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修饰电极分离富集方法

合集下载

第章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富集方法

第章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富集方法

第章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富集方法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成分和性质的科学,分析化学中常常需要进行分离和富集样品中的目标组分以便进行后续的定性与定量分析。

在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富集方法包括溶剂提取法、固相萃取法、离子交换法、凝胶过滤法等。

以下将对这些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1.溶剂提取法溶剂提取法是利用目标组分在水相和有机相之间的分配系数差异将目标组分从样品中分离出来的方法。

该方法常用于富集有机物、金属离子等。

常用的溶剂包括正己烷、乙酸乙酯、乙酸纳等。

溶剂提取法具有操作简便、富集效果好的特点,但需要注意溶剂的选择和体积比的控制。

2.固相萃取法固相萃取法是利用固态吸附剂或吸附剂包裹在固态材料上,通过吸附目标物质来实现分离和富集的方法。

该方法常用于富集挥发性有机物、农药、药物等。

常用的吸附剂有活性炭、硅胶、聚酯、聚乙烯等。

固相萃取法具有操作简便、富集效果好的特点,但需要注意吸附剂的选择和样品前处理的步骤。

3.离子交换法离子交换法是利用离子交换树脂将样品中的离子按照离子交换性质进行分离和富集的方法。

离子交换树脂是一种具有交换离子基团的吸附剂,可以选择性地吸附目标离子。

离子交换法常用于富集金属离子、阴离子、阳离子等。

常用的离子交换树脂有强阴离子交换树脂、强阳离子交换树脂、弱阴离子交换树脂等。

离子交换法具有选择性好、重现性好的特点,但需要注意树脂的选择和样品的处理方法。

4.凝胶过滤法凝胶过滤法是利用凝胶材料的孔隙大小将大分子与小分子进行分离和富集的方法。

凝胶过滤法常用于分离大分子如蛋白质、DNA等。

常用的凝胶材料有琼脂糖、聚丙烯酰胺凝胶等。

凝胶过滤法具有操作简便、选择性好的特点,但需要注意凝胶材料的选择和样品前处理的步骤。

以上是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富集方法,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目标组分和样品类型。

在进行分析前,需要根据样品的特性和分析要求选择合适的分离富集方法,并进行合理的样品前处理步骤,以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其它课程-分离课后习题及答案_3

其它课程-分离课后习题及答案_3

分离课后习题及答案【注意事项】1.因时间关系,详细复习总结的电子版没时间做了,大家抽空多看看课本,考试以课本基础知识为主,书上找不到答案的不会考。

2.这里主要总结了老师上课讲的课后题参考答案,以及部分往届复习的名词解释整合,大家参考记忆。

3.考试题型:6-7个名词解释,6-7个选择题(考察细节掌握,一个两分),填空,简答论述(接近50分)。

4.不考计算题,但依然会考公式的其他应用,复习时自己注意。

5.【P22】【P24】【P44-45】【P216-217】这几页的图和表必须会解读,【P191-192】这两页表必须背过,必考重点!考试没有画图题,但可能有读图题,常见的重点图示必须熟悉。

6.抓紧时间好好复习,今年监考比历届都要严,不要因小失大!!!7.最后,祝都过。

第一章绪论1.分离技术的三种分类方法各有什么特点?答:(1)按被分离物质的性质分类分为物理分离法、化学分离法、物理化学分离法。

(2)按分离过程的本质分类分为平衡分离过程、速度差分离过程、反应分离过程。

(3)场流分类法2.分离富集的目的?答:①定量分析的试样通常是复杂物质,试样中其他组分的存在常常影响某些组分的定量测定,干扰严重时甚至使分析工作无法进行。

这时必须根据试样的具体情况,采用适当的分离方法,把干扰组分分离除去,然后才能进行定量测定。

②如果要进行试样的全分析,往往需要把各种组分适当的分离,而后分别加以鉴定或测定。

③而对于试样中的某些痕量组分,进行分离的同时往往也就进行了必要的浓缩和富集,于是就便于测定。

因此物质的化学分离和测定具有同样重要意义。

3.什么是直接分离和间接分离?答:直接分离是将待测组分从复杂的干扰组分分离出来;间接分离是将干扰组分转入新相,而将待测组分留在原水相中。

4.阐述浓缩、富集和纯化三个概念的差异与联系?答:富集:通过分离,使目标组分在某空间区域的浓度增大。

浓缩:将溶剂部分分离,使溶质浓度提高的过程。

纯化:通过分离使某种物质的纯度提高的过程。

化学修饰电极分离富集法

化学修饰电极分离富集法
1、离子交换型 离子型被测物同样可通过与键合在电极 表面或分散于复合电极如碳糊电极体相中 离子交换剂间的静电作用而富集。根据离 子交换剂对各种离子的相对亲合性,修饰 电极将优先同具有高电荷、小溶剂化体积 及高极性的离子进行离子交换。
12
• 常见的阴离子交换剂有聚4—乙烯基吡啶等, 它们在酸性溶液中产生质子化,吸引溶液 中的阴离子而具有富集功能。
• 首先,富集步骤对被测物应是选择性的。 • 其次,富集步骤中,电极表面修饰剂的交 换中心不能达到饱和。 • 第三,伏安扫描后,应能很方便地再生新 鲜和重现性的修饰电极表面,这就要求氧 化还原反应的产物能在完成伏安扫描后很 快从电极表面消除(溶出),使得新鲜的修饰 表面可立即重复使用。 •
五、化学修饰电极发展展望
2
石墨稀表面进行化学修饰
二、化学修饰电极的分类: 1、吸附型:
(1)平衡吸附型 在电解质溶液中加入修饰物质,在电 极表面形成热力学吸附平衡。 可形成完整的吸附单分子层,多数为 不完全的单分子层。 吸附是可逆的,与浓度、电解液组成、 电极电位等有关。
4
(2)静电吸附型 电解液中离子以静电引力在电极表面 聚集,形成多分子层。 吸附过程不可逆。
6
L-B膜修饰电极一般只有一个或几个单分 子层厚度,电子或物质的传输容易,加上 修饰分子的紧密排列,活性中心密度大, 因此,此类修饰电极的电化学响应信号也 较大。L-B膜较牢固,电极寿命长。
7
(4)涂层型 用适当方法将功能性物质涂布在 电极表面形成薄膜。 涂布方法一般有溶液法和蒸着法。 功能性物质可以是一般有机试剂,亦 可是聚合物。
• 常见的阳离子交换剂如杜邦公司的Nafion 及Eastman Kodak公司的Eastman-AQ, 可用来对较大憎水性阳离子进行富集分离。

第八章 电化学分离法

第八章 电化学分离法

同理,如发生阳极反应,由于金属的溶解 将使阳极表面的金属离子浓度比主体溶液的浓 度大,使阳极电势变得更正一些。由于这种浓 度差别所引起的极化,称为浓差极化。与之相 应的超电势称为浓差超电势。其数值大小由浓 差大小决定,而浓差大小又与搅拌情况、电泳 密度等因素有关。由于浓差极化的存在,使一 些干扰离子也可能在电极上反应,导致电解分 离不完全,影响了电解分析的准确性。要减小 浓差极化,可以采用增大电极面积、减小电流 密度、提高溶液温度以及强化机械搅拌等方法。
Hale Waihona Puke 1 2已知[O2]同大气中氧气的分压相等,水的 活度为1,[H+]=1.0mol/l,于是有
E阳 1.229 0.0296 lg( PO2 [ H ] ) 1.229 0.0296lg(0 .21 2 12 ) 1.219(V)
2 1 2 1
在这些条件下,电解产物组成的原电池的自 发反应是 1 2
RT EE ln M n nF

式中,n为金属离子的价数;αMn+为离子 Mn+的活度;EӨ为该金属电对的标准电极电势; R为摩尔气体常数;T为热力学温度;F为法拉 第常数。
对于高度稀释的溶液,例如无载体的放射性核 素溶液,能斯特方程式是否适用是个问题。通常, 检验能斯特方程式适用性的方法是直接测量不同 浓度的离子溶液中的电极电势。但当被沉积的元 素量非常少时,由于离子的沉积还不足以在电极 上形成单原子层,从而使得实际的电极电势与根 据能斯特公式计算出来的理论电极电势常常发生 偏离,并且显得缺乏规律性,曾有不少学者试图 对能斯特公式进行各种校正和解释,但至今仍无 很满意的结果。当然,也有个别元素,即使其离 子浓度很低,能斯特公式仍是适用的。例如,浓 度在1.44×10-7~5×10-4mol/l之间的放射性Po在 Au电极的沉积。

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及小结

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及小结

3. 其它无机沉淀剂
H2SO4,H3PO4,HF or NH4F,HCl
稀HCl:Ag Hg22+ Pb→白↓( Ⅰ组阳离子)
HCl
AgCl,Hg2Cl2,PbCl2
NH3
溶于热水
Ag(NH3)2+ Pb(OH)2 HgNH2Cl(白)+Hg(黑)
13
(白)
灰黑
无机沉淀剂: 易产生共沉淀, 选择性不高; 应首先沉淀微量组分.
UO22+,Al3+,Sn4+,Bi3+等。
21
无机共沉淀剂选择性差, 干扰下一步测定。
2、有机共沉淀剂(选择性高,应用广)
丹宁,辛可宁,动物胶等,可灼烧除去。
例1:分离微量H2WO4
HNO3介质中, H2WO4-辛可宁。
带负电胶粒,
不易凝聚
胶体凝聚
例2:分离微量cd
R h C B 2 4 d (IR)2 h CB 2 4 d I
氢氧化物:NaOH、NH3 硫化物:H2S 有机沉淀剂:H2C2O4,丁二酮肟

离子交换分离
阳离子交换树脂 阴离子交换树脂
气液分离:挥发和蒸馏 克氏定氮法,Cl2预氧化I-法

螯合物萃取
萃取分离 离子缔合物萃取
方 液液分离

膜分离
三元络合物萃取 支撑型液膜 乳状液型液膜
生物膜
气固分离——超临界流体萃取
离子)(氨水沉淀分离法中常加入大量NH4+盐,其作 用是什么?)
10
3 控制pH=5-6
① ZnO悬浊液法
高价离子Fe3+,Al3+,Cr3+,Th4+等定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i2+,Co2+,Mn2+,Mg2+,Ca2+,Sr2+不↓

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

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

3 溶于CHCl3
亲水 水合离子的正电性被中 和,亲水的水分子被疏 水有机大分子取代
疏水
8-羟基喹啉
萃取剂
CHCl3
溶剂
3.反萃取
Back extraction
萃取的反过程(将组分从有机溶液中萃取到水溶液中)
如:8-羟基喹啉铝螯合物中加入1mol/L HCl
12
4. 分配系数与分配比 分配系数 partition coefficient HA (w) HA (o)
常用分离方法
沉淀分离法 溶剂萃取分离法
Precipitation Solvent extraction Ion exchange
离子交换分离法
色谱分离法
挥发和蒸馏分离法
Chromatography
Volatilization and distillation
11.3沉淀分离与富集 ——依据溶度积分硫酸盐、卤化物、磷酸盐等 有机沉淀剂:草酸、铜铁试剂、铜试剂、丁二酮肟、苦杏仁酸等
例如常见阳离子的两酸两碱分离
分组 组试剂 Ⅰ HCl Ag Hg (I) (Pb) Ⅱ H2SO4 Ca Sr Ba Pb Ⅲ NH4Cl - NH3 Ⅳ NaOH Ⅴ 可溶组* Na K Zn NH4+
萃取分离法 在含有被分离物质的水溶液中,加入 萃取剂和与水不相混溶的有机溶剂,
震荡,利用物质在两相中的分配不同
的性质,使一些组分进入有机相中, 使另一些组分仍留在水相中,从而达
到分离的目的。
梨形分液漏斗
例:I2的萃取
11.4.1 萃取分离的基本原理
1. 萃取分离的依据 hydrophilic 物质 hydrophobic 亲水性 离子型化合物 极性

分析化学_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

分析化学_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

分析化学_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一门学科。

在分析化学中,为了检测和测定分析对象中微量或痕量的目标物质,常常需要使用分离和富集方法,以提高目标物质的检测灵敏度。

1.搅拌萃取:搅拌萃取是一种常见的分离和富集方法。

通过将样品与其中一种有机溶剂反复搅拌混合,使目标物质从水相转移到有机相中,从而实现分离和富集。

该方法适用于目标物质在水相和有机相之间有较大的分配系数差异的情况。

2.相间萃取:相间萃取是指根据目标物质在两相中的分配差异进行分离和富集的方法。

常见的相间萃取方法包括液液萃取、固相微萃取和液相萃取等。

相间萃取通常需要将样品与萃取剂反复摇匀并分离两相,以实现目标物质的富集。

3.固相萃取:固相萃取是指使用固定在固相萃取柱或固相萃取膜上的吸附剂来对目标物质进行分离和富集的方法。

固相萃取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富集效果好、适用范围广等优点,常用于分析化学中的前处理过程。

4.蒸馏:蒸馏是指通过加热使液体汽化,然后冷凝收集汽化液体的方法。

蒸馏可以实现液体的分离和富集,适用于目标物质在样品中的浓度较低且需高度富集的情况。

5.色谱分离:色谱分离是一种基于目标物质在不同相之间的分配差异进行分离的方法。

常用的色谱分离方法包括气相色谱、液相色谱、固相色谱等。

色谱分离方法具有分辨率高、重复性好、操作简便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分析化学中。

6.气相萃取:气相萃取是指利用气相萃取装置将目标物质从固体、液体或气体中分离和富集的方法。

气相萃取主要通过溶剂的蒸发和再冷凝,将目标物质从样品中富集到溶剂中,然后通过蒸发或其他方法将溶剂去除,得到目标物质。

7.凝胶电泳:凝胶电泳是一种基于目标物质的电荷、大小或形状差异进行分离和富集的方法。

常见的凝胶电泳方法包括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聚丙烯酰胺梯度凝胶电泳等。

凝胶电泳方法具有分辨率高、富集效果好等优点,适用于复杂样品的分析。

总之,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有搅拌萃取、相间萃取、固相萃取、蒸馏、色谱分离、气相萃取和凝胶电泳等。

化学分离与富集方法-1_ 分离与富集概论概论

化学分离与富集方法-1_ 分离与富集概论概论
对于一个组成复杂的混合物体系,如果不能对其进行有效的分离、纯化, 就难以对所含的组分进行准确的定性、定量及结构鉴定分析。
在分离科学中,由于实验的目的不同,对分离的要求及采用的技术亦不相 同。
如以测定物质的结构和性质为目的分离方法,主要是为了得到纯的待
测物质,通常注重样品的“纯度”,而不一定要求分离过程的高效率、高精 度。
这里用一种“假设的状态”,是因为从理论上讲,把一个混合物组分进行完 全的分离是不可能的。所谓的已被分离的化合物或组分实际上并没有完全的分 开。即使是 99.9999%的纯硅,也意味着含有 0.0001%的其它组分。
分离过程 大致有两种情况,即:
组 分 离: 把性质相似的组分一起分离; 单一分离: 把某—组分以纯物质形式分离。
第二节 分离富集在分析化学中的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分析化学的分析对象越来越复杂,待测组分 含量越来越低,在地球和宇宙科学、环境科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以及医 学和考古学中,经常要求检测到 ug/g、ng/g、pg/g,甚至更低含量的组分。
目前虽然有许多灵敏度和选择性很高的仪器分析方法,但在分析实践中, 常常由于存在基体效应以及其它各种干扰而难以得到准确的结果.因此分离富 集仍然是分析方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样品组成的复杂性和剖析要求的多样性,决定了剖析过程的复杂性。对于
各种复杂体系进行综合分析的程序通常包括三个重要部分:
① 将复杂体系中的各组分逐一分离、纯化及纯组分的制备过程。 分离后得到的各个组分的纯度鉴定是非常重要的实验程序,只有纯
度足够好的样品,提供的各种结构分析数据才是可信和有价值的。对 样品的纯度未经鉴定就匆匆进行各种波谱分析,可能给出一些互相矛
当分离的目的是测定物质中某成分的含量时,则要求分离方法应具有 高分离效率、高回收率和高精度等。对组分的纯度要求,一般以不干扰定 量分析为标准。此外,由于分离的对象、规模各不相同,采用的方法、操 作程序等彼此可能有很大的差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富集要求:

首先,富集步骤对被测物应是选择性的,否则:被测物必须可与其它同时富 集的非被测物分开——需要选择性。
• •
其次,富集步骤中,电极表面修饰剂的交换中心不能达到饱和。一旦达到饱 和,其伏安响应就不再具有任何浓度关系,因此,电极的容量应能足够使被 测物的饱和效应减至最小——具有一定的量程。 第三,伏安扫描后,应能很方便地再生新鲜和重现性的修饰电极表面,这就 要求氧化还原反应的产物能在完成伏安扫描后很快从电极表面消除(溶出),使 得新鲜的修饰表面可立即重复使用——再生问题,能够重复使用的问题。
历史简介--发现
• 1975年lane(莱恩)和Hubbard(哈伯德)分别独立地报导了按人为设
计对电极表面进行化学修饰的研究,标志着化学修饰电极的正式问世。
• 莱恩的实验显示修饰电极亲一种旋光异构物而疏另一种。研究首次表明,
通过电极表面的修饰,可将电极反应导向选择合成的途径。
• 哈伯德小组研究出用共价和进行电极表面修饰的通用方法,并首次提出
因此,在碳电极上进行化学修饰主要基于对棱面上化学基的处理。
2共价键合法
• 向碳电极表面引入共价键合基的途径有四种,即氧基、氨基和卤基的引
入以及碳表面的活化。
3吸附法
1.化学吸附(或称不可逆吸附)是制备单分子层修饰电极的一种很简便的 古老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吸附层不重现,而且吸附的修饰剂会逐渐 失掉。 2.欠点位沉积法:金属的欠电位沉积是指金属在比其热力学电位更正处 发生沉积的现象。这种现象常发生在金属离子在异体底物上的沉积,因 为当某种金属原子在异种金属表面的结合力比在本体表面的更强时,就 可以在比它自身平衡电势更正的电势范围内沉积出单原子层金属。是制 备精细结构单层修饰电极的一种方法。 3.LB 膜法
• 共价键合法一般分两步进行 • 第一步是电极表面的预处理,以引入键合基; • 第二步是进行表面有机合成,通过键合反应把预定功能团接着在电极表
面。
2共价键合法
化学修饰电极的基底材料最主要是热解石墨和玻碳,后者的应用最广。
玻碳是由带状石墨组成的混合体,暴露出的任何表面呈现基面和棱面的 混合性质,而所有的化学反应性都集中在棱面上。
不与膜经行交换,不能进入膜内,使得Vc与DA分离。
离子交换
络合作用
• 大多数化学分析上应用的整合剂可用作电极表面修饰剂
• [ML]S=K[M]L[L]S(金属离子浓度较低的时候)
• M金属离子,L固定于修饰电极表面膜的配体 • 化学修饰电极的电流响应与富集的金属离子浓度与稳定常数、溶液中金
属离子的浓度及配体的表面浓度成正比
化学可逆
• 被测物经富集后不易从电极表面脱落,循环电位扫描过程中,与被测物
有关的阴、阳极电流峰基本上不随扫措次数变化,可重复进行多次电位 扫描,因此,电极只能进行单一测物样品的测量,需再生后才能用于测 定另一个样品。
再生的分类
• (a)物理情洗及重新修饰。 • (b)复合电极如碳物电极活性表面的更新。 • (c)将膜中被测物质向溶液中进行非电活性反萃取。
了“化学修饰电极”的命名。
历史简介--兴起
• •
本世纪70年代,各种在那个谱学技术大量出现。它们能为电极表面化学状态 的研究提供详细、精确的信息,显示了新的表面技术的威力.促使电化学家 们考虑用这些技术进行电极表面微结构的表征。 到80年代初.光谱电化学研究中最重要的是发展了红外反射—吸收光谱和表 面增强拉曼光谱,特别有利于对电极表面进行现场研究。它能非常灵敏地在 电化学反应的过程中进行电极表面微结构的现场观测。扫描隧道显微镜法以 及电化学—原子力显微镜法,扫描电化学显微镜法的发展,是对电极表而结 构进行微观、实时地观测的最有利的近代方法推动了化学修饰电极的发展。
用同时增加了表面粗糙度,也容易形成情化层。
1固体电极表面清洁处理——方法
机械研磨和抛光
• 固体电极表面的第一步处理是进行机械研磨、抛光至镜面程度。 • 通常用于抛光电极的材料比如金钢砂。 • 抛光时总是按抛光剂粒度降低的顺序依次进行研磨。 • 2等离子体和激光技术也被用来作电极表面的清洁处理。
1固体电极表面清洁处理——方法
历史简介—近期发展
化学修饰电极在过去20年中在以下一些领域中取得了明显的进展:
• • • • • • • •
电极表面微结构与动力学的理论研究
化学修饰电极的电催化研究
化学修饰电极在能量转换、存储和显示方面的研究 化学修饰电极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化学修饰电极在生物电化学和传感器中的应用 表面修饰在光伏电极的光电催化和防腐中的作用 化学修饰电极在立体有机合成中的研究 分子电子器件的研究
化学修饰电极富集分离实际应用举例:
• 检测氨基酸(基于聚酰胺对含有羟基化合物形成氢键的吸附效果很好 ) • 聚酰胺修饰碳糊电极检测色氨酸和酪氨酸 。 • 色氨酸和酪氨酸的检出限分别为 0. 024 μ mol/L和 0. 034 μ mol/L 。 • 不受其它氨基酸的干扰。
器的应用范围,使之适合于复杂组分的分拆。
• 选择性渗透主要基于修饰膜孔径的大小、电荷或极性作用,有时也可能
是多种混合因家的相互作用,
富集和分离——动力
• 电极表面接着的活性基团与溶液中的待测物有四种相互作用: • ①离子交换作用; • ②络合作用; • ③离子交换一络合协同作用,既可以将某些配位试剂与离子交换剂混合
或称生物分析传感器,是化学修饰电极的一种 特殊形式。在电极表面上接着生物物质(如酶、抗原/抗体、LB、脂质 体、植物或动物的组织等),它的功能犹如一化学受体。
选择性渗透
• 选择性渗透为电化学传感器提供了高选择性和高稳定性。 • 选择性渗透膜可以排除不必要的干扰物,同时又允许被测物通过膜进行
传质。
• 因此,通过在电极表面加上一个现场分离步骤,可大大拓展电化学传感
• 3.旋涂法 用微量注射器取少许聚合物的稀溶液,滴加到正在旋转的圆
盘电极中心处,此时过多的溶液被抛出电极表面,余留部分在电极表面 干燥成膜。
化学修饰电极分离富集法一般步骤
1.富集 2.检测 3.再生
富集目的:
• 更高灵敏 • 更方便 • 更高选择性 • Eastman-AQ修饰玻碳电极对阳离子富集测定结果
化学修饰电极的应用:
• 1电催化 • 2化学传感器应用 • 3选择性渗透 • 4选择富集和分离
电催化
• 化学修饰电极的电催化是指,在电极和溶液基质之间的电子传递反应,
往往通过接着在电极表面的氧化还原体的媒介作用,使反应在比裸电极 上较低的过电位发生。
化学传感器——生物传感器
• 生物传感器(Biosensor)
络合作用
用冠醚的内腔包合作用而制成的DCl8C6—NafIon/GC电极, 分别对Ag+和Pb2+选探 性富集、溶出,测定达到了很高的灵敏度。
离子交换和络合

联合配合反应与离子交换的化学修饰电极能更有效地进行分离和富集。
CD-环糊精 B几乎消失了
选择性吸附-平衡性吸附
• 电极表面形成热力学吸附平衡 • 大多数是不完整的单分子层吸附 • 是可逆吸附,与电解液组成,被吸附物质浓度,电极电位有关
NAFION
• 全氟磺酸高聚物,含有一个亲水畴和憎水畴,亲水部分是一个离子化的
磺酸基,是阳离子交换场所,可以与金属离子尤其是大阳离子结合。
• 比如:用金相砂纸打磨光玻璃碳电极,然后用Al2O3悬浊液抛光成晶面,
以水,稀硝酸,乙醇在超声波中清洗,在红外等下烤干,在电极表面滴 加一定量的Nafion乙醇溶液,在烤干,即可用。
4聚合物薄膜法
• 多分子层修饰电极中以聚合物薄膜的研究员广。与单分子层修饰电极相
比,多分子层具三维空间结构的特征,可提供许多能利用的势场,其活 性基的浓度高、电化学响应信号大,而且具有较大的化学、机械和电化 学的稳定性。
4聚合物薄膜法
• 1.蘸涂法 • 2.滴涂法
成膜。 将基底电极浸入到聚合物的稀溶液中足够时间,靠吸附作用 自然地形成薄膜。 取数微升的聚合物稀溶液,滴加到电极表面上,并使其挥发
化学修饰电极富集分离实际应用举例:
• 饮用水中的铜的测定: • N-苯基肉桂异羟肟酸修饰玻碳电极, 开路选择性富集 Cu2 + 。结合示差
脉冲阳极溶出伏安法, 在 10min 富集、2 min 还原条件下 ,测得 Cu2+的 检测限为 5. 00 ×10-10 mol/L ,且大多数金属离子不干扰 。
化学修饰电极分离富集法
一、化学修饰电极定义
二、化学修饰电极历史简介
三、化学修饰电极应用简介
四、化学修饰电极的制备
五、富集分离概述、应用方向、发展目标
化学修饰电极的定义:
• 化学修饰电极——CME——导体或半导体制作的电极,在电极的表面
涂敷了单分子的、多分子的、离子的或聚合物的化学物薄膜,借电荷消 耗反应而呈现出此修饰薄膜的化学的、电化学的以及光学的性质。
固体电极经抛光后,接着进行化学的,特别是电化学的处理,是最 常用来清洁、活化电极表面的手段。 电化学法常用强的矿物酸或中性电解质溶液,有时也用弱的配合性缓 冲溶液(如醋酸和磷酸)在恒电位、恒电流、或循环电位扫描下极化,取决 于扫描电位终止的电位不同,可获得氧化的、还原的或干净的电极表面。
2共价键合法
制成修饰剂,也可以利用溶液中的协同络合作用;
• ④选择性吸附。
离子交换
• R表示离子交换剂的结构或者骨架,效率取决于离子的选择性系数K
离子交换
• 常见阴离子交换剂:聚四乙烯基吡啶——酸性溶液中质子化,吸引溶液
中阴离子而具有富集作用。
• 常用阳离子交换剂:杜邦公司的Nafion,柯达公司的Eastman -AQ
化学修饰电极检测特点:
1.由于富集而具有较高的灵敏度 2.由于修饰剂与被测物间的相互作用增加了选择性 3.使用“无汞”电极或“无试剂溶液”测定许多不能通过电解富集的被测物 4.富集和伏安法测定步骤之间,其介质可方便地更换,还可消除氧干扰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