸡要补打第二次马立克病疫苗。在雏鸡1月龄之内饲养人员避免串舍,

常见病的诊断与治疗 (1)

中暑 概述: 中暑是指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机体体温调节障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的症状的总称。 病因: 中暑的原因是非常多的,在高温作业的车间工作,如果再加上通风差,则极易发生中暑;农业及露天作业时,受阳光直接暴晒,再加上大地受阳光的暴晒,使大气温度再度升高,使人的脑膜充血,大脑皮层缺血而引起中暑,空气中湿度的增强易诱发中暑;在公共场所、家族中,人群拥挤集中,产热集中,散热困难。除了高温、烈日曝晒外,精神过度紧张、人员过于密集、工作强度过大、时间过长、睡眠不足、过度疲劳等均为常见的诱因。 症状: 根据临床表现的轻重,中暑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而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渐进的。 先兆中暑症状: 高温环境下,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 如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补充水和盐分,短时间内即

可恢复。 轻症中暑症状: 体温往往在38度以上。除头晕、口渴外往往有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等表现,或出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表现。 如及时处理,往往可于数小时内恢复。 重症中暑症状:顾名思义,是中暑中情况最严重的一种,如不及时救治将会危急生命。主要症状为头晕、头痛、心慌、口渴、恶心、呕吐、皮肤湿冷、血压下降、晕厥或神志模糊。 治疗方法: 万一有中暑现象,应该赶快急救,以免虚脱而毙。首先,将病者移到阴凉的地方,松开或脱掉他的衣服,让他舒适地躺着,用东西将头及肩部垫高。以冷湿的毛巾覆在他的头上,如有水袋或冰袋更好。将海绵浸渍酒精,或毛巾浸冷水,用来擦拭身体,尽量扇凉以降低他的体温到正常温度。还可以在额部、颞部(太阳穴)涂抹清凉油、风油精等,或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中药。最后测量他的体温,或观察患者的脉搏率,若在每分钟110以下,则表示体温仍可忍受,若达到110以上,应停止使用降温的各种方法,观察约10分钟后,若体温继续上升,再重新给予降温。恢复知觉后,供给盐水喝,但不能给予刺激物。此外,依患者之舒适程度,供应覆盖物。有周围循环衰竭者应静脉补给生理盐水、葡萄

散养土鸡常见疾病预防

农户散养的土鸡一般疾病少、耐粗饲,远离环境污染,利于防病。但因为饲养周期较长,加之长期放养于野外,接触病原体的机会增加,有时还会遇上作物喷施农药而引起中毒。所以,散养鸡的防疫不容忽视。除加强日常管理,如严格消毒、隔离饲养预防疾病外,做好免疫是很重要的。综合诊断,对症下药。 1.鸡新城疫接种。鸡新城疫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俗称"鸡瘟",即所谓亚洲鸡瘟鸡。以寒冷和气候多变季节多发。各种日龄的鸡均能感染,敏感鸡群死亡率常高达90%-100%。:7~14日龄、25~28日龄时,用克隆30疫苗,新城疫IV系疫苗饮水或滴鼻点眼,同时按每500只鸡加青霉素、链霉素各100万单位,也可用海达、海天、普杀平、兰星等混合使用。鸡55~60日龄时用鸡新城疫I系与克隆I系疫苗按1∶ 1.5混合肌肉注射。鸡125日龄时用新支减三联苗、流感二联油苗肌肉注射,每只 0.5毫升。鸡306日龄时重复用克隆I系肌肉注射。在土鸡440日龄(出栏前)用弱毒苗(Ⅱ系或Ⅳ系疫苗)饮水 (附症状: 病鸡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拒食,排出绿色或黄白色稀粪。口、鼻内有多量粘液,甩头时常见粘液流出。嗉囊充满气体或液体。呼吸困难,表现有喘气、咳嗽、张口呼吸。发病2-3天后死亡增加,4-5天后达到高峰,8-10天鸡只死亡缓慢下降。耐过鸡可出现阵发性痉挛,头颈扭转、角弓反张、运动失调以及麻痹症状。产蛋鸡在发病初期还表现产蛋量大幅度下降,软壳蛋,畸形蛋明显增多。) 2.传染性法氏囊炎防疫又称甘布罗病。本病鸡最易感,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在育雏阶段发病率最高,以20-40日龄多发。种鸡产蛋前没有接种过法氏囊疫苗或接种油苗半年后没有再次接种的,其后代在5日龄时应用弱毒苗滴口;如果种鸡在接种弱毒苗的同时皮下注射油苗

鹅常见病的防治

鹅常见病的防治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鹅常见病的防治 目录

1、小鹅瘟。 症状:由小鹅瘟病毒引起。1-60日龄的小鹅均易发病,其中1—20日龄和30-40日龄是发病的高峰期。该病发生有周期性,死亡率30%-40%,高达70%左右。病鹅精神沉郁,吃草减少或衔草不吃,拉灰白色粪便,脱水消瘦,不能站立,滑冰样运动,一般5-8小时死亡。慢性病鹅可见蜡肠粪。 防治:①搞好孵坊和鹅舍的消毒。 ②刚孵出的雏鹅每只注射高免血清1毫升免疫,治病时皮下注射1.5毫升; ③母鹅注射鸭胚弱毒苗100倍稀释液1毫升,或鹅胚弱毒苗10 0倍稀释液给母鹅注射,500倍稀释液给小鹅滴鼻免疫。 ④鸡鸭制备的卵黄抗体每只1毫升,腿部皮下注射,防治效果达90%以上。 (5)对病鹅和同群鹅要用高免的抗小鹅瘟血清进行防治。 2.小鹅流行性感冒。 症状:由鹅流行性感冒志贺氏杆菌引起。主要危害30日龄左右的幼鹅,传染快,死亡率高。病鹅食欲减退,流鼻涕,下痢,缩头嗜睡,伏卧怕冷,不断摇头,羽毛乱,两脚瘫软无力。 防治:①注意环境清洁卫生,防寒保暖。 ②病鹅按每公斤体重用青霉素4万单位或氯霉素12-15毫克,肌注,每天2次,连用2天。 ③磺胺嘧啶片每只每次0.25毫克,1次内服;敌菌灵按鹅每公斤体重30毫克,1次内服,每天2次。 3.曲霉菌病。

症状:由烟曲霉和黄曲霉引起,多发于雏鹅。病鹅精神萎靡,缩头闭眼,减食口渴,气喘,流鼻液,消瘦,体温升高,后期下痢。 防治:①不使用发霉垫料和饲料,鹅舍严格消毒,通风良好。 ②多雨潮湿季节,每只雏鹅每天用制霉菌素2-3毫克,拌入料中饲喂,连用3天。治疗病鹅用量加倍。 4.鹅卵黄性腹膜炎。 症状:由大肠杆菌引起。病鹅精神沉郁,离群落后,减食,肛门外粘污物,粪便带蛋清或凝团的蛋白、发臭。停止饮水,衰竭死亡。病程2-6天。 防治:①搞好鹅舍卫生,及时隔离病鹅。 ②按鹅每公斤体重用链霉素50-200毫克,或氯霉素10-30毫克,卡那霉素10-15毫克,壮观霉素30-40毫克,1次肌注,每天2次。 ③也可用呋喃唑酮每只25毫克,拌入料中饲喂。 5.鹅出败病。 症状:由巴氏杆菌引起。20日龄以内的小鹅不发生该病,主要见于成年鹅发病,每年5—6月是发病高峰期。最急性型,鹅突然死亡,未见任何症状。急、慢性型,病鹅体温升高43℃以上,食欲减退,离群,闭目,毛乱,口鼻流粘液,拉黄绿或灰白色稀粪,便中带血。先兴奋不安,曲颈于背,后麻痹而死,死亡率50%—80%。 防治:①加强饲养管理,定期注射禽出败菌苗每次每只2毫升,每年3—4次。 ②病鹅立即隔离,鹅舍用具彻底消毒。

鹅的常见病与防治

鹅的常见病与防治 一、小鹅瘟小鹅瘟是由小鹅瘟病毒引起的雏鹅的急性败血性的传染病。特征症状是严重下痢,典型病变为小肠粘膜渗出性炎症,大处理坏死和凝固物形成腊肠样栓状物都塞肠管。 本病主要侵害 3—25 日龄雏鹅,日龄越小损失越大, 3—15 日龄为高发日龄,发病率和死亡率随时日龄增大而降低; 15 日龄以上的雏鹅,症状较缓和,部分可自愈; 25 日龄以上 的很少发病;成年鹅感染后不显症状,成为带毒者。 主要传染源是病雏鹅和带毒成年鹅,病鹅的排泄物污染饲料、饮水、用具及场地,健康鹅饮食经消化道传染,带毒的种蛋用于孵化更易传染。 l. 症状: 7 日龄以内的雏鹅感染后常为最急性,病程仅此天左右,大多不显症状突然死亡; 15 日龄以内为急型,病症为吃食减少、精神沉郁、缩颈、离群呆立、不愿活动、羽毛 松乱,继而不吃,严重下痢,排出黄白色或黄绿色混有气泡的水样粪,鼻分泌液增多,喙、蹼呈青紫色,死前全身由于抽搐或摊痪,有神精症状,病症程1— 2 天; 15 日龄以上雏鹅多为恶急性,主要症状多是精神萎顿,不愿活动,少食或不食,下痢、消瘦。 2. 病变:最急性的特征病变是十二指肠粘膜充血,呈弥漫红色,小肠中、下段特别是回 盲部极度膨大,像香肠一样的坚实,切开肠管可见腊肠样状的栓子,凝固物堵塞肠腔。亚急性型病例的主要病变除肠管栓子外,肝脏肿大呈深紫色,胆囊膨大,脾脏充血。 3. 预防:本病目前尚无有效物治疗,及时用小鹅瘟血清治疗,治愈率可达50%左右。 采取预防措施能有效控制本病的发生和流行,应加强对种鹅和雏鹅的预防接种工作。 种鹅的免疫程序由于小鹅瘟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高低与种鹅的免疫直接相关,因此应特别重视和加强种鹅的免疫接种工作。种鹅应于开产前1 个月进行首免,用灭菌生理盐水将疫苗做20 倍稀释,每只鹅皮下或肌肉注射 1.0 亳升。如有条件应定期对种鹅群进行免疫监测,以便及 时了解掌握其抗体水平的消长状况。 雏鹅的免疫程序 对来源于免疫监测达标种鹅群的种卵,其孵出的雏鹅应于出壳后7—10 天接种小鹅瘟疫苗。用灭菌生理盐水将疫苗做 50 倍稀释,每只雏鹅皮下或肌肉注射 0.5 毫升。 对来源于未免疫监测或免疫监测未过标种鹅群的卵,其孵出的雏鹅应首先于出壳 24 小时

11、鸭常见病的防治

鸭常见病的防治 (一)鸭瘟 鸭瘟又名鸭病毒性肠炎,是鸭的一种高死亡率的急性、热性传染病。其临床特点是高热、脚发软、流泪、排绿色的稀粪,有一部分病鸭的头颈部肿大,故俗称“大头瘟”。 1.病原:鸭瘟病毒 2.流行特点:不同品种和不同日龄的鸭均可感染,30日龄以内的雏鸭很少发病。病鸭带毒鸭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无明显季节性,但以春、秋两季易发。 3.临床症状: 1)高热(体温高达43——44℃),呈稽留热型。 2)精神沉郁,食欲下降或废绝,饮欲增加,两脚发软,步态蹒跚,经常卧地,难于走动,不愿下水浮游。 3)两眼流泪,常有脓性分泌物把两眼粘合。 4)呼吸困难,鼻孔内有分泌物流出。 5)部分病鸭头颈部肿胀,故称为“大头瘟”。 6)排绿色或灰白色的稀粪。 7)病后期体温下降,不久死亡,病程2——7天。较少病鸭能耐过,但出现角膜混浊,产蛋减少或停产。 4.病理变化:全身性急性败血症为本病基本病变。特征病变是胃肠粘膜出血、形成假膜和溃疡。口腔舌下、喉头周围覆盖一层灰黄色或草黄色表面皱缩、象豆腐皮的假膜,对本病有特殊诊断意义。 5.防治措施:目前尚无有效药物疗法,主要上抓好预防工作。

1)发病后,病鸭集中屠宰加工,高温处理,内脏及小鸭应深深埋或焚烧。鸭舍及场地用2%烧碱水消毒后,空闲1——2月再用。 2)抗体疗法:病初可肌注抗鸭瘟高免血清,每只0.5—1ml.或肌注聚肌胞,成鸭每次肌注1.0ml,3日一次,2—3次用药后有良效。 3)预防接种:用鸭瘟活疫苗接种,有两种程序可供选择。 ①1周龄以内雏鸭,疫苗稀释50倍,每只鸭肌注0.25ml, 免疫期1个月,接种满1月后,疫苗稀释200倍,每只再注射 1.0ml,免疫期9个月,本程序对雏鸭,成鸭均可保护,本病严 重流行疫区可采用。 ②2月龄鸭,疫苗稀释200倍,每只肌注1.0ml,免疫期9 个月。 4)治疗: 处方: 黄芩80g 黄柏45g 黄连须50g 大黄20g 银花藤100g 白头翁100g 龙胆草100g 茵陈45g 板蓝根90g 车前草20g 陈皮20g 甘草10g 用法:水煎去渣,以药汁煮至干,每100只鸭6次喂完,每日3次,连喂2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