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中医内科学常见病症的辨证论治方法分析

中医内科学常见病症的辨证论治方法分析在中医内科中,常见病症的辨证论治方法是中医临床的核心内容之一。
中医内科学常见病症涵盖了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分析几种典型病症的辨证与论治方法。
一、消化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是中医内科学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我们以胃炎为例进行分析。
胃炎是胃粘膜的炎症性疾病,临床上常见的症状有胃痛、消化不良等。
中医辨证中,胃炎可分为阳虚质、阴虚质、气滞质等类型。
对于阳虚质胃炎,治疗方法主要是补阳保胃,常用的药物有补中益气汤等;对于阴虚质胃炎,治疗方法则是滋阴清热,可使用龟龄集等中药;而对于气滞质胃炎,则需疏肝解郁,可选用柴胡疏肝汤等方剂。
二、呼吸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包括了感冒、咳嗽等常见病症。
以感冒为例,中医辨证主要将其分为表邪外袭、肺胃失调等类型。
对于表邪外袭感冒,治疗方法主要是辛散解表,药物有葛根汤等;对于肺胃失调式感冒,治疗方法是调理脾胃,可使用四逆散等方剂。
三、循环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包括高血压、心脏病等。
以高血压为例,中医辨证将其分为肝阳上亢、肝火上炎等类型。
对于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治疗方法主要是平肝息风,可选用天王补心丹等药物;对于肝火上炎型高血压,治疗方法是清肝泄火,可以使用龙胆泻肝汤等方剂。
四、其他疾病除了上述常见的疾病外,内科学中还涉及了诸如糖尿病、肾病等疾病。
以糖尿病为例,中医辨证将其分为气阴两虚、痰湿阻滞等类型。
治疗方法主要是调补脾胃,可采用四君子汤等中药方剂;对于痰湿阻滞型糖尿病,则需祛痰排湿,治疗方法包括用藿香正气汤等药物。
总结起来,中医内科学常见病症的辨证论治方法是一个综合性的诊疗过程,需要医生全面考虑患者的病情、体质等因素,对症下药。
上述的例子只是简单的举例,实际上每一种病症都有更为复杂的辨证与论治方法,中医内科学的精髓在于细致入微地判断病情,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
希望中医内科学的研究能够不断发展,为患者带来更好的健康效果。
内科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内科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一、引言内科是临床医学中的重要学科之一,涉及到人体各个系统的疾病诊断与治疗。
在日常临床实践中,医生经常面对各种内科常见疾病,如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
本文旨在探讨这些疾病的常见诊断方法和适用的治疗措施。
二、心脏病的诊断与治疗心脏病是一类严重威胁人们健康和生命的疾病,准确及早的诊断和科学的治疗对于患者至关重要。
心电图是常用的心脏病诊断方法之一,通过检测心电图可以了解心脏的电活动情况。
治疗上,心脏药物是控制心脏病症状的主要方法之一,如β受体阻断剂可以减慢心室率,抗心律失常药物可以恢复心脏正常的节律。
三、高血压的诊断与治疗高血压是一种危害健康的慢性疾病,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对于预防心脑血管意外事件至关重要。
血压测量是高血压的常见诊断方法之一,通过血压测量可以了解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
治疗上,改变生活方式是控制高血压的重要手段,如适量运动、饮食调整等。
药物治疗是高血压患者的常用治疗措施,如利尿剂、β受体阻断剂等。
四、糖尿病的诊断与治疗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
血糖检测是糖尿病的首要诊断手段,通过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等指标可以了解患者的血糖水平。
治疗上,饮食控制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患者需要限制摄入糖分和控制饮食总量。
药物治疗是糖尿病患者的常用治疗方法,如胰岛素注射、口服降糖药物等。
五、其他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除了心脏病、高血压和糖尿病,内科还常见许多其他疾病,如冠心病、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这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各有差异。
诊断上,通过临床症状、体征和相关检查可以确定具体疾病的诊断。
治疗上,则根据疾病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抗生素治疗肺炎,支气管扩张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六、结论内科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是临床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医生需要熟悉各种疾病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为患者提供准确的诊断和及时的治疗。
同时,患者也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检查和治疗,改变不良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心态,达到更好的疗效。
内科疾病的诊断和综合治疗

内科疾病的诊断和综合治疗一、引言内科疾病指的是影响人体内部器官和系统的病理状态,如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以及消化系统等。
为了正确诊断和治疗这些疾病,医生们应掌握一定的技能和知识。
本文将探讨一些常见的内科疾病,并介绍其诊断和综合治疗方法。
二、心血管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负责输送氧气与滋养物质到全身各个组织。
心血管系统常见的问题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和心力衰竭等。
1. 高血压高血压是指动脉压力持续升高而超过正常范围的一种情况。
在初步评估中,医生通常会测量血压水平,并结合个人家族史、生活方式和其他相关因素评估患者的整体风险,为患者制定相应治疗方案。
2. 冠心病冠心病是由冠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脏血管疾病,最常见的表现是胸痛。
诊断冠心病通常需要进行冠脉造影等检查,以评估冠脉的情况。
治疗方面,药物治疗和支架植入术是常见的手段。
3. 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是心脏无法有效泵血导致循环功能障碍的一种疾病。
诊断心力衰竭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以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来确定其程度,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
常规治疗包括限制液体摄入、采取药物治疗和推荐适当的运动。
三、呼吸系统疾病呼吸系统包括鼻、喉、气管、肺等器官,在日常生活中易受到感染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导致多种呼吸系统问题如哮喘、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等。
1. 哮喘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上皮过敏反应并导致气道收缩的疾病。
诊断上,医生将根据患者的症状、肺功能测试以及过敏源检测等来判断是否患有哮喘。
治疗方面,药物治疗和辅助呼吸技术如使用雾化器也是常见的手段。
2.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COPD是一种气流受限且进行性加重的肺部疾病,主要由吸入有害气体和颗粒物引起。
诊断时,医生会结合患者的年龄、吸烟史、临床表现和肺功能检查结果来确定其是否患有COPD。
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戒烟以及针对性的运动锻炼。
四、消化系统疾病消化系统是人体摄取营养和排除废物的主要器官,其中常见的问题包括胃溃疡、消化不良和胰腺炎等。
内科常见病中医诊疗方案

内科常见病中医诊疗方案内科常见病包括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如感冒、咳嗽、哮喘)、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炎、胃溃疡、胃痛、腹泻)、心脑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中风)、内分泌系统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如尿路感染、肾结石)、肝胆胰疾病(如肝炎、胆结石)、风湿免疫系统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等。
中医诊疗方案主要包括辨证施治和中药治疗。
辨证施治是中医诊断疾病的核心方法,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质、脉象等身体特征,判断患者的体质、病因、病机,进而确定治疗方法。
中药治疗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配制中药方剂,调理患者的气血、阴阳、脏腑等,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以下是一些常见内科疾病的中医辨证施治和中药治疗方案:1.感冒:属于外感病,常见证型有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暑湿感冒等。
针对不同的证型,可以选用荆防败毒散、银翘散、三黄片等中药进行治疗。
2.腹泻:常见证型有寒湿腹泻、湿热腹泻等。
治疗方法主要是祛寒、燥湿、清热、化湿。
常用药物包括草果、鸦胆子、竹茹等。
3.高血压:常见证型有肝阳上亢、痰湿阻络、气滞血瘀等。
治疗方法包括降肝阳、祛痰湿、活血化瘀等。
常用药物有天麻、丹参、益母草等。
4.中风:中医认为中风多由气虚、痰瘀、湿热等因素引起。
治疗方法包括扶正固脱、化痰祛瘀、清热解毒等。
常用药物有人参、三七、川楝子等。
5.糖尿病:常见证型有气阴两亏、痰瘀阻络、湿热蕴结等。
治疗方法包括益气养阴、化痰祛瘀、清热利湿等。
常用药物有黄芪、玄参、黄柏等。
这仅仅是一些常见内科疾病的中医诊疗方案的基本介绍,实际治疗还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另外,中医治疗常强调养生方面的调理,包括合理饮食、适当运动、养心养肺等,以提高人体的自身免疫力和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常见内科疾病诊断与治疗

常见内科疾病诊断与治疗内科疾病是指发生在人体内脏器官、血液、淋巴系统等内部组织与器官的疾病。
常见的内科疾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肺炎、胃炎等。
本文将就常见的内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进行介绍,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预防这些疾病。
一、高血压高血压是一种以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是一种常见的内科疾病。
高血压患者通常会出现头晕、头痛、视力模糊等症状。
诊断高血压需要通过测量血压,并从重复测量中确定诊断结果。
治疗高血压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如钙通道阻滞剂、ACE抑制剂等;非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改善生活方式,如饮食调整、增加体育锻炼等。
二、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以血糖升高为主要病因的慢性代谢性疾病。
糖尿病患者通常出现多饮、多尿、多食、体重下降等症状。
诊断糖尿病需要通过血糖检测,包括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
治疗糖尿病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口服降糖药物和胰岛素注射治疗;非药物治疗主要包括饮食控制、运动锻炼和血糖监测等。
三、冠心病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供血不足引起的一类心脏疾病。
冠心病患者通常会出现胸痛、气短、乏力等症状。
诊断冠心病需要通过心电图、心肌酶谱和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手段。
治疗冠心病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硝酸酯类和负性肌力药物等;介入治疗主要包括冠状动脉支架植入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等。
四、肺炎肺炎是指肺实质和肺泡的炎症性疾病,是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之一。
肺炎患者通常会出现咳嗽、咳痰、发热等症状。
诊断肺炎需要通过胸部X线、CT扫描和痰培养等检查手段来确定。
治疗肺炎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支持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生素的使用,如青霉素类、呼吸喹诺酮类等;支持治疗主要包括休息、充分的水分摄入和适当的营养等。
五、胃炎胃炎是指胃黏膜的炎症性疾病,常见的类型包括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
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技术

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技术中医内科是中医学的一种专科,研究针对人体内部的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方法。
在中医内科中,有许多常见病的诊疗技术被广泛运用。
一、诊断技术1. 四诊合参法:中医内科常见病的诊断核心是四诊合参法,即望、闻、问、切。
医生望病时会观察病人的面色、舌苔、脉象等病征,闻病时会倾听病人的呼吸声、咳嗽声等病征,问病时会询问病人的病情和病史,切病时会通过按压特定的部位来判断病情。
2. 脉诊:中医内科非常重视脉象的观察和分析。
通过触诊病人的脉搏,医生可以了解病人的体质和病情。
常用的脉象有滑脉、涩脉、缓脉等。
医生根据脉象的变化来判断病人的病情和治疗方案。
3. 舌诊:舌诊在中医内科中也是常见的诊断技术。
医生通过观察病人的舌苔、舌质、舌色等来了解病情和病理变化。
例如,舌苔厚重可能代表湿热内蕴,舌质红绛可能代表热盛等。
二、治疗技术1. 草药治疗:中医内科常通过使用草药来治疗常见病。
根据病人的病情和病因,医生会给予不同的方剂。
常见的方剂有通宣理肺汤、理气宽中丸等。
草药治疗以其疗效温和、副作用少而受到广泛应用。
2. 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内科常用的治疗技术之一。
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可以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常见的针灸疗法有针刺、艾灸等。
3.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一种通过手法刺激人体特定穴位的疗法。
通过按摩可以促进气血流通,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
中医内科常将推拿按摩用于治疗一些病因属于气滞或血瘀的疾病,如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等。
4. 中医养生:中医内科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强调对健康的养护。
中医养生注重个体化,根据病人的体质和生活习惯给出相应的养生建议,例如合理的饮食安排、适量的运动等。
总结起来,中医内科常见病的诊疗技术包括四诊合参法、脉诊、舌诊等,治疗技术包括草药治疗、针灸疗法、推拿按摩等。
这些技术结合个体化的调理,能够有效地治疗中医内科常见病,恢复人体的健康状态。
同时,中医内科也在推进现代化的发展,融合了一些先进的医疗科技,以提高诊疗水平和效果。
内科学基础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原则

内科学基础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原则内科学作为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在临床实践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内科学涉及了人体各个系统的疾病,临床上常见的疾病有很多,如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
针对这些常见疾病,医生们需要掌握一定的诊断与治疗原则,以提高诊疗水平和疾病的治愈率。
本文将重点探讨内科学基础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原则。
一、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是指发生在心脏和血管系统的疾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等。
在诊断方面,医生需要通过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实验室检查手段来确定疾病的诊断。
治疗方面,要根据疾病的不同类型和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案,如给予抗高血压药物、血栓溶解药物等。
二、呼吸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主要包括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炎等。
在诊断方面,医生需要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胸部X射线、肺功能检查等工具来确诊疾病。
治疗方面,根据疾病的不同类型和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如给予合适的吸入性支气管扩张剂、抗生素等药物治疗。
三、消化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包括胃炎、溃疡病、胃食管反流病等,在诊断方面,医生需要通过胃镜、大肠镜等检查手段来确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治疗方面,常用药物包括抗酸药物、胃粘膜保护药物等,合理使用药物可以起到缓解症状和治愈疾病的作用。
四、内分泌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包括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
诊断方面,医生常常需要通过血液检查、免疫学检查等手段来确定疾病的类型和程度。
治疗方面,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药物治疗等是常见的治疗手段。
五、神经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包括中风、帕金森病、癫痫等。
在诊断方面,医生需要通过影像学检查、神经系统检查等手段来确诊疾病。
治疗方面,针对不同类型的神经系统疾病,医生会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方案,如兴奋剂、抗癫痫药物等。
综上所述,内科学基础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原则涉及多个方面,医生需要综合运用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各种实验室检查手段来确定疾病的诊断。
中医内科常见疾病与治疗方法

中医内科常见疾病与治疗方法中医内科是中医药学科的重要分支之一,涉及了人体内脏器官的疾病与治疗。
在中医内科领域中,有一些常见疾病如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需要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中医内科疾病以及相应的治疗方法,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医内科学。
1. 心脏病:心脏病是一种心血管系统的疾病,包括冠心病、心肌病、心律失常等。
中医治疗心脏病主要通过草药治疗和针灸疗法。
例如,丹参、山楂和郁金等草药被广泛用于改善心脏功能和血液循环。
针灸疗法则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穴位来调节心脏功能。
2. 高血压: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严重时会增加心脏负担,导致心脏病等并发症。
中医内科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针灸、中药和调整饮食习惯。
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降低血压,中药如黄芪、天麻和山楂则可以帮助稳定血压。
此外,合理的饮食习惯如低盐饮食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也很重要。
3. 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代谢紊乱疾病,导致血糖水平升高。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方法包括中药治疗、针灸和调整饮食习惯。
中药如五味子、苦瓜和黄芪被广泛应用于调节胰岛素分泌和血糖水平。
针灸可以刺激胰岛素敏感性。
此外,合理的饮食习惯如低糖饮食和适量运动对于控制糖尿病也很重要。
4. 肺病:中医内科肺病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
中医治疗肺病常用的方法是中药治疗和推拿按摩。
中药如杏仁、百合和连翘等被广泛应用于改善肺部功能和缓解咳嗽、气喘等症状。
推拿按摩则可以通过刺激肺经、活血化痰来改善呼吸系统状况。
5. 消化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炎、胃溃疡和胆结石等常见且困扰人们的问题。
中医内科治疗这些疾病主要采用中药治疗和穴位按摩。
中药如陈皮、山楂和白扁豆被广泛用于改善胃部炎症和消化问题。
穴位按摩则可以刺激胃脾经、调节胃肠功能。
以上只是中医内科常见疾病与治疗方法的一部分,实际上还有许多其它疾病需要相应的治疗。
中医内科在疾病的治疗中注重辨证施治,不同病症采用不同的草药组合或针灸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诊断和鉴别诊断
诊断
诊断依据:安静休息、坐位、非降压药物状态下2次/2 次以上非同日测定的血压平均值高于正常,同时,除外继 发性高血压。
分层依据: 血压升高水平; 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 靶器官损害情况; 并发症。
表2
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分层标准 高血压 1级 2级 3级
其他危险因素和病史
环境因素: 二、 饮食
摄盐过多所致高血压主要见于盐敏感的人群; 钾摄入与血压呈负相关; 多数认为低钙与高血压发生有关; 高蛋白、高饱和脂肪酸及酒精摄入。
三、精神应激 脑力劳动者发病率高于体力劳动者; 精神紧张的职业发病率高; 噪声。
四、其他因素:
体重 、避孕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
视网膜
小动脉痉挛、硬化、视网膜渗出、出血、视乳头水肿。
临床表现及并发症
症状
大多无明显症状;约20%患者在体检时或者并发心、脑 肾等并发症是才发现; 可有头晕、头痛、视力模糊; 疲劳; 心悸; 鼻出血等。 以上症状与血压有一定关联,即如果血压降至正常,上述症 状未缓解或加重,应注意除外其他原因引起。
体征:原发性高血压特征较少,但周围血管征及心脏杂
音是检查重点。 血压升高; A2亢进、收缩期杂音、收缩早期喀喇音; 若颈部或腹部出现血管杂音,往往提示继发性高血压的可 能。
恶性或急进性高血压
病情进展急骤; 舒张压持续≥130mmHg; 肾脏损害突出; 进展迅速,治疗不及时多死于肾衰或心衰。
胰岛素抵抗 高胰岛素血症 交感神经活性亢进 肾脏钠水潴留
高血压
大动脉弹性减退致使外周血管压力反射波提前是单纯 收缩期高血压的主要机制。 总之,高血压是一组异质性疾病,病因发病机制不尽 相同,一些细节问题尚须进一步研究。
高血压的危害
心脏 左心室肥厚扩大(高血压心脏病),心衰。 脑 脑出血、脑血栓、腔隙 性脑梗塞。 肾脏 肾小球纤维化、萎缩;肾 小动脉硬化;动脉增生性 内膜炎及纤维素样坏死。 终致肾衰。
(mmHg) 理想血压 正常血压 正常高值
高血压
1级(轻度) 亚组:临界高血压 2级(中度)
109 3级(重度)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亚组:临界收缩期高血压
※ 当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属于不同分级时,以较高的级别为标准
病
因
总的来说:原因不明,与下列因素有关 一、遗传因素:
可能存在主要基因显性遗传和多基因关联遗传
血管紧张素原 肾素 血管紧张素Ⅰ AT1 醛固酮分泌 小动脉收缩 激活交感神经 心、血管重构 ACE 血管紧张素Ⅱ
高血压
四、细胞膜离子转运异常
细胞膜通透性增强
血管收缩
钠泵活性降低
细胞内Na+、Ca2+升高
高血压
钙泵活性降低
心、血管重构
五、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itance,IR)
发病机制
不明,但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环节
一、交感神经活性亢进
各种病因
皮层下神经中 枢功能变化 神经递质浓度 与活性异常
小动脉阻力 增加
血浆儿茶酚胺 浓度升高
交感神经系统 活性亢进
高血压
二、肾性水钠潴留
各种病因
肾性水钠潴留
为避免组织过度 灌注机体代偿
高血压
小动脉阻力 增加
三、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RAAS)系统 激活
高血压的分级:
采用(WHO/ISH,1999年血压的定义和分类, 见表1)
表1 类别
血压的定义和分类 收缩压(mmHg) <120 <130 130~139 140~159 140~149 160~179 ≥180 ≥140 140~149 和 和 或 或 或 或 或 和 和 舒张压 <80 <85 85~89 90~99 90~94 100~ ≥110 <90 <90
原发性高血压 (primary hypertension)
原发性高血压 (primary hypertension)
内容: 诊断标准 病因 发病机制 危害 临床表现及并发症 诊断及鉴别诊断 实验室检查 治疗
原发性高血压 (primary hypertension)
原发性高血压是以原因不明的血压升高 为主 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无危险因素
1-2个危险因素 3个以上危险因素或糖尿 病,或靶器官损害
低危
中危 高危
中危
中危 高危
高危
极高危 极高危
有并发症
极事件的概率为<15%、15-20%、20-30%及
>30%。
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
一、年龄:男性>55岁、女性>65岁;
二、吸烟; 三、血脂:血胆固醇> 5.72mmol/L; 四、糖尿病; 五、早发心血管疾病家族史(发病年龄 女<65岁 男<55 岁); 六、肥胖; 七、缺乏体力劳动;。
原发性高血压 (primary hypertension)
血压升高的判断:安静休息、坐位、非降压 药物状态下2次/2次以上非同日测定的血压平均 值高于正常。
诊断标准
高血压的标准:
收缩压(Systolic pressure )≥140mmHg和/ 或 舒张压(Diastolic pressure) ≥90mmHg
并发症
高血压危象(Crisis of hypertension) 机制:交感神经活性增高,血儿茶酚胺增高,外周阻力 突然上升。 症状:血压明显升高,伴靶器官损害者可出现心绞痛, 左心衰或高血压脑病。
高血压脑病(Hypertensive brain disease) 机制:血压突然明显升高,突破脑血管的自身调解机制, 脑血流灌注过多,造成脑组织液形成过多而引起脑水肿。 症状:出现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 脑血管病 心力衰竭 慢性肾功能衰竭 主动脉夹层
靶器官损害
一、左室肥厚(心电图或超声心动图);
二、蛋白尿和/或血肌酐轻度升高(尿蛋白 <300mg/24h; 血肌酐<133μmol/L); 三、超声或X线证实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四、视网膜局灶或广泛狭窄。
并发症 一、心脏疾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冠脉血运重建术后
或心力衰竭); 二、脑(卒中或TIA); 三、肾脏(糖尿病肾病、血肌酐> 133μmol/L)或尿蛋 白>300mg/24h; 四、 血管疾病(主动脉夹层、外周血管病); 五、视网膜病变≥Ⅲ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